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相青童君撰

元始天王经

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逮,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炁清,二辉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虚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炼容洞彼之滨,独乘灵符之节,抗御玄降之章,内炁玄崖,僭想幽穷,忽焉逍遥,流盻忘旋,琼轮玉舆,碧辇玄龙,飞精流霭,耀电虚宫,东游碧水豪林之境,上憩青霞九曲之房,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金简玉札,使奏名东华方诸青宫,受命总统亿津,玄降玉华之女、金晨之童各三千人,飞龙毒兽,巨虬千寻,玃天奋爪,备卫玉关,天威焕赫,陈于广庭,飞青羽盖,流紫凤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神虎上符,流金火铃,结编元皇,位登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道备炁澄,仍赞灵篇三十九章,玉慧激词,演究无穷,妙音发於始天,玉响启於洞门,故号《能书#1大洞真经》。其道极尊,与元始俱生,高上妙化,量难可胜,流音亿兆而不休,经万劫而方新,自无金简玉名,不得参闻。后学之徒,懃志高尚,弃累忘尘,寂心长阜,对景霄晨,精斋苦念,倦不敢眠,奏金简玉札,记名玉清,然后得受《大洞真经口诀》,三元立到,发音骇动九天。有得此章,上真之根次,有金简奏札,玉郎名参东华,便为真人,室招虚生之晖,堂降百和之烟,玉华侍侧,金晨卫形,洞鉴极天之崖,协三光以通真,运五晨以骋驾,策飞龙以御轮,上登三素之宫,拜谒太帝之前。高上元皇之所禀,太上大道之极真,微乎元始灵化秘文,以付上相青童君,掌录东华,使传后圣应为真人者。其道宝秘,不传下世,轻泄神文,身役幽源,殃及七玄,长充下鬼,万不得仙。

上相青童君曰: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札,结金为简,书以朱文,编以紫绳,常以玄云紫盖荫其房,百和之香散其庭,使西华玉女、金晨之童各三百人,典卫灵文。元始天王受於太,上大道君,其真、科七百年三传。凡是学者,虽未得此文,其名皆已逆参青宫,但无金简玉字尔。领仙侍郎、典录玉司,常以阴察精粗,其有勤尚苦志,皆令玄授此文,使奏名玉皇三元东华,太上当遣真人授其真经。后圣众真,莫不先奏简於东华,投玉札於上清,然后得受《大洞真经》,精斋苦行,上为真人。末学之徒,青宫无有金简之录,玉格无有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而授,彼天魔亦不可得而收,真灵终亦不降,玉女亦不卫子之身。今故禀上皇之科,抄集品次,以为后学开津之径。有心者宜加清斋,督志懃尚,注念玄真,感彻玉皇,奏简青宫,便得诵咏神经,通释幽玄,太上克遣丹舆飞軿,来迎兆身上登玉清。然此经禁戒尤重,非真不传。

封金简玉札五岳上法#2

太上常以正月一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一年三遣玉晨元皇、太极真人、领仙玉郎,诣东华青宫,校定真仙簿录。其有金简玉名者,即言奏三元,随学深浅,玉童玉女防卫其身。若有漏泄,轻真慢法,为玉童所奏,虽有金简,即被除移名鬼官,身被风刀之拷,七玄之祖运蒙山之石,填积夜之河。

凡积学之士,每以其日,当夷心寂室,清斋静念,散香左右,朱书金简八通,紫绳结篇,以奏高上玉皇、东华青宫;玉札八枚,以奏三元。先於室内东向叩齿九通,读简札一过,毕,口祝上启:

太上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真,甲受生末世,久染嚣尘,感荷先庆福德所钟,得观真文,今奏金简,言名玉清,封付灵岳,长为天臣,乞白高上记名三元,赐给玉童玉女卫身,得乘飞霞,上升帝宫。毕,起再拜。奏高上玉皇金简上篇:某岳先生王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某月朔日子,奏金简紫录玉籍宝文,上诣太上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高真,金简紫辉玉景琼宫。

右书紫文上,一尺连金简头。

系高上虚皇玉清东华青宫真人,王甲稽首再拜,

右书一简上。

奏言

右书一简上。

高上虚皇、玉晨太上大道君、二十四玉皇、三十九帝尊,甲季世小臣,忝染余庆,福祚所充,得参上真,谨依玄格,正月一日上奏金简,记名东华,乞赐编录,降下真灵,得乘飞霞,上升帝晨,身登金阙,朝谒玉皇。谨奏。

右三简上令足。

某郡某县乡里,某岳道士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右书一简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属某岳某帝某里。

右书一简上。

太岁某子正月某子一日某子,於某郡县乡中,封某岳奏。

右书一简上。

合用金简八枚,紫绳编之,北向读简一过,毕,起执简再拜。奏三元君玉札上篇:

某甲先生王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正月朔一日某子,奏金简玉札仙簿录籍符,上诣白素元君、黄素元君、紫素元君,三元紫盖金辉洞房宫。

右书一尺白文上,连玉简头。

系三元君玉清,始学真人王甲,稽首再拜,

右书一札上。

奏上

右书一札上。

太素三元君,甲昔有因缘,福庆所钟,得受神经,未敢披看。谨依东华玄格,奉奏玉札,记名青宫,上言三元,乞赐编录,降下真灵,得升帝晨,上朝玉真。谨奏。

右书三札上。

某郡某县乡里,某岳始学真人王甲,年如干,字某甲,

右书一札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属某岳某帝,某甲

右书一札上。

太岁某子正月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县里中,封某岳奏。

右书一札上。

合用玉札八枚,以紫绳编之,西向读玉札一过,毕,口祝上启:

太素元君、黄素元君、紫素元君,甲昔蒙真师,盟授真经,今奏玉札,记名三清,乞赐给玉女,真灵降身,得乘紫霞,上登帝宫。毕,起再拜。奏东华青宫上相金简一篇:

某岳先生王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正月某朔一日某子,奏金简青录仙籍文,上诣玉宝王金阙上相高晨师东海青童君,东华方诸青宫。

右书青文一尺上,连简头。

系高上玉清青童上相,始学真人王甲,稽首再拜,

右书一简上。

奏言

右书一简上。

太清玉宝金阙上相高晨师东海青童君,甲沉染下俗,庆运所充,福祚下流,得生人道,参真系炁,志在绝迹,栖身长阜,托荫灵岳,谨案玄科,奉奏金简,记名上宫,乞赐上编玉清,降下神真,得离下世,上升金阙,进朝玉皇。谨奏。

右书三简上。

某郡县乡里某岳始学真人王甲,年如干,字某甲,

右书一简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属某岳某帝某星。

右书一简上。

太岁某子正月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县乡里中,封付某岳奏。

右书一简上。

合用金简八枚,以紫绳结之,东向读简一过,毕,口祝上启:

太清玉宝金阙上相高晨师东海青童君,甲宿缘福庆,充流后代,蒙真师成就,得受上经,谨奏金简,记名青宫,乞赐编录,掌付玉郎,普告诸天诸地、洞清洞渊洞源五岳众仙,咸见右别,降以真灵,得乘飞霞,上升三清。毕,起再拜。

三面奏简都毕,还东向,叩齿九通,咒曰:

元纲玄邈,天真幽冥,蒙受先庆,福加来生,昔缘真师,诚授宝经,敢告三元,上奏玉清,金书东华,录籍记名,长为帝臣,希降真灵,赐给玉童,玉女卫形,得乘飞霄,上升金阙,拜竭玉庭。毕,仰咽液九过止。

都毕,以简札埋於所属岳,令玉皇篇在北,三元篇在西,青宫篇在东,入土三尺,坚筑其上。埋毕,北向伏地,叩齿九通,又咒曰:

名奏玉格,录字上清,金简玉札,结篇皇庭,高上玄遐,三元幽冥,真官来降,谨关有灵,封简神岳,录奏三清,列上东华,着我玉名,得乘玄舆,飞霞绿軿,上造三元,腾身帝晨。讫,起再拜。

元始天王所受太上投简求仙上法,三奏简札,九年之内,玉皇克降丹精玉芝龙玺凤章,太极真人来降子房,三元克遣玉童玉女三十六人,上相青童克告五岳,给以仙官飞霞玄盖,迎子之身上升金阙之宫。太上宝秘此文,不传於世,故付上相青童掌录,以校真仙簿籍,传付应为真人者。若有骨炁相宜,或精求苦念,感彻上清,得见上文,其名便以逆注青宫,依科奏简,便成真人。太上以西华玉女三十六人,侍卫灵篇,记功明善。子有此文,常当烧香礼念,如奉君父,神明自当降见於寝房也。违科泄慢,则身没鬼官,长闭地狱,万不得仙,明慎之焉。

诸学仙之家,无有此文,不得妄动三十九章玉清宝经。凡咏玉经,皆骇动九天,诸天王悉礼伏听音,所彻高远,所制不小。咏诵之日,东华领仙玉晨,即校玉名,有奏金简者,即普告诸天诸地三界,悉使诣界稽首。无有金名玉札,而咏三十九章,则遥动高上,即下执司右别。妄叩神经之者,皆忘神失精,意性错异,怒喜无常也。学者亿万,至於合真无一,懃苦求寻,而鲜不中败,或自颓懈,或兴愤忿,作性骂詈,诛击神鬼,或毁谤神文,疑惑不真,或泄漏宝诀,形露世间,此皆由东华无有金名,不为三界称善,而为众魔所乘,万试所败,死之征也。故三十九章,不可得而妄动。有得此经,宜加礼拜,清斋修奉,不妄咏讽,久久自然当得金简玉篇也。

谒青宫投金简上格

凡学道,道成应真人,皆先诣东华方诸青宫,投简谒青童君也。东华有六门,门内周回三千里。

东门名青华门,门郎姓丘,名伯渊,主学仙簿录所经。

南门名神华玉门,门郎姓玉,名祖思,主真人神仙出入所经。

西门名玉洞门,门郎姓庾,名尚节,主高上众真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玉真、西龟王母所出入。

北门名玉阴门,门郎姓史,名少华,主真仙及始学者,犯纠退降所经。

东南门名天关,门郎姓名,名五车,主人宿命因缘簿录,得仙所由。

东北门名寒水门,门郎姓童,名林都,主鬼爽转叙所经。

右六门,治天东垄山,门有师子、巨狩各三百头,卫门侍门各三千守士。学道之人,宜先知门名次第,有知者则为不死,名便得奏青宫。然当入室烧香,常存念门名,及门郎姓字,九年,克得乘云升门也。此道秘在玉宝宫内,有得知者,白日升天。轻泄传付非真,长闭夜狱,终不得轻於东华青宫也。

门内有三宫:

第一宫名方诸青宫。

第二宫名玉宝青官。

第三宫名玉华青宫。

宫内有玉树数百株,上有鹍鹞、凤皇,九色之鸟,下有芝草、玉井,自生之泉,饮之寿同三光,师子、天兽附墙。上相青童君,治在方诸青宫之内,金殿琼房之裹,众真侍女三千人侍卫左右,玄晖自映,神烛自明,青霞荫其上,紫霄绕其房。宫内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玉格,格上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深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典之,有知者白日升天。玉宝王上相大司马高晨师,治王宝青紫宫,云绕其房,虚烟生其堂,自明神烛照其内,众仙玉女三千人侍卫左右。宫内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金章凤玺玉札,丹青羽盖,升仙法服,以给成真之人。又有学仙品目进叙及退降簿录,侍仙玉晨典之,有知者白日升天。东海青华小童,治在玉华青宫,紫云盖其上,日月夹其宇,众仙玉女三千人侍卫左右。宫内东殿玉格上,有宝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主学仙簿箓,应为真人者授之,玉晨监仙侍郎典〔之,有知〕#3者,白日升天。

东华青宫俯仰之格

青童君曰:凡学道求仙,宜知俯仰之格,有知者,其名便以逆注青宫。当懃心苦念,入室烧香,存想六门三室之内,使分明罗列,便叩齿三通,仰咒曰:

上清玄晨,三宫六门,典我玉名,降我神真,龙裙羽章,以给我身,上升玉清,东华投篇,名刻金格,长为帝宾。毕,咽炁九过止。如此九年,克得真灵下降,玉女见形,玄云绿軿来迎子身。

凡修此道,不得履淹入秽,常当清斋念真,真无不降。其法秘要,不得妄传,传非其人,殃及七玄,身被风刀之拷。

真人投简正仪

凡学道道成,皆先诣东华青宫投金简,更受仙号。当至神华玉门,未至门,夹门有两玉阙,当伏阙左投简,须臾当报,便起进门下,又伏门左,须臾,当有四真人出引前,便起直进方诸青宫,伏於阶下。临时自当有侍者唱赞,听唱便起再拜,真人引上殿上,当从南阶左行上,伏於殿前,须臾,当有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校定玉名,名参紫簿,即授玉札,更署真仙之号,上升玉清。羽童丹青飞裙,金真玉光流金火铃,玉童玉女各三十六人,仙官三十六人。受署毕,便起再拜,退还阶下,又再拜,至门止,又再拜,皆向宫也。至时,自当有所主统,所治住止,游於五岳之仪格也。此青宫旧格,未成真人者。

诣东华方诸青宫,上相青童君几前:某岳先生王甲,年如干岁,一名某,字甲,某月生。

右金简仪,书一简上。

此学道道成,上诣青官投金简,受署真仙上格。上相藏於玉宝之宫,不传下世,若有得者,便是骨相合仙,名应玉格,自然亦得上升青宫也。此法尤重,不得妄宣,有犯被拷三官,深宜慎之。

上清金阙宫俯仰之格

上清金阙宫在三元宫之北,相去五万里,高上所处之东,去玄羽野西垄山九千里,处玉清之西,与天关连台。外有四门,门有两阙,一阙金,一阙玉,皆夹门左右。门有羽衣守士各三百人,师子巨兽各三百首,内有清精玉芝流霞之泉。

东门名玉景金融门,门有二玉晨王,执九节之麾,各镇一半,高上玉清虚皇太真之宾,出入之所经。

南门名洞宝琼云门,主真人飞仙游宴八极,周行五岳,出入之所经。

西门名玄京玉宝门,主学仙受署真人,进叙录簿所由经也。

北门名朔阴极云门,主真人犯非退降偏皇之任,学素简所经由也。

凡有四门,门有两阙,金阙在左,玉阙在右,并高九千丈。金阙以金为柱,紫云为盖,刻金题阙众真飞仙之号。玉阙以青玉为柱,绿云为盖,刻玉题阙上皇太真之号。八阙悉如是。阙下则有青龙白虎,处在左右,天兽巨虬备卫玉阙,玉童玉女各三百人,散香其间。阙上有九层金台,虚上玉晨领仙君所住。门内周回七千里,金阙宫处在中央,中有金辉紫殿琼房玉室,后圣金阙帝君所住。紫云荫其上,绿霞绕房,日月夹照,神烛自明,金真玉女,散香虚庭,流光八玄,风鼓玄旌,回舞旄盖,玉树激音,琳枝自籁,百响互生,此金阙之上馆,众真之所经。其有四极真人,主领学仙传录,进叙退降,及始学仪则,皆由四极真人也。

真人奉玉札仪格

夫学道道成,皆诣东华青宫,校定金名,退更清斋三月,书玉札一枚,诣金阙谒金阙帝君。仪法当於洞宝琼云门外,投玉札,伏地须臾,待报便起,再拜四极真人,当引入进金阙下。又在金阙左、玉阙右伏地须臾,真人引进紫殿。当从左行,绕玉景金融门,过东南行,上登殿下伏阶。左领仙玉郎,以紫凤丹章、飞行玉情飞青羽盖、丹锦飞裙十绝龙幡,使登三元宫,流金火铃玉札金章,令召千灵流云玄霞九龙玉舆,受号真仙,飞行太空,侍唱仪则。事毕,便起再拜,揖谢三过。此受号而已,未得便见帝君。毕,当直行,诣朔阴极云门金阙下,东向伏地称:游学先生王甲,今受帝君真仙之号,不胜喜庆,谨诣阙谢闻,乞丐虚上玉晨领仙君,记名玉阙,系在真仙之次。起再拜,次诣玄京玉宝门金阙下,南向伏称如上法。次诣洞宝琼云门金阙下,西向伏称如上法。次诣玉景金融门金阙下,东向伏称如上法。诣四门八阙毕,还从玉景金融门外,更再拜伏地,四极真人当赍金札玉章授其身,时自当有五岳仙官云车来迎也。其时自当有所之方面,掌统灵岳之任也。

诣玉清金阙宫后圣帝君几前:

某岳先生臣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右金简文,书一简上。

真人谒金阙投简受号上法,此学道道成,上诣金阙,谒金阙帝君,更受真仙之号。拜谢仪则,帝君常所宝秘,以授成真人之者,不传下世。有得金阙宫名,及金简仪则,此名逆注金格,亦自然得登金阙也。

金阙宫门名,此皆九天之隐名,於地上之音异。故高上虚皇道君经易有,九天之上西北门,名易有,去玄京宝门三千五百里,然运明梁之炁,二门相通也。众真之所游,叙次之所关,既登易有之门、便上升帝堂,得谒玄景玉宝,便得进朝三元。学者未登此门,宜知门名。徒苦涉山林,绝志人间,而不知门户之所由,天真之仪格,何由得登金阙之宫。夫存思之道,不知神名所在,神固不降。欲登金阙上诣东华,不知其名格,宫因何登。此乃出九天之上,秘於金阙之裹,知之者不死,得者飞仙,学者成真人。世间不学之士,有知金阙宫名,天下三界称善,万神礼形,千妖丧目,而况於积学之家耶。其道宝贵,不得轻传,非其人,殃及七祖,己身受考,无复仙冀矣。

真人披天关飞仙上法

天关者,是九天之生门也。治在九天东南角,一名天图,一名天关,故为三关也。众真之所经,神仙之所历,学者之由也。其去金阙五千里,玉清上宫七千里。得披三关,便得上登金阙,游宴玉清也。

第一天关,上有九层玉台,去地一千二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夺牡门端。太虚玉晨监,字虚上明,处在玉台之上,飞云流霞,夹映其房,日月玄照,光洞玉清,侍者真仙三百人,主上真出刘入开关所由。

第二天图,上有六层玉台,高九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之领,夹门两端。太上监真玉郎,字玄上伯,镇在玉台之上,丹云紫盖郁房,玄光偶月映其间,侍者真仙三百人,主卧众真游宴之所经。

第三天关,上有三层玉台,高六百丈;下有长蛇数千,飞龙毒兽备守玉关。巨士三千人,皆备交金领,夹卫两端。太帝监真玉司郎,字无常生,领生玉台之上,玄云盖其上,虚烟馥其庭,自明之光焕其形,侍者真仙三百人,主上天众真、地下众真,簿录简籍所关由之。

凡受投金简玉名之道,当修披天关之法。常当朝夕入室烧香,叩齿十二通,东向心拜四方,存思见九天之端,三关之下,历然分明。都尽,次存七星在天之上,随运而转,我身在天关星上,七星运我身,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名太虚玉晨监自通,见玉晨监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天图之下。

次存我身还七星之上,七星运我至天图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上上直真玉郎前自通,见直真玉郎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在天关之下。

次存我身还七星之上,七星运我至天关玉台之下,便投玉札一枚,奏太帝监真玉司郎前自通,见断真玉司郎以札记着玉格之上,通我身至金关之下玉清之宫。

次存失去七星,身在空玄之上,溟涬之中,无所倚见。须臾,觉在金阙玉景金融门之上,投金札一枚,见四极真人以玉案承札,入奏金阙帝君前。四极真人报,与我俱登玉清之上。

次存玉清之上,四极溟然无崖,唯见青炁郁郁,仰亦无天,仰亦无地,唯见中央有金门四达,内有琼宫玉树,金枝夹生两边,巨龙走兽游戏其巅。存我周游其间,良久,觉如睡眠,己远寝床,身中觉怳怳惚惚,如体蹈空。存游洞都毕,便叩齿三十六通,仰天咒曰:

三华宝曜,玉都开明,玄晖敷陈,映监无形,金简绿字,克奏玉名,朗睹九天,上戏三清,天关三图,回登紫庭,金阙受号,东华记生,得乘八景,参御飞軿。毕,咽炁九过止。

凡学之人,而不知披天之关,奏简记名之道,万亦无成也。三关总统诸天诸地上真飞仙,及始学簿录,莫不经於三关者也。凡积学之徒,能使九天三关有玉名,三关玉晨奏於太上大帝之宫,帝君自当遣玉童玉女各十二人,营卫子身。此太帝之上篇,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传上相青童君,使教后学应为真人者。依玄科,七百年内听得三出。上元君以西华玉女九十人,卫在南极紫房之内。

青童君曰:有骨相应玄,得见此道,知有投简之法,便成真人。但其科尤重、不得轻泄。夫学者积亿,遇真者几人。故中央黄老君云:得见《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而有修之者,积年无成,便谓经之不真。此皆坐由,东华无有金简之目,金阙无有玉札之名,真不为其降,而为天魔所乘,故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经,万亦不成矣。向使先奏金简於青宫,奉玉札於帝皇,得给金晨玉童、西华玉女,侍卫灵文,普下诸天诸地,三界称善,咏章万遍,岂不有致琼舆紫軿之感耶。

披三关投玉札升仙上文:

诣天关玉台太虚玉晨监几下。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诣天图玉台太上直真玉郎几下,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诣天关玉台太帝监真玉司几下,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

右书三玉札上,令长一尺六寸。

披金阙投玉札升仙上文:

诣金阙宫玉阙帝君几前,某郡县乡里真人王甲,年如干岁,字某甲,某月生。

右书玉札上,令长一尺六寸。

青童君云:无有金简者,银木亦可当,无有玉札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直理无关节耳。

青童君曰:存披天关天图天关,上登青宫金阙玉清之道,当书玉札,先入室叩齿十二通,东向读札毕,仍备修存念之道毕,取札秘於云锦之囊,常烧香左右,不得轻露。此上真之至号,玉郎之灵篇也。

若有金名玉字逆注青宫,得见此道,当依太真之科,赍金简、玉札各一枚,长一尺六寸,广二寸四分,金龙、玉鱼各一枚,紫缯百尺,青纹四十尺,以为太真之盟,奉有经之师。师东向,受者北向,告北帝为盟,告七祖为誓,约不宣泄之信。当依玄科,七百年内三传,传非其人,七玄之祖长充鬼役,身没九泉,万不得仙。笃志之士,希仙之夫,当案科而奉真,依文而修焉。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卷下竟

#1『能书』二字上原缺三字。

#2此行原本错简,今移至此。

#3『之有知』三字原漏,据文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