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黄钟〕人月圆

卜居[1]外家东园

重冈[2]已隔红尘[3]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释】

[1]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2]重冈:重重叠叠的山峦。

[3]红尘:指纷扰繁华的人世间。

【鉴赏】元好问,金末元初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北魏皇室的后裔,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首曲子写于蒙古太宗十一年,此时的元好问年已五十,在历尽磨难后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忻州(今属山西)秀容。回乡后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住处的问题,这首曲子即缘此所作。他幼年由任县令的叔父抚养,少年时期生活富足,中年虽然出仕却历尽离乱之苦,尝遍人间冷暖寒酸。金朝被蒙古所灭之后,元好问曾被蒙古兵俘虏,过了近五年阶下囚的生活。

这首曲子由自己选择居住于外家的原因写起:之所以选择居住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世外桃源般的美景——窗外有远山如黛,屋后有巍峨长松。面对这样的家境美景,作者在曲的下阕表达了清闲自在的喜悦之情:关于未来,还是留给年轻人去开拓吧!“老夫”醒来有明月相陪,醉后有清风相伴就够了。作者历经世事百态和离乱之苦,心中有很多不平要诉说,但千言万语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只能寄情于山水、清风、明月和美酒。这首曲子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平静的,深处却蕴藏着令诗人愤愤的家国之痛。

〔中吕〕喜春来

春宴(四首)

春盘[1]宜剪三生菜,春燕[2]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3]。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梅残玉靥[4]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5]。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6],宜唱喜春来。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7]小楼台。红袖[8]绕,低唱喜春来。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9]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注释】

[1]春盘: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就是在立春这天,将水果、春饼等装在盘内,赠送给亲友,以贺立春,所以称为春盘。

[2]春燕:指少女的头饰。

[3]春酝透人怀:春酝,春酒。透人怀,令人陶醉。

[4]玉靥:这里是指梅花好像玉色的面颊。

[5]眼未开:是说早春时节的柳条还没有完全展开。

[6]桃杏拆:拆,即开放。桃杏拆,指桃花杏花开放。

[7]樽俎:樽是古代的酒器,俎是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代指饮酒赏春。

[8]红袖:指歌女。

[9]刘阮:典故,刘指刘晨,阮指阮肇。相传永平年间,刘、阮二人同入天台山采药,路遇两个女子,邀他二人到家中作客,留住半年之久,后因思乡,还归故里,到家后始知子孙已历七世。

【鉴赏】这首曲子着力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的欢欣愉悦之情。

整首曲子由四首小令构成。第一首选取了春盘、春燕、春风、春酝这四种春天特有的景象,紧扣主题,渲染出了早春的气氛。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用明快简洁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陶醉的迎春画卷。第二首写楼台欢宴之所见:梅花凋零,柳树发芽,桃杏绽放。在这里,一个“拆”字,化静为动,写活了桃杏花,也写活了整个春天。第三首集中笔墨描绘了春宴的情景:楼台前,春色迷人,生机勃勃;楼台里,人们围坐在宴席旁闲话家常,载歌载舞,乐享美酒佳肴,沉浸在一派欢乐喜庆的氛围里。第四首描写了宴会之后的景象,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要在春光大好之际尽情享受,尽情玩乐,挥洒喜悦,不要辜负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

这首曲子不拘一格,写得清新动人,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作者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抗元朝统治者的豪情壮志。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1]凉多。海榴[2]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3]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4]浅酌低歌。且酩酊[5],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

[1]趁:寻找。

[2]海榴:即石榴。

[3]穷通:逆境与顺境。

[4]芳樽:这里指代美酒。

[5]酩酊:喝醉酒的样子。

【鉴赏】这支曲的上阕写景,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首先是静态描写:池塘亭阁,绿树成荫,石榴花朵朵绽放,寥寥几笔便构筑了一处理想的适于憩息的清净美好之地。紧接着,作者由静入动:写乳燕和雏莺窃窃私语,树上的蝉儿放声高歌,燕语蝉鸣,两相呼应,构筑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接下来,作者又写突有暴雨袭来,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盘一般,使热闹中透露出点点幽静。曲的下阕由景物描写转入抒发感慨:“人生……张罗”是说,人生苦短,命运是由上天安排好的,所以应该及时行乐。这里透出一种文人的风雅之气。

杨 果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一

碧湖湖上采芙蓉[1],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2]。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3]。都来一段,红幢翠盖[4],香尽满城风。

【注释】

[1]芙蓉:即荷花。

[2]凉露沾衣翠绡重:采莲女因久立船头,露水打湿了绸衣,因而绸衣变得沉重。

[3]凌波梦:即凌波曲。

[4]红幢翠盖:幢,指旌旗。盖,指华盖。

【鉴赏】这首曲子通过对湖上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曲子以写景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借“人影随波动”描写人们采莲的动作,从侧面勾勒出人在莲花丛中穿梭采摘、热闹非凡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月光之静,与下文呼应。夜幕降临,露水沾湿了衣裳,让人感到阵阵凉意。“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凄清之感油然而生: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荷花随风摇动,采莲人穿梭于荷叶之间,热闹非凡而自己却有一腔心事无处诉说,一个人孤独寂寞。“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两句是作者的自慰:惆怅也无济于事,不如将孤单惆怅暂且放下,珍惜眼前的美景!于是最后作者又将视线投向了荷叶和荷花这样的自然美景。

这首曲子语言优美,清新流畅,寓情于景,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绵绵哀思。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二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1]唱,常记相逢若耶[2]上。隔三湘[3],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1]兰舟:指采莲船。

[2]若耶:溪名,以风景优美著名,在今浙江绍兴南诸暨市。

[3]三湘:指湖南。

【鉴赏】这首曲子描写了采莲女对情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赞美。

“满城烟水月微茫”写月色苍茫,水天一色,给人一种柔和静谧之感。月色使整个小镇变得朦胧,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个美人独倚兰舟,唱着当年与情人欢聚时的相思之曲的情景。当年的欢聚情景犹历历在目,物是人已非。如今,两人被三湘隔断,只留美人独自惆怅寂寥。一个“空”字,写出了女子与情人分别之后的寂寞与无奈。此处,作者将笔锋一转,由低沉转入明快:刚才还在为分离怅惘的女子突然莞尔一笑,以莲花自比,表示即使相隔再远,恋人之间的情感还是像藕丝一样绵绵不绝、难以斩断。

这首曲子清新明快,意境独特:美人独立于苍茫月色之下的孤舟之上,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美人思念远方的情郎,却没有浓厚的幽怨气氛,只是将淡淡的惆怅融入浓浓的思念中,甚至连这淡淡的惆怅也融化在那最后的莞尔一笑之中,随风而散,绵延悠长。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三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1],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2],司马泪痕[3]多。

【注释】

[1]夜如何:指夜已深。

[2]南朝旧曲:指的是陈后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

[3]司马泪痕:出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的句意浓缩而来。

【鉴赏】这首曲子的主题是悼念亡金,作者将采莲的场景放置在深夜的湖面上,以动衬静,营造了一种凄清哀凉的氛围。作者通篇哀的并不是采莲女,而是被采莲歌惊动的江楼独卧人。

曲的前三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采莲女的生活情调,表现了其生活的轻松愉快,这种愉悦之情感染了身在异乡的作者,使作者也产生了欢愉之情。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写哀情。“夜如何”三个字包含了作者无尽的怅惘:此番热闹的夜是属于采莲人的,自己又将怎么度过这漫漫长夜呢?最后,作者由采莲曲联想到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做的《采莲曲》,由于内心深处对金朝的故国情思依然深重,因而闻歌伤怀,伤心流泪。

这首曲子以乐景写哀情,用采莲女的欢歌笑语反衬作者内心的孤独悲凉,将采莲曲与南朝旧曲作对比,表达亡国之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四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1]。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2]花深。

【注释】

[1]回文锦:原指传统窗格里面的一种窗格布列方式。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2]蓼:草名,多长于水边。

【鉴赏】这首曲子首句写景,描写了清澈如玉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柳树。“人影澄波浸”一句巧妙地完成了由写景到写人的过渡。人影幢幢,欢声笑语,使主人公产生了对往事的回忆。但回忆也只是寥寥一笔带过,“到如今”随即转入对现实的描写,并与“年时”形成强烈的对比。“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典故暗喻离别之痛,更加渲染出一种惆怅的气氛。“羡他……花深”,写出了当主人公看着鸳鸯双飞,想到自己当年与情人比翼双飞的愿望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了的惆怅之情。

这首曲子文风婉转低回,在写法上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作者借湖上美景衬托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凄凉心情,这种表现手法近于婉约词,然而单曲中的语言却大多是平直的,反映了词曲过渡时期的特点。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五

玉箫声断凤凰楼[1],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2],楼前风景浑[3]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注释】

[1]凤凰楼:女子居住的楼。

[2]休:语末助词,无实义。

[3]浑:都。

【鉴赏】本曲开头的“玉箫声断凤凰楼”,化用了一个典故:根据《列仙传》的记载,春秋时的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爱上了他,两人结为夫妇。秦穆公就盖了小楼让女儿住下,名为凤凰楼。夫妇两人整日在楼上吹箫唱和,终于有一天双双骑上凤凰仙去。这为全曲奠定了一种悲剧基调。第二句中凤凰楼的主人公出场了,她在楼上不安地走来走去,面容憔悴,满袖泪痕,是一个鲜活生动的怨妇形象。作者紧接着交代,是离别使主人公变成了这样。主人公望穿秋水地等候,但是“楼前风景浑依旧”。“浑依旧”三个字表现的内容十分残酷:一切如旧,曾经朝夕相处的心上人却离自己远去。“楼前风景”又勾起了她的恨:不怨自己留不住行人,只恨烟柳系不住行舟。“当初只恨”使用了倒装句式,起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暗示了女主人公对昔日别离之人的怀念。

全曲借物抒情,缠绵悱恻,委婉动人。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外貌、行为举止、所思所想,将主人公的离情别恨表达得淋漓尽致。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六

芡[1]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采秋香,画船[2]稳去无风浪。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注释】

[1]芡:一种睡莲,俗称鸡头。

[2]画船:这里指采莲船。

【鉴赏】这首曲子歌颂男女之间纯洁爱情。全曲以秋天的美好景色起笔:芡花娇艳,菱叶茂盛,池塘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微风送来了采莲姑娘们欢欣愉悦的歌声,这让忙碌了几个月的人们倍感喜悦。“帘卷南楼日初上”,道出了美好的季节让人们满怀憧憬:旭日东升,和煦的阳光透过珠帘映在姑娘满是喜悦的娇美面庞上。“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寄予了主人公美好的愿望:这样美好的一天,相信划船采莲时肯定会顺顺利利,无风无浪。这句也含蓄的祝愿自己的爱情一帆风顺、幸福美满。“为郎……中妆”,通过细节形象地描绘出了热恋中幸福女子的娇羞与美丽,同时也表现了女子对于理想爱情的憧憬。

这首曲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明快,自然淳朴,表现了一个纯情女子对于甜蜜爱情的幻想。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七

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一曲莲歌碧云暮。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几番曾过[1],鸳鸯汀下,笑煞月儿孤。

【注释】

[1]几番曾过:指眼前采莲船穿梭的景象。

【鉴赏】“锦城……前路”,这两句是说,锦城虽然很美,但毕竟不是自己最留恋的地方,作者最留恋的地方是自己以前待过的地方,那里有作者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难以割舍。但是,如天堂的西湖和荫荫杨柳以及楼前小路在哪儿才能找到呢?“一曲莲歌碧云暮”,转入了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在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空气中传来了女子唱的采莲曲,悠扬动听。“可怜……愁去”,主要写尽管有如此美好的景物,美妙的歌声,也无法排解作者心头浓浓的落寞哀愁。“几番……孤”,最后这三句由实入虚,时空交错。眼前的采莲船络绎不绝,鸳鸯汀下,一对对相偎相依,热闹非凡,而只有自己形单影只,自怜自哀。时光匆匆、聚散难料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首曲子虚实结合,时空交错,将过去与现在交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凄凉中透露出一种浪漫氛围。

〔越调〕小桃红

八首之八

采莲湖上棹船[1]回,风约[2]湘裙翠[3],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4]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释】

[1]棹船:即划船。棹,船桨。

[2]约:相约。

[3]湘裙翠:指代少妇。

[4]芙蓉开尽:是说荷花凋谢,已到秋季。

【鉴赏】这也是一首写少妇思夫的曲子。曲子开头便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主人公去了采莲湖,是去采莲还是约会呢?下一句“风约湘裙翠”则暗示出主人公可能是出于排遣寂寞或忧愁而去采莲湖的。曲中的“风约”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诗情画意的想象。“一曲琵琶数行泪”,道出了女子对夫君的牵挂思念。直到“芙蓉开尽”,夫君还是一点音信也没有,心里的这番哀愁该如何排解?女子短暂的青春年华,怎么能禁得起这样漫长的等待呢?最后一句“晚凉多少”既是说自己,也表现了对远方丈夫的关心。如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无论“晚凉多少”,心里还是暖的。“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夜色清冷,也暗指心境的孤独凄凉。“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写主人公看到鸳鸯、白鹭都成双成对,睹物思人,自己内心的思念愈是强烈。

这首曲子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清新,感情细腻真挚,隽永含蓄,耐人寻味。

〔越调〕采莲女

三首之一

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1]小,记得相逢对花酌[2]。那妖娆,人一笑千金少[3]。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注释】

[1]新月凌波:新月,形容女子眉毛之弯。凌波,形容女子的脚。

[2]酌:喝酒。

[3]:围绕,纠缠。

【鉴赏】这首曲子主要塑造了一个容貌俊美的采莲女的形象。曲子开头,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细致的观察,动静结合,整体勾勒出采莲女的形象,写出了采莲女的绰约风姿。接着,作者回想当年与美人初次相逢时对花酌饮的美好情景,不禁发出了“那妖娆,人一笑千金少”的赞叹。作者用具体的“千金”来衡量女子的倾国倾城,将女子的美貌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羞花……魂消”进一步表现女子令人销魂的美貌。作者用“花”、“月”、“鱼”、“雁”这四种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作比,对女子的容貌进行刻画,进一步表现出采莲女的美丽、娇艳。

作者将采莲女置于湖上采莲的大背景之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清丽脱俗、秀美灵动的采莲女形象。

〔越调〕采莲女

三首之二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1]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2]微笑,端的[3]胜西施。

【注释】

[1]洛浦神仙:比喻采莲女的美貌。

[2]轻颦:微微皱眉。

[3]端的:表示惊叹的语气。

【鉴赏】这首曲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容貌俊美的采莲女的形象。“采莲……强似”,刻画了采莲女美丽的容颜。她体态轻盈柔美、容颜鲜亮光彩,轻摇着船儿,轻唱着歌儿,从湖中心翩然而至,其美如洛神一般。“那些儿……胜西施”,则又写她姿态优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贤淑。采莲女的美,用语言难以形容,她的风情万种和名震天下的美女西施相比还更胜几分。

这首曲子语言明快自然、清丽婉约,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将采莲女的华容刻画得淋漓尽致。

〔越调〕采莲女

三首之三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1]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2],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注释】

[1]兰舟:这里指采莲船。

[2]刘晨:传说东汉初刘晨等人在天台山遇仙女。

【鉴赏】这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入手,表达了对心上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采莲……相近”,点明了地点和人物。在莲花朵朵,莲叶田田的湖面上,采莲女“闷倚兰舟”,一个“闷”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女主人公怅惘无奈的心绪,而一个“倚”字,更加烘托出女子惆怅郁闷,无心做事的心态。接着,“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解释了采莲女心中惆怅是因为思念远在长安的心上人。自从他离开之后,杳无音信,爱恋与思念因漫长的等待而变成了深深的愁苦与怨恨。这里引用刘晨的典故表现了采莲女的担心:害怕心上人流连外面的花花世界,贪图享乐而一去不复返。“人间……眉颦”,接着上句具体描写采莲女的担心。

这首曲子运用口语写成,通俗易懂。同时也采用了白描勾勒的手法,真实细腻地刻画了采莲女的心理活动。曲的前半部分着重抒发女主人公的惆怅寂寞之情,后半部分则写感情由爱转恨的起伏变化,真切自然。

〔仙吕〕翠裙腰

莺穿细柳翻金翅,迁上最高枝,海棠零乱飘阶址。堕胭脂,共谁同唱送春词。

〔金盏儿〕减容姿,瘦腰肢,绣床尘满慵针指。眉懒画,粉羞施,憔悴死。无尽闲愁将甚比?恰如梅子雨丝丝[1]。

〔绿窗愁〕有客持书至,还喜却嗟咨,未委归期约几时,先拆破鸳鸯字[2]。原来则是卖弄他风流浪子。夸翰墨,显文词,枉用了身心空费了纸。

〔赚尾〕总虚脾,无实事,乔[3]问候的言辞怎使。复别了花笺重作念,偏自家少负你相思,唱道再展放重读,读罢也无言暗切齿。沉吟了数次,骂你个负心贼堪恨,把一封寄来书都扯做纸条儿。

【注释】

[1]恰如梅子雨丝丝:这里比喻女子那难以捉摸的情绪。

[2]鸳鸯字:指情书。

[3]乔:假扮。

【鉴赏】这首套数描写一个痴情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盼望以及收到信件之后的愤恨与愁怨之情。第一首曲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的画卷:黄莺在细柳间翩翩起舞,海棠花在寒风中洒落一地,布满台阶。落红满地,可是有谁来同情怜惜呢?作者以落红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曲凄婉哀怨的感情基调。第二首曲子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女子的闲愁:女子因饱受相思之苦而形容憔悴,无心梳妆画眉。第三首曲子深刻地刻画出了女子由收到信时的欢喜雀跃到看完信后愤恨怨怒的心理变化。女子一心痴情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但当她苦苦等来心上人的书信时,结果却使她大失所望。自己苦苦守望的心上人只是在信中卖弄文采,夸夸其谈,一点也没有提到有关归期的信息。尾曲描绘了女子虽然怨恨却又思念的复杂心情:虽然心中怨恨,但终究还是重新打开信件,反复思量,终于看明白了那人的薄情寡义。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

八首之一

干荷叶[1],色苍苍[2],老柄[3]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注释】

[1]干荷叶:指荷叶干后只剩光杆。

[2]苍苍:指衰老。

[3]老柄:即枯柄。

【鉴赏】这首曲从秋天干枯的荷叶入手,寓情于景。“干……荡”,开门见山,描绘出深秋的萧瑟凄凉之景。“减了清香,越添黄”,鲜明地描绘出秋天荷塘的景致,“减”与“添”相对,描绘出凄凉之景。“昨夜霜”补充说明了萧瑟的原因,是一场秋霜的结果。“寂寞在秋江上”一句背景寥廓,渲染了萧索凄凉之感。此曲情景交融,流露出浓浓的伤感。这种伤感与惋惜不能理解为一种消极的绝望与无奈,因为因美好的事物消失而产生的那种留恋、感伤及惋惜,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

本曲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借用起兴手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南吕〕干荷叶

八首之五

南高峰,北高峰[1],惨淡烟霞洞[2]。宋高宗[3],一场空。吴山[4]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5]。

【注释】

[1]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边上,两峰遥遥相对,为西湖十景之一。

[2]烟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为西湖最古的山洞。

[3]宋高宗:即赵构

[4]吴山:俗称城隍山。

[5]两度江南梦:指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建都杭州,后又都亡国。

【鉴赏】本曲借赞美杭州之景抒发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沧桑之感。杭州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是西湖十大美景之一,久负盛名。在南高峰烟霞岭下的烟霞洞也颇有盛名。而这里却是“惨淡烟霞洞”,用“惨淡”来形容双峰和山洞之景,使全曲有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虽然南宋苟延残喘了百余年,但最终还是落得一场空,只有那西湖边上的南北两座高峰,烟霞岭上的烟霞洞不曾改变。世事繁华,最终不过如此。宋高宗和过去的吴越王都曾在这里做过美梦,但繁华就如过眼烟云,梦最终还是要醒的。

作者借西湖的景物表达了对朝代更迭、历史沧桑的感慨。全曲还透露出万物皆空的禅意。

〔双调〕蟾宫曲(四首)

盼和风春雨如膏[1]。花发南枝,北岸冰销。夭桃[2]似火,杨柳如烟,穰穰[3]桑条;初出谷黄莺弄巧,乍衔泥燕子寻巢。宴赏东郊,杜甫游春,散诞逍遥。

炎天地热如烧。散发披襟[4],纨扇轻摇。积雪敲冰,沉李浮瓜[5],不用百尺楼高;避暑凉亭静扫,树阴稠绿波池沼。流水溪桥,右军[6]观鹅,散诞逍遥。

梧桐一叶初凋。菊绽东篱,佳节登高[7]。金风[8]飒飒,寒雁呀呀,促织[9]叨叨;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秋景萧萧,赏菊陶潜,散诞逍遥。

朔风瑞雪飘飘。暖阁红炉[10],酒泛羊羔[11]。如飞柳絮,似舞蝴蝶,乱剪鹅毛;银砌就楼台殿阁,粉妆成野外荒郊。冬景寂寥,浩然踏雪,散诞逍遥。

【注释】

[1]春雨如膏:膏:油。早在《诗经》中,人们就把春雨称作“膏雨”,加以赞美。

[2]夭桃:指茂盛而艳丽的桃花。

[3]穰穰:兴盛的样子。

[4]散发披襟:披着头发,敞开衣服。

[5]沉李浮瓜:李子好的在水中沉,瓜好的在水面浮。

[6]右军:指王羲之

[7]佳节登高:指每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望远的习俗。

[8]金风:秋风。

[9]促织:蟋蟀的别名。

[10]暖阁红炉:指有炉火取暖的小阁。

[11]酒泛羊羔:山西汾县所产的一种酒叫羊羔酒,呈白色晶莹状。

【鉴赏】这首组曲,表现了作者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由闲适的生活以及淡泊文雅的情趣。第一首咏春。“盼和风春雨如膏”,一个“盼”字,表明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盼望和喜爱之情。接着,作者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光图:百花开放,百鸟齐鸣,生机勃勃,热闹非凡。最后三句表现出了想要逍遥快活的愿望。第二首咏夏。开头一句“炎天地热如烧”,一个“烧”字便点出了夏日的酷暑难耐。接下来“散发……池沼”,写绿荫下碧波荡漾的池塘是乘凉的最好地方,营造出了一个“阴”、“绿”、“幽”的环境,传达出丝丝凉意。作者在清净的凉亭里,悠然自得,率性而为。接着,作者以王羲之自比,将自己也提升到文人雅士一列。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第三首咏秋。首句“梧桐一叶初凋”点明秋意。“菊绽东篱”表现了淡雅的心境。“佳节登高”引出下文登高的所闻所见:“金风”、“寒雁”、“促织娘”、“黄花”、“衰草”、“红叶”,色彩斑斓,意境开阔。最后“秋景……逍遥”,呼应了上文的“菊绽东篱”,表达了虽然眼前秋景萧瑟,但仍然开阔洒脱的心境。最后一首咏冬。“朔风瑞雪飘飘”点明季节,屋外寒风凛冽,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已如冰雕玉砌,而作者却悠然地坐在炉火通明的暖室内饮酒,孤高淡泊。然而面对这样的景致,作者又不禁走出暖室,“浩然踏雪”,表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调。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1]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2]。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3]。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4],背后幺末敷演《刘耍和》[5]”。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6]”。

〔五〕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7],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8],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9]。

〔三〕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10],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幺拨[11]。

〔二〕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一〕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复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懆,把一个皮棒槌[12]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13]。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捱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14]笑杀我。

【注释】

[1]构阑:即勾栏。

[2]差科:指差役和赋税。

[3]纸火:即纸钱。

[4]《调风月》:元代经常上演的一个剧本。

[5]幺末:杂剧角色名称。

[6]妆哈:指勾阑里的演出。

[7]迎神赛社:迎神是旧时一种祈福免灾的活动,赛社则是我国古代的遗俗之一,源于周代十二月的蜡祭。

[8]央人货:害人精。

[9]直裰:宋朝时古人的服饰款式之一。

[10]临绝末:到末了。

[11]爨罢将幺拨:爨,也叫爨弄,是宋、金杂剧里一种简短的表演,这里指开场的小演唱,也叫“艳段”。么,即为幺末,指杂剧。

[12]皮棒槌:又叫磕瓜,是副末打诨时用的,槌头用软皮包棉絮做成,打时不会痛。

[13]刬地大笑呵呵:平白地大笑了一场。刬地,平白地。

[14]驴颓:公驴生殖器。

【鉴赏】这套套数由七支曲子和一个尾声组成,带有戏谑意味地描写了一个庄户人家第一次在城里勾栏看戏的情景。

第一首曲子讲述了庄稼汉进城的原因:风调雨顺,官府也征税不多,有了好收成就觉得是神灵庇佑,于是便进城买香火还愿。经过街市时,看见了榜文。这些都为庄稼汉入勾栏看戏埋下引子。〔六煞〕写庄稼汉听到把门的大声吆喝:“来迟了的没处坐”,又预报了当天的剧目是:“院本《调风月》”和“幺末《刘耍和》”,并对剧情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这些使他好奇了,于是他花钱进了勾栏。〔五〕写庄稼汉咬牙花了二百钱进勾栏看戏,只见几个女艺人坐在台上,观众层层围坐在台下。“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指出了当时剧场的形状酷似钟楼,“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表现了剧场的生意兴旺。〔四〕 〔三〕描绘了演出开始前的场景以及演员的表演。用庄稼汉的口吻来讲述台上的人物及表演。〔二〕 〔一〕讲的是《调风月》的剧情,描绘了具体的演出情形:张太公和小二哥进城,看见一个漂亮的少妇站在帘下,张太公想娶她,于是叫小二哥去说媒,要什么他都答应。结果小二哥趁此戏弄他,让他看得见,摸不着,只能干着急。太公恼怒,用皮棒槌打小二哥,结果棒槌裂成两半达到了全剧的高潮,也突出了“庄家不识构阑”这一主题。庄稼汉吓坏了,以为太公将小二哥的天灵盖敲碎,以为要惹上官司,没想到看戏的人却因为有趣而哈哈大笑。〔尾〕写庄稼汉内急,本来准备憋着多看一会儿,结果跟着台上人一笑却不得已离场,临走还骂了句粗话,将庄户人泼辣的性格特点活脱脱表现了出来。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

咏大蝴蝶

挣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风流种[1]?唬杀[2]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注释】

[1]难道风流种:难道,很难用言语表达。

[2]唬杀:吓唬。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曲子。首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挣”字表现出了蝴蝶的力气之大,为下文做了伏笔。“两翅架东风”表现了蝴蝶之大,采花速度之快。“一采一个空”,两个“一”字相比照,描写了大蝴蝶的迅速敏捷。“难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两句,用拟人的手法道出了蜜蜂的心态。大蝴蝶采花的速度如此之快,吓唬住了常年辛勤采蜜的蜜蜂。这样还不够,蝴蝶还恋着卖花人的担子,把他扇过了桥东。如此大的力气,读者难以想象蝴蝶之大。

这首曲子想象奇特,气魄雄伟,综合运用了想象、夸张、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语言诙谐风趣、生动幽默,想象奇特,气魄雄伟。全曲不论是写大蝴蝶的来历,采花的本领,还是它的神力,都极尽夸张之能事,形象生动。

〔仙吕〕一半儿

题情(四首)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1],小颗颗[2]芙蓉花额儿[3]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4],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5]一半儿歪。

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6]。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

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7]。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挦[8]一半儿烧。

别来宽褪缕金衣[9],粉悴烟憔[10]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注释】

[1]鸦翎:乌鸦尾巴上的羽毛。

[2]小颗颗:水灵灵。

[3]花额儿:像花一样的额头。

[4]待不梳妆怕娘左猜:待,准备。左猜,怀疑。

[5]鬅松:即蓬松。

[6]岩岩:消瘦貌。

[7]姿姿:仔细地看。

[8]丝挦:扯成丝,撕成片。

[9]别来宽褪缕金衣:宽褪,因身体消瘦,衣服变得宽大不合体。缕金衣,指用金色丝线缝制的衣服。

[10]粉悴烟憔:指容颜憔悴。

【鉴赏】这四首曲子描写了一个闺中女子从早上到晚上的心情,通过四个生活片段,将她收到远方情人书信后的心理刻画得细腻逼真,淋漓尽致。第一首写女子相思的情态:因思念远方的心上人,女子心神不安,起床后都不想梳洗打扮了,因为怕母亲追问才勉强插上金钗,可发髻还是一半儿蓬松一半儿歪。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揭示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女子对于爱情的矛盾心理。第二首刻画了少女接到心上人书信时的心态:她激动地含着泪水,急切地想知道信中的内容,但是又害怕拆开,心里非常矛盾。由于相思成疾,终日无精打采,她心中的愁苦越来越深,身子也越来越消瘦。第三首描写了女子在灯下看信的急切心情。她在灯下仔细地看着,信很短,还因字迹太潦草看不清,女子越看心里越着急,等看完之后她才发现原来心上人是随便写几个字来敷衍她的,于是她气愤地将来信撕碎烧毁了。这寥寥几行字,就将女子焦灼、失望以及气愤的种种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第四首描绘了入夜后女子的痛心。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消瘦,内心的酸楚无人诉说,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流泪。

这四首曲子的最后一句都用了曲牌名“一半儿”,将感情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双调〕拨不断

大鱼

胜神鳌[1],卷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2]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3]?

【注释】

[1]神鳌:传说中一种有神力的大乌龟。

[2]锦背:指美丽的脊背。

[3]太公怎钓:这里抒发元代知识分子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鉴赏】这首曲子想象独特,夸张大胆,描写了一只硕大神奇力大无比的鱼。神话里能背负起蓬莱仙岛的力大无穷的神鳌就令人惊叹了,然而作者说这只大鱼要胜于神鳌,力大无穷的神鳌尚需要轮番背负蓬莱岛,而大鱼背负起来却如此轻松,这令我们难以想象。这种震撼紧紧抓住了读者的胃口。接下来的描写更加神奇,大鱼像巨龙一样,在夕阳的照耀下露出美丽的脊背。这从侧面表现出大鱼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雄壮之美。它在广袤的海洋里尚不能自由地翻身,可见其大。结尾一句“太公怎钓”说就连善钓的姜太公对这条大鱼也没办法。统观全曲,作者对这条大鱼是极尽夸张之能事的。作者极力夸大这条大鱼有着深层的寓意,这条大鱼象征了当时身在社会底层、遭受歧视的知识分子,他们满腹经纶,但生不逢时,无用武之地,于是便对现实充满不满。作者写这条大鱼的胸怀与抱负,表现了当时底层知识分子壮志难酬的无奈与苦闷。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

临川八景(莲塘雨声)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头上闲云片时过,泛清波[1]。兰舟饱载风流货[2],诸般小可[3]。齐声高和,唱彻采莲歌[4]。

【注释】

[1]泛清波:指在荷塘中泛舟。

[2]饱载风流货:饱载,载满之意。风流货,指女子的风貌优美。

[3]诸般小可:赞美女子的美貌。

[4]采莲歌:乐府曲名,也叫采莲曲,是流行于南方的民歌。

【鉴赏】这首曲子是《临川八景》组曲第八首,通过描写临川(今江西抚州)的风物人情,表现作者的欢乐情怀。曲子开头“忽闻……惊破”,描写雨点打在新生的荷花上,将作者从睡梦中惊醒。接下来两句写从梦中惊醒之后,作者去荷塘泛舟,看到荷塘美景,心情欢畅不已。“头上闲云片时过”,不仅描写白云的悠然自得,也表现出自己心情的悠然自得。“泛清波”,写作者乘坐小舟,游荡在清澈见底的荷塘之中。“兰舟饱载风流货,诸般小可”写出了“泛清波”的目的和悠闲的原因。曲子的最后两句具体描绘了泛舟时的热闹场景:一群在荷塘清波中荡舟的青年男女们,彼此唱和着《采莲曲》,欢乐无比。

商 挺

〔双调〕潘妃曲(十九首选三)

断肠关山[1]传情字,无限伤春事,因他憔悴死。只怕傍人问着时。口儿里强推辞,怎瞒得唐裙 [2]。

闷酒将来刚刚咽[3],欲饮先浇奠,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4]。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一点青灯[5]人千里,锦字[6]凭谁寄,雁来稀。花落东君也憔悴[7]。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注释】

[1]关山:这里是指恋人远游之地。

[2]唐裙:裙幅较多的长裙上折叠的痕迹。 :衣裙的折纹。

[3]刚刚:形容勉强。

[4]心厮爱:厮,互相。心厮爱,指真心相爱。

[5]一点青灯:极言孤单。

[6]锦字:在这里指妻寄夫的书信。

[7]花落东君也憔悴:暗指自身在相思中衰老。

【鉴赏】商挺有〔双调·潘妃曲〕十九首,都写的是闺阁中的情事,表现相思之情。第一首描写了女子的相思。曲子的前两句感情饱满丰富,意蕴深沉。“断肠关山传情字”句中,以“断肠”为中心,点明女子思念的心上人远在天边,令人柔肠寸断。“肠断”、“伤春”、“憔悴死”表现女子的情深意切。“傍人问着”,嘴上只能“强推辞”,暗示女子的愁肠无人诉说。“怎瞒得过唐裙祬”,写虽然自己在人前强颜欢笑,但是为伊憔悴,衣带渐宽,自己的形销骨立还是瞒不住身上的衣裳。这就使全曲显得婉转深邃。第二首写的是一名女子借酒解闷,祷祝自己与情人能时常相见。这首曲的开头直抒胸臆,说自己与相爱的人不能相见,想要借酒消愁。但又因为相思情重,面对美酒却难以下咽。于是在独饮之前,先将一杯酒奠在地上,祈祷上苍,希望老天保佑有情人能终成眷属,自己能不再受相思之苦。这首曲子内容简单,语言通俗,平白如话。第三首写的是游子不归,女子相思难耐,终于鼓起勇气提笔写信催促心上人早些回来。开头写了这样一幅场景:暗沉的夜里微光下,女子满怀希望,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心上人写信。灯光微弱昏暗,显示出了女子内心的凄凉。“锦字凭谁寄?”这句自问道出了女子心中的郁结所在:相隔太远,传书的雁儿也没有踪影,相思无处寄托。“花落东君也憔悴”是愁闷无边的女子眼中残春的写照,虽然表达的是女子想象中春神的憔悴,实际却是女子自怜自己在相思中衰老。虽然伤心忧愁,但是又不放弃对心上人归来的希望,依然“投至望君回”。一个“望”字,将女子既企盼又疑虑、既希望又失望的复杂心情表现了出来。

胡祗遹

〔仙吕〕一半儿

四景(之三)

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鸳被不禁[1]昨夜凉。酿[2]秋光,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注释】

[1]不禁:禁不住。

[2]酿:这里指造就。

【鉴赏】这支曲子开头两句以荷、菊、枫、梧布景,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却又苍凉悲怆的秋景图。“荷盘……干苍”,写荷丛残败,消减了翠绿的容光,菊花却金灿灿一片;枫叶渐渐吐红,而梧桐却越来越苍老。荷与菊,一个“减翠”,一个“添黄”,枫树与梧桐,一个“飘红”,一个“干苍”,前后呼应,对比鲜明,充分地表现出了秋意渐浓的意象。第三句由写景转入写人。“鸳被”表明主人公的身份——一名闺中女子。“不禁昨夜凉”表明她昨晚没有睡好。夜深难眠,是因夜凉,还是有别的缘由,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好奇,同时也增加了秋天的悲凉情调。最后一句“酿……霜”,是什么造就了秋天的气象呢?——一半儿是漫天的秋风,一半儿是满地的清霜。“酿”字在这里,将自然拟人化,将“秋光”的形成延展为渐进的过程,使下面的“西风”与“霜”在“酿”的动态下延展开来,填满在“秋光”的图景里。从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见她度日如年的愁容。至于为何如此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中吕〕阳春曲

春景(三首)

几枝红雪墙头杏[1],数点青山屋上屏[2]。一春能得几清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3]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4]。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注释】

[1]几枝红雪墙头杏:指杏花。

[2]屏:指青山之美,如挡风或作蔽障的屏风。

[3]红雨:比喻花凋落。

[4]洛阳花酒:代指春天。

【鉴赏】这三首曲子都借景抒情。第一首曲开头“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墙头上点缀着轻盈晶莹的红色雪花一样的杏花,屋后的远山星星点点,宛如大自然创造的屏风。“几枝”、“数点”点明时节是春天。“一春能得几清明”,春天中能有这个这样的好时令,作者不禁感慨:“三月景,宜醉不宜醒”。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把握大好春光,把酒言欢吧。第二首由写景转向写人。“残花……泥”,用简洁的笔墨,自然生动地描绘了蜂酿蜜、燕衔泥的场景。“残花”表明时节是暮春。“绿窗………莺啼”,写人沉醉在春景中迟迟未醒,突然听到窗外莺歌燕语,惊醒了春梦。第三首写春归时的景色。“一帘……斜”,借景抒情。“一帘”与“十里”相对,“红雨”与“清阴”相衬,色彩鲜明。虽然暮春时节景致如画,可惜美景难长。一句“春去也,闲煞旧蜂蝶”将惜春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处作者借蜂蝶的依依不舍,衬托出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啊?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

赏春

梨花白雪飘,杏艳紫霞消。柳丝舞困小蛮腰[1]。显得东风恶[2]。

野桥,路迢,一弄儿春光闹[3]。夜来微雨洒芳郊,绿遍江南草。蹇驴山翁[4],轻衫乌帽,醉模糊归去好。杖藜[5]头酒铫[6],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儿童笑。

【注释】

[1]小蛮腰:指年轻女子的细腰。

[2]恶:即猛的意思,表示东风劲吹。

[3]一弄儿:指所有的,或一味的。

[4]蹇驴山翁:蹇驴,跛足的驴。山翁,即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作者在这里以山简自喻。

[5]杖藜:即藜杖,藜茎所做的杖。

[6]铫: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鉴赏】这首带过曲〔快活三〕四句都是表现春景,〔朝天子〕描写赏春。开头“梨花白雪飘,杏艳紫霞消。”,先写梨花与杏花的凋零:梨花带雨,簌簌飘落;杏花怒放,色彩渐褪。“柳丝舞困小蛮腰”,写柳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显得东风恶”,写正是由于东风,才使得梨花飘如白雪,柳条婀娜起舞。这里,“恶”既显示了东风的强劲,也显示了作者疼惜和深爱,如此大好的春光,都是得益于春风的吹拂。“野……光闹”,一个“闹”字,营造意境,将春光表现得极为生动,色彩鲜明。“夜来……南草”,点明了时间、气候和环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人们的喜悦之情。至此,赏春者的形象才正面显现出来。作者在这里以“蹇驴山翁”自比,表现了其对世俗社会和为官生涯的厌恶,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两句“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儿童笑”,点明了时间,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全景。

这首曲子内容充实,层次分明,将春景写得栩栩如生。最后作者又以“蹇驴山翁”自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伯 颜

〔中吕〕喜春来

金鱼玉带罗襕扣[1],皂盖朱幡列五侯[2]。山河判断[3]在俺笔尖头。得意秋[4],分破[5]帝王忧。

【注释】

[1]金鱼玉带罗襕扣:金鱼,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罗襕,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

[2]皂盖朱幡:黑色车盖红色旗帜,是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3]判断:即掌握。

[4]得意秋:指称心如意的时光。

[5]分破:分减、减少。

【鉴赏】伯颜,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武双全。这首曲子虽然篇幅短小,但气势恢宏。开头两句显示出一种华贵和踌躇满志之气。“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表明作者已身居高位,势大权重。“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一句背景寥廓,大有站在山河之巅,俯瞰苍茫大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感,倾泻出一派豪迈之情。一个“俺”字,粗犷朴实,突显了人物的真实感。结尾“得意秋,分破帝王忧”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建功立业并非是要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帝王分忧。作为一个武将,不仅有为帝王分忧的铁血丹心,还有如此文采,文才武略兼备,实在令人赞叹!

不忽木

〔仙吕〕点绛唇

辞朝

宁可身卧糟丘[1],赛强如命悬君手[2]。寻几个知心友,乐以忘忧,愿作林泉[3]叟。

〔混江龙〕布袍宽袖,乐然何处谒王侯。但樽中有酒,身外无愁。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门秋。山间深住,林下隐居,清泉濯足。强如闲事萦心,淡生涯一味谁参透。草衣木食,胜如肥马轻裘。

〔油葫芦〕虽住在洗耳溪边不饮牛,贫自守。乐闲身翻作抱官囚[4]。布袍宽褪拿云手,玉萧占断谈天口。吹箫仿伍员,弃瓢学许由[5],野云不断深山岫,谁肯官路里半途休。

〔天下乐〕明放着伏事君王不到头[6],休休,难措手。游鱼儿见食不见钩,都只为半纸功名一笔勾,急回头两鬓秋。

〔哪吒令〕谁待似落花般莺朋燕友[7],谁待似转灯般龙争虎斗[8]。你看这迅指间乌飞兔走[9],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鹊踏枝〕臣则待醉江楼,卧山丘。一任教谈笑虚名,小子封侯。臣向这仕路上为官倦首,枉尘埋了锦带吴钩[10]。

〔寄生草〕但得黄鸡嫩,白酒熟,一任教[11]疏篱墙缺茅庵漏。则要窗明炕暖蒲团厚,问甚身寒腹饱麻衣旧。饮仙家水酒两三瓯,强如看翰林风月[12]三千首。〔村里迓鼓〕臣离了九重宫阙[13],来到这八方宇宙。寻几个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臣则待领着紫猿,携白鹿,跨苍虬[14]。

观着山色,听着水声,饮着玉瓯,倒大来[15]省气力如诚惶顿首。〔元和令〕臣向山林得自由,比朝市内不生受[16]。玉堂金马[17]间琼楼,控珠帘十二钩。臣向草庵门外见瀛洲[18],看白云天尽头。

〔上马娇〕但得个月满舟,酒满瓯,则待雄饮醉时休。紫箫吹断三更后,畅好是休,孤鹤唳一声秋。

〔游四门〕世间闲事挂心头,唯酒可忘忧。非是微臣常恋酒,叹古今荣辱,看兴亡成败,则待一醉解千愁。

〔后庭花〕拣溪山好处游,向仙家酒旋篘[19]。会三岛十洲[20]客,强如宴公卿万户侯[21]。不索你问缘由,把玄关泄漏。这箫声世间无,天上有,非微臣说强口[22]。酒葫芦挂树头,打鱼船缆渡口。

〔柳叶儿〕则待看山明水秀,不恋您市曹中物穰人稠。想高官重职难消受,学耕耨[23],种田畴,倒大来无虑无忧。

〔赚尾〕既把世情疏,感谢君恩厚,臣怕饮的是黄封御酒。竹杖芒鞋任意留,拣溪山好处追游。就着这晓云收,冷落了深秋,饮遍金山月满舟。那其间潮来的正悠,船开在当溜[24],卧吹箫管到扬州。

【注释】

[1]糟丘:指酒。

[2]赛强如命悬君手:比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君王好。

[3]林泉:隐逸之地。

[4]抱官囚:指贪图利禄富贵者。

[5]吹箫仿伍员,弃瓢学许由:此处连用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愿像伍员那样安守贫寒,像许由那样渴求清静。

[6]明放着伏事君王不到头:明放着,很明白。不到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7]莺朋燕友:指朋友,这里比喻女子。

[8]龙争虎斗:指追名逐利特别激烈。

[9]你看这迅指间乌飞兔走:迅指间,一伸手指的功夫,形容特别快。乌飞兔走,乌指太阳,兔指月亮,指日日夜夜。

[10]锦带吴钩:指古人佩带的锦制丝带和刀剑。

[11]一任教:任凭它,随便。

[12]翰林风月:翰林,此指文坛。风月,喻男女间情事。

[13]九重宫阙:古代天子所居之处。

[14]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15]倒大来:到头来,最后。

[16]比朝市内不生受:朝市,即朝廷。生受,即受苦。

[17]玉堂金马:泛指显贵出入的地方。

[18]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19]向仙家洒旋篘:旋,指温酒。篘:滤酒的器具,此处指酒。

[20]三岛十洲:指神仙所居之处。

[21]公卿万户侯:权贵显要之人。

[22]强口: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23]耕耨:即种田。耨,除草的工具。

[24]开在当溜:指顺水行舟。

【鉴赏】这首曲子由十四支曲子组成,表达了作者隐逸山林的愿望。首曲道出作者“辞朝”的原因。虽然祖上战功赫赫,自己也身居高位,但是伴君如伴虎,心里不免会有惶恐,这样的日子,远远不如“寻几个知心友”、“作林泉叟”轻松惬意。接着,〔混江龙〕、〔油葫芦〕描绘了作者理想中的场景:居住在茅屋之中,有高山流水相伴,麻衣布服,闲的时候可以自己管理时间,或下棋,或欢歌,日子逍遥自在。作者引用“伍员吹箫”和“许由弃瓢”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想要远离尘嚣,过隐居生活的愿望:“伍员吹箫”源自李寿卿的元代杂剧,写伍员投奔吴王后没有得到帮助,十八年来以吹箫乞食为生。“许由弃瓢”则出自汉代蔡邕的《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尧知其贤德,曾想让位给他,但许由坚辞不就,隐居山林。由于没有饮水的器具,许由只能用手捧着水喝。别人给他瓢用,他嫌把瓢挂在树上时,风吹会有声音,就扔掉了。后人也常以“瓢”指代别人施赐之物。〔天下乐〕、〔哪吒令〕两曲感叹官场的险恶,从侧面烘托出归隐山林的好处。“半纸功名一笔勾”表明了所谓功名利禄,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的思想。从〔鹊踏枝〕到〔柳叶儿〕,这八支曲子为作者自述,将官宦生活的如履薄冰与山林生活的放浪形骸相比,反映了作者对于尘世宦途的厌恶。〔赚尾〕从林泉生活回到了现实。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并没有辞官归隐。作者可能是对险恶的仕途有了倦怠之意,产生厌烦,所以渴望那种恬淡安逸的隐逸生活。然而现实毕竟不同于理想,作者也只是发发感慨,聊以自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