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循

汪循
  • 姓名:汪循
  • 别名:字进之,号仁峰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徽州休宁人
  • 出生日期:1452
  • 逝世日期:1519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汪循(1452-1519),字进之,号仁峰,徽州休宁人。生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卒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终年68岁。汪循出生于一个贾儒家庭,从小受家学影响。其父汪竹山:“勤学问,平居间,默不妄言笑,如不惠者,至于人评论古今则谈锋莫敌。……训课子孙……酷嗜吟咏,兴到辄有所作,所居山多竹,音以自号门人尊之为‘竹山先生’。”在父亲的影响下,汪循“在永嘉时,尝就守官箴以养志,公乐之,终日处一小楼,翻阅经史”,所以,汪循“十五能文词,既冠游邑庠,锐志求道,不以举业自局”。汪循领悟五经之理,对圣贤之学颇感兴趣,“取六经,四书及《伊洛渊源》、《遗书》、《语录》诸书读之”。汪循生性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能够“观史则法其善行”。曾游庄定山之门“若有所得,及登定山先生之门,所见益精,尝以书寄先生”。人京师以后,又听闻白沙先生讲道于东粤,即前往见而力不能与。凡遇天下有德望的圣贤之士,张东白、李西涯、谢方、程篁墩诸公素为知己,“皆以书谒求教诸公皆以远器期之”。王瓒《顺天府通判仁峰汪君墓碣铭》中载,“君尝及定山庄先生之门,而与李西涯、谢方石、程篁墩诸公,上下其讨论,造诣渊深,识见宏廓”,并且提到汪循“为诗若文,皆以明道救时不尚葩藻,朱陆异同之辨尤能折以独见”?。他极力反对王阳明“妄诋朱子”。此举可以体现汪循在学术上是维护朱子之学的。汪循其学“以涵养践履为实,立身行道,生死不移”。这也体现了当时在程朱理学影响下所形成的徽州地区学术的基本形态和优良传统。汪循弘治丙辰九年(1496年)登进士,为永嘉令。他在任极力贯彻实行《吕氏乡约》,“毁淫祠几尽”,创建鹿城书院。当地先哲“凡忠节理学,皆表彰之”。汪循为政,诚信、爱民,曾经担任过永嘉知县、玉田知县及顺天通判。正德初,面对内忧外患,汪循向朝廷提出了《陈言外攘内修疏》和《论裁革中官疏》两疏,提出了具体的“外攘内修十策”,言语恳切,朝议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当时朝中有宦官刘瑾擅权,汪循“乱政复上裁”,结果总是毫无音讯。所以汪循心灰意冷,决意辞官归隐,奉养父母。此后十多年,不曾与郡县官员有任何往来。刘瑾失势后,朝廷决定再次起用汪循,当吏部官文到达徽州后,当地郡守督促汪循上路,但是汪循称病极力推辞,不愿再去参政,最后终老于家,享年六十八岁。汪循为师“务关世教,折古今人物,不轻许可”。与当时一般儒者空言说教大不相同。他对后学者非常提携,对从游者常常根据其资质的不同,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将自己的所学传授于人,同时对自己的思想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仁峰文集》外集卷二中,可以看到其门人范尚敬评价其先师:“公之学,圣贤是诗;公之志,希文是期;公之行,金石其坚;公之名,信史其传。”汪尚和称“公学造明诚气克天地”。其外甥黄湘也是其门人之一,称赞汪循“天民才伟,气熊学粹,行醇道无,深而不探,理无微而不穷,怀仁负义,践孝履忠……崇正学表忠节作士气、后民生、弭盗贼、挽浇俗,而使之淳”。汪循一生著书有《仁峰文集》、《存正学辩》、《帝祖万年金褴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