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

杨一清
  • 姓名:杨一清
  • 别名:字应宁
  • 性别:
  • 祖籍:云南安宁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454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530年9月5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祖籍云南安宁。其父杨景以化州同知的身份退休,携其家小迁居巴陵(今湖南岳阳)。杨一清少年时就文才出众,以奇童被举荐为翰林秀才。宪宗皇帝命内阁选择优秀的老师教育他。14岁那年他参加乡试,并一举考中。由于自己的聪颖和勤奋,在成化八年(1472)的殿试中考中进士。后来其父在丹徒(今属江苏)去世,一清就地安葬了父亲,然后回老家去。


为父亲守孝期满,一清回京,官拜中书舍人。过了很长时间,迁任山西按察签事,以副使的身份督学陕西(今陕西、宁夏等地)。一清虽然其貌不扬,但性情极为机敏,喜欢谈论治国大略。在陕西为官的八年期间,因他闲暇时便探究边防之事,所以对边事洞悉的非常明了。后来他入京任太常寺少卿,不久又转任南京(今属江苏)太常寺卿。


弘治十五(1503)年,由刘大夏推荐,被提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中国西部牧草丰富,马匹很多。中原,特别是南方富产茶叶,西部的民族渴望得到中原的茶叶,饮茶治病。早在明太祖时就发布过命令,用四川的茶叶换取西部的马匹用来作为军队的战马用。在茶叶与马的交易中,有人看到有利可图,便私自带茶叶出关换马,从中谋利,西晋的马匹也就不时被带入中原。这可能就是中国比较早的走私活动。对于这种现象,杨一清上任后,决心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查禁。画笼茶可以养神益气,强身健体,西番诸部族都饮用它,为换此茶,西番的马匹大批进入中原。此时正赶上贼寇大批侵入花马池,孝宗任命一清担任陕西巡抚,仍然督理马政。一清刚刚接受任命,贼寇已经退回。一清上任后,挑选精壮士卒进行训练。由于兵强将勇,一清率兵重创平虏、红古二城贼寇,并有力地支援了固原(今属宁夏)。为了保持边境的长治久安,一清沿濒河修筑城垣来保卫靖虏;弹劾、罢免了贪婪平庸的总兵、武安侯郑宏;然后裁减了一批镇守多年的中官。经过整顿,军队严整有序,战斗力大大提高,面貌焕然一新。


正德初年,数万贼寇的骑兵抵达固原,驻守西北的总兵曹雄在军队部署上互相隔绝,彼此很难联系,战斗非常被动。一清率轻骑兵自平凉(今属甘肃)昼夜急行,赶到郑雄的军队担任节度,到处布置疑兵迷惑贼寇,贼寇分不清虚实,以为大兵已至,仓惶逃离,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声震山谷,贼寇怀疑被大兵围困,星夜逃出塞外。战斗结束后,一清总结了此次战斗的经验、教训,认为延绥、宁夏、甘肃有敌警时不能相互支援,关键在于缺乏统一指挥,他上疏请求皇帝派遣大臣兼领整个西北的军事。大臣刘大夏请皇帝即刻任命杨一清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皇帝应允。不久又晋升一清为右都御史,随着官职的升高,权力的增大,一清感到责任重大,为了加强边防,他建议修建边塞,他的奏疏大略说:


西北各边塞,延绥地处险要,宁夏、甘肃依河靠山,只有花马池(今宁夏盐池)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地势开阔,城堡稀疏、分散,无险可据。如果贼寇毁掉城墙攻入,那么固原、庆阳(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宁县、环县、合水、华池、正宁等县地)、平凉、巩昌(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陇西、通渭、漳县、武山、定西等县地)都要受到威胁。成化初年,宁夏(辖境相当于今宁夏西北黄河沿岸地区)巡抚徐廷璋修筑边墙绵延二百多里。在延绥(今陕西榆林),余子俊修筑的城墙非常坚固,因此贼寇有二十多年没有侵入河套。后来边塞战备放松,城墙沟堑渐平。从弘治末年到现在,贼寇每年入侵,边民饱受侵扰之苦。都御史史琳请求在花马池、韦州设营卫,总制尚书秦仅修筑了四五个小城堡,从靖虏至环庆(今甘肃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治理沟堑七百里,便认为没有什么祸患,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只过了一二年,贼寇又深入,这是因为秦修筑的沟堑城墙不足以抵挡敌人。臣长期驻守陕西,很了解这里的形势。贼寇出兵时,号称数万之众,可是来无踪去无影,不等我们出兵他们已经给我们很大骚扰,等到援兵召至时为时已晚。我们想和他们决战,他们不来;如果持久等待,我们的军队只能坐等老死。臣以为搞好边塞防卫的策略大至有四点:修筑城墙,深挖壕沟,以巩固边防;增设防卫的场所,以壮大卫边的力量;经略治理灵州、宁夏,以安定后方;整顿和治理韦州的形势,以遏制外敌入侵。


现在河套这个地方就是周朝的朔方,汉代的定襄,赫连勃勃统万城。唐代时张仁愿修筑了三座受降城,修筑烽火台千800座,突厥不敢过山放马。古代成就大事业的,没有不是先劳后逸的。受降城三面据险,可以作为千里草原的屏障。大明建国之初,舍弃受降城而守卫东胜,已失掉了一面的险要,以后又舍弃东胜驻扎延绥,这就是以一面之险作为千余里的屏障,遂使河套地区的千里沃野沦为贼寇的巢穴。深山大河、险要的地势拱手送给敌人,宁夏无险可据反而南面靠河,这就是边患相沿不断而无法解除的原因。现在我们实在应该再收复东胜,以河为险进行防守,东接大同,西接宁夏,使河套地区方圆千里的地方,归我们耕种放牧。在这里屯田数百万亩,可以省却由内地辗转运输粮草的辛苦和庞大费用,此乃上策。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策略,现在增筑边防,敌人再来时我们有备对待,还是比没有防备强。


为便于实施,每条具体说明如下:延绥安边营石涝池至横城300里,应该设置墩台900座,瞭望楼九百间,守军4500人;石涝池至定边营163里,地势平坦适宜筑墙的130里,险峻的山崖城阜可以铲除平削的有33里,应该建立墩台,连接宁夏东路;花马池无险,敌人只仰客兵,应该设置营卫,兴武营守御所兵力不足,应该再召募;自环庆以西至宁州,应该增加兵备一人;横城以北,黄河南岸有墩台36座,应重新修复。这些问题皇帝可以让大臣们议论。


武宗皇帝下令议行。为实施此方案,武宗下令大规模发行金币几十万,派杨一清修筑城墙。太监刘瑾善于进谄、诽谤,很多人对他心存忌怵,他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对于西北边卫修筑城墙之事从中阻挠,杨一清只带人修筑城墙40里,便以有疾为由引退,但仍被刘瑾逮入锦衣狱。大学李东阳王鏊极力解救,一清才得以获释,仍退休归乡,先后罚米600石。


安化王朱置谋反,武宗皇帝决定派兵征伐,下令起用一清总理军务,和总兵官神英一起西征,太监张永任监军。大兵未到,一清的旧部将仇钺已经捕获了置。一清骑马赶到,宣布已获胜利。张永也很快赶到,一清和他结纳,相处很好。一清知道张永和刘瑾有隔阂,所以趁机握着他的手说:“完全是依靠张公的力量平定了反叛,然而这种谋反容易清除,像国家的内患怎么办呢?”张永迷惑不解地说:“什么是内患呢?”于是一清和张永促膝而坐,在手掌上画“瑾”字。张永感叹说:“此人朝夕在皇帝面前,根基很深,耳目颇广。”杨一清慷慨地说道:“您也是皇帝信任的大臣,讨贼的大事不托付给他人而托付给您,意思不是很清楚吗?现在讨贼功成奏捷,请您在谈论军事时,趁机揭发刘瑾这个奸佞的罪行,极力陈述广大百姓的愁怨,害怕叛乱从内部发生,武宗皇帝英武圣明,一定会听您的话诛杀刘瑾。刘瑾被诛杀后,您会更加被重用,这样可以完全矫正以前的弊端,重新收拢天下人之心。吕弦、张承业和您,千年只此三人罢了。”张永疑惑地说:“如果不成功,怎么办?”一清说:“话由您口里说出一定能成功。万一皇帝不相信,您趴在地上叩头哭泣,要求死在皇帝面前,以死表明不是欺君罔上,皇帝一定会为您的行为所感动。如果皇上请你处理,马上执行,不要有丝毫延误。”听罢此话,张永勃然而起,说:“唉,老奴为什么怜惜余生不以此来报答皇帝呢!”情极悲壮。张永竟完全按照一清的谋划诛杀了刘瑾,因此张永有恩于一清。张永在皇帝面前奏请,一清很快被召回朝廷,拜户部尚书。按照功劳,加太子少保,武宗赐给他不少金币。不久又改任吏部尚书。


一清对于时政最为通达干练,而且性情豁达。他爱惜贤士大夫,和他们共享功名。凡是被刘瑾陷害的,率先被甄别澄清,早晨知晓,晚上即平反推荐,所以一清的门生遍天下。一清曾第二次为关中帅,以偏将、裨将至大将被封侯者,源源不断。门生表示感谢馈赠的礼物,他沾手后马上散给别人。后来中原盗贼蜂起,蹂躏百姓,一清上疏请求派将调兵,予以清除。后来盗贼平灭,加封他为少保,太子太保,荫锦衣百户。有人推荐他进入内阁,武宗皇帝不同意,起用了尚书靳贵,而进一清为少傅、太子太傅。给事中王昂阐述选人方法的弊病,指责一清培植私党,皇帝为此贬谪王昂,一清却上疏申救。乾清宫发生灾异,皇上下诏求正直的言论。一清上疏坦诚直言皇上视朝太迟,享祀太慢,西内建造佛寺,紫禁城中住着边兵,京城内有皇店为害,江南有织造骚扰。上疏后,一清以有病为由乞求辞归乡里,武宗皇帝优诏抚慰。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杨廷和因忧患离去,皇帝任命一清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


太监张永诛杀刘瑾后,日益骄横,不久获罪,被罢免,可他的义子钱宁开始掌权。钱宁故意和一清交好,所以有对钱宁不满的而迁怒于一清,对一清充满怨恨。这时正赶上发生灾异,一清不仅自我弹劾,而且极力批评时政,批评讥讽的矛头指向皇帝身边的奸佞,但武宗皇帝仍不醒悟。钱宁认为一清是对自己而来,所以非常生气,他们派人在皇帝面前散布流言蜚语,讥刺一清。当时正值考察官员,钱宁等人便挑动指使武学生朱大周诬陷一清,揭发其隐私。给事御史周金、陈轼等相继上书劾奏朱大周胡说八道,请求皇帝追究后面的主使,皇帝不听。杨一清极力请求皇帝赐给一副完整的尸骨,回家颐养天年。武宗敕令予以褒奖,给月廪、俸禄如制。后来,武宗皇帝率兵南征,经过一清的门第,在歌乐声中和一清对饮两昼夜,两人赋诗唱和达数十首。杨一清借诗从容讽谏,武宗于是停止江、浙之行。


世宗为世子时,其父兴献王曾经说楚地有三杰:刘大夏、李东阳和杨一清。世宗在心中特别赏识他们。等到即位以后,朝廷大臣交口举荐一清,世宗派官吏赐予一清金币并存问,下谕宣召。一清辞官归家后,世宗特别赐封他一个儿子中书舍人官职。


嘉靖三年(1574)十二月戊午,世宗皇帝下诏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的身份改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朝中宰相重新担任边关职务,自杨一清开始。世宗下诏对一清予以褒扬,认为他可以与唐朝大将郭子仪相比,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至此一清三次担任总制。一清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他的部属欢呼雀跃,亦不剌听说后却远窜西海(今青海湖附近一带),成为西宁(今属青海)洮河一带的祸害。金献民上言要求安抚,一清主张征剿讨伐。土鲁番(今属新疆)要求进贡称臣,陈九畴想断绝和他的关系,一清则认为应该安抚他。当时,一清正率领诸将领学习行军布阵,他说:“没有事的时候应当和有事时一样提防,当真正有事时应当和没事一样保持镇静。”


嘉靖四年(1525),翰林学士张璁、桂萼等人受到皇帝的青睐,他们骄横妄为,进谄诽谤,朝中大臣对他们切齿痛恨。张璁急于进入内阁掌权,但受到大学士、内阁大臣费宏的抑制,所以张璁、桂萼等人极力攻击费宏,御史吉棠趁机请求让一清回到内阁。给事中章侨、御史侯秋等争论不休。世宗贬谪侯秋,召一清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入朝拜见皇帝后,加少师,仍兼任太子太傅。没多久,《献皇帝实录》编纂完成,加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因一清在实录中没有注意修辞,故没有得到赞许。不久王宪奏捷,把功绩推在一清身上,皇帝特加进一清为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此时,内阁首辅费宏因受桂萼、张璁等人攻击已离去,于是一清成为首辅。世宗赐予他二枚银章,一曰“耆德忠正”,一曰“绳愆纠违”,下令可以秘密商量大事。一清与张璁谈论张永以前的功绩,起用为提督团营。给事中陆粲请求增筑边墙,因为这是一清原来的建议,所以一清极力促成这件事。世宗为此发行帑金,命侍郎王廷相前往,然而时间一长竟然停止了。《明伦大典》编纂完成以后加一清正一品的俸禄。


嘉靖初年,朝中曾有一场轰动一时的关于“大礼”的议论。当时一清正辞官在家居住,见到张璁的奏疏,捎信给门生乔宇说:“张先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改变。”又劝席书早赴召清,以共同商定大议。张璁等人在“大礼”的议论中骤然显贵,吸引了一清,世宗皇帝也因为一清是先皇老臣,恩礼格外优厚,免去了平常的朝日讲侍班,每月初一、十五入朝参拜,命他早晨天明再入内阁视事。赐给他御书、章、金币、美酒等物很多。一清所说的边事、治国计策等,无论大小,世宗皇帝都洗耳恭听。


张璁与桂萼等把费宏排挤掉以后,以为一清一定会事事庇护自己,所以更加肆无忌惮。可是一清又把被迫辞职的谢迁召回,张璁和桂萼内心非常怨恨一清。谢迁入朝时,张璁已入内阁,许多地方更换建制。一清按惯例稍有裁抑,张璁、桂萼的党徒就鸣不平。锦衣聂能迁揭发张璁,张璁想置之于死地,一清认为不可以,张璁非常生气,便在皇帝面前阴险地诋毁一清,又指使黄绾极力排挤一清。一清上疏争辩,说张璁因为聂能迁的原因排挤自己,并且涉及到张璁其他方面的事,并趁机乞求告老还乡。世宗皇帝亲自为二人调解。后来一清又因发生灾变告诫百官团结一致,对皇帝忠心耿耿。一清上疏请求皇帝宽恕参与“大礼”议论的诸臣之罪。张璁因此更加痛恨一清。不久桂萼也进入内阁,和一清也不能和睦相处。一清多次要求离职归乡,并且说:“现在持论之人纠纷不断,臣独自主张安静;现在一些掌权之人主张严刑厉法,苛刻待人,臣独自主张宽缓平和的政策。因此相互之间意见不融和,摩擦不断,臣愿为贤者让路。”世宗又下诏予以褒扬。给事中王準、陆粲揭发张璁、桂萼滥用职权,收受贿赂,世宗立即罢免了张璁、桂萼二人的职务,并且把他们的罪行予以曝光。张璁、桂萼的死党,詹事兼翰林学士霍韬赤膊上阵,他说张璁、桂萼的事情势必涉及到我。于是他上疏极力攻击一清。说:“陆粲受杨一清指使,诬陷张璁、桂萼。杨一清接受了张永、萧敬的贿赂。”杨一清再次上疏争辩,乞求罢官。世宗虽然好言劝慰、挽留,但是又把张璁、桂萼召回朝廷。霍韬见已经奏效,攻击更急,并且说法司秉一清的意思,捏造桂萼的罪名。闻听此言,皇帝果然大怒,命令法司和廷臣在一起议案。把刑部尚书周伦放逐南京,由侍郎许代替。许相信霍韬的话,请求削掉一清的官籍。世宗皇帝命令一清自陈。此间,张璁三次秘密上疏,说一清赞“礼”有功,乞求皇帝宽恕他,其实他是在坚定皇帝驱逐一清的决心。世宗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允许一清退休。第二年,张璁等人又诬陷朱继宗并使其入狱,并指定说一清收受张永的弟弟张容的金钱,给张永修墓立碑,作墓志铭,又赐给张荣世锦衣指挥的官职。杨一清因此被免职闲住。一清非常痛恨地说:“老了,居然为这样的小人出卖。”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留下的遗书说自己被人诬蔑,死不瞑目,皇帝下令释赃罪不问。数年后为他恢复原来的官职。又过了很长时间,赠予太保,谥号“文襄”。


一清博学多才,善于权变,尤其通晓边卫之事。一晚能写十疏,都能切中要害。有的人想说坏话诋毁他,却无形中举荐褒扬了他。只有晚年在和张璁、桂萼的权力争斗中,为二人倾轧、排挤,没有获得皇帝的恩礼而死。然而其才华一时间无人可比,有人认为他超过了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