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

穆旦
  • 姓名:穆旦
  • 原名:查良铮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18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1977年2月26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穆旦(1918年4月5日—1977年2月26日),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卒于天津。1929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并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校迁往长沙、昆明,入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并开始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诗歌《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


1940年毕业后留校执教,1942年2月赴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工作。1945年根据入缅作战经历,创作诗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相关诗作还有《活下去》《阻滞的路》。


1946年2月~1947年8月,穆旦与徐露放、王先河、朱叔和、成经远等人在锦州着手创办《新报》,后《新报》编辑部转至沈阳,穆旦担任总编辑。该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东北四大报纸之一。这一阶段,穆旦全力投入办报工作,并大量发表旧作,如《报贩》《云》《流吧,长江的水》。1947年发表新作《时感四首》《他们死去了》等。1947年8月《新报》被国民党查封。沈阳《新报》时期,报人与诗人的双重身份,成为穆旦人生经历中一段特殊时期。


受西方现代诗人里尔克、叶芝、艾略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创作有意倾向现代主义,被视为九叶诗派中最具现代诗风的人。作品多带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注重内心的自省,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思辨色彩。把现代主义表现技巧同中国诗歌传统相结合,写出了许多含蕴深刻、风格独特的诗歌。相继出版《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年在沈阳自费印制)、《旗》(1948)三部诗集。此外还有许多作品散见于当时的报刊。


1948年8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初,偕夫人返回祖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58年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身心饱受摧残。从60年代起一直在大学图书馆工作,这期间坚持译诗,先后翻译了拜伦、雪莱、布莱克、济慈、艾略特、普希金、朗费罗等人的大量作品,其译作流畅优美,脍炙人口。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创作了《智慧之歌》《冬》《停电之后》等30首作品。1977年突发心脏病逝世。1979年冤案得以平反。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诗选》,收入诗人1937~1976年的诗作。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译文集》(8卷)。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诗文集》(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