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黄鶴樓[2],烟花三月下揚州[3]。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

【注釋】

[1]咸本和《唐文粹》題中無“黄鶴樓”三字。黄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蛇山黄鶴磯上。相傳始建於三國吴黄武二年(二二三),歷代屢毁屢建。傳説費禕登仙,每乘黄鶴於此憩駕,故號為黄鶴樓。孟浩然(六八九—七四〇),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游長安,應進士試,不第。游歷東南等地,曾一度為荆州張九齡幕府從事,後患疽卒。其詩風格清淡,多反映隱逸生活,以山水田園詩著稱於世,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之廣陵,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下維揚”。之,往。廣陵,今江蘇揚州市。

[2]“故人”句:故人,指孟浩然。李白在此之前曾北游汝州(今河南臨汝)途經襄州時結識孟浩然,故此次送行得以稱他為“故人”。西辭,黄鶴樓遠在廣陵之西,故云。

[3]烟花,形容春天繁花若霧的景象。

[4]“孤帆”二句:陸游《入蜀記》卷五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黄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征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影碧,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映緑”。山,一作“空”。

【評箋】

唐汝詢《唐詩解》卷二五:“黄鶴”,分别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紀别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陳繼儒曰:送别詩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説。

吴烶《唐詩選勝直解》:首二句將題面説明,後二句寫景,而送别之意已見言表。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極淺極深,極淡極濃,真仙筆也。

黄生《唐詩摘鈔》: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别之情,盡在言外。

《唐宋詩醇》卷六:語近情遥,有“手揮五絃,目送飛鴻”之妙。

黄叔燦《唐詩箋注》:“下揚州”着以“烟花三月”,頓為送别添毫。“孤帆遠映”句,以目送之,“盡”字妙。“惟見”句,再托一筆。

宋顧樂《唐人萬首絶句選評》:不必作苦語,此等語如朝陽鳴鳳。

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襄陽此行,江程迢遞,太白臨江送别……尚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

按:此詩約作於開元十六年(七二八)暮春,時李白二十八歲,孟浩然四十歲,兩人都未經過政治上的挫折,詩中洋溢着青春歡快的活力。前兩句表面上只是點明送别的地點、時令和友人的去向,實際上每個詞都在創造氣氛。後二句表面是寫景,但其中藴含着豐富而濃厚的感情。試想:詩人送友人上船,船揚帆而去,詩人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小舟,一直看到帆影越去越遠,最後消失在碧空盡頭,而詩人還在翹首遥望,只看到一江春水浩浩蕩蕩流向水天交接處。由此可想見詩人眺望時間之長,也可體會詩人對朋友感情之深。詩中没有直接抒寫惜别之情,而是融情入景,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見之,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