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傅山
  • 姓名:傅山
  • 别名:字青主
  • 性别: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
  • 出生日期:1607.8.11
  • 逝世日期:1684.8.2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傅山(1607.8.11-1684.8.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艺术家,字青主,號真山、公他、石道人、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少任侠,原为明诸生,曾为救援被阉党诬陷的山西提学袁继咸,反对巡抚张孙振,约会百余名诸生赴京上书。三上三阻,仍不屈服,草《辨诬公揭》,投大小各衙门及中官厂卫缉访者,卒获胜。袁继咸雪冤,张孙振入狱。明亡后,变服黄冠,不臣服清。有人控告他私通南朝赧帝,下狱后不少屈。后被荐博学鸿词科,以死拒绝,保持了坚贞的民族气节。在学术思想上,傅山反对理学,接近老庄,认为世儒之礼不过是“治世之衣冠,而乱世之疮也”。主张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愤懑情绪。


傅山具有丰富的伦理学思想,首先他反对封建纲常、礼法名教,指出“君为臣纲”是束缚臣的“弊病”。他赞成臣择君,说:“昔人所谓臣亦择君,原不仅区区祸福之计,名可言,言可行,永终无弊。归妹之象,仕进之箴也。”(《霜红龛集》卷三十一)认为“仕本凭一志”,即对国事“有济”。真正的忠臣,“非忠其君”,而应对天下国家负责,而“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同上书,卷三十二)傅山虽然不反对孝,但是反对儒家的孝,“博一孝名,以利心则名而已矣。”认为那种“立身扬名,显亲于后世”的孝行,“必有贼其亲之心”。所谓厚葬也不过是“以利其得一孝名耳”。他主张的孝是使父母在世时生活愉快,“冀得亲之一欢一笑”。恢复人由自然本性出发的真诚的孝。对于“夫为妻纲”之下的妇女,傅山深为同情,他说:“吾实怜之,每欲取常所亲见,略为风尘异人杂记,俾此辈不以不幸终湮没无闻。”他赞成女子追求爱情,“惷之心动,亦有女怀春,妙字,不必以淫心斥之。”


其次,傅山强烈地反对奴性,主张恢复人性。他写诗说:“天地有腹疾,奴物在其中。神医须武圣,扫荡奏奇功。”他所指的奴性,主要是在民族矛盾中,道学先生没有民族气节,毫无作为。他说:“所谓奴才者,小人之党也。不幸君子有种奴君子,教人指摘不得。”“自宋入元百年间,无一个出头地人。号为贤者,不过依傍程朱蒙袂,侈口居为道学先生,以自位置。至于华夷君臣之辨,一切置之不论。尚便便言圣人春秋之义,真叫人齿冷。”不但学士名贤往往是奴才,就是君主也如此。南宋“中国不振奸妖主和,使衣冠士夫屈膝丑虏,习以为常。碌碌庸奴无足言,即天子者,苟图富贵视肉耳。”傅山称他们为“庸奴”、“奴儒”,宣称要把“奴俗龌龊意见”,全部“打扫干净”。他主张“物性不可违”,“惟知彼自然”,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质不可为,为之者是有所造作加上也”。反对封建道德对人的约束。


傅山反对专制,提倡平等。他认为尊与贵是后来形成的,不应该长久存在下去。可是历来的尊贵者,往往是独夫。他发展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说:“百姓依护大人以为生,故爱大人,然此就大人能为人依护者言耳”。如果大人不能“为民”,那就是“草芥”、“寇仇”,“若草芥、寇仇,则后世之大人矣,小人焉能爱之?”“若处上而重之,则民难戴;处前而民害之,则民不利。皆非天所以作君作师之心。下之,后之,为民也,非自为也。不然则以虚嘴憩舌,卑躬劬劳哄着做帝王,几时是下场头?”他宣称真正的王侯,用不着别人捧场,人民也不应该为王侯捧场而是与他们平等。“王侯皆真正崇高圣贤,不事乃为高尚。其余所谓王侯者,非王侯,而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苟图衣食之人,看其所事者为王侯,自命为攀龙附凤之人,故便以高尚无用之名遗人,其实以用世之才自命耳。”他歌颂了“李太白对皇帝只如对常人”的精神,自己对人“贵贱一视之”,“生平不登宦人之堂”。


傅山提出“爱众”“利天下”的观点,赞成墨家的“爱无差等”。他强调“众”“群”,认为:“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只有“众”才决定强弱,才有智慧,“小人不必群聚,但两人共处,即有异常之谋矣”。傅山宣称,“兼爱爱分,一爱爱专。我之于人,无彼此,皆爱”。“使尽爱天下之义,苟可以利天下,断腕可也,死可也。”真正的爱众,一定要兴利有功。“义者,宜也,宜利不宜害。兴利之事,须实有功,不得徒以志为有利于人也。”天子之利人,应该是“取诸民者有定,不横征以病之”。


傅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具有冲击封建伦常的桎梏的作用,有利于早期启蒙和时代之进步。其著作主要收集在《霜红龛集》中。另曾著《性史》 、《十三经字区》 、《周易音释》 、《周礼音辨》等,均佚。近年,陆续发现其佚著手稿与录本,有《庄子批注》 、《荀子评注》 、《荀子批点》 、《淮南子评注》 、《老学庵笔记批点》等。医学上传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流行颇广,疑系后人托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