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

胡寅
  • 姓名:胡寅
  • 别名:字明仲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公元1098年
  • 逝世日期:公元1156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南宋哲学家、无神论者。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胡安国之侄,养为己子。生于北宋元符元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从杨时受学。中宣和进士甲科。靖康初,荐授秘书省校书郎。张邦昌称楚帝,弃官归。建炎三年(1129),擢起居郎,因反对高宗践帝位,遂奉祠。绍兴二年(1132),起知永州。四年,复召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以反对遣使入金,出知邵、严、永三州。后官至礼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秦桧当政,求致仕,归衡州。桧复以讥讪朝政名,安置新州。桧死,复官。卒谥文忠。


留心国事,数上书论恢复大计。生平气节豪迈,虽与秦桧友善,但及桧当国,却不肯阿附,故为其所恶。反对当时不切实用的章句之学,认为“后世学者从事于章句,耽玩于词藻,以为己则无增益智思之力,为人则无制世御俗之略,而所学遂为无用之具”(《衡麓语要》)。在哲学上,重视心的作用,主张“圣学以心为本”(《崇正辩》),并明确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圣人之心即是理,理即是心,以一贯之,莫能障者。”(同上)由此而强调治心,称“圣人教人正其心”(同上),尤重视格君心之非:“莫难强如怠心,莫难制如欲心,莫难降如骄心,莫难平如怒心,莫难抑如忌心,莫难正如僻心。然皆放心也,大人格君心之非者,格此等也。”(《衡麓语要》)用禀气原因解释人的性情及善恶、寿夭、贫富的异同:“人之禀气不同,或昏或明,或拙或巧,或静或躁,或刚或柔,千条万端,非一言可尽也。” ( 《辩正论》)。又称:“颜回、伯夷之生也,得气之清而不厚,故贤而不免乎天贫,盗跖、庄蹻之生也,得气之戾而不薄,故恶而犹得其年寿。此皆气之偏也。” (同上)此说实阴取汉代王充的观点。对佛教批判甚力。强调客观世界的实在性,认为佛教“物我皆空”论根本站不住脚:“佛之道,以空为至,以有为幻,此学道者所当辨也。今日月运乎天,山川著乎地,人物散殊于天地之中,虽万佛并生,亦不能消除磨灭而使无也。日尽而月夜,山止而川流,人生而物育,自有天地以来,至今而不可易,未尝不乐也。”(同上)又指出万物及人虽有存毁与生死变化,但不能归结爲空无:“此物虽坏而彼物自成,我身虽死而人身犹在,未尝皆空也。”(同上)斥责佛教的空观乃乱世之说,“以心爲空,起灭天地,僞立其德,以扰乱天下”(同上)。还揭露佛教空观産生的理论原因,认爲其 “物我皆空” 的思想乃是主观幻造的産物:“佛教以心爲法,不问理之当有当无也。心以爲有则有,心以爲无则无,理与心二,谓理爲障,谓心爲空,此其所以差也。”(同上)对佛教的生死轮迴说进行批判,认爲死与生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不可能长住不灭:“人死犹其生,其来不可御,其去不可止。若可留一年,则十年、百年,皆可引申而常存,此理之所必无也。”(同上)以儒家思想爲据批评佛教之说,认爲其离弃世俗的主张与纲常名教是完全相背的:“何谓道之至善?父慈而子孝,君仁而臣忠,兄友而弟恭,夫义而妇顺是也,此儒教也。何谓道之不善?离天性之自然而外立其德,自以爲得道者是也,此佛也。”(同上)其对佛教所作的理论分析与批判,在某些问题上超过了前人的见解,在中国无神论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理学思想上接二程,近承杨简,对朱熹亦有影响,于洛学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著作有 《斐然集》三十卷、《崇正辩》三卷、《读史管见》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