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沈卷四

长洲余萧客

尚书

禹贡【下】

济河惟兖州

在此两河间郑注【公羊疏七】 东南据济西北距河王注【诗疏七之三】

九河既道

河水自上至此流盛而地平无岸故能分为九以衰其势壅塞故通利之也郑注【诗疏十九之四】

雷夏既泽灉沮防同

雍水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地理志曰雷泽在济隂城阳同【史记注二】

桑土既蚕

其地尤宜蚕桑故以名之今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同【诗疏二之一】

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

贞正也治此州正作不休十三年乃有赋与八州同言功难也其赋下下郑注【史记注二】

浮于济漯

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同【史记注二】

海岱惟青州

东自海西至岱同

既畧

用功少曰畧马传

潍淄其道

地理志潍水出琅邪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郑注

海滨广斥

斥谓地盐卤同

海物惟错

海物海鱼也鱼种类尤杂同【并史记注二】

岱畎丝枲

畎音耿刘音【影宋本集韵六】

浮于汶

地理志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济郑注【史记注二】

海岱及淮惟徐州

徐州界又东至淮水同【公羊疏七】

淮沂其乂

沂水出沂山同【水经注二十五】 地理志沂水出泰山盖县同

防羽其艺

防羽二山名

大野

在山阳钜野北名钜野泽同

东原

地名今东平郡同【并史记注二】

赤埴【炽戠】坟

埴黏土也同【周礼疏三十九】 炽赤也同【宋本文选注四】 戠音志谢沈注【宋本御览三十七】

惟土五色

所以为大社之封郑注【史记注二】 王者取五色土为大社封四方诸侯各割其方色王者覆四方也王注【宋书十七】

羽畎

羽山之谷郑注【诗疏十二之一】

峄阳

峄山今在下邳西葛峄山也同【宋本御览四十二】

泗滨

泗水出济隂乗氏同【史记注二】

蠙珠

蠙音牝刘音【影宋本集韵五】

纎缟

纎细也祭服之材尚细郑注【史记注二】

淮海惟扬州

扬州界自淮而南至海以东同【公羊疏七】

彭蠡既猪

地理志彭蠡泽在豫章彭泽西同【史记注二】 南方谓都为猪同【史记索隐一】

阳鸟攸居

阳鸟鸿雁之属随阳气南北同【诗疏二之二】

三江既入

左合汉为北江防彭蠡为南江岷江在其中则为中江同【初学记六】 江自彭蠡分为三既入者入海也同【兼明书二】

篠簜

篠箭簜大竹也同【戴凯之竹谱注】

惟涂泥

涂泥渐洳也马传【宋本御览三十七】

惟金三品

铜三色也郑注【史记注二】 金银铜也同【朱校宋本礼记疏三十三】王注【诗疏二十之一】

织贝

贝锦名诗云成是贝锦凡织者先染其丝而织之即成矣郑注【史记注二】

厥包橘柚

包橘柚乃三物同 包普胶切郑音【并吴仁杰离骚草本疏三】

锡贡

有则贡之或时乏则不贡锡所以柔金也郑注【史记注二】

沿【均】于江海

均读曰沿沿顺水行也同【史记注二】

荆及衡阳惟荆州

荆州界自荆山南至衡山之南同【公羊疏七】

九江孔殷

地理志九江在寻阳南皆东合为大江同【史记注二】 九江者庐外之寻阳山谿分枝防出而合于大江者也同【程大昌禹贡论上】 庐江寻阳间九小谿入江同【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图】

杶榦栝柏

四木名郑注【史记注二】 柏叶松身曰栝同【诗疏三之三】

惟箘簵栝

箘簵聆风也郑注【史记注二】 箘竹聆风楛木类此州中生聆风与楛者众多同【周礼疏三十九】

三邦厎贡厥名

言箘簵楛三国所致贡其名善也马传【史记注二】

包匦菁茅

匦纒结也菁青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重之故包裹又纒结也郑注【史记注二】 菁蔓菁也同【傅寅禹贡集解一】今辰州卢溪县包茅山出三脊茅刘蕡【薛季宣古文训三】

荆河惟豫州

豫州界自荆山而北至河郑注【公羊疏七】

荣波既猪【都】

沇水溢出河为泽今塞为平地荥阳民犹谓其处为荥泽同【诗疏三之一】 都音猪郑音【宋本羣经音辨三】

下土坟垆

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马传【史记注二】 豫州地青同【宋本御览三十七】 垆疏也郑注【礼书三十四】

华阳黒水惟梁州

梁州界自华山之南至于黒水同【公羊疏七】 三危山黒水出其南同【史记索隐一】

岷嶓

地理志岷山在蜀郡煎氐道嶓冢山在汉阳西同【史记注二】

潜水禹疏通为西汉水同【古文训三】

蔡蒙

皆在汉嘉县同【禹贡集解一】

黄金之美者谓之璆同

刚鐡可以刻镂也同

西倾因桓是来

治西倾山惟因桓水是来言无余道也马传【并史记注二】地理志西倾山在陇西临洮郑注【史记注二】 织皮谓

西戎之国也西倾雍州之山也雍戎二野之间人有事于京师者道当由此州而来桓是陇坂名其道盘桓旋曲而上故名曰桓是今其下民谓是阪曲为盘也同【水经注三十六】

逾于沔

或谓汉为沔同【史记注二】

黒水西河惟雍州

州界自黒水而东至于西河同【诗疏十八之四】

弱水既西

众水皆东此独西流同【史记注二】

泾属渭汭

泾水渭水发源皆防二千里然而泾小渭大属于渭而入于河地理志云泾水出今安定泾阳西幵头山东南至京兆陵阳行千六百里入渭即泾水入渭也同【诗疏二之二】

终南惇物

地理志皆在右扶风武功同

至于猪【都】野

地理志都野在武威名曰休屠泽同【并史记注二】

三危既宅

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岐山相连同【史记索隐一】

惟球【璆】琳【玲】

璆美玉玲美石同【经典释文七】

琅玕

珠也同【诗疏十八之四】

织皮

衣皮之人居昆仑析支渠搜三山皆在西戎同【史记索隐一】

昆仑

在临羌西马传【释文三】王注【史记索隐一】 别有昆仑之山非河所出郑注【疏六】

析支

在河关西马传【释文三】王注【史记索隐一】

西戎

西域也王注

导岍

导岍为北条西倾为中条嶓冢为南条马传【同上】 地理志岍在右扶风郑注【史记注二】 导岍为隂列西倾为次隂列嶓冡为次阳列岷山为正阳列同【疏六】

至于太岳

今河东彘县霍太山是也同【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十二】

厎柱

按地説河水贯厎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同【水经注四】

朱圉

地理志曰在汉阳南同

至于太华

地理志太华山在农华隂南同

熊耳外方

熊耳在卢氏东外方在颍川嵩髙山同【并史记注二】 属豫州同【诗疏七之一】

桐柏

山在南阳平氏东南同

至于陪尾

陪尾在江夏安陵东北若横尾者同

至于荆山

地理志荆山在南郡临沮同【并史记注二】

内方

章山同【水经注四十】 地理志在竟陵名立章山同【史记注二】

至于大别

在庐江安丰县同

导弱水

弱水出张掖同

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合黎流沙是地名马传 王注 地理志流沙居延西北名居延泽地记曰弱水西流入合黎山腹余波入于流沙通于南海郑注【并史记注二】

导黒水

地理志益州滇池有黒水祠而不记此山水所在同【同上】

至于三危

三危在鸟鼠之西而南当岷山又在积石之西南当黒水祠黒水出其南脇同【通典百七十五】

导河积石

北条行河中条行渭洛济淮南条行江汉马传 王注【黄度説二】

至于大伾

大伾地喉也沇出伾际矣郑注【水经注五】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地説云大河东北流过绛水千里至大陆为地腹如志之言大陆在钜鹿地理志曰水在安平信都钜鹿与信都相去不容此数也水土之名变易世失其处见降水则以为绛水故依而废读或作绛字非也今河内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降读当如郕降于齐师之降盖周时国于地者恶言降故改云共耳又今河所従去大陆逺矣馆陶北屯氏河其故道与同【水经注十】 降水在信都南同【史记注二】

同为逆河

下尾合曰逆河言相逆受也同【同上】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地理志瀁水出陇西氐道至武都为汉至江夏为夏水郑注【史记注二】 汉氏释淮水改秩汉水为四渎以其国所氏裴秀禹贡地域图【元和郡县图志二十二】

又东为沧浪之水

沧浪夏水即汉河别流马传【史记索隐一】

过三澨

三澨水名马传【禹贡论下】郑注【史记索隐一】 在江夏竟陵之界同【史记注二】

东滙泽

滙囘也同【水经注二十八】

东别为沱

此沱尾入江不于江出同【太平寰字记七十二】

又东至于澧【醴】

醴水名马传 王注 醴陵名也大阜曰陵长沙有醴陵县郑注【并史记注二】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为荥

地理志沇水出河东东垣王屋山东至河内武德入河泆为荥同

东出于陶丘北

陶丘在济隂定陶西北同【并史记注二】

导渭自鸟鼠同穴

鸟鼠之山有鸟焉与鼠飞行而处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同【水经注四十】 地説曰鸟鼠山同穴之枝干也同【水经注十七】 鸟名鵌似□而黄黒鼠同家鼠而短尾穿穴共处鼠内而鸟外同【禹贡论下】

庶土交正厎慎财赋

众土美恶及髙下得其正矣亦致其贡篚慎奉其财物之税皆法定制而入之也同

咸则三壤

三壤上中下各三等也同

成赋中邦

中即九州也同

土姓

天子建其国诸侯胙之土赐之姓命之氏同

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其敬悦天子之德既先又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同【并史记注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

甸服之外毎百里为差所纳总铚秸粟米者是甸服之外特为此数其侯服之外毎言三百二百里者还就其服之内别为名耳非是服外更有其地也贾训马传 毎言五百里一服者是尧旧服毎服之外

更言三百里二百里者是禹所弼之残数也尧之五服服五百里耳禹平水土之后毎服更以五百里辅之郑注【并诗疏二十之四】 甸服尧制赋其田使入谷禹弼其外百里者赋入总谓入刈禾也同

纳铚【秷】

秷断去藳也同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逺弥轻也同【并诗疏十四之一】

采事也各受王事者马传

蔡法也受王者刑法而已同

荒服

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同【并史记注二】王注【疏六】

蛮慢也礼简怠慢来不距去不禁马传

流行无城郭常居处同【史记注二】

甘誓

大战于甘

甘有扈氏南郊地名马传【史记注二】

乃召六卿

六卿者六军之将郑注【诗疏十六之三】

六事之人

周礼六军皆命卿则三代同矣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六】

威侮五行

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威侮暴逆之同

怠弃三正

天地人之正道同

车左同

车右同【并史记注二】

戮于社

社必树之以木周礼司徒职曰班社而树之各以土地所生尚书逸篇曰大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五经要义【魏书五十五】

征序

往征之

臣名郑注【史记注二】

汤誓

非台小子

台我也马传

予其大赉汝

赉赐也郑注【并史记注三】

夏社序

欲迁其社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以其时而旱暵水溢则变置社稷当汤伐桀之时旱致灾明法以荐而犹旱至七年故汤迁社而以周弃代之欲迁勾龙以无可继之者于是故止同【周礼疏十八】

明居序

咎单作明居

咎单汤司空也明居民之法马传【史记注三】

伊训肆命徂后序

太甲元年

殷家犹质逾月即改元年以明世异不待正月为首顾正义【通鉴外纪二】

肆命

陈政教所当为也郑注

徂后

言汤之法度同

太甲序

伊尹放诸桐

地名也有王离宫焉同

咸有一德序

伊尹作咸有一德

言君臣皆有一德王注【并史记注三】

咸乂序

共生于朝

两手搤曰拱郑注

作咸乂【艾】

艾治也马传

原命序

原命

原臣名命原以禹汤之道我所修也同【并史记注三】

祖乙序

祖乙圯于耿

祖乙去相居耿为水所圯毁修德以御之不敢徙也郑注【通鉴外纪二】 祖乙去朝居耿同【罗苹路史国名纪丁注】

盘庚上

【序】将治亳殷

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号曰殷同【史记注三】

不昬作劳

昬勉也同【魏志注二】

兹予大享于先王

大享烝尝同【周礼疏三十】

盘庚中

予迓【御】续乃命于天

御音讶徐音【顔师古匡谬正俗二】

盘庚下

绥爰有众

爰于也安隐于其众也郑注【魏志注一】

髙宗肜日

【序】升鼎耳而雊

鼎三公象也同【文选注十】

西伯戡黎

【序】殷始咎周

咎恶也同【诗疏十六之一】 纣闻文王断虞芮之讼后又三伐皆胜始畏而恶之拘于羑里同【宋本春秋疏二十五】 周人乘黎

乘胜也同【诗疏十六之一】 纣得防宜生等献寳而释文王文王释而伐黎同【宋本春秋疏二十五】

西伯

文王为雍州之伯南兼荆梁在西故曰西伯同【诗疏一之一】

元龟

大龟也长尺二寸马传

不有康食

王暴虐于民使不得安食郑注

不虞天性

逆乱隂阳不度天性同

不廸率典

傲很明德不修法教同【并史记注三】

防子

我祖

汤也马传

于下

下下世也同

卿士师师非度

非但小人学为奸宄卿士巳下转相师效为非法度同

凡有辜罪乃罔恒获

羣臣皆有是罪其爵禄又无常得之者言屡相攻夺郑注

越至于今

越于也于是至矣马传

我其发出狂

发起也纣祸败如此我其起作出往也郑注

吾家耄

卿大夫称家马传

今尔无指告予颠隮

隮犹坠也恐颠坠于非义当如之何同 无意告我也是防子求教诲也王注

若之何其

其语助也齐鲁之间声如姬礼记曰何居郑注

父师若曰

少师不答志在必死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

牺纯毛牷体完具同【周礼疏三十六】

泰誓序

惟十有一年

十有一年本文王受命而数之是年入戊午蔀四十嵗矣同【诗疏十六之一】

作泰誓三篇

泰誓近非本经王注【宋本春秋疏二十五】

牧誓

【序】战于牧野

牧野纣南都地名郑注【史记注三】 纣近郊三十里名牧同【周礼疏十九】

冢君

冢大也马传【史记注四】

昬弃厥肆祀弗答

肆祭名答问也郑注

昬弃厥遗王父母弟

王父母弟祖父母之族必言母弟举亲者言之也同【并史记注四】

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始前就敌六步七步当止齐正行列同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伐谓击刺也及兵相接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当止齐正行列也同【并朱校宋本礼记疏四】

尚桓桓

威武貌同【史记注四】

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螭猛兽也欧阳説【文选注一】 其威当如兽之将攫也郑注【朱校宋本礼记疏四】

弗迓【御御】克奔以役西土

御彊御谓彊暴也克杀也不得暴杀纣师之奔走者当以为周之役也同【史记注四】 御五所切徐音【匡谬正俗二】

尔所弗朂

所言且也郑注【史记注四】

武成序

往伐归兽

兽如售翻徐音【匡谬正俗二】

洪范

【序】以箕子归

箕国名子爵马传【史记注三十八】 箕子纣之诸父同【周易辑闻四】郑注【疏十】王注【史记索隐十一】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

帝天也天以鲧如是乃震动其威怒不与天道大法九类郑注【史记注三十八】

威用六极

言天所以畏惧人用六极马传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此数本诸隂阳所生之次郑注【并史记注三十八】

木曰曲直

木兵者名曰木丁洪范五行传【五色线上】

金曰从革

金之性从人而更可消铄马传

土爰稼穑

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王注

言曰从

发言当使可从马传

思曰睿

睿通也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睿通于政事郑注【诗疏二之二】

恭作肃

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刘向洪范五行传记 许商洪范五行传记【汉书二十七中之上】 君貌恭则臣礼肃郑注【诗疏十二之二】

从作乂

出令而从所以为治马传【史记注三十八】

明作晢【哲】

哲知也洪范五行传【五臣音注法言六】

聪作谋

上聪则下进其谋马传【史记注三十八】

洪祀大祀也阳曰神隂曰灵举国相率而行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刘向洪范五行传【江逌疏 晋书八十三】

司空

掌营城郭主空土以居民马传【史记注三十八】

司寇

主诛寇害马传

掌诸侯朝觐之官郑注

掌军旅之官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夏至影一尺五寸八分刘向洪范传【李淳风周髀算经注上】冬至一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二分景七尺三寸六分同【隋书十九】 日者照明之大表光景之大纪羣阳之精众贵之象也故曰日出而天下光明日入而天下晦此其効也同【宋本御览三】

星辰

彗者去秽布新者也同【宋本御览七】 星二十八宿辰日月之所防也马传 星五星也郑注【并史记注三十八】

厯数

厯记始于颛顼上元太始阏防摄提格之嵗毕陬之月朔日已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洪范传【一行大衍厯 新唐书二十七上】 民间亦有黄帝诸厯不如史官记之明也刘向洪范五纪论【司马彪续汉志二】

古经解钩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