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泻火之剂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等分此治实邪实火、表里俱盛之剂。故用黄芩泻肺火,黄连泻心火,黄 泻肾火,又用栀子,令上焦之热邪委婉而下。三焦通治,药力颇峻。若表里俱热、胸痞、便秘、谵语者,盒饭去去而热亦退。须细辨之。

卷四 泻火之剂

附子泻心汤

大黄一两 黄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

伤寒痞满,在心胸而不在胃,故用三黄以泻痞而去热;然恶寒、汗出、阳气亦虚,故用附子温肾固阳。寒热并用,各有精义,非仲景其孰能之。

卷四 泻火之剂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此为误下胸痞而设。阳邪郁于上焦,既不能下,又不能仍从毛窍而出,惟有苦寒泻热之法,方能消痞解邪。而又恐阳邪既去,浊阴上干,故于清泻中参入辛温,以预截后患,此所以为

卷四 泻火之剂

白虎汤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先煮石膏数十沸,再投药、米。米熟汤成,温服。

同一石膏也,合麻黄用之,则为青龙;合知母用之,则为白虎。一则欲其兴云致雨以解外邪;一则欲其清肃肺胃,荡涤内热,义各有当也。然用此方者,必须审而又审,自汗而渴,脉大有力,数者咸备,方可与之。若一误投,祸不旋踵。盖缘此症为湿热郁蒸,故有汗而烦热不解。既有汗,故不可表,表则阳脱;亦不可下,下则耗阴。惟有大清肺卫之热为正法也。

卷四 泻火之剂

竹叶石膏汤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二两 麦冬一斤 半夏半升 粳米半升加姜煎。

治肺胃虚热,故加人参、麦冬,加竹叶者,恐虚阳内犯胞络也。

卷四 泻火之剂

升阳散火汤

柴胡八钱 防风二钱五分 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芍五钱 炙甘草三钱生甘草三钱每服五钱。加姜、枣煎。

郁结之火,逆而折之,则其势愈激而上升。此则全用风药解散,盖火得风力而升,亦因风力

卷四 泻火之剂

凉膈散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甘草二两 栀子(炒黑) 黄芩(酒炒) 薄荷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生蜜煎。

解此方者,但云此上、中二焦泻火之药。既下焦无病,岂得轻用芒硝?观仲景三承气汤,邪在上者,不用芒硝可知也。殊不知主治条下有“大小便秘”一语,则下焦安得不并治乎?

卷四 泻火之剂

当归龙荟丸

当归(酒洗) 龙胆草(酒洗) 栀子(炒黑) 黄连(炒) 黄柏(炒) 黄芩(炒)

一两大黄(酒浸) 青黛(水飞) 芦荟五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五分蜜丸,姜汤下。

苦寒之至,无以复加,此等峻剂,岂可轻试?予意去三黄二香,庶几可用耳。

卷四 泻火之剂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当归(酒炒) 车前子 木通 生地(酒炒) 柴胡 生甘草肝胆火盛,湿热郁蒸者,此方为宜。下部发病者尤妙。

卷四 泻火之剂

左金丸

黄连六两(姜汁炒) 吴茱萸一两(盐水炒)

水丸。

此方之妙全在苦降辛开,不但治胁痛、肝胀、吞酸、疝气等症,即以之治时邪、霍乱、转筋

卷四 泻火之剂

泻青丸

龙胆草 山栀(炒) 大黄(酒蒸) 川芎 当归(酒洗) 羌活 防风等分,蜜丸。竹叶汤下。

肝性至刚,宜柔而不宜伐。此方但泻肝经之郁火则可,若以之治惊恐、筋痿等症,吾未见其

卷四 泻火之剂

泻黄散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钱上末微炒,香酒调服。

有风药以散伏火,有清药以泻积热。而又用甘缓以和中,使不伤正气,此法颇佳。

卷四 泻火之剂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凉血解热,升阳散火。胃气清,则诸病自除矣。

卷四 泻火之剂

甘露饮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等分每服五钱。

治胃虚发热,兼有血症者则可。若积湿化热,又无血症者,当去地黄,加花粉、茯苓等为佳。

卷四 泻火之剂

泻白散

桑白皮 地骨皮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易老加黄连。

肺金有火,则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洒淅寒热,而咳嗽喘急。泻肺火而补脾胃,则又顾母法

卷四 泻火之剂

导赤散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等分煎。

心经之火,每移于小肠,表里相传也。故治小肠之火,必兼清心,此为定法。

卷四 泻火之剂

莲子清心饮

石莲肉 人参 黄 茯苓 柴胡三钱 黄芩(炒) 地骨皮 麦冬 车前子 甘草(炙)二钱空心服。

柴胡散肝胆之阳邪,木不助火,则心气亦安,又有参 足以制之。故虽发热烦渴而不相妨也。

卷四 泻火之剂

导赤各半汤

黄连 黄芩 犀角 知母 山栀 滑石 甘草 茯神 麦冬 人参加灯心、姜、枣煎。

越经症乃心经之热邪,上而通肺,本与小肠无关,其必兼泻小肠者,欲令上焦之邪俱从小肠出也。

卷四 泻火之剂

普济清毒饮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五钱 陈皮(去白) 甘草(生用) 玄参二钱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鼠粘子 薄荷一钱 僵蚕 升麻七分 柴胡 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

天行疠气,最为酷烈。病在上焦者,天气中人,必于上也。此方清热解毒,祛疠疫之气最为精当。

卷四 泻火之剂

清震汤

升麻 苍术五钱 荷叶一枚雷头风者,本风阳上扰之症,故宜升散而不宜清寒。

卷四 泻火之剂

紫雪

黄金百两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水煮)三斤 (捣,煎去渣,入后药) 升麻 玄参甘草(炙)半斤 犀角 羚羊角 沉香 木香五两 丁香一两(并捣挫,入前药汁中煎,去渣,入后药) 朴硝 硝石各一斤(提净入前药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搅,候汁欲凝,再入后药)辰砂三两(研细) 麝香一两二钱(研细入前药拌匀)

合成退火气。冷水调服,每一二钱。

清火解毒。清神辟秽,色色俱备,治温疫热毒瘴气极佳。

卷四 泻火之剂

人参清肌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当归 赤芍 柴胡 干葛 半夏曲加姜、枣煎。

四君以补气,归芍以养血,营卫调则虚烦自退。加柴葛者,因潮热无汗,欲使阳明之邪从肌表出也。

卷四 泻火之剂

白术除湿汤

人参 赤茯苓 甘草(炙) 柴胡五钱 白术一两 生地黄 地骨皮 知母 泽泻七钱每服五钱。

湿胜必化热,重阴生阳也。此方名曰“除湿”,而清热之法悉寓乎其中,此真善于清热者。

卷四 泻火之剂

清骨散

银柴胡一钱五分 胡黄连 秦艽 鳖甲(童便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二钱 甘草(炙)五分病至骨蒸劳热,全是有阳无阴矣。大剂养血尚恐不及,徒用清凉,岂能有济。且反伤胃气,非善治也。

卷四 泻火之剂

石膏散

石膏研细,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热退为度。

石膏非可常服之物,前哲虽有是方,吾不取也。

卷四 泻火之剂

二母散

知母(炒) 贝母(炒)

等分,为末服。古方二母各一两,加巴霜十粒,姜三片,临卧白汤嚼服。

但用二母,力亦浅薄,古方加巴霜十粒,尤为不伦。

卷四 泻火之剂

利膈汤

薄荷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人参 牛蒡子(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或加僵蚕。

痰火闭塞,故成咽痛,寒凉遏抑,益之病耳。此用轻清解散之法,全不用寒凉,最为妙法。

卷四 泻火之剂

甘桔汤

甘草二两,桔梗一两,或等分。

甘、桔二味,为咽喉必用之药。至于加味之法,则当随症而施。

卷四 泻火之剂

玄参升麻汤

玄参 升麻 甘草各等分玄参清上焦浮游之火,升麻升阳而解毒,甘草清热而解毒。药只三味,简而能到。

卷四 泻火之剂

消斑青黛饮

青黛 黄连 犀角 石膏 知母 玄参 栀子 生地 柴胡 人参 甘草加姜、枣煎。

消毒化斑,颇为有力。若实火炽盛,则地黄、人参尚宜酌减。

卷四 泻火之剂

玉屑无忧散

玄参 黄连 荆芥 贯众 茯苓 甘草 山豆根 砂仁 滑石五钱 硼砂 寒水石三钱为末,每一钱先挑入口,徐以清水咽下。

此治实火、实痰之重剂。若虚火聚于咽喉,闭结不通者,万不可用。

卷四 泻火之剂

香连丸

黄连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 木香四两八钱醋糊丸,米饮下。

里急后重者,气不通也,此亦苦降辛开之法。

卷四 泻火之剂

白头翁汤

白头翁二两 秦皮 黄连 黄柏三两香连丸治气分不通之后重,此则治热伤营血之后重,故但清降而不用气分药。

卷四 泻火之剂

肾热汤

磁石( 红) 牡蛎(盐水煮) 白术(炒)五两 麦冬 芍药四两 甘草一两 生地汁葱白 大枣十五枚分三服。

清寒重镇,所以敛阴退火,加以健脾和胃,故为有制之师。

卷四 泻火之剂

辛夷散

辛夷 白芷 升麻 本 防风 川芎 细辛 木通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三钱,茶调下。

辛散太过,疏风散寒则宜之,非泻火门中之法。

卷四 泻火之剂

苍耳散

白芷一两 薄荷 辛夷五两 苍耳子(炒)二钱五分为末,食前葱茶汤调下二钱。

鼻渊一症有为火烁,有为风乘,有为寒侵,种种不同。此但可施于风乘者耳,亦非泻火门中之法也。

卷四 除痰之剂

二陈汤

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加姜煎。

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其余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学人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

卷四 除痰之剂

润下丸

广陈皮(去白)八两(盐水浸洗) 甘草二两(蜜炙)

蒸饼糊丸。

此治痰而兼停饮者。

卷四 除痰之剂

桂苓甘术汤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此治痰而兼有风者。

卷四 除痰之剂

清气化痰丸

半夏(姜制) 胆星一两五钱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去皮尖) 栝蒌仁(去油)

黄芩(酒炒) 茯苓一两姜汁糊丸,淡姜汤下。

此治痰而兼有火者。

卷四 除痰之剂

顺气消食化痰丸

半夏(姜制) 胆星一斤 青皮 陈皮(去白) 莱菔子(生用) 苏子(炒) 山楂(炒) 麦芽(炒) 神曲(炒) 杏仁(去皮尖,研) 葛根 香附(制)各一两姜汁糊蒸饼为丸。

此治痰而兼有食者。

卷四 除痰之剂

清肺饮

杏仁(去皮尖) 贝母 茯苓一钱 桔梗 五味子 甘草 橘红五分加姜煎。

此治痰而兼有湿火者。

卷四 除痰之剂

金沸草散

旋复花 前胡 细辛一钱 荆芥一钱五分 半夏五分 赤茯苓六分 甘草(炙)三分加姜、枣煎。

此治痰而兼疏风者。

卷四 除痰之剂

百花膏

百合 款冬花等分蜜丸。

此治痰而兼清热者。

卷四 除痰之剂

三仙丹

南星曲 半夏曲四两 香附二两糊丸。

此治痰而兼理气者。

卷四 除痰之剂

半夏天麻白术汤

半夏(姜制) 麦芽一钱五分 神曲(炒) 白术(炒)一钱 苍术(泔浸) 人参 黄(蜜制) 陈皮 茯苓 泽泻 天麻五分 干姜三分 黄柏二分(酒洗)

每服五钱。

此治痰而兼熄风者。

卷四 除痰之剂

茯苓丸

半夏曲一两 茯苓一两(乳拌) 枳壳五钱(麸炒) 风化硝二钱五分姜汁糊丸。

此治痼结之顽痰,非大实者不可轻投。

卷四 除痰之剂

控涎丹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

此治痰而兼逐水者,亦不可轻用。

卷四 除痰之剂

三子养亲汤

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各微炒研煎服。

此治痰而兼降气者。

卷四 除痰之剂

涤痰汤

半夏(姜制) 胆星二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七分 甘草五分加姜煎。

此治痰而兼去风清心者。

卷四 除痰之剂

礞石滚痰丸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八两上将礞石打碎,用朴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研末,和诸药水丸。

此治实痰实火者。

卷四 除痰之剂

牛黄丸

胆星 全蝎(去足焙) 蝉蜕二钱五分 牛黄 白附子 僵蚕(洗焙) 防风 天麻一钱五分 麝香五分煮枣肉和水银五分细研,入药末为丸,荆芥姜汤下。

此治痰而兼熄风清心者。

卷四 除痰之剂

辰砂散

辰砂一两 乳香 枣仁五钱温酒调下。

此治痰而兼定惊者。

卷四 除痰之剂

白金丸

白矾三两 郁金七两 薄荷糊丸。

此治痰而兼解郁者。

卷四 除痰之剂

青州白丸子

白附子(生用) 南星(生用)二两 半夏(水浸生衣,生用)一两 川乌(去皮脐生用)五钱为末,绢袋盛之,水摆出粉。未尽,再摇再摆,以尽为度。贮磁盆,日晒夜露,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糯米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此治痰而兼祛风者。

卷四 除痰之剂

星香散

胆星八钱 木香二钱为末服。

此治痰而兼行气者。

卷四 除痰之剂

常山饮

常山(烧酒炒)二钱 草果(煨) 槟榔 知母 贝母一钱 乌梅二个 姜三片 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

此治痰而兼分阴阳者。疟不可截,用此方者,每贻后患,大率邪伏于内,脾气受伤,致成胀满者多矣。

卷四 除痰之剂

截疟七宝饮

常山(酒炒) 草果(煨)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等分,用酒水各一钟煎熟,丝棉盖之,露一宿,于当发之早,面东温服。

较前方之用知母、乌梅者稍可,然亦非正法也。

卷四 消导之剂

平胃散

苍术(泔浸)二钱 浓朴(姜炒) 陈皮(去白) 甘草(炙)一钱加姜枣煎。

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辛辣则火生,多食生冷则寒生,多食浓浓则痰湿俱生。于是为积聚,为胀满,为泻痢,种种俱见。平胃散乃治脾胃之圣剂,利湿化痞,消胀和中,兼治时疫瘴气,燥而不烈,故为消导之首方

卷四 消导之剂

枳术丸

白术三两(土蒸) 枳实一两(麸炒)

为末,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

一补脾,一去实,简当有法,勿以其平易而忽之。

卷四 消导之剂

保和丸

山楂三两 神曲(炒) 茯苓 半夏一两 陈皮 莱菔子(微炒) 连翘五钱曲糊丸,麦芽汤下。

此亦和中消导之平剂,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

卷四 消导之剂

健脾丸

人参 白术(土炒)二两 陈皮 麦芽(炒)一两 枳实三两 山楂一两五钱神曲糊丸,米饮下。

此乃补中用消之法,正其善于用补也。否则滞浊之气不清,纵有补剂必且格而不入矣。

卷四 消导之剂

枳实消痞丸

枳实(麸炒) 黄连(姜汁炒)五钱 浓朴(姜炒)四钱 半夏曲 麦芽(炒) 人参 白术(土炒)甘草(炙) 茯苓三钱 干姜二钱蒸饼糊丸。

此方佳处全在姜连,苦辛便能平木,否则全不关照肝经。主治条下:“右关脉弦”一语,其

卷四 消导之剂

痞气丸

黄连八钱 浓朴五钱 吴茱萸三钱 白术(土炒) 黄芩二钱 茵陈(酒炒) 干姜(炮)

砂仁一钱五分 人参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川乌(炮) 川椒(炒)五钱 桂 巴豆霜四分蜜丸,灯草汤下。

攻补兼行,而又苦辛开降,颇有意义。惟川乌、巴霜则断不可用。

卷四 消导之剂

葛花解酲汤

葛花 豆蔻 砂仁一钱 木香一分 青皮 陈皮 人参白术(炒) 茯苓四分 神曲(炒) 干姜 猪苓 泽泻三分补脾利湿,又兼快胃,故能治吐泻痞满等症。用葛花者,所以解酒毒。

卷四 消导之剂

鳖甲饮

鳖甲(醋炙) 白术(土炒) 黄 芎 白芍(酒炒) 槟榔 草果(面煨) 浓朴陈皮 甘草等分,姜三片、枣一枚、乌梅少许煎。

此亦攻补并行之剂。但欲去疟母,故以鳖甲为君耳。

卷四 收涩之剂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 禹余粮等分 杵碎煎。

利在下焦者,小肠之水不从膀胱化出也。故仲景有“服此汤,复利不止,当利其小便”之训。

卷四 收涩之剂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病在下焦,肾藏虚寒。下利脓血,不由传经,亦非协热。故用收涩而兼甘温,乃仲景之变例也。

卷四 收涩之剂

诃子饮

御米(去蒂,蜜炒)五分 诃子(去核)七分 干姜(炮)六分 橘红五分上末,空心服。

粟壳、诃子,性皆寒涩,故用干姜、橘皮以通阳。此从桃花汤化出。

卷四 收涩之剂

真人养脏汤

罂粟壳(去蒂,炙)三两六钱 诃子(面裹,煨)一两三钱 木香二两四钱 肉豆蔻(面裹,煨)五两 肉桂八钱 人参 白术(炒) 当归六钱 白芍(炒) 一两六钱 生甘草一两八钱每服四钱。

此亦涩中寓温之法,加入补气补血之药,于久病正虚者尤宜。

卷四 收涩之剂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黄连等分,黄 加倍。

此气血平补,而兼泻火之剂。并无涩药,不宜收入涩门。

卷四 收涩之剂

牡蛎散

牡蛎( 研) 黄 麻黄根一钱 浮小麦百粒煎服。

固表清烦,即以止汗,此法是也。

卷四 收涩之剂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研,去油)二两 人参 白术 半夏 五味子 牡蛎 麻黄根一两 麦麸五钱枣肉丸,米饮下五十丸,日三服。

养心阴而实肌表,故能补虚止汗。

卷四 收涩之剂

茯菟丹

菟丝子十两 五味子八两 石莲肉 白茯苓三两 山药六两将菟丝子用酒浸,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

亦补肾涩精之平剂,肾气虚寒者可用。若有火者,则菟丝尚宜酌易。

卷四 收涩之剂

治浊固本丸

莲须 黄连二两 黄柏 益智仁 砂仁 半夏(姜制) 茯苓一两 猪苓二两 甘草(炙)三两寓涩于利,用意甚佳。湿热不去则浊无止时,徒用涩药反致败精塞窍矣。

卷四 收涩之剂

水陆二仙丹

金樱膏(熬膏)一斤 芡实一斤(蒸熟为粉)

和丸。

亦能涩精固气,但力量甚薄 尚须加味。

卷四 收涩之剂

金锁固精丸

沙苑蒺藜(炒) 芡实(蒸) 莲须二两 龙骨(酥炙) 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粉)一两莲子粉为糊丸。

潜阳纳气,火不动则精宫自固矣。

卷四 收涩之剂

人参樗皮散

人参 樗根白皮(东引者,去粗皮,醋炒)

等分为末,米饮或酒调下。

日久血虚湿退者方可。若湿热尚重,则留邪为害。

卷四 收涩之剂

桑螵蛸散

人参 茯苓 远志 石菖蒲(盐炒) 桑螵蛸(盐炒) 龙骨( ) 龟板(酥炙) 当归等分为末。临卧服二钱,人参汤下。

交通心肾,去虚热而固精,此方最佳。

卷四 杀虫之剂

乌梅丸

乌梅三百个 细辛 桂枝 人参 附子(炮) 黄柏六两 黄连一斤 干姜十两 川椒当归四两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熟,和药蜜丸。

虫无湿不生,观腐草为萤可知也。杀虫之中兼燥湿利湿之法,非深达本源者能之乎?

卷四 杀虫之剂

集效丸

大黄(炒)一两五钱 鹤虱(炒) 槟榔 诃子皮 木香 芜荑(炒) 干姜(炒) 附子七钱五分蜜丸,食前乌梅汤下。妇人醋汤下。

卷四 杀虫之剂

雄槟丸

雄黄 槟榔 白矾等分饭丸,每五分食远服药性稍烈,虚人忌之。

卷四 杀虫之剂

化虫丸

鹤虱 胡粉 苦楝根(东引,未出土者) 槟榔一两 芜荑 使君子五钱 枯矾二钱五分为末酒煮面糊作丸,量人大小服之。

亦是杀虫之法,但不如前二方之为佳。

卷四 杀虫之剂

使君子丸

使君子(去壳)二两 南星(姜制) 槟榔一两上药合炒。如食生米,用麦芽一斤炒;食茶叶,用茶叶炒;食炭土,用炭土炒。取药为末,蜜丸。每晨沙糖水送下。

于杀虫之中,从其类而饵之,治法殊妙。

卷四 杀虫之剂

獭肝丸

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日三次。

以幽通幽,而又能随月盈缩,故独为灵异。

卷四 杀虫之剂

消渴杀虫方

苦楝根,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煎,空心服。

虫病消渴,症不常有,麝香尤属非宜。

卷四 明目之剂

滋阴地黄丸

熟地一两 生地一方一两五钱,一方七钱五分 柴胡八钱 黄芩(酒炒) 当归(酒洗)

五钱 天冬 地骨皮 五味子三钱 人参二钱 黄连(酒炒)三钱 甘草(炙) 枳壳(麸炒)二钱蜜丸。

养阴补血,兼清风火。用五味子所以收耗散之气而使瞳神复旧也。

卷四 明目之剂

加减驻景丸

枸杞子 五味子 车前子(炒)二两 楮实子 川椒(炒)一两 熟地 当归五两 菟丝子八两(酒浸)

蜜丸酒下。

方法甚佳,惟川椒一味辛辣耗气,必须减去。

卷四 明目之剂

定志丸

远志 菖蒲二两 人参 茯苓一两蜜丸,朱砂为衣。张子和方无菖蒲,加茯神、柏子仁、枣仁亦名定志丸。酒糊丸。

定志丸,以张子和之所加者为佳。

卷四 明目之剂

地芝丸

生地(焙) 天冬四两 枳壳(炒) 甘菊花(去蒂)二两 蜜丸,茶清或酒下。

枳壳一味,并非欲其宽肠去滞,欲其合甘菊使药力上行也。

卷四 明目之剂

人参益胃汤

黄 人参一两 甘草(炙)八钱 白芍(炒) 黄柏(酒炒)三钱 蔓荆子二钱每四钱,日二服。

此方极善,但于内障一层尚少着意,加谷精、石决斯为得耳。

卷四 明目之剂

消风养血汤

荆芥 蔓荆子 菊花 白芷 麻黄 防风 桃仁(去皮尖) 红花(酒炒) 川芎五分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草决明 石决明 甘草一钱目赤肿痛,自宜疏风清火。川芎一味辛散太过,宜减去,加蝉衣、桑叶、丹皮。

卷四 明目之剂

洗肝散

薄荷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栀子 大黄 甘草(炙)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有大黄之寒下,则川芎在所不忌。

卷四 明目之剂

补肝散

夏枯草五钱 香附一钱每服五钱,腊茶下。

肝无补法,养血便是补肝。此方但行气而不养血,负此名矣。

卷四 明目之剂

拨云退翳丸

当归一两五钱 川芎 地骨皮 白蒺藜 荆芥 密蒙花 甘菊花 羌活 木贼一两 川椒一钱五分 天花粉 蔓荆子 薄荷 甘草(炙)五钱 枳实五钱 黄连 蛇蜕 蝉蜕三钱蜜丸。

去川椒、蛇蜕,加蕤仁、石决为宜。

卷四 明目之剂

石膏羌活散

羌活 荆芥 白芷 本 细辛 川芎 苍术 甘菊 密蒙花 菜子 麻子 木贼 黄芩石膏 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

但有辛散,并无滋养,非法也。

卷四 明目之剂

防风饮子

黄连(炒) 甘草(炙)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葛根 防风五分 细辛 蔓荆子三分食后服。

此较前方为胜,以其有人参一味也。

卷四 明目之剂

羊肝丸

夜明砂(淘净) 蝉蜕 木贼(去节) 当归一两(酒洗) 羊肝四两捣烂为丸。

以目入目,且能散瘀去障,故为有法。

卷四 明目之剂

兔矢汤

兔矢二钱,茶清调服。

兔矢一味甚有意,但需加养血药。

卷四 经产之剂

表实六合汤

四物汤四两(每味一两) 麻黄 细辛五钱胎前有病,若至危急,方顾母而罔顾子,否则虽有外邪,必不可损伤胎气。如此症,表实无汗,虽从太阳发表例,而必用四物,乃正法也。

卷四 经产之剂

胶艾汤

阿胶芎 甘草二两 艾叶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六两水五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内阿胶烊化。

有四物以补血,而又加胶艾以和阴阳,故为止崩漏、腹痛之良法。

卷四 经产之剂

钩藤汤

钩藤勾 当归 茯神 人参一钱 桔梗一钱五分 桑寄生五分息风清火兼通筋节,妙在安养心神,所以能保胎气。

卷四 经产之剂

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钱 独活 防风 芎 当归 枣仁 (炒) 茯神 杏仁 苡仁五分 木香甘草二分半加姜煎。

熄风清火,至为有法。若去苡仁,加贝母亦可。

卷四 经产之剂

紫苏饮

苏叶一钱 当归七分 芎 芍药 人参 陈皮 大腹皮五分 甘草二分加姜煎。腹痛加木香、延胡索。

胎气上逆,自当宽中下气。加木香者犹可,加元胡索则不可,以其破血碍胎也。

卷四 经产之剂

天仙藤散

天仙藤(即生木香藤,微炒) 香附(炒) 乌药 陈皮 甘草(炙)

等分,加紫苏三叶,木瓜、生姜各三片,空心煎服。

疏通血气,兼以去风,不加利湿药者,恐伤胎也。

卷四 经产之剂

白术散

白术一钱 姜皮 陈皮 茯苓皮 大腹皮五分为末,米饮下。

健脾和胃,使水气从皮肤而出,故消肿而不碍里。

卷四 经产之剂

竹叶汤

麦冬一钱五分 茯苓 黄芩一钱 人参五分 淡竹叶十片清心解烦,养正补虚,节节入解。

卷四 经产之剂

紫菀汤

紫菀 天冬一钱 桔梗五分 甘草(炙) 桑白皮 杏仁三分 竹茹二分入蜜温服。

清润肺气,亦为平妥。

卷四 经产之剂

参术饮

当归 熟地 芎 芍药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陈皮 半夏加姜煎,空心服。

调养营卫,化痰理气,清升浊降,则胎与胞自安矣。

卷四 经产之剂

黑神散

熟地 归尾 赤芍 蒲黄(炒) 桂心 干姜(炒) 甘草四两 黑豆(炒,去皮)半升每服二钱,酒、童便各半煎。

此方当去熟地,加桃仁方为得力。

卷四 经产之剂

失笑散

蒲黄 五灵脂等分为末。

产后以去瘀为最要,此方得之。

卷四 经产之剂

清魂散

泽兰叶 人参三分 川芎五分 荆芥一钱 甘草(炙)三分为末,温酒调下。

荆芥乃治血晕之圣药,调气血而去外风,则神自清矣。

卷四 经产之剂

返魂丹

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小暑日,益母草花正开时,连根采收。阴干,用花叶及子,石臼捣末,蜜丸。或捣汁,于砂锅属性武火熬成膏服。忌铁。

祛瘀生新则有之,毕竟祛瘀之力倍于生新。产后用以祛恶露则可,若谓其有种种功效,未免誉之太过。

卷四 经产之剂

当归羊肉汤

黄 一两 人参 当归三钱 生姜五钱用羊肉一斤,煮汁去肉,入前药煎服。

肉血有情,补形补气,故元气敛而汗自收。

卷四 经产之剂

当归散

当归 芎 芍药 黄芩一斤 白术半斤为末,酒调服。

养营血,清血热,健脾胃而安胎。怀孕者最宜。

卷四 经产之剂

启宫九

芎 白术 半夏曲 香附一两 茯苓 神曲五钱 橘红 甘草一钱粥丸。

痰塞于宫,不能孕育,故以化痰行气之法,以通其塞。

卷四 经产之剂

达生散

当归(酒洗) 芍药(酒炒) 人参 白术(土炒) 陈皮 紫苏一钱 甘草(炙)二钱大腹皮三钱入青葱五叶,黄杨脑子七个煎。

于峻补气血中,疏通流利,使气血不壅滞,自无留难之患。

卷四 经产之剂

猪蹄汤

猪蹄一只,通草(即木通)一两,煮食润而兼通,较用王不留行及甲片者为妥。

卷四 经产之剂

人参荆芥散

人参 白术 熟地 酸枣仁 鳖甲(童便炙) 羚羊角 枳壳 柴胡 荆芥五分 防风甘草芎 当归 桂心三分加姜煎。

于滋补之中用升散之法,故风去而血不伤,良剂也。

卷四 经产之剂

柏子仁丸

柏子仁(去油) 牛膝(酒浸) 卷柏各五钱 泽兰续断二两 熟地一两蜜丸,米饮下。

去卷柏,加当归、丹参、茺蔚子等为佳。

卷四 经产之剂

芎归六君子汤

当归 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橘红 半夏加姜煎。

行血补气而兼消痰,则经水自无阻滞矣。

卷四 经产之剂

连附四物汤

四物汤 加香附、黄连。黄连以清血热,香附以通厥阴,不凉不燥 最为合法。

卷四 经产之剂

固经丸

龟板(炙)四两 芍药(酒炒) 黄柏(酒炒)三两 黄芩(炒)二两 香附(童便酒炒) 樗皮(炒)一两五钱酒丸。

龟板、黄柏、黄芩,多服令人绝产,此等方断不可用。

卷四 经产之剂

升阳举经汤

补中益气汤加白芍、黑栀子、姜三片、枣三枚煎。

升阳退热,调和气血,故亦能止崩漏。

卷四 经产之剂

如圣散

棕榈(烧) 乌梅一两 黑姜一两五钱为末,每服二钱,乌梅汤下。

气不摄血,当以补气为先,截止太过,独不虑积瘀为患乎?

卷四 经产之剂

牡丹皮散

丹皮 桂心 归尾 延胡索三分 牛膝 赤芍 莪术六分 三棱四分水酒各半煎。

祛瘀破结,本治瘕之正法,惟体弱者宜酌减。

卷四 经产之剂

正气天香散

香附八钱 乌药二钱 陈皮 苏叶一钱 干姜五分每五、六钱煎。

解郁散气,血自流行,再加当归一味亦可。

卷四 经产之剂

抑气散

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茯神 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轻浅小方,服之亦无害,

卷四 经产之剂

固下丸

樗皮一两五钱 白芍五钱 良姜( 黑) 黄柏( 黑)三钱粥丸,米饮下。

但可施于湿热下注者耳,若营卫亏损者不可服。

卷四 经产之剂

当归煎丸。

当归 熟地 白芍(炒) 赤芍(炒)一两 阿胶 续断 牡蛎( )一两 地榆(炒黑)三钱醋糊丸,米饮下。

此治虚人之带下,尚当加气分药一、二味。

卷四 经产之剂

白芷散

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个( ) 胎发一钱( )

为末,酒调下二钱。

胎发一味,极有意义,用先天之血余,以治赤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