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必须表现 。

有是绝对抽象;这种否定性对有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是有,唯有有而更无其他,才作为这种绝对否定性。由于这种绝对否定性之故,有仅仅是作为自身扬弃之有,并且是本质 。但本质作为单纯的自身等同,反过来又同样是有 。有论包含第一个命题:有是本质 。第二个命题:本质是有 ,构成了本质论第一篇的内容。本质把自己造成有,但这个有却是本质的有 ,是存在 ;这是一个从否定性和内在性发生出来的有。

这样,本质就表现出来 了。反思是本质在自己本身中的映现 。反思规定被封闭在统一中,完全只是作为建立起来的、扬弃了的规定;换句话说,反思是在其建立起来之有中直接与自身同一的本质。但当本质是根据时,它就通过其自身扬弃或回到自身的反思来规定自身是实在的;当更进一步,根据关系的这种规定或他有,在根据的反思中扬弃自身并变为存在时,那么,形式规定便在这里具有一个独立长在的因素。它们的映象 完成了自身,成为现象 。

进到直接性那样的本质性,首先 就是存在 和存在物 或事物 ,——作为本质与其直接性相区别的统一。事物诚然包含反思,但反思的否定性却首先在事物的直接性中熄灭了;不过因为事物的根据在本质上是反思,它的直接性便扬弃自身;它把自身造成是一个建立起来之有。

这样,本质其次 就是现象 。现象是自在之物所是的那个东西,自在之物的真理。但这个仅仅是建立起来的、在他有中反思的存在,却同样超出自身而进入它的无限里;自身反思的、自在之有的世界 把自身和现象世界对立起来。

但现象的和本质的有完全处于相互关系之中。这样,第三 ,存在就是本质的关系 ;现象物表明了本质的东西,而本质的东西又是在其现象之中。——那个关系是在他有中的反思和自身反思还不完全的联合;两种反思的完全渗透,就是现实 。

第一章 存在

正如根据所说:一切是某个事物的东西,都具有一个根据或说是一个建立起来的东西、一个有中介的东西 ,这样就必须也提出一个存在命题,并且这样来表述:一切是某个事物的东西,都存在。有 的真理不是要成为一个最初的直接物,而是要成为在直接性中发生的本质。

但假如又还要说:存在着的 某个事物具有一个根据并且是有条件的 ,那么,就必须同样也说:它没有根据并且是无条件的 。因为存在是从扬弃由根据与条件相关的中介而发生的直接性,这个直接性在发生中就同时扬弃了这种发生本身。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谈到关于上帝存在 的证明,这里首先要提醒一下,除了第一种直接的有 和第二种存在 的有、即从本质发生的有以外,还更有一种有,它是从概念发生的,即客观性 。——证明总是有中介的 (间接的)认识 。有之不同种类要求,或者说包含它们的中介的特有种类,所以证明的性质也以每一种类而差异。本体论的证明想要从概念出发;这个证明以一切实在的总和为基础,然后把存在也包括在实在之下。所以这个证明是那个成为推论的中介,这里还不须加以考察。康德反对这个证明所提到的东西,上面 [1] 已经对它采取了观点并注意到康德把存在 了解为被规定的实有 ,某物通过存在便进入全部经验的结构之中,即进入一个他有 的规定和对他物 的关系之中。所以某物作为存在着的东西是由于他物而有了中介,一般的存在则是某物的中介的方面。现在某物的中介并不在康德所谓概念那样的东西之中,即不在被认为是仅仅单纯地自身相关 的某物中或表象本身中;对立在抽象的自身同一中被去掉了。本体论的证明倒是必须陈述绝对的概念,即上帝概念会达到被规定的实有,达到中介,或单纯的本质怎样以中介而使自身有了中介的。这一点的实现,是通过上述情况,即把存在总括在它的普遍的东西、即实在之下,实在被认为是在概念中的上帝一方面和存在另一方面之间的中项。——关于这种中介,因为它具有推论形式,如前所说,在这里还不能谈到。但至今的陈述却已包含了这样一点,即,本质的中介和存在真的是怎样发生的。这个证明本身的性质必须在认识论中去考察。这里只提出与中介的一般性质有关的东西。

关于上帝实有的证明,为这个实有提出了一个根据 。这根据不应该是上帝实有的客观根据;因为这个实有本身是自在自为的。所以它仅仅是一个认识的根据 。因此,这个根据把自己说成是这样一个东西,即它在对象中消失了 ,对象首先由于根据而表现为有根据的。从世界的偶然中摘取出来的根据,现在就包含着这样一点,即:世界退回到绝对本质中去;因为偶然的东西就是本身无根据 和自身扬弃的东西。因此,绝对本质实际上就是以这种方式从无根据的东西里发生的;根据扬弃自身,一个事物在另一事物中成为有根据的东西那样的关系(这关系也曾赋予给上帝)的映象也连同一起消失了。这种中介因此是真的中介。不过进行证明的反思不知道它的中介的这种本性罢了;它一方面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因此把它的中介从上帝本身那里去掉;但另一方面它又因此不认识中介运动在本质 中本身 是什么和怎样的。它的真正关系就在于:它兼是一事物中的两个方面,是中介本身,但当然同时又是一个主观的、外在的、即外在于自身的中介,它在其本身中又扬弃自己 。但在上述的陈述中,存在却获得了歪曲的关系,只表现为有中介的 、或建立起来的东西。

所以存在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考察,不单纯作为直接物 。从一种直接性的规定看来,对上帝存在的了解就是某种无法证明的东西;而对上帝存在的知,便被说成只 是一种直接的意识,一种信仰 。知会达到这种结果,即:它什么也不知,这就是说,知重又放弃了 它的中介运动和在此运动中出现的规定本身。这一点在前面已经看到过了;不过还要加上:反思,当它以自身扬弃而告终,它并不因此便以无为结果,以致关于本质肯定的知,作为与本质的直接 关系,便和那种结果分离开 ,而且是一种自己固有的发生、一种只从自身开始的行动似的;恰恰相反,这种终结本身,这种中介的消灭 ,同时就是根据 ,直接物便是从根据发生的。如以前所说,语言把没落 和根据 的意义联起来了 [2] ;人们说,上帝的本质对于有限的理性,是无底的深渊 Abgrund。假如理性在这里放弃其有限性并沉没其中介运动,那么,无底深渊倒的确是上帝的本质;但这个无底的深渊 ,即否定的根据,同时又是有之物的发生和自在的直接的本质的肯定的 根据;中介是本质的环节 。中介由于根据而扬弃自身,但并非让根据仍留在下面,以致从根据发生的东西好像是一个建立起来的东西,在别处、即在根据中有其本质似的;正相反,这个根据,作为无底深渊,就是消失了的中介;反过来说,唯有那消失了的中介才同时是根据,并且唯有通过这种否定,那个中介才是自身等同的和直接的东西。

所以这里便不是把存在当作一个宾词 或本质的规定 ,以致一个关于本质的命题说:本质 存在,或具有 存在;——而是本质过渡为存在;存在是本质的绝对外在化,本质也不停留在外在化的彼岸。所以这个命题就会说:本质是存在,它与它的存在并不相区别。假如本质作为根据,与自身作为有根据的东西并不再相区别,或者那个根据扬弃了自身,那么,本质就过渡 为存在。但这种否定同样在本质上也是肯定,或说完全是肯定的自身连续;存在是根据 的自身反思,是根据在其否定中所发生的自身同一,所以就是中介,这个中介把自身建立为自身同一,从而是直接性。

现在因为存在本质上是与自身同一的中介 ,所以它在自身中具有 中介的规定 ,但这样,规定又同时是自身反思的,并且具有本质的和直接的长在。存在作为那个由扬弃而建立自身的直接性,是否定的统一和内在之有;因此,它直接规定自身为一个存在物 和事物 。

甲、事物及其特性

存在作为存在物 ,是在否定的统一的形式中建立的,它本质上就是这个否定的统一。但这个否定的统一首先只是直接的 规定,从而是一般某物 的一。但存在的某物却与有的某物相区别。前者本质上是一个这样的直接性,它由中介的自身反思而发生。所以存在的其物是一个事物 。

[3] 事物 要和它的存在 相区别,正像某物 可以和它的有 相区别那样。事物和某物直接是一个和同一个东西。但因为存在不是有的最初的直接性,而在自身中具有中介的环节,所以它成为事物的规定以及两者 [4] 的区别,并不是一种过渡,而真正是一种分析;存在本身就在其中介的环节中包含着这种区别——即自在之物 与外在存在 的区别。

1. 自在之物与存在

1. 自在之物 是存在物作为那由扬弃中介而呈现的本质的直接物 。中介在这里对于自在之物,同样是本质的;但这个区别,在这种最初的或直接的存在中,却分散为漠不相关的规定 。一个方面,即事物的中介,是事物的不反思的直接性 ,也就是事物的一般的有;这个有,因为它同时被规定为中介,便是一个不同于 自身的、自身多样的、外在 于自身的实有 。但它不仅仅是实有,而且与被扬弃的中介和本质的直接性相关,因此它是作为非本质的、作为建立起来的东西那样的实有。——(假如事物要和它的存在相区别,那么,它便是可能的东西 ,是想象物或臆造之物,同时这样的东西并不应该存在。可能性这一规定和事物与其存在之对立,将在以后谈到。)——但自在之物及其有中介的有两者都被包含在存在之中,并且两者都是存在;自在之物存在,并且是事物的本质的存在,但有中介的有则是事物的非本质的存在。

自在之物 ,作为存在的单纯的自身反思,并不是非本质的实有的根据;它是不动的、不被规定的统一,因为它恰恰具有必须成为扬弃了的中介这一规定,因此只是那个实有的基础 。反思,作为自身由他物而有中介的实有,因此也落在自在之物以外 。自在之物本身不应有规定的多样性,只是由于被引入外在反思 的缘故,它才获得那种多样性,但仍旧对多样性漠不相关。(自在之物要被引入眼睛里才有颜色,要被引入鼻子里才有气味等等。)自在之物的差异,是一个其他者所采取的观点,是这个其他者所给予的自身与自在之物的规定的关系,并不是自在之物自己特有的规定。

2. 这个其他者现在就是反思,它被规定为外在的,首先 是对自己本身 是外在的 ,并且是规定的多样性。然后 它对本质的存在物是外在的,并且它自身与存在物的相关,正像与存在物的事先建立 (前提)相关那样。但是,外在反思的这两个环节:它自己特有的多样性和它对不同于它的自在之物的关系,是一个和同一个东西。因为假如这个存在 [5] 自身对本质的同一和对一个他物 同样相关,那么,它就只是外在的。因此,多样性并非在自在之物以外具有自己特有的独立长在,而只是在它与自在之物的必然关系中作为与自在之物对立的映象,作为碰到自在之物折射出来的反光。所以差异是作为一个他物对自在之物的关系而呈现的;但这个他物丝毫不是自为地长在的,而只是作为对自在之物的关系;但它同时又只是自在之物的排斥;所以它是它自己不停地退回到自身中去。

现在既然自在之物是存在的本质的同一,那么,这个无本质的反思就并不适宜于自在之物,而是对它是外在的,并与自身融合。这个反思消灭了,并且本身成为本质的同一或成为自在之物。——这一点也可以这样来看:无本质的存在在自在之物中有其自身反思;它首先与自在之物相关就像与它的他物 相关那样;但它作为他物与那个是自在的东西对立,又只是它自身的扬弃并且是成为自在之有的变。因此,自在之物与外在的存在是同一的。

这一点在自在之物中是这样表现的:自在之物是自身相关的 、本质的存在;只有在它包含自身反思的否定性的情况下,它才是自身同一;那对它表现为外在存在的东西,因此就是它本身中的环节。它因此也是自身被自身排斥的自在之物,所以它对待自身就像对待一个他物那样 。于是现在便呈现了多个 自在之物,它们都处于外在反思的相互关系之中。这个非本质的存在是自在之物彼此之间以及对他物的关系;但它对于自在之物本身又是本质的,——换句话说,这个非本质的存在,由于它与自身融合了,就是自在之物,但却是一个不同于 前一个的自在之物,因为前一个是直接的本质性,而这一个却是从非本质的存在发生出来的东西。不过这另一个自在之物却只是一般的另一个 ;因为它作为自身同一的事物,并不比前一个有更进一步的规定性;它和前一个同样是非本质的存在的自身反思。因此,互相差异的自在之物的规定性便都落入外在反思之内。

3. 这个外在反思现在就自在之物的彼此对待,是它们彼此 作为他物的中介 。这样,自在之物便是一个推论的两端,推论的中项构成它们的外在存在,它们通过这个存在而互为他物并相区别。它们的这种区别只是落在它们的关系 之内;它们好像只是从它们的表面把规定派送到关系中去,而它们作为绝对自身反思的东西,却对关系仍然漠不相关。——于是这个关系构成了存在的总体。自在之物处在对一个外在于它的反思的关系中,它在其中具有多样性的规定;它是在另一个自在之物中自己被自己排斥;由于每一个从他物重又映现出来时,只是一个他物,这种排斥便是它自己退回到自身中去;它不是在自身中,而是在他物中,有其建立起来之有,它只是被他物的规定性所规定;这个他物也同样只是被前一个的规定性所规定。但这两个 自在之物既然不是在它们本身中具有差异,而是每一个都只在另一个中具有差异,它们便是不相区别的;当它对待另一端应该像是对待另一个自在之物时,它却是在对待一个与自己不相区别的东西,而应该构成两端间的中介关系的那个外在反思却只是自在之物在对待自己,或者说,在本质上是自在之物的自身反思;因此,外在反思是自在之有的规定性,或自在之物的规定性。所以,自在之物之有这种规定性,不是在对另一个自在之物的、外在于它的关系中,也不是在另一个自在之物对它的关系中;规定性不仅仅是它的表面,而是它与自己和与另一个自在之物的本质的中介。——两个自在之物应该构成关系的两端,当它们自在地不具有彼此对立的规定性时,它们实际上就融合为一 ;只有一个 自在之物,它在外在反思中自己对待自己,它是它对自身的特有关系,正如 它对另一个 构成其规定性的自在之物的关系 那样。

自在之物的这种规定性就是事物的特性 。

2. 特性

质 是某物的直接 规定性,是否定物本身,有由于它而是某物。同样,事物的特性就是反思的否定性,一般存在由于它而是存在物,作为单纯的自身同一,就是自在之物 。但反思的否定性,即扬弃了的中介,本身又在本质上是中介和关系,不是对一个像作为不反思的规定性、即质那样的一般他物的关系,而是对自己 像对一个他物那样的关系,或者说是那个同样 直接成为自身同一 的中介 。抽象的自在之物本身就是从他物出来转回自身的状态;它因此便自在地规定了 ;但它的规定性是性状 ;这样的性状,本身就是规定 ,并且作为对他物的对待,不过渡 为他有,也免去了变化 。

一个事物具有特性;那些特性第一 是事物对他物 的规定了的关系;特性只是作为彼此对待的方式而呈现的;因此它是外在反思和事物的建立起来之有那个方面。但第二 ,事物在这种建立起来之有中是自在的 ,它在对他物的关系中保持自身;它因此当然只是一个表面,存在便以这个表面而投身于有的变和变化之下。一个事物具有特性,要在他物中起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和以特殊方式在其关系中外在化自身。它只是在其他事物相应的性状的条件之下,才证明这种特性,但这种特性对这个事物说来,又是特殊的 ,并且是这个事物自身同一的基础;——这样反思的质因此就叫做特性 。事物这里便过渡到外在性之中,但特性在其中还保持着。事物由于它的特性就变为原因,而原因则是这样的东西,即作为结果而保持自身。事物在这里最初毕竟只是有许多特性的静止的事物,还没有被规定为现实的原因;它最初只是其规定的自在之有的反思,还不是建立的反思。

所从自在之物 ,如上面所看到的,在本质上不仅是这样的自在之物,即它的特性是一个外在反思建立起来之有,而是那些特性乃是它自己特有的规定,它以规定的方式通过那些规定来对待自身;它不是一个在其外在反思以外的、无规定的基础,而是在其特性中作为根据而呈现,这就是说,它是那在其建立起来之有中的自身同一,——但同时又作为有条件的根据,这就是说,它的建立起来之有同样也是外在于自身的反思;它只有在它是外在的情况下,才是自身反思和自在的。——自在之物由于存在而进入外在的关系,而存在也就在于这种外在性;外在性是有的直接性,事物也由此而投身于变化之下;但外在性也是根据的反思的直接性,事物也因此而在其变化中是自在的 。——这里提到根据关系,却并不意谓着事物总是被规定为它的特性的根据;事物性本身作为这样的事物性,是根据规定,特性并不和它的根据相区别,也不单纯构成建立起来之有;而是过渡到事物的外在性中去的根据,因此又是真正自身反思的根据;特性本身作为这样的特性,就是根据,是自在地有的建立起来的有,或者说,这个根据构成特性的自身同一 的形式 ;特性的规定性 是根据的外在于自身的反思,而整体就是其排斥和规定中、在其外在直接性中自身与自身相关的根据。——于是自在之物 在本质上存在,而且它存在也就反过来意谓着:存在作为外在的直接性同样又是自在之有 。

注释

以前在实有的环节自在之有、即自在之物那里 [6] ,已经提到并注意过这样的自在之物无非是抽掉一切规定性的空洞抽象,正因为它应当是抽掉一切规定的抽象,所以从它那里当然什么也不 能知道 。——按照这样说来,自在之物就被假定为不曾规定的东西,一切规定就落在它以外,落入一个与它陌生的反思之中,它对这个反思是漠不相关的。在先验唯心论 看来,这种外在的反思就是意识 。由于这个哲学体系把事物的一切规定,无论就形式或就内容说,都挪移到意识之中,按照这一立场,那么,我看树叶不是黑的,而是绿的,太阳是圆的,不是方的;我尝味糖是甜的,不是苦的;我规定钟鸣一响和二响是前后相续,不是彼此并列的,第一响既不是原因,第二响也不是结果等等便都归在自我 之内,归在主观之内。——自由的意识与这种鲜明的主观唯心论的陈述直接矛盾,按照自由的意识看来,自我毕竟知道自我是那普遍的和不被规定的东西,自我把那些多样性的和必然的规定从自我那里割裂开来,认识它们是一种外在于自我的、只适宜于事物的东西。——自我在其自由的这种意识中,就是那个真正的自身反思的同一,这种同一就应该是自在之物。——我在别处曾指出那种先验唯心论超不出自我所受到的客体的限制,总之,超不出有限世界,而唯有改变限制的形式 ,这个限制对于那种先验唯心论仍然是绝对的,因为那种先验唯心论只是把限制的形式从客观的形态搬到主观的形态里去,又把寻常意识认为是外在于意识而只属于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那样的东西,造成是自我的规定性,并且使上述外在的多样性和变化在这个作为一件事物的自我中,与自我的规定性发生狂乱的颠倒。——在现在的考察中,自在之物和最初于它是外在的反思只是对立;反思还没有规定自身是意识,自在之物也同样没有规定自身是自我。从自在之物和外在反思的本性所得的结果是:这个外在的东西要规定自身是自在之物,或反过来,那前一个自在之物要变成自己特有的规定。那种哲学所持的立场,其主要不行之处,就在于它死抓住抽象的自在之物 作为终极的 规定,并把反思,或说特性的规定性和多样性,与自在之物对立起来,而实际上自在之物却本质上在自身中具有那种外在的反思,并把自身规定为一个具备自己特有 规定、具备特性的自在之物,从而证明自身之成为事物的抽象、成为纯自在之物,是一个不真的规定。

3. 事物的相互作用

自在之物本质上存在 ;外在的直接性和规定性属于它的自在之有或说它的自身反思。因此,自在之物是一个具有若干特性的事物,并且因此有较多的事物,它们不是由一个于它们是外来的观点而相区别,而是由其自身来相区别。这些较多的相差异的事物。由于它们的特性,就处在本质的相互作用之中;特性就是这种相互作用本身,而事物在相互作用之外便什么也不是;相互规定,即那些作为端项应该对其这种关系漠不相关的自在之物的中项,这个中项本身就是自身同一的反思和那些端项所应该成为的自在之物。因此,事物性便降低为不规定的自身同一的形式。这种形式只是在它的特性中,才具有它的本质性。因此,假如涉及一个事物,或一般涉及若干事物,而不谈规定的特性,那么,它们的区别便仅仅是一个漠不相关的、量的区别。那被看作是一个事物 的同一个东西,也可以被造成是较多的事物,或可以被看成是较多的事物;这样就是一种外在的分离 或联合 。——一本书是一个事物,它的每一页也是一个事物,如此等等以至无限。一个 事物只有通过规定性,才是这个 事物,而规定性则唯在于事物的特性。事物由于特性而与其他事物相区别,因为特性就是否定的反思和进行区别;所以事物只是以其特性才在自身中具有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特性是自身反思的区别,事物由于特性就在其建立起来之有中,即在其对别的事物的关系中,同时又对他物和对自己的关系漠不相关。所以对于事物说来,没有它的特性,所留下的便不过是抽象的自在之有,一个非本质的容量和外在的统括。真的自在之有是在其建立起来之有中的自在之有;建立起来之有就是特性。这样,事物性 就过渡为特性 。

事物应该把自身作为与特性对立的自在之有的端项来对待,并且应该把特性造成是处在关系中的事物之间的中项。不过这种关系是这样的东西,即事物在其中作为自己被自己排斥的反思而接触,它们在其中既区别、又相关。它们的这种区别和关系是它们的一个 反思和一个 连续。事物本身这里便只是落入这种就是特性的连续之中,而作为在这个特性以外具有存在的那些长在的端项便消失了。

应当构成独立端项的关系 的那种特性 ,因此就是独立物本身 。反之,事物却是非本质的。事物只有作为自身区别、自身相关的反思,才是一个本质的 东西;但这却是特性。所以特性不是在事物中被扬弃的东西或其单纯的环节;另一方面,事物却真的只是那个非本质的容量,那个容量诚然是否定的统一,但仅仅像某物的一 ,即一个直接的一 那样。假如说以前事物由于外在的抽象,去掉了它的特性,因此曾被规定为非本质的容量,那么,这个抽象现在就由于自在之物过渡为特性本身而出现,但价值却倒转过来,以致假如说这个抽象的事物,没有它的特性,在进行抽象的面前,还浮现为本质的东西,而特性则浮现为一个外在的规定,那么,这样的事物在这里便由它自己把自身规定为特性的一个漠不相关的外在形式。——因此,特性现在就摆脱了不定和无力的联系 ,这个联系就是事物的一 ;它是那构成事物长在 的东西,是独立的物质 。——由于它是单纯的自身连续,所以它在自身中最初只具有作为差异 那样的形式;因此便有了各种各样 这类独立的物质,而事物 就是由这些物质组成 的。

乙、事物由物质组成

特性 过渡为一种物质 或一种质素 ,当化学试图把颜色、嗅觉、味觉等特性 ,说明为光素、色素、味素 、酸、苦等质素 ,或干脆假定其他质素如热素 、电、磁等物质,从而确信掌握了特性的真实性之时,化学便在感性的物质中造成了众所周知的过渡。——事物由不同的物质或质料组成 :这种说法也同样很流行。——人们小心地不把这些物质 或质素叫做事物 ,尽管也会承认例如一种颜料是一个事物;但我不知道例如光素、热素、或电这个物质等等是否也会被叫做事物。人们区别事物及其组成部分,并不确切说明这些组成部分是否事物,或到什么程度上它们也是事物,或许仅仅是半事物;但它总之至少是存在物 。

从特性过渡到物质的必然性,或说特性是真正的物质,由此而得出的结果是:特性是本质的东西,从而是事物的真正独立物。——但特性的自身反思,又仅仅构成整个反思的一个方面,即区别的扬弃和特性自身的连续,这种特性的连续应当是一个为他物的存在。事物性,作为否定的自身反思和被他物排斥的区别,因此就降低为一个非本质的环节;但它又因此进一步规定自身。这个否定的环节第一 保持了自身,因为只有在扬弃了 事物的区别的情况下,特性才变成自身连续的和独立的物质;这样,特性在他有中的连续,本身就包含否定的环节,特性的独立性,作为这种否定的统一 ,同时又是重建的事物性的某物 ;否定的独立性与质素的肯定的独立性是对立的。第二 ,事物因此便从它的不规定性进而为完全的规定性。作为自在之物 ,它是抽象的 同一,是单纯否定的 存在,或者说,存在被规定为不规定的东西 ;然后事物由于它的特性而被规定,它应该由于特性而与其他事物相区别;但由于它通过特性毕竟是与他物一同连续,所以这种不完全的区别便扬弃自身;事物因此便转回到自身,并且现在作为被规定那样 被规定;它是自在地被规定 ,或说是这个 事物。——

但第三 ,这种回到自身诚然是自身相关的规定,但它同时又是非本质的;自身连续的组成 ,构成了独立的物质;事物的区别,即事物的自在自为之有的规定性,在物质中被扬弃了,并且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所以事物作为这个 事物,诚然是完全的规定性,但这却是非本质因素中的规定性。

这是从特性的运动方面看所得的结果。特性不仅是外在的 规定,而是自在之有的 存在。这种外在性和本质性的统一,因为它包含自身反思和在他物的反思,便自己被自己排斥,并且一方面是作为单纯自身同一、自身相关的独立物那样的规定,在这个独立物中,否定的统一,即事物的一,被扬弃了,但另一方面,那个与他物对立的规定,同样也是作为自身反思的和自在地规定的一 ,——就是物质 和这个 事物。这是自身同一的外在性或说自身反思的特性的两个环节。——特性曾经是事物应该由于它而相区别的那个东西;当它摆脱了它的否定方面,即不再固着于一个他物中时,事物因此也就由于其他事物而摆脱了自己的规定,并从对他物的关系回到自身;但事物同时又只是那变成了他物的自在之物 ,因为多种多样的特性就它们方面说,是变成独立的了,这样,它们的否定关系在事物的一中 也就变成只是一个扬弃了的关系;因此,事物只有在与质素的肯定的连续对立 时,才是自身同一的否定。

所以“这个 ”就构成了事物的完全规定性,因为完全的规定性同时又是外在的规定性。事物由独立的物质组成,那些物质对其在事物的关系是漠不相关的。这种关系因此只是事物的非本质的联系,而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就依靠在这个事物中是否有较多的特殊物质和有多大数量。那些物质超出这个 事物,在其事物中连续自身,它们属于这个事物,并不是它们的限制。再者,它们也不是互相限制,因为它们的否定关系只是那无力的“这个”。因此,当它们在这个事物中联系起来时,它们并不扬弃自身;它们作为独立物,是彼此不可侵入的,它们在其规定性中只自身相关,并且对组成的多样性彼此漠不相关;它们只能够有一个量的界限。——事物作为“这个 ”,是物质的这种单纯量的关系,是物质的单纯汇集和“亦同 ”。事物由一种质素的某一定量组成,亦同 是由另一质素的某一定量组成,亦同 是由其他质素的其他定量组成;唯有事物构成这种并无关联的关联。

丙、事物的消解

这个 事物,正如它作为自由质素单纯量的关联而规定自身那样,是完全可变化的。它的变化就在于: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从汇集中分离出来,或对这个“亦同”附加上去,换句话说,它们彼此间的数量比率变化了。这个 事物的发生与消逝,就是这样的外在联系的外在消解,或是它对其联系与否漠不相关这样的东西的联系。质料不停地周转,出入于这个 事物,它本身是绝对的多孔性,没有自己特有的度量或形式。

这样,事物就在它的绝对规定性之中,它由此而是这个 ,是绝对可消解的。这种消解是外在地成为被规定的,事物的有也是如此;但事物的消解和事物之有的外在性,却是这个有的本质的东西;它只是那个“亦同 ”,它仅仅在外在性中组成。但它也由它的物质组成;不仅这样的抽象“这个 ”,而且整个这个事物 都是它自身的消解。事物即是被规定为独立物质外在的汇集;这些物质不是事物,它们不具有否定的独立性,而是作为独立物、即被规定之有那样的特性,这样的被规定之有是自身反思的。物质因此诚然是单纯的,并且只与自身相关;但它们的内容 却是一种规定性 ;自身反思只是这个内容的形式 ,这样的内容并不自身反思,而是自身 依照其规定性,与他物 相关。事物因此不仅是物质的“亦同 ”,——即彼此漠不相关的物质的关系,——而同样又是物质的否定的 关系;物质由于它们的规定性之故,本身就是它们的这种否定的反思,这种反思就是事物的质点性。就物质相互对立的内容的规定性说,一物质便不是另一物质所是的那个东西 ;就物质的独立性说,假如另一物质是这样情况,一物质便不是 这样情况。

因此,由物质组成的事物便是物质的相互关系,这样,在事物中,一物质亦同 其他物质长在 ;但同时假如在其中另一物质长在,前一物质便不 长在。所以假如一物质是长在事物,那么,另一物质便由此被扬弃了;但事物同时是另一物质的亦同 或长在。因此,在一物质的长在中,另一物质便不 长在,它并且又在前一物质中亦同 长在,而且一切这些不相同的物质相互间都是如此。因为从同一个观点看来,一物质长在,其他物质亦同长在,物质的这一个 长在就是事物的质点性或否定的统一,所以物质便完全互相渗透;并且因为事物又只是物质的“亦同 ”,物质也是在其规定性中反思的,所以物质彼此漠不相关,在其互相渗透中彼此也不触动 。因此,物质在本质上是多孔的 ,以致一物质在孔 中、或说在其他物质不长在中长在;但其他物质本身也是多孔的;在它们的孔中或它们的不长在中,也长在着前一物质或一切其余的物质;它们的长在同时也是它们的被扬弃 和其他 物质的 长在;其他物质的这个长在同样是它们的被扬弃和前一物质的长在 ,一切其他物质也是如此。因此,事物是独立长在由于其对立面或说由于其否定而自身矛盾的自身中介,或说,事物是一 独立物质由于另 一物质的长在 和不长在 而自身矛盾的自身中介。——存在在这个 事物中达到了它的完全,即在一中 成为自在地有的有或独立的长在 和非本质的 存在;存在的真理因此就是它在非本质性中的自在之有,或它在一个他物中、而且诚然是在一个绝对的他物中的长在,换句话说,就是以它的虚无 为基础。它因此就是现象 。

注释

最流行的想象规定之一说:一事物由许多独立的物质组成 。一方面,事物被认为具有特性,事物 就是特性的长在 。另一方面,这些不同的规定被当作物质,事物并不是它们的长在,而反过来,事物 倒是由它们组成 的;事物只是它们的外在联系和量的界限。特性和物质两者是同一的内容规定 ,不过内容规定在特性那里,是在其否定的统一中,也就是在作为一个与它们本身相区别的基础中,即事物性 中反思的环节;而在物质那里,则是每一个都在其自己特有的自身统一中反思的那些独立的差异物。这些物质现在更把自身规定为独立的长在;但它们也同在一个事物之中。这个事物有两个规定,第一是“这个 ”,第二是“亦同 ”。“亦同 ”是那出现在作为空间广延 的外在直观中的东西;而“这个”,即否定的统一,则是事物的质点性 。物质是同在质点性中,它们的“亦同 ”或广延到处都是这种质点性;因为作为事物性的“亦同”,本质上也被规定否定的统一。因此,哪里有这些物质之一,在一个和同一点上 就有另一物质;事物不是在另一地点有其颜色,在另一地点有其嗅素,在第三个地点有其热素等等,而是在它是热的那一点上,它也是有色的、酸的、电的等等。因为现在这些质素并非彼此外在,而是在这一个 中,所以它们就被假定为多孔的 ,以便一物质在另一物质的空隙中存在,但那处在另一物质的空隙中的物质,本身也是多孔的;因此,反过来,另一物质也在它的孔中存在;而且不止这两个,还有第三个、第十个等等也是如此。一切都是多孔的,每一物质的空隙中都有一切其他的物质;正如这一物质和其余的物质也都在每一其他物质的孔中一样。因此,它们是一些互相渗透的物质,即进行渗透的物质同样要为其他物质所渗透,因此,它们每一个自己被渗透,也再进行渗透。每一个都被建立为自己的否定,而这个否定就是另一个的长在;但这个长在同样又是另一个的否定和前一个的长在。

较多的物质在一个事物中的独立长在,或它们在其互相渗透中彼此漠不相关 ,为了防止这个矛盾,表象 常用这样著名的遁词,即物质的部分和孔的微小 。哪里出现了自在的区别、矛盾和否定之否定,总之,哪里应该理解 ,表象便在哪里坠落入外在的区别中,坠落入量的区别中;至于发生和消逝,表象就托庇于渐进性,至于有,表象就乞灵于微小性 ,在其中,正在消失的东西便成了看不出来 的东西,矛盾被降低为混乱,真的关系被摆弄成模糊不定的表象,表象的含混朦胧拯救了自身扬弃的东西。

但是假如把这种含混朦胧更切近地照耀一下,那么,它就表明了是矛盾,一方面是表象的主观矛盾,一方面是对象的矛盾;表象本身则完全包含矛盾的因素。表象本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下的矛盾:表象自身停留在知觉 上,并要在自己面前有实有 的事物,另一方面却把感性的实有归于不可知觉的 、由反思规定的东西那里;——微小的部分和孔同样应该是感性的实有,谈那些东西的建立起来之有也和谈那属于颜色、热等等的实在 的同一方式那样。——其次,假如表象更切近地考察这种对象的 云雾,即孔和微小部分,那么,表象就会不仅对一种物质及其否定亦同 认识到,以致发现这里 是物质,其旁 是它的否定,孔,其旁 又是物质等等,而且还认识到:在这个 事物中,有1.独立的 物质,2.它的否定 或多孔性和在一个及同一个点上的其他独立的 物质,物质在彼此之中作为在一个 东西之中的这种多孔性和独立长在,是一个相互的否定和渗透的渗透。——近代物理关于水蒸气在大气层的空气和各种混杂的气体中的扩张的说明,着重提出了这里关于事物本性所得的概念的一个方面。那些说明指出:譬如一定体积,无论充满着大气的空气或是空的,都可以容纳同样多的水蒸气;各种气体也这样在彼此之中扩散,以致每一气体对其他气体竟好像是真空似的,至少那些气体相互间并没有化学的化合,每一气体不断通过其他气体,仍然自身连续 ,并在渗透其他气体之中 ,对它们漠不相关 而保持自身。——但在事物概念中更进一步的环节,是:一物质在这个 中,另一物质也在那里,在同一点中的渗透者也被渗透,或者说,独立物直接就是另一物的独立性。这是矛盾的;但事物又无非就是这个矛盾本身;因此,事物是现象。

在精神界中,灵魂力 和灵魂能力 等观念和这些物质有类似的境况。精神是在深刻得多的意义上的“这个 ”,即否定的统一,精神的规定在此统一中互相渗透。但精神被设想为灵魂时,却常常被当作是一个事物 。正如人们让一般的人由灵魂和身体组成 ,而无论灵魂或身体,每一个都被认为是一个自为的独立物那样,于是人们也让灵魂由所谓灵魂力 组成,每一种灵魂力都具有一个自为的、长在的独立性,或者是一种直接的、自为的、按照其规定性而起作用的活动。人们于是设想,这里知性在自为地起作用,这里想象力在自为地起作用,以致人们把知性、记忆等等各自训练,有时竟让其他的力量停止活动、放在一边,直到或许轮到也或许轮不到它们的时候。由于这些力量被移放在物质的一单纯的灵魂事物 中,而灵魂事物又作为是单纯非物质的 ,这样,这些能力虽然不被设想为特殊的物质,但作为力 ,它们却被认为彼此漠不相关 ,和那些物质一样。事物自身消解,并过渡为现象:事物就是这样的矛盾,但精神却不是这样的矛盾,而是精神在它本身中已经是回到其绝对统一,即回到概念的矛盾;在概念中,区别必须不再作为独立的区别,而只是作为主体中、即单纯个体中的特殊 环节那样去思维。

* * *

[1] 指存在及事物。——译者注

[2] 指以前所说德文中“走到根据”zugrund gehen意即消灭。中文有时也用“返本归原”指死亡。——译者注

[3] (请注意《列宁全集》38卷中此处所谓“实存”,即本书中的“存在”,而全集38卷中的“存在”,即本书中的“有”。——译者注)

[4] 指外在的反思。——译者注

[5] 指外在的反思。——译者注

[6] 德语规律Gesetz和建立起来之有Gesetztsein,语根都同出setzen,即建立、肯定之意。——译者注

第二章 现象

存在是有的直接性,本质曾经恢复自身为这种直接性。这种直接性自在地 是本质的自身反思。本质作为存在,是从它的根据出来的,根据本身则过渡为存在。在存在本身是绝对否定性的情况下,它就是这种反思的 直接性。现在当存在规定自身为现象 时,它也是这样被建立 的。

因此,现象首先是在其存在中的本质;本质直接在存在里呈现。因为现象不是作为直接的存在,而是反思的 存在,这种情况就构成了本质在现象里的环节;或者说,存在作为本质的 存在,就是现象。

某物只 是现象,——这意思是说,这样的存在只是一个建立起来的东西,不是自在自为之有的东西。这种情况构成了存在的本质性,在存在本身里也有了反思的否定性,本质的本性。这不是本质所属的陌生外在的反思,也不是通过本质与存在比较就宣布存在为现象那样的反思。而是如从前所看到的,要成为现象,这一存在的本质性就是存在自己特有的真理。存在由于反思而是这样,反思则属于它自身。

但假如说某物只 是现象,其意思正相反,好像直接的存在 倒是真理似的;那么,就不如说现象是更高的真理;因为现象是作为本质的 存在那样的存在,相反地,存在则是还没有本质的反思,因为它本身只有现象的一个环节,即存在作为直接的存在,还没有它的否定的反思。假如现象 被称为无本质的 ,那么,对它的否定性这个环节就会这样设想,即直接物比起这一环节来,似乎是肯定的、真的东西了;但这个直接物自身中毕竟还不包含本质的真理。在存在过渡为现象时,存在便不再是无本质的了。

本质首先在它本身中,在它的单纯同一中映现 ;这样,它就是抽象的反思,是从无通过无而回到自身的纯粹运动。当映象的环节具有存在时,本质就显现 了,这样,本质现在就是实在的 映象。如以前所看到的,现象是作为否定的自身中介 那样的事物;那样的事物所包含的区别,是独立的 物质;那些物质有这样的矛盾,即:要成为一个直接的长在,同时又只有在一个外来的独立性中,即在其自己的否定中,才具有其长在,并且还因为正是只有在那个外来独立性的否定中,或说在其自己的否定之否定中,才具有其长在。映象是这同一个中介,但它的不休止的环节在现象中却具有直接独立性的形态。反之,属于存在的直接独立性,就它的一方面说,却降低为环节。因此,现象是映象和存在的统一。

现在,现象更确切地规定自己。它是本质的存在;存在的本质性与非本质的存在相区别,这两个方面都在相互关系之中。——因此,现象第一 是单纯的自身同一,同时又包含不同的内容规定,它本身及其关系,是在现象交替中自身等同、长留不变的东西,——即现象的规律 。

第二 ,但那在差异中的单纯的规律,又过渡为对立;现象的本质的东西与现象本质对立起来,自在之有的世界 与现象世界 对立起来。

第三 ,这对立回到它的根据里去;自在之有的东西是在现象中,反过来,显现的东西被规定要在它的自在之有中被吸收;现象变成对比 。

甲、现象的规律

1. 现象是那由于其否定 而有中介的存在物,它的否定构成它在长在 。它的这个否定诚然是另 一个独立物;但这独立物在本质上同样是一个被扬弃的。因此,存在物是通过它的否定并通过它的这个否定的否定而回归 到自身;所以它具有本质的独立性 ;正如它直接就全然是建立起来之有 那样,这个建立起来之有也以一个根据 和一个他物为其组成。——所以,现象首先是存在连同它的本质性,建立起来之有连同它的根据;但这个根据是否定 ,而另一独立物,即前者的根据,也同样只是一个建立起来之有。或者说,存在物作为显现的东西,是在一个他物中反思的,并且以这个他物为其根据,它本身只有在一个外物中反思才是这样。因为它回归到自身,属于它的本质的 独立性,也就由于环节的否定性的原故,是无由无而回归到自身;因此存在物的独立性不过是本质的映象 。所以互为根据的存在物的连系,就在于这种相互的否定,即:一个存在物的长在不是另一个存在物的长在而是其建立起来之有,唯有建立起来之有的那种关系构成关系的长在。根据是当前现在的,正如根据在其真理中那样,即必须成为第一个,那第一个只是一个事先建立的 东西。

这种情况构成现象的否定 方面,但存在物肯定的 自身同一 也直接包含在这个否定的中介之中。因为存在物不是与一个本质的根据对立的建立起来之有 ,或说不 是在一个独立物里的映象 ,而是与一个建立起来之有 相关的建立起来之有 ,或说是只在一个映象中 的一个映象 。它在它的这个否定中,或说在一个本身被扬弃的他物中,与自身相关 ;所以它是自身同一的或肯定的本质性。——这个同一的东西不是直接性 ;直接性属于存在本身,并且只是非本质的东西,在一个他物中才有其长在。这个同一的东西乃是现象的本质的内容,这内容有两个方面,一 是在建立起来之有 或外在直接性的形式中,二是作为自身同一的建立起来之有。就第一方面说,内容是一个实有,但却是一个偶然的、非本质的实有,按照其直接性而隶属于过渡、发生和消逝之下。就第二方面说,内容是单纯的、免除了上述更迭变换的内容规定,是其长留不变 的东西。

除了这个一般内容是可消逝之物的单纯的 东西而外,它也是更有规定的、自身有差异的 内容。它是现象的、即否定的实有的自身反思,所以在本质上包含规定性 。但现象是有的 多方面的差异,这个差异到处把自身抛掷到非本质的多样性里去;反之,现象的反思的内容则是其多样性被还原到单纯的区别 。规定的、本质的内容,更确切说来,就不仅是一般被规定,而且作为现象的本质的东西,还是完全的规定性:一个 及其他物 。在现象中,这两者每一个之所以在他物中有其长在,是由于它同时也只是在他物的不长在 之中。由于一个的建立起来之有也是他物的建立起来之有 ,这个矛盾便扬弃了,并且矛盾的自身反思就是现象的两个方面的长在的同一 。它们构成一个 长在,同时又作为差异的 、互相漠不相关的内容。因此,在现象的本质的方面里,非本质的内容的否定物 便要扬弃自身,回到同一中去;这个内容是一个漠不相关的长在 ,这长在不是被扬弃之有,而是他物的长在 。

这个统一就是现象的规律 。

2. 所以规律就是显现的东西的中介的肯定物 。现象所以首先是作为否定的 自身中介那样的存在,因为存在物由于它自己特有的非长在 ,即由于一个他物,并再由于这个他物的非长在 而自身有了中介。其中包含第一 是两者的单纯映现和消失,即非本质的现象,第二 是长留不变的 东西;或说规律 ;因为两者每一个 都在他物的扬弃中存在 ,并且它们的建立起来之有,作为它们的否定性,同时又是两者的同一的、肯定的 建立起来之有。

现象在规律中所具有的长留不变的长在,因此就像它自身所规定的那样,第一 与存在所具有的有的直接性 对立。这种直接性虽然自在地 是反思的直接性,即回到自身的根据;但是在现象中,这种单纯的直接性现在却与反思的直接性相区别,两种直接性只是在事物中才开始分离。存在的事物在其消解中就变成这种对立;其消解的肯定物 就是作为建立起来之有的现象物在它的另一建立起来之有中的那个自身同一。——第二 ,这种反思的直接性本身被规定为建立起来之有 ,与存在的有的直接性对立。这个建立起来之有现在是本质的东西和真的肯定的。德语的规律 [7] 同样也包含这种规定。规律所包含的区别两个方面的本质关系,就在这个建立起来之有中,两个方面是一个差异的、互相直接 [8] 的内容,并且作为属于现象的、正在消失的内容的反思而是这一点。差异的东西,作为本质的差异,是单纯的、自身相关的内容规定。但同时这些规定没有一个是自为地直接的,每一个都在本质上是建立起来之有 ,换句话说,每一个规定都只是在有了其他规定时才有的 。

第三 ,现象和规律有同一个内容。规律是现象在自身同一中的反思 ;这样,现象就作为虚无的直接物 而与自身反思的 东西对立,它们依照这种形式而相区别。这个区别由现象的反思而有,但现象的反思也是现象本身及其反思的本质的同一,这总之是反思的本性;它是在建立起来之有与自身同一的,并且对上面这个区别漠不相关,这个区别是形式或建立起来之有;所以它是一个出自现象入于规律而连续 自身的内容:规律和现象的内容。

因此,这个内容构成现象的基础 ,规律就是这个基础本身,现象也是同一的内容,但包含更多的东西,即它的直接的“有”的非本质内容。这样的现象由于形式规定而与规律相区别,而形式规定也同样是一个内容 ,并且是与规律的内容相区别的内容。因为存在,作为一般直接性,同样是质料与形式的一个自身同一的东西,它对其形式规定漠不相关,并因此是内容;存在是事物性连同它的特性和物质。但存在又是内容,而内容的独立的直接性同时又只是一个非长在。但内容在它的这个非长在中的自身同一,却是其他的、本质的内容。这个同一,即现象的基础,构成规律,它是它自己的环节;这环节是本质性的肯定方面,存在由此而是现象。

规律因此不在现象以外,而在现象中直接现在 ;规律王国是存在的或现象的世界静止的 反映。但两者不如说是一个 总体,而且存在的世界本身是规律的王国;规律,作为单纯的同一的东西,同时又是作为在建立起来之有中或在存在的本身消解的独立性中与自身同一的。存在回到规律中去,就像回到规律的根据中去一样;现象包含这两者,一是单纯的根据,一是现象宇宙的消解运动,根据就是这个运动的本质性。

3.所以规律是本质的 现象;它是这个现象在其建立起来之有中的自身反思,是这个建立起来之有和非本质存在的同一的 内容。第一 ,现在这个规律的同一只有连同它的存在一起,才是直接的 单纯同一;并且规定对它的存在是漠不相关的;现象还有一个内容,不同于规律的内容。前者诚然是非本质的,并且要回到后者里去;但对于规律说来,它却是第一个,不由后者而建立;因此,它作为内容,是外在地 与规律连结着 的。现象是一些较详细的规定,那些规定属于“这个 ”事物或具体物,并不包含在规律之内,而是由一个他物来规定的。——第二 ,现象所包含的与规律相差异的东西,规定自身为一个肯定物或另一内容 ,但它本质上却是一个否定物 ;它是形式及其属于现象的那个运动本身。 规律王国是现象的静止的 内容;现象是同一内容,但却表现为不静止的更迭交替并且是在他物中的反思。现象是规律作为否定的、自身绝对变化的存在是过渡为对立物、自身扬弃和回到统一的运动 。这个不静止的形式或否定性的方面并不包含规律; 因此现象与规律对比起来,就是总体,因为它包含规律,但还多一些,即自身运动的形式这一环节。——第三 ,上述在规律中所缺少的环节,是这样呈现的,即:它的内容还不过是一个差异的 、从而对自身漠不相关的内容,因此它的方面的互相同一不过是一个直接的 、从而是内在的 、还不是必然的同一。在规律中,两个内容规定是在本质上连结起米的(例如在落体运动规律中的空间大小和时间大小;所经过的空间与经过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它们是 连结着的;这种关系不过是一种直接的关系。它因此同样不过是一种建立起来的 关系,就像一般直接物在现象中所获得的建立起来之有的意义那样。规律的两个方面的本质的统一,似乎应该就是它们的统一,即似乎一个方面在本身中就应该包含它们的另一方面;但这个本质的统一还不曾在规律那里出现。(——所以时间的平方与空间相应这一点,并未包含在落体所经过的空间这一概念之内。因为落体是一个感性的运动,它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但是,第一,时间与空间相关,反过来,空间也与时间相关,这一点并不在时间规定——即是说,像按照其表象所认为的那样的时间——以内;人们说,尽可以设想没有空间的时间和没有时间的空间;所以一个是外在地附加到另一个上去的,那样的外在关系就是运动。第二,空间和时间在运动中按照哪些大小而彼此相比,这样较详细的规定是无关紧要的。关于那些情况的规律,将会从经验去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规律便只是直接的 ;它还要求一个证明 ,即一个认识的中介,以至规律不仅有了地位 ,而且是必然的 ;规律本身并不包含这个证明和它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规律只是现象的肯定的 本质性,不是其否定的本质性;按照这个否定的本质性,内容规定就是形式的环节,它们本身过渡为它们的他物,并且在它们本身中也同样不是它们而是它们的他物。所以在规律中,规律一个方面的建立起来之有诚然是另一方面的建立起来之有;但它们的内容却对这种关系漠不相关,内容本身并不包含这个建立起来之有。因此,规律虽然是本质的形式,但还不是作为内容在其各个方面反思的、实在的形式。

乙、现象的和自在之有的世界

1. 存在的世界把自身静静地提高为规律的王国;它的丰富多彩的实有的虚无的内容,在一他物中有其长在;它的长在因此是它的消解。但在这他物中,现象物又与自身 消融;所以现象在其流转中也是一种长留不变,而它的建立起来之有就是规律。规律是现象的这种单纯的自身同一,因而是现象的基础,不是现象的根据;因为它不是现象的否定的统一,而作为现象的单纯的同一,乃是直接的统一,——因为是抽象的统一;与这个统一并列 的,因此亦同 有其他内容的地位。内容是“这个 ”内容,是自身联系的,或说在它本身之内有其否定的反思。它是在一个他物中反思的;这个他物本身是一个现象的存在;现象的事物在其现象的事物中有其根据和条件。

但规律实际上也是现象本身的他物 和现象作为在它的他物中的否定的反思。现象的内容,与规定的内容差异,是那以其否定性为其根据,或在其非有中反思的存在物。但这个他物 也是一个存在物 ,它同样是这样一个在其非有中反思的东西;所以它是同一个 东西,而且现象物在其中实际上不是在一个他物中反思,而是自身反思的 ;这种建立起来之有的自身反思,正是规律。但作为现象物,它本质上是在其非有中反思的 ,或者说,它的同一本身在本质上同样是它的否定性和它的他物。现象的自身反思,即规律,所以也不仅是现象的同一的基础,而且它在规律中也有它的对立,规律是它的否定的统一。

因此,规律的规定在规律本身中,就有了变化。规律首先只是一个差异的内容和建立起来之有的形式的自身反思,这样,它的一个方面的建立起来之有就是另一方面的建立起来之有。但因为它又是否定的自身反思,所以它的两个方面互相的对待,不仅作为差异的,而且作为否定地彼此相关的。——或者说,假如单纯就规律自身看来,那么,它的内容的方面是彼此漠不相关的;但那些方面同样是由于它们的同一而被扬弃的;一个方面的建立起来之有是另一个方面的 建立起来之有;所以每一方面的长在也是它本身的非长在 。一个方面在另一个方面中的这个建立起来之有,是它们的否定的统一,每一个建立起来之有都不仅是它一个方面的、而且也是另一个方面的建立起来之有 ,或说每一个本身都是这种否定的统一。两个方面在规律本身中所具有的肯定的统一,只不过是它们的内在的 统一,还需要证明和中介,因为那个否定的统一还没有在它们中建立起来。但由于规律的两个差异方面现在被规定为在其否定的统一中是差异的,或者作为这样的东西,即每一个本身中都包含它的他物,同时又作为独立物而把它的这个他物从自身中排斥出去,所以规律的同一现在也是一个建立起来的 和实在的 同一了。

这样,规律也因此同样获得了其两个方面的否定形式所缺少的环节;这一环节,它以前还属于现象;存在因此也完全回到自身,并且在其绝对的、自在自为之有的他有中自身反思。因此,曾经是规律那样的东西,就不再只是整体的一 方面,(其另一方面则是现象本身),而本身就是整体了。这个方面就是现象的本质的总体,以致它也包含那还属于现象的非本质性的环节,但这个非本质性却是作为反思的、自在之有的非本质性,这就是说,作为本质的否定性 。——规律,作为直接的内容,总是有规定的 ,与其他规律相区别,而其他规律的数量则是无法规定的。但由于规律本身中现在就有本质的否定性,它就不再包含这样一个仅仅无关紧要的、偶然的内容规定;而它的内容却总是在本质的、使自身成为总体的关系中的一切规定性。这样,自身反思的现象现在便是一个世界,它 作为自在自为之有的 世界,超出现象世界 之上而展示自身。

规律王国只包含存在世界的单纯的、无转化的、但又差异的内容。但由于它现在是存在世界的全部反思,它也包含其无本质的多样性的环节。可变化性和变化这一环节,作为自身反思的、本质的,就是绝对的否定性或一般形式本身,但其环节在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中具有独立的、但是反思的存在的实在,——反过来也如此,这个反思的独立现在本身中就具有形式,它的内容并且因此不仅仅是一个多样性的内容,而且是一个在本质上与自身联系的内容。

——这个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也叫做超感性的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世界就规定为感性的 ,即这样的世界,是为了直观的,为了意识的直接对待的。——超感性世界同样有直接性,有存在,但却是反思的、本质的存在。本质还不具有实有,但它有 ,而且比有 的意义更深刻;事物是反思的存在的开始;它是一个直接物,这个直接性还没有建立 为本质的或反思的;但事物却不真的是一个有的 直接性。事物,作为另一个超感性世界的事物,才被建立为:第一是真实的存在,第二是真的东西与“有”的东西对立;——在这些事物中,可以承认有一种有,与直接的有相区别,是真实的存在。在这个规定中,一方面,感性的表象被克服了,这种表象只是把存在归到感觉和直观的直接的有上面去;另一方面,无意识的反思也被克服了,它诚然具有事物、力、内心的东西 等等表象,但并不知道这样的规定不是感性的、或有的直接性,而是反思的存在。

2. 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是存在的总体;在这个世界以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但由于它在它本身中是绝对的否定性或形式,所以它的自身反思就是否定的 自身关系 。它包含对立,并且排斥自身到自身中去作为本质的世界,又排斥自身到自身中作为他有的世界或现象的世界。它所以如此,因为它是总体,而又只作为总体的一个方面 ,并在这个规定中构成一个与现象世界差异的独立性。显现的世界在本质的世界中有其否定的统一,在本质世界中,它消灭了,并且它回到本质世界中就像回到它的根据中那样。再者,本质世界也是显现的世界的建立的根据;因为本质世界包含着它的本质性的绝对形式,它的自身同一便扬弃了,使自身成为建立起来之有,并且作为这个建立起来的直接性就是显现的世界。

再者,本质世界不仅是显现的世界的一般根据,而且是它的规定的 根据。本质世界,作为规律的王国,已经是多样性的内容,并且诚然是显现的世界的本质的内容;而作为有内容的根据,它又是另一 世界的规定的 根据,但只是按照这种内容;因为显现的世界还有不同于规律王国的别的多样性内容,因为否定的环节还特殊适合于显现的世界。但由于规律王国在自身中现在也同样有这个环节,所以它是显现的世界的内容的总体,并且是显现的世界一切多样性的根据。但本质世界又是显现的世界的否定物,所以它是与后者对立的 世界。——就在两个世界的同一之中,并且由于一个世界就形式说,被规定为本质的,另一个世界也是同一的,但作为建立起来的、非本质的;这样,根据关系 诚然恢复了,但同时却作为现象的根据关系 ,即不作为一个同一内容的关系,也不作为一个单纯差异的内容、像规律那样的关系,而是作为总体的关系,或说作为否定的同一和像对立那样的内容的本质关系 。——规律王国不仅是这样一点,即,一个内容的建立起来之有就是另一内容的建立起来之有;而且这种同一,在本质上如以上所看到的,也是否定的统一;规律的两个方面,在否定的统一中,每一个在本身内 都是它的他物的 内容;因此,他物不是一个不规定的一般他物,而是那个方面的 他物,或者说,这个他物也同样包含那个方面的内容规定;所以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由于规律王国现在本身具有这个否定的环节和对立,因此作为总体,自己便排斥自己而进入一个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和一个显现的世界,所以两个世界的同一就是本质的对立关系 。——根据关系本身是在其矛盾中消灭了的对立,存在是与自身 消融的根据。但存在变成现象;根据在存在中被扬弃了;根据作为现象回归到自身便恢复了,但同时又作为扬弃了的根据,即作为对立的规定的根据关系;但以上这样的东西的同一在本质上就是变和过渡,不再是根据关系本身。

所以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本身是一个在多样性内容总体中自身区别的世界;它与显现的或建立起来的世界同一,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是后者的根据;但它们同一的联系,同时又被规定为对立,因为显现的世界的形式,是这世界在它的他有中的反思,当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是它的对立的世界时,它在后一世界中便真正回到自身了。所以关系被规定为这样的关系,即,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是显现的世界颠倒过来的 。

丙、现象的消解

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是显现的世界的规定的 根据,并且它之是这个根据,只是由于以下的情况,即:它在本身中就是否定的环节,并从而是内容规定及其变化的总体,这个总体与显现的世界相应,但同时又构成它的完全对立的方面。所以两个世界彼此对比,是这样的,即:什么东西在显现的世界中是肯定的,它在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中便是否定的,反过来,什么东西在前一世界是否定的,它在后一世界中便是肯定的。在显现的世界中的北极,就自在自为地 是南极,反之亦然;正电自在地 是负电等等。什么东西在显现的实有中是恶、不幸等等,就自在自为地是善和幸福 [9] 。

实际上,两个世界的区别 恰恰是在它们的这种对立中消失了 ,而那应该成为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的东西,本身却是显现的世界,后者反过来,在它本身中又是本质的世界。——显现的世界 首先被规定为在他有中的反思,以致它的规定和存在都在一个他物中有其根据和长在;但由于这个他物同样是一个在一个他物中反思的 他物,所以它这里只是与一个自身扬弃的他物相关,从而是与自身 相关;显现的世界因此在本身中 就是自身等同的规律。——反过来,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也首先是自身同一的、免除了他有和交替更迭的内容;但这个内容,作为显现的世界完全的自身反思,或因为它在自身反思的和绝对的区别中的差异,它就包含否定的环节和对自身与他物一样的关系;它因此就是自己对立的、自己颠倒的、无本质的内容。其次,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的这个内容,因此也获得了直接存在 的形式。因为它首先是显现的世界的根据;但由于它在本身中具有对立,它便同样也是被扬弃了的根据和直接的存在。

显现的和本质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在本身中是自身同一的反思和在他物中反思的总体,或说是自在自为之有和显现的总体。它们两者都是存在的独立整体;一个只应该是反思的存在,另一个则是直接的存在;但每一个都在它的他物中连续 自身,并且因此在本身中都是这两个环节的同一。所以当前呈现的东西,就是这个总体,它自己把自己排斥到两个总体中去,一个是反思的总体 ,另一个则是直接的总体 。两者首先都是独立物,但它们只有作为总体才是独立的,并是在这种情况下,即:每一个总体本质上都在自身中具有另一总体的环节。因此,每一个被规定为直接的 或反思的 总体的有区别的独立性,现在就这样建立起来,即只是作为对另一总体的本质关系和在两者的这种统一中 有其独立性。

这是从现象的规律开始的 ;规律是一个有差异的内容和另一内容的同一,所以一个内容的建立起来之有就是另一内容的建立起来之有。在规律中,还面临着这种区别,即:区别的两个方面的同一,只不过是一个内在的同一,两个方面在本身中还不具有同一;因此(1),那个同一并未实在化;规律的内容不是作为同一的,而是漠不相关的、有差异的内容;——(2),这个内容因此只有这样,才是自在地 规定的,即,一个内容的建立起来之有就是另一内容的建立起来之有;这一点在规律中还没有呈现出来。但现在规律 却实在化了 ;它的内在的同一,同时就是实有的,反过来,规律的内容也提高到了观念性;因为由于每一方面在自身中有它的另一方面,从而真正与另一方面和与自身都是同一的,于是内容在本身中就是扬弃了的、自身反思的内容了。

这样,规律就是本质的对比 [10] 。非本质世界的真理首先就是一个与它不同的 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但由于后一世界既是它本身又是前一世界,它便是总体;这样,两者便都是直接的存在,从而都是在他有中的反思,它们也正因此而真正是自身反思的。世界 总是表示多样性的无形式的总体;由于多样性不再是一个单纯有差异的多样性,这个世界,无论作为本质的或现象的,都消灭了;这样,它还是总体或宇宙,但是作为本质的对比 。有两个内容总体在现象中发生;它们首先彼规定为互相漠不相关的独立物,并且虽然具有每一个自身中的形式,但却没有它们相互的形式;可是这个形式却表明了也是它们的关系,而本质的对比就是它们的形式统一的完成。

* * *

[1] 德语规律Gesetz和建立起来之有Gesetztsein,语根都同出setzen,即建立、肯定之意。——译者注

[2] “互相直接”,即以前所说两个方面都是独立物之意。——译者注

[3] 参看《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原注。见商务印书馆版第107页以下。——译者注

[4] “对比”Verhältnis,是与前卷论量中的“比率”是同一个字,比普通所谓关系,意义较确定些。黑格尔显然受当时自然科学规律都采用某种数字比率即等式的影响,故在数量及存在,现象等场所用“对比”这一名词。另一方面,在比率中正反关系,也有助于黑格尔所谓“颠倒了的”世界的说明。他认为本质、存在等还是较低的“反思范畴”,其环节还有“独立性”,故用“对比”。——译者注

第三章 本质的对比

现象的真理就是本质的对比 。它的内容具有直接的独立性,并且诚然有有的 直接性和反思的 直接性或说自身同一的反思。同时,内容在这种独立性中是一个相对的内容,完全只作为在它的他物中的反思或作为与它的他物的关系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中,独立的内容是一个建立起来的、被扬弃的东西;但也正是这个统一构成了它的本质性和独立性;这个在他物中的反思就是自身反思。对比有两个方面,因为它是在他物中的反思,所以它在自身中就有它自己的区别,并且两个方面都是独立的长在,由于两个方面都以其彼此漠不相关的差异在自身中折射,所以每一方面的长在都只是在与另一方面的关系中或在两个方面的否定的统一中,才有其意义。

因此,本质的对比诚然还不是对本质 和对存在 的真正第三者 ,但已经包含两者规定的联合。本质在自身中是这样实在化的,即,它以独立存在物为其长在;并且这些存在物是从它们的漠不相关而回到它们的本质的统一中去的,所以这些存在物便只是以这种统一为其长在。肯定物和否定物的反思规定,同样是自身反思的,但只不过作为在其对立物中那样反思,它们除了它们的这个否定的统一便没有任何别的规定;本质的对比则以被建立为独立总体这样的东西为其两个方面。它是和肯定物与否定物同样的对立,但同时又作为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本质的对比的方面是一个总体;这个总体作为一个对立物,在本质上具有一个它自己的彼岸 ;这个彼岸只不过是现象;它的存在毕竟不是它的,而是它的他物的存在。因此它是一个自身折射的东西;但它的这个被扬弃的有,就在于:它是它本身和它的他物的统一,即是整体,它正因此而具有独立存在,并且是本质的自身反思。

这就是对比的概念 。但对比所包含的同一,最初还不完全;每一相对者在本身中都是总体,这总体才只是一个内在的东西;对比的方面最初在否定的统一的规定之一 中建立;每一方面自己特有的独立性就是那构成对比形式的东西。因此,它的同一只是一种关系 ,每一方面的独立性是落在这种关系之外,亦即是落在每一方面之内;那种同一和独立存在的反思的统一还没有呈现,实体 也没有呈现。——因此对比的概念虽然结果是反思的和直接的独立性的统一,但这概念 本身最初还是直接的 ,它的环节因此也是相互直接的,其统一是本质的关系,然后这个关系才是与概念相应的真正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实在化了,即是通过其运动而被建立为 那种统一。

本质的对比因此,直接是整体 与部分 的对比,——即反思的与直接的独立性的关系,这样,两者都同样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才有的。

在这个对比中,还没有一个方面被建立为另一方面的环节,因此它们的同一本身是一个方面,或者说,这个同一还不是它们的否定的统一,对比因此,其次 ,便过渡到这种情况,即,一个方面是另一方面的环节,并且在另一方面中就是在它的根据中,即在两方面的真正独立物之中,——力及其外在化 的对比。

第三 ,这种还未呈现的不等同扬弃了自身,最后的对比就是内 与外 的对比。在变为完全形式的区别中,这个对比本身消灭了,实体 或现实的 东西,作为直接的和反思的存在的绝对 统一,出现了。

甲、整体与部分的对比

1. 本质的对比,第一 包含存在自身反思的 独立性;所以对比是单纯的形式 ,其规定虽然也是存在,但同时又是被建立为——保留在统一中的环节——那样的存在。这种自身反思的独立性同时是在其对立物中的反思,即直接的独立性,它的长在,正如它是自己特有的独立性那样,本质上同样是与其对立物的同一。——第二 ,正因此,另一方面也建立起来了:被规定为他物 的那个直接独立性,在自身中是一个多方面的多样性,但这个多样性本质上在自身中亦同 具有另一方面的关系,即反思的独立性的统一。那个方面,即整体 ,是构成自在自为之有的世界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即部分 ,是那曾经成为现象世界的直接存在。在整体与部分的对比中,两个方面都是这种独立性,但情形是这样的:一个方面在自身映现另一方面,同时又只是作为两者的这种同一。因为现在本质的对比才只是最初的、直接的对比,所以否定的统一和肯定的独立性是通过“亦同 ”而连结起来;两个方面诚然被建立为环节 ,但也同样 是存在的独立性 。——由于两个方面被建立为环节,因此有这样的分配,即,首先,整体 ,即反思的独立性,是作为存在物,而另一独立性,即直接的独立性,在它之中则是作为环节;——在这里,整体 构成两个方面的统一,即基础 ,而直接的存在则是作为建立起来之有 。——反之,在另一个方面,即部分 那方面,直接的、自身多样的存在则是独立的基础;至于反思的统一,或说整体,就只是外在的关系。

2. 因此,这个对比包含两个方面的独立性及其被扬弃之有,并且两者都完全在一个 关系之中。整体是独立物,部分只是这个统一的环节;但部分也同样是独立物,而它们的反思的统一只是一个环节;每一个在其独立性 中都完全是相对于一他物的东西。因此,这个对比在自身中是直接的矛盾,并且扬弃自身。

假如更切近地考察这一点,那么,整体 就是反思的统一,它自有其独立的长在;但它的这个长在同样也被它排斥;整体作为否定的统一,是对自身的否定关系;这样,它就把自身外在化了;它在其对立物中、即多样的直接性中,即部分 中、有其组成。因此,整体是从部分组成的 ;以致没有部分,它便什么也不是。所以它是整个对比和独立的总体;但正是由于同样的理由,它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因为把它造成是总体的东西,毕竟是它的他物 ,即部分;它不是在本身、而是在它的他物中,有其组成。

所以部分也同样是整个的对比;它们与反思的独立性相对立 ,是直接的独立性,它们不是在整体中组成,而是自为地组成的。再者,它们也在它们中具有这个整体作为它们的环节;这个整体构成它们的关系;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但因为它们是独立物,所以这个关系只是一个外在的环节,它们对此环节是自在自为地漠不相关的。但同时部分作为多样性的存在又自身融合在一起,因为这个存在是无反思的有;部分只是在反思的统一中才有其独立性,这个独立性既是这种统一,又是存在的多样性;这就是说,部分只是在整体 中才具有独立性,但整体同时又是不同于 部分的独立性。

因此,整体和部分是互为条件的 ;但这里所考察的对比,又比前面所规定的有条件的东西 和条件 的关系更高。这种关系这里实在化 了,即建立 了这样的情况:条件由于有条件的东西而事先建立 (成为前提),所从条件是有条件的东西的本质独立性。条件本身只是直接物 并且只是自在地 事先建立的 。但整体虽然是部分的条件,然而它本身同时也包含这一点,即,它只是在以部分为事先建立(前提)的情况下才是整体。由于这两个方面都这样互为条件而建立,所以每一方面在自身中都是一个直接的独立性,但它们的独立性同样是由于另一方面而有中介的或建立的。整个的对比 由于这种互相性而是条件转回自身,即非相对的、无条件的 东西。

现在由于对比的两方面每一个都不在本身中、而在它的另一方面中有其独立性,所以只呈现两者的一个 同一,在这个同一中,两方面都是环节;但由于每个方面在本身中是独立性,所以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存在,互相漠不相关。

按照前一个观点,即按照这两个方面本质的同一,整体就等于部分,而部分也等于整体 。在整体中,没有不是在部分中的东西;在部分中,也没有不是在整体中的东西。整体不是抽象的统一,而是作为一个差异的多样性 的统一;但这个统一,作为多样性的东西 在其中彼此相关的东西,是这多样性的东西的规定性 ,它由此而是部分。所以对比具有一个不可分离的同一并且只具有一个 独立性。

但其次,整体又等于部分,不过作为部分来说,这不是同一的 部分;整体是反思的统一,但部分却构成统一的规定的环节或他有 ,并且是差异的多样性的东西。整体不等于作为这种独立的差异物的部分,而等于它们总共一起 。但它们这种总共一起 ,不外是它们的统一,即整体本身。所以整体在部分中只是与自身相等,而整体和部分的等同,只表示了同语反复,即:整体作为整体 ,不等于部分而等于整体 。

反过来说,部分又等于整体;但因为它们在它们本身中是他有的环节,所以它们不是等于作为统一那样的整体,而是这样的,即:整体的多样性规定之一 达到了部分,或者说,它们等于作为多样的东西的整体;这就是说,它们等于分为部分的整体 、即作为部分 那样的整体,于是这里呈现着同样的同语反复,即:部分作为部分 ,不等于整体 本身,而是在整体中等于自身 ,即部分 。

整体和部分以这样的方式而漠不相关地彼此分开;每一方面都只是自身相关。但彼此这样分开,它们便毁灭了自己。整体,它对部分漠不相关,便是抽象的 、自身不曾区别的同一 ;这个同一只有作为自身区别的 东西,才是整体,而且是这样的自身区别,即:这些多样的规定是自身反思的,并且有直接的独立性。反思的同一由于它的运动,表明了这种反思 以它的他物 为它的真理。——同样,部分作为对整体的统一漠不相关,便只是无关的多样性的东西,或自身即他物 ,它本身就是自己的他物,并且自身仅仅是被扬弃的东西。——每一方面这种对自身的关系就是它的独立性;但每一方面各自 具有的这种独立性,毕竟是它本身的否定。因此,每一方面都不在本身中而在它的另一方面中有其独立性;这另一方面构成长在,是它的事先建立的直接物,这个直接物应该 是第一个和它的开始;但每一方面的这个第一个,本身又是这样的东西,即它并不是第一个,而是在他物中有其开始。

所以对比的真理就在于中介 ;它的本质是否定的统一,在这统一中,无论反思的或有的直接性都被扬弃了。这个对比是回到其根据去,即回到统一中去的矛盾;这个统一,作为回归的,便是反思的统一,但由于它同样把自身建立为被扬弃的,它便是否定地与自身相关,扬弃自身,把自身造成是有的直接性。但它的这个否定关系,由于它是第一个和直接物,便只是由于它的他物而有中介,并且是一个建立起来的东西。这个他物,即有的直接性,同样只是作为被扬弃的直接性;它的独立性是第一个,但只是为了要消失而已,它有一个实有,而这个实有是建立起来的和有中介的。

在这种规定中,对比不再是整体 和部分 ;对比两方面所具有的直接性,过渡为建立起来之有和中介。在每一方面都是直接的这种情况下,每一方面都建立为自身相关的,并且过渡到另一方面去;在它本身是否定关系的情况下,它同时又是通过另一方面像通过它的肯定物那样而成为有条件的;正如它的直接过渡同样是一个有中介的东西一样,扬弃也正是通过另一方面而建立起来的东西。——这样,整体和部分的对比就过渡为力及其外在化 的对比。

注释

以前(上卷201页以下)在量的概念那里,已经考察过物质无限可分性的二律背反 。量是连续与分立之统一;量在独立的 一中,包含一与其他的一一起合流 ,并且在这个不间断的自身连续的 自身同一 中,也包含这个同一的否定 。当量的这些环节的直接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对比,量的一 是部分 ,一的连续则是整体 ,整体由部分综合而成时,那么,二律背反就组成了这个矛盾,这个矛盾在整体与部分的对比中出现并消解。——即,整体与部分同样在本质上彼此相关,并且只构成一个 同一,正如它们是彼此漠不相关并有独立的长在那样。对比因此是这样的二律背反,即,其中一个环节,在摆脱了另一环节时,也就直接引来了那个环节。

于是存在物在被规定为整体时,它便具有部分,而部分也就构成整体的组成;整体的统一只是一个建立起来的关系,一个外在的综合 ,与独立的存在物毫不相干。假如这个存在物现在是部分,那么,它便不是整体,不是综合物,从而是单纯的东西 。但由于对一个整体的关系,就这存在物说来,是外在的,所以这关系与它毫不相干;因此,存在物也不自在地是部分;因为只有由于对整体的关系,存在物才是部分。但由于它现在不是部分,所以它是整体,因为这里只呈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对比,独立物在两者中必居其一。但由于它是整体,所以它又是综合的;它又是由部分组成,如此以至无限 。——这个无限无非是以对比的两个规定永恒交替而组成的,在每一规定的交替中,另一规定便发生了,所以每一规定之建立就是其自身之消失。假如物质被规定为整体,那么,它便由部分组成,而在部分中,整体将变为非本质的关系并消失。但部分就其自身说也是如此,它也不是部分而是整体。——这个结论的二律背反,很概括地说,本来就是这样:因为整体不是独立物,所以部分是独立物;但因为部分只有在没有整体 时才是独立的,所以它不 是作为部分,而毕竟是作为整体 ,才是独立的。前进级数所发生的无限,是无力调协中介所包含的两种思想,即两种规定每一个都由于它的独立性和它与另一规定的分离而过渡到不独立性和另一规定中去。

乙、力及其外在化的对比

力 是否定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中,整体与部分的矛盾消解了,力也是那前一对比的真理。整体与部分是无思想的对比,想象在这个对比上首先便衰落了;换句话说,这个对比是僵死的、机械的集合体,它虽然具有形式规定,它的独立的质料的多样性借这些形式规定而在一个统一中相关,但这统一对于它的质料是外在的。——力 的对比则是较高级的自身回归;在这一回归中,构成独立的他有的关系的那个整体的统一,对于这种多样性 [11] 不再是外在的、漠不相关的东西了。

正如本质的对比现在规定自身那样,直接的和反思的独立性在上面那个统一中就建立为被扬弃的独立性或环节,它们在以前的对比中曾经是各自长在的方面或端项。在那个统一中所包含的,第一 是:反思的统一及其直接的实有,在两者都是最初的和直接的之时,便自身扬弃并过渡到他物中去;前者,即力 ,过渡为它的外在化 ,并且这外在的东西是一个正在消失的东西,它回到力中去,就像回到它的根据去那样,并且只是作为被力负荷的和建立的。第二 ,这个过渡不仅是变和消失,而且它是对自身的否定关系,换句话说,那改变其规定的东西 ,在这关系中,同时又是自身反思并自身保持的;力的运动与其说是一种过渡 ,不如说力自身移动 ,力在通过本身所建立的这种变化 [12] 中,仍然是它本来的东西。——第三 ,这种反思的 、自身相关的统一,本身亦是被扬弃的,并且是环节;它由于它的他物而有中介,并以这个他物为条件 ;它对自身的否定关系是最初的,并且从自身 开始它的过渡运动,这个关系同样有一个前提和一个他物,它被这个前提推动 ,并且从这个他物开始。

1.力的有条件之有

考察一下力的较确切的规定,力第一 在自身具有有的直接性环节;反之,它本身则被规定为否定的统一。但这个统一在直接的有的规定中,是一个存在的某物 。这个某物,因为它是作为否定的统一那样的直接物,便显现为最初的东西;反之,力因为它是反思的东西,便显现为建立起来之有,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显现为附属于存在的事物或一种物质的东西。并非力是这个事物的形式,事物通过它而被规定,而是事物作为直接物对它漠不相关。——按照这种规定,在事物中,并没有根据必须要有一种力;反之,力作为建立起来之有的方面,本质上要以事物为其事先建立(前提)。因此,假如要问事物或物质是怎样具有 一种力的,那么,力就是显现为外在地与事物连结着的,或以外来的强力压进 事物里去的。

力作为这种直接的长在,是一般事物的静止的 规定性,不是一个外在于自身的东西,而直接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所以力也被称为物质,假定了磁、电等物质来代替磁、电等力,或以抟合一切的微细的以太 来代替著名的引力 。——在前面考察过的物质中,事物的不活动的、无力的、否定的统一便消解了。

但力包含直接存在作为环节,作为这样一个东西,它诚然是条件,但要过渡并扬弃自身,所以并不作为一个存在的事物。再者,它不是作为规定性那样的否定,而是否定的、自身反思的统一。力应该是在事物中,事物这里就再没有什么意义;力本身不如说是外在性的建立,这个外在性显现为存在。所以力也不单纯是一个规定的物质;这样的独立性久已过渡为建立起来之有和现象。

第二 ,力是反思的和直接的长在的统一,或说是形式统一和外在独立性的统一。它是二者合一的,它是这样的两者的接触,即假如一个是自身同一的、肯定的和被否定了的反思,另一个便不是。所以力是自己被自己排斥的矛盾;它是能动的 ,或说它是与自身相关的否定的统一,反思的直接性或本质的内在之有在这个统一中建立起来,只是作为被扬弃的东西或环节,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力与直接的存在相区别并过渡到存在中去。所以力作为整体的反思统一的规定被建立起来,要从本身 变为存在的、外在的多样性。

但第三 ,力只不过是自在之有的 和直接的活动;它是反思的统一,并且在本质上也同样是这个统一的否定 ;但由于它与这个否定差异,而只是作为它本身的同一及其否定,所以它对这个否定在本质上相关就像是对一个于它是外在的直接性那样,并且以这个否定为前提 和条件 。

这个前提现在不是一个与力对立的事物;这种漠不相关的独立性在力中已经扬弃;作为力的条件,事物是一个不同于力的独立物 。但在这里,因为它不是事物,同时,独立的直接性又规定自身为与自身相关的否定的统一,所以它本身是力 。力的能动性由于它本身就像由于对自身不同的他物,即由于力而有了条件。

在这样的方式上,力就是对比,在这个对比中,每一方面都是和另一方面同一的。在对比中有一些力,并且诚然在本质上彼此相关。——再者,它们最初只是一般的差异;它们的对比的统一才不过是内在的、自在之有的 统一。所以由于另一种力而有条件之有,自在地 是力本身的行动,或者说,力在这种情况下才是事先 建立的(成为前提的)、只否定地与自身 相关的行动;另一种还在它的建立 活动以外 ,即在其进行规定中直接回到自身 的反思以外。

2. 力的推动

力是有条件时,因为力所包含的直接存在的环节,只是一个建立起来的东西 ,——但因为这个建立起来的东西同时又是直接物,一个事先建立的东西 ,力在它之中便否定了自身。因此,那对于力呈现的外在性就是力自己特有的事先建立的活动本身 ,它首先彼建立为另一种力 。

这种事先建立 又是互相的。两种力中每一种都包含作为被扬弃的那样的自身反思的统一,因此便是事先建立的;它把自身建立为外在的;这个外在性环节是它自己特有的 ;但因为它同样是自身反思的,它就同时建立了它的这个外在性,不是在它本身中 ,而是作为另一种力。

但这样的外在物是自身扬弃的外在物;再者,自身反思的活动本质上是与那个外在物相关就像与它的他物相关那样,但也同样是像与一个自在的虚无的 并与它同一的东西 相关那样。事先建立的活动既然同样是自身反思,那么,这种活动便是它的那个否定的扬弃,并把那个否定建立为自身或说建立为它的 外在物。这样,力作为互为条件,在它对之进行活动的其他的力看来,便是一种冲击。它的对待不是被规定的被动性,以致某种他物因此进入它里面去,而是冲击只是推动了 它。它在本身中是它的否定性;它之被自己排斥就是它自己特有的建立。所以它的行动就在于要扬弃那成为一个外在物的冲击;它使这个外在物成为一个单纯的冲击,并把这个外在物建立为自己特有的自身排斥,建立为它自己特有的外在化 。

所以自身外在化的力,与那最初只是事先建立的活动的东西,是同一个东西,即使自身成为外在的;但力作为自身外在化,却又是否定外在性并把外在性建立 为它自己的东西的那种活动。现在在这种考察中,由于从力开始,它就是它本身的否定的统一并从而是事先建立的反思,那么,假如在力的外在化中,从推动的冲击开始,情况也是一样。这样,力在其概念中 首先被规定为自身扬弃的同一,并且在其实在中 ,两种力之一种被规定为推动的,另一种被规定为被推动的。但力的概念总之是建立的和事先建立的反思的同一,或反思的和直接的统一的同一,并且这些规定每一个在统一中都全然只是环节,从而通过另一规定成为有中介的。但在两种有相互关系的力之中,哪一种力是推动的,哪一种力是被推动的,当前却并没有规定,或者不如说两种形式规定都以同等的方式属于每一种力。但这个同一不仅是比较的一种外在的同一,而且是两者的一种本质的统一。

这就是,一种力首先被规定为推动的 ,另一种力被规定为被推动的 ;这些形式规定以这种方式显现为两种力的直接的、自在地呈现的区别。但它们在本质上是有中介的。一种力被推动;这个冲击是一个从外面 在它之中建立起来的规定。但力本身是事先建立的东西;它在本质上是自身反思的并且扬弃那成为一个外在物的冲击。因此,它在被推动时,那就是它自己的行动;或者说,另一种力之成为另一种和推动的力,那是由它本身规定的。推动的力否定地与自身相关,所以它在扬弃其外在性时,它也是在建立;但它只有通过事先建立(前提),即具有一种与它对立的力,才是如此;这就是说,它只是在自身中具有一个外在性,即只有在被推动的情况下,它才是推动的。换句话说,它只有在它被推动去成为推动的情况下,才是推动的。因此,反过来说,那第一种被推动的力,也只有当它推动另一种力去推动它,即那第一种力时,它才是被推动的。所以两者每一个都从另一个获得了冲击;但那作为能动的、给予冲击的力,就在于它从另一种力获得了冲击;它所获得的冲击是从它本身推动的。给予和接受冲击,或能动的外在化和被动的外在性两者,因此便不是一个直接物,而是有中介的,并且两种力的每一种诚然因此本身便是另一种力对它所具有的那个规定性,是由于另一种力而有中介,并且这个中介的他物就是它自己进行规定的建立。

所以情况就是这样:一个由于另一种的冲击在一种力上出现,在这种情况,这种力对待自身是被动的 ,但又从这种被动过渡到能动——,即是力回到自身。它外在化自身 。外在化是在这样的意义下的反动,即:一种力把外在性建立为它自己的环节,从而扬弃它被另一种力推动的这一情况。因此,两者就是一个,即力的外在化;借这个外在化,力由于它的否定的活动,便给予自身以一个为他的实有,并且它在这外在性中无限回归到自身,也就是在外在性中只是与自身相关。因此,有条件之有和冲击所附属的事先建立的反思,也直接是自身回归的反思,活动在本质上就是对自身 反动的活动。冲击或外在物的建立,本身就是其扬弃,反过来说,冲击的扬弃也就是外在性的建立。

3. 力的无限

在力的环节还具有直接性形式的情况下,力是有限的 ;它的事先建立的和它的自身相关的反思,在这一规定中,是相区别的;前者显现为一个自为地长在的外在的力,后者在对力的关系中显现为被动的。所以,力就形式说,是有条件的,就内容说,是有限制的;因为一个规定性,就形式说,也包含一个内容的限制。但力的能动性在于必须外在化自身 ,即像以上所看到的,必须扬弃外在性,并且把力规定为这样的东西,即力在其中与自身同一。所以那被力真正外在化了的东西,就是:它对他物的关系就是它对自身的关系,它的被动就在于它的能动。力借冲击而被推动到活动,冲击即是它自己的推动;到达力中的那个外在性,并不是一个直接物,而是一个由于力而有了中介的东西;正如它自己的本质的自身同一不是直接的而是由于其否定便有了中介那样;或者说,力外在化了这一点,即:它的外在性与它的内在性是同一的 。

丙、外与内的对比

1. 整体和部分的对比是直接的;因此,反思的和有的直接性每一个在此对比中都具有一自己特有的独立性;但当它们处在本质的对比中时,它们的独立性便不过是它们的否定的统一。这一点现在是在力的外在化中建立起来了;反思的统一在本质上是变为他物,像力本身移置到外在性中去那样;但这种外在性也同样直接退回到那种统一中去;独立的力的区别扬弃了自身;力的外在化只不过是反思的自身统一的一个中介。当前只有一个空虚透明的区别,即映象,但这映象是中介,中介就是独立的长在本身。不仅那些在自身中扬弃自身的对立规定,不仅它们的运动,是一过渡;而且,一方面,从直接性开始过渡到他有中去,这个直接性本身只是作为建立起来的直接性,另一方面,每一规定在其直接性中因此已经是与它的他有的统一,并且过渡也同样因此全然是建立自身而回归到自身。

内 被规定为反思直接性 的或本质的形式,与被规定为有 的形式的外 对立;但两者只是一个 同一。——这个同一第一 是两者的坚实的统一作为内容充实的基础,或绝对的事情 ,两个规定在这统一中都是漠不相关的、外在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同一是内容和总体,总体是内 ,内也同样将成为外在的,但它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已变的或已过渡的东西,而是自身等同的。按照这个规定,外 不仅就内容说,等同 于内,而且两者只是一个事情 。——但事情作为单纯的 自身同一 ,与其形式规定 是差异的,或者说,这些规定对于它是外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它本身是内,与它的外在性相差异。但这外在性又在于:这两个规定,即内与外,构成了它。但事情不外是两者的统一。因此,这两个方面,就内容说,又是同一的。但在事情中,它们是作为互相渗透的同一,作为内容充实的基础。但在外任性中,作为事情的形式,它们对那个同一,从而也对彼此间,就漠不相关了。

2. 它们以这种方式就是差异的形式规定,这些规定不是在它们自身中,而是在一个他物中,具有一个同一的基础,即反思规定,这些反思规定是自为的,内就作为自身反思的形式、即本质性的形式,而外则作为在他物中反思的直接性形式,或说非本质性的形式。不过对比的本性表明:这些规定完全只构成一个同一。力在外在化中是这样的情况,即事先建立的和回到自身的规定是一个并且是同一个。因此,假如内与外被看作是形式规定,那么,它们第一 只是单纯的形式本身,第二 ,因为这里它们被规定为对立物,所以它们的统一是纯粹抽象的中介 ,在这个统一中,一个规定直接 是另一规定,而它之所以 是另一规定,就因为它是这一规定。这样,内就直接只是 外,而它之所以是外在性的规定性 ,就因为它是内;反过来说,外只 是一个内,因为它只 是一个外。——这就是,当形式统一把它的两个规定作为对立的规定而包容起来时,它们的同一便只是这样的过渡,即在过渡中,只有两者的他物 ,而没有它们的富于内容 的同一。或者说,这种对形式的坚持,总是规定性 的方面。按照规定性建立的东西,不是整体的实在的总体,而只是在形式规定性中的总体或事情本身;因为这个总体是两个对立规定干脆捆在一起的统一,这样,当基础或事情的一个规定被采用为第一个规定时,——至于是哪一个规定,却无关紧要,——可以说它正因此 在本质上是在另一规定性之中,但它同样也只 是在另一规定性中,正如它以前被说成只 是在第一个规定性之中那样。

所以,某物只不过 是一个内的 某物,它正因此只 是一个外的某物。或者反过来,某物只 是一个外的 某物,它正因此只 是内的某物。或者,当内被规定为本质 、外被规定为有 时,那么,一个事情,假如它只是在它的本质 之中,它就正因此只是一个直接的有 ;或者说,一个事情仅仅有 ,它就正因此还只不过是在它的本质 之中。——外与内是这样建立的规定,即:每一规定不仅事先建立另一规定 [13] ,过渡到另一规定中像过渡到它的真理中去那样,而且在它是另一规定的这种真理的情况下,它仍然作为建立起来的规定性 ,并且指向两者的总体。——因此,内 就形式说,是本质的完成。这就是说,当本质被规定为内时,它包含着它的欠缺,只是作为对它的他物的、即外的关系;但外也同样不仅是有或甚至是存在,而且与本质或内相关。但是不仅有两者的相互关系,而且有两者绝对形式的规定的关系,即:每一个都直接是其对立面,呈现着两者对其第三者 、或不如说对其统一 的共同关系。但是它们的中介还缺少这个包含两者的同一的基础;它们的关系因此是一个直接颠倒转为另一个,而这个把它们纽结在一起的否定的统一,是单纯的、无内容的点。

注释

本质的运动总是成为概念的变 。在内与外的对比中,出现了概念的本质环节,即对比的规定是在否定的统一中建立起来的,所以每一规定不仅直接作为它的另一规定,而且也作为整体的总体。但这个总体在概念本身中就是共相 ,——一个在内与外的对比中还不曾呈现的基础。——内与外的否定的统一,是这一规定直接颠倒转为那一规定,在这种否定的统一中,还缺少前面所谓的事情 这一基础。——

无中介的形式的同一 ,正如它在这里还没有事情本身富有内容的运动而被建立起来那样,是极为值得注意的。它在事情里出现,正当事情在其开始 之时。这样,纯有 就直接是无 。一切实在的东西在其开始时,总不过是这样一个直接的同一;因为它在其开始时还没有使环节对立并发展,一方面还没有从外在化使自身内在化 ,另一方面还没有从内在化通过其活动使自身外在化 并发生;因此,它只是作为与外对立的规定性 的内,和只是作为与内对立的规定性 的外。所以它一方面只是一个直接的有;一方面由于它同样是那应当成为发展活动的否定性,它本身便只 不过一个内的东西。——在一切自然的、科学的和精神的发展中,总是呈现出这一点,而且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当某物最初只不过是内在的 或只不过是在其概念 中时,这个最初的东西正因此只是其直接的、被动的实有。所以,——我们立刻试举一最近的例子,——这里所考察的本质的对比 ,在它由于中介、即由于力 的对比而完全动起来和实在化以前,只是自在的 对比,是它的概念或不过是内在的 。因此,它只 是外在的 、直接的对比、整个 与部分 的对比,在对比中,两个方面彼此相对,都有一个漠不相关的长在。在它们本身中还没有同一,这种同一还不过是内在的 ,因此它们彼此分开,具有一个直接的、外在的长在。——所以,一般有的范围 还绝对地不过只是内在的 范围,因此它是有的直接性或外在性的范围。——本质 还只不过是内在的,因此它也被当作是一个完全外在的 ,无系统的共同的;人们常说学校事务 Schulwesen、报纸事务 Zeitungswesen [14] ,是指一项公共事务,由一些存在的对象外在地抟合而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象是没有一切本质的连结,没有有机组织的。或者就具体对象说,那么,植物的种子、胎儿只不过是内在的 植物、内在的 人。但因此作为种子的植物或人,是一个直接的东西,一个外在的东西,它还不曾给予自身以对自身的否定关系,是一个被动的东西 ,是委身于 他有的东西。——这样,即使上帝 在其直接 的概念中也不是精神;精神不是直接物,不是对立物的中介,而不如说是永恒建立其直接性并永恒从直接性回归到自身的那个本质。因此,上帝直接只 是自然。或者说,自然只 是内在的上帝,不是作为精神的那个现实的上帝,从而不是真正的上帝。——换句话说,在作为最初的 思维那种思维中的上帝,只是纯有,或者也是本质,是抽象的绝对,但不是作为绝对精神那样;唯有作为绝对精神,才是上帝的真正本性。

3. 上面所考察的内与外的两种同一,第一种 是对这两种规定的区别和对一个外在于它的形式都漠不相关的基础,或说它是作为内容。第二种 是这两种规定的区别无中介的同一,是每一规定直接颠倒转为其对立的规定,或说它是作为纯形式 。但这两种同一只是一个总体的两方面 ;或说这个总体只是一个方面颠倒转为另一方面。总体,作为基础和内容,是这种仅仅由于事先建立的形式的反思而是自身反思的直接性,这种直接性扬弃了两个方面的区别,并把自己建立为对区别漠不相关的同一,或反思的统一。或者说,假如形式规定自身为差异,并把自身造成是作为外在性那样的一个方面,但又把自身造成是作为自身反思的直接性那样的另一个方面,或说成为内,那么,内容就是形式本身。

反过来说,形式的区别,内与外,因此每一个在本身中都被建立为它自己和它的他物的总体;内 ,作为单纯的自身反思的同一,就是直接物,并且因此也同样是有和作为本质那样的外在性;外 ,作为多样的、规定的有,只是外在的 ,即被建立为非本质的并回到其根据里去,从而作为内在的。两者这样的互相过渡,就是它们的直接同一作为基础;但也有它们的有中介的(间接的)同一;即每一个正是由于它的他物(这个他物,就是它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而是对比的总体。或者反过来说,每个方面的规定性由于它在自身中是总体,便以另一规定性而有中介;所以总体是由于形式或规定性便以自身为中介,规定性则由于它与自身的单纯同一而有中介。

所以,什么是某物,它就完全在其外在性之中;它的外在性是它的总体,总体又是它的自身反思的统一。它的现象不仅是在他物中的反思,而且是自身反思,因此它的外在性就是它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的外在化;所以当它的内容和它的形式全然同一时,它自在自为地无非就是这个外在化自身的东西 。它是它的本质的启示,以致这个本质正是仅仅在于成为自身启示的东西。

本质的对比规定自身在现象与内或本质的这种同一中成为现实 。

* * *

[1] 即是“有”或“本质”。——译者注

[2] “这种变化”,指移动。——译者注

[3] 即以另一规定为前提。——译者注

[4] 德语中一切公共事务均可用Wesen,即与“本质”同是一字。这种用法很独特,为欧洲其他语言所无。——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