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肇淛

谢肇淛
  • 姓名:谢肇淛
  • 别名:字在杭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福建长乐人
  • 出生日期:1567年9月2日
  • 逝世日期:1624年12月3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谢肇淛[zhè](1567年9月2日—1624年12月3日),明代文学家。字在杭,福建长乐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博学能诗文,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太姥山志》亦为其所撰。


谢肇淛,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湖州推官,历仕工部郎中、广西右布政使等。其诗风格声律圆稳,宗奉盛唐。反对明七子派堆砌词藻、规摹铺叙之陋习,亦不同于“公安派”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的诗论,与严羽徐祯卿诗脉比较接近。又关注小说、戏剧创作,提出“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的主张,反对以正史观念束缚其发展。撰有《小草斋集》、《小草斋诗话》、《五杂俎》、《长溪琐语》、《文海披沙》、《滇略》等,是一位博学的学者。生平事略见《明史》卷二八六等。其《五杂俎》卷一一论茶品云:“明代以松萝、虎丘、龙井、阳羡、天池为上”;闽茶“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与角胜;六合、雁荡、蒙山三种,祛滞有功,而色香不称,当是药笼中物,非文房佳品也。”虽为亲自品尝的独特体验,但他不知道不同茶类间是难以比较其优劣的。因虎丘、天池等为绿茶,而武夷等为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但他论茶叶的品质与焙制方法特别是火候关系极大,则为通人之论。同书中,又总结了唐宋与明代烹饮之法的不同和优劣:“古时之茶,曰煮、曰烹、曰煎,须汤如蟹眼,茶味方中;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稍着火即色黄,而味涩不中饮矣。”这种见解亦通达,今冲泡茶,开火温度不宜过高,但要根据气温而定。他又在《西吴枚乘》中指出:“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第一,淡而远也;松萝、龙井次之,香而艳也;天池又次之,常而不厌也;余子琐琐,勿置齿喙。”看来作者耽于茗事,精于鉴赏,但未必全确,审评茶的几大要素当为色、香、味、泉。


谢肇淛生于隆庆元年,卒于天启四年,主要生活在万历年间。虽然万历皇帝穷奢极欲曾28年不上朝听政,但在宰相张居正和忠臣的辅佐下,经济得到了发展,民间百姓生活也还算安乐,而谢肇淛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由于官场的升迁,他一生游览了祖国大部分疆土。他对当时太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如市民生活的繁荣有所记载:“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雅好,皆边塞之所无者,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宜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维扬居天地之中,川泽秀媚,故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所谓泽气多,女亦其灵淑之气所钟,诸方不能敌也。然扬人习以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邀厚直,谓之‘瘦马’。”这些可以看出市井的繁盛和作为俗文学载体的戏曲这一的发展,而谢肇淛曾和传奇《异梦记》的作者陈价夫以及闽剧的创始人曹学佺都有交游,加之此时期戏曲创作、戏曲表演,共同促成了谢肇淛的戏曲理论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