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别復幾日[2],登臨遍池臺。何言石門路[3],重有金樽開[4]?秋波落泗水[5],海色明徂徠[6]。飛蓬各自遠[7],且盡手中杯[8]。

【注釋】

[1]魯郡:即兖州,天寶元年(七四二)改為魯郡。乾元元年(七五八)復為兖州。石門,今山東兖州東二里泗水金口壩附近原有巨石如門,相傳為李白送别杜甫處。杜二甫,詩人杜甫,在同祖兄弟中排行第二。

[2]“醉别”句:李白與杜甫天寶三載(七四四)秋在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會面同游,後暫别;杜甫《寄李白二十韻》:“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可知次年春又在魯郡相會,接着游齊州(今山東濟南),又暫别。杜甫《贈李白》詩“秋來相顧尚飄蓬”,知是年秋再次在魯郡相會,然後杜甫告别李白,西往長安,李白在石門相送,寫下此詩。

[3]“何言”句:何言,一作“何時”,是。石門路,石門原是堤上行人通道。水盛大時成為水門,水下為石牀,旱時為路,又稱石門路。路,宋本校:“一作下。”

[4]“重有”句:杜甫《贈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意與此句略同,蕭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因疑兩詩為同時唱酬之作。然杜詩乃春天在長安寫成,當是在長安懷念李白之作。

[5]泗水:《元和郡縣志》卷一〇河南道兖州泗水縣:“泗水,源出縣東陪尾山,其源有四,四泉俱導,因以為名。”源於今山東中部蒙山南麓,西流經泗水縣、曲阜市、兖州市,折南至濟寧市東南魯橋鎮入運河。唐代泗水自魯橋以下又南循今運河至南陽鎮,穿南陽湖而南,經江蘇沛縣東,又南至徐州市,經邳州市,東南流至淮安市,注入淮河。全長千數百里,是淮河下游第一支流,故往往“淮泗”連稱。

[6]“海色”句:海色,曉色。明,用作動詞,照亮。徂徠,山名,又稱尤崍山、龍崍山。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為大小汶河的分水嶺。宋本作“徂來”,據他本改。

[7]飛蓬:以蓬草遇風飛旋喻行蹤漂泊不定。

[8]手:原作“林”,據他本改。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四:“醉别”二句:出語輕省,寫情稠至。又評“秋波”二句:取境清曠,非胸懷如此者,對此亦墮茫昧。

《唐宋詩醇》卷六:無限低徊,有説不盡處,可謂情深於辭。

余成教《石園詩話》卷一:少陵於太白,或贈或懷,詩凡九見。太白於少陵,惟《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二作,而皆情溢言外……試玩二公詩及“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句,可知其交情也。

按:此詩作於天寶四載(七四五)秋,寫兩人曾暫别不久又相會同游。杜甫别後在長安寫有《贈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也有一個“重”字,一説重開金樽,一説重與論文,互文見義,深切地表達了兩位大詩人都企盼重逢的心情,同時也反映出在相處日子裏開懷暢飲、細細切磋詩文的歡快生活。全詩叙事、抒情、寫景,融會一體,互相映襯,結構緊凑嚴密,感情真摯深厚,景色明麗動人。這是表現兩位大詩人友誼的傑作,在文學史上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