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据钱塘所云,《灭国》上、下本为一篇,不当分解为二。本篇继续论述国家存亡之理,主要通过列举并分析纪国、盛国、谭国、曹国、卫国、邢国等灭亡的原因,阐明了小国结盟大国的重要性,流露出存亡继绝的观念。

纪侯之所以灭者,乃九世之仇也。一旦之言,危百世之嗣,故曰大去(1)。卫人侵成(2),郑入成(3),及齐师围成(4),三被大兵(5),终灭,莫之救,所恃者安在?齐桓公欲行霸道,谭遂违命,故灭而奔莒(6),不事大而事小。曹伯之所以战死于位(7),诸侯莫助忧者,幽之会,齐桓数合诸侯,曹小,未尝来也(8)。鲁大国,幽之会,庄公不往,戎人乃窥兵于济西(9),由见鲁孤独而莫之救也。此时大夫废君命,专救危者(10)。鲁庄公二十七年,齐桓为幽之会(11),卫人不来,其明年,桓公怒而大败之。及伐山戎(12),张旗陈获,以骄诸侯(13)。于是鲁一年三筑台,乱臣比三起于内(14),夷狄之兵仍灭于外(15)。卫灭之端,以失幽之会;乱之本,存亲内蔽(16)。邢未尝会齐桓也,附晋又微,晋侯获于韩而背之,淮之会是也(17)。齐桓卒,竖刁、易牙之乱作(18)。邢与狄伐其同姓(19),取之。其行如此,虽尔亲,庸能亲尔乎(20)?是君也,其灭于同姓,卫侯燬灭邢是也(21)。齐桓为幽之会,卫不至,桓怒而伐之,狄灭之,桓忧而立之(22)。鲁庄为柯之盟,劫汶阳(23),鲁绝,桓立之(24)。邢、杞未尝朝聘,齐桓见其灭,率诸侯而立之,用心如此,岂不霸哉?故以忧天下与之。

【注释】

(1) “纪侯之所以灭者”五句:事详《公羊传》庄公四年。一旦,一时。嗣,子孙、后代。

(2) 卫人侵成:事载《左传》隐公五年。成,盛国,苏舆案:“成,当作盛,下同。”其说是。

(3) 郑入成:事载《春秋》隐公十年。

(4) 及齐师围成:事载《左传》庄公八年。

(5) 被:遭受,蒙受。

(6) “齐桓公”三句:《左传》庄公十年:“齐侯之出也,违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谭,国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南。

(7) 曹伯:即曹僖公,鲁庄公二十四年在抵抗戎人入侵之战中死去。事见《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8) “幽之会”三句:事载《春秋》庄公十六年。

(9) 戎人乃窥兵于济西:《春秋》庄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公羊传》:“此未有伐者,其言追何?大其为中国追也。”戎人先有侵犯之举,庄公方才驱逐之。济西,济水之西,在今山东菏泽东南。

(10) “此时”二句:刘师培云:“此指公子结言,上下均有脱字。”苏舆亦注曰:“此间似有夺误。”刘、苏说是。《春秋》庄公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说详本书《精华篇》“故公子结受命”条注。

(11) 齐桓为幽之会:事见《春秋》庄公二十七年。

(12) 及伐山戎:事见《春秋》庄公三十年。山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也叫北戎,居于今河北东部,春秋时与齐、郑、燕等国接壤。

(13) “张旗陈获”二句:事见《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

(14) 乱臣比三起于内:作乱的大臣接连三年在国内出现。比,接连地。《公羊传》闵公三年:“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年君死,旷年无君。”

(15) 夷狄之兵仍灭于外:事见《春秋》闵公二年。狄人征伐卫国,卫懿公与狄人交战,大败而亡国。

(16) “乱之本”二句:苏舆注:“‘乱’上当有‘鲁’字。”苏校可从。存亲内蔽,冒广生云:“‘存亲’,谓存庆父;‘内蔽’,谓蔽于夫人。”其说可从。

(17) “邢未尝”四句:邢国最初依附于当时还微弱的晋国,鲁僖公十五年晋惠公在韩地与秦穆公交战,败而被俘,于是邢国就背弃了晋国。《春秋》僖公十六年:“冬十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淮,地名,在今安徽盱眙。

(18) “齐桓卒”二句:《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死,竖刁、易牙争权,不葬。”竖刁、易牙,齐桓公任命的寺人,二人皆为宠臣。

(19) 邢与狄伐其同姓:事见《春秋》僖公十八年。齐桓公死后,卫文公不念旧德而伐其丧。僖公十八年冬,邢、狄伐卫以救齐。伐其同姓,邢国为周公之后,卫国为康叔之后,同为姬姓之国,故而说邢国征伐卫国是“伐其同姓”。

(20) 庸:难道,可是。

(21) “是君也”三句:《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公羊传》:“卫侯燬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是君,即邢国国君。卫侯燬,即卫文公,名燬。

(22) 桓忧而立之:齐桓公为卫国担忧而立卫文公为国君。

(23) “鲁庄”二句:事见《春秋》庄公十三年。鲁庄公与齐桓公在柯地会盟,鲁国的曹沫手执匕首劫持齐桓公并要挟他把以前侵占的汶阳之地归还鲁国,齐桓公不得不尽数归还给鲁国土地。汶阳,今山东汶河北岸。

(24) “鲁绝”二句:事见《公羊传》闵公二年。鲁绝,鲁庄公死后,公子庆父杀死子般和闵公,国君之位常年空虚,故言“鲁绝”。桓立之,齐桓公立僖公为鲁国国君,这样鲁国方才恢复正常。

【译文】

纪侯之所以被灭亡,是因为齐国与纪国有九代的仇恨。纪侯一时之间所说的话,使得世代子孙遭受危难,因此称其灭亡为“大去”。卫人侵犯盛国,郑国入侵盛国,以及齐国军队围攻盛国,盛国三次遭受大军入侵,最终灭亡了,没有人来援救它,它所依靠的人在哪儿呢?齐桓公想要称霸天下,谭国违抗命令,因此被齐国灭亡了而国君逃奔到了莒国,这是不事奉大国而去事奉小国的结果。曹僖公之所以在作战中死去,没有诸侯来帮助他解除忧患,这是因为在幽地会盟的时候,齐桓公曾多次会聚诸侯,曹国弱小,不曾来参加盟会。鲁国是一个大国,在幽地的会盟,鲁庄公不去参加,戎人就出兵进犯济水西岸,由此可见鲁国孤孤单单而没有人援救他。在这个时候鲁国的大夫不听从君王的命令,擅自决定挽救国家危亡的大事。鲁庄公二十七年,齐桓公在幽地会盟诸侯,卫国人不来参加,第二年,桓公大发雷霆,出兵大败卫国。等到攻伐山戎,陈列出所缴获的旗帜和战利品,以此在诸侯面前骄矜。与此同时,鲁国一年之内三次修筑高台,国内的大臣接连三次作乱,国外夷狄的军队把卫国灭亡了。卫国灭亡的根源,是在于没有参加幽地的会盟;鲁国动乱的根本,在于君王保存亲族、家庭混乱。邢国没有去和齐桓公会盟,它所依附的晋国又很微弱,晋侯在韩地被秦穆公俘虏后,邢国就又背弃了晋国,而去参加淮地的会盟。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起来争权作乱。邢国和狄人攻伐同姓的卫国,把它占领了。像邢国的这种行为,虽然它想亲近别人,可是谁又能够亲近它呢?这个国君,终于被同姓的国家灭亡,卫侯燬把邢国灭亡了。齐桓公在幽地会盟诸侯,卫国没有来参加,桓公大发雷霆而攻伐它,狄人把卫国灭亡了,齐桓公为卫国担忧而立卫文公为国君。鲁庄公在柯地会盟之时,劫持并要挟齐桓公还回了汶河北岸的国土,鲁国后来没有人继承君位,齐桓公又立鲁僖公为国君。邢国和杞国不来朝聘齐国,齐桓公看见它们灭亡了,就率领诸侯把它们重新建立起来,他这样用心,怎么能不称霸呢?因此《春秋》称赞他能为天下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