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补剂上

徐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李杲曰。人参甘温。能补气虚。羊肉甘热。

能五形

卷四 补剂上

人参

味甘。微苦性微凉。熟用温。无毒。得土中清阳之气。禀少阳之令而生。升多于降。

阳中微阴也。茯苓、马蔺为使。反藜芦。

【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本经)疗肠胃中消胸中肺胃阳气泄久痢。小胎前产后【归经】入肺经。通行十二经。为大益元阳之品。(补益肺中元气)

【前论】东垣曰。大补肺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充而形自盛也。又古人血脱者然元素中之又为【禁忌】经疏曰。凡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

卷四 补剂上

甘草

味甘。性平。无毒。正禀土中阳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白术、苦参为使。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主治】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力。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本经)温中。

下气【归经】入肝脾二经。通入十二经。为调和之品。(兼泻剂 能调百药专解百毒)

【前论】丹溪曰。甘草味甘。大缓诸火。东垣曰。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

宜用之得其平。仲淳曰。凡解毒必入甘草。盖诸毒遇土则化。甘草为土精。故能化毒。解一切邪气。纲目曰。甘草头生用。能行肝胃二经瘀浊之血。消肿导毒。甘草梢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加酒煮延胡索、苦楝子尤妙。李言闻曰。欲达下焦。须用梢子。

鳌按、甘草功用甚多。各本草所详亦甚繁而难记。因总括前贤笺记而举其要如左。甘草入和邪热能协和诸药。使不相争。资其土气而生肌。藉其甘味而止痛。通行十二经脉而益精养气。壮骨和筋。故有国老之称。而为九土之精也。

【禁忌】经疏曰。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病。均忌。

【炮制】纲目曰。生用则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则补三焦元气而解表寒。炙法用长流水

卷四 补剂上

味甘。性微温。无毒。禀天之阳气。地之冲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茯苓为使甲、白藓皮。

【主治】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痔 。补虚。小儿百病。(本经)女人子脏冷主虚喘及诸经【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实表助气泻火之品。

【前论】宏景曰。虚而客热。用出白水者凉补之。虚而客冷。用出陇西者温补之。好古曰。

补发气盛则无陷下之忧也。嘉谟曰。凡痈疮毒瓦斯。化则成脓。补气故能内托。若不能成脓。死不治。毒盛而元衰也。痘亦然。

【禁忌】经疏曰。黄 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助气。气实者忌。又能塞补不足。

胸膈人多

卷四 补剂上

沙参

味甘苦。性微寒。无毒。禀天地清利之气而生。降多于升。阴也。反藜芦。恶防己、一名白参。

【主治】主专益肺气。补中。血结。惊气。除寒热。(本经)疗胸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养肝【归经】入肺经。兼入脾肾二经。为补阴泻火之品。(兼泻剂)

【前论】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李言闻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

专补因而【禁忌】经疏曰。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作嗽者。均忌。

卷四 补剂上

丹参

味苦。性微寒。降也。阴中阳也。畏咸水。反藜芦。

【主治】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除瘕破症。止烦满。益气。(本经)

养血节疼痛肿毒。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去瘀生新之品。(兼泻剂 心与心包血分药)

【前论】萧炳曰。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曾用实有效。

【禁忌】经疏曰。北方产者良。孕妇无故。忌。

卷四 补剂上

葳蕤

即玉竹。味甘。性平。无毒。禀天地清和之气。而得稼穑之甘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畏咸卤。

【主治】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悦颜色。(本经)心腹中结气。虚热。

湿润心及劳疟【归经】入心肺二经。为益阴长阳之品。(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

【前论】罗天益曰。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益。

又有不同症。

虚症俱用【炮制】雷公曰。竹刀刮去皮节。洗净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

卷四 补剂上

白术

味甘。性温。无毒。禀初夏之气。正得土之冲气以生。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忌蛤、雀、桃、李、菘菜、青鱼。

【主治】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

消痰痛。胃瘕。(大风虚。主(好古)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安土除痹之品。(在血补血在气补气除湿祛寒疏风辟恶)

【前论】缪仲淳曰。二术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力。

术能何【炮制】备要曰。肥白者出浙地。名云头术。燥白者出宣歙。名狗头术。瘥胜于浙。糯米泔

卷四 补剂上

金毛狗脊

味苦甘。性微温。无毒。禀地中清阳之气。兼感天之阳气而生。可升可降。阴萆为使。恶香附、败酱。

【主治】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本经)疗失溺不节。男女脚弱肾气虚【归经】入肾经。兼入肝经。为补而能走之品。(平补肝肾 苦坚肾温养气甘益血)

【前论】内经曰。内不在脏腑。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名曰周痹。

仲脊【禁忌】经疏曰。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黄赤。口苦舌干。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火燎去毛。细锉酒浸一夜。蒸半日。晒干用。

卷四 补剂上

远志

味甘。性温。无毒。感天之阳气。得地之芳烈而生。可升可降。阳也。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珍珠、藜芦。

【主治】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人不迷切痈疽。(【归经】入心肾二经。为水火并补之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

【前论】仲淳曰。心气弱。心血少。馁怯易惊。梦寐多魇。神不守舍。怔忡健忘失志阳痿等鳌按、前贤皆以远志为心家药。至今守之。独海藏以为肾经气分药。时珍亦以为入肾经。

非上而使肾之气上通于心。故凡肾精充。肾气旺。有以上达于心者。皆心气先能充足。有以下注故也。则强志益精治善忘。虽肾之所藏。而何莫非心欤。则前贤皆以远志为心药者。论其原。二家以为肾药者。据其功也。故余以为入心肾二经。一以见心为主。而肾为应。一以见心肾之不可离二也。

【禁忌】经疏曰。凡心经有实火。为心家实热。应用黄连、生地者。禁与参、术等助阳气药【炮制】雷公曰。凡使。去心。否则令人烦闷。甘草汤浸一宿。焙用。

卷四 补剂上

巴戟天

味辛甘。性微温。无毒。禀土德真阳之气。兼得天之阳和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覆盆子为使。恶雷丸、丹参。

【主治】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本经)疗头面游风气。治【归经】入肾经。为强阴益精之品。(肾经血分药 补助元阳 祛风除湿)

【前论】仲淳曰。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

元阳【禁忌】经疏曰。凡相火炽。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结者。

均【炮制】雷公曰。凡使。先用杞子汤浸一宿。待软。酒浸一伏时漉出。同菊花炒焦黄。

去菊

卷四 补剂上

淫羊藿

味辛甘。性温。无毒。得金土之气。而上感天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山药为使。得酒良。

【主治】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经)坚筋骨。消瘰 。下部有疮中年【归经】入命门经。兼入肝经。通入胃大肠三焦三经。为助阳益精之品。(真阳不足者宜之)

【前论】士瀛曰。茎中痛。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

鳌按、别录言久服无子。大明又治绝阴绝阳无子。何二说之相反欤。不知淫羊藿甘温益阳。

而欲【禁忌】经疏曰。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夹去叶四畔花枝。每斤用羊脂四两拌炒。

卷四 补剂上

当归

味甘 辛苦。性温。无毒。禀土之甘味。天之温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微阴也。恶茹、面。畏菖蒲、海藻、牡蒙。

【主治】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无子。(本经)除客血内塞。中风沥血腰痛及症瘕。

溶溶如坐水【归经】入心肝脾三经。为养血润燥之品。(兼滑剂 血中气药 心经本药 治诸病夜甚)

【前论】甄权曰。古方治产后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可以补虚须用海行鳌按、韩 谓治痰以姜制。 庵又谓当归非治痰药。姜制亦臆说。夫当归固非治痰之品。

然之【禁忌】经疏曰。此性辛温。终是行走之性。故致滑肠。又其气与胃气不相宜。故肠胃薄弱

卷四 补剂上

石斛

味甘。性平。无毒。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陆英为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主治】主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本经)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治发热自【归经】入胃肾二经。兼入心脾二经。为除热益阴之品。(除脾胃湿热补益四经)

【前论】寇氏曰。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时珍曰。此乃脾及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少。

【炮制】雷公曰。去根头。酒浸一宿。酥拌蒸半日。焙用。入补药乃效。

卷四 补剂上

骨碎补

味苦。性温。无毒。得金气。兼得石气以生。一名猴姜。

【主治】主破血止血。补折伤。(本经)主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不收。

上热故治【归经】入肾经。为补益之品。(入肾主骨 入血行伤 妇人血气药)

【前论】原礼曰。予尝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治久泄立止。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

【禁忌】经疏曰。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炮制】雷公曰。铜刀刮去黄毛。细切。蜜拌蒸一日。晒干用。若急用不蒸。只焙干亦得也

卷四 补剂上

续断

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得土金之气。兼禀天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地黄为恶雷丸。

【主治】主伤中。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本经)

女人宣通人产前【归经】入肝肾二经。为专益筋骨之品。(腰肾要药 治胎产 续绝伤)

【前论】仲淳曰。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禁忌】经疏曰。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与大辛热药用于胎前。

【炮制】雷公曰。取根横切。又去向里硬筋。酒浸一伏时。焙用。备要曰。川产者良。

状如

卷四 补剂上

干地黄

即今生地。味甘苦。性寒。无毒。禀仲冬之气。兼禀地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得清酒、麦冬良。恶贝母。畏莱菔、芜荑。

【主治】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生者尤宿食。补五血。妇人崩中病掌中热痛。脾【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小肠五经。为滋阴凉血之品。(补肾要药)

卷四 补剂上

熟地黄

味甘。微苦。性微温。无毒。降也。阴中阳也。忌莱菔、葱、蒜、诸血。得当归、丹皮。和血止血。滋阴补髓。

【主治】主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填骨髓。利耳目。黑须发。生精养血。男子五劳七伤坐而欲【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滋阴养血之品。(补血上剂 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

卷四 补剂上

生地黄

即今鲜生地。味甘。性大寒。无毒。

【主治】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搏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折。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清火凉血之品。

【前论】雷公曰。采得即用者为生地黄。晒干收者为干地黄。以法制过者为熟地黄。海藏曰溺血蒸九数火之症补肾。

王硕曰。男子多阴虚。宜熟所生之处。熟地能补精血。麦冬引【禁忌】经疏曰。凡病患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

均忌【炮制】虞抟曰。生地生血。胃气弱者恐妨食。熟地补血。痰饮多者恐泥膈。或云生地酒炒砂仁

卷四 补剂上

牛膝

味苦酸。性平。无毒。禀地中阳气。兼乎木火之化以生。降也。阴中阳也。恶龟甲。

畏白前。忌牛肉乳。

【主治】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本经)

疗伤中血【归经】入肝肾二经。为走而能补之品。(兼泻剂 能引诸药下行)

【前论】丹溪曰。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张子和曰。大法治淋。

宜牛膝淋酒蒸。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皆取其补肝肾之功也。

鳌按、杜牛膝性专下走。毫无补益。肝肾二家虚弱者。不可轻投。

【禁忌】经疏曰。误用必伤胎。经闭未久。疑似有妊者。忌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

卷四 补剂上

麦冬

味甘。性微寒。无毒。禀天春生之气。感地稼穑之甘以生。降也。阳中微阴也。地黄、车前为使。

【主治】主心腹结气。肠中伤饱。胃脉络绝。羸瘦短气。(本经)身重。目黄。心下支满。

虚录)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藏器)止嗽。定肺痿吐脓。时疾热狂头痛。(大明热妄【归经】入心肺二经。兼入胃经。为清润之品。(兼泻剂 阳明正药专行肺经气分药)

【前论】宗 曰。麦冬除肺热之功居多。但专泄而不专收。虚寒多人禁服。东垣曰。凉而能者。

【禁忌】经疏曰。麦冬性寒。虽主脾胃。而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泄。产后虚寒作泄。

卷四 补剂上

旱莲草

味甘酸。性平。无毒。正禀北方坎水之气而生。故其汁黑。降也。阴中阴也。

【主治】主血痢。生眉发。(开宝)乌须发。益肾阴。(元素)止血排脓。通小肠。(大明)

【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胃大小肠三经。为补肾之品。

【前论】虞抟曰。小便溺血。用旱莲草、车前草等分打汁。空心服三杯。愈乃止。

【禁忌】经疏曰。脾胃虚弱者勿服。不用姜汁、椒红相兼修事。服之者。必腹痛作泄。

宜详

卷四 补剂上

沙苑蒺藜

味甘。性温。一云微腥。无毒。

【主治】主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甄权)长肌肉。明目。轻身。疗吐脓。去燥热。

带下。

【归经】入肾经。兼入肝经。为平补之品。(功专补肾益精兼清肺气)

【前论】时珍曰。后世补肾。多用沙蒺藜。或以熬膏和药。

鳌按、沙蒺藜专补肾虚。治腰痛。及虚损劳乏。其功能大概不出此。

【禁忌】经疏曰。沙蒺藜性能固精。命门火炽。阳道数举。交媾精不易出者。均忌。

卷四 补剂上

菟丝子

味辛甘。性平。无毒。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

山药为使。得酒良。

【主治】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 。(本经)养肌。强阴。坚筋骨。

主益髓(好【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脾经。为补助三阴之品。(温而不燥不助相火强阴益精)

【前论】东垣曰。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皆主之。至劳伤皆脾【禁忌】经疏曰。肾家多火。阳强不痿。及大便燥结者。均忌。

卷四 补剂上

使君子

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健脾胃。除虚热。杀脏虫。小儿五疳。小便白浊。疗泻痢。疮癣。(开宝)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消积杀虫之品。(小儿百病要药)

【前论】时珍曰。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幼科要【炮制】备要曰。勿用油黑者。亦可煨食。忌饮热茶。犯之作泻。

卷四 补剂上

天冬

味甘苦。性平。一云寒。无毒。正禀天寒初之气以生。得地之阴精独浓。降也阴也。

地黄、贝母为使。

【主治】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本经)保定肺气。去寒热。利小便。

风。除去风热烦【归经】入肺肾二经。为除虚热润燥痰之品。(兼泻剂 去肺肾虚热要药 清金降火益水)

【前论】嘉谟曰。肾主津。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痰化。所谓治痰之本也。仲淳曰。

痰冬恶症出【禁忌】经疏曰。胃虚无热。及泻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酒蒸晒干。或烘干用。

卷四 补剂上

何首乌

味苦涩。性微温。无毒。禀春深之气而生。升也。阳也。茯苓为使。忌诸血、无鳞鱼、莱菔、葱、蒜、铁器。

【主治】主瘰 。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主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祛风之品。(兼涩剂 滋补良药白入气分赤入血分)

【前论】汪颖曰。苦坚肾。温补肝。甘益血。涩收敛精气。能止诸疟。大约疟邪在阴分久而【禁忌】经疏曰。首乌为益血之品。忌与附、桂等诸燥热药同用。

以上补剂草部

卷四 补剂上

侧柏叶

味苦涩。性微寒。无毒。感秋令。得金气之全而生。可升可降。阴也。肉桂、牡蛎恶菊花。宜酒。

【主治】主吐血衄血崩中。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症。去冷风湿痹。生肌。各依方面采阴干【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阴凉血之品。(补阴要药 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

【前论】陆佃曰。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

【炮制】雷公曰。凡使柏叶。或炒或生用。

卷四 补剂上

柏子仁

味辛甘。性平。无毒。畏菊花。

【主治】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耳目聪明。(本经)疗恍惚虚损【归经】入心经。兼入肝肾二经。为滋润之品。(养心气润肾燥 透心肾而悦脾 助脾滋肝)

【前论】苏颂曰。凡补脾药多燥。此润药而其气清香。大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

此【禁忌】经疏曰。肠滑作泻。膈间多痰。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酒浸一宿。晒干炒研去油用。油透者勿用。

卷四 补剂上

血竭

味甘咸。性平。有小毒。禀土气而兼水化。降也。阴也。得密陀僧良。

【主治】主心腹猝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祛五脏邪气。(开宝)

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补虚。并宜酒服。(李 )补心包络肝血不足。(好古)敷恶疮疥癣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却引脓。(大明)

【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和血之品。(专除血痛散瘀生新)

【前论】李 曰。血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味甘咸而走血。肝心包皆主血。故入之。

河者【禁忌】经疏曰。凡血病无瘀积者忌。一名麒麟竭。

【炮制】雷公曰。先研粉筛过。入丸散中。若同众药捣。则作尘飞。

卷四 补剂上

茯神

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

【归经】入心经。兼入肝经。为宁神定志之品。

【前论】士瀛曰。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分。

【禁忌】经疏曰。病患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忌用。

卷四 补剂上

桑寄生

味苦甘。性平。无毒。感桑之精气而生。

【主治】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安胎。(本经)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

产后余牢固。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之品。

【前论】寇氏曰。桑寄生难得真者。真者下咽必验。若用他木寄生。未必效。且恐有害也。

卷四 补剂上

杜仲

味辛甘。性温。无毒。微禀阳气。浓得金气而生。降也。阳中阴也。恶元参、蛇蜕。

【主治】主腰膝酸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本经)

脚中腰不利(好古)

【归经】入肾肝二经。为助益腰膝之品。(色紫归肝经气分 肝充则筋健肾充则骨强)

【前论】时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前人所实。

身重者。

【禁忌】经疏曰。肾虚火炽者忌。即用。当与知、柏同入。

卷四 补剂上

枣仁

味酸。性平。无毒。禀木之气而兼土化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恶防己。

【主治】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本经)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骨风。

【归经】入肾三焦二经。为清血热。助正气之品。(兼泻剂 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胁痛)

卷四 补剂上

枸杞苗叶

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除烦。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大明)作饮代茶。止渴消热【归经】入心肺脾肾四经。为除热之品。(兼泻剂)

【前论】仲淳曰。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

凉。

多谓光属鳌按、本经别录。并未分别子皮苗叶。甄权大明以后遂分列之。但本经别录。虽总言枸杞之气。

耐寒等条丹治妇能之明也然能息肝不入肺。

肾药兼【禁忌】备要曰。肠滑者忌杞子。中寒者忌骨皮。掘鲜者同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炮制】雷公曰。凡使枸杞根。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凡使枸以上补剂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