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2]?扶桑半摧折[3],白日沉光彩。銀臺金闕如夢中[4],秦皇漢武空相待[5]。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6]。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7],牧羊之子來攀登[8]。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9]!窮兵黷武今如此[10],鼎湖飛龍安可乘[11]?

【注釋】

[1]登高丘而望遠海: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二七收此詩,列於《相和歌辭》魏文帝“登山而望遠”篇之後。此詩諷刺秦皇、漢武的求仙行為,唐玄宗亦好神仙之術,殆有托古諷今之意。

[2]“六鼇”二句:據《列子·湯問》載,渤海東面極遠的大海裏,有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上居神仙。因五山之根無所繫,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天帝怕山流失,因命海神禺疆使巨鼇十五舉首戴之。後龍伯國巨人釣走六鼇,燒灼其骨用來占卜。於是岱輿、員嶠二山無所依憑,漂流到北極,沉没海中。此謂六鼇已骨白如霜,餘下三山又漂到何處?

[3]扶桑:神話中的樹名。見前《臨路歌》詩注。

[4]“銀臺”句:銀臺、金闕,均為神仙所居之處。此句謂神仙境界虚無縹緲,如同夢幻。

[5]“秦皇”句:秦始皇、漢武帝都迷信神仙。秦始皇事見前《古風》其三注。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也曾遣方士入海求蓬萊神仙安期生,找了很久仍未找到,故云“空相待”。

[6]“精衛”二句:精衛,神話傳説中的鳥名。《山海經·北山經》卷八載,炎帝女溺死於東海,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木石填於東海。黿鼉(yuán tuó),水中動物名。《竹書紀年》卷八載,周穆王在九江以黿鼉為橋梁,渡過長江,南伐越國。二句謂大海之深非精衛用木石所能填;黿鼉為梁説亦虚説無據。

[7]“君不見”句:驪山,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南,秦始皇死後葬此。茂陵,漢武帝陵名,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北。此句謂秦始皇、漢武帝的屍體都已化為灰塵。

[8]“牧羊”句:《漢書·劉向傳》載,有一羊逃入驪山秦始皇墓中,牧童持火入内尋找,不慎失火,秦始皇的棺槨被燒。

[9]“盜賊”二句:謂秦始皇、漢武帝死時厚葬,結果墳墓中寶玉都被盜,鬼魂對此亦毫無辦法。

[10]“窮兵”句:謂秦始皇、漢武帝生前竭盡兵力,好戰無厭,如今死後却如此無能為力。

[11]鼎湖飛龍:《抱朴子·微旨》:“黄帝於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此句謂窮兵黷武之人怎能乘龍上天成仙呢?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三:題加“而”字,如賦如騷。

胡震亨《李詩通》:時玄宗方用兵吐蕃、南詔,而受籙、投龍、崇尚玄學不廢,大類秦皇、漢武之為。故白之譏求仙者,亦多借秦漢為喻。白他詩又云:“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其本指也歟!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後人稱杜陵為詩史,乃不知此九十一字中有一部開元、天寶本紀在内。俗子非出像則不省,幾欲賣陳壽《三國志》,以雇説書人打匾鼓誇赤壁鏖兵。可悲可笑,大都如此。

陳沆《詩比興箋》卷三:黄帝治天下,幾若華胥之國。民享其利,服其教,故致乘龍上升之祥。今秦皇漢武殺人開邊,毒痡天下,大傷上帝好生之德,而欲己之長生,得乎?納約自牗,庶乎知道。

按:胡震亨《李詩通》:“今考魏武《碣石篇》首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白詩似采此句為題。”詩中對神話傳説多予否定,對秦皇漢武的求仙亦加批判,認為神仙之事虚無縹緲,不可實迹以求,海上求仙,徒勞無益。秦皇墓被焚於牧童,茂陵財被劫於赤眉,生前威風,死後無能。前人多謂此詩是托古諷今之作,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