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赤编弁言 

  保赤诚求。所以登仁寿也。赤子初生时。脐风一症。保之宜首重焉。予同邑。有孝廉熊修五先生。曾举数子。皆患脐风症。因之数十年留心此道。适值名医李传授此方。熊君后生四子。四女。及诸孙辈。以长以育。均是方之力也。乡里借以保全者甚多。予家婴孩深受其益。知此方。为福幼遂生之始基。而保赤之最重者。仁人君子。所当广为传播也。遂详载此方于篇首。外治急重痧症一方。屡试屡验。其效如神。亦载明附后。

  保赤编各方一掺脐药方枯矾(一钱五分)硼砂(二钱五分)朱砂(二分)冰片(五厘)麝香(五厘)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瓷瓶内封固。俟小儿下地。剪脐后。即用此药末。上在小儿脐上。用旧软布条。宽二寸。长二三尺不等。将小儿肚脐包好。倘二三日后。小儿啼哭不止。即解开一看。将药再上患处。再用新棉花一块。掩住。仍用布条包好。

  其痂听其自落。不哭者。不宜乱开。以后。可保无脐风之患。

   看症服药 

  一小儿初生三日内。小便短。鼻准黄。口角微有青色。打嚏腹鸣。吮乳松。啼哭不止。重则发搐发热。此脐风之候也。急服后开水药。

  熟军(一钱二分)木通(一钱)乌药(一钱)木香(五分)枳壳(五分)槟榔(五分)虫蜕尾(五分)勾耳(一钱)薄荷(三分)用淡豆豉。三十粒。为引。

   加减药方法 

  一小儿三日内。初服加三棱(三四)分。莪术(三四)分。去槟榔。枳壳。次帖仍用槟榔。

  枳壳。去三棱。莪术。

  一发热。加防风(一钱)广皮(五分)一发搐。加僵蚕。(一钱)要直的。

  一六日内。预防锁喉。加甘草(五分)桔梗(一钱)一呕逆加藿香(一钱)砂仁(四五)分。(砂仁性热。胎热者不可用。)一小儿面深赤。唇燥。加连翘(一钱)再重。加黄连(三四)分。

  一小儿面发黄。为湿热。加茵陈(一钱)苍术(一钱)一服前方后。大便仍不通。加生大黄(一钱)去熟军。

  一小便仍不通。加车前(五分)一气呃逆。加丁香(三四)分。(性热不可多用)一小儿月内。若无他症。但哭不止。为盘肠气疼。用乌药(一钱)槟榔(五分)木香(八分)枳壳(五分)香附(五分)重者加沉香(四五)分。

  一小儿月内。将薄荷煎水。用新青梭布浸湿。入口内拭去涎痰。每日二三次。不生马牙。

  凡小儿脐未落者。不可轻易开看。

  凡小儿。面深紫色。口唇干燥者。胎热。面白者胎寒。宜留心。察看之。

  附治痧症神方(发绞肠痧。同转腿肚者。此方治之更妙。)明矾(一钱)明雄(一钱)朱砂(一钱)麝香(九分)神金(十张)火硝(一钱)上药共六味。先将明矾。明雄。火硝三味。共研细末。用姜汁调拌晒干。乃将朱砂研细。以神金撒下。研匀。方放麝香。后和明矾三味干末。共研一会。为主用瓷罐收藏。男点左大眼角。女点右大眼角。孕妇忌之。

  下符先诵神三通。裁黄纸一条。用朱砂新笔。于纸中书一字。顶上书马字。挨次顺写成圈。不可一笔潦草。写毕焚符成灰。入温水。娠妇服之。产即平安。并能保胎。且马字顺写成圈后。根据次数之。数单则男。双则女。此符屡试屡验。附于卷末。以广其传亦保生之一助也。

   催生符 

  用黄纸一条。朱砂新笔。昼对太阳。夜对灯光。衣冠正揖。虔诚默诵。神三通。曰监生之神。卫生之灵。脱骨成胎。化骨成形。骨速开。骨速开。勿伤母命。勿损子胎。敬请九老仙子君。日月光明普照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劝戒杀吃素文 

  虚空世界。原自清宁。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自迷真逐妄。背觉合尘。故无端起贪嗔痴。

  造杀盗淫。致世界成一大劫网。而一切众生。轮转其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造劫之因。虽非一端。而其最大而最多者。莫过于杀生。昔愿云禅师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

  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可知屠门哀号之声。一日不息。则世上刀兵之劫。一日不能免。静言思之。宁不危惧。夫人知爱命。物亦贪生。今试易地以思。使剖腹刺心之酷。加乎我身。我苦何如。使刀砧汤镬之惨。加乎我身。我痛又何如。人有父母兄弟夫妇子女之爱。物亦有雌雄卵雏之类。杀彼子女。充己口腹。

  其悲痛孤苦又何如。夫人与人处。睚尚且必报。物虽无言。知觉与人何异。每见一大都市。宰杀水陆飞走众生。以充口腹者。日以千百万计。惊痛愤恨。郁成厉气。积之久久。大干天和饥馑疾疫刀兵等劫。由此起矣。此因果报复一定之理。苦于世人相沿成习。不觉不知耳。(王洋帆曰。昔贼匪蜂起。死亡枕藉。李秀才培德。谒二仙观林道长。问生灵何辜。遭此大劫。道长叹曰。世人残忍成风。宰杀孽重。积之久久。大干天和。故天降此饥馑继以刀兵。收录民众。以填物命耳。又严绍庭曰。明季有王居士。谒小洞天尊者。叩云。举世盗贼纵横。干戈扰攘。亿万生灵。遭此大劫。愿吾师垂金臂救之。尊者云。惟有戒杀放生可免耳。以上两段。见好生救劫编。)是以弭劫莫先于戒杀。莫要于护生。尤莫善于茹素。此素食同缘社所由起也。(以上言饥馑刀兵等劫。皆由世人宰杀孽重所致。欲弭劫运。莫要于多结同志。戒杀吃素。以期各保生机。共挽天心。)。佛言。食肉之人。断大慈种。我观众生。轮回六道。迭为父母。六亲眷属。更相啖肉。无非亲者。常生害心。增长苦业。流转生死。不得出离。不食肉者。即是无量功德之聚。若一切人不食肉者。亦无有人杀害众生。此楞伽经之言。佛家奉为金科玉律者也(以上引楞伽经。明佛家戒杀断肉食之旨。)或曰。戒杀。断肉食。佛制也。儒家圣人。

  则无此语。则应之曰。孔子之经。莫大于易。其言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子思中庸。以述祖德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孟子私淑其学曰。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又曰杀一不辜。虽得天下不为也。夫有罪当杀。牛羊鸡豚之属何辜。圣人不忍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岂为区区口腹忍杀无辜乎。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此孟子方便说法耳。即不见其生。亦不忍见其死也。

  即不闻其声。亦不忍食其肉也。)迄汉代大儒。厥有仲舒。着春秋繁露。以明孔子之教。则曰。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儒家圣贤垂训。其戒杀不章章乎。大戴记有云。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夫悍者。杀之端也。乱之源也。智能者。仁之迪也。治之本也。故肉食之民。每好杀而难化。谷食之众。常和平而易亲。征诸中外。理无或爽。吾圣人既判其美恶之殊。

  由于肉食谷食之分。则必以肉食为宜断也明矣。朱子注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曰未七十者不得食也。(七十曰老而传。盖以家事传诸子。七十可以食肉者。古圣贤随顺孝子事亲供奉甘旨之诚。重在存养老之礼。与告朔不去饩羊。爱礼之意略同。非谓年至七十。

  必定食肉。始能养生也。○印光法师曰。此世间圣人所立之权法。自佛教东来。畅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而且历代史书多有人畜转变之事。固宜特开眼界。愍念生灵,毋徒固守权法以致亲与自己杀业滋蔓而不息也。)如是则食肉者鲜矣。又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为国小终篇。其望人茹素。不隐然言外乎。由是观之。戒杀断肉食。于儒家何疑。(以上所引儒圣之言。原非专为戒杀断肉食而发。第于性命曰各正。太和曰保合。万物曰并育。圣人之心。天地之心也。人于万物中。若无故杀害一微细生命。即于各正保合并育之旨有伤。而况其大焉者乎。又况日日杀之害之乎。恣口腹之欲。戕水陆之生。违背天理。莫此为甚。此圣人所深惧也。兹特搜集经训。以阐明戒杀断肉食。儒佛圣人。其心不二。在明眼学人观之。自能了解于方便立说。劝诱苦心。按之所引圣经本旨。亦正圆明无碍。而不必以牵合经文为疑耳。)或又谓人人都戒杀。物类不将充满世间乎。吾得引纪慎斋家训。以正告之曰。世人不食虎豹。

  未见虎豹充满人间。山村内尽有一村不食蛙鳅者。彼地蛙鳅亦不见独多。况按之因果正理。畜生一道。实因夙生杀业受报而来。若世界人人戒杀。将直无此畜生恶道矣。何虑之为。(以上释物类充满世间之疑。)或又曰。饮食所以养生。吃素有碍卫生。奈何。则曰。无锡丁仲祜先生。所着素食主义一书。已详论之矣。第一章言肉食之害。素食之益。至为明切。肉食含有疫毒。诚不免有碍卫生。素食天然真味。营养分。以植物为最富。不似肉食。渣滓多而消化难。是素食不但无碍卫生。乃深合乎卫生也。仲祜精中西医学。其言可信。

  何不取其书而详玩之。(以上释吃素有碍卫生之疑。)总之。戒杀茹素。可以弭劫。可以养心。可以惜福。可以延年。无悖儒佛两家圣人之旨。而又适合乎养生。人亦何乐而不戒杀茹素乎。(以上总结前五段。)南海印光法师。宏扬净土。常常以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八字教人。其所撰金陵法云寺放生池疏曰。近来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忧世之士。以为此等业果。皆由杀起。倘能知物不可杀。则断无杀人之理。又曰。放生原为戒杀。而戒杀须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

  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上年在愚园内道院说法。谓劝人吃素。较之劝人放生。功用尤大。此为不放之普放。盖吃素为实行放生之事。放生乃为感发人吃素之方便。若不吃素。则所杀无算。所放其有几何哉。一时闻者。靡不感动兴起。此又素食同缘社最初之缘起也(以上述印光法师语。与开章愿云禅师偈相应。愿云禅师偈。

  是说造劫之病。印光法师语。是说免劫之药。)深望海内各界善士。减少肉食。相率提倡息杀行慈之道。共趋于素食一途。以迓天麻而弭劫运。功德实为无量无边。第有一至简要之言。谨贡于当代仁人君子之前。莫谓一人发心。戒杀吃素。保全有限。何补众生。须知天下者。人与人之所积而成也。扩而充之。推类而广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钜。其种因则小。其收果则大。况圣慈加被。天道好生。此中更有不可思议之力存焉。是在勉强行之。勿自馁而已矣。社中同人。不胜企祝。(以上普劝世人)南京素食同缘社。

  转录南京魏梅荪居士原着

  劝妇女戒杀文 

  好生救劫编

  杀生之罪。由于男子者居多。而本于妇女者。亦复不少。盖妇女职司中馈。刀七是供。

  鳖脍鲤。多出其手。此为见生致死。闻声食肉。惨尤甚焉。世间闺阁。慈柔恻隐之性。

  每胜于男。而于此溺于习俗。独有漫不知警者。抑思人生得女人身。五漏之体。劣于男子。若复多害物命。夙愆未洗。恶业又加。则罪报尤重。尝观女流。易罹瘕。痨瘵胎产诸患。根寻其理。杀业与焉。昔崛摩罗。巡乞至一人家。适妇以难产求救。摩罗归问佛。佛曰。汝可于产母榻前抗声曰。我从贤圣法中来。未曾杀生。儿闻此言。无不产者。摩罗如教。儿果诞生。又法师梵臻夜坐。见一妇人。哀恳曰。请师到家。师从至其门。

  见数人舁此妇床上。大刀斫之如泥。少时复活。泣曰。外家生前善作。今受此报。师为授戒。遂得超脱。嗟乎。杀生还报。不杀度厄。罪福彰彰。秋毫弗爽矣。抑更有进者。兵革之世。妇女罹殃。荼苦尤甚。或全城遇掠。或阖家系累。死别生离。谁非孽报耶。盖有情之类。眷属无异。至于突遭屠割。俯就烹。存雌去雄。弃子存母。衔冤蓄恨。饮泣吞声。

  天道好还。出尔反尔。徒以信宿轮回。改易躯壳。倘令慧眼观之。正如投桃报李耳。夫闺闱贤达。自能戒杀放生。造福无涯。允臻善果。倘在中庸以下。积习昏沉。吾愿慈母贤姑。哲夫孝子。苦口缓颊。曲陈罪报。感触天性。庶几听从悔改。使门内杀业永消。冤仇不立。凡诸疾苦夭横。殃祸流离。俱可禳解矣。岂不自他兼利也哉。

  节欲保身要义 

  印光老人曰。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易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下承宗祧。岂为人日图快乐。

  而常以欲事为事乎。贪欲之人。其精薄而无力。如种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行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浓。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即经水也。经水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经水未尽断。不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

  人之大伦之事。岂可恶日恶时而行。故须择良宵也。礼记月令篇。记圣王于仲春。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声铎以告百姓也。容止。犹言动静。不戒容止。谓行房事也。

  生子不备。即五官不全等。世每有生子。或异人类。或形体缺损。皆坐此故。必有凶灾。

  言其父母。尚有凶祸灾殃。如恶病。夭寿等。不止生子不备也。古圣王重民生。故特注意其事。奋木铎以告之。不但震雷当忌。即大风大雨。恶星值日。及天时交节(五月。十一月。乃阴阳相争之节。一有走泄。损伤最重。古云。此两月内。有因犯色欲。而夫妇三年内双亡者。故色欲不节。四时皆伤人。惟夏至及冬至之前半月。后半月。尤必绝欲。)佛耶诞期。(一岁之中。有断宜斋戒之日。盖神明降鉴之期。宜存敬畏。不可笑为迂拘。世人不知禁忌。将房事应戒之日。恣意触犯。小则致疾。大则伤生。每见少年之人。精神强旺。忽遭急症而死。并有夫妻并亡。生产妖异者。大率由此。与其追悔而莫挽。何如遵戒以自新。惜命之士。幸谨守焉。戒期详载寿康实鉴。宜请阅。)皆所当忌。(余若祖先生辰忌日。暨夫妇本命生日。亦宜谨戒。)此宝尊天敬圣。遵王制而敦人伦之大道。惜世人概不肯出诸口。俾其子子孙孙。体质一代劣于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由欲事过度。虽不早夭。竟成衰残。无大树立。多半皆乃父乃母不知人伦之道之所致也。乃父乃母之不知。由于乃祖乃妣之无教也。子女成人时。当以节欲保身等委曲开导。父教女不便。母则无妨。能如此。方为真爱子女。而世之爱者。多皆任其纵欲。则其害更有甚于杀子女者。可不哀哉。圣人重胎教。于此致意。乃未胎而预教也。予滥厕僧伦。何得论夫妇房室之事。一以出家之前。曾阅过古人敦本至论。欲以馈知己而报护法之恩。一以佛为大医王。无病不疗。光为佛弟子。亦欲随分随力而行医道。此病乃举世间人之通病大病。若通病大病。任其发生滋长。而去详治别病小病。岂非轻重倒置乎。邓伯诚亦欲求子。光答书亦略述此意。湖南一儒士姓刘忘其名。娶妻不与相亲。

  妻谓曰娶妻原为生子。汝不相亲。则宗支断绝矣。遂亲一次。即生子。因名传支。即绝欲。妻又谓曰。一子独立。孤无倚靠。曷若再生一子。又亲一次。复生一子。名再支。二子皆入翰院。其人一生。止行两次房事。而又详述房事忌日。并清心寡欲。保元育神之事。载于家乘。冀子孙世守焉。湖南友为予言之。欲求贵子。舍是而求。纵得之。亦属侥幸。根据是而求。求则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