杨圻

杨圻
  • 姓名:杨圻
  • 别名:字云史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875
  • 逝世日期:1941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杨圻(1875~1941)中国近代诗人。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更名圻,字云史,一字野王。江苏常熟人。少年时与汪荣宝、何震彝、翁之润“皆以名公子擅文章,号江南四公子”(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其父杨崇伊曾疏劾文廷式,又上疏讦告谭嗣同欲兵围颐和园,为戊戌党人之死敌。18岁娶李鸿章长孙女李国香为妻。21岁以诸生录为詹事府主簿,后又为户部郎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顺天乡试,中南元。官邮传部郎中。曾与表兄曾朴同入同文馆研习法语。三十四年(1908)出任驻新加坡领事。入民国,先是在南洋从事橡胶种植业,经营失败后回国,入吴佩孚幕府,任秘书长,为吴所倚重。后至东北,投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退居上海。抗战爆发,避走香港,并遣爱妾狄美男携书至北京,劝阻吴佩孚出任日伪傀儡。1941年卒于香港。


诗歌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①宗唐。杨圻是近代学唐而富有成就的诗人。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以双枪将董平当之,并称:“近代学唐而堂庑最大者,必推杨云史。”但其早期诗风,依然是走清代虞山派宗学晚唐,特别是规抚西昆的老路。杨士骧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所作《江山万里楼诗钞》跋言,初次见到杨圻诗,其印象是“惊才艳绝,出入温李家数”。直至十年后再读其诗,方有“语必惊人,言皆有物,诗格一变矣。清雄典雅,直逼唐人”的感觉。所谓“直逼唐人”,其实就是能够出入唐诗偶像杜甫的堂奥。


②“言皆有物”。诗歌对时代进行了广泛反映。杨圻生当乱世,年轻时经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虽然国事艰危,但其尚有用世之志。这一时期的诗歌总体透露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和精神。中年以后,在军阀的混战中依附军阀,其诗歌中大量描写战争对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灾难,是了解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史料。晚年,抗战爆发,其爱国热情也随之爆发。他创作了大量揭露侵略者暴行的诗篇,如《纪石花林之被焚》《披阅石花林图照有感》愤故乡常熟家园之毁;《巴山哀》述重庆大轰炸,恨“敌意残忍成性,但欲中国之土,不欲中国之人”(《巴山哀》诗序)。杨圻也有不少讴歌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诗篇,如《围城中喜闻官军北征》《七七纪念,时客香港》《苍梧军歌》《登长城》等。


③“语必惊人”。这在杨圻七言歌行中表现尤为突出。钱仲联谓“《江山万里楼诗钞》,颇难求其匹敌。大声镗鎝,藻采纷披”,所举者则是“如《檀青引》,则梅村不得擅美,《天山曲》洋洋千言,《秦妇吟》不足道矣”(《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即使是一些应景的近体诗,如《泰山玉皇顶》,也想象丰富,辞藻华丽,所谓“鸡鸣日出接天关,绝顶疏钟云汉间”,“便欲抠衣通帝座,手扶碧落看人寰”,表现出矜才使气的诗人本色。


杨圻还精于填词。在常州词派占据主导地位的清末民初词坛,能别开生面。康有为序《江山万里楼词钞》称:“其旨远而微,其情深而文,其声逸而哀,回肠荡气,感入顽艳。清词丽句,自成馨逸。而肌肤若冰雪,天然去雕饰。”“盖三李之芳躅复见于今,而非余子所能望见者也。”后来论者亦常言其“诗如工部,词如后主”,盖时世和身世使然。


作品有《江山万里楼诗钞》13卷,附《词钞》4卷,1926年中华书局出版。马卫中、潘虹以此为母本,参以1936年连载于《青鹤》杂志的《江山万里楼诗选》、常熟图书馆藏1947年陈文锺抄本《杨云史先生侨港诗文钞》,校点整理,并汇集散佚诗词,成《江山万里楼诗词钞》,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香港中文大学程中山翻检旧时报刊,搜辑杨圻诗词作品,2012年由香港汇智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江山万里楼诗词钞续编》。另有《江山万里楼诗钞》14~20卷稿本藏上海图书馆,以及《文集》抄本藏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