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

阿尔都塞
  • 姓名:阿尔都塞
  • 全名: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阿尔及利亚
  • 出生日期:1918年10月16日
  • 逝世日期:1990年10月23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比曼德列,父亲是银行经理。曾在阿尔及尔及马赛上学。1939年应征入伍,1940年6月被俘,关进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战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读书,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同年参加共产党。1950年担任秘书,1962年升为教授。1975年通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1980年因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阿尔都塞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人道化、黑格尔化的倾向。他认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同“人的本质”、“异化”等观念彻底决裂后才产生和形成的。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即1840—1842时期,1842—1845时期,这两个时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受理性人道主义和费尔巴哈人道主义支配。只是到了1845年以后,马克思实现了同人道主义及以它为基础的各种理论的“认识论上的决裂”,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理论。阿尔都塞声称,自己要对苏共谴责“个人崇拜”中未解决的问题作出积极回答,“捍卫”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他提出“对症阅读”、“结构因果性”、“多元决定论”、“无主体过程”、“理论实践”等一系列范畴,构成一个“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所谓“对症阅读”,就是不仅要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原文,而且还要看出马克思没有明确说出的但在原文中埋藏的理论框架。这样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所谓“结构因果性”,就是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因果性不是线性因果性和表现因果性,而是结构因果性,即认为全面性结构对局部性结构,局部性结构对其组成要素有决定作用,同时后者又具有相对自主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使用过这种因果性。他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多元决定论,即“在现实历史中,经济的归根结底的决定作用,是在经济、政治、理论等等要素间的主要作用的相互调换中行使的”。他还认为,在马克思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他甚至说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理论实践的理论”。可见,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只是把结构主义强加给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发展。实际上不过是结构主义而已,只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幌子。虽然他否认自己是结构主义者,但他的思想证明他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70年代之后,他的观点有所改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包含困难、矛盾和空白,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危机。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鸠、卢梭、马克思:政治和历史》(1959)、《保卫马克思》(1965)、《阅读〈资本论〉》(1965)、《列宁和哲学》(1969)、《自我批评材料》(1974)等。其主要思想观点:肯定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作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深入地研究了意识形态的机制、作用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的关系;强调共时性、结构的分析方法,注重事物或思想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性和中断性,即结构性的转换;重视理论思维而忽视经验的感性实践活动;创造了一套解读马克思原著的方法,即症候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