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为《梦溪笔谈》全书序。在序中,沈括交代了《梦溪笔谈》的写作缘起与旨趣。这本笔记是沈括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因受到牵连而罢官退居润州之后的产物。沈括在序中提到他收录的标准是不收国政话题、不收对士大夫的褒贬之辞,所录以传闻里巷之言为主。其实沈括所记并非“甚卑”,本书中大量内容足以见出沈括学问的广博和深厚。

予退处林下(1),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2),萧然移日(3)。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圣谟国政(4),及事近宫省者,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5),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所录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6),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7),靡所不有(8)。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以之为言则甚卑,以予为无意于言可也。

【注释】

(1)退处林下:这里指罢官后退居山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沈括因为支持新政而受到牵连,闲居润州梦溪园,而写作了《梦溪笔谈》。

(2)晤(wù)言:当面谈话。

(3)萧然:凄清的样子。

(4)圣谟(mó):皇帝的诏命。

(5)毁誉:毁谤与称誉。

(6)谈噱(jué):谈笑。

(7)闾(lǘ)巷:小街道,泛指乡里民间。

(8)靡:没有。

【译文】

我罢官后退居山林,深居简出,和朋友们断绝了往来,想到平时和友朋谈的那些话,便不时地提笔记录一两件事,感觉就好像和他们当面谈话一样,这样凄凉地度过了一天天。可以和我交流的就只有笔砚了,所以称为《笔谈》。皇帝的诏命、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宫廷和官府中的事情,都不敢私下里随意记录。至于当时与士大夫们有关的毁谤和称誉,虽然是好的我也不想写,并非仅仅是不想说人的坏话而已。记录下来的只有在山野间、树荫下随意谈笑的内容,与人们的利害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乡里民间的言谈话语,却无所不包。也有一些是从传闻听到的,不能保证其中没有缺失和错误之处。用这些东西作为谈资是十分卑下的,当成是我无意中写下的就可以了。

故事

【题解】

《故事》门凡两卷。所记内容以唐宋时期典章制度为主,如祭祀仪仗、机构设置、朝官次第、衣冠礼仪、政府文书、府院制度、馆阁藏书、科举考试、奏疏案牍等,亦颇及文人逸事,如宋太宗夜幸玉堂,苏易简接驾不及事;杨亿自嘲俸禄事;欧阳修诗本事;嘉祐贡举状元前定事等。凡所涉制度、仪式等,皆详考其源流,既可补史志典章之阙,作为唐宋政治制度史之史料;亦可资文人之谈助,并了解北宋文人之政治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