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隆然高者力山,颓然下者力川,地之所以言势也。南平山脉,自邵武杉关奔腾而至界首。由界首蜿蜒至瓯宁、吉阳、梅岐间,矗起高峰,亘数百里,层岩叠岫,千态万状。中峰挺然特秀,高千余丈,俯视大海若咫尺。东为郭岩,崔峨云表,盛暑犹寒。岩左出建瓯之房村口,右出建、延交界之鸬鹚口,是为南邑来山入首。自是左出房村,转入花桥,至大历过广山,后通大洋为小岩。由大洋坋过峡,起五谷岩,出衍仙山。上有文峰岩、石佛山,石佛之旁,有峰曰:小鹫。由衍仙逾侯宰岭,趋大岩跌峡,俗名三千八百坎。由是横空绵亘,历芒荡洋二十余里为西岩。自衍仙山至此,厜仪天外,列为大帐。乃於西岩,连叠崿而下,云蔚雾涌,如楼台殿阁,或续或断。中袅一线,西莲花峰,从此分出。腾踊而下,如火烛天。群峰岿,攒秀骈丽,若芙蓉一朵,为中莲花山。中莲花下发四枝,折落转东而趋嵝蹇嵃,历乎金山,势渐骞举1。过后峡,突如天马凌空,腾跃开张,而延之龙山峙焉。山顶三脉,及中山而止。左脉界溪,为城东门山,明翠阁建其上。右脉自顶而下,分力一枝,一绕龙山下,趋东陁为峡。十字街当其凹。蓄势起作平岗,峛崺横东溪上阣立,曰:龙鼎山。南曰:东山。又南曰:梅山。一自龙山下趋南,委蛇而行,稍昂为印山。横落为积宝山,又横为北山。一脉下伏突起,城中为紫云岗。其正脉绕北门陂陀为陵。东绕紫云岗右。其西南耸兀为西山,横列於西溪上。其阳为普通岭,右址延福门,与东山址相凑。右址南门龙山,位北向南。至其分支,则左右拱卫,而东临夫剑潭,此则南邑之正山也。其间山石嵌空,谽谺2而为洞,有三,曰含源,曰石觜,曰紫烟。自中莲花右抽三支,皆为正山之护砂。而第一支,则又为县儒学之正脉。从中莲花下至大龙门,嶒3而为蓬莱山。下陊奔西而南,复转东回西,若蛟龙之蟠旋。忽云峦上跻,作骏马下坂,渴虹俯涧之势,乃跭踓特峙,结顶正方,而凝体苍秀,是为虎头山。左址四鹤桥,右址马坑桥。第二支从大龙门西南出,而左址马坑与虎头山之右址接,右则址於西铭桥。第三支右畔岌巑岏4为溪源、凤山、凤冠岩,怪石孤耸,嶔崟5绝水。杜工部所谓:风御冉而蓉者,樵苏6莫及,林樾櫹椮,涧道溟,极幽邃之致。左出西浴,分赤岐山,直趋水磨坑作狮形蹲踞西溪。凡三支皆龙山之右护,与龙山为四。而中莲花之脉已尽其为洞,一曰洗心,自大岩下分支石笋坑起,为东莲花山,亦作四支。经上瓦、下瓦、大湆、小湆而出,右止马家桥,左止安丰桥,皆界东溪,为正山之左护。自西岩右分一脉而下,崆嶱嵑嶔为西莲花山,左界溪源,中坻后坪、上洋,出水磨坑作象形,与中莲花第四支狮形相对。山之西过长砂,包温州渔船窟,至莱州而尽。而凉伞山、碧岩、卤水峉在其中。凡三莲花列峙北方,背倚大帐,而面瞰三溪,开延平之大局。所以控制上游,屏蔽省会,信十闽之要区也。其东北诸峰,由五谷分支,为南峰、为腾空岭、弥勒峰、螺峰。在汾常,为云顶山。大岩分支,为百丈山,高峻临水,飞练千寻。相传旧有越王台榭。狮子岩,与漈头之观音山,范坑之金斗山,皆巍巍凌汉。而金斗峙北极蹲蹲,尤为陡绝。中岩,居大岩、西岩之中,银河倒泻,匹练飘空,下视云涛汹涌若上潮,庐阜飞泉,不能复过。其东为左岩、白土岩,其西为宝云岩。由西岩下耸铜钉山,岝岭天半,实为西北群山之祖。赤壁岩,崄嵃,壁立如削。藤花苔叶,点缀朝霞夕照间,行人虽急,每为片刻勾留。宝龟山,平田突出大山,宫而为峘,仰观顺昌之八角岩,嶪如天上碧城,三峰山,若海上神岛,可望而不可即。去蓼地四五里,有狮岩、里岩、外岩、石鼓岭皆梅南之胜。其在寿岩,有牛眠山、六华山。而百花岩,则若素馨玉蕊,雪华繁发。吉田有太平岩、大土岩。梅东有雾岐山、青岩。塘源有碧山。至极北而有大武山,地界南瓯,绵亘数里。茂林密菁,宵小7或出没其间。盖皆郭岩以南苕峣秀出者也。西北有鹅鼻、头尖、十三峰,平地耸起,高势凌竞。下有常窠岭。又西为玉屏山,与赤壁、宝龟、狮山,同为铜钉山所发。而玉屏由九龙岩、十龙岩、百花岩、七宝岩、金斗山,至水头岭,珠丝落脉,土星端严,为峡阳之镇山。其阳坦平宽饶,前临西溪,县丞驻其间,控引七里十五图,是亦一方之繁会也。凡诸山皆瓯宁、顺昌分界以南,在郭岩入首,左水房村,右水鸬鹚之界中者也。其在梅东者曰金源仙,若乃剑溪之东,自北而南,由建安、迪口横出南雅口,下抵延安桥,则有楼台岩,岧峣云构,绚丽中天。八仙山、锦城山、歌舞山、石马山、湖头岭、太古山;由太古山而东,则有象三峰,峙若三台法云峰、金凤山片云,由太古山而南,则有龙船山、玉屏山、百花岩、容照岩、双髻山、鲤鱼山、塔山、石累山、是皆为邑之近护。而自湖头岭以下诸山,又皆由石累逆溯而上,以趋於邑东者也。其离石累而南,在迁乔有大乾山、南山、风波岭。普安有紫岩、文笔岩、狮岩。保福有龙湖山、虎掌山、仁岩、吴山。金砂有尤山、礨磈山、葫芦山。余庆有虎掌岩、金山、大录山。遵教有芹山、狮子岩。长安北有龙山、狮子岩、禅岩、清风山、牛峰山、中峰、举岩、黄源岭、金鸡岭。而狮子岩则自延安至吉溪诸山之所从出。自吉溪至岳溪,则芹山之脉。自岳溪至黄龙桥之山,则大录之支。自黄龙桥至三都口,则由九龙而分出者也。此则南邑溪东之山,作邑之左卫,趋为东南外郛者也。若乃西北诸山,傍樵溪西而下者,则皆原於天台山。其之而天竺者,天竺山、莲花山、圣泉岩。其之而安福者,筼筜山。其之而资福者,梧桐岭、天柱山。其列於鳀潭、西芹,而为峡阳之朝对,则有香山、狮山、剑山,盖皆天台之支,左展江汜,右距洽湖,自西趋东,而作邑之右卫者也。其为邑西南拱护,上界沙阳,下尽芹溪诸山,则皆原乎金凤山而出者也。山峙如凤,嵬嵬汉表,与沙县之幼山遥遥相对。其在大源内里,为金鸡山、莲花岩、乾山、石城山、半山;其在大源外里,为榜山、三峰山、天井岩、西岩。若其开平,则有金宝山、权山、三望洋。至芹山则当西溪之南,面北向而拱焉,与金凤同出尤溪,杰然角立,为南方诸山之祖者,是为美山。由左抽下北趋而来,屴崱嶛岧于城南者,大文笔峰。其稍崜岌嶪於前而锐者,为小文笔峰。文笔峰之左,涌为宝云山,敷叶结朵,如花四照,袍山幕卷屏开,堂皇赫昈。文笔之右,则展旗山,褵呼襂,信旐郅偈8之旖旎9也,旁叠九峰。是数山者,叠压屏张,紫蔚青来,列为南面之藩翰。其上有磬陀石,方广丈余。四山环绕,清泉涌出,佳木繁阴。又东为九龙岩,又南为麂坑岩,怪石嶙峋,绝流峙汉,是又为邑之华表者也。其由美山又抽而下,在云盖则有美岩、鹞子山、白叶山。在杜溪则有珠山、虎鼻山。在罗源则有居中山,自横路出为金楼山,上刻山玉峰直与文笔相表里。其自叶坑峡,出山盖岭、下洋头、吴坑为樟岚山。自洋头右趋陈坑峡,崛起北峰山,盘而为蛇轮囷10,左出横山及邱道山,右出桔树后,为观音趺坐山。北峰右旋出学林,为瓦口山,此皆美山所发峙於南邑者也。自是而太平则有:西山、天马山、杉岭、赤岭、飞凤岩。长安南里则有:东山、半山、后深山、黄龙山。乔保里则有:长元山、寨头山。至尤溪口而尽,是皆源於尤溪东北行,而为邑南境之城郛也。徒观其盘纡合沓,迸笋攒崿,非特南平一邑,在浓岚积翠之中,为分其本支条理,则主宾位置,回环掩映。古之人所为景山陟11,以为郡邑,固非偶然也。其川由建宁来曰东溪,纡回萦折,叠石嶒,自汾常为南建交界。其南北所受之水有九:北曰房村口溪,曰常坑、曰峰溪,曰小湆坑,曰大湆坑,曰小凿坑。南曰南雅溪、延安溪、埂埕溪。其极险之滩有五:曰汾滩,曰竹林后,曰龙港,曰黯淡,曰凿其。洲二:曰瀛,曰仙。其湖曰七星。其自顺昌南下,合沙村水东流曰西溪。其东西所受之水凡十有五:东曰鸬鹚溪,曰麻溪,曰诏溪,曰吴侍郎坑,曰卢溪,曰水磨坑,曰西门坑,曰洗心坑,曰马坑,曰田坑;西曰筼筜溪,曰洽湖,曰大芹溪,曰尤坑,曰镇口桥坑。其极险之滩凡十有八:曰石柱,曰扛猪,曰张八嫂,曰三门,曰小黄口,曰大黄口,曰张岩,曰虎口,曰樟槎口,曰苏坑口,曰星窟,曰大湍,曰小湍,曰城门同,曰将军,曰黄墩头,曰慈油,曰鹭鹚墙。其潭一:曰鳀其。洲二:曰鳀,曰雍。其东西交会处,曰剑津,由剑津东南,流至会城入海者,曰南溪。其东西所受之水凡十有一:在东,曰十里庵口,曰安济口,曰桔溪,曰岳溪,曰武步溪;在西者,曰徐洋渡,曰畲溪,曰蛟坑,曰太平里溪,曰龙溪,曰尤溪口。其滩之险者凡九:曰剑鞘,曰嵩口,曰大湘,曰小湘,曰五港,曰天柱,曰鸠道,曰铜场,曰龙窟。溪行将出邑境,山峭夹水势若敛,东曰峡,其潭二:曰剑,曰九里;其洲六:曰黄龙,曰土埠,曰大,曰鲤鱼,曰萝卜,曰鳗。剑津上下水深处为池,以放生者二:一在城东迎恩亭前,一在南玄妙观下。邑所在多泉,其芳洁可称者六:曰茯苓,曰槃涧,曰佛智,曰金,曰育德,曰香潭。在剑津里者一:曰万丈湖。在罗源里者一:曰鳖。在长安南者二:曰碧洞,曰慈林碧。在保福里者一:曰龙其。自山涌而下者为漈有四:曰中,曰百丈,曰罗源,曰大上。其穿於地者为井,在城中者曰镡北,曰圆,曰龙山,曰龙兴,曰草鞋坑,曰镡津,曰积宝,曰樟抱,曰枫树,曰黄泥,曰葫芦,曰观音,曰元坛庙,曰学粮仓,曰右营前,曰夏,曰光孝寺,曰府,曰卫后,曰常丰,曰闽贤祠外。在城西者,曰河泊所前,曰南山下。在天竺者,曰涌泉,曰福泉,曰庆泉,曰西斋,曰金山,曰资善,曰画桥,曰醴泉,曰夏泉,曰第中,曰仙岩。在峡阳者,曰新水,曰环秀阁,曰千军。在寿岩者,曰溪头,曰村头,曰下泽,曰后巷,曰黄历口。在西南东西村者曰漈头,曰陈,曰童,曰横路,曰黄坑,曰鸠源路前,曰香岭,曰柴坑,曰坵道,曰街头,曰中宅,曰三,曰圆山兜,曰真武庙,曰街中,曰后窠,曰后州,曰南山。其以壅水曰坝,凡四十有三:曰朱师,曰上沜,曰谢当石桥下,曰千岚尾,曰樟岚,洋头,曰田头,曰岐兜,曰河沙,曰油丁,曰大官,曰龙潭,曰大横,曰山下,梅子坑,曰洋坋,曰水头,曰龙汾埂,曰洪桥下溪,曰梅子坑,曰石城,曰南州村,曰铁沙,曰田溪村头,曰村头洋,曰后井,曰范墩,曰漈里村,曰曾源洋,曰古德,曰湄洋水尾,曰坑坪,曰登源,曰白沙,曰高车,曰石,曰大窠,曰渎溪,曰浪头龟,曰山,曰化龙桥,曰石纹,曰洋当,曰太保亭,曰新,曰葛尾。其为圳以引水者,凡二十有三:曰大作,曰泼头,石砖头,曰地坑,曰苏坑,曰洋当村,曰坑,曰丝田,曰西坑,曰上洋,曰游墩,曰竹,曰珠墩门前洋,曰应坑村,曰桥头,曰石纹,曰洋当,曰翁墩,曰翁墩洋后,曰漈头村,曰八仙,曰木犀,曰梅岐门前,曰东坑。其为陂以蓄水者,凡十有三;曰当祥,曰田头,曰注泽大王,曰后当坑,曰尤墩,曰下坑底,曰西洋,曰茶陵,曰娘桥,曰丁历,曰判官,曰马氏仙源,曰放生池。前此,皆川之利於一邑者也。然考其形势,崇山峻岭为郛郭。惊涛湍流为沟池。附于郡治,接壤邵武,有将、顺为捍御。接壤汀、漳,有尤、永为藩篱。

大田虽分隶永春,营政仍归延协。惟密迩古田、闽清、瓯宁无悍蔽。议者谓:湖头、秋竹、安济、蓼地、水南,皆南平要害地。一或有警,塞湖头,斯无左顾之忧;镇秋竹,可无右盼之虑;守安济,而下流安靖;屯蓼地,而背冲无虞;备水南,而沙尤间道。绕云盖罗源而出者,前无冲突之患。故宋立湖头寨,建炎中张彻入寇,郡守张设伏於此而歼之。而凿滩旧有东津镇,则又备於湖头之北岸也。西则招捕陈靴立寨於卤水、是秋竹之北岸黄墩,为西乡之扼要而立以关隘。沙溪为顺、沙二水合流之处,西津之镇设焉。梧桐一寨,又当沙溪对岸之险,是又备於秋竹之西矣。北则中军帐,凭高以望远,鹅鼻头尖寨,则更备於北之西,麻头关隘,则更备於北之东。大历巡司之地,又在北之北向,亦岿然重镇,是不止於蓼地设屯也。南则罗源一镇,又在水南之南,峡一寨,本属静江旧镇,又在安济之下,可不谓防之愈密乎?顾峡之设巡司,谓其西望水口,南至尤溪,北至古田。古田之民,以贩盐为业。南平、保福、遵教、余西、普安诸村落,俱仰食焉。里中无赖,每相朋奸。岁歉则勾引贩夫为盗,焚掠肆出,乡民重被其毒。巡司之设,备探望,使声息相闻而已。而诸里东南北畔,从未议立关隘。明末时诸村时遭蹂躏,清初犹然。周文璋且自恃其远僻,跳梁於余西,即峡有鞭长莫及之势,此又要害之不可不知者也。总之,山川如故,宝藏不兴,而货弃於地,泉源易涸,而田鞠为荑。虽天险可恃,难免地瘠民贫之叹矣!

【注】

1. 骞举:高举,飞起。

2. 谽谺:山深貌。

3. 嶒:高突兀貌。

4. 巑岏:山高锐峻大貌。

5. 嵚崟:山高貌。

6. 樵苏:打柴割草,以充燃料。

7. 宵小:旧谓盗贼之类。

8. 郅偈:郅、大。偈,急驰。

9. 旖旎:旌旗随风扬貌。引申为柔美。

10. 轮囷:屈曲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蟠木根抵,轮囷离诡。”

11. 陟:登上山顶。

龙 山一名龙骑山,在县城东北,由后峡奔腾而入,山势凌空,长松蓊鬱。山巅建威远楼,环堞而为城。山半有道南、文公、大忠三祠,嘉庆八年复建昭忠祠,於大忠祠之侧。

梅 山多梅树故云,在城南。宋绍兴间建招福院,后改梅山寺。天启五年,郡守项唯聪改寺建学,今府儒学在其巅。

西 山在城西,旧儒学踞其巅,实当紫云冈之前。

积宝山在县署之左支,俗名网巾山。以上四山在城。

玉屏山在东南,一名屏山,如画屏然故名。宋蔡君谟建画轩诗云:“画屏曾指孤舟客,今日孤舟在画屏”。

双髻山城东南,屏山后,两峰并耸如双髻然,宋张远所称双旌拔秀者也。

金凤山城东三里。

鲤鱼山在水东,山势溯剑潭而上,其尾为化剑阁。

太古山城东五里,山势雄伟。

衍仙山城东北十里,旧名含源。昔时有衍客炼丹於此,传为羽化1故云。山有文峰岩,中一石峙立如佛,又名石佛山。地舆纪胜云:此山东面略通人迹,山中产桔可食,携出则迷道不得归。有衍仙水,下穿暗窦,流出剑津。

歌舞山城东,演仙下里,高桐对岸,高髻长袖,窈窕蹁跹,有大小垂手之态。

八仙山县东汾常里,相传有仙过此,足迹犹存。以上诸山在东。

虎头山西郊外,县儒学在其麓,跭踓特起,形如虎踞。堪舆家谓山形有卷帘殿试之格。嘉庆五年,里人在此扦坟,知县完智饬差押止。十二年兴化人程廿三,复在此山来龙处盗葬,知县杨差押举扦,勒石永禁。

九峰山城南剑津里,面对府公署。峰峦九叠,旋绕萦回,为县治诸峰之冠。第八峰有万福精舍2,第三峰有天庆阁,明正德间提点陈本润,闭关五十年,尸解於此,有诗载艺文。

溪头凤山剑津里西,相传有龙居其中,岁旱祈雨辄应。宋宣和间,道人张声隐居於此。

大文笔山县西南二十里,其峰尖削如笔,由美山发脉,高耸绵亘,作干分支,直至福州。三谶云:“黄龙歇气三千里,跳落平阳十万家”。

小文笔山峰峦秀丽,文笔插天,其峰较诸大文笔,尤尖尤秀,形家以为一邑文星所系。先是有顽民在此凿石炼灰,屡蒙官禁,准勒碑以垂永久,记载艺文。嘉庆五年,汀郡奸徒,复蹈前辙,阖邑公呈,知县完智复禁,罚银修县儒学魁星阁。

赤岐山城西五里,旧有庵。

凉伞山城西,相传曾出黑石。

莲花山城西天竺里,重峦叠峰,状若莲花。

天柱山城西安福里,一峰孤特,撑柱青冥。

筼筜山城西安福里,山多产竹,明吴国伦有:“苔藓石门花自合,松篁烟碧翠常新”。

天台山城西百二十里,界连顺昌、沙县。危岩峭壁,云雾时蒙,内多石洞神石,上有寺。

美 山开平里,两峰高低并峙,形如美字故名。山从尤溪出龙岩寨,突起地上,从后视之,险绝无垠,上极霄汉,视诸山如隶。上有仙奶三殿,俗呼米山,又名米头山。相传岩畔有石窍出米,足给庵众。后有吴释子大其窍,其米遂绝。

宝云山资福里,山势秀特,时生云气。

展旗山资福里,山势开展,若扬旗之状故云。宋黄裳诗有:“峥嵘南揖展旗山,旗鼓相临缥缈间”之句。以上诸山属西。

金楼山在城南,一名南山,端严肃穆,方正崇宏,群山环向,皆作土平。罗氏豫章徙居其麓,文质公实诞於此。基址之左,建为书院。山右有岩,上下梅树三株,传为文质公手植。前有泉,曰白水,亦曰香泉。

虎掌山保福里,形似虎掌故名。

龙湖山保福里,四山环峙,中为平原,旁有龙湖寺故名,今废。

九龙山长安里,九峰蜿蜒如龙,九峰书院在其麓。

樟岚山杜溪里,上临南溪西岸,花秀深蔚,李延平先生於其间居焉,居址犹存。

瓦口山杜溪里学林村,李延平先生墓葬其麓。以上诸山在南。

葫芦山金砂里溪边,以形相似名。以上诸山属南。

茫荡洋山在西北,俗名懵懂洋,广袤二十余里。本一高原,上有老虎洞、猫儿岩、狐狸陇、鸡冠山、虾蟆石、鲤鱼山、笔架石、双门石、五马槽、七星斗、孔雀坑,惟墨砚窟最奇,窟在岩面,不甚深大,常出清泉一泓,四时不涸,千人饮之不竭,谢地乡,在其山足。

金斗山城北保福里,山侧有石洞名金钟,四山环峙。相传昔有仙人坐化於此,塔内塑像,乃其蜕骨。

蓬莱山城北五里,曲径幽荫,旧有庵,今废。

金斗山城北,巍峨凌汉,势极陟峻,旧有庵。

铜钉山塘源里,山高而秀,为西北郡山之祖。四时景物,变态万端,岁旱祷雨多应。

碧 山寿岩里,岩壁峻绝,上有一金字,望之俨然。以上诸山在北。

【注】

1.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即变化飞升之意。

2.精舍:旧时集生徒讲学之所。

百花岩剑津之东,石壁峭立,勒有百花岩三字隶书。方春百花鲜丽故名。有百花亭废址,今犹存。

容照岩在百花岩之侧,岩石嶙岣,清光一穴可照。

大 岩在城东十五里,俗名三千八百坎,上有亭,名岩头亭,古木阴森,中有滴水岩,暑月过此,常於此纳凉,有时载艺文。

中 岩演仙下里,高出众山,有瀑布泉,自岩中飞下。

云顶岩汾常里,时有云气冒其上,故云。

五谷岩城东四十里,上有殿祀神农,其中悬崖峭削,有帐屏狮虎之状。以上诸岩俱在城东。

西 岩在城西南三十里。

天井岩大外里,山石一窍通明,故云。

圣泉岩天竺里,下有清泉甘冽,旱岁不涸,相传有圣僧过此,凿以济渴。

碧 岩长沙上里,相传曾出异石。

青 岩梅东里,其石四时青色,隐隐异於他石。以上诸岩城西。

麂坑岩山多产麂,怪石嶙峋,横截溪畔,剑水合流而下,藉以砥柱。顽民凿石於此,宜禁。

举 岩长安北里。

虎掌岩余庆西里,状如虎掌故云。

文笔岩峰尖如笔故名,在普安里。

狮 岩在城东南普安里,逶迤而南,廌山祠在其麓。

紫 岩岩石皆紫故名。

美 岩云盖里,唐有刘姓者,於此坐化,遗庵尚存。以上诸岩城南。

郭 岩寿岩里,周围几百里,山麓建安、瓯宁、顺昌,建阳数县环焉,为延郡发龙之始。其巅有亭,覆以铁瓦,可观日出。其地产松菜,不种而四时自生。相传郭仙居於此,故名。

狮子岩新兴里漈上,以形似名。有洞深半里许,可容数十人。岩石峭削,高三十余丈,中共三十六洞,如张、萧、刘、连、马仙、雷公、袈裟、莲花、电母,其最著者一在遵教里蒲山石岩下,有三井,中井相传龙居其中,立庙於侧,祷雨多应,前太守孙衍、管大勋因旱祷雨於井,大雨骤至,里人祀之。

太平岩古田里,相传岩中藏经,诗僧林友削发於此。以上诸岩城北。

小鹫峰演仙下里,屴崱如鹫鸟状。宋元佑中漕使曾子方过此,爱其奇秀,有诗云:“面前山好无人识,定是飞来小鹫峰。”

弥勒峰城东四十里,无量寺在其麓。

螺 峰立形如螺漩,故名。

莲花峰城南里,层峦叠障,状若莲花。

紫芝岭城北隅,旧府儒学之西,岭道逶迤,民居稠密。

大觉岭在府儒学义路礼门前下。

普通岭在延平卫街左,梁时建寺於岭,名曰普通,遂称普通岭,后为学院校士贡院,又名贡院岭。

浆洗岭在道署左,上通协镇府署。

后所岭在建小门街左,闽王庙对门,直上通梅山。

天官岭俗呼黄官岭,在建小门街左。

狮子岭岭中一石狮,故名。

县前岭旧县署便道,在县前。以上俱在城。

湖头岭在演仙下里,宋张伏败张彻於此。

梧桐岭资福里,多产梧桐。方道隆诗有:“不报新秋到,惟生待凤栖。”之句。

白沙岭多出白沙,故名。

候宰岭在新兴里。

石鼓岭梅南更,其山峻绝,方圆中尺许,以石扣之,其声如鼓。

大武岭地界南瓯,绵亘数里,茂林森荫,多伏莽抢夺之患。康熙癸已大横驿丞张士逵,署大历司篆,率众改向山麓,由田中,宵小不能潜伏,行者旅者称便。

常窠岭城北大岩外,路通峡阳,山林阴翳,险同大武。

水头岭在城北。

风波岭城南三十里。

紫烟洞在明翠阁之东,俗呼紫霞洞。

含源洞梅东里,云雾时封洞门,四时泉声,响如笙簧。

碧云洞百花台之下。

隐鳞洞与百花台相接。宋吴仪隐居於此。

南楼洞

白水洞

三井洞以上三洞俱遵教里。

莲花心洞在剑津里,山有九曲,如花心复叠者然。

金源仙洞梅东里,元至正中,方士隐其姓名,修真於此,赐号显迹道场。

闻猿洞城南九峰山右,相传有方士袁深炼丹其中,二白猿往来相狎,风晨月夕,时闻清啸。

后 峡城东北五里,此系郡城入脉结束之处。嘉庆十三年,汀郡奸民在此挖毁栽种,合邑佥呈,前任邑侯杨,将此山归官,勒石永远禁止栽种,碑文见艺文。

筼 峡城西天竺里,多产竹。

藏春峡剑溪之东,宋吴仪读书处,两山环峙,繁花杂卉生其间,四时皆和。旁侧有咏归台、老圃亭、暗香亭,虚心亭,容照岩,废址犹存。

 峡城南长安里,两岸青山回合,溪流转折而去。有巡司公署,署前古榕二株,相传宋时朱文公手植。

归云峡城北演仙下里,云起云气飞飏故名。

花纹石有五彩纹。

虾蟆石临水状如虾蟆,夏月居近此石,无蚊虫。

笏 石屹立如笏,以上三石,俱剑津里。

金精石石色黄莹如金,在城东。

凤味石相传昔有孝子,母思凤肉成疾,遇仙指之曰:此石味同凤肉,煮食之,其母疾愈故云。在仁州里。

仙书石城东崇福里,或指以为仙书。

卤水石城西长沙上里,叶梦得避暑录,石有三种,其一出卤水,可为砚。互见产物。

玳瑁石色如玳瑁故名,在城西长沙上里。

磐陀石在城南,方广丈余,四山环峙,清泉涌出,佳木阴森,境绝幽雅。宋李愿中、朱晦翁二先生,常游息其上,有天趣园,即延平书院。

马鞍石在城南,状如马鞍故名。

剑 溪一名剑津,又名龙津,又名剑潭,城东西二溪会合之处。昔时有宝剑跃入潭,化为龙故名,详载艺文。

东 溪源出浦城、松溪、崇安三县,凡五派合流,会於建宁城外,南流一百二十里,顺至剑津。

西 溪源出长汀县,经将乐东流至顺昌西,与邵武溪合,又东流经王台驿前,至沙溪口与沙县溪合,流四十里至剑津。

南 溪与东西二溪之水合流,名丁字水,又名三溪,九十里与尤溪之水合,直抵福州入海。

房村口溪源出瓯宁谢屯、郑墩出,溪为南邑山之界水,村属瓯宁。

峰 溪源出底坑,经杨厝,合观音山朵云坑水,流至峰溪,出口入溪。

南雅溪

延安溪

埂埕溪

以上汇合东溪

鸬鹚溪源出瓯宁梅岐,经苦竹溪、岚下、前墩、吴墩、头黄冒、大历口,抵北海桥后由吉田、夏坑,至此而入大溪。

麻 溪源出瓯宁谢屯地方。

诏 溪源出梅西、梅南、新兴里,同迳八字桥至口而入大溪。

卢 溪源出长沙。

筼筜溪源出沙县黄泥隔至筼筜,由溪后、井窠、江口,出王台下大桥入大溪。

大芹溪左出沙县界,由长沙坑,历大溪源,岭兜、塘下,至三冈峙中出尤溪界,由梅子坑、白塔、栅下,至冈峙合流,至禾村与溪头溪尾坑水合,出七星桥入大溪。

以上六溪会合西溪

十里庵口溪水出山源,历桥门、上地、半岭,从白沙桥入溪。

安济口溪水出后溪,历澄州源出通济桥入溪。

桔 溪源出建安蓼溪,由龙湾历普安、迁桥诸乡,出吉溪桥入大溪。

岳 溪源出保福里龙湖,由古德洋、东墙、连坑,至岳溪口入溪。

武步溪一自建安出遵教,流经乌厝前大演溪,至沙溪口;一自古田出余东,由村头、苏墩、赖墩至沙溪口,合遵教溪出巨口,由同仁桥流经武步入大溪。

徐洋溪一自美山,由小盖出云盖里,合增坑水抵文田;一自大坪出罗源峡,与横路水合出文田、会云盖溪,由徐洋入溪。

畲 溪一自大盖出裕坑,由洋头、吴坑、樟岚出瓦口;一自虎鼻出杜溪,绕洋尾至瓦口,与樟岚水合,从畲溪入溪。

太平里溪由大峰山出中寨入溪。

龙 溪俗名小溪,在漳湖坂尾,源出尤溪。

尤溪口

以上诸溪汇合南溪

常 坑源出杨厝群仙洋,经小常入溪。

小湆坑源出大岩,朵云坑,由王官岭大源至小湆入溪。

大湆坑源自中岩,经上瓦、大湆至安丰桥入溪。

小凿坑源自梅西白水灇,由邋还石合石笋坑水,至大凿十里,趋马家桥下入溪。

以上出东溪

吴侍郎坑源出梅东,左后坪,右前后洋合流,至温州出,入大溪。

水磨坑源出溪源上下村,绕下合大横坑水,出石桥入大溪。一名磨面坑,即菊花涧,胡九峰先生读书处,旧址犹存。

西门坑发源小浴岭下,至县尉司前,石桥下。

洗心坑源出溪源,经大浴岭下十余里,至镇安桥出大溪。

马 坑源出蓬莱山,至地藏堂,合兴化寺前坑水,至化龙桥下入大溪。

田 坑源出广教寺之东西坑,至中岩合流水云村,绕金山寿岩庵前坑虎头山左峡二水,出四鹤桥下入大溪。

尤 坑

镇口桥坑

以上诸坑出西溪

蛟 坑出南溪。

汾 滩

竹后滩

龙港滩

黯淡滩最险,波涛高起丈余,舟人惮之!载艺文。

凿 滩

以上东溪险滩

石柱滩

扛猪滩

张八嫂滩一名张婆,峡阳西里余,两旁石夹溪水,曲流仅容一舟,水涨尤险。

三门滩峡阳金砂渡下,乱石槎枒,水港散出,舟人误识,危不可救!

小黄口滩

张岩滩

虎口滩

樟槎滩

苏坑滩

星窟滩

大湍滩

小湍滩

城门同滩滩水湍急,石壁险峭,舟人拔岩挽缆,多踬於水。清朝康熙五十三年,中军陈光祚捐俸,募匠开凿缆道。

将军滩

黄墩头滩

慈油滩

鹭鹚墙滩二滩在西芹,石不甚险,而往往覆舟,盖多暗石也。

以上西溪险滩

剑鞘滩

嵩口滩

大湘滩忌大水

小湘滩

五港滩

天柱滩险!宋绍兴中,郡守上官愔等,既凿黯淡,复请凿诸滩。有僧祖日者,能扛滩势,命董其役,漕司以钱百万助之,愔自益钱百五十万,南溪之滩始平。

鸠道滩

同场滩

龙窟滩

附外茶洋

以上南溪险滩

万丈潭城南剑津里,灵源庵之前,其深莫测,潭上旧有亭,以潭名名之。

九里潭城东南金沙里,上下皆急滩,惟潭九里,平流如掌。

鳀 潭城西峡阳,中有一洲,岩石嵯峨,林木阴翳。

七星湖城东十里,长三里许,多产虾,味逾他处,夏月尤多。

雍 湖城西长沙上里,芹溪之西。

鳖 湖一名白湖,城南罗源里。

碧洞湖漳湖坂尾,内有鲤鱼出,则里人登科有验。

慈林碧湖长安南里,三吾寺右,相传有龙居之。

龙 湖保福寺,一名象湖。

罗源漈城南罗源里。

三角漈茫荡洋下,谢地水尾。

中 漈城北新兴里。

牛皮漈茫荡洋山上。

百丈漈城北新兴里,有瀑布水垂下,可观!

大上漈详注前山内。

放生池一在城东迎恩亭之前,旧名宋南剑州放生池。一溪南元妙观下,旧为剑浦县放生池,即剑津上下水深处,禁止渔捕。

绿净池城东地,名天河古放生池,今废。

叶家池梅山之麓,今废。

莲花池田头南山之阳,今废。

槃涧泉剑津里,源出山巅,盘回石涧,泓深洁净,其味甘美。

香 泉一名白水,南城东罗源里,豫章先生书院右,其味甘香故名。

佛智泉在城西,开平寺方丈后,极清冽,遇岁旱不涸。

育德泉城南九峰山麓,宋罗、李、朱三先生讲道於此,常饮此泉,取蒙卦象词名之。

茯苓泉城北中岩岩畔,古松下结茯苓,泉出其侧故云。

金 泉城西二里许,泉中有沙淘之,往往得金。

大 洲城东南,寿山里,安济铺前,其地多居民。

雍 洲城西南,长沙上里,水中平地突起,俗名鲤鱼洲。

蒙 洲汾常里。

仙 洲有山介二水之间。上二洲俱城东。

黄龙洲一名黄龙沙,城东南张司空祠前,每春水后,土人视洲沙多寡,占岁丰歉。宋黄裳诗云:“看此黄龙沙斗起,满城歌吹入丰年。”

土埠洲城东南,崇福里。

金 砂溪沙淘之有金故名,又以名其里。

白 砂溪沙淘之有银故名。上二砂俱在金砂里。

小 砂崇福里,俱城南。

明翠桥旧有浮桥,在城东旧建宁门外,用舟三十有八,横亘大溪中,而架木板以通行,两旁铁索维之,可容驷马。水涨则分系溪岸,用舟以渡行人,今废。

水东桥一名龙津,在旧延福门,明万历三十七年,郡守倪朝宾建。清朝乾隆三十年,知县卫克堉重建,今废。

西 桥在南门外,其浮桥制与明翠同,各用舟三十有二,压以厚坂,昔人谓之三桥,官民称便,今俱废。

四鹤桥城西延成门外。

延安桥宋嘉定中,邑人赵崇鲁建。

延平桥旧名柏平,宋宣和中,邑人范崇建。

登科桥

大凿口桥石砌二桥,俱宋庆历间,邑人范迪简建。桥下即龙山东畔界,水流入大溪。

湆口桥石砌,宋嘉祐中邑人范侗建。

湖头桥在丘墩铺前,制如明翠,宋元丰元年建,今废。

乘驷桥汾常里。

大横桥以上八桥俱城东。

十里庵桥旧名利涉。

安济桥旧名通济,上二桥俱石桥,在崇福里。

桔溪桥石桥,水自南山诸乡流出,久圮。行人但以舟济,行人苦焉,嘉庆十三年,邑侯杨桂森重修。

吉昌桥

吉安桥宋端平中,里人吴瑞建。

吉水桥屋桥,明万历间建,俗呼野猪桥。

龙坝桥

联第桥石桥。

店口桥石桥,上四桥普安里。

同仁桥旧名黄龙桥,久圮。嘉庆九年,郡守广善倡捐重修。

清风桥唐贞观,里人吴益建。

花 桥以上俱城东南。

镇口桥水南,民国五年重建石桥。

岭下桥漈头。

罗源泗洲桥屋桥。

田当桥罗源里,有亭。

化龙桥石砌,即马坑桥,元至正,里人蔡果卿重建。

西芹桥石桥,一名七星,宋熙宁间建。

黄墩桥西芹上石砌。

皇泽桥

瑞龙桥蓼地,旧用木。乾隆十八年以石建。

八字桥峡阳,乾隆十八年重建。宝龟,洛源、渎溪、聪坑等北乡之水俱会於此,出哨。

东门渡原有浮桥,即明翠桥。

湖头渡

白砂渡

延安渡

八仙渡

房村口渡

南门渡原有浮桥即西桥。

秋竹渡

鱼船窟渡

洽湖渡以上西溪。

徐洋渡

坵墩渡原有浮桥。

埂埕渡

大横渡

小雅渡

小瀛州渡

南雅口渡以上东溪。

西铭桥渡

前溪渡西芹。

沙溪渡

水东渡原有浮桥。

桔溪渡乾隆二年,设水手二名,给工食。

畲溪渡

岳溪渡官渡,同吉溪设。

小杜渡

九里潭渡

武步渡

诏口渡

蛟湖渡

菜州渡

王埠渡

江汜渡以上北溪,即樵川也。

葫芦山渡

大溪头渡

龙窟渡

龙溪口渡里人捐置田,给舟子工食。

尤溪口渡以上南溪。

筼溪渡

梨坪渡

蒲屯渡

金砂渡峡阳,里人捐置苗田二十三段,为舟子工食及造舟修路之费,有碑记。

附水利

朱师灞演仙上里。

谢当石桥下灞

樟岚洋头灞以上三灞崇仁里。

上沜灞罗源里。

千岚尾灞

田头灞

岐兜灞以上崇福里。

油丁灞

龙潭灞以上杜溪里。

山下梅子坑灞以上汾常里。

水头灞太平里。

洪桥下溪灞长砂下里。

石城灞以上大内里。

铁沙灞梅东里。

村头洋灞

范墩灞普安里。

曾源灞

湄洋水尾灞太平里。

登源灞上二长安南里。

高车灞

大窠灞以上四灞,吉田里。

河沙灞寿山里。

大官灞

大横灞

洋坋灞资福里。

龙汾埂灞天竺里。

梅子坑灞

南州村灞大外里。

田溪村头灞

后井灞以上遵教里。

漈头村灞金砂里。

古德灞上二保福里。

坑坪灞

白沙灞

石 灞

渎溪灞新兴里。

浪头龟日山灞塘源里。

石纹灞

太保亭灞

葛尾灞以上六灞,寿岩里,葛尾在翁墩,当南瓯之界。

化龙桥灞

洋当灞

新灞

圳1

大作圳县东北。

泼头石砖圳县东。

地坑圳西南。

苏坑圳梅东里。

坑圳开平里。

上洋圳西北。

竹 圳二圳安福里。

应坑村圳以上吉田里。

石纹圳

翁墩洋后圳以上寿岩里。

西坑圳东北。

东坑圳县南。

上洋圳城西北。

洋当坑圳大外里。

丝田圳大平里。

游墩圳

珠墩门前洋圳

桥头圳

洋当圳

潦头村圳塘源里。

八仙圳梅南里。

梅岐门前圳以上梅北里。

大垳圳梨坪乡东。

上坪圳茂地水尾。

外坑大圳汶浆乡南。

百丈漈圳百丈漈乡水尾。

大垅圹马坑、黄畲二乡间。

丁岩三圹宝龟山东南。

上下长圹谢地。

木犀圳

郎坑长垳圳麻洲郞坑。

外岩大圳该乡下。

溅头圳有上溅、中溅、下溅等圳,均在新兴里。

涵源圹东山坪乡,源出茫荡洋山。

关刀坵圹梨坪乡。

三节圹谢地水尾。

【注】

1.圳:田间水沟。

当洋陂一名大官陂,广十五丈有奇。

注泽大王陂

尤墩陂

西洋陂源出自陈古岩下。

田头陂一名官陂,广二十丈。

后当坑陂

下底坑陂以上城南。

茶陵陂俗呼水洋源,源出保福里吴山。

娘桥陂迁乔里。

判 官县西北峡阳里。

放生池前陂安福里。

丁历陂寿岩里,大历镇之北。

马氏仙源陂县长安北里。

关 隘

中军帐在县城西北田坑广节营后山,宋郡守张建,以为斥堠,招讨使陈重建。

黄墩关隘城西二十五里。

麻州头关隘城北梅岐里。

卤水岭寨城西,长砂上里,背山枕溪,上下壁立万仞,路仅通步,险数折,招捕使陈寨所,此与中军帐,鹅鼻头尖寨,因警而设,非如各营寨为经制也。

鹅鼻头尖寨城北,考窠岭上十三峰,平地耸起,高十余丈,中有捷路通郡城中军帐,后通峡阳,前通溪源诸处,有邻警,则屯此以候望焉。建炎间,郡守张建立。

湖头寨城东十里,面溪背山,前建浮梁,宋建炎中,彻入寇,郡守张设伏於此射杀之。

阳门寨宋元丰三年建,隶剑津县左翼军。

桐岭寨城西梧桐岭,宋嘉定七年提举刘允济建。

峡寨在峡镇上,宋元丰三年建。

弓兵营在城将顺门外,宋嘉定五年,郡守陈宓、县尉张元简建,越二年坏於洪水。端平三年,郡守董洪、县令赵希綮重建。

附废镇

罗源镇城西对岸罗源峡,自镇口而南十五里。

东津镇凿滩范迪简所居地。

永平镇剑津北岸,五代时王延翰置都镇,屯驻闽城兵卒。

西津镇沙、顺二水合流处。

静江镇今峡巡检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