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全篇着重阐发十二经脉上下离合、内外出入的状况,与第十篇言经脉的首尾循行、上下起止自有分别,故名“经别”,“别”犹“另”也,犹言经脉之另一义也。因本篇旨在说明经脉的离合,故从手足四肢叙述,虽此略彼详,究因内容各别也。全篇可分作七节。

【讲解】十二经脉,不是个别的、散在的,更不是孤立存在的,十二经脉相互之间有离合、表里关系。此篇与“经脉”篇的意义不同,这里是把十二经脉的离合关系、表里关系联系起来讲的,这一概念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第一节 总论经脉之离合出入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岐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请卒言之。

【提要】提出经脉的离、合、出、入问题。

第二节 足太阳足少阴之离合

【原文】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

【提要】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的离合。

【讲解】此节最后一句“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这句话可以涵盖下面的五段,即下面之“五合”也都如此。什么意思呢?“别”是太阳阳经经脉可以别入到阴经,即每一条阳经都有一条阴经来配合,成为“一合”,如足太阳配以足少阴,这样一阴一阳的配合才是正常的,故曰“皆为正也”。

每一经都谈“正”,足太阳之正,足少阴之正,……不管是阳经还是阴经都曰“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十二经脉本经都属“正经”,所谓“十二正经”就是这样来的。所谓“经”都是正经,不要理解为足太阳是正经,足少阴就不是了,阴经和阳经都是正经。“正”是用来与奇经八脉相分别的,有奇有正嘛。这种阴经阳经间的配合是要有脉络来交互的,即通过彼此络属的络脉联系起来。有的医家解释这种阴阳的配合是一正一负,我认为不存在这个意思,十二经都是正经,之所以称为“正”是与奇经八脉相区别,只是“奇”“正”之别。

第三节 足少阳足厥阴之离合

【原文】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夹咽,出颐颌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提要】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的离合。

第四节 足阳明足太阴之离合

【原文】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提要】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的离合。

第五节 手太阳手少阴之离合

【原文】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

【提要】手太阳经与手少阴经的离合。

第六节 手少阳手厥阴之离合

【原文】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提要】手少阳经与手厥阴经的离合。

第七节 手阳明手太阴之离合

【原文】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提要】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的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