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一

  医之为道。当望闻问切。详审病源。病源未悉。用药之当与不当。固不必论。苟能得其病源。而于药性之温补寒凉攻泻升降。未能洞悉其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徒无益于病。不又有害于病乎。则甚矣药性之不可不察也。但古今来着本草者。不下数百家。若者甚详。惜乎其未能精也。若者甚简。惜乎其未能明也。岂非尽美不能尽善乎。姨丈兆嘉夫子。幼好读书。经史百家。靡不穷究。而于岐黄之学。则肆力尤深。夙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志。手订本草便读一帙。既将金石草木分门别类。复于各类中细加详审。辨其气味形色而为之缕晰条分。编成联语。虽资鲁者读之。亦能一目了然。绝无冗繁遗漏杂乱混淆之虑。不诚精之又精。明之又明而为本草之善本乎。(寅)奉读之余。喜其不徒有便读之名。而确有便读之实。

  且不徒便于一人。而便于当世之凡学医者。更不徒便于一时。而便于后来之凡学医者。敬缀数语于简末。以质同志云。

  光绪十有三年岁次丁亥孟夏之月受业(姨甥)袁寅顿首

  跋二

  吾郡医学名天下。远方之人多就之者。若法氏、杨氏、钱氏、邹氏、费氏。皆能世其家。

  又各有所着书行于世。其书或传或不传。顾其存者。陈义奥远。学人病不得其用。杨氏本草述钩元得其用矣。又患其浩博而难纪。且锓版毁于兵。同治闲。郡人醵金用麻沙法印之。仅数日部。分而庋诸家。骤不可觅。遗文不彰。后起之士憾焉。兆嘉先生既愈家大人疾。出示是书。春颐受而读之。其词简。其义赅。其用便于初学。而驯而致之以极于其成。于乎。是足以嗣美于诸家矣。亟出资付剞劂氏。以广其传。藉志感忱云尔。

  光绪二十有二年春三月。盛春颐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