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翻胃食药痼冷积滞腹痛

  [第三门] 大温脾丹 

  神曲(三两,炒)麦(炒)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良姜吴茱萸(汤洗)桂(去皮)陈橘皮(汤洗)白术(各二两)细辛(去叶)桔梗(各一两)上为细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汤下,食前服之。

  [第三门] 挝脾汤 

  挝,陟瓜切,捶也。

  川姜(炮)良姜(炮)陈皮(去白)青皮(去白)草果(煨熟)缩砂仁白术官桂(各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第三门] 桂曲丸 

  健脾温,进饮食,助克化。治食少易伤,胸满恶心,或心腹疼痛,病后衰弱,气不人参荜茇白术干姜(炮)高良姜(微炒)缩砂仁肉豆蔻(面裹煨)陈皮(汤洗,去两块,锉,炒熟上件罗为细末,熟汤泡,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一时米饮下五十丸至七十丸。

  [第三门] 香朴汤 

  草果浓朴(姜制了者)陈皮(各二钱)良姜(四钱)甘草(炙)川姜(炮)白术(各一钱)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七分,去滓,带热服,不拘时候。有气者,加木香二钱。

  [第三门] 浓朴煎丸 

  孙兆尝云:补肾不若补脾,脾胃既壮,则能饮食,饮食既进,能生荣卫,荣卫养骨髓,补益精血。是以《素问》云:“精不足,补之以气,形不足,补之以味。”宜服浓朴煎丸,温中下气,去痰进食。

  浓朴(极浓者去粗皮,锉指面大片,秤生姜不去皮,净洗,作片子。二味各一斤。用水五升同煮,水尽,去姜,只将浓朴焙干)舶上茴香(四两,炒)干姜(四两,锉,骰子大)甘草(锉,半寸长,二两。二味再用水五升,同焙干浓朴一处煮,水尽,不用甘草,只将干姜、浓朴焙干)附子(二两,炮,去皮脐)上同为细末,生姜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饮或酒下。

  [第三门] 大养脾丸 

  京师古老钱张防御家方。

  丁香皮良姜(各一两)藿香叶甘草(各一两半)上并生用,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随意服之。

  [第三门] 太仓丸 

  治脾胃因饥饱不时生病,太仓丸,蒋签判方橘皮(不去白,汤洗,一两)陈仓米(用簸去空者,半两)上二味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汤下。等分亦可。

  [第三门] 白术沉香散 

  坠气,益脾胃。

  沉香人参(紫晕者)白茯苓半夏曲诃子肉木香(《类聚》作二两)川姜(各一两)白术干山药(各一两半)甘草(六钱)丁香(半两)附子(两个,炮)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第三门] 八味理中丸 

  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心腹疼痛,腹满身重,四肢不举,肠鸣泄泻,饮食不川姜缩砂仁麦(各二两)神曲炒白茯苓人参(各一两)甘草(一两半,炙)白术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十丸,姜汤空心嚼下,或加半夏曲一两,入盐点服亦可。

  [第三门] 大藿香散 

  大治一切心肺脾胃气变为万病,服之皆愈。盛秀文传于贺方回云:顷在河朔因生脾胃泄泻脓血,仍发脾气,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时出冷汗,四体厥逆,殆不可俟怀此药,煎以进,再服即定。

  藿香叶(一两)木香青皮(去穣,麸炒)神曲(炒)人参(去芦)肉豆蔻(面裹煨)良姜汁制,炒)陈皮(去白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吐逆泻痢不下食,或呕酸苦水,翻胃恶心,并用水一盏,煨生姜半块拍破同煎,盐一捻安盏中,候煎药及七分热呷;水泻滑泄,肠风脏毒,陈米饮入盐热调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汤下;脾元受虚邪变为寒热,或脾胃虚冷,醋心气胀,宿滞酒食,噫同煎至七分,入盐少许,嚼姜枣,汤热服;胃气吃噫,生姜自然汁半茶脚,入盐点热呷;绝不思食,或吃少,气弱膈满,煨姜小块先嚼,入盐点热服,中酒亦如之;一切气膈变成万病,如上服之。寻常不拘时候,如汤点,入姜、盐、紫苏最佳,大能消食顺气,利膈开胃,其功不可细述! 

  [第三门] 荜茇丸 

  亦名泼雪丹,又名缩水丹。灵苑有治疗方状甚详!荜茇人参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半两)胡椒大附子(炮,去皮脐)官桂(去皮)荜澄茄诃子(面裹煨,去核,各三分)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杵三、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盐米饮下四、五十粒。

  快脾饮子,陈庆长方。

  连皮草果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各五两)良姜浓朴(去皮净秤,各五两三分)上咀为散,每服四钱,生姜十片,枣二枚,水一大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第三门] 安中汤 

  苏家方。

  草果仁陈皮(连白)川姜(炮)良姜益智仁蓬莪术(炮)京三棱(炮)甘草(炙,上上为细末,食后每服二钱,入盐汤点服。

  [第三门] 椒附健脾散 

  余姚陆医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秤)浓朴(去粗皮、姜汁制)缩砂仁肉豆蔻(面裹煨)诃子(煨姜(炮)甘草(炙,以上各一神曲(炒)大麦(炒,以上各七钱半)上咀,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三枚,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前服。

  [第三门] 姜橘丸 

  吕仲武传余姚陆医方。

  生姜(洗净,不去皮,切作片子,焙干)陈皮(去白称,各一斤)神曲(二两,炒)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姜汤、熟水任下,不拘时候。

  [第三门] 大建脾散 

  郑器先传。

  荜澄茄干姜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白茯苓甘草肉豆蔻青皮半夏(姜制一宿)茴香缩砂仁浓朴(姜制一宿)神曲陈皮檀香(各一两)草乌(炮,去皮脐尖)附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第三门] 大建脾丸 

  调中养气,和胃健脾。治中焦积寒,胸膈气痞,呕逆恶心,腹胁疼痛,脏腑虚滑多伤,困倦少力,肢体怠惰,昼少精神。

  肉桂(去粗皮)浓朴(去粗皮,细锉,用生姜一两研烂,同淹一宿,炒令香熟)干姜(炮)甘草(炙,各一两)肉豆蔻(面裹煨)丁香胡椒附子(炮,去皮脐)木香荜茇神曲(炒)白茯苓(去皮)白术麦(炒)人参(去芦)白豆蔻(各半两)诃子(面裹煨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米饮送下,食前服。

  [第三门] 启脾丸 

  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可进饮食。

  人参白术青皮(汤洗,去穣)神曲(炒)麦(炒)陈皮(汤洗,去穣)浓朴(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缩砂仁干姜(炮,以上各一两)甘草(炒,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米饮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第三门] 大养脾丸 

  滁州赵学谕方。

  人参(去芦)川姜(炮)桂(去粗皮)干山药(以上各半两)白术白茯苓缩砂仁胡椒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只作十丸,食前细嚼白汤下一丸。

  [第三门] 煮朴丸 

  健脾胃,疗中寒,止腹痛,进饮食。

  浓朴(去粗皮)益智(连壳)青皮(去白)陈皮(去白)青盐(各四两)大枣(二百枚,去上同以水二升,酒二升,醋一升慢火煮,令酒、水、醋尽,焙干,为细末。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此药治腹痛甚妙! 

  [第三门] 正胃散 

  治翻胃呕逆,药食俱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全州大智禅师进方云:臣得自异人传授,十痊八九。

  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节节取下,如阿胶片,黑牛不可用,须就宰牛,人买下修事了,临病时旋炙修合。)上喉节用好米腊一大盏浸,频翻令匀,微火炙干,再蘸再炙,醋尽为度,存性,不得见太阳火,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用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见效! 

  [第三门] 熟水草果饮 

  法嗣秀王方。

  乌梅肉(四两)草果干姜(炮,各三两)赤茯苓(二两)甘草(炙,半两)上为咀,每用半两,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调和随意服之。

  [第三门] 附子黄草果饮 

  张叔平上舍传。

  白术官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脐)白芍药草果(炮,去皮)良姜黄(去芦,微半两)甘草(炙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第三门] 治翻胃大效散 

  罗太丞方。

  田螺壳黄蚬壳(二件不以多少,久在泥土中,多年陈者尤佳,各处烧成白灰)上每剂用白梅肉四两,田螺壳灰二两,黄蚬壳灰一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盒子盛,盖了泥固缝,发顶火,令焦黑存性,取出碾细,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如无盒子,只用建盏两只相合,根据前法烧,食前服。凡人觉心腹疼痛,即翻胃先兆,此 

  [第三门] 治翻胃单方 

  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

  [第三门] 安脾散 

  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日吐黄水,曾经诸方不瘥者,服之神效安脾散。

  高良姜(一两,以百年壁上土三、二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草果(面浸去穣,以上各半两)甘草(炙,一两半)上同为细末,每服二大钱,空心食前米饮入盐点服,盐酒亦得。顷者甲申之春,以事至临安寓,止朱家桥詹翁店,詹翁年六十余,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侧,适予有宣司之辟,往别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及十一月自淮上归,过其门,意此翁已不存,为之惨然,方访问间,而此翁已出迎揖见,其颜色极红润,甚惊异之,问其所以,乃云:官人是日离去,即有一川官来歇,得药,数服遂愈,其后授得此方。昨以此在建康医朱机宜新妇,及近日医圆通观维那,皆作效!詹丞宗书。

  [第三门] 治翻胃 

  及不怡饮食,杨叔子知府传。半夏(汤洗十遍)胡椒上等分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第三门] 治翻胃 

  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等,圆通维那可观传,渠曾亲得效。

  邹面地葱花即火草花也上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第三门] 枣合丸 

  治脾胃虚冷,干呕恶心,呕吐涎沫,全不思食,十膈五噎,并皆治之。

  丁香(半两)半夏曲(一两)干姜(炮)胡椒木香(各二钱)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用大枣一枚去核,入药在内,用湿纸裹枣,煨令香熟,去纸,细嚼,温生姜汤送下,空心食前。

  [第三门] 姜合丸 

  疗中脘停寒,胸膈结痞,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砂(纸上飞过)木香(以上各一两)陈皮(去白)丁香沉香荜澄茄青皮(去白,各半两)茴香(一分,炒)上件为细末,次入砂,研匀,酒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以生姜一块,剜如盒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送下。

  [第三门] 治翻胃 

  葛丞相传。

  松节上锉碎,酒煎服之。

  [第三门] 扶老强中丸 

  久服温暖五脏,大建脾胃,充实肌体,养真气,通和血脉,逐宿食,除痰饮,消胀满,破症结,化水谷,补中壮气,令人喜食。

  吴茱萸(拣净,炒)干姜(炮,各四两)大麦(炒十两)神曲(锉,炒,二十两)又方添陈皮、青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时候,米饮下,熟水亦得。

  常 

  [第三门] 治膈气 

  向司户方。

  附子一个,先以铫子炒锻石,令十分热,埋附子于灰中,候灰冷取出,将锻石根据前法再炒,如此三次,然后取附子,去皮脐,入丁香四十九个,不见火,同为细末,空心以糟茄儿三 

  [第三门] 六丁丸 

  治翻胃如神。姜尧章传。

  五灵脂(五钱重)生辰砂(一钱重)母丁香(一两不见火)上捣罗为细末,入黄狗胆、粽子尖为丸,如鸡头大,姜汤米饮下,每服一丸。三十年病三、两丸止。此即《本事方》香灵丸,只用丁香,及分两不同。母丁香即丁香也,《沈存中笔谈》言之甚详! 

  [第三门] 治呕吐 

  无为徐医方。

  胡椒(二十一粒)丁香(十四粒)半夏(七个,汤洗去滑)上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丸如鸡头大,每用一丸,以干枣一枚,擘破去核,入药在内,以湿纸裹煨熟,放温,以米饮汤烂嚼送下。

  [第三门] 治呕吐 

  胸膈痞满不通。

  枳实(去穣)白茯苓(锉)上各半钱,煎四味大理中丸一丸作一服,或服俞山人降气汤十五味者。

  [第三门] 小木香散 

  治翻胃,全不下饮食,开胃和气小木香散,出《博济方》。

  胡椒(二十一粒)木香(一小块)糯米(一撮)上三味同炒,至米熟为度,杵为末,分作两服,每用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庚戌年乳媪病,得上三方而愈。

  [第三门] 千金大思食丸 

  食药又名透气丹,张承祖传。

  乌梅(去仁不去核)神曲(炒,各十两)苍术(四两)麦(一十五两,炒)干姜(炮)京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橘皮汤下。

  [第三门] 七香丸 

  真徐家方。

  甘草(锉碎,炒)甘松(去土,拣净)缩砂仁丁香皮姜黄益智(各一两)香附子(擦去毛,净二两)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细嚼白汤下。七香丸极多,惟此方最真。

  又方,冯仲柔传浙东药局见卖,亦是徐家方,分两不同。

  丁香皮(六两)益智莪术(各三两)香附子(二十两)甘草(四两)甘松(一两)缩砂仁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第三门] 消食丸 

  《和剂局方》消食丸不用蜜,以蒸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甚妙! 

  [第三门] 三棱丸 

  食药三棱丸,行在糯米仓巷口,牟郎中家方。

  陈仓米(四两,拣净,以新好色巴豆二十一粒,削去皮,慢火同炒,候仓米香黄,巴豆黑色为度,不令米焦,拣去巴豆不用,只用仓米橘皮去白,焙干,与仓米等分秤)上同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少甘草亦得!滁州蔡司理所传云:张方提刑家方,治诸般积聚,酒食百物所伤,陈米一升(数年者),巴豆一两去壳,同炒,令紫色为度,去巴豆不用,秤炒米四两,入陈橘皮一两,麝香少许,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之。治小儿慢脾风,只服五丸甚妙。

  郭医云:食药用巴豆者,春冬可服,夏秋不可服,易动脏腑。

  [第三门] 附子仓米汤 

  补虚,生胃气,逐冷痰,和五脏,快胸膈,进饮食,止泄泻。平江章兴祖承务亲得效。附子(一只,炮,去皮脐,八钱重者)人参(去芦头)甘草(微炒)半夏(汤泡七次,切作片,焙干,姜汁制)黄白术(各半两)川姜(二钱,微炒)南木香(一钱半)上为咀,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半,入炒陈仓米半合,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第三门] 十味丁香煮散 

  治脾胃伤冷,中脘痞滞,胃口宿寒,停痰留饮,气积不散,心腹大痛,胁肋水谷,呕逆恶心,下竭上虚,食饮不下,肢体瘦怠,自汗不止,阳气暴脱。陆子丁香川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陈皮(去白)青皮(去白)益智仁良姜上为细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带热空心食前服。

  [第三门] 痼冷丸 

  韩府判传。

  白术(半两)神曲(一两,炒令黄色)川姜(炮)桂心(各二钱)川椒(一钱,炒香)吴茱上为细末,用蜜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饮下五十丸或百丸。

  [第三门] 白泽丸 

  治脾丸积冷,脏腑虚寒,真丸不固,肠虚泄利,心腹撮痛,气逆呕吐,自汗无时。

  阳起石(火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脐,取末,各一两半)白檀香(取末)滴乳香(别上件和匀,滴水成剂,分作六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姜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温服,空心食前。葛丞相所传方附子只用一两,去麝香,加天雄一两,炮,去皮脐。

  [第三门] 丁香温气汤 

  治胃寒呕吐涎沫甚妙。张上舍传名莘云,其母常服有效!丁香吴茱萸(汤浸,微炒)桂心(去粗皮,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黄(去芦)白一两半)甘草(七钱,上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第三门] 灵砂丹 

  治饮食所伤,一切积滞或痢赤白不瘥者。赤,甘草汤下;白,干姜汤下;赤白,干草汤下。酒食所伤,及暴泻,白汤下,并食后临卧服,胜感应丸。沈仁父传。辰砂(细研)砂(研细,各二钱)黄蜡(半两)巴豆(去皮壳,完全者,四十九个)上先将蜡于银石器内熬溶,次投巴豆在内,渫令黑,滤出不用,只将黄腊入前二味为挺子,要时旋丸,大人服绿豆大七丸,小儿量岁数大小加减,老人、小儿、产妇皆可服。最治酒饮。今人施痢药者,以黄丹代辰砂亦验。《本事方》治泻痢所用巴豆数不同,其说病证甚详! 

  [第三门] 苏汤煎 

  治膈中不快,酒食不消,饮食或怡或不怡,善治脾丸一切虚中积滞。宁安道方。

  肉豆蔻丁香木香砂(各一分)京三棱莪术(各一两,烧,存性)上为细末,将乌梅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四粒,热紫苏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第三门] 软黄丸 

  治一切虚中积滞,两胁有块,寒热往来不定。此方乃先君避地金州时,医者夏巡所都机家叔位每用,以为神药,治危疾皆验,盖诸药既为蜡柜,不复有野狼虎之性,专于攻已。

  粉霜轻粉砂密陀僧砒霜(各一钱)雄黄乌鱼骨白丁香(即雀粪也)黄鹰条上件药一处研为细末,黄蜡一两,溶和为膏,旋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至五丸,食后临卧冷水浸一时辰,却用冷水下。

  [第三门] 桂香散 

  《苏沈良方》桂香散,治脾胃虚弱及腹痛甚验。方见妇人诸疾门。

  [第三门] 玉抱肚 

  治停寒痼冷,心腹刺痛,常系于脐腹间甚妙。梁县郑主簿涣传一方,用针砂如下法只入砂半两,并不用余药。

  针砂(四两,铁铫内火炒,用木或竹棒儿不住手搅,烟出尽为度,放冷)白矾(半两)砂(一钱)粉霜(半钱)上件白矾等三味同研为细末,与针砂拌和,只作一服,以水数点洒,用匙拌,摊令匀,浓皮纸为贴,阔二寸以上,长四、五寸贴之,外以帛子包,系疼处,或常系脐下,如觉大热,即再炒过,别入余药,仍可用。

  [第三门] 茴香煎丸 

  治脾胃弱,肾气虚,饮食不美,噫醋吞酸,脐腹筑刺,小肠气痛,及中酒恶心益脾肾,大病之后,气体瘦弱,尤宜服之。汉阳章教授。续添川椒(半两,去籽及合口者)老生姜(二两细研)浓朴(去粗皮)茴香青盐(海盐亦得,以上五味入瓷罐,汤浸得所,慢火煮干,各一两)大川乌附子(二味去皮脐尖,锉骰子(米泔浸一宿,上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下,空腹食前服。

  [第三门] 蒜红丸 

  治脾积,腹胀如鼓,青筋浮起,坐卧不得者。华宫使方。

  拣丁香木香沉香槟榔青皮(去白)陈皮(去白)缩砂仁蓬莪术(炮)去皮牵牛草果子(各一两)肉豆蔻(面裹煨)粉霜(各一钱)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蒜(上为细末,以生熟蒜研细,生绢扭取汁,旋用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后淡盐汤送下。忌咸酸鱼酢茶酱腌藏鸡鸭生冷马牛杂肉之类,只吃淡白粥一百日。

  [第三门] 五香触痛丸 

  大治冷物所伤脾胃,并酒食伤,久积成癖,胸膈痞塞,心腹疼痛不可忍者,服有伤滞脏腑不过一行,无伤滞脏腑不动!丁香藿香木香乳香沉香桂心吴茱萸青皮(去白)蓬莪术枳实(去白,麸炒)京三棱(各一两)砂(四钱)一出牵牛末(三两)橘皮(一两,去白,同巴豆五两去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熟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