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荣誉似乎非常坚实。在阿根廷共和国,华金·维克多·冈萨雷斯的崇拜者们都钦佩他;在加勒比地区,马蒂的崇拜者钦佩他;在美国,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崇拜者钦佩他。在法国本土,他从不缺少比利时和瑞士的支持。另外,他的优点,道义上的多于文学上的,用他爱听的几个词汇之一来说,就是,“泛人道主义”方面的多于句法上的。

罗曼·罗兰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克拉梅西。他从小就决心一生从事音乐。他二十岁进高等师范学校,二十三岁进罗马法兰西学校。在这段时间里他看了托尔斯泰、瓦格纳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这三个人(据他说)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第一部戏剧习作就是想模仿莎士比亚。法兰西学院于一八九五年褒奖了他的博士论文《斯卡拉蒂和卢利之前的歌剧史》。一八九九年,他开始致力于书写法国大革命时期,七个独立的剧本,就如一部史诗剧的七幕(或七部诗歌)。

一九〇四年,《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一卷问世。小说总共有十卷,主人公是贝多芬和罗兰本人的结合体。

比作品更令人钦佩的是它在世界各国所获得的成就——内心的、无声的、亲切的成就。我记得在一九一七年还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新一代的口令。”

一九一四年,罗曼·罗兰拒绝接受把德国变成恶魔王国和把同盟国变成受攻击的天使的强有力的神话。那年九、十月间,他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后来收在一本小集子里,作品使他获得了一九一五年诺贝尔文学奖。

罗兰的作品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外,还包括以下几部:《人民的戏剧》(一九〇一年)、《贝多芬传》(一九〇三年)、《米开朗琪罗传》(一九〇六年)、《哥拉·布勒尼翁》(一九一八年)、《克莱朗博传》(一九一九年)、《阿尼塔和西尔维娅》(一九二二年)、《夏天》(一九二四年)、《甘地传》(一九二五年)、《母与子》(一九二七年)。[2]

黄锦炎 译


[1]此篇及以下三篇初刊于1937年7月23日《家庭》杂志。

[2]罗曼·罗兰的《哥拉·布勒尼翁》1919年初版,《克莱朗博传》1920年初版,《甘地传》1925年初版,《母与子》初版分七册,于1922年至1923年陆续出版。博尔赫斯此处所记或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