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米芾
  • 姓名:米芾
  • 别名:初名黻,字元章
  • 性别:
  • 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51
  • 逝世日期:1107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米芾 (1051—1107),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祐六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又曾长期住在江苏镇江等地,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太常博士,人称 “米南宫”。有洁癖,多蓄奇石。尝于无为州治,见巨石,状奇丑,大喜,具衣冠拜揖,竟呼之为兄,因举止颠狂,世称 “米颠”或“米痴”。与世格格不入,故数次从政均不得志。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行、草书博取前人之长,用笔俊迈豪放,有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之评。《宣和书谱》 论其书云: “大抵初效羲之”,“篆宗史籀,录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 ‘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


擅长山水,由于他长住江南,对镇江一带的云山烟雨、大自然的真山真水有非常深切的感受。因此所画山水,虽曾学王洽之笔法,点笔破墨,又受董源影响,并从行草书法中得到启发,但他还是不满意“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提出“信笔作之”。认为艺术创作尽可能不受规定约束,落笔才会自然。正如他所说的,“多以烟云掩映,树木不取工细,意似便已”,即强调写意画法,自成一派。其子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小字虎儿,晚年号嬾拙老人。画院学士。画学父风,以泼墨法画云山,参以积墨和破墨,常用焦墨来提神。其精妙之处实在于见笔见墨。所画烟云山水,树木简略,妙于重染,自称“墨戏”。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明代董其昌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末又一变耳。”二米的山水画把水墨渲染的传统技法大大提高了一步,对我国水墨山水的发展,影响颇大。能诗文,善书法,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刚健流利,有“风墙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共称“宋四家”。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亦画人物,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存世书法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参政帖》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存世伪品有《溪山雨霁》、《云山》等图,疑为后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