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以為:賦者,古詩之流[2]。辭欲壯麗,義歸博遠[3]。不然,何以光贊盛美,感天動神[4]?而相如、子雲競誇辭賦,歷代以為文雄,莫敢詆訐[5]。臣謂語其略,竊或褊其用心[6]。《子虚》所言,楚國不過千里,夢澤居其太半,而齊徒吞若八九,三農及禽獸無息肩之地,非諸侯禁淫述職之義也[7]。《上林》云:“左蒼梧,右西極”[8],考其實,地周袤纔經數百[9]。《長楊》誇胡,設網為周阹,放麋鹿其中,以搏攫充樂[10]。《羽獵》於靈臺之囿[11],圍經百里而開殿門[12]。當時以為窮壯極麗,迨今觀之,何齷齪之甚也[13]!

【注釋】

[1]大獵賦:此賦描寫開元年間天子在秦地畋獵的情景。

[2]“白以為”二句:白,《唐文粹》作“臣”。賦者,古詩之流,語見《文選》卷一班固《兩都賦序》:“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李善注:“《毛詩序》曰:詩有六義焉,二曰賦,故賦為古詩之流也。”

[3]“辭欲”二句:謂賦的辭藻要壯美華麗,取義要博雅深遠。遠,一作“達”。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麗詞雅義,符采相勝。”

[4]“何以”二句:《毛詩序》:“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古人認為詩賦有動天地感鬼神之功。

[5]“而相如”三句:意謂司馬相如和揚雄競相以辭賦相誇,歷代論者亦奉之為作賦能手,無人敢有非議。相如,司馬相如。子雲,揚雄的字。兩人均為西漢著名辭賦家,漢代賦體大盛,稱戰國時屈原所作《離騷》等為《楚辭》,後常以辭賦並稱。詆訐(dǐ jié),非議,譭謗。

[6]“臣謂”二句:其略,《唐文粹》、《全唐文》作“其大略”。略,大要,即所作賦的主旨。褊(biǎn),本指衣服狹小,引申為狹隘、偏失。褊,宋本作“楄”,據他本改。二句謂論其賦的主旨,我私下以為其用心有所偏失。

[7]“子虚”六句:《子虚》,《子虚賦》,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其詞云:“臣聞楚有七澤……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里。……烏有先生曰:‘……且齊東渚鉅海,南有琅邪,觀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諸。邪與肅慎為鄰,右以暘谷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蒂芥。’”《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曰:‘……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封疆畫界者,非為守禦,所以禁淫也。……從此觀之,齊楚之事,豈不哀哉!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墾闢,而民無所食也。’”六句所言即本此。太半,太,通“大”。三農,指平地、山、澤所居之農民。息肩之地,休息歇脚之處。禁淫,禁止越出一定的範圍。述職,諸侯向天子陳述履行職務的情況。

[8]“上林”三句:《上林》,《上林賦》。按《子虚》、《上林》在《史記》、《漢書》中為一篇,自蕭統《文選》始析一為二,前人多辯其非。其詞云:“亡是公听然而笑曰:‘……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上林,苑名。本秦時舊苑,漢武帝擴建。周圍三百里,有離宫七十所,苑中養禽獸,供天子春秋時打獵。其地在今陝西長安、周至(盩厔)、户(鄠)縣界。蒼梧,在長安東南,故言左。西極,在長安西,故言右。

[9]“考其”二句:考,宋本作“者”,據他本改。周袤,周長。袤,宋本作“”,據他本改。揚雄《羽獵賦》:“武帝廣開上林……周袤數百里。”

[10]“長楊”四句:楊,宋本作“揚”,據他本改。揚雄有《長楊賦》,其《序》云:“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發民入南山,西自褒斜,東至弘農,南驅漢中,張羅網罝罘,捕熊羆豪豬,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載以檻車,輸長楊射熊館,以網為周阹,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上親臨觀焉。是時農民不得收斂。雄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周阹(qū),獵者利用天然地形圍獵禽獸。此指未有野獸先設圍陣。搏攫,搏擊,争奪。

[11]“羽獵”句:羽獵,指揚雄《羽獵賦》。靈臺,周朝所建臺名,用以游觀,一説用以觀天象。囿(yòu),畜養禽獸的園林。按揚雄《羽獵賦》稱:“帝將惟田于靈之囿。”此句即用其意。

[12]“圍經”句:用揚雄《羽獵賦》成句:“圍經百里,而為殿門。”

[13]“當時”三句:謂當時以為場面壯觀,而今看來,何其狹小之極!齷齪(wò chuò),局面狹窄。迨,同“逮”。

但王者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則天下之山林禽獸,豈與衆庶異之[14]?而臣以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論苑之小,竊為微臣之不取也[15]。今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16],以孟冬十月大獵於秦,亦將曜威講武,掃天蕩野[17]。豈淫荒侈靡,非三驅之意耶[18]?臣白作頌,折中厥美[19]。其辭曰:

【注釋】

[14]“但王者”四句:謂但帝王若以四海為家,以百姓為子,那麽天下山林禽獸,怎能與庶民不同享?衆庶,庶民;百姓。

[15]“而臣”四句:謂我以為為人臣而不能以治國之道匡輔君王,使物産豐富,却著文論説園苑之大小,我私下以為不足取。苑,《全唐文》作“苑囿”。

[16]“今聖朝”二句:遐荒,荒遠之地。殫(dān)窮,竭盡。六合,指天地四方。兩句言天下之大,無不為天子園地。

[17]“以孟冬”三句:孟冬,冬季第一月,指夏曆十月。秦,指長安一帶。今陝西地區。曜威講武,誇耀武力,練習戰法。曜,一作“耀”。古代皇朝於冬季例有畋獵的禮儀風習。《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冬,教大閲……修戰法……遂以狩田。”掃天蕩野,形容畋獵時人多勢猛,仿佛能横掃天空,蕩滌曠野。

[18]“豈淫荒”二句:淫荒,一作“荒淫”。三驅,古代帝王田獵的制度。《易·比》:“王用三驅,失前禽。”前賢多謂畋獵時三面驅獸,讓開一面,以示好生之德。《漢書·五行志上》:“田狩有三驅之制。”颜師古注:“謂田獵三驅也。三驅之禮,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也。”此謂畋獵以三驅為度。

[19]折中:猶言取正。折其兩端而取其中,使之適當。王琦注:“賦意謂分之而求其中,惟兹所頌美,較勝古人也。”

以上為賦序。首先述説賦的性質和作用,然後評論司馬相如和揚雄的《子虚》、《上林》、《長楊》、《羽獵》諸賦只是誇大其辭,其實狹小之極;不能以大道匡君,故詩人以為不足取。而當今皇帝的田獵講武,猶為三驅之意,故詩人要取正而頌美,特作此賦。

粤若皇唐之契天地而襲氣母兮,粲五葉之葳蕤[20]。惟開元廓海㝢而運斗極兮,總六聖之光熙[21]。誕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華滋[22]。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參乎兩儀[23]。括衆妙而為師[24]。明無幽而不燭兮,澤無遠而不施[25]。慕往昔之三驅兮,顺生殺於四時[26]。

【注釋】

[20]“粤若”二句:謂大唐得天地元氣之本而有天下,五世基業,光輝燦爛,非常興旺,如草木的繁茂争榮。粤若,同“曰若”,語助詞。皇唐,大唐。契,通“挈”。《莊子·大宗師》:“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成玄英疏:“豨韋氏,文字已前遠古帝王號也。得靈通之道,故能驅馭群品,提挈二儀。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萬物,符合二儀者也。……襲,合也。氣母者,元氣之母。應道也。為得至道,故能畫八卦,演六爻,調陰陽,合元氣也。”粲,燦爛。五葉,五世。唐自高祖至玄宗凡五世。葳蕤,草木茂盛貌。

[21]“惟開元”二句: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七一三年至七四一年。海㝢,㝢,“宇”的異體字。海内,宇内,即國境以内。運,運轉。斗極,北斗星與北極星。此喻指政權。總,聚。六聖,指唐開國以來的六個皇帝:高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光熙,光輝。

[22]“誕金德”二句:誕,誕生。玄宗誕生於八月,八月為秋,於五行為金,秋天多露,故以“金德”、“玉露”頌之。淳精,純正精華。淳,一作“纯”。華滋,潤澤。

[23]“文章”二句:謂文章繁盛於日月星辰,著作精妙參列天地。森,繁茂貌。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兩儀,指天地或陰陽。《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24]“括衆妙”句:謂集中衆多絶妙之物作為師法。衆妙,萬物的玄理。《老子》:“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括衆妙而為師,括,宋本作“栝”,據他本改。而,宋本作“以”,據他本改。瞿蜕園、朱金城校注:此句單行叶韻,文氣不屬,疑上脱一句。

[25]“明無幽”二句:謂光明照到任何幽暗處,恩澤施至任何遥遠之處。無,一作“胡”。

[26]“慕往昔”二句:謂仰慕過去的田獵制度,必須應四時而殺生。古代朝廷四時皆有田獵之事。春曰田,獵取農田中的野獸,為耕種作準備;夏曰苗,為禾苗除害;秋曰蒐,擇大獸獵而取之;冬曰狩,獵無擇;故曰“順生殺於四時”。蕭士贇注:“順生殺於四時者,謂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各有制也。”

以上是賦的第一段,贊美開元天子繼承五世六帝的光輝基業,創建開元盛世。文章著作極盛而精妙,陽光普照,恩澤廣遠,仰慕前聖的三驅,順應四時的田獵制度。

若乃嚴冬慘切,寒氣凜冽[27],不周來風,玄冥掌雪[28]。木脱葉,草解節[29],土囊烟陰,火井冰閉[30]。是月也,天子處乎玄堂之中[31],凔八水兮休百工,考王制兮遵《國風》[32]。樂農人之閑隙兮,因校獵而講戎[33]。

【注釋】

[27]“若乃”二句:慘切,淒厲。凜冽(lǐn liè),寒冷刺骨。

[28]“不周”二句:不周,指不周風。《史記·律書》:“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玄冥,神名。《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

[29]“木脱”二句:謂樹木凋零,枯草衰敗。

[30]“土囊”二句:土囊,《文選》卷一三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李善注:“土囊,大穴也。盛弘之《荆州記》曰:‘宜都佷(hěn)山縣有山,山有穴,口大數尺,為風井,土囊當此之類也。’”火井,産可燃天然氣之井。古代多用以煮鹽。《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劉逵注:“蜀郡有火井,在臨邛縣西南。火井,鹽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許,隆隆如雷聲,爓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之,接其光而無炭也。”《華陽國志·蜀志》:“臨邛縣……有火井,夜時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光,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終日不滅。”冰閉,因結冰而使井口封閉。

[31]玄堂:北向的堂,古代天子冬月所居。《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鄭玄注:“玄堂左个,北堂西偏也。”

[32]“凔八水”二句:凔(chuàng),寒冷。凔,宋本作“飡”,《全唐文》作“餐”,據他本改。八水,指關中八川。《初學記》卷六引晉戴祚《西征記》:“關内八水,一涇,二渭,三灞,四滻,五澇,六潏,七灃,八滈。”都在關中,皆出入上林苑。百工,各種工匠的總稱。《吕氏春秋·季秋紀》:“是月也,霜始降則百工休。”高誘注:“霜降天寒,朱漆不堅,故百工休不復作器。”王制,指《禮記·王制》。國風,指《詩》十五《國風》。《文選》卷一班固《東都賦》:“若乃順時節而蒐狩,簡車徒以講武,則必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雅》。”李善注:“《禮記·王制》曰:‘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田不以禮,曰暴天物。’風,《國風》,《騶虞》、《駟鐵》是也。雅,《小雅》,《車攻》、《吉日》是也。”

[33]“樂農”二句:謂使百姓於農閑之時得以愉樂,因而出去狩獵,講習武事。閑隙,指農閑。因,宋本作“困”,據他本改。校獵,用木欄遮阻,獵取禽獸。《漢書·司馬相如傳》:“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顔師古注:“校獵者,以木相貫穿,總為闌校,遮止禽獸而獵取之。”講戎,講習武事,演武練兵。《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武事也。”

以上是賦的第二段,描寫嚴冬季節的景象,開元天子遵王制而在農閑之時校獵習武。

乃使神兵出於九闕,天仗羅於四野[34]。徵水衡與林虞,辨土物之衆寡[35]。千騎飇掃,萬乘雷奔[36]。梢扶桑而拂火雲兮,刮月窟而搜寒門[37]。赫壯觀於今古,嶪摇蕩於乾坤[38]。此其大略也。而内以中華為天心,外以窮髮為海口[39]。豁咽喉以洞開,吞荒裔以盡取[40]。大章按步以來往,夸父振策而奔走[41]。足迹乎日月之所通,囊括乎陰陽之未有[42]。

【注釋】

[34]“乃使”二句:神兵,天兵;指唐朝軍隊。九闕,九門;指皇宫。古代宫室制度,天子設九門。《禮記·月令》:“(季春之月)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鄭玄注:“天子九門者,路門也、應門也、雉門也、庫門也、皋門也、城門也、近郊門也、遠郊門也、關門也。”後用以稱宫門。天仗,手執兵器的儀仗。羅,分布;陳列。二句謂狩獵隊伍從皇宫出發,軍士手執兵器,環列四野。

[35]“徵水衡”二句:徵,徵召。水衡,古官名。水衡都尉的簡稱。漢武帝元鼎二年置,至隋廢。掌皇家上林苑。《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顔師古注引應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諸池苑,故稱水衡。”又引張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諸官,故曰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後泛指管理水利之官。林虞,古代掌管山林之官。王琦注:“《周禮》有山虞、澤虞,皆掌山澤之官,今稱林虞者,變文言之也。”土物,土産之物。

[36]“千騎”二句:形容畋獵盛況。千騎萬乘如狂飇飛掃,如雷電横奔。

[37]“梢扶桑”二句:形容畋獵範圍之廣。梢、拂,意同。梢,郭本作“捎”。扶桑,神话中東方日出之地。火雲,其色如火之雲。刮、搜,意同。刮,王本作“括”。搜刮,席卷。月窟,神话中月亮所生之地。寒門,指北極之門。寒,宋本作“塞”,據他本改。《淮南子·墬形訓》:“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高誘注:“積寒所在,故曰寒門。”

[38]“赫壯觀”二句:謂此次畋獵為古今赫赫壯觀,其氣勢似能摇蕩乾坤。嶪,高聳貌。嶪,一作“業”。杜審言《南海亂石山中作》詩:“群山高嶪地。”

[39]“而内”二句:中華,指華夏民族地區。天心,天的中心。窮髮,《莊子·逍遥游》:“窮髮之北。”司馬彪注:“北極之下,無毛之地也。”毛,草。

[40]“豁咽喉”二句:豁,開通。咽喉,喻險要之地。《戰國策·秦策四》:“韓,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荒裔,邊遠地區。

[41]“大章”二句:大章,即太章,古代傳説中的善行者。《淮南子·墬形訓》:“禹乃使太章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高誘注:“太章、豎亥,善行人,皆禹臣也。”按步,按,宋本作“桉”,據他本改。夸父,古代神話中人物。《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振策,揮動手杖。二句即用此二事。

[42]“足迹”二句:謂縱獵範圍之廣,凡日月所經之地都留下足迹,獵取土物之多,凡天地間的一切莫不包含在内。未,《唐文粹》作“所”。

君王於是撞鴻鐘,發鑾音[43],出鳳闕,開宸襟[44]。駕玉輅之飛龍,歷神州之層岑[45]。游五柞兮瞰三危,挾細柳兮過上林[46]。攢高牙以總總兮,駐華蓋之森森[47]。於是擢倚天之劍,彎落月之弓[48]。崑崙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49]。河漢為之却流[50],川嶽為之生風。羽旄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51]。

【注釋】

[43]“君王”二句:鴻鐘,大鐘。古代帝王出入都有擊鐘的儀節。《文選》卷八揚雄《羽獵賦》:“撞鴻鐘,建九旒。”李善注引《尚書大傳》曰:“天子將出,則撞黄鐘之鐘。”鑾(luán)音,帝王車馬繫鈴發出的聲音。鈴由青銅製成,形似鸞鳥銜鈴,故謂之鸞鈴,亦稱鑾鈴。

[44]“出鳳”二句:鳳闕,漢代宫闕名。《史記·孝武本紀》:“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司馬貞《索隱》引《三輔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曰鳳闕也。”《藝文類聚》卷六二引潘岳《關中記》:“建章宫圓闕臨北道,鳳在上,故曰鳳闕也。”後用為皇宫通稱。宸(chén)襟,帝王的襟懷或思考。何遜《九日侍宴樂游苑詩為西封侯作》:“宸襟動時豫,歲序屬涼氛。”

[45]“駕玉輅”二句:玉輅(lù),指帝王所乘之車。以玉為飾。《舊唐書·輿服志》:“唐制,天子車輿有玉輅、金輅……玉輅,青質,以玉飾諸末。”飛龍,指駕車之馬。《禮記·月令》“駕蒼龍”鄭玄注:“馬八尺以上為龍。”神州,指中原地區。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層岑,高峰。亦作“曾岑”。《文選》卷三一江淹《雜體詩三十首·謝光禄莊郊游》:“四睇亂曾岑。”吕延濟注:“曾,高也;岑,峰也。”

[46]“游五柞”二句:五柞(zuò),漢代宫名。故址在今陝西周至縣東南。《漢書·武帝紀》:後元二年,“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顔師古注引張晏曰:“有五柞樹,因以名宫也。”瞰(kàn),俯視。三危,古代西部邊疆山名。《書·禹貢》:“三危既宅。”孔傳:“三危為西裔之山也。”在今甘肅敦煌縣東南三十里,三峰聳峙,其勢欲墜,故名。俗亦名卑羽山。細柳,觀名。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南昆明池南。漢時在上林苑中築有細柳觀,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龍臺,掩細柳”,即此處。挾,襟帶。

[47]“攢高牙”二句:攢,聚集。牙,指牙旗,旗杆上以象牙為飾,故稱。古帝王出幸,建大牙旗。高牙,高舉之牙旗。總總,衆多貌。《楚辭·大司命》:“紛總總兮九州。”華蓋,帝王的車蓋。崔豹古今注·輿服》:“華蓋,黄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森森,氣象嚴肅貌。

[48]“於是”二句:擢,抽,拔。倚天之劍,形容極長的劍。語本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阮籍《詠懷詩》其三十八:“彎弓挂扶桑,長劍倚天外。”二句用其意。落月,蓋狀彎弓之形。

[49]“崑崙”二句:意謂軍士們一聲叱咤,可使崑崙山崩倒;一聲噫吁,又可使宇宙增添雄姿。

[50]“河漢”二句:謂天河之水為之倒流,山川為之生風。河漢,天河。却流,回流,倒涌。

[51]“羽旄”二句:班固《東都賦》:“羽旄掃霓,旄旗拂天。”羽旄,此指旌旗。旄,一作“毛”。九天,指中央和八方。古代把天分為九天:中央稱鈞天,東方稱蒼天,東北方稱變天,北方稱玄天,西北方稱幽天,西方稱顥天,西南方稱朱天,南方稱炎天,東南方稱陽天。絳,大紅色。獵火,為驅趕野獸而燃起的火焰。燃,《唐文粹》作“烻”。

乃召蚩尤之徒,聚長戟,羅廣澤[52]。呵雨師,走風伯[53]。稜威曜乎雷霆,烜爀震於蠻貊[54]。陋梁都之體制,鄙靈囿之規格[55]。而南以衡霍作襟,北以岱恒作袪[56]。夾東海而為壍兮,拖西溟而流渠[57]。麾九州之珍禽兮,迴千群以坌入[58];聯八荒之奇獸兮,屯萬族而來居[59]。

【注釋】

[52]“乃召”三句:蚩尤:傳説中東方九黎族首領。相傳與黄帝戰於涿鹿,失敗被殺。此處蚩尤之徒指隨從帝王田獵的猛士。《史記·五帝本紀》:“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張守節《正義》引《龍魚河圖》曰:“黄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後,天下復擾亂,黄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文選》卷八揚雄《羽獵賦》:“蚩尤並轂,蒙公先驅。”李善注:“韓子曰:黄帝駕象車,異方並轂,蚩尤居前。”張衡《西京賦》:“於是蚩尤秉鉞,奮鬛被般(班)。”劉良注:“蚩尤,作兵戈也。秉,執。……言使蚩尤秉鉞斧,奮振其鬛,被文錦之衣。”聚長戟,執持兵器。聚,《唐文粹》作“叢”。羅廣澤,羅列在廣大的沼澤地區。

[53]“呵雨”二句:雨師,司雨之神。風伯,風神。班固《東都賦》:“雨師泛灑,風伯清塵。”此即用其意。《韓非子·十過》:“昔者黄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則蚩尤、雨師、風伯皆黄帝之臣,此處借喻指隨從帝王田獵之臣。

[54]“稜威”二句:稜威,威嚴之勢。《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稜威南邁,(袁)術以隕潰。”曜,一作“耀”。烜爀,同“烜赫”。聲勢盛大貌。爀,一作“赫”。顔真卿《贈裴將軍》詩:“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蠻貊,泛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論語·衛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二句意謂威勢如雷電閃耀,聲勢威震於蠻夷地區。

[55]“陋梁都”二句:陋,作動詞,以之為陋。梁都,《唐文粹》作“梁鄒”。王本校:“‘梁都’當是‘梁鄒’之訛。”《後漢書·班固傳》引《東都賦》:“制同乎梁騶,義合乎靈囿。”李賢注:“《魯詩傳》曰:‘古有梁鄒者,天子之田也。’”靈囿,周文王苑囿,在今陝西長安縣西。二句謂與此次狩獵規模相比,古代梁鄒、靈囿的體制規格都顯得鄙陋。

[56]“而南”二句:衡霍,指衡山、霍山。衡山即南嶽,又名岣嶁山,在今湖南衡山等縣境。霍山又名天柱山,在今安徽西部。主峰白馬尖,在霍山縣南。岱恒作袪:岱,《唐文粹》作“代”。恒,宋本作“常”,當為避諱改,今據他本回改。袪,一作“阹”。岱恒即岱宗、恒山。岱宗即泰山,為東嶽,在今山東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北。恒山即北嶽,漢時避文帝諱改常山。在今山西東北部,主峰玄武峰在渾源縣東。襟,襟帶。袪,袖口。二句謂以衡山霍山為襟,以泰山恒山為袖。

[57]“夾東海”二句:謂挾東海為繞城之河,拖西海為流水之渠。壍(qiàn),護城河。西溟,西海。溟,一作“冥”。流渠,水渠。

[58]“麾九州”二句:謂驅趕九州珍禽,成群進入所設之圈。麾,指揮;驅逐。九州,中國。坌(bèn)入,併入。

[59]“聯八荒”二句:聯,彙聚。八荒,八方極遠之地。屯,堆積。萬族,萬類;極言奇獸之多。

以上三節,是賦的第三段,描繪天子畋獵的規模之大,聲勢之盛,猛士之多,範圍之廣。

雲羅高張[60],天網密布。罝罘緜原,峭格掩路[61]。蠛蠓過而猶礙,蟭螟飛而不度[62]。彼層霄與殊榛,罕翔鳥與伏兔[63]。從營合技,彌巒被崗[64]。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65]。虹旗電掣,卷長空之飛雪[66]。吴驂走練,宛馬蹀血[67]。縈衆山之聯緜,隔遠水之明滅[68]。

【注釋】

[60]“雲羅”句:雲羅高張,宋本缺“張”字,據他本補。雲羅,猶天網。高張,高高地撒開。

[61]“罝罘”二句:罝罘(jū fú),捕獸網。緜原,綿延在高原上。峭,高貌。格,用於張網之木棍。掩路,掩遮道路。《禮記·月令》:“田獵罝罘羅網。”鄭玄注:“獸罟曰罝罘,鳥罟曰羅網。”《文選》卷五左思《吴都賦》:“峭格周施。”吕向注:“峭,高也。格,張網之木也。”

[62]“蠛蠓”二句:蠛蠓(miè měng),小蟲名。《爾雅·釋蟲》:“蠓,蠛蠓。”郭璞注:“小蟲似蚋,喜亂飛。”蟭螟(jiāo míng),古代傳説中一種極小的蟲。《列子·湯問》:“江浦之間生麽蟲,其名曰焦螟。群飛而集於蚊睫,弗相觸也。栖宿去來,蚊弗覺也。”不度,不能飛越。二句極力形容羅網之密,連蠛蠓、蟭螟最細小之蟲都不能過。

[63]“彼層霄”二句:謂九重霄和雜樹叢中很少再留下飛鳥與伏兔。層霄,重霄。殊榛,異樹叢生。殊,一作“翳”。罕,一作“空”。

[64]“從營”二句:謂隨從於軍營之人匯合各種技能,布滿崗巒。從,一作“促”。彌、被,皆覆蓋之意。

[65]“金戈”二句:謂手提長戟的人群密集而行,洗盡晴空田野的寒霜。金戈,指前文的長戟。

[66]“虹旗”二句:虹旗,形容旌旗色彩如虹。電掣,形容旗幟揮動如閃電。

[67]“吴驂”二句:吴驂(cān),吴地的馬。走練,形容吴馬之白,行如走練。《論衡·言虚》:“顔淵與孔子俱上魯太山,孔子東南望吴閶門,外有繫白馬,引顔淵指以示之曰:‘若見吴閶門乎?’顔淵曰:‘見之。’孔子曰:‘門外何有?’曰:‘有如繫練之狀。’”上句即用其意。宛馬蹀血,《漢書·武帝紀》:太初四年,“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顔師古注引應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膊出,如血。號一日千里。”蹀,即蹋,履。

[68]“縈衆山”二句:謂狩獵人群縈繞着連綿的群山,隔水遠望,忽明忽暗。

以上是賦的第四段,描寫圍獵時布網極密,小鳥小獸亦難逃;獵人之衆覆蓋山崗,揮旗如閃電,走馬如飛練。

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69]。下整高頽,深平險谷[70]。擺椿栝,開林叢[71]。喤喤呷呷,盡奔突於場中[72]。而田疆、古冶之疇,烏獲、中黄之黨[73],越峥嶸,獵莽蒼[74]。喑呼哮,風旋電往[75]。脱文豹之皮,抵玄熊之掌[76]。批狻手猱,挾三挈兩[77]。既徒搏以角力,又揮鋒而争先[78]。行甝號以鶚睨兮,氣赫火而歊烟[79]。拳封猯,肘巨狿[80]。梟羊應叱以斃踣,猰貐亡精而墜巔[81]。或碎腦以折脊,或歕髓以飛涎[82]。窮遐荒,蕩林藪[83],扼土狛,殪天狗[84]。脱角犀顶,探牙象口[85]。掃封狐於千里,捩雄虺之九首[86]。咋騰蛇而仰吞,拖奔兕以却走[87]。

【注釋】

[69]“使五丁”二句:五丁,《華陽國志·蜀志》:“時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鈞。”摧峰,摧頽山峰。峰,《唐文粹》作“鋒”。拔木,《楚辭·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王逸注:“言有丈夫一身九頭,強梁多力,從朝至暮,拔大木九千枚也。”

[70]“下整”二句:謂整平高低的山坡,深險的川谷。整,一作“塹”。

[71]“擺椿栝”二句:謂撥開樹木叢林,開出道路。擺,撥開。宋本作“攞”,據他本改。椿(chūn),樹木名。一作“樁(zhuāng)”。栝(kuò),樹木名,即檜樹。郭本作“括”。

[72]“喤喤”二句:喤喤、呷呷,象聲詞,指禽獸飛奔時的叫聲。奔突,奔竄。

[73]“而田疆”二句:田疆、古冶,指田開疆、古冶子。古齊國之力士。疆,宋本作“強”,據他本改。《晏子春秋》内篇《諫下》:“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疇,通“儔”,輩,黨;同類。烏獲,古代力士。《孟子·告子下》:“然則舉烏獲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趙岐注:“烏獲,古之有力人也,能移舉千鈞。”《史記·秦本紀》記載,戰國時秦國力士名烏獲,與任鄙、孟説皆以勇力仕秦武王至大官。中黄,指中黄伯,亦古代力士。《文選》卷二張衡《西京賦》:“乃使中黄之士。”李周翰注:“中黄,國名,其俗多勇力。”李善注引《尸子》:“中黄伯曰:余左執太行之猱,而右搏雕虎。”

[74]“越峥嶸”二句:越,《唐文粹》作“”,《全唐文》作“超”。峥嶸,山勢高峻貌。莽蒼,草野之色。《全唐文》作“蒼莽”。蒼,宋本作“倉”,據他本改。二句謂跨越群山,逐鹿曠野。

[75]“喑呼”二句:喑(yīn)呼,悲叫聲。呼,一作“嗚”。哮(kǎn),虎咆哮聲。風旋電往,形容奔跑疾速。

[76]“脱文豹”二句:文豹,豹皮色彩斑斕,故稱文豹。豹於冬季,皮毛茸厚,故極珍貴。《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玄熊,黑熊。熊在冬蟄時,自舐其掌,所以其掌極美。抵,擊。

[77]“批狻”二句:批、手,意同,以手搏擊。狻(qūn),通“”,狡兔名,又泛指兔。猱(náo),猿類動物。挾、挈,意同,挾帶手持。

[78]“既徒搏”二句:寫狩獵時與野獸搏擊的情景,謂既有赤手空拳與野獸角鬥的,又有争先恐後揮刀砍殺野獸的。

[79]“行甝號”二句:甝(hán),白虎。鶚(è),鳥名,亦名魚鷹,性凶猛,食魚,羽毛可用。睨(nì),斜視。歊,氣上衝貌。宋本作“敵”,據他本改。二句謂獵手勇健,其聲如虎之號,其視如鶚之睨,氣勢威赫如烟火上衝。

[80]“拳封猯”二句:封猯(tuān),大野豬。狿(yán),獸名。《文選》卷二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薛綜注:“巨狿,也,怒走者為狿。”拳、肘,皆用作動詞,以拳、肘打擊。肘,宋本作“引”,據他本改。

[81]“梟羊”二句:謂梟羊隨着叱咤聲仆地斃命,猰貐亦失神而落下山峰。梟羊,獸名,即狒狒,見《爾雅·釋獸》郭璞注。狒狒四肢粗壯,面部肉色,光滑無毛,手脚黑色,雜食各種野生植物、昆蟲等。斃踣(bó),斃命仆地。猰貐(yà yǔ),獸名,見前《梁甫吟》詩注。

[82]“或碎腦”二句:形容野獸斃命時的慘狀,謂有的被擊碎腦臚折斷脊骨,有的噴出骨髓涎水濺飛。歕髓,噴出骨髓。歕(pēn),同“噴”。

[83]“窮遐荒”二句:謂窮盡荒遠之地,掃蕩林藪淵澤。林,《唐文粹》作“淵”。

[84]“扼土狛”二句:扼,掐死。土狛(bò),《説文》:“狛,如狼,善驅羊。”狛,《唐文粹》作“伯”。土,指地上動物,與下文“天狗”相對。殪(yì),殺死。天狗,獸名。《山海經·西山經》:“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凶。”

[85]“脱角”二句:謂在犀牛頂上取角,在大象口中拔牙。探牙,探,《唐文粹》作“拔”。牙,蕭本作“采”。

[86]“掃封狐”二句:封狐,大狐。捩(liè),扭。雄虺(huǐ),毒蛇。屈原《天問》:“雄虺九首。”

[87]“咋騰蛇”二句:謂咬着騰蛇仰脖而吞,拖住奔跑的犀牛使之倒行。咋(zé),咬住。騰蛇,傳説中能飛的蛇。郭璞《爾雅注》:“騰蛇,龍類也,能興雲霧而游其中。”奔兕(sì),奔跑的犀牛。兕,犀牛類獸名。以,《全唐文》作“而”。

以上是賦的第五段,描寫衆多猛士與各種野獸搏擊的情景。

君王於是峨通天,靡星旃[88],奔雷車,揮電鞭[89],觀壯士之效獲,顧三軍而欣然[90]。曰:夫何神抶鬼摽之駭人也[91]!又命建夔鼓,勵武卒[92]。雖躪躒之已多,猶拗怒而未歇[93]。集赤羽兮照日,張烏號兮滿月[94]。戎車轞轞以陸離,彀騎煌煌而奮發[95]。鷹犬之所騰捷,飛走之所蹉蹶[96]。攫麏麚之咆哮,蹂豺貉以挂格[97]。膏鋒染鍔,填巖掩窟[98]。觀殊材舉逸群,尚揮霍以出没[99]。

【注釋】

[88]“君王”二句:峨,高貌。此作動詞,高高地戴上。通天,冠名,天子所戴。靡,倒下,旃(zhān),赤色曲柄旗。星旃,形容旗之高拂於星空。王琦曰:“靡,偃也。方獵而偃其旗者,即《王制》‘天下殺則大綏’之義。”

[89]“奔雷車”二句:謂車奔如迅雷,鞭揮如閃電。

[90]“觀壯士”二句:效獲,獻出所獲之物。欣然,喜悦貌。

[91]“夫何”句:神抶鬼摽,宋本作“神狹鬼慄”,據他本改。一作“神讋鬼慄”。抶(chì),鞭打。摽(biào),捶擊。此句謂是什麽神鬼打擊得如此駭人。揚雄《羽獵賦》:“神抶電擊……軍驚師駭。”

[92]夔鼓:用夔皮所製之鼓。《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武卒,武士。

[93]“雖躪躒”二句:謂雖然狩獵時踐踏已多,但獵興還未抑止而歇息。躪躒(lìn lì),蹂躪,踐踏,傷害。亦作“轥轢”、“躪轢”,雙聲聯綿詞,同音通假。拗怒,抑怒。《後漢書·班固傳》引《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李賢注:“拗,猶抑也。言且抑六師之怒而少停也。”此處言“拗怒而未歇”,則士氣極盛,雖抑怒猶未歇。

[94]“集赤羽”二句:赤羽,指飾有紅色羽毛的箭。其鮮紅明亮如日。《孔子家語·致思》:“由(子路)願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烏號,弓名。傳説黄帝乘龍上天,小臣不得上,挽持龍髯,髯拔,墮黄帝弓,群臣抱弓而號,故名。一説楚地有桑柘,質堅勁,烏棲息其上,將飛,枝勁健又起,烏號呼其上。砍伐其材作弓,因稱烏號。滿月,指弓張如滿月之圓。

[95]“戎車”二句:戎車,兵車。轞轞(jiàn jiàn),車行聲。《詩·王風·大車》:“大車檻檻。”鄭玄箋:“檻檻,車行聲也。”檻檻,通“轞轞”。陸離,參差不齊貌。彀(gòu)騎,張滿弓弩的騎兵。《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司馬貞《索隱》引如淳曰:“彀騎,張弓之騎也。”煌煌,明亮貌。奮發,振作奮起。

[96]“鷹犬”二句:鷹犬,指獵鷹獵犬。騰捷,騰飛迅捷。飛走,飛禽走獸。蹉蹶(cuō jué),跌落於地。二句謂鷹犬騰躍之地,即飛禽走獸跌落倒地之處。

[97]“攫麏麚”二句:攫(jué),抓。麏(jūn),亦作“麇”、“麕”,獸名,即麇獐,似小鹿,無角,行動敏捷,善跳躍。麚(jiā),雄鹿。豺貉(chái háo),兩種獸名。豺似狗,體較狼小,性凶猛,又稱豺狗。貉似狐狸,但體較胖,尾較短。喜睡,作窟以避風雨日曬,亦用以防患。二句謂抓住咆哮的獐鹿,蹂躪格鬥的豺貉。

[98]“膏鋒”二句:膏鋒染鍔,謂刀劍鋒刃染有禽獸的脂膏。填巖掩窟,指所砍殺的禽獸極多,可填平巖谷、遮掩洞窟。

[99]“觀殊材”二句:殊材、逸群,皆指強健出衆的禽獸。舉,王本據《唐文粹》、《全唐文》改作“與”,是。揮霍,亂奔跳貌。二句謂那些強健的禽獸還在亂奔亂跳,出没於洞窟。

别有白猸飛駿,窮奇貙䝡[100]。牙若錯劍,鬣如叢竿[101]。口吞殳鋋,目極槍櫓[102]。碎琅弧,攫玉弩[103],射猛彘,透奔虎[104]。金鏃一發,旁疊四五[105]。雖鑿齒磨牙而致伉,誰謂南山白額之足覩[106]?

【注釋】

[100]“别有”二句:白猸、飛駿,獸名。具體形狀不詳。駿,一作“駮”。窮奇,獸名。《山海經·西山經》:“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貙䝡(chūmàn),䝡,一作“”,獸名,即貙獌,似狸。

[101]“牙若”二句:若,一作“如”。謂牙齒像參差的利劍,鬣毛如叢生的竹竿。

[102]“口吞”二句:形容猛獸被獲前的情景。殳鋋(shūchán),兵器。殳,古代撞擊用的兵器。鋋,小矛。槍,長矛。櫓,盾牌。

[103]“碎琅弧”二句:寫射獸者取弩丢弧的情景。攫,《唐文粹》作“彏”。琅弧、玉弩,指用玉石裝飾的弧與弩。

[104]“射猛彘”二句:謂射倒凶悍的野豬,箭透勇猛的大虎。彘,野豬。奔虎,奔走之虎。

[105]“金鏃”二句:謂箭頭金光一閃,旁邊射倒的禽獸已疊成一堆。猶一箭穿數獸。曹丕《飲馬長城窟行》:“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金鏃(zú),金色箭頭。

[106]“雖鑿齒”二句:謂即使鑿齒磨牙也能致力抵抗,誰説見到南山白額虎的凶猛足以懼怕?鑿齒,古代傳説中的野人。《漢書·揚雄傳》:“鑿齒之徒,相與磨牙而争之。”顔師古注引服虔曰:“鑿齒,齒長五寸似鑿,亦食人。”致伉,拚命抵抗。伉,通“抗”。白額,白額虎,極凶猛。二句極力形容獵人的勇敢。

總八校,搜四隅[107],馳專諸,走都盧[108]。趫喬林,撇絶壁[109],抄獑猢,攬貊[110]。囚鼬鼯於峻崖,頓豰貜於穹石[111]。養由發箭,奇肱飛車[112],巧聒更嬴,妙兼蒱且[113]。墜鸀鳿於青雲,落鴻雁於紫虚[114]。捎鶬鴰,漂鸕[115],殫地廬,空神居[116]。斬飛鵬於日域,摧大鳳於天墟[117]。龍伯釣其靈鼇,任公獲其巨魚[118]。窮造化之譎詭,何神怪之有餘[119]?

【注釋】

[107]“總八校”二句:總,集合。八校,八校尉的省稱。按漢代八校尉指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皆武帝初置,領禁衛諸軍,均為顯要之官。四隅,四方。

[108]“馳專諸”二句:專諸,人名。《史記·吴太伯世家》:“公子光詳(佯)為足疾,入于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胸),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吴王闔廬。闔廬乃以專諸子為卿。”《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乃得勇士專諸。專諸者,堂邑人也。……確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都盧,古國名。國中之人善爬竿之技。此借指力士。《文選》卷二張衡《西京賦》:“非都盧之輕趫,孰能超而究升。”李善注:“《漢書》曰:自合浦南有都盧國。《太康地志》曰:都盧國,其人善緣高。”傅玄《正都賦》:“都盧迅足,緣脩竿而上下。”

[109]“趫喬林”二句:趫(qiáo),行步矯健。此指緣木而上。喬林,喬木之林。撇,攀引。

[110]“抄獑猢”二句:抄,鈔之俗字。《説文》:“鈔,叉取也。”獑猢(chán hú),猿類動物,似獼猴,頭有毛,腰後黑,常棲於樹。攬,撮持。貊(mò),獸名,大如驢,狀頗似熊,多力,食鐵。,音義均無考。或謂貊一物,即指貊獸。無據。《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劉逵注:“貊獸毛黑,白臆,似熊而小,以舌舐鐵,須臾便數十斤。出建寧郡也。”

[111]“囚鼬鼯”二句:鼬鼯(yòu wú),《唐文粹》作“鼯鼬”。兩種鼠名。鼬鼠善於捕鼠,俗稱鼠狼。鼯鼠亦稱大飛鼠,生活在森林中,夜行。郭璞《爾雅注》:“鼯鼠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黄,喙頷雜白。脚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烟火,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峻崖,險峻的山崖。頓,頓仆,跌倒。豰(hú),一作“䝘”,獸名。似鼬而大,腰後黄色,一名黄腰。食獼猴。貜(jué),大母猴。穹石,大石。

[112]“養由”二句:養由,人名,即養由基。《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奇肱(gōng),神話中國名。《山海經·海外西經》:“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郭璞注:“其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

[113]“巧聒”二句:巧聒(guō),在恰當時發聲。聒,一作“括”。更嬴,當作“更羸”,人名。《戰國策·楚策四》:“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廡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能為王引弓虚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虚弓發以下之。魏王曰:‘然則射之精乃至於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其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裂而隕也。’”蒱(pú)且,同“蒲且”,指蒲且子,楚人,善弋射。《列子·湯問》:“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鶬於青雲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

[114]“墜鸀鳿”二句:墜、落,意同,均指射落。鸀鳿(zhú yù),水鳥名,即鸑鷟,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青雲、紫虚,並指天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䳘鸀鳿。”張守節《正義》:“鸀鳿,燭玉二音。郭云:‘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江東呼為燭玉。’”按:《漢書》、《文選·上林賦》作“鴐鵝屬玉”。

[115]“捎鶬鴰”二句:捎,掠取。宋本作“梢”,據他本改。鴰,一作“鵠”。鶬鴰(cāng guā),水鳥名。似鶴,蒼青色。《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雙鶬下,玄鶴加。”張守節《正義》引司馬彪曰:“鶬似雁而黑,亦呼為鶬鴰。”《漢書·司馬相如傳》顔師古注:“鶬鴰,今關西呼為鴰鹿,山東通謂之鶬。鄙俗名為錯落。錯者,亦言鶬聲之急耳。又謂鴰捋。鴰鹿、鴰捋,皆象其鳴聲也。”漂,王琦注:“漂,當作‘摽’,擊也。”鸕(lúqú),兩種水鳥名,鸕即鸕鷀,又稱水老鴨,魚鷹。,即鷛,似鳧,灰色,雞足。俗稱水雞。《文選》卷八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庸渠。”李善注引司馬彪曰:“煩鶩,鴨屬也。庸渠,鳧,灰色而雞脚。一名帝渠。”庸渠,即指鷛。

[116]殫地廬,空神居:宋本作“彈地廬與神居”,據《唐文粹》改。二句謂搜尋禽獸上下窮盡。殫,盡。地廬,指大地。神居,神仙居所,此借指天空。左思《魏都賦》:“天宇駭,地廬驚。”

[117]“斬飛鵬”二句:飛鵬,飛翔的大鵬鳥。日域,日出之處。《文選》卷九揚雄《長楊賦》:“東震日域。”劉良注:“日域,日出處,在東。”摧,摧頽。大鳳,王琦謂當作“大風”,傳説中的凶怪之獸。天墟,指天空。北方虚宿。《爾雅·釋天》:“玄枵,虚也。……北陸,虚也。”郭璞注:“虚在正北,北方色黑。”“虚星之名凡四。虚,墟。”

[118]“龍伯”二句:龍伯,古代神話中巨人國。《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靈鼇,神鼇。任公,《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没而下,鶩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

[119]“窮造化”二句:謂窮盡自然界的各種怪異,没有任何例外。譎詭,怪異,變化多端。

所以噴血流川,飛毛灑雪[120],狀若乎高天雨獸,上墜於大荒;又似乎積禽為山,下崩於林穴[121]。陽烏沮色於朝日,陰兔喪精於明月[122]。思騰裝上獵於太清,所恨穹昊於路絶[123]。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萬方來同[124]。雖秦皇與漢武兮,復何足以争雄[125]!

【注釋】

[120]“所以”二句:謂狩獵時禽獸之血噴滿川原;羽毛紛飛,猶如晴空飄雪。

[121]“狀若”四句:狀,一作“乍”。四句謂禽獸彷佛如雨從高空墜落於廣邈的曠野,又似堆疊的山巒崩散於林穴。《文選》卷七司馬相如《子虚賦》:“獲若雨獸,揜草蔽地。”劉良注:“言所殺既多,如天之雨獸,以蔽掩其地焉。”

[122]“陽烏”二句:謂陽烏在日中也感到神色沮喪,陰兔在月裏亦失魂落魄。陽烏,太陽。古代傳説日中有三足烏,故名。朝,一作“旭”。陰兔,指月。古代傳説月中有兔,月為陰精,故稱陰兔。左思《吴都賦》:“思假道於豐隆,披雲霄而高狩,籠烏兔於日月,窮飛走之棲宿。”按左思僅寫欲上天圍獵的豪情壯語,此處則更進一步寫陽烏月兔亦懼怕獵人上天為所弋獲。

[123]“思騰裝”二句:謂想輕裝騰身上獵於太空,但恨無路可以上天。太清,道教所稱三清天之一。此處指高空。穹昊,蒼天。《周書·宣帝紀》:“穹昊在上,聰明在下。”於,《全唐文》作“之”。

[124]“而忽”二句:謂倏忽之間,四海晏安,天地清平,招致萬邦歸順來朝。王琦注:“海晏天空,見天地清平之意。”《詩·魯頌·閟宫》:“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鄭玄箋:“海邦,近海之國也。來同,為同盟也。率從,相率從於中國也。”

[125]“雖秦皇”二句:謂即使秦皇漢武,又怎能與如今的皇上争雄!争雄,争強,争勝。

以上四節,是賦的第六段,描寫天子親臨獵場,命令建鼓勵士,士卒獵騎奮勇争先,射飛禽,擊猛獸。致使高天雨獸,積禽成山。致使日中之烏與月中之兔都驚怕得沮色喪精。倏忽之間天下清平,萬邦來朝。即使當年的秦皇漢武,亦無法争雄!

俄而君王茫然改容,愀然有失[126],於居安思危,防險戒逸,斯馳騁以狂發,非至理之弘術[127]。且夫人君以端拱為尊,玄妙為寶[128]。暴殄天物,是謂不道[129]。乃命去三面之網,示六合之仁[130]。已殺者皆其犯命,未傷者全其天真[131]。雖剪毛而不獻,豈割鮮以焠輪[132]。解鳳皇與鸑鷟兮,旋騶虞與麒麟[133]。獲天寶於陳倉,載非熊於渭濱[134]。

【注釋】

[126]“俄而”二句:謂旋即君王茫然改變容色,若有所失。《文選》卷八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有失。”李善注引郭璞曰:“愀然,變色貌也。”然,《唐文粹》作“若”。

[127]“於居”四句:謂和平時要考慮可能出現的禍患,預防危險必須警戒放縱;如此馳騁田獵而發狂捕獸,並非治國大術。《老子》上篇:“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於居安思危,宋本作“於安思危”,無“居”字,據他本補。一作“居安思危”。

[128]“且夫”二句:謂君王應無為而治,把玄妙之道作為至寶。《魏書·辛雄傳》:“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人君,《唐文粹》作“君”。端拱,端坐拱手;指帝王無為而治。玄妙,道家謂“道”深奥難測,為萬物所自出。語本《老子》“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129]“暴殄”二句:謂殘害滅絶天生之物,此謂之無道。《書·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殄(tiǎn),滅絶。不道,無道。

[130]“乃命”二句:謂於是命令撤去三面圍網,以示對天地四方的仁愛之心。《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此處即用其意。

[131]“已殺”二句:謂已被殺的,都算它犯了天命;尚未傷害的,讓它返歸自然。皆其犯命:皆,《唐文粹》作“待”。犯,宋本作“杞”,據他本改。

[132]“雖剪毛”二句:王琦注引毛萇《詩傳》:“面傷不獻,剪毛不獻。”又引孔穎達正義:“面傷不獻者,謂當面射之。剪毛不獻者,謂在旁而逆射之。二者皆為逆射。不獻者,嫌誅降之意。”《文選》卷七司馬相如《子虚賦》:“割鮮染輪。”李善注引李奇曰:“鮮,生也。染,擩也。切生肉擩車輪,鹽而食之也。”吕向注:“鮮,牲也,謂割牲之血,染於車輪也。”又《子虚賦》:“脟割輪焠。”李善注引韋昭曰:“焠,謂割鮮焠輪也。”謂古代有剪毛不獻之禮,如今豈能殺生來沾染車輪。剪毛,指捕獲的禽獸。割鮮,殺生。焠(cuì),染。焠,宋本作“悴”,繆本改作“淬”,今據他本改作“焠”。

[133]“解鳳皇”二句:皇,一作“凰”。鸑鷟(yuè zhuò),鳳凰别稱。《説文》:“鸑鷟,鳳屬,神鳥也。”騶虞(zōu yú),古代傳説中的獸名。尾長於身,白虎黑文,不踐生草,不食生物,古人稱之為義獸。《詩·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毛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麒麟,古代傳説中的動物名。雄曰麒,雌曰麟。麋身、牛尾、狼蹄、一角。解、旋,放還的意思。按:此處謂鳳凰、鸑鷟、騶虞、麒麟,皆是祥瑞禽獸,被獵獲而旋即放還。

[134]“獲天寶”二句:天寶,傳説中的神雞。即陳寶。《文選》卷八揚雄《羽獵賦》:“追天寶,出一方。”李善注:“應劭曰:天寶,陳寶也。晉灼曰:天寶,雞頭而人身。”《史記·封禪書》:“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于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司馬貞《索隱》引《列異傳》:“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媦乃言:‘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為立祠。……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餘丈,來入陳倉祠中。”陳倉,今陝西寶雞市。非熊,不可名之獸。《史記·齊太公世家》:“吕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干)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説,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以非熊指吕尚,即本此。渭濱,渭水之濱。

以上是賦的第七段,描寫君王思無為而治,結束圍獵。撤三面之網,釋放禽獸,以示六合之仁。

於是享獵徒,封勞苦[135]。軒行庖,騎酌酤[136]。韜兵戈,火網罟[137]。然後登九霄之臺,宴八紘之圃[138]。開日月之扃,闢生靈之户[139]。聖人作而萬物覩[140],覽蒐敖與狩岐,何宣成之足數[141]?哂穆王之荒誕,歌白雲之西母[142]。

【注釋】

[135]“於是”二句:享,通“饗”,宴饗,用酒食款待。封,封賞。勞苦,慰勞辛苦。

[136]“軒行庖”二句:謂車、騎之士卒進餐飲酒。軒,車。庖,厨,製作菜肴。庖,一作“炰”。酤,美酒。

[137]“韜兵戈”二句:謂收藏兵器,火化網罟,以示不再使用。韜,本指弓袋,此用作動詞,藏納。火,用作動詞,焚燒。罟,網的總名。

[138]“然後”二句:九霄,九天,天的極高處。八紘(hóng),大地的極限;猶言八極。《淮南子·墬形訓》:“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八殥之外,乃有八紘,亦方千里。”高誘注:“紘,維也。維落天地而為之表,故曰紘也。”圃,園圃。八紘之圃,極言其大。

[139]“開日月”二句:謂打開民衆門户,享受日月之光明。扃(jiōng),門窗。闢,開。生靈,人民百姓。《後漢書·郎顗傳》:“誠欲陛下修乾坤之德,開日月之明。”《晉書·慕容盛載記》:“生靈仰其德,四海歸其仁。”

[140]“聖人”句:用《易·乾·文言》成句。意謂聖人出現,萬物可見。

[141]“覽蒐岐”二句:蒐(sōu)岐,史載周成王自奄歸,大蒐於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北)之陽。此即用其意。蒐,秋獵。狩敖,相傳周宣王曾狩獵於敖(今河南滎陽西北)。二句謂觀今日之獵,當年周成王、周宣王的岐山、敖地之蒐狩又何足道!覽蒐岐與狩敖,宋本作“覽蒐敖與狩岐”。據他本改。成,宋本作“城”,據他本改。

[142]“哂穆王”二句:哂(shěn),嘲笑。穆王,周穆王。荒誕,荒唐,虚妄不可信。《穆天子傳》:“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白圭元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瑶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謡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洽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二句即用此事。白雲之西母,之,一作“於”。

以上為賦的第八段,描寫宴享獵徒,然後藏兵戈,燒獵網,表示不再圍獵。然有此次大獵,則當年周成王、周宣王的岐山、敖地之蒐狩就不足道,而覺得周穆王觴西王母的故事更是荒誕可笑。

曷若飽人以淡泊之味,醉時以淳和之觴[143],鼓之以雷霆,舞之以陰陽[144]。虞乎神明,狃於道德[145]。張無外以為罝,琢大朴以為杙[146]。頓天網以掩之,獵賢俊以御極[147]。若此之狩,罔有不克[148]。使天人宴安,草木蕃植[149]。六宫斥其珠玉,百姓樂於耕織[150]。寢鄭衛之聲,却靡曼之色[151]。天老掌圖,風后侍側[152]。是三階砥平,而皇猷允塞[153]。豈比夫《子虚》、《上林》、《長楊》、《羽獵》,計麋鹿之多少,誇苑囿之大小哉[154]!

【注釋】

[143]“曷若”二句:謂何如以清淡之味使人吃飽,以醇和之酒使人酣醉。曷(hé)若,何如。以反問語氣表示不如。淡泊,清淡寡味。淳和,醇正中和。觴,酒杯,此代指酒。

[144]“鼓之”二句:謂以雷霆作鼓,以陰陽為舞,喻有威有惠。《禮記·樂記》:“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

[145]“虞乎”二句:謂娱樂神明,熟諳道德。虞,通“娱”。娱樂。狃(niú),熟習。

[146]“張無外”二句:無外,没有内外之分。《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何休注:“明王者以天下為家。”蓋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罝(jū),捕獸之網。罝,宋本作“冝”,據他本改。琢,雕琢。大朴(pò),大木材。大,《全唐文》作“太”。《楚辭·九章·懷沙》:“材朴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王逸注:“條直為材,壯大為朴。”杙(yī),木樁。用以拴牲口。《尚書大傳》卷二:“爨、竃者有容,椓杙者有數。”鄭玄注:“杙者,繫牲者也。”杙,宋本作“”,據他本改。

[147]“頓天網”二句:頓,整頓。掩,收羅;囊括。賢俊,賢士俊傑。御極,指帝王登位。曹植《與楊德祖書》:“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此即用其意。

[148]“若此”二句:謂如果這樣狩獵,無有不成。此以狩獵比喻治理天下。罔,無。克,完成,戰勝。

[149]“使天人”二句:謂使天下人民和平安樂,草木繁殖滋長。宴,一作“晏”。蕃植,蕃,王本作“繁”。植,一作“殖”,是。

[150]“六宫”二句:謂六宫妃嬪罷去珠玉裝飾,天下百姓樂於耕耘紡織。此乃賦中常用的勸勉君王之辭。揚雄《長楊賦》:“於是後宫賤瑇瑁而疏珠璣。”班固《東都賦》:“去後宫之麗飾……興農桑之盛務。”六宫,古代皇后寢宫,正寢一,燕寢五。後泛稱皇后妃嬪所居之地。

[151]“寢鄭衛”二句:寢,停止。鄭衛,指鄭國、衛國。古人認為鄭衛之聲淫,是亂世之音。却,丢棄。靡曼,柔豔。

[152]“天老”二句:天老,傳説中黄帝之臣。《太平御覽》卷七九引《河圖挺佐輔》曰:“黄帝修德立義,天下大治,乃召天老而問焉:余夢見兩龍挺日圖,即帝以授余於河之都,覺昧素喜,不知其理,敢問於子。……天老以授黄帝,舒視之,名曰録圖。”前句本此。風后,傳説中人名。《史記·五帝本紀》:“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裴駰《集解》引鄭玄曰:“風后,黄帝三公也。”張守節《正義》引《帝王世紀》曰:“黄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寤而歎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於海隅,登以為相。”

[153]“是三階”二句:謂如此則三階如砥之平,皇道也真正充實於天下。三階,即三台星。謂上台、中台、下台。古代以星象徵人事,以三階、三台稱三公。《漢書·東方朔傳》:“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顔師古注:“孟康曰:‘泰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驗也。’應劭曰:‘《黄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咸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砥平,平如砥(磨刀石)之意。皇猷(yóu),帝王之謀。《詩·大雅·常武》:“王猶(通“猷”)允塞,徐方既來。”毛傳:“猶,謀也。”鄭玄箋:“允,信也。”塞,充實。

[154]大小哉:一作“大小者哉”。

以上為賦的第九段,以狩獵比喻治理天下,謂帝王應網羅賢士俊傑,使人民和平安樂,草木繁盛滋長。三階平而帝謀誠,豈能如司馬相如、揚雄那樣計禽獸、誇苑囿相比?

方將延榮光於後昆,軼玄風於邃古[155],擁嘉瑞,臻元符[156],登封於太山,篆德於社首[157]。豈不與乎七十二帝同條而共貫哉[158]?君王於是迴蜺旌,反鑾輿[159]。訪廣成於至道,問大隗之幽居[160]。使罔象掇玄珠於赤水,天下不知其所如也[161]。

【注釋】

[155]“方將”二句:謂正當將榮譽光華施及於後代,帝王的教化超越遠古時代。延,施及。榮光,榮譽光輝。後昆,後代。《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軼(yì),超越。玄風,帝王的教化。庾亮《讓中書令表》:“弱冠濯纓,沐浴玄風。”邃古,遠古。

[156]“擁嘉瑞”二句:擁,擁有。嘉瑞,吉祥的預兆。臻,至,達到。元符,大瑞。《後漢書·班固傳》:“以望元符之臻。”李賢注:“元,大也;符,瑞也。”

[157]“登封”二句:登封,指登泰山封禪。太山,即泰山。篆德,指登封後篆刻功德於石。社首,山名。在今山東泰安西南。《史記·封禪書》記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即此處。

[158]“豈不”句:豈不與,宋本無“不”字,據他本補。謂唐皇此舉難道不是與七十二帝之作為相條貫麽。七十二帝,《史記·封禪書》引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此即取其説。條貫,條理;系統。《漢書·董仲舒傳》:“夫帝王之道,豈不同條共貫與?”

[159]“君王”二句:謂君王車駕返回。蜺旌,飾有霓虹的旌旗,蜺,同“霓”。旌,《唐文粹》作“旄”。鑾輿,帝王所乘之車。

[160]“訪廣成”二句:廣成,即廣成子,傳説黄帝時人,居崆峒山中。《莊子·在宥》:“黄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至道,極高之道。大隗,神名。隗(weǐ),宋本作“塊”,據他本改。《唐文粹》作“傀”。《莊子·徐无鬼》:“黄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161]“使罔象”二句:罔象,人名。《莊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王先謙集解引宣云:“赤者,南方明色,其北則玄境也。南乃明察之方。已游玄境,不能久守而復望明處,則玄亡也。”《文選》卷五五劉孝標《廣絶交論》“得玄珠於赤水”李善注引司馬彪云:“赤水,水假名;玄珠,喻道也。”掇,拾。玄珠,黑珠。赤水,神話中水名,在崑崙山下。所如,所往之地。

以上為賦的第十段,謂當今天子的教化超越遠古,正當將榮譽光華施及後代,登泰山,封社首,與七十二帝共條貫。於是天子鑾駕返回,訪道廣成,問政大隗,赤水掇珠。天下人不知其所往。

【評箋】

任華《寄李白》詩:《大獵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雲,班張所作瑣細不入耳,未知卿雲得在嗤笑限?

祝堯《古賦辨體》卷七:與《子虚》、《上林》、《羽獵》等賦,首尾布叙,用事遣辭,多相出入。

俞樾《九九銷夏録》:《李太白集》有《大獵賦》,序言“以孟冬十月大獵於秦”,不言何年。據史則先天元年,開元元年、八年並有其事。太白生年或云聖曆二年己亥,或云長安元年辛丑,則作此賦總在十三歲以後,二十三歲以前。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在開元八年二十歲時所作的《大獵賦》,有些辭句在氣魄上很足以令人佩服。試舉數句如下:“擢倚天之劍,彎落月之弓;崑崙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漢為之却流,川嶽為之生風。羽旄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詩情韻調的清新激越,的確是超過了漢代的司馬相如,更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杜甫所自鳴得意的《三大禮賦》。

按:此賦描寫開元年間天子在秦地畋獵的情景。據《舊唐書·玄宗紀上》,玄宗在先天二年(七一三)十一月甲辰“畋獵於渭川”(十二月庚寅改元開元元年);開元八年(七二〇)十月壬午“畋於下邽”;十七年(七二九)十二月乙丑“校獵渭川濱”;餘皆未見記載。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稱:開元九年(七二一)春蘇頲赴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時,李白路中投刺,蘇頲曾贊賞其作將來可與司馬相如比肩。竊疑當年投蘇頲之作或即此賦,則此賦初作當在開元八年(七二〇)。又按:今此賦自稱“臣白作頌”,乃向皇帝獻賦口吻。李白《東武吟》曰:“因學揚子雲,獻賦甘泉宫。天書美片善,清芬播無窮。”《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曰:“昔獻《長揚賦》,天開雲雨歡。當時待詔承明裏,皆道揚雄才可觀。”《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曰:“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揚賦》。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又據獨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曩子之入秦也,上方覽《子虚》之賦,喜相如同時,由是朝詣公車,夕揮宸翰。”由此證知,此賦當是天寶元年(七四二)在原來基礎上修改定稿而向玄宗進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