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

周敦颐
  • 姓名:周敦颐
  • 别名:字茂叔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 出生日期:1017年6月1日
  • 逝世日期:1073年7月14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每到一地做官都提倡办学校,而且亲自讲授经术。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他晚年于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故人称“濂溪先生”,而将其所创立的学派称为“濂学”。周敦颐十五岁丧父,随母亲投靠在汴京做大官的舅父,二十四岁荫恩获得官职,此后出入官场三十多年,但主要是在州县做官。历任分宁县主簿、桂阳令、南昌知事、虔州通判等地方官吏约20年。周敦颐身在官场,但却心在林泉,向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乐趣。他在著名的《爱莲说》中以菊花喻隐逸者,以牡丹喻富贵者,以莲花喻君子。他说:“予独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正是他的自我写照。他想做的就是身在世俗、心在方外的“君子”。周敦颐并非假道学,而是真诚地追求着“孔颜乐处”。据程颐后来回忆,他和程颢少年时代曾奉父命,受学于周敦颐,两兄弟一听这位先生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诗人黄庭坚称其“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不过,一个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并不由其人品或人格决定。周敦颐所以被后代理学家尊为开山祖师,主要是因为他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思路。他的两篇哲学论著《太极图说》和《通书》总共只有三千多字,但却为后代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尤其是《太极图说》,可以视为理学的思想宝藏。《太极图说》全文二百五十余字,是周敦颐对“太极图”所作的说明:“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运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种由“太极(无极)”一动一静而生阴阳,而生五行,而生万物的宇宙发生论,将传统儒学提高到形而上的哲学高度。其中,“无极而太极”、“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中正仁义而主静”等,就是宋明理学的经典命题。只须将“太极”换成“理”或“天理”,就可以看出其与程朱理学一脉相承的关系。


周敦颐的教育思想,首先主张教人“学为圣人”。他一生的抱负在“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他认为,“圣”就是“诚”,“圣人之道”就是“仁义中正”。所以,为人的目标要以诚为本,而为人的道路则要合乎“仁义中正”。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心中纯一,没有杂念,才能进入无欲的境界,而近乎纯粹至善的地步。其次,强调学习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思索,另一方面要靠教师的指导和朋友的帮助。他说:“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通书》)提倡有学识的人要教育没有学识的人。没有学识而蒙昧的人,应当向明白事理而有学问的人学习。第三,他要求人们要注重修身养性,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写了一篇《爱莲说》,文中赞美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莲虽从污泥中长出来,但不被污染;虽经清澈的水波洗荡,但不妖艳、浮华。周敦颐借莲花来比喻君子的风范,使莲花成为高尚洁美人格的象征。他的著作后人编为《周子全书》或《周濂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