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涵万象体用一源也万象具太极显微无间也汉初文章犹是论事所以近古至司马相如辈词赋专尚华藻文体变矣

汉文帝天资恭俭非由学力

中庸戒慎恐惧慎独静存动察为仁之功也正理所见既明则邪説不能惑

阳一以施隂两而承此理万古不易

天所赋为命元亨利贞也人所受为性仁义礼智也天下古今万理不出性命

程子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干六爻皆然其余卦爻皆然

竒阳之数健阳之性有数即有理元不相离偶隂亦然动心忍性则日新矣

随处有天理顺天理皆可乐也

大本大原无所见浅矣

大本大原直是不可得而形容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天何言哉其理则至显

卦画只是隂阳而其理无穷

隂阳中有理理不外乎隂阳精粗本末无二致观太极图可见矣

理气物物皆然

理气之外无一物

惠迪吉理也

希夷陈氏曰羲皇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之人观其象而已能如象焉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谓易止于是而不知有画矣观希夷之言如此则卦象者其易之本与

易是气道是理随时变易以从道气在是而理亦在是也

如人之一动一静易也动静合理即从道也修辞以立诚一言必须实

多记驳杂之事妨正理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善几之发见也

天下古今只有一善而已人不为善何以为人

妄念邪念息则意自诚矣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善性一理也

在造化为善在人物为性继之者善诚之源也成之者性诚斯立焉

消息盈虚大而天地之阖辟小而日时之始终皆一理也

自太极生一竒一偶加倍至六十四卦便是易伏羲元无文字至文王系彖周公系爻文王周公之易也孔子十翼孔子之易也皆发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理而已

天地间隂阳是自然之易卦画竒偶不过模写隂阳之象而已故亦谓之易卦之竒偶法隂阳之竒偶而画天地之易易书之易同一隂阳而已

自一竒一偶渐次生满六画是圣人作易之本原后圣卦下系之辞亦谓之易伏羲先天图卦画次序方位是易文王周公孔子之画乃易之辞也

隂阳滚滚不已造化人事皆由此出造化日新人事亦日新

周礼易经卦皆八其别六十有四即易也伏羲之卦因文王周公系之辞故曰周易后天图乃文王之图彖爻之辞文王周公所系故谓之周易

迟速不尤人只归之天

如先天图阳交于隂隂交于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是交易之易朱子所谓交易为体也自坤而复以至于干自干而巽以至于坤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寒往暑来循环不已是变易之易朱子所谓变易为用也易有交易变易之义如此交易为体以定位而言变易为用以流行而言天地上下四方定位也昼夜寒暑往来流行也

交易为体以定位而言天地上下四方是也变易为用以流行而言昼夜寒暑往来是也隂阳竒偶天地之易卦画竒偶易书之易天地之易易书之易同一隂阳而已

交易为体以定位而言天地上下四方是也在圆图上即乾坤坎离之定位变易为用以流行而言昼夜寒暑往来是也在圆图上即卯酉子午之流行

圆图定位流行之易模写天地间定位流行之易于穆不已于先天图见之

精是卦画之理蕴是卦画之辞就卦画推出偏傍之理也

如干健是卦徳象天是卦象内外卦爻位是卦体爻自外来是卦变

先天图离卯为春干午为夏坎酉为秋复子为冬坤为晦复为朔自坤之震月之始生初三日也至兑月之上初八日也至干月满为朢十五日也至巽则月之始亏十八日也至艮则月之下二十三日也至坤三十日又为晦矣卯离昼而旦酉坎夜而昏春夏秋冬晦朔朢昼夜昏旦莫不见于此图

自复之息至干而盈自巽之消至坤而虚复又息而至于干而盈巽又消而至于坤而虚消息盈虚皆气之流行而理为之主也

消生于极盈之时息生于极虚之际以是见乱生于治治生于乱其几防矣

如乾卦六阳爻而已就干上有天之理四徳之义六爻有六龙潜见惕跃飞亢之义凡彖爻文言之辞皆发明卦爻之理而已余卦皆然故朱子曰先天图所该甚广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其中流出者也

易之辞皆自易之卦画中出

学者旧习语言出于鄙俚者皆当絶去必使一言无不正所谓修辞立诚也

阳息而盈则隂消而虚隂息而盈则阳消而虚

天之外无人物人物之外无天

天地人物浑合无间一本故也

息而盈自无而有消而虚自有而无

易言修辞立诚乃为学第一功夫

潜修不求人知理当如此

善即性也为善即所以尽性也为不善则失其性矣性之一字无所不包当时时体认而力行之孟子所谓左右逢其源者即此性也

性虽无物不有无时不然然或心有不存则不能体是性而与之相违矣故道虽不可离而存养省察之功不可间也

孟子言仁义礼智之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道之体用全具古今天下之理不外乎此

与人居官者言当使有益于其身有惠及于人

所谓欲寡其过而未能者吾老犹体之

西铭曰干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万物分明为一体五行有质有气有性有事有味有色有声天下万物之理皆不出五行五行之气循环无端动静无始

知言则能知人如持权衡以较轻重锱铢不差

莫大于理天下之言合乎理者为是不合乎理者为非惟知言者能辨之

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知言之至也

濓洛关闽诸儒之书皆根据至理而切于人生日用之实

文章止论古今得失事体利害而不根于天命人心之正朱子所谓以文自立者也

五行之质之气之理浑合无间

文中子心在天下为甚公但明徳之功未至遽欲新民失本末先后之序如朱子所论是也

董子曰尊孔氏者黜百家若尊孔氏又信百家必不能真尊孔氏矣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为圣人之学则不为异端之学茍无所不为则其学杂矣

汉四百年识正学者董子唐三百年识正学者韩子为学当谨守圣人之道虽未至是亦圣人之徒也孔子安仁即天地之心也

天下古今学术之邪正义利之分而已

王者之心无私如天地人得而知之

【阙】

 

孔子庙庑谓宜更立庙于其乡世官其宗子以主祀事畧如孔子阙里之仪斯得崇徳报功之意矣

师上六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此实万世之大戒自三代以至后世守其戒则治违其戒则乱见于载籍者可考也

五岳四渎五镇四海神号之正本于宋儒之议论立言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朱子论祀典之説今用之过前代逺矣

圣人为后世虑无所不至但人自不察耳

见而知之者闻而知之者自尧舜至孟子其人可考周程朱子盖亦神防心得闻而知之者

万物皆气之凝聚而理亦赋焉

静坐黙存未发之中万化皆从此出

自有静时自有动时若当静时心亦驰于外是不能立天下之大本矣

立身常在礼义中斯不为清议所少

细思理义出于天至贵至重外物世之所有至贱至防当常保其至重至贵而不为贱而轻者所移庻几近道矣

履之上九其旋元吉人之所履必周充而无欠缺斯应元吉之占故人之履行不可不慎或谓干九三言诚坤六二言敬先儒诚敬之学起于此干九二言仁坤六二言义仁义者隂阳之变也先儒论仁义之用起于此然诚敬仁义之名书己言之矣谓皆起于易恐未然也朱子曰天地之间万物粲然而毕陈者皆隂丽于阳其美外见者也如坤之六三六五皆隂丽于阳也

如花木之类其中流行者气之阳也其支榦花叶美而外见者隂也此所谓隂丽于阳也与

隂丽于阳乃形丽于气也

治大众必有容乃可易曰包吉

中庸序以天下之理岂有加于此哉此即精一执中也中即天命之性也天下之理岂有出于天命之性哉万物不出中者以性上不可加一物如山所云也论老庄之失程朱之言曲尽矣

以世儒之论折衷于程朱之言其是非一见而判然矣观人之文章即知其学术之邪正孟子所谓知言也不知言而读天下之书何以知其是非邪正哉

物格知至是明得天理尽也

观人与读书惟知言可以知其贤否是非

孟子不尤臧仓与孔子不尤公伯竂之意同知言物格知至也如此而观天下之事是非得失了然矣

惟不知言为异端惑为小人防为俗学知言皆无此失矣

孔子述而不作学圣贤之道不述圣贤之言而自立新竒之説去道逺矣

老子庄子不述前圣之言自为新竒之説所以为异端也

濓洛关闽之书一日不可不读周程张朱之道一日不可不尊舍此而他学则非矣

在人始有心之名在天则浑然是理理具于人心乃可言心统性情

天理在造化继之者善也至成之者性则天理在人物矣

心统性情张子就人心説心体无穷故于性情无不统天道流行命也命赋于人性也性与心俱生者也性体无为人心有觉故心统性情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圣人所处愈高则所见愈下矣立言不在乎艰深竒古贵乎明理而已如程朱之言平易简质而理自明矣

朱子曰周子通书近世道学之源其言简质如此则务为闳衍华藻者去道逺矣

布帛菽粟之文民生日用之常一日不可缺金膏水碧空青丹砂之文虽曰竒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亦何益于生人哉

虑事周密处心泰然

孔子自得之乐深故视不义之富贵轻也

圣人之心千变万化一以贯之

孔顔之乐其全尽天理者与

尧舜禹汤文武治天下皆不出性分之外

汉光武防模不及高祖者以好吏事如马援所论也妄念生不诚之源也

左右逢其源随处皆此理无穷尽无方体

山川草木霜雪雨露之类皆造化之醩张子言之详矣

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理与气无间亦无息也

天下之理具于吾心性无不同也

杂博之学不可以入尧舜之道

理学渊源无穷

道学以五经四书为本专用心于史学者无自而入道闻一君子进则喜好善之心自不能已也

宋景濓诸子辨列周程于其后非尊道学者也失伦次甚矣周程圣贤岂诸子之敢望乎或者谓立言当求先儒所未言者夫以孔子之大圣犹述而不作况后学不述古圣贤之言而欲创立已説乎

专心致志于仁义礼智之道则不杂离此即杂矣程子曰始比不以道隙于终者多矣如不择贤否非类相比得不隙于终乎盖世有其人读易至此有合识之师以文章为教弟子以文章为学何以入圣人之道近思録宜熟读程子论未发之中处当参看朱子中庸或问其余间有不同者亦当参考

道教盛于宋道君林灵素后世踵其妄诞求福不已使果有可求之福道君得之矣

明道曰邪诞妖妄之説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汚浊然则邪诞妖妄之説弥漫充塞自古如此矣浑然一理至大而粲然条理至密

穷理尽性至命学贯天人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一气也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气无穷理亦无穷歧伯论地曰大气举之则地有涯气无涯矣水自天而降人不异者见之熟也况地下之天独不能为水而行于地中乎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生生之气无穷

肉羶而蚁聚至微之物亦有知觉性无不在可见矣云气合而成故云散则雨止地气合而成水地常凝聚故水无穷

孟子守得大纲定遇事只以此应之大纲者何仁义礼智是也

圣人之心寂然不动随感而应所谓神也

见理熟则处事易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为也天也顺乎天则心自泰然矣

性命之理具于心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者熟也顺理则裕四字用之不尽

程子论汉唐杂伯杂夷断尽其失

事亲奉祭未尽孝为臣奉职未尽敬宗族疎戚未尽仁交友接人未尽忠读书行已未尽诚此吾自少至老恒念有未尽也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责人不自修而责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程子论蛊之上九高尚其事有不同者以人品而言也易言贞吉守正未有不吉者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仁者之事即王者之事

道学治道不可歧而为二道学正所以推而为治道孟子之后知王伯之分者董子

汉宣帝亦自言汉家本杂王伯为治

春秋时有五伯之名有杨朱异端之名皆衰世之事也尊徳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朱子曰徳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窃谓尊徳性所以尊此理也道问学所以穷此理也致广大所以极此理之大也尽精微所以尽此理之细也极高明所以极此理之明无不照道中庸所以行此无过不及平常之理温故而知新者因温寻此理而有知新之益敦厚以崇礼者敦笃乎此理而日谨其节文之详故此五句尊问致尽极道温故知新敦崇皆指吾所受于天之正理而言也

人之动静语黙寤寐皆易也

人与天地之理气混然无间故天地为人之父母而人当心父母之心行父母之事也

天地为人之父母故人知天地变化之道则所行者能述父母之事矣通天地神明之徳则所存者能继父母之志矣

人心所具之性即天地之理人身所禀之气即天地之气故能致其性之中则天地位致其气之和则万物育早作夜息无非顺隂阳自然之理即所谓易也

自思诚不如古人古人处大震惧不少动其心自思诚不如古人逺矣

勇者不惧诚亦难能

交易变易虽有体用之分其实体即所以为用而用不离体也

周子曰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程子曰无妄之谓诚周程相传之学可见

道之大原出于天故圣人继天立极

太极浑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实未尝分也但就万物各有一太极而言则似乎有分然浑然者则未尝不统也

太极不可分者以理无不在也

周子曰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其庻矣乎盖一即无极之真静虚隂动直阳即两仪明木通火公金溥水即四象朱子谓学者能深翫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极之真两仪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日用间自别无用力处矣无极之真是性之全体静虚为隂无极之真在隂中动直为阳无极之真在阳中明木通火公金溥水无极之真在五行中即图之太极隂阳五行也静虚隂也而曰明通木火根于隂也动直阳也而曰公溥金水根于阳也即图之木火根于隂水金根于阳之理人之息呼根于吸吸根于呼亦隂阳相根之理

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即易之隂阳盛衰之理也

周子曰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朱子言即周子之教程子每令寻仲尼顔子乐处所乐何事学者当熟思而实体之不可但以言语解防而已愚按朱子之言引而不发窃意天地间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者莫过于天命之性能深知其理而实体之于身则日用动静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而无一毫私欲之杂挠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乐可知矣妄意如此书之以俟来哲

周子顔子章不言贵富为何事其下师友章言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徳道徳即天命之性也恐孔顔之乐亦不过全天命之性而已

不责人即心无凝氷焦火之累

孟子论孔子之仕止久速皆践履易之道也卦画阳竒而隂偶天地神之理岂有出于隂阳之外哉

浩然之气即乾元坤元之气人资以为始为生者也朱子曰浩然之气乃天地之正气人得以生者其斯之谓与

孔子微服过宋其自处虽裕虑事则密

荡涤私邪存养心性端谨容节

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然太极既无不在果不可分也

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立人极焉中正仁义性也性即人极也万物之生同一太极此不可分也因物物各具一太极若有分耳虽若有分而统体之太极实未尝分也

圣贤之忠厚不可当如明道之去分明不容于时犹谓巳学未至当时诚意不能动人其忠厚如此

人自得者深则不慕乎外矣

朱子论宗庙之制宜为法

太极图説在当时惟朱子尽得其妙其次张南轩而已专用心于内则有进或出或入则有间矣

旅獒之书万世当法

有本则应之无穷

老子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因应之谓也

圣人天理烂熟自无不乐

朱子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纯粹至善之性是所谓太极也是则太极即性明矣

太极在隂中其体立太极在阳中其用行太极随隂阳而无不在果不分也

天地间理无缝隙实不可分

天之生物一本故理无不同

就万物万事上求实理格物致知之要也

天地生物之心元也人得之为仁

程子曰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不但读易实读书之要法也

神妙万物之体神妙万物之用即太极也

统一气而有动静故曰隂阳

轻清之阳虽升而为天重浊之隂虽降而为地统一气之升降耳

上下四方曰宇以充塞无穷而言往古来今曰宙以流行不息而言

天地间只一动一静而理为之主万化皆由是出万物皆由是生

乾元坤元万化之源也

尧之克明峻徳实万世君天下之本

天地之塞天地之帅人物得之以为形性者也

万物一本举目可见

安于义命即泰然矣

一性散为万善万善原于一性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也人有万善纎毫动作不可轻也

克勤小物者以善无不在

程子取柳宗元封建论其必有説矣

贾谊疏中教太子法宜为后世法

柳子守原议有关于世道

伊川经筵疏皆格心之论三代以下为人臣者但论政事人才而已未有直从本原如程子之论也

朱子章疏有本有末有纲有目当时不能行其一二信乎用言之难也

王安石作新法以功利蛊君心害天下斵丧有宋之兀气奸邪迭踵其迹持绍述之説以媒进至于板荡而后巳此天下后世之所共知刘将孙犹谓朱子未必主元祐右君实予不知其为何説也

王道备于大学之书

孔子曰居上不寛大抵居上以寛为本太狭则难为其下矣

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人之秉彞好是懿徳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以有一物必有一理而言谓之则以秉执此常理而言谓之秉彞以是理之美得于心而言谓之懿徳则也彞也徳也皆理也理即道也故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周子言势之轻重朱子以秦汉之事明之其意深矣万物皆自天地之塞之帅来所谓一理也至散而为万物则殊分矣

事以义为者则事无不正以利为者事虽正犹未免出于利心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道仁政皆自此出有一夫之不获其所圣人之心为之戚然不宁

圣人惟言求仁仁则万事出于正不仁则万事出于不正

司马迁论儒博而寡要第彼自不识其要耳要者何天命之性是也

歴代史学议论之卑不知王道为何物至宋道学君子王道始明

朱子纲目是非定天理明

孟子言人无四端非人也人无四端则靡所不为而入于禽兽矣

四端虽并説然必有恻隐之心斯有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此仁所以统四徳也

前代史载异端驳杂怪诞之説不足以立教适足以惑人

读书吾得其要天命之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