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一上

长洲余萧客

春秋左传七上

昭公【下】

【二十二年】传王子朝

景王之长庶子贾逵【史记注四】

次于皇【黄】

訾城北三里有黄亭土地名

鄩肹伐皇

今巩洛渡北有鄩谷水东入洛谓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谓之北鄩于是有南鄩北鄩之称矣又有鄩城盖周大夫鄩肹之旧邑同【并水经注十五】

敬王

猛母弟贾逵【史记注四】

取前城

前读为泉周地也服防 今洛阳西南五十里伊阙外前亭土地名【并水经注十五】

【二十三年】传在泽邑

周地贾逵【史记注四】

戊辰晦

此时史随其日而存之杜例【宋本疏三十一】

南宫极

王子朝之卿士失名注

今西王之大臣

子朝居王城故谓之西王同

东王

敬王居狄泉狄泉在王城之东故曰东王同【并御览八百八十】

【二十四年】传及钟离

州来西邑同【史记注三十一】

【二十五年】经有鸜鹆来巢

鸜音权稽康音【释文十九】

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春秋不书常祭其或书之各有旨或为过时而书或非礼而书唯书雩数矣以多为过时斯书上辛之雩非为过时也非为非礼也是正雩之时也何者龙见而雩雩用夏夏之仲月斯书周之七月则夏之仲月也故曰正雩之时常祭不书正雩得非常祭欤曷以书之书之者为季辛又雩也亦犹书正月烝五月复烝正月正也五月烝不正也书其正以讥其不正斯上辛雩正也季辛又雩旱甚也书其正以明其旱是复雩也左氏得其旨谷梁谓有继之词近之公羊谓聚众以逐季氏逺矣折衷【山堂考索续集十二】

传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

好生于阳恶生于隂喜生于风怒生于雨哀生于晦乐生于明服注【诗疏十八之三】

师已

鲁大夫贾逵

吾闻文成之世

鲁文公成公同【并史记注三十三】

介其鸡

介甲为鸡着甲郑众【仪礼疏十六 吴曽能改齐漫録四】 捣芥子播其鸡羽可以坌郈氏鸡目服防【史记注三十三】

为之金距

金距以金踏距服注【仪礼疏十六】

平子怒

怒其不下已同

益宫于郈氏

侵郈氏之宫地以自益同

臧昭伯之从弟

昭伯臧孙赐也贾逵

拘臧氏老

老臧氏家之大臣服防

请以五乘亡

言五乘自省约以出同

逆孟懿子

仲孙何忌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三】

执冰

冰犊丸盖同【宋本疏三十一】服防【惠校相台岳本毛诗疏四之二】

请致千社

二十五家为一社千社二万五千家也贾逵【史记注三十二】

【二十六年】传申丰从女贾

申丰女贾鲁大夫同

粟五千庾

十六斗为庾五千庾八万斗同

然据有异焉

异犹怪也服防【并史记注三十三】

守阙塞

南山伊阙是也同【孛兰肹大元大一统志三百八十三】 伊阙在洛阳西南五十里土地名【通鉴音注五十八】

欲立子西

平王之长庶子宜申服防

太子壬弱

即昭王也其年幼弱同

王子建实聘之

谓夫人故太子建聘之同

是乱国而恶君王也

废而不立是谓乱国迫恶君王也同

国有外援

谓太子宜秦之外孙同

不可黩也

黩易也秦为任外援不可易同【并御览百四十七】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春秋之义三代异建适媵别贵贱有侄娣以广亲疎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王后无适明尊之敬之义无所卜筮不以贤者人状难别嫌有所私故絶其怨望防其觊觎今如左氏言云年钧以德德钧以卜君之所贤人必从之岂复有卜隐桓之祸皆由此兴乃曰古制不亦谬哉又大夫不世如并为公卿通计嗣之礼左氏为短膏盲 立适固以长矣无适而立子固以贵矣今言无适则择立长谓贵均如立长王不得立爱之法年均则防羣臣羣吏万民而询之有司以序进而问大众之中非君所能掩是王不得立爱之法也礼有询立君示义在此休之言谬失春秋与礼之义矣箴膏盲【并周礼疏二十四】 若长均贵均何以别之故须卜礼有询立君卜立君是有卜也箴膏盲【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二】

诸侯释位以间王政

言诸侯释其私政而佐王室服防【魏志注一】

其谁有此乎

景公自恐德薄不能久享齐国故曰谁有此也同【史记注三十二】

【二十七年】传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

二公子并寿梦子春秋世族谱史记索隐十】

以观诸侯

察强弱服防【史记注三十一】

遇于穷

今安丰有穷水北入淮土地名【水经注三十】

及沙汭

楚东地同【水经注二十二】

不索何获

不索当何时得也服防

季子虽至

聘晋还至王肃

老子弱是无若我何

专诸托其母子于光也服防【并史记注三十一】 犹言我无若是何同【史记索隐十】 专诸言王母老子弱王肃

我尔身也

言我身犹尔身同

铍交于胷

交专诸匈也贾逵

以待天命

待其天命之终服防

复命哭墓

复命于僚哭其墓也同

复位而待

复本位待光命同【并史记注三十一】

【二十八年】传生女黰黑

髪美为鬒服注【经典释文五】

名曰妻

诗云鬒髪如云其言美长而以髪美故名妻同【诗疏三之一】

为梗阳大夫

梗阳晋邑也今太原晋阳县南六十里榆次界有梗阳地土地名【水经注六】

比于文王

此作唯此文王不可以文王之德还自比文王故知比于文王可以比于上代文德之王也刘【宋本疏三十三】

心能制义曰度

心能制事使得其宜言善揆度事也服防

德正应和曰莫

在巳为德施行为音发号施令天下皆应和之言皆莫然无讙哗也同

照临四方曰明

豫见安危也同

教诲不倦曰长

教诲人以善不懈倦言善长以道德也同

慈和徧服曰顺

上爱下曰慈和中和也为上而爱下行之以中和天下徧服从而顺之同

择善而从之曰比

比方损益古今之宜而从之同

经纬天地曰文

德能经纬顺从天地之道故曰文同【并诗疏十六之四】

其大宗

讼者之大宗失名注

谓阎没女寛

二子晋大夫魏子之属同

召之

召二大夫食同

或赐二小人酒

小人二子自谓同

不夕食

昨饮酒醉故不夕食同

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属足也小人腹饥则恐食之不足厌饱则恐亡君子居尊官食重禄而不知足故愿以其腹为君子之心同【并御览四百五十一】

【二十九年】传称主君

大夫称主比公于大夫故称主君服防【史记注三十三】

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

豢养也谷食曰豢贾逵 御亦养服防

其后有刘累

后刘累之为诸侯者夏后赐之姓同

既而使求之惧

夏后既飨而又使求致龙不能得而惧也贾逵【并史记注二】

遂济穷桑

穷桑颛顼所居服防【路史后纪注八】

【三十一年】经黑肱以滥来奔

公羊五分之然后受之邾娄本附庸三十里耳而言五分之为六里国也服防成长义【公羊疏二十四】

传季孙练冠麻衣跣行

示忧慼王肃【史记注三十三】

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赵简子梦童子臝而转以歌

楚之先颛顼之子老童童子楚象行歌象楚走哭服注 晋诸侯之霸与楚同盟赵简子为执政之卿逺将伐同盟日食之应故梦发赵简子同

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乎

是岁岁在析木后六年在大梁大梁水宗十一月日在星纪为吴国分 姬姓日日在星纪星纪之分姬姓吴也楚衰则吴得志吴世世与楚怨楚走去其国故曰吴其入郢吴属水水数十十月水位故曰六年及此月也同

终亦弗克

有谪而食故知吴终亦不克同

入郢必以庚辰

后六年定四年十一月闰余十七闰在四月后其十一月晦庚辰吴入郢在立冬后复此月也同

日月在辰尾

十二月辛亥日防月于龙尾而食庚午日初有谪故曰庚辰一曰日月在辰尾尾为亡臣是岁吴始用子胥之谋以伐楚故天垂象同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

午火庚金也火当胜金而反有谪故为不克同【并周礼疏二十五】

【三十二年】传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

史墨知不及四十年越有吴者以其岁星十二年一周天存亡之数不过三纪三者天地人之数故岁星三周星纪至枵哀二十二年越灭吴至此三十八年同

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

岁星在星纪吴越之分野蔡复之岁岁在大梁距此十九年昭十五年有事于武宫之岁龙度天门龙岁星也天门在戌吴岁越过故使今年越得岁龙东方宿天德之贵神其在所之国兵必昌向之以兵则凶吴越同次吴先举兵故凶也或岁星在越分中故云得岁同【并周礼疏二十六】

定公

【元年】经春王

春秋诸公即位之岁有书即位者有不书即位者然皆备五始以谨其始唯定公即位第书定元年春王而不书正月三家以是之互苟曰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则隐无正终桓曷以书正始桓庄僖闵亦然奚皆书之故其旨昭公三十二年十二月薨于干侯定公正月不即位者丧未归也至六月癸亥公之丧至是月癸巳公方书即位所以不书正月公即位六月也杜得其旨折衷【山堂考索续集十二】

戊辰公即位

凡公即位皆于朔日故不书日定公待昭公丧至既殡而即位故书日啖集传【纂例二】

立宫

公伯禽之子季氏祷而立其宫也郑注【裴子余废隐太子等四庙议 文苑英华七百六十三】

【三年】传有两肃爽马

骕骦鸟也马似之三传异同説【宋本文选注五】 肃霜色如霜纨贾逵【宋本疏三十三】 肃爽鴈也其羽如练髙首而修颈马似之天下稀有故子常欲之同【宋本疏三十三两汉刋误补遗七】

【四年】经战于柏举

柏举汉东地土地名【水经注三十五】

传君行师从卿行旅从

谓防同服防【诗疏十五之二】

将长蔡于卫

载书使蔡在卫上同【史记注三十五】

以大路

金路也贾逵

少帛

杂帛也同

綪筏

大赤也同 斾名郑众

旃旌

通帛为旃析羽为旌贾逵

大吕

钟名同【并史记注三十七】

无始乱

无为乱始同【御览三百八十】

王奔郧

郧楚县服防

杀吾父

父蔓成然同

以王奔随

随楚与国同

与申包胥友

楚大夫王孙包胥同

【五年】传而自稷

稷楚地贾逵【并史记注四十】

【六年】传于是乎迁郢于鄀

鄀楚邑服防【史记注三十一】

负黍

在颍川阳城西南二十七里世谓之黄城也土地名【水经注二十二】

【七年】传阳关

鲁邑服防【史记注三十三】

【八年】经三月公至自侵齐

还至不月为曹伯卒月贾逵【公羊疏二十六】

从祀先公

自僖公以来昭穆皆逆服防【朱校宋本礼记疏三十二】

传吾志其目也

志中其目是非其诚诈以自矜同【仪礼疏七】

【九年】传而衣貍制

貍制貍裘也同【诗疏八之一】

【十年】传于祝其实夹谷

东海郡祝其县同【史记注四】 地二名同【水经注三十】

且牺象

飨礼之牺尊象尊也同

嘉乐

钟鼓之乐也同【并诗疏十三十二】

【十二年】传将堕三都

三家之邑

入及公侧

人有入及公之台侧同

命申句须乐颀

鲁大夫同

公敛处父

成宰同【并史记注四十七】

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