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
全称《四书章句集注》。儒诗文注。南宋朱熹(1130—1200)编注。十九卷、朱熹有《诗集传》已著录。宋以前《五经》立于学官,唐孔颖达奉敕编《五经正义》,及南宋,朱熹祖述二程观点,特别崇奉《孟子》和《礼记》 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四部著作代表由孔子经子思到孟子的儒家道统。而程朱则是合法的继承人和发扬者。此书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一作十四卷)。前两书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为朱氏自注, 后两书成书于淳熙四年(1168)多引用二程及程门弟子言论, 故曰“集注”。光宗绍熙元年(1900)朱氏知漳州时刊刻,“四书”之名从此确立。其间凡七易其稿,“不住修削”,直至朱熹逝世前夕。自许说“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所以如此,意在以理学家思想解经,主张“存天理,遏人欲”。以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因而自元、明、清以来,将此注本定为科举取士的教本,在意识形态中居垄断地位。此书注意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原书思想体系,疏于名物训诂。其特点是以程朱理学思想解经,重点在阐述理学义理,使儒家经典具有理学精神面貌。版本较多,卷数名称亦有异。明初司礼监刻本, 四十二卷。 崇祯十四年(1641)汲古阁版归静远楼印本 十九卷。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敏中等辑《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抄本,十九卷。又有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铅印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本。一九八○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邱汉生《四书集注简论》,是用唯物史观研究《四书集注》的著作,可供参考。

书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