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时

彭时
  • 姓名:彭时
  • 别名:字纯道,又字宏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庐陵安福
  • 出生日期:1416年
  • 逝世日期:1475年4月2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明宪宗时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1448),全国的举子会集到都城北京。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在人才济济的举子之中,谁能夺取第一名呢?二月的京城仍旧寒风凛凛,举子们下榻的号房里却是热热闹闹,初九这天是第一场考试,一场下来,其紧张情绪陡然增加了十分。十二日是第二场考试,到十五是最后一场角逐。三月初一,英宗皇帝亲自于奉天殿考中试的进士们,即为廷试。接着午门外张挂出黄榜,只见上面名列第一的是“彭时”。


彭时,字纯道,江西省安福县人。这个默默无闻的青年以优异的成绩轰动了京城的千家万户。他留在翰林院,当了初中状元的官职——修撰,是个正七品官。正当彭时初入宦途之时,国家政局却面临着一场暴风雨。


正统十四年,居住在明北部边疆的瓦剌族强盛起来,不断地进攻明的北部地区,这年秋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兵围大同(今属山西),参将吴浩战死,前线敌情迅速送达英宗处。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英宗下诏亲征。并令其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掌管大政。英宗率领人马浩浩荡荡北征瓦剌去了。八月,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为瓦剌军击溃,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举朝惊慌失措,在国不能一日无君的危机情况下,皇太后孙氏下令命郕王监国。并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组织人马对付瓦剌的入侵。令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军事作战。就在这时,翰林院修撰商辂与彭时同入内阁参预机务。九月初六,秋高气爽,郕王朱祁钰正式登上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他便是代宗皇帝。不幸的是,从江西传来了彭时继母病逝的消息。这个孝子立即上疏,要求辞职还乡为继母守丧。可是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郕王正需人才帮助他度过难关的当口,怎会允许彭时离开京城呢?疏上之后,郕王下令不准回乡。于是,彭时脱掉孝服换上官服入内阁听命。这种父母去世,官方强行不准官员回家守丧的做法,谓之“夺情”。彭时在内阁任职干了一年之后,边疆危机在于谦的军事抵抗下,得到了缓解,代宗允准了彭时回家追行丧服。过了三年,守丧期满后,代宗命他到翰林院,做了侍读——专门给帝王讲经史的官员。这已是景泰五年的事了。此后他极少过问政事,专心于经史的研究,勤勤恳恳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正是在此后三年中,朝廷中争权夺利所引起的灾祸才没有波及到他的身上。


英宗被俘时,翰林院侍讲徐程主张迁都南逃,遭到众臣的指斥,他的声誉大降,遂改名徐有贞,赋闲无事。后来,黄河多次发水泛滥,才派他去治理黄河。没曾想,他治河成绩显著,深得代宗的嘉奖,但仍没有得到重用。他曾托于谦向代宗说好话,虽然于谦也推荐了他,但代宗仍未用他,他便怀疑是于谦说了坏话。景泰元年,英宗被放回。他不甘心做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景泰八年,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帮助下,英宗复辟,再登帝位。英宗任命徐有贞入内阁,参预机务,并加兵部尚书。徐有贞上台后,将于谦杀害了。当时的大权全部为他一人所操纵。因此,他得意忘形。想把石亨和曹吉祥排挤下去。结果,反为石亨和曹吉祥所害。徐有贞以图谋不轨之罪被发配到金齿(今云南保山南)为民。接着太常少卿许彬因入内阁前结交了许多游荡人士,待他参与大政后,又杜门谢客,为游荡之士竞相讥谤。由此贬官到南京作了礼部侍郎。与此同时,入阁不久的翰林院修撰岳正因揭发曹吉祥的罪行而为曹吉祥所陷害,贬为钦州(今属广西)同知,很快又将他下狱治罪,杖打之后发配到肃州(今甘肃酒泉)。正当朝廷风云变幻莫测的时候,彭时突然接到圣旨,要他快快面见圣上。他不知是福是祸,就是祸也是躲不开的。他急忙整装入朝,英宗在文华殿召见了他,行过大礼,英宗说:“你难道不是我所选拔的状元吗!”的确,彭时是被他选上的,问此话何意?彭时仍不敢抬头,急急忙忙地跪下向英宗磕头,英宗见此,说:“退下吧!”回到家,他一夜翻来覆去睡不下。第二天一早,宦官传旨下来,命彭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并兼任翰林院学士。当时,为英宗亲自提拔的人只有岳正和彭时,岳正的下场是可悲的。所以,彭时并不是乐观地接受了此重任。这是他第二次入阁参预大政了。


英宗虽起用了彭时,但并未委心于他,而是委心于阁臣李贤。多次召见李贤,和他私下密谈要事。李贤十分敬重彭时,每见皇帝回来,一定要去彭时处询问计谋。所以,虽然表面上彭时很少参与政事,实际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两人为争论某事,争吵起来。彭时往往引用大义来说服李贤。虽然李贤有时很不高兴,但时间长了,也佩服彭时的正直坦诚,对人称赞他说:“彭公真正的君子!”


天顺二年(1458),给皇太后孙氏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徽号是指加在帝后尊号上的歌功颂德的美好称号。明代,给后宫加徽号是从此开始的。诏告一下,彭时想借此时机推恩百姓,李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犯罪一年多的,不适合推恩赦免。彭时说:“不是要赦免罪犯,而应推行优老法典。朝臣父母凡70岁的皆给诏敕,即受封的敕书。百姓80岁的赐给冠带,这就是尊吾老以及于他人之老。”李贤听此,称善,立即上奏皇帝,推行他的建议。


英宗十分欣赏彭时的风度,所以,在选庶吉士时,令李贤尽可能的用北方人,南方人只有像彭时这样的人才能选用。李贤将此事告诉了彭时。不久,宦官牛玉又宣读了同样内容的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士人在我之上的不少,怎可以抑制他们的才能呢!选完庶吉士,录取15个人,南方人仅有6个。


佞臣门达用事,锦衣卫横行霸道,朝中上下引以为患,李贤多次请求禁止,英宗无奈只得告诫门达收敛一下,而门达恃宠益骄。李贤乘机再次陈述门达的罪过,英宗又召见门达以训诫。由此,门达暗暗地恨李贤多管闲事。门达反而到英宗处,告李贤收纳贿赂等等,引起英宗对李贤的怀疑,说:“罢除李贤,行事专用彭时。”有人传给了彭时,彭时听后,急切地说:“李公有经国救济之才,怎可免除不用了?”因此,他极力提高李贤的地位,并宣称:“李贤去,彭时也不能独自留下。”英宗知彭时心后,才理解了李贤。


天顺八年,英宗病危,口授遗诏,要定后妃的名分,并且特别规定了不要以妃嫔殉葬等4件事。明代至英宗,每代天子驾崩都有宫妃殉葬,多者数十人,而英宗特别在遗诏中废除了殉葬,怕是他在位以来的唯一一件大好事了。彭时读诏后,伤感地流下了眼泪,当宦官回报给英宗时,英宗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宪宗朱见深即位(1465),下诏让大臣讨论给两宫上尊号的事,宦官夏时据周贵妃的密旨,声称钱太后长期有病,不应当称为太后。而周贵妃是宪宗的生身之母,应该只给她上尊号。李贤说:“先帝遗诏已定,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原来,英宗被瓦剌俘后,钱后倾自己的私钱解救。英宗怜悯她家势孤单,欲封其家,钱后都不同意,深深地感动了英宗,所以,在英宗病危时,立遗诏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当时,李贤记了下来,所以,李贤反对只给周贵妃上尊号。彭时也力争说:“李公所言极是。朝廷所以让天下人信服,在于正纲常。如不是这样,就有损于圣德,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不久,宦官又传周贵妃旨说:“儿子当皇帝,母亲应当为太后,怎能有无儿子却称太后的人呢?宣德年间也有故事:宣宗的皇后是胡氏,英宗是孙贵妃养大的,英宗即位后,尊孙氏为皇太后。”李贤听此言,脸色大变,给彭时递眼色。彭时装作没看见,继续力争:“今天的事和宣德时不同。胡皇后上表要让位,退处别宫,所以在正统初年没有加尊号。今天,两宫名分本来由先帝定好了,怎么能与宣德时相比呢?”宦官立即说道:“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不起草钱氏的让位表呢?”彭时反驳道:“先帝在时未曾起草实行,如今谁敢起草?如果为人之臣阿谀顺从,就是万世的罪人!”宦官听此,厉声威胁彭时,而彭时却淡然冷笑,拱手向天道:“大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有什么利害而与之相争呢?臣义不忍沉默,只想保全主上的圣德。如推大孝之心,那么两宫应同时并尊称太后为宜。”李贤也极力称善,关于两宫上尊号的事也就这样定下来了。等到要册封尊号时,彭时又建议:“两宫同称不应有区别,而钱太后应加两个字,以便于称呼。”于是,尊称钱太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事过之后的一天,宦官覃包到内阁说:“皇上的意思本来就是这样,但是迫于周太后,而不敢自作主张,要不是李、彭二公力争,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当讨论上尊号时,阁臣陈文默在场,但没讲一句话。现在听了覃包的口旨,甚感愧疚。大礼完毕后,彭时调到吏部当了右侍郎,兼学士,同知经筵。


成化四年,慈懿太后驾崩。下诏商定其陵墓所在。彭时说:“慈懿太后作配先帝,是中宫中的正位,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于义俱得。如今慈懿太后的梓棺应当合葬于英宗的裕陵,其神主当祔庙,此为不易之礼。近来多次听说要另外卜占葬地,臣等实在是既怀疑又惧怕。私下认为皇上所以犹豫不决,一定因为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同先帝同陵,自己怀疑两位太后同配先帝,不是祖宗的规定。考之于古,汉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主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太后仍附主于宋皇帝的祖庙——太庙。如今若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那么就背离了前代之美德,而贻讥于后世。”阁臣商辂也说:“如不附葬先帝,就有损于圣德。”礼部左侍郎刘定之说道:“孝从义,不从命。”宪宗沉默了许久才说:“不从命,怎得为孝呢?”宪宗的犹豫不决,使彭时感到有责任劝说到底。连着几天朝廷大臣反复劝谏,宪宗皇帝都没有定下决心。于是彭时与文武百官一起跪在文华门外哭泣,请求宪宗纳谏。宪宗听到宦官的报告,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廷臣们会来这么一手,于是他急忙下令叫群臣退下。但是没有得到皇帝的答复,他们怎么能白跪一场呢?群臣纷纷叩头,声称不得皇帝的圣旨同意他们的请求,不敢退下。自上午9点至下午5点,群臣一直不肯离去。宪宗、周太后被他们感动了,允准了他们的请求,于是,群臣高呼“吾皇万岁!”方算结束了这场讨论。


就在这年的秋天,彗星屡次出现,一种不祥的征兆引起了朝臣们的议论。原来,宪宗皇帝专宠万贵妃,万贵妃无子,而万贵妃又是个非常有心计的人。她4岁入掖廷,作孙太后的宫女,长大后,就在东宫侍奉宪宗。宪宗16岁即位,而万贵妃已是35岁了。她非常善于迎合宪宗的心意,进谗言废除了吴皇后,六宫女子很少见到龙颜。成化二年正月,她生了一个儿子,不曾想没满月,孩子就夭折了。但也是因她生子的原因,宪宗封她为贵妃。从此后,她就没有妊娠过。而其他宫女若有妊娠,她却想办法打掉孩子。所以,皇位的继承人问题已摆到面前了。到成化四年,万贵妃已是40岁的人了,所以,朝廷难免担忧、议论,加上彗星多次出现,所以,彭时上言:“外廷大政本应放在首位,但宫中的接班人更为重要。俗语道‘子出多母’。今嫔嫱众多,但却没有生男孩的征兆。一定是陛下宠爱有专,而专宠的人已过了生育年龄的原故。希望陛下均平恩爱,为社稷着想”。宪宗却说:“这是我的家内事,朕自有主张。”没有听从彭时的正确意见。


九月,给事中董旻、御史胡深等9人请罢商辂及礼部尚书姚夔,下狱,杖责之。所以,彭时上言:“大臣黜陟,应断于圣上的心意,或者召集群臣一起商议。但是不能全部委托给臣下,使君权旁落。”宪宗虽不能听从彭时的建议,可心里却称赞他的忠心。


接着,又发生了满俊(满四)的叛乱,满俊是生活在甘肃的少数民族,其祖先在洪武初年,率所部归明,被封为千户,过着游牧生活,满俊平素就十分强悍,而且藏匿奸贼。正碰上有关案件牵连着满俊,所以,政府派人到他家捕人,这激起了他的叛乱,据石城(在甘肃固原西北)抗击官军,明军屡次败在他的手下,所以朝廷不得已派都御史项忠去征讨满俊。到石城后,前锋部队屡屡失败。朝廷下令命抚宁侯朱永率京军支援。而朱永又不愿去远征,就邀请各大臣为他说好话。彭时厌恶他铺张浪费搞歪风邪气,又估计到京军不去也能取胜,暂且不令整装待命。宪宗派宦官怀恩、黄赐与兵部尚书白圭、程信等到内阁商议对策。彭时说:“贼四处攻掠,其锋不可抵挡。眼下入石城自保,我军围困得很严,这时困兽容易被擒获。”程信说:“你怎么知道项忠会不乘机退兵呢?”彭时答:“大局已定下,为什么要自退?请问今日出兵,何时才能到达?”程信说:“明年春天。”彭时说:“如果是这样,也无济于事。此事成败,今冬便可见分晓。”程信忿恨其言,威胁说:“项忠若败,一定要斩那么俩个人,然后再出兵。”别人一听都替彭时捏了一把汗。有人问彭时何以见得今冬定分晓,他说:“看项忠的疏文,便知道他有能力。如果听说另外再派禁军,就会退避不敢承担重任,那么就不知胜负了。”当时,只有商辂认为彭时的意见是正确的。到了冬天,项忠果然平息了叛乱,人们才大大地佩服彭时的高见。也在这年冬天,彭时改任吏部尚书。


成化五年,彭时得病,在家休假,过了三个月,宪宗皇帝下令催促他赴内阁视事,免除他的早朝。这年冬天,没下雪。于是彭时上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百姓不堪其搜刮。而献珍珠宝石的人,加倍地提高要价,侵吞府藏。乞请革除这些弊端,以救济百姓。”宪宗下诏赞扬了他的建议。当时,京城附近、山东、河南出现了大旱。彭时上疏请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征收的马。又京城米价上涨,彭时请求开仓储50万石米来稳定米价。宪宗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彭时因是旧臣被皇上倚重,遇事争执不曾躲避。而当时,宪宗怠于政事,崇信佛教,整日求长生不老,很少接见大臣。内阁首辅大臣万安又是个阿谀奉承、结交宦官和外戚贵族的人,见了一次皇帝不知陈述政事,只知呼万岁,故为时人讥笑为“万岁内阁。”在这种上下壅隔,不理朝政的情况下,彭时不得志,十分忧虑。


成化七年,他旧病复发,上疏乞请退休。宪宗下诏安慰,不予允准。这年冬天,彗星又出现。彭时上疏言政本7件大事:一、不要迷惑于佛事,浪费金钱。二、传旨本门委任司礼监(太监的衙门),不要他人插手,为防伪诈。三、召见大臣商议政事。四、近幸赐予的太多,工匠冒官无纪,而重囚死徒者,法不蔽罪,应该戒除淫刑僭赏。五、陛下应虚怀纳谏,不要厌恶耿直的人。六、严戒廷臣不要阿谀奉承,凡政令失当,应直言论奏。七、清理牧马草地,减退权贵豪势的庄田。这7条都切中了时弊,但却没有实施。


宁晋伯刘聚,替他的养父太监刘永诚请求,封谥号,并乞请祠额。刘永诚在英宗复辟时,曾率兵参与了政变,所以,封其子聚为宁晋伯。礼部根据以往的规定,拒绝了他的要求。而皇帝却特别赐额曰“褒功”。下令内阁草拟封谥。彭时等人上言:“如果答应了此事,将来守边的宦官都借此来陈请乞求封谥,这是变祖宗之法开始于今日。”有人提出宋代宦官童贯曾被封王,彭时说:“童贯封王是在宋徽宗末年,怎么会是盛世发生的事呢?”经过他的力争,才算停止了此事。


彭时每每因灾变上言;有的留中不发,有的下所司,大部分都被搁置一边,因此,他悒悒不得志,感到十分苦闷。5年以后,他7次休假,宪宗派太医探视他,多次派内臣(太监)去赏赐他。成化十一年正月,以年资威望进封少保。仅过一个月,他便病逝了,享年60岁。赠太师,谥号为“文宪”。


彭时在朝30年,孜孜不倦地工作,持正存大体,在家从未和子弟谈论政事,有所论荐,也不使其他人知道。退朝而居无惰容,服御节俭,无声乐之好,非义不取,故时人称他有古代大臣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