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通国身,意在阐明治天下国家与治身的道理是相通的。《吕氏春秋·审分篇》云:“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本篇论述了治理国家与保养身体的道理,而以前者为主,后者可以看做是一种类比。董仲舒汇通天人之理,贯通治身、治国之道于一,他强调:保养身体的关键是积蓄精气,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招揽贤人;积蓄精气的关键是心境恬淡、不轻举妄动,招揽贤人的关键在于态度谦卑、礼贤下士。

气之清者为精(1),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身以心为本(2),国以君为主(3)。精积于其本,则血气相承受(4);贤积于其主,则上下相制使。血气相承受,则形体无所苦(5);上下相制使,则百官各得其所。形体无所苦,然后身可得而安也;百官各得其所,然后国可得而守也。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6);欲致贤者,必卑谦其身。形静志虚者,精气之所趣也;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7)。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8);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能致精,则合明而寿(9);能致贤,则德泽洽而国太平(10)。

【注释】

(1) 气之清者为精:清,洁净。精,精气。《管子·内业》:“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精者,人之气。”先秦黄老道家以及汉代学者皆以精为气。

(2) 身以心为本:张之纯曰:“心者,君主之官,主血以输十二经脉。”

(3) 国以君为主:张之纯曰:“国之有君,如人身之有心。”

(4) 血气相承受:血液与气息循环运动而不停息。血气,血液和气息。相承受,循环运动。

(5) “血气”二句:张之纯曰:“如经脉之流通无所壅遏,故无痿痺(wěi bì)不仁、拘挛(luán)之病。”

(6) 虚静其形:使自己做到心境恬淡、身体宁静。张之纯曰:“《内经》所谓‘不妄作劳也’。”

(7) “谦尊”二句:是说态度谦恭自卑、尊重别人的人,仁者贤人都会前来侍奉他。《周易·谦》彖辞曰:“谦尊而光。”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

(8) “故治身者”二句:《管子·心术上》:“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乃精,精则独立矣。”《管子·内业篇》:“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正可作为此二句之注脚。

(9) 合明而寿:聚合精神而长寿。明,神明,指人的精神。合明,钟肇鹏案:“‘合明’疑当作‘神明’,‘神’字烂残,因误抄为‘合’。”可聊备一说。

(10) 德泽洽:恩德广博。洽,广博、普遍。

【译文】

气当中纯净的是精气,人之中纯净的是贤人。保养身体的人把积蓄精气作为宝贵的信条,治理国家的人把招揽贤人作为遵行的道理。身体把心作为根本,国家把君王作为主宰。精气积聚在心中,血液与气息循环运动而不停息;贤人聚集在君王周围,上下级之间相互制约、配合行动。血液与气息循环运动而不停息,身体就不会感到痛苦;上下级之间相互制约、配合行动,官员们就会各自得到合适的职位。身体不感到痛苦,然后身体就可以得到平安;官员们各自得到合适的职位,国家就可以保守住。想要获得精气,就必须要使自己做到心境恬淡、身体宁静;想要获得贤人,就必须要使自己态度谦恭自卑。身体宁静、心境恬淡的人,精气会自己来归附他;态度谦恭自卑、尊重别人的人,仁者贤人都会前来侍奉他。所以保养身体的人,一定要做到心境恬淡、身体宁静,以此来获得精气;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做到态度谦恭自卑,以此来获得贤人。能获得精气,就能聚合精神而长寿;能获得贤人,就能恩德广博而国家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