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金、水、火、土五种元气变化生成的;和气所成即为圣人,浊气所成即为怪物;元气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属性,元气的流动变化必然带来事物属性的改变。本卷所收录的都是因元气的变化感应而发生的种种奇异故事,其中既有各种精怪如贲羊、犀犬、傒囊、庆忌,也有能夜间飞头的落头民、可化为虎的人、专抢美女的猳国马化、人鸟之间变化的越祝之祖,还有能致人毙命的刀劳鬼、鬼弹及各种蛊毒。面对种种奇异的事物,古人处之泰然:“此物之自然,无谓鬼神而怪之。”“天地鬼神,与我并生者也。”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论五气变化

天有五气,万物化成。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五气尽纯,圣德备也。木浊则弱,火浊则淫,金浊则暴,水浊则贪,土浊则顽,五气尽浊,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气所交也。绝域多怪物,异气所产也。苟禀此气,必有此形;苟有此形,必生此性。故食谷者智慧而文,食草者多力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而悍(1),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气者神明而长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大腰无雄,细腰无雌(2)。无雄外接,无雌外育。三化之虫(3),先孕后交;兼爱之兽(4),自为牝牡(5)。寄生因夫高木(6),女萝托乎茯苓(7)。木株于土,萍植于水。鸟排虚而飞,兽蹠实而走(8),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本乎时者亲旁,各从其类也。千岁之雉,入海为蜃(9);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10),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数之至也。春分之日,鹰变为鸠;秋分之日,鸠变为鹰。时之化也。故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蛬也(11),稻之为也(12),麦之为蝴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无知化为有知而气易也。隺之为獐也(13),蛇之为鳖也,蛬之为虾也,不失其血气,而形性变也。若此之类,不可胜论。应变而动,是为顺常;苟错其方,则为妖眚(14)。故下体生于上,上体生于下,气之反者也。人生兽,兽生人,气之乱者也。男化为女,女化为男,气之贸者也(15)。鲁牛哀得疾,七日化而为虎,形体变易,爪牙施张。其兄启户而入,搏而食之。方其为人,不知其将为虎也;方有为虎,不知其常为人也。故晋太康中(16),陈留阮士瑀伤于虺(17),不忍其痛,数嗅其疮,已而双虺成于鼻中。元康中(18),历阳纪元载客食道龟(19),已而成瘕(20),医以药攻之,下龟子数升,大如小钱,头足咸备,文甲皆具,惟中药已死。夫妻非化育之气,鼻非胎孕之所,享道非下物之具(21)。从此观之,万物之生死也,与其变化也,非通神之思,虽求诸己,恶识所自来?然朽草之为萤,由乎腐也;麦之为蝴蝶,由乎湿也。尔则万物之变,皆有由也。农夫止麦之化者,沤之以灰(22);圣人理万物之化者,济之以道。其与不然乎?

【注释】

(1)(xiàn):气势强盛。

(2)“大腰”二句:大腰,指龟鳖一类的动物。细腰,指蜂类动物。

(3)三化:变化三次。这里指蚕。

(4)兼爱之兽:《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叫“类”的兽,一身而具备雌雄二性,吃了它就不会妒忌,故称兼爱之兽。有人说即香狸。

(5)牝(pìn)牡:鸟兽的雌性和雄性。

(6)寄生:指芝菌一类依附于树木而生长的植物。

(7)女萝: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用以入药,有利尿、镇静等作用。

(8)蹠(zhí):脚掌。

(9)蜃(shèn):大蛤。

(10)鼋(yuán):大鳖。俗称癞头鼋。

(11)蛬(qióng):蟋蟀。

(12)(jiā):米中的小黑虫。

(13)隺(hè):同“鹤”。

(14)妖眚(shěng):灾异。

(15)贸:交互,错杂。

(16)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年。

(17)虺(huǐ):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通常指土虺蛇,色如泥土。借指土灰色。

(18)元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291—299年。

(19)历阳:秦时置县,晋时改县为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客食道龟:客食一般指寄食,即依附别人生活。这里似应指作客时吃了有神性的龟。

(20)瘕(jiǎ):腹中结块的病。也特指由寄生虫引起的腹中结块的病。

(21)享道:消化道。

(22)沤:壅埋堆积。

【译文】

天有木、火、金、水、土五行元气,万物由此生成。木气清纯就生成仁爱,火气清纯就生成礼仪,金气清纯就生成正义,水气清纯就生成智慧,土气清纯就生成聪明,五种元气都清纯,圣人的品德就具备了。木气混浊就生成虚弱,火气混浊就生成淫乱,金气混浊就生成暴虐,水气混浊就生成贪婪,土气混浊就生成愚顽,五种元气都混浊,就成为平民中的下等人。中原地区多出圣人,这是因为中和之气相交融。边远地区多有怪物,是由怪异之气所产生。如果禀受某种元气,必定会具有某种形状;如果有某种形状,必定产生某种性质。所以吃粮食的聪明而且有才华,吃草的力大而且愚蠢,吃桑叶的吐丝而变成蛾,吃肉的勇猛而强悍,吃土的没有心智而不休息,吃元气的神明而且长寿,不吃东西的不死而成神。龟鳖类动物没有雄性,蜂类动物没有雌性;没有雄性的与其他动物交配,没有雌性的由其他动物孕育。蚕类虫子,先产卵后交配;香狸类动物,自身具备雌雄二性;寄生依附于高木,女萝托身于茯苓;树木长在土里,浮萍生在水中;鸟翅凌空能飞翔,兽脚厚实能奔跑;虫子隐蔽在土里冬眠,鱼潜藏在深渊中居住。来源于天的亲附天,来源于地的亲附地,来源于时令的亲附傍依之物。这是各自以类相从。千年的雉,进入海中变化成蜃;百年的雀,进入海中变化成蛤;千年的龟鼋,能和人说话;千年的狐狸,能变成美女;千年的蛇,身子断了能再接上;百年的老鼠,能够占卜吉凶。这是气数到了。春分的时候,鹰变成鸠;秋分的时候,鸠变成鹰。这是时令的变化。所以腐烂的草变成萤火虫,朽坏的芦苇变成蟋蟀,稻子变成,麦子变成蝴蝶;生出羽翼,长出眼睛,有了心智,这是无知之物变成有知之物而元气变化了。鹤变成獐,蛇变成鳖,蛬变成虾,没有失去它的血气而形体性质变化了。像这一类的事物,多得说不完。根据变化来行动,这是顺应常规;如果违背了它的规律,就会出现灾异。因此下身长在上面,上身长在下面,是元气逆反的表现。人生出兽,兽生出人,这是元气混乱的表现。男人变成女人,女人变成男人,这是元气杂错的表现。鲁国人牛哀生病,七天后变成老虎,形体发生变化,长出了虎爪虎牙。他的哥哥开门进去,被他抓住吃掉了。当他还是人时,不知道他将会变成老虎;当他变成老虎的时候,不知道他曾经是人。因此晋武帝太康年间,陈留人阮士瑀被土虺咬伤,忍受不了伤口的疼痛,经常用鼻子闻疮口,后来鼻子里长出了两条土虺。晋惠帝元康年间,历阳人纪元载做客吃了得道的乌龟,后来得了瘕病,医生用药来治病,排泄出几升小乌龟,像小铜钱那么大,头、脚都齐备,龟壳上都有了花纹,只是中了药性都死了。夫妻不是化育的元气,鼻子不是怀胎受孕的地方,肠道不是生产动物的工具。由此来看,万物的生死和变化,如果不是通于神灵的非凡思虑,即使从它自身去追究,怎么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呢?然而朽草变成萤火虫,是由于草腐烂;麦子变成蝴蝶,是由于潮湿。那么万物的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农夫制止麦子的变化,用灰去沤;圣人治理万物的变化,用道来调剂。难道不是这样吗?

土中贲羊

季桓子穿井(1),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耶?”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2),水中之怪龙、罔象(3),土中之怪曰贲羊(4)。”《夏鼎志》曰(5):“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得食。”王子曰:“木精为游光,金精为清明也。”

【注释】

(1)季桓子:即春秋末年鲁国大夫季孙斯,执掌鲁国政权。

(2)夔:山林中的精怪。又传说是一种像龙的一足怪物。蝄(wǎng liǎng):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3)罔象:古代传说中的水怪。

(4)贲(fén)羊:又作“羊”、“坟羊”、“羊”。传说中的土中怪兽。

(5)《夏鼎志》:应是解释夏鼎所铸怪物图的书籍。

【译文】

季桓子挖井,得到一件像瓦盆一样的东西,里面有一只羊。他派人去问孔子,说:“我打井得到了一只狗,为什么呢?”孔子说:“根据我听说过的事情,是一只羊。我听说过:木石的精怪是夔、蝄;水中的精怪是龙、罔象;土中的精怪叫做贲羊。”《夏鼎志》说:“罔象如三岁的孩子,红眼睛,黑脸色,大耳朵,长胳膊,红爪子。用绳子捆住,就可以拿来吃。”王子说:“木精叫游光,金精叫清明。”

地中犀犬

晋惠帝元康中(1),吴郡娄县怀瑶家忽闻地中有犬声隐隐(2)。视声发处,上有小窍,大如螾穴(3)。瑶以杖刺之,入数尺,觉有物。乃掘视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犹未开,形大于常犬。哺之,而食。左右咸往观焉。长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当养之。”以目未开,还置窍中,覆以磨砻(4)。宿昔发视,左右无孔,遂失所在。瑶家积年无他祸福。

至太兴中(5),吴郡太守张懋,闻斋内床下犬声,求而不得。既而地坼(6),有二犬子。取而养之,皆死。其后懋为吴兴兵沈充所杀。《尸子》曰(7):“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无伤。”《夏鼎志》曰:“掘地而得狗,名曰贾;掘地而得豚(8),名曰邪;掘地而得人,名曰聚。”聚,无伤也。此物之自然,无谓鬼神而怪之。然则贾与地狼名异,其实一物也。《淮南万毕》曰(9):“千岁羊肝,化为地宰;蟾蜍得苽(10),卒时为鹑。”此皆因气化以相感而成也。

【注释】

(1)元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291—299年。

(2)吴郡:古郡名,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娄县:古县名,西汉时改秦疁县为娄县,故治在今江苏昆山。

(3)螾(yǐn):蚯蚓。后多作“蚓”。

(4)磨砻(lóng):磨石。

(5)太兴:晋元帝司马睿的年号,318—321年。

(6)坼(chè):裂开。

(7)《尸子》:书名。战国时楚人尸佼所著。

(8)豚(tún):小猪。亦泛指猪。

(9)《淮南万毕》:书名,即《淮南万毕术》。该书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的淮南学派所作。“万毕”,即万法毕于此之意。

(10)苽(gū):同“菰”。一种菌类植物。

【译文】

晋惠帝元康年间,吴郡娄县怀瑶家忽然听见地下有隐隐约约的狗叫声。查看声音发出的地方,地上有一个小孔,就像蚯蚓的洞穴那么大。怀瑶用木棍插进小孔,插入好几尺,感觉有东西。于是挖开来看,得到了小狗,雌雄各一只,眼睛还没有睁开,体型比平常家犬要大。喂它东西,它就吃了。左右邻居都来观看。年纪大的人说:“这狗叫犀犬,得到它的,会让家里富裕昌盛,最好把它养起来。”因为小狗眼睛还没睁开,怀瑶把它们送回到洞里,在洞口盖上磨石。过了不久打开看,到处都没有洞穴,于是就找不到去哪了。怀瑶家多年也没有什么灾祸。

到东晋元帝太兴年间,吴郡太守张懋听见屋子床下有狗叫声。到处寻找没有找到。后来地面裂开,有两只小狗,他取出小狗喂养,都死掉了。后来张懋就被吴兴叛军沈充所杀。《尸子》说:“地下有狗,名叫地狼;地下有人,名叫无伤。”《夏鼎志》说:“挖地得到狗,名叫贾;挖地得到猪,名叫邪;挖地得到人,名叫聚。”聚,就是无伤。这是事物的自然存在,不要说它们是鬼神而感到奇怪。虽然“贾”和“地狼”名称不同,它们实际上是同一种事物。《淮南万毕术》说:“千年的羊肝,变成了地神;蟾蜍得到苽,最终变成鹌鹑。”这都是由于元气变化相互感应而形成的。

山精傒囊

吴诸葛恪为丹阳太守(1),尝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伸手欲引人。恪令伸之,乃引去故地。去故地,即死。既而参佐问其故,以为神明。恪曰:“此事在《白泽图》内(2),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伸手欲引人,名曰傒囊。引去故地,则死。’无谓神明而异之,诸君偶未见耳。”

【注释】

(1)丹阳:郡名,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更秦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宣州区。

(2)《白泽图》:一部记载山川草木精怪之状貌以及避忌、劾制之术的古书,至宋代已亡佚。

【译文】

三国时东吴诸葛恪任丹阳太守,曾经出外打猎,在两座山之间,有个怪物像小孩子,伸手想拉人。诸葛恪让人伸手给它,于是拉着它离开原来的地方。一离开原来的地方,它就死了。后来参佐问这个事情的原因,认为是神明。诸葛恪说:“这事记载在《白泽图》中,说‘两山之间,那里的精怪像小孩子,看见人,就伸手想拉人,名叫傒囊。拉着它离开原来的地方,它就死了。’不要说它是神明而感到奇怪,诸位只是偶尔没有见到过罢了。”

池阳小人庆忌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1),长一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盗贼日甚,莽竟被杀。《管子》曰(2):“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然池阳之景者,或庆忌也乎?又曰:“涸小水精生蚳(3)。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

【注释】

(1)池阳:原为县名,汉置,辖今陕西泾阳和三原的部分地区。这里指汉代宫殿池阳宫。

(2)《管子》:书名。相传为春秋时齐人管仲所撰,实际上是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的托名之作。该书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等诸家的学说与思想。书中所引出自《管子·水地》。

(3)蚳(chí):传说中的一种水中动物。

【译文】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宫中出现了小人的影子,长一尺多,有的乘车,有的步行,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小和他们的身体相称,三天之后才消失。王莽十分厌恶这件事。从此之后盗贼一天比一天厉害,王莽最后被杀死了。《管子》说:“水泽干涸几百年,山谷不迁徙,水源不断绝的,就会产生庆忌。庆忌,它的模样像人,身长四寸,穿着黄衣,戴着黄帽,骑着小马,喜欢飞快奔驰。用它的名字喊它,可以派它去千里之外,一天就回来报告消息。”那么池阳宫中的小人影,或者就是庆忌吧?《管子》又说:“干涸的水泽小,水精就生成蚔。蚔,一个头有两个身子,它的形状像蛇,长八尺。用它的名字喊它,可让它潜入水中捕取鱼鳖。”

霹雳落地

晋扶风杨道和(1),夏于田中,值雨,至桑树下,霹雳下击之,道和以锄格,折其股,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寸余,状似六畜,头似狝猴。

【注释】

(1)扶风:县名。位于陕西宝鸡东。西汉时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代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译文】

晋代扶风人杨道和,夏天在田中干活,碰上下雨,到桑树下避雨,霹雳下地来雷击他,杨道和用锄头格斗,打断了它的腿,于是就落在地上,不能回到天上去了。霹雳的嘴唇和朱丹一样红,眼睛像镜子一样亮,长着毛角长三寸多,身子的形状就像家畜,头像猕猴。

落头民

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其头能飞。其种人部有祭祀,号曰“虫落”,故因取名焉。吴时,将军朱桓得一婢,每夜卧后,头辄飞去。或从狗窦(1),或从天窗中出入,以耳为翼。将晓,复还。数数如此,傍人怪之,夜中照视,唯有身无头,其体微冷,气息裁属(2)。乃蒙之以被。至晓,头还,碍被不得安,两三度堕地,噫咤甚愁(3),体气甚急,状若将死。乃去被,头复起傅颈。有顷,和平。桓以为大怪,畏不敢畜,乃放遣之。既而详之,乃知天性也。时南征大将,亦往往得之。又尝有覆以铜盘者,头不得进,遂死。

【注释】

(1)窦(dòu):孔穴,洞。

(2)裁属:指呼吸勉强接上。形容气息极其微弱。

(3)噫咤:叹息。

【译文】

秦代时南方有落头民,他们的头能飞起来。这种人的部落中有一种祭祀,叫做“虫落”,所以由此取名。三国东吴时,将军朱桓得到一个婢女,每天晚上睡下后,头总是飞出去。或者从狗洞,或者从天窗中出入,用耳朵当翅膀。天快亮时,头又回来了。经常这样,旁边的人觉得奇怪,夜里点灯去看,只有身子没有头,她的身体稍微有点凉,呼吸很微弱。于是他们用被子把婢女的身体盖上。到天亮时头回来,被被子阻挡不能回到身体上,两三次掉在地上,很忧愁地叹息,身体的气息也十分急促,那样子好像要死了一样。人们于是拿掉被子,婢女的头又飞起来附接在脖子上。过了一会儿,气息就和顺平稳了。朱桓认为太怪异了,害怕得不敢收留她,于是就把她打发走了。后来仔细了解,才知这是她的天性。当时到南方征伐的大将,也经常得到这种人。又曾经有个被人用铜盘覆盖在身体上的人,头回来不能进去,就死掉了。

人化虎

江汉之域,有人(1)。其先,禀君之苗裔也(2),能化为虎。长沙所属蛮县东高居民,曾作槛捕虎。槛发,明日众人共往格之,见一亭长,赤帻(3),大冠,在槛中坐。因问:“君何以入此中?”亭长大怒曰:“昨忽被县召,夜避雨,遂误入此中。急出我。”曰:“君见召,不当有文书耶?”即出怀中召文书。于是即出之。寻视,乃化为虎,上山走。或云:“虎化为人,好着紫葛衣,其足无踵(4)。虎有五指者,皆是。”

【注释】

(1)(chū)人:古代散居长江、汉水一带的部族。俗传其人能化形为虎。

(2)禀君:巴人的始祖。

(3)帻(zé):古代包扎发髻的巾。

(4)踵(zhǒng):脚后跟。

【译文】

江汉流域有一种人。他们祖先,是禀君的后代。人能够变化成虎。长沙郡所属的蛮县东高口居民,曾经制作木笼捕捉老虎。机关被触发,第二天大家一起去打老虎,却看见一个亭长,包着红色的头巾,戴着大帽子,坐在木笼里。便问他:“你怎么落到这里面了呢?”亭长很生气地说:“昨天忽然被县里召唤,晚上避雨,就错进了这笼子。赶紧把我放出来。”大家说:“你被召见,不是应该有文书吗?”他立刻从怀里拿出召见文书。于是就把他放了出来。随后再看他,竟然变成老虎,上山跑了。有人说:“虎变成人,喜欢穿紫色的葛衣,他没有后脚跟,老虎中有五个脚趾的,都是虎。”

猳国马化

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长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国(1),一名马化,或曰玃猿。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辄盗取将去,人不得知。若有行人经过其旁,皆以长绳相引,犹故不免。此物能别男女气臭,故取女,男不取也。若取得人女,则为家室。其无子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迷惑,不复思归。若有子者,辄抱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形。有不养者,其母辄死。故惧怕之,无敢不养。及长,与人不异。皆以杨为姓。故今蜀中西南多诸杨,率皆是猳国马化之子孙也。

【注释】

(1)猳(jiā)国:一种猴类动物。

【译文】

蜀地西南的高山上,有一种怪物和猴子相像,身长七尺,能像人一样走路,善于跑动追人,名叫猳国,又叫马化,也有人说是玃猿。它看到路上走的妇女有长得漂亮的,就抢去带走,不会被人发现。如果有其他行人从她旁边经过,都用长绳去拉她,仍然避免不了。这种怪物能分辨男女的气味,所以只抢取女人,不抢男人。如果抢到了人家的女儿,就拿去做妻子。那些不生子女的,终身不能回来。十年以后,抢去的女人形体都和它们相似了,心意也被迷惑,不再想着回家。如果生了孩子,就送她抱着孩子回家。生下的孩子都跟人一样。有不收养孩子的,做母亲的就会死掉。所以人都害怕她们死,没有敢不收养的。等孩子长大了,与人没有两样。他们都用“杨”作为姓氏。因此现在蜀地西南有很多姓杨的人,大概都是猳国马化的子孙。

临川刀劳鬼

临川间诸山有妖物(1),来常因大风雨,有声如啸,能射人,其所著者如蹄,有顷头肿大。毒有雌雄,雄急而雌缓。急者不过半日间,缓者经宿。其旁人常有以救之,救之少迟,则死。俗名曰刀劳鬼。故外书云(2):“鬼神者,其祸福发扬之验于世者也。”《老子》曰:“昔之得一者(3):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4)。”然则天地鬼神,与我并生者也。气分则性异,域别则形殊,莫能相兼也。生者主阳,死者主阴,性之所托,各安其生。太阴之中,怪物存焉。

【注释】

(1)临川:古郡名。郡治在今江西南城东南。

(2)外书:佛教徒称佛经以外的书籍为外书。

(3)得一:《老子》哲学体系中的专名,指通过“无为”而获得的一种稳定状态。也可解释为得道。

(4)贞:通“正”。首领,君长。

【译文】

临川郡的很多山上有怪物,经常趁着大风雨出现,发出的声音像呼啸,能够射伤人,被射中的地方像蹄印,一会儿头就肿大了。毒性有雌雄分别,雄毒性急,雌毒性缓。毒性急的不超过半天,毒性较缓的能过一天。那附近的人常常有办法救治伤者,但救治稍迟,就会死掉。它的俗名叫刀劳鬼。因此外书上说:“所谓鬼神,是那些祸福发生后能在人世间得到验证的事物。”《老子》说:“从前得道的:天得道因而清明,地得道因而安宁,神得道因而灵验,谷得道因而充盈,侯王得道因而成为天下的首领。”那么天地鬼神就是和我一并存在的事物。气质有别禀性就不同,地域有别形体就不同,没有能兼具的。活的主体是阳气,死的主体是阴气,禀性各有所托,各自安守其存在状态。纯阴的地方,有怪物存在。

越地冶鸟

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穿大树,作巢,如五六升器,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垭(1),赤白相分,状如射侯(2)。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或夜冥不见鸟,鸟亦知人不见,便鸣唤曰:“咄,咄,上去!”明日便宜急上。“咄,咄,下去!”明日便宜急下。若不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人可止伐也。若有秽恶及其所止者,则有虎通夕来守,人不去,便伤害人。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3),就火炙之,人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注释】

(1)垭(è):通“垩”。白色泥土。

(2)射侯:箭靶。

(3)石蟹: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

【译文】

越地的深山中有一种鸟,像鸠鸟大,青色羽毛,名叫冶鸟。它凿穿大树做窝,像五六升的器皿,出口处直径几寸,周围用白色泥土装饰,红白相间,形状像箭靶。伐木的人看见这样的树,立刻避开它走了。有时天黑看不见鸟,鸟也知道人看不见,就鸣叫着说:“咄,咄,上去!”第二天就应该赶紧上山。鸣叫着说:“咄,咄,下去!”第二天就应该赶紧下山去。如果不让人离去,只是说笑个不停,人就可以留下来伐木。如果有污秽之言以及它让停止的,就会有老虎通宵来看守,伐木的人不离开,老虎就会伤害人。这种鸟,白天看见它的形状,是鸟;晚上听它的鸣叫,也是鸟。有时观赏玩乐,就变成人的样子,身长三尺,到水涧中捕捉石蟹,放在火上烧烤,人不能侵扰。越地的人说这种鸟是越地巫祝的祖先。

南海鲛人

南海之外有鲛人(1),水居如鱼,不废织绩(2)。其眼泣则能出珠。

【注释】

(1)南海:郡名。秦置,郡治番禺,即今广东广州。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2)织绩: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译文】

南海郡外的大海里有鲛人,像鱼一样居住在水里,但没有废弃织布缉麻的事情。他们哭泣时能流出珍珠。

大青小青

庐江、枞阳二县境上(1),有大青、小青居山野之中(2)。时闻哭声,多者至数十人,男女大小,如始丧者。邻人惊骇,至彼奔赴,常不见人。然于哭地,必有死丧。率声若多则为大家(3),声若小则为小家。

【注释】

(1):当作“皖”。据《汉书·艺文志》,庐江郡无县,有皖县(故治在今安徽潜山),与枞阳相邻。

(2)原文“小青”后有“黑”字,当是注释误入正文,故删。

(3)率:语首助词,无实义。

【译文】

庐江郡皖县、枞阳两县边境上,有大青小青住在山野中。经常听到哭声,多的时候人数达到几十人,有男人、有女人、有大人、有小孩,就像是刚死了人。附近的人惊恐害怕,跑到那里去看,经常看不见人。但是在哭声发出的地方,一定会死人。哭声如果多就是大户人家死人,哭声如果小,就是小户人家死人。

庐江山都

庐陵大山之间(1),有山都,似人,裸身,见人便走。有男女,可长四五丈,能啸相唤。常在幽昧之中,似魑魅鬼物(2)。

【注释】

(1)庐陵:郡名。东汉兴平元年(194),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治所西昌县(在今江西泰和县城西北)。

(2)魑魅(chī mèi):古代指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

【译文】

庐陵郡大山里,有山都,长得像人,裸露着身子,看见人就跑。有男有女,大约高四五丈,能用啸声相互召唤。他们经常待在幽暗的地方,好像是神怪鬼物。

江中蜮

汉中平中(1),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2),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3),头痛,发热,剧者至死。江人以术方抑之,则得沙石于肉中。《诗》所谓“为鬼为蜮,则不可测”也(4)。今俗谓之溪毒。先儒以为男女同川而浴,淫女为主,乱气所生也。

【注释】

(1)中平:汉灵帝刘宏的年号。原文“中平”前有“光武”二字,但光武帝无中平年号。且《法苑珠林》引此文无“光武”二字,故删。

(2)蜮(yù):相传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

(3)筋急:中医学病证名。表现为筋脉紧急不柔,屈伸不利。多因体虚受风寒及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见于破伤风、痉病、痹、惊风等症。

(4)为鬼为蜮,则不可测:《诗经·小雅·何人斯》中的诗句,今本“测”作“得”。

【译文】

汉灵帝中平年间,有一种怪物生活在长江中,它的名字叫蜮,又叫短狐,能够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就会身体痉挛,头痛发热,严重的甚至死亡。江边的人用方术来抑制,就会在肉里找到沙石。这就是《诗经》所说的“为鬼为蜮,则不可测”。现在民间称之为溪毒。先世儒者认为这是男女在同一条河里洗澡,纵欲淫乱的女人为主宰,淫乱之气化生出来的。

禁水鬼弹

汉永昌郡不韦县有禁水(1),水有毒气,唯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涉。自正月至十月不可渡,渡辄病,杀人。其气中有恶物,不见其形,其作有声,如有所投击。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土俗号为鬼弹。故郡有罪人,徙之禁旁,不过十日皆死。

【注释】

(1)永昌郡:汉明帝时所置。不韦县:古县名。县治在今云南保山隆阳区金鸡镇。

【译文】

汉代永昌郡不韦县有条河叫禁水,水中有毒气,只有十一月、十二月勉强可以渡河。从正月到十月都不能过河,如果过河就会生病,死人。这条河的水汽中有凶恶的怪物,看不见它的形状,但它一动作就发出声音,好像在投击什么东西。击中树木,树就折断,击中人,人就被杀害。当地土人称之为鬼弹。所以郡内有犯罪的人,就把他们送到禁水旁,不超过十天都死了。

蘘荷根攻蛊

余外妇姊夫蒋士,有佣客得疾下血。医以中蛊(1),乃密以蘘荷根布席下(2),不使知。乃狂言曰(3):“食我蛊者,乃张小小也。”乃呼:“小小亡去。”今世攻蛊,多用蘘荷根,往往验。蘘荷,或谓嘉草。

【注释】

(1)蛊(gǔ):传说中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

(2)蘘(ráng)荷:一名蘘草。亦名覆葅、葍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冬枯。夏秋开花,花白色或淡黄。根似姜,可入药。

(3)狂言:病人的胡言乱语。

【译文】

我妻子的姐夫蒋士,有个佣人生病泻血。医生认为是中了蛊毒,就悄悄把蘘荷根铺在席子下,不让病人知道。病人胡言乱语说:“让我中蛊毒的,是张小小。”于是就呼唤说:“小小离去。”如今攻治蛊毒,多用蘘荷根,经常很灵验。蘘荷,有人叫做嘉草。

鄱阳犬蛊

鄱阳赵寿(1),有犬蛊(2)。时陈岑诣寿,忽有大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余相伯妇与寿妇食(3),吐血,几死,乃屑桔梗以饮之而愈(4)。蛊有怪物,若鬼,其妖形变化杂类殊种,或为狗豕,或为虫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状,行之于百姓,所中皆死。

【注释】

(1)鄱阳:县名。汉改秦番县为鄱阳县。故城在今江西鄱阳东北。

(2)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

(3)余相伯妇:汪校本作“余伯妇”,《广博物志》引《搜神记》作“余相伯归”。“归”或为“妇”之误,故改。

(4)屑:研成碎末。

【译文】

鄱阳郡人赵寿养犬蛊。有一次陈岑去拜访赵寿,忽然有大黄狗六七条,一齐出来对着陈岑叫。后来余相伯的老婆和赵寿的老婆一起吃东西,吐血几乎死了,把桔梗研成粉末喝了病才好。毒蛊有怪物,像鬼,它变化的精怪形象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和形象,有的成为猪狗,有的成为虫蛇。养蛊的人都知道自己蛊的形状,他把蛊施行到百姓身上,中了蛊毒的人都会死掉。

营阳蛇蛊

营阳郡有一家(1),姓廖,累世为蛊,以此致富。后取新妇,不以此语之。遇家人咸出,唯此妇守舍。忽见屋中有大缸,妇试发之,见有大蛇,妇乃作汤灌杀之。及家人归,妇具白其事,举家惊惋。未几,其家疾疫,死亡略尽。

【注释】

(1)营阳郡:三国时吴始置,郡治在今湖南永州市道县。

【译文】

营阳郡有一家人,姓廖,几代人养蛊,因此致富。后来他家娶了一个媳妇,没有把养蛊的事告诉她。有一次家里人都出去了,只有这个媳妇看家。媳妇忽然看见屋子里有一口大缸,她试着打开它,看见有一只大蛇,媳妇于是烧了开水灌进缸里烫死了大蛇。等到家里人回来,媳妇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他们,全家人都感到吃惊惋惜。没过多久,他家人都患上瘟疫,基本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