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苏洵
  • 姓名:苏洵
  • 别名:字明允,号老泉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 出生日期:1009年5月22日
  • 逝世日期:1066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嘉祐集》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人称“老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据传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但连进士、秀才也未考中。一气之下将平日撰写的文章数百篇焚烧殆尽,闭门苦读十余年,熟读《六经》及诸子百家之说,以至“下笔顷刻千言”。嘉祐元年(1056),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二子双双得中进士,在京等候殿试。此间,他投书欧阳修等人,欧阳修对其甚为赏识并将其所著的《权书》、《衡论》、《几策》等二十二篇文章献于朝廷,公卿大夫争传竞效。苏洵从此文名大震。嘉祐三年(1058),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托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任秘书省校书郎。之后为霸州文安(今属河北省)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省)县令姚闢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归葬四川。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声称自己为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以“施之于今”。实际上,他确实也是以史论、政论最为著名。他撰写的文章,不仅气势磅礴,落笔简洁有力,所论政治观点也有不少是切中时弊、甚为可取的,如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政论文中,提出不少革新的政治主张。在著名史论《六国》中,借论史而抨击宋王朝屡向契丹、西夏纳币求和的妥协外交,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因“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自述其文学修养得益于“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其散文风格凌厉纵横,简古劲峭。欧阳修盛赞他的文章“为贾谊刘向不能过”,“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苏洵著作,原本大多散失,今存者尚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及《嘉祐集》十五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最早事迹出处《宋史》四四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