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个15岁的男孩,他是家中的独生子。为了达到小康之家,他的父母工作很努力。他们也一直非常关注男孩的身体健康,会为此而尽其所能。男孩的幼年生活是快乐而健康的。他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哭泣。在她关于儿子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她为孩子做了很多努力,但也对孩子有一些干扰。我们不了解这个男孩的父亲会怎么说他,但他的母亲将男孩描述为一个诚实的、精力充沛的孩子,他热爱家庭,很有自信。这个男孩小时候很不听话,这时父亲就会说,“如果我不瓦解他的这种淘气顽皮,那他将来就会更加肆无忌惮”。这个父亲所谓的“瓦解”思想,并不是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而是只要孩子做错事就进行鞭打教育。男孩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意识,表现在他想要成为一家之主的欲望上。其实在其他被宠坏的独生子身上,我们也能发现这种主导别人的欲望。这个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倾向,而且只要他觉得父亲不会打他,他就会拒绝服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停下来问一问,孩子哪种鲜明的性格特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时,我们的答案必然是“撒谎”。他会以撒谎的方式来逃避父亲沉重的责打。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抱怨和困扰,他的母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来到我们诊所。现在孩子已经15岁了,但是父母永远都不知道他说的是谎话还是真话。当我们再深入一点了解就会听到他母亲的抱怨,这个孩子曾有段时间在一个教会学校上学,他的老师也抱怨他淘气顽皮、不服从管教以及扰乱课堂秩序,例如,老师没有提问他,他却说出了问题的答案,或他会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来打断老师,或在班级内大声喧哗。大多数时候,他的作业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此外,他还是个左撇子。他的行为最终超出了一切界限,而且,他越是害怕父亲的惩罚就越会明显地说谎。他的父母起初还决定让他继续留在这所学校,但不久之后,他们不得不带他离开,因为他的老师认为他已经无药可救了。

这个男孩看起来活泼开朗,他的智商也被所有的老师所认可。他从公立学校毕业了,不得不参加高中的入学考试。考试结束后,他的母亲一直等他公布结果,后来他告诉母亲自己通过了考试。家里每个人都很高兴,然后他们还一起去度假。在度假期间,这个男孩经常谈及高中。然后高中开学了。这个男孩收拾好书包去上学,每天中午还都回家吃饭。然而有一天,当母亲陪他走在一段上学的路上,他们一起过马路时,他的母亲听到有人指着他说:“就是那个男孩,今天早晨给我指了去车站的路。”母亲问他,那个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今天上午是不是没有去过学校。这个男孩的回答是学校上午10点就放学了,之后有人问去车站的路,他就陪着那个人去了。他的母亲有些不相信这个解释,回家后向他的父亲说了这件事,他的父亲决定第二天陪他去学校。第二天,在去学校的路上,父亲不停地问他,最后得知,孩子没有通过入学考试,也从未去过高中上学,所有的这些天,他不过是在街上一直闲逛而已。

父母给他请了一个家教辅导他,最终这个男孩也通过了考试,但他的行为却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他依旧打扰课堂秩序,并开始小偷小摸。他从母亲那里偷了一些钱,却极力否认此事,直到被父母威胁要送他去警察局时才供认不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他的父母对他忽视,不管他,他因此而痛苦不已。这个曾经骄傲地认为自己可以使孩子屈服的父亲,现在对孩子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对这个男孩的惩罚是让他独自一个人,没人跟他说话或对他没有任何关注。他的父母还声称再也不会打他。

在我们向母亲询问孩子出现这些毛病的时间时,这个母亲说“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当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时,我们猜想母亲想暗示,因为父母想尽了一切方法让他改邪归正,但都一直没成功,因此男孩的不良行为肯定是与生俱来的。

他在婴儿时期就极其不安分,他日夜号哭。然而,所有的医生都说孩子很正常,也非常健康。

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事实上,婴儿哭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在这个案例中,男孩是独生子,母亲也没有养育方面的经验。孩子哭通常是因为他尿湿了,而母亲不一定总是能意识到这一点。当他哭了后他的母亲是怎么做的?她把婴儿抱在怀里,不停地轻轻摇晃,给孩子吃东西。其实她应该做的是找出孩子哭泣的真正原因,然后让孩子感到舒适,此时就不要太多地关注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停止哭泣,而且也不会在他的心里留下不良影响。

他的母亲说,在一个正常的年龄,他毫无障碍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牙齿也发育正常。他有一个在别人给他玩具后就立即毁坏的习惯。在他的身上常常有类似的行为发生,但这不一定表明孩子的性格特征不良。值得注意的是母亲的这句话,“无法让他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独自一人,哪怕是一分钟也不行”。在这里我们必须要问,一个母亲应如何培养孩子独自玩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就是家长必须让孩子在没有成年人不断的打扰下,一个人全神贯注。我们怀疑这个母亲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一些言论也正好表明了我们的猜想。例如,男孩总是让母亲忙个不停,他总是抓住她不放等。这是孩子为了诱导母亲娇惯自己而所做的最初的尝试,也是他心理画卷上最早的印记。

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独处过。

这个母亲这么说,显然是在为自己辩解。

他从未独处过,直到今天他也不喜欢自己待着,即使是一个小时。晚上他也从来不会孤单,因为父母也从未让他晚上一个人待过。

这证明了孩子与母亲黏得有多紧,也说明了他怎么做才能总是依恋着母亲。

他从不害怕,直到今天也不知道恐惧为何物。

这是个挑战心理学常识的表述,因为它与我们的发现有分歧。更进一步的考察这个事实,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男孩从未被独自留下,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害怕。因为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恐惧可以作为迫使别人跟他们待在一起的手段。只要运用这种手段,就没有什么让他感到恐惧,但是一旦让他独处,他立马就会表现出一种恐惧情绪。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陈述

他很害怕父亲的手杖。所以他有恐惧吗?可是一旦鞭打结束,他很快就会忘了它,而且又重新变得活泼起来,即使有时候他被手杖责打得很疼痛。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幸的对比:母亲处处迁就孩子;而父亲一直很严厉,试图纠正母亲的温柔迁就。因此,由于父亲的严厉将孩子越来越赶向母亲的那一边。也就是说,他转向那个可以纵容迁就他的人,转向那个可以在其身上轻易地得到一切的人。

孩子6岁时,在教会学校受到了教士的监护,那时,教士就开始抱怨他的好动、不安分和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些抱怨更多的是关于他的日常行为,而不是他的家庭作业。其中最明显的是他的躁动不安。如果一个孩子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什么方法会比这种不安分更能吸引别人呢?这个孩子显然想被别人关注。他已经形成了吸引母亲注意力的习惯,并且现在,在学校这个更大的范围内,他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如果老师不理解孩子的真正意图,只是单独挑他出来谴责或训斥他,希望以此来矫正孩子的行为,成为老师自己所想成为的人,那么孩子,就不得不为寻求这种更多的关注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但他已经习惯了。他在家里受到了很多责打,但是他的行为却从未改变过。我们期望学校所采取的温和的惩罚方式,可以将他从以前的问题中拯救出来,然而这却是最不可能发生的。当他屈身来到学校时,他仍然想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以此作为一种心理补偿。

父母向他指出,一个好的班级需要每个人都保持安静。父母试图通过这种告诫的方式来改善他的不良行为。当听到这种陈词滥调,我们有些怀疑家长是否有这方面的常识。其实像成年人一样,这个男孩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他完全忙于另外一个问题,即他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但是在学校,如果他保持安静的话就无法获得任何关注,而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别人的关注也不容易。只要我们意识到他为自己设定的这种目标,就会发现他的行为没有谜团。显然,当父亲带着手杖而来时,男孩会安静一段时间。而一旦父亲走了,男孩又重新开始不安分,他的母亲也这样说。他将鞭打和惩罚只当作一种暂时的阻碍,短暂地中断了他对获得别人关注的追求,但是要想持久地中断他的这种追求,任何手段都无法达到。

他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儿童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显然,就必须用情绪失控或发脾气的方式来达到目标。我们看到的是,人们通常称为的发脾气无非是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一个便捷的手段,是一种由目标所决定的行为方式。例如,如果一个人想安静地躺在沙发上,那他将不需要这种对别人发脾气的性情。只有那些想让自己变得备受关注的孩子才需要这种发脾气的情绪,正如我们这个案例中提到的孩子一样。

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即把家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带到学校兑换成现钱,然后用这些收入来和同学挥霍、娱乐。当他的父母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在他每天离家去学校之前都要对他进行搜身。终于他放弃了这种习惯,然后又转向戏弄同学及扰乱上课的事情上。只有父亲的严厉惩罚才能使他改变这些坏习惯。

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恶作剧,是因为他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迫使老师惩罚自己以显示出自己敢于挑战学校制度的优越感。

他的捣乱欲望在慢慢地减少,但这种欲望还是会周期性地折回,并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他被学校开除。

这也证实了我们之前所说的观点。这个男孩在极力地追求别人的认可,自然会遇到很多障碍,而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此外,如果考虑到他是个左撇子,那么我们可以更多地洞察他的内心。我们可以推断出,虽然他想避免困难,却总是躲不过去,而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但是,他越是缺乏自信心,就越想证明自己是值得别人关注的,以求得一种心理补偿。因此,他并没有停止恶作剧,直到后来,学校再也不能容忍他将他开除。如果有人持有正当的理由,认为学校不应该允许一个捣乱者打扰其他孩子的学习,那么除了将这个孩子驱逐出学校外的确别无他法。然而,既然我们相信教育的目的是纠正孩子的缺点,那么开除就是不合理的。既然孩子更容易获得母亲的认可,也就无须在学校努力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一个老师的建议下这个孩子在假期被送到一个家庭进行矫正。在那里他受到了比学校更严格的监管,但最终也没有矫正成功。他的父母仍然是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孩子每周日回家,这是一件让他非常开心的事。但是,即使他不被允许回家,他也并没有生气,这很容易理解。他想充当伟人,想被别人视为英雄。他并不十分介意鞭打,因此无论是多么糟糕的事情,他都不允许自己因此而哭泣,也不允许自己的任何行为表现得有失男孩子气概。

他的学习成绩从来都不会太差,因为总是有家庭教师在家辅导他。

我们可以由此而得出结论,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孩子。老师告诉父母,只要孩子可以稍微静下心来学习,成就也会更好一些。我们相信这个孩子可以提高成绩,因为除了弱智,没有孩子不能提高。

他没有绘画天分。

这点很重要,因为从这个陈述中我们可以猜想,他没有完全克服右手的笨拙。

他是一个会在健身房累得筋疲力尽的孩子;他会很快就学会游泳而无惧危险。

这表明他并不是完全缺乏勇气,只是一直把勇气用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因为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很容易做到,而且他自己也有把握可以成功。

他几乎不会害羞,而且他会告诉每个人他所想的,无论这个人是学校的门卫,还是学校的主任,尽管事实是他被一次又一次地告诫不要如此张扬。

我们已经知道当他被禁止做这个或那个的时候,他根本不会在意。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他的不害羞证明了他有勇气。我们知道,许多孩子都意识到了,在他们自己和学校的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这个男孩不害怕被父亲鞭打,自然也不会害怕校长,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他放肆张扬地说话,如此一来,他真正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对于自己的男性性别并无明确认识,不过,他经常说自己不想成为一个女孩。

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他对于自己的性别有何种看法,但是我们在这些喜欢恶作剧的男孩身上总能发现他们轻视女孩的倾向。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轻视,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男性的优越感。

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其他孩子也不一定喜欢总是被别人领导。

他的父母至今都没有对他解释过性方面的事情。他的行为总是表达出了一种强烈的支配欲。

他自己非常了解我们为什么必须要为他做这么多事情。也就是说,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无疑,他并不了解自己这种潜意识的目标和自己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他也不了解这种强烈的支配欲所达到的程度及其根源。他想支配别人是因为他看到了父亲对家庭的支配。他越想支配别人,真正的他自己就越弱,因为他必须依赖于别人才能实现支配。而他作为榜样的父亲,其实是以一种自我克制,比较独立的方式来实现支配。换句话说,他的野心助长了他的胆怯懦弱。

他总是想要惹是生非、制造麻烦,即使是对那些比他更强的人也会这样做。

那些比他更强的人,其实他们的行为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将自己的职责看得很重,而这个男孩却可以冒失无礼,他只顾自己。顺便说一句,这种冒失无礼并不容易根除,因为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学会些什么,因此,他必须将自己隐藏在这种无礼中,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和不自信。

他并不自私,而是慷慨地给予。

如果有人认为这种慷慨是善良的一种象征,那么他就很难发现这种慷慨和孩子其他性格之间的统一性。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通过慷慨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慷慨的特质与权力欲之间的关系。这个孩子的慷慨让他觉得自己有了个人的拔高。很有可能他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通过慷慨来自我炫耀,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他依然不断地制造麻烦。他最害怕的是自己的父亲,其次是他的母亲。他准备随时起床,他也没有特别虚荣。

这最后一句话是关于不明显的外表虚荣,这是因为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内心虚荣,这种虚荣并不是只能通过外表虚荣这一种方式来得以体现。

他已经改掉了抠鼻孔的旧习惯。他非常固执,对食物很挑剔,不喜欢吃蔬菜和肥肉。他也不是完全不爱交际,而是更喜欢和那些他可以支配的孩子交往,也非常喜欢动物和花儿。

他对动物的喜欢常常可以体现他对优越感的追求,对控制别人的渴望。这样一种喜欢当然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它趋向于使人和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统治欲,他们总是想让母亲注意自己、照顾自己。

他总有成为领导的强烈欲望,很显然不是智力上的领导欲。他养成了一种收集东西的习惯,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耐心,他也从来没有彻底完成过这种收藏。

这种人的悲剧在于他们在每一件事情还没完成时就停止,因为他们害怕承担完成一件事后自己应负的责任。

总的来说,他的行为在10岁以后已经有所改善。以前不可能让他一个人独自待在房间,因为他总是想在街头逞强好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他的行为才有所改进。

让他一个人待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他的行为也就限制于此,这其实是满足其强烈的自我肯定欲望的最好方式。因为,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他可以制造更多的恶作剧,这不足为奇。如果有适当的监护,应该让他在街头活动。

他一回家就开始做家庭作业,没有表现出想离开家的意愿。但是他总是在寻找浪费时间的方法。

如果我们把孩子限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使他一直在我们的监督下活动,那么我们肯定会面临他注意力分散和浪费时间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他活动的空间,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并让他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

他过去很乐意上学。

这表明学校的老师对他并不严厉,因此,他也很容易能够扮演一个英雄角色。

他过去总会丢失很多学校书本。他并不害怕考试,他总是相信自己可以将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好。

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相当普通的性格特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得很乐观,其实这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一种体现。如此说来,这样的人当然应该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设法扭曲客观逻辑,逃避在一个梦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可以将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好。即使在现实中他们遭遇了挫败也不会表现得很惊奇。他们都有一种宿命论的观点,从而能够使他们表现得像乐观主义者。

他的注意力总是容易不集中。有一些老师喜欢他,但也有另外一些非常讨厌他。

那些满意他行为举止的温和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喜欢他。他也很少去扰乱这些老师的课,因为他知道这些老师不会为难他。他像大多数被宠坏的孩子一样,不愿意专心致志,他也没有这样的好习惯。在6岁之前,他都觉得自己不需要专注于什么事情,因为他的母亲可以照顾好他生活中的一切。一切事情已经被预先安排妥当的行为,使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困在这个牢笼之中。只要一遇到困难,他就会觉得自己缺乏准备。他还从来没有学会应对困难的方法。他对别人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和别人合作。对于要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他没有必要的欲望和信心。他所拥有的就是出人头地的欲望,而且是无须任何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出类拔萃。不过,他没能扰乱学校的安宁,也没能获得别人的关注,这就使得他的行为更加恶劣。

他总是想要轻易地就完成每件事情,而且用最轻松的方式去完成,去成功,因此从不考虑其他人。这种想法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主旋律,而且表现在了他所有的具体行为中,例如盗窃和撒谎。

这种潜在于他生活风格发展中的错误非常明显。他的母亲肯定只是提供给了他一部分刺激,以此激发了他的社会情感的发展,但是不论是他温和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没能对他的社会情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成功的指导和决定。他的这种社会情感,只有被局限在母亲周围才有效,因为只有在母亲面前,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焦点。

因此,他对优越感的追求不再被有用的社会生活层面所指导,而是被他自己的虚荣心所控制。为了将他引向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方面,我们必须重新开始塑造他的性格。首先我们必须重拾他的信心,这样他才会愿意倾听我们的批判意见。同时,我们必须扩大他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以此来弥补他的母亲曾经没能为他做到的事情。我们还必须让他和他的父亲和解。他的教育必须一步一步进行,直到这个男孩能够像我们一样,理解他过去生活风格的错误。如果他的兴趣不再专注于母亲一个人,那么他的独立性与勇气将会增加,而且,他将会把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直接转向对社会生活有用方面的奋斗。

(二)

这是一个10岁小男孩的案例。

来自学校的抱怨是他的学习很差,他已经落后了3个学期。

10岁小孩就落后3个学期,我们都要怀疑他是弱智。

他现在就读于三年级,智商是101。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他不可能是弱智。那么导致他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扰乱班级?我们看到他也会有一些努力和一些活跃的行为,但都在无益的方面。他想变得富有创造性,积极活跃,也想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却用错了方式。我们还看到了他与学校对抗。他是一个好斗者,是学校的敌人。因此,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他成绩落后,了解了学校的常规生活很难约束他这样一个好斗者。

他极不情愿服从命令。

这很明显。他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很明智,也就是说,在我们觉得他不明智的行为中,其实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是一个好斗者,显然他就会拒绝别人的命令。

他和其他男孩打架;他会把玩具搬到学校。

他想让学校成为自己的地盘。

他的口算不佳。

这意味着他缺乏社会意识以及与口算相关的社会逻辑(参见第七章)。

他有语言缺陷,而且每周上一次语言训练课。

这种语言缺陷不是由于器官缺陷所致。这是一种缺乏社会合作的症状,在说话方面表现为语言障碍。语言体现了一种合作态度,一种个人必须把自己和别人联系起来的态度。在这个案例中,男孩利用这种语言缺陷作为他的好斗性的手段。因此对他不寻求对这个语言缺陷的治疗,我们无须感到惊奇,因为治疗语言缺陷就意味着他要放弃这个用以吸引别人关注的工具。

当老师和他说话时,他的身体会动来动去。

这就好像他正准备战斗。他并不喜欢和老师说话,因为在和老师的对话中,他不是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说什么,他不得不听,这样老师就是征服者。

他的母亲(确切地说是他的继母,因为他的亲生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只是抱怨他有些神经质行为。

这种不可思议的神经质想法其实掩盖了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

他是由两个祖母抚养长大的。

一个祖母就已经足够糟糕,何况还有两个。我们知道祖母一般都会以一个可怕的方式宠溺孩子,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是一个值得花费时间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社会的失误,因为这些年老的女人们无处安置。她们对此很不满,想要社会合理地对待她们。她们这样想,当然相当正确。这个孩子的祖母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所以她选择了纵容孩子并使孩子们依恋自己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她维护了自己作为个体被社会认可的权利。

以上已经提到了孩子有两个祖母,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她们两者之间肯定会存在一种可怕的竞争。其中,每个祖母都想证明孩子更喜欢自己。自然,在这个祖母为了博得孩子偏爱的竞争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处于天堂之中,在这里他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他只需要对其中一个祖母说“另外一个祖母给了我这个东西”,那么听到这句话的这个祖母就会想方设法胜过她的竞争对手。因此在家里,孩子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如何将这种关注变成他自己的目标。现在他去了学校,那里没有两个祖母,只有一个老师和许多孩子。他能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斗争。

他和祖母一起生活的时候并没有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学校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他也没有为上学而准备充分。学校这个地方,很考验他的合作能力,但他过去却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而母亲是最能帮助孩子发展这种合作能力的人。

他的父亲一年半后再婚了,所以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以及继母生活在一起。

这里我们当然可以看到一种困境。当继母或继父介入孩子生活的时候,这种困境就开始了或者说增加了。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或困境由来已久,而且尚未得到改善,其中,孩子们尤其遭罪。即使是最好的继母,一般也都会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存在问题。这并不是说继父母的问题无法解决,而是只有通过特殊的方式才可以解决。继母和继父不应该将孩子的感激当作自己应得的权利,而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赢得孩子的这种感激和赞赏。由于这两个祖母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随之继母和孩子之间的困境也增加了。

当继母第一次走进这个家庭时,她试图对家庭充满爱意。为了赢得这个男孩的心,她也做了所能做的一切。此外,这个孩子的哥哥也是个喜欢制造麻烦者。

在家中还有另外一个好斗者,而且我们可以想象,在两兄弟之间的可怕竞争只会增加他们的斗志。

这个孩子害怕父亲因而只能屈从于父亲,但他并不会服从母亲。从而导致这个母亲会将孩子的不良行为状告给他的父亲。

这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供认,因为母亲无法教育这个孩子,所以只能把他状告给父亲。如果母亲总是向孩子的父亲汇报孩子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如果她总是恐吓孩子说“我要告诉你的父亲”时,孩子已经明白母亲没有能力管自己,而且已经放弃了这种管理责任。于是,孩子便寻找机会对母亲发号施令。其实,母亲的这种告状方式的说话和行事也表明她有自卑情绪。

如果孩子承诺听话的话,母亲就会带他出去玩,还会给他买东西。

这个母亲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为什么?因为她总是生活在孩子祖母的阴影之下,因为孩子总是认为祖母比她更重要。

祖母只是偶尔来看看他。

如果一个人只是偶尔花几个小时来看孩子,那么就很容易干扰孩子的教育,而且将所有的麻烦和问题都留给了他的母亲。

似乎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喜欢这个孩子了。

他们似乎都不再喜欢这个孩子。在将他纵容变坏以后,甚至连祖母现在都不喜欢他了。

父亲会鞭打这个孩子。

然而,这种鞭打并不起作用。孩子喜欢表扬,而且如果被表扬他总是会感到彻底心满意足。但他不知道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正确地获得赞扬。他更喜欢无须努力就得到老师的赞美。

如果他受到赞扬,他会做得更好。

当然,所有想成为关注焦点的孩子都会这样。

老师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闷闷不乐。

这是他所能采用的最好方式,因为他是一个好斗的孩子。

这个孩子尿床。

这也是他想成为关注焦点的一种表现。他并没有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斗争,而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他如何以间接的方式对抗母亲呢?通过尿床的方式而使母亲在半夜就起床;通过在夜里尖叫;通过躺在床上看书而不是去睡觉;通过早上不起床;也通过不良的饮食习惯。总之,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他总是有一些手段来让母亲关注他,为他操劳。他利用尿床和语言障碍这两种武器来和他所在的环境作斗争。

母亲试图通过夜间数次唤醒他的方式让他摆脱这个尿床的习惯。

这个母亲因此夜间要数次叫醒他,即使是这样的方式,他也因此而达到了被关注的目的。

孩子们不喜欢这个男孩,因为他总想支配他们。而一些弱小的孩子还试图模仿他。

他是一个脆弱,缺乏信心的孩子,而且从不想以一种勇敢的方式生活下去。那些较弱小的孩子在学校喜欢模仿他,因为这是他们可以真正获得关注的最佳途径。

另一方面,他也不是真的被人讨厌,“每当他的作业被选为全班最好作业时,其他孩子会高兴地认为他已经有所进步”。

当他有所进步时,其他孩子会很高兴。这也表明了老师教导有方,表明老师真正懂得了如何在孩子们中间培养合作精神。

这个男孩喜欢在街上和其他的孩子踢球。

只有当他有把握成功,可以征服别人时才会和别人联系。

此案例是由孩子的母亲所叙述,我们向这个母亲说明,她和孩子及孩子的祖母之间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这个男孩非常嫉妒哥哥,总是担心自己可能落在哥哥后面。在这个访谈过程中,尽管我们告诉男孩在诊所我们都是他的朋友,但是这个男孩还是一言不发。开口说话对于这个男孩来说将意味着合作,而他想要斗争,所以他选择不说。这是他缺乏社会意识的表现。同样的表现还包括他拒绝治疗自己的语言缺陷这种行为。

这也许有点令人吃惊,但事实上,我们甚至在有些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中也会常常发现这种行为,即通过一言不发来表示对抗。曾经有一对夫妇有一次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丈夫对他的妻子非常大声地尖叫起来说:“看看,现在你没话可说了吧!”而妻子回答说:“我不是没话,我只是不想说而已!”

这个案例中的男孩也是这样:“只是不想说。”当这个谈话结束后,他被告知可以走了,但他却似乎不想走。他的斗志被激发了。当我们告诉他讨论结束了,他还是没走。于是我们让他下周和他父亲一起来。

同时,我们对他说:“你一言不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你总是会做与别人要求相反的事情。如果你被要求说话时,你会沉默;而当你在学校应该沉默时,这时你会大声讲话,会扰乱整个班级。你认为这样才算一个英雄。如果我们要求你,‘不要说话!’这时你就会想说话。我们只需要问一个与我们要求相反的问题就可以使你就范。”

这个孩子显然被激发了说话的欲望,因为他觉得有必要回答我们的问题。这样,他就会通过语言交谈与我们合作。后来,我们才向他解释我们的这种诱导方式是为了使他认识并相信自己的错误,以这种方式使他逐渐得到改善。

在这一点上应该谨记,这样一个孩子,只要他依旧处于过去所习惯的环境就没有动力去改变。他的母亲、父亲、祖母、老师、同伴们都适应了他过去的生活方式。关于他们,他的态度也已经固定了。但是当他来到这个诊所,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我们甚至必须尝试让这个环境尽可能的崭新,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他在过去的旧环境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这种情况下,告诉他“你不能说话”是一个好主意,他就会说“我偏要说”,这样他就会觉得,没有人可以直接进入和他的攀谈,而且他也不再警惕和防卫自己不想说话的心理。

在我们诊所,孩子们通常都会站在很多人面前,而这将会给予他们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诊所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而且给他们的印象是,他们不再被束缚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别人也对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会感到自己是这个大环境中的一部分。这一切都会使他们比以前更想在这个环境中表现自己,尤其是如果他们被要求下次再来的时候。他们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知道人们会问自己问题,询问自己的近况等。有些孩子一周来一次,还有一些每天都来,这要视情况而定。在这里,他们被训练应对老师的行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被指责、辱骂或批评,但这里就好像通过一个开放的窗口,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将被公开评价,而这往往使他们印象深刻。如果一对夫妇在吵架,有人打开了这样一扇窗,那么争吵就会停止,而且情况变得完全不同。因为如果窗户是开放的,争吵就有可能被听到,而人们通常都不想给别人一种印象:他们的性格有问题。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孩子来到我们诊所接收咨询治疗时,我们所能为他做的。

(三)

这个案例中的孩子是家中长子,今年13岁半。

在他11岁的时候,他的智商为140。

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自从进入高中第二学期以来,他几乎没有进步。

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孩子自认为聪明,那么他常常会希望无须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事实上,结果是他们常常会止步不前。例如,我们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感觉自己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他们想证明自己不再是个孩子。结果,他们越是想因此而证明自己,就越会在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困难。于是,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是否像迄今为止自己所认为的那么聪明。此时,我们并不建议告诉一个孩子他很聪明,或者他的智商是140。应该永远也不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智商,而且也不应该让父母知道。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用于解释,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到后来会失败。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如果一个雄心勃勃的孩子,他自己没有把握以一个正确的方式取得成功,那么他就会去寻找自己有把握的、一条错误的成功之道。其中的一些错误为:变得神经质、自杀、犯罪、变懒惰或浪费时间。孩子会以百种托词为自己错误的成功之道来作辩解。

孩子最喜欢的科目是科学,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孩交往。

我们知道,孩子和比他年龄小的小孩结交就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容易一些,也是为了体现优越感和领导同伴们。因此,如果孩子们喜欢这样的交往,那我们就会怀疑他有这种控制欲。当然,情况也未必总是如此,有时这种交往也是父性本能的体现。但是,即使是父性本能,也总有一些缺点,因为这种本能的表达会排斥与年长的孩子一起玩,而且这是一个有意识的排斥行为。

喜欢足球和棒球。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他很擅长这两类运动项目。可能我们还会听说,他在某些项目上很擅长,但对另外一些项目甚至不感兴趣。这意味着,只有他有把握取得成功的时候,他才会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而他没有把握会成功的事情,就拒绝参与。这种行为方式自然不正确。

他喜欢打牌。

这意味着他喜欢浪费时间。

他的注意力似乎因为打牌而远离了以往的正常作息,他已经不再很早就就上床睡觉,也不再在合适的时间做家庭作业。

现在我们看到,对他真正的抱怨都集中于同一点,即如果他无法在学业中出类拔萃就只会浪费时间。

他在婴儿时期发育缓慢,但是两岁以后发展迅速。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两岁之前发育缓慢。他可能是被娇生惯养,结果就有了我们所知道的,一个纵容宠溺的童年导致了他的发育迟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被纵容孩子不想说话、走路,也不喜欢活动身体,因为别人已经为他们做好了一切,而他们,也因此就没有被刺激发展。孩子后来迅速发育的唯一解释就是他获得了激励成长发育的刺激。正是这些强烈的刺激才让他成为一个活泼聪明的孩子。

他的突出性格的特征是诚实和固执。

对我们来说,仅仅知道他很诚实还不够。诚实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也真的是一个优点,但我们不知道他是否会利用诚实来批判别人。诚实这种品质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自夸方式。我们知道他喜欢做领袖和指挥别人,因此这种诚实也可能是他追求优越感的一种表现。我们不确定如果这个男孩处于不利的环境中,他是否可以继续诚实。至于他的固执,我们发现他真的想有自己的方式,而且喜欢与众不同,也不想被别人领导。

他会欺负自己的弟弟。

这句话证实了我们对他的判断。即他想要成为一个领导者,但是由于弟弟服从他的领导,于是他便欺负弟弟。这表明了他不是非常诚实,而且如果你真的了解他就会发现,他有时候是个骗子。他喜欢吹嘘自夸,这是因为他想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但是这种表现实际上是一种优越情结,是一种清晰地体现了内心正在遭受自卑感折磨的优越情结。由于别人过高评价了他,而他自己无法达到这种别人的赞扬,于是他便低估了自己,但他又想达到别人的高估,因此必须通过自夸这种方式来弥补。过高地表扬一个孩子并不明智,因为他会觉得别人对他有过多的期望。而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容易满足别人的这些期望时,他便开始害怕焦虑,结果是他将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欺负弟弟之类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这便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他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而且对于独立和正确地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于是他便将热情放在打牌上,因为当他打牌时没人能发现他的自卑,即使实际上他有学习成绩不好之类的弱点。他的父母会说他成绩不好是因为他总是打牌这样的事实,以此挽救了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他也因此总是会这样想:“是的,因为我喜欢玩牌,所以我成绩不好。但是如果我不玩牌,那我就会是最好的学生。可是,我确实喜欢打牌。”这样他便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而且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可以成为最好的学生。如果这个男孩不懂得自己心理的这种逻辑,那么因为他没有获得想要的满足感,于是便会哀叹自己,隐藏自己的自卑感不让别人了解,也不让自己知道。如果他这样做,他将无法真正改变自己,取得进步。因此,我们应该以一个非常友好的方式向他揭示他性格的根源,让他知道,他的行为实际上就像一个觉得自己不够强大的人,来完成一项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想以此而取得成就,他只有通过隐藏弱点,隐藏自卑感才能觉得自己足够强大。我们应该像已经说过的那样,以一个友好的态度不断地鼓励他去做一切正确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总是称赞他,在他面前拔高他的智商,这种不断的赞扬和提醒有可能会使他产生一种恐惧,一种害怕自己无法永远取得成功的恐惧。我们非常清楚,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智商并不是十分重要,所有优秀的实验心理学家都指出,一个智商测试只能代表测试当时的情况,而生活太复杂,不可能由一个测试就了解和预测全部。一个很高的智商并不能证明孩子真的能够解决所有生活的难题。

这个孩子真正的问题和困难在于他缺乏社会兴趣,有自卑感。而且这些必须向他解释清楚。

(四)

这是一个8岁半男孩的案例。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现了孩子是如何被宠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主要来自于这类被纵容的孩子。我们的时代很需要我们停止溺爱孩子,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喜欢他们,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纵容宠坏他们。我们应该将他们当作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因此,本案例非常有价值,因为它描述了一个被宠坏孩子的性格特征。

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在学校的每个年级都会重读,现在只读二年级。

在学校的一年级孩子就留级,我们不仅要怀疑他是否有智力缺陷。在本案例的其他分析中,我们必须记住这种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开始时很优秀,后来开始退步,那么我们就要排除他智力缺陷的可能。

他像婴儿那样说话。

他想让别人纵容自己,因此他会模仿婴儿的说话方式。但其实,这也意味着他心中一定有一个目的和计划,因为他认为模仿婴儿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在这个案例中,这种理性的、有意识的计划排除了他存在智力缺陷的可能性。他不喜欢学校的生活和学业是因为他还没有为此而准备好。他没有选择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发展自己,而是选择与环境对抗和敌对来表达自己的追求。这种敌视的态度自然导致了他在每一个年级的重读。

他不服从自己的哥哥,经常和哥哥争强斗胜。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他来说哥哥就是一个障碍。我们也可以从这点推测哥哥一定是个好孩子。他唯一可以和哥哥竞争的方式是在现实的行为中学坏。他还可以在梦中想象,如果自己还是一个婴儿就会超过哥哥。

他在22个月大的时候才学会走路。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可能患过佝偻病。如果他直到22个月大都没有学会走路,那么有可能他总是被别人看护和注意,也有可能是他的母亲在这22个月中一直对他寸步不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身体缺陷刺激他的母亲一直看护他、越来越宠爱他。

他很早就开始说话。

现在我们确信他不是智障儿童,因为智障主要表现为学习说话困难。

他总是像婴儿一样说儿语。他的父亲很喜欢他。

他的父亲也很宠爱他。

他更喜欢母亲。这个家里有两个男孩子。母亲说哥哥很聪明。这两个男孩之间经常争斗。

这是一个家庭中孩子之间存在竞争的案例。在大多数家庭中也会有这样的竞争,尤其是一个家庭中的长子和次子之间以及任何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之间都会存在这样的竞争。这种竞争心理的来源是当另一个孩子来临时,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就被冷落在一边。而且,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参见第八章),只有正确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这种不良竞争才可以避免。

他算术考得很差。

对于那些被宠坏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学习中最大的困难通常都是算术,因为算术涉及一定的社会逻辑,而这种社会逻辑是被宠坏的孩子所不具备的。

他的大脑一定有问题。

我们没发现这种智力缺陷问题。对于他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而言,他的行为非常明智。

他的母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手淫。

他这样做是有可能的,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手淫。

他的母亲说,他的眼睛有黑圈。

我们从他眼睛的黑圈不能确定地得出他手淫的结论,尽管人们一般都会怀疑是这样。

他非常挑食。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母亲关注自己,即使是在吃饭的时候。

他害怕黑暗。

这再一次地表明了他有一个被骄纵的童年。

这个母亲说孩子有很多朋友。

我们认为这些朋友都是他可以发号施令的人。

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研究音乐人的外耳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可以发现,那些音乐人的外耳有更好的发育曲线。当我们看到这个男孩之后,我们很肯定他有一双精巧灵敏的耳朵。这种灵敏表明了他喜欢和谐,而且,一般拥有这种灵敏性的人也更有能力接受音乐培训。

他喜欢音乐,但是他的听力有问题。

这样的人一般很难忍受我们嘈杂的生活。这类人之中患上耳疾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其他听力没问题的人。听觉器官的构成是遗传的,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天赋和听觉障碍会代代相传的原因。这个遭受着听觉障碍痛苦的男孩,他的家族中有一些人非常有音乐天赋。

对于这个男孩而言,正确治疗他的方法就是尽力使他更加独立和自立。现在这个男孩不仅没有自立,还认为他的母亲有必要为他操心,永远不要离开他。他总是想得到母亲的支持,当然,他的母亲也非常乐于给他这种支持。现在他可以自由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包括随意犯些错。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学会自立,可以学会不和哥哥去竞争母亲的喜爱和支持。即使目前每个兄弟都觉得别人更受偏爱,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学会自立的话,那么根本无须互相嫉妒。

就教育儿童而言,尤其需要做的是,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学校生活的问题。想一想,如果他不继续上学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一旦脱离学校,就会偏离到对社会生活无益的方面。或许有一天,他开始从学校逃课,再过一些天他就干脆不去学校,待在家里,后来他也不待在家里了,到最后他加入了一个帮派。俗话说“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因此,现在就开始训练他适应学校生活要好于以后不得不面对一个少年犯。现在,学校对他而言不过是一种重要的测试。但是目前,他还没有准备好以一种合作的社会意识去解决学校中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学校有困难却无法克服。但这需要学校给他新的勇气。当然学校也有自身的问题:例如,或许这个班人数过多,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教育,又或许这个孩子所遇到的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对孩子们进行心理上的鼓励,等等,那这将会是一个悲剧。但是如果这个男孩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老师,这个老师可以鼓励他,使他振作起来,那么他就可能得以拯救。

(五)

一个10岁女孩的案例。

由于这个女孩有算术和拼写方面的困难,于是便被从学校交付到了我们诊所。

对于一个被宠溺的孩子而言,算法通常都是一个很难的科目。虽然没有这样的规定认为被纵容的孩子在算术方面就一定很糟糕,但是我们发现事实通常都是这样的,长此以往,这就成了我们的经验。我们知道,左撇子经常会有拼写上的困难,因为他们的训练是从右侧看到左侧,而且他们阅读的时候也是从右到左的顺序。他们可以正确地阅读和拼写,只是方向与我们平常人的相反而已。这一点,通常没有人了解,人们只知道他们不能很好地阅读,也只简单地说他们阅读或拼写能力不佳。因此我们怀疑这个10岁女孩可能是个左撇子。也许她在拼写方面的困难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如果她在纽约,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她可能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移民,因而对英语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在欧洲,我们就无须有这样的考虑。

她过去的历史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她的家庭曾在德国丧失了大部分财产。

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德国来到这里。这个女孩可能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突然之间,这一切的美好都结束了。这里是一个新环境,可以揭示出她是否接受过合作意识方面的正确训练,以及在社交方面她是否已经适应而且变得有勇气。还可以揭示出她是否能承受贫困的重压,也就是说,这意味着她是否可以与人合作。现在看来,她还不能与别人正确地进行合作。

在德国的时候,她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离开德国的时候她8岁了。

这已经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

她和这里的同学们相处并不融洽,因为她拼写方面的困难,以及她在这里得到的教授算术的方式与德国的也不一样。

但是老师不一定总能体谅到这些。

她的母亲非常纵容她,她也非常喜欢母亲,而且父母也是这样。

如果你问孩子们:“你更喜欢谁一些?是你的爸爸还是妈妈?”他们通常会回答:“我都喜欢!”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测试这个回答的真实性,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孩子放在父母中间,当我们与父母说话的时候,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移向她比较喜欢的那一个。而如果父母处于同一个房间,孩子进入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事情,即她又一次走向她最喜欢的那一个。

她有几个同龄的女朋友,但不是很多。她最早的记忆是:她八岁的时候和父母一起住在乡下,她常常在草地上和一只小狗玩耍。那时他们还有一辆马车。

她记得她的财富、草地、小狗及马车。这种情况类似于一个曾经富有,但家道中落的人,总是会回想起那段美好富有的日子,那时他拥有一辆马车、很多马匹、一栋漂亮的房子以及众多仆人等很多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女孩目前的状况让她感到很不满足。

她会常常梦到圣诞节,梦到圣诞老人带给她的礼物。

她在梦中所表达的愿望与她现实生活中的意愿一样。她总是想要更多的东西,因为她感觉自己被剥夺了很多东西,于是想夺回过去她所拥有的一切。

她喜欢依赖母亲。

这表明她在学校缺乏勇气也表明她遇到了困难。我们向她解释,虽然她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孩子更多,更不好解决,但是,她可以通过刻苦钻研以及变得更有勇气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她再次来到了诊所,没有母亲的陪同。在学校她和别人相处得好了一些,在家里她也可以独自做好每一件事。

我们曾经建议她要变得独立,不要依赖母亲,要独自做好自己的事。

她为父亲做早餐。

这是培养合作意识的一个迹象。

她认为自己变得更有勇气了,而且在这次谈话中也表现得更加从容、放松。

她这次回去的时候,我们要求她下次和她的母亲一起过来。

这次,她的母亲和她一起来了,这是她的母亲第一次来到我们诊所。这个母亲工作一直都很忙,之前不能来是因为走不开。据她阐述,这个女孩在两岁时被他们家收养,而女孩自己毫不知情。在进入这个家的前两年中,女孩被换过六个家庭收养。

对于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她似乎在两岁之前备受苦难。因此,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可能曾遭人嫌弃和忽视,然后被这个母亲照顾得很好的女孩。她很想抓住目前这种良好的处境,因为她早期的痛苦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一种无意识的印象。也可以说,这两年的经历会对这个女孩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这个母亲领养女孩的时候,有人建议她一定要对孩子严加管教,因为孩子来自一个不好的家庭。

给出这个建议的人肯定是被遗传的想法所毒害的人。如果她对孩子很严格,那么这个女孩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儿童,然后给出建议的人就会说:“你看,我是对的!”他不知道孩子成为问题儿童,他也对此负有责任。

这个女孩的亲生母亲很不好,这会使养母感到自己对于孩子的责任重大,因为女孩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因此后来养母有时会体罚这个女孩。

这个女孩的处境不再像以前那么良好。养母的纵容态度有时会突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对她的严厉惩罚。

这个养父会纵容女孩,而且尽可能地给她想要的一切。如果她想要什么东西,她不会说“请您给我”和“谢谢你”而是会说“你不是我妈妈”。

孩子要么知道了事实,要么只是恰巧说了一句击中要害的话。我们了解到,一个20岁的男孩,他不相信自己是母亲亲生的,然而,他的父母发誓孩子并不知道这个真相。显然这个男孩有了一种不是亲生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他就形成了这种结论。我们这个案例中的养母认为“孩子不知道她自己是被收养的”,但是,孩子自己可能已经有了不是亲生的感觉。

不过,这些话她只向母亲说,而不向父亲说。

因为她没有机会攻击父亲,因为父亲给了她想要的一切。

这个母亲无法理解孩子在新学校的变化。现在孩子的成绩很差,母亲不得不打她。

这个可怜的孩子由于成绩不佳,她自己已经感到十分羞辱和自卑,然后母亲还打她,这更加重了她的负面情绪。实际上这两者之中任何一件已经使她足够屈辱和自卑。这一点值得老师深思,他们应该意识到,一旦他们给出了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不好的成绩,那么这将预示着家里麻烦的开始。如果老师知道,给出一个糟糕的成绩单将会是孩子受到责罚的起因,那么一个明智的老师应该会避免这样做。

这个孩子说,她有时会忘记控制自己,会大发脾气。她在学校情绪激动,而且会扰乱班级。她认为自己必须永远是第一。

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独生子女的这种欲望,因为她的父亲会给她想要的一切,也可以理解她想成为第一的喜好。我们知道她过去拥有包括乡村的草地在内的很多东西,现在她却感觉自己被剥夺了过去的优势。因此她现在对优越感的追求变得更强烈,但是由于她没有表达这种欲望合理途径,于是她便忘了控制自己并不断地制造麻烦。

我们向她解释说她必须学会与人合作。我们告诉她,她的情绪激动只是为了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她脾气不好也只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而找的借口。因为她的妈妈对于她的不良成绩很生气,为了和妈妈作对,她便不好好学习。

她会梦到圣诞老人给她带来很多东西。但是当她醒来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在梦中她总是想唤起拥有想要的一切的感觉和情绪,但是“醒来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我们决不能忽视这其中所隐含的危险。如果我们也在梦中有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但醒了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那么我们自然会感到失望。然而梦想唤起的其实和梦醒后的感情是相符合的。换句话说,梦中的情感目标不是为了唤起获得拥有一切的成就感,而恰巧是为了获得失望感。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一直在做梦,直到目标满足,下一个失望开始。在忧郁症患者中,他们都会有伟大的梦想,但清醒后发现事情恰恰相反。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喜欢这种失望感。因为目前的生活对她来说太过暗淡,所以她想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母亲。她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妈妈也没有给她任何东西。她认为“母亲打我,只有父亲才会给我想要的东西”。

总结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总是想要失望,这样她就可以指责母亲。她这是在对抗母亲,如果我们想要阻止这场抗争,我们必须使她信服,无论是在家里,在梦里,还是在学校,她的行为都是基于相同的错误模式。她的错误的生活风格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她曾经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过短,没有熟练掌握英语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使她相信,她的这些困难本来都可以很容易克服,但是她却故意将它们作为和母亲对抗的武器。我们也必须说服这个母亲停止责打孩子,以免给孩子抗争的借口。我们应该让孩子意识到,“我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我忘了控制自己,我会发脾气,这些都是因为我想给妈妈制造麻烦”。如果孩子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她就会停止她的不良行为。如果她没有认识到在家里,在学校以及在梦里,自己所有的经验和印象所隐含的意义,那么要改变她性格当然是无稽之谈。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就是试着去了解一个人如何运用自己的印象和经验,或者换句话说,心理学就意味着,我们要尽量去了解孩子用以指导行为和对刺激反应的感知模式。同时还意味着我们要了解他对某些刺激的看法,了解他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以及他如何利用这些刺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