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祖

南五祖
宋代道教全真道道士张伯端(984—1082)、石泰 (1022—1158)、薛道光(1078—1191)、陈楠、白玉蟾(1194—1229)。张伯端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少业进士。 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后坐累充军岭南。治平(1064—1067)中,自桂林转成都。熙宁二年(1069年)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熙宁八年(1075年)作《悟真篇》,宣扬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道教奉为南宗祖师。石泰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常州(今属江苏)人。从张伯端学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请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为南宗第二代祖师。薛道光名式,一名道原,字太源,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陕府鸡足山人。初为僧,后转为道士。雅好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遇石泰,学金丹之秘。著有《还丹复命篇》、《丹髓歌》等。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在今广东惠阳东)人。从薛道光学太乙金丹诀。常捻土疗病,人号“陈泥丸”。著作有《翠虚篇》。白玉蟾又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青年时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改装道士,浪游华南各地。著作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由于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相互有师徒关系,教旨以修炼内丹为主,与全真道相似,他们都活动于南方,故被后世道教徒尊誉为“南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