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因文学成就而齐名的七个文学家。为与后世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相区别,史称“前七子”。李梦阳(1473—1530),明诗文家。字天赐,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其文学主张,强调真情,倡言复古,反对虚浮的“台阁体”,对民歌在文学上的价值也有所肯定,是明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著有《空同集》。何景明(1483—1521),明诗文家。字仲默,河南信阳人。与李梦阳同倡复古,但方法有所歧异,李梦阳主摹仿,何景明主创意,各树壁垒不相下。著有《大复集》。徐祯卿,见“吴中四才子”。边贡(1476—1532),明诗文家。字廷实,历城人。早负才名,与李梦阳等号称“弘治十才子”,其诗“兴象飘逸,而语尤清圆”。著有《华泉集》。康海(1475—1540),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因受宦官刘瑾一案牵涉而免官。有杂剧《中山狼》、散曲《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鄂县(今户县)人。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因涉宦官刘瑾一案被贬为寿州同知。有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散曲集《碧山乐府》、诗集《渼陂集》等。王廷相(1474—1544),哲学家、文学家。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博学而好议论。诗文崇尚摹拟,提倡复古。批判朱熹“理先于气”的观点,认为“性之有无缘于气之聚散”,没有离“气”而独立的“性”。治学主张“思”、“见闻”和“接习”(实行)并重,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有《雅述》、《慎言》等著作,编入《王氏家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