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曰按《神仙传》,真人魏伯阳者,会稽上虞人也。世袭簪倨#1唯#2公不仕,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恬啖守素,唯道是从,每视轩裳,如糠枇焉。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3《参同契》三篇。又云未尽纤微,复作《补塞遗脱》一篇,继演丹经之玄奥。所述多以寓言借事,隐显异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后汉孝、桓帝时,公复传授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公撰《参同契》者,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莫不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叔其离坎,直指汞铅;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母,系以始终;合以夫妇,拘其交媾,譬诸男女;显以滋生,析以阴阳;导之反覆#4示之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爻,形以#5 变化;随之斗柄,取其#6周星;分以晨昏,昭诸刻漏,故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真铅为药祖,以玄精为丹基,以坎离#7为夫妻,以天地为父母,互施#8八卦,驱役四时,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运五星二十八宿环列鼎中。乃得水虎潜形,寄庚辛而西转;火龙伏体,逐甲乙以束旋。《易》日: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迹,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公因取象焉,非天下之至通,其孰能与於此哉?乃见凿开混沌,擘裂鸿蒙,径指天地之灵根将为药祖,明视阴阳之圣母用作丹基,泄一气变化之元,漏大冶生成之本,非天下之至达,其孰能与於此哉?其或定刻漏,分晷时,簇阴阳,走神鬼,蹙三千六百之正气,回七十二候之要津,运六十四卦之阴符、天关在掌#9,鼓二十四气之阳火、地轴由心,天地不能匿造化之机,阴阳不能藏亭育#10之本,致使神变元方,化生纯粹,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与於此哉?《契》云:混沌金鼎,白黑相符。龙马降精,牝牡袭气。如霜马齿,似玉犬牙。水银与诧女同居#11,朱汞共婴儿合体。明分#12药质,细露丹形。尽周已化之潜功,大显未萌之朕兆#13,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哉?其有假借爻象,寓此#14事端,不敢漏泄天机,未忍秘藏玄理,是以铺舒不已,罗缕#15再三,欲罢不能,遂成篇轴。盖欲指陈要道,汲引将来,痛彼有生之身,竟作全阴之鬼,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与於此哉?复有通德三光,游精八极,服金砂而化形质,饵火汞以炼精魂,故得体变纯阳,神生真宅,落三尸而超三界,朝上清而登上仙,非天下之至真,其孰能与於此哉?

晓所分《真契》为章义者,盖以假借为宗,上下元准;文泛而道正,事显而言微;后世议之,各取所见,或则分字而议#16,或则合句而笺;不无畎侩殊流,因有妍皑互起;末学寻究,难便洞明;既首尾之议论不同,在取舍而是非元的。今乃分章定句,所贵道理相黏,。义正文,及冀药‘门附就,故以四篇统分三卷#17,为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名日《分章通真义》。复以朱书正文,墨书旁义,而显然可览也。上卷分四十章,中卷分三十八章,下卷分十二章,内有《歌鼎器》一篇,谓其词理#18钩连,字句零碎,分章不得,故独存焉,以应水一之数。喻丹道阴阳之数备矣。复自#19依约《真契》,撰《明镜图诀》一篇,附于下卷之末,将以重启《真契》之户牖也。晓因师传授,岁久留心,不敢隐蔽玄文,是用#20课成真义,庶希万一贻及后人也。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彭晓序。

#1『簪锯』,四库本作『簪珊』。

#2『唯』,四库本作『惟』,后文同

#3『撰』,四库本作『谈』,后文同。

#4『反覆』,原作『反复』,据四库本改。

#5『以』,原作『於』,据四库本改。

#6『其』,原作『以』,据四库本改。

#7『坎离』,原作〔离坎』,据四库本乙正。

#8『互施』,四库本作『旦施』。

#9『在掌』,四库本作『在手斗。

#10『亭育』,四库本作『亭毒』。

#11『同居』,原作『同名』,据四库本改。

#12『明分』,四库本作『分明』。

#13『朕兆』,四库本『朕』字误作『朕』。

#14『此』,四库本作『比』。

#15『罗缕』,四库本作『腼缕』。

#16『议』,原作『义J,据四库本改。

#17『三卷』,四库本误作『二卷』。

#18『词理』,四库本作『辞理』。

#19『自』,四库本作『次』。

#20『用』,四库本作『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