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這一名稱和它的實質有過多次變化。唐人把短篇小説叫作傳奇;宋、元人的諸宫調和雜劇,在當時也都有過傳奇的名目。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的《餘論》中考證得很詳細。把劇本的篇幅較長者稱作傳奇,與雜劇對立,是在明代開始。清乾隆間,黄文旸編《曲海總目》,分宋、元以來劇本爲雜劇、傳奇兩類;這傳奇的名稱,才專爲大本戲曲所獨有。但在王國維著《曲録》中又把董解元《西厢》和王伯成《天寶遺事》兩本諸宫調以及王實甫《西厢記》五本雜劇,都歸入傳奇類,是不很妥當的。

一般研究傳奇劇本的,首先總得數到高則誠的《琵琶記》。則誠是永嘉平陽(今浙江温州) 人,而永嘉實爲南戲的發源地。祝允明《猥談》説:“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温州雜劇。”到了元代,南戲和北雜劇並行。高則誠寫《琵琶記》,當在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以後。它和所謂四大傳奇的“荆、劉、拜、殺”,時代相差不遠。《琵琶記》寫的是趙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在第一出的下場詩中有“有貞有烈趙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句子,宣揚了封建道德,是該批判的。但它的結構和描寫手法,藝術性是相當高的。它善於運用樸素的語言,借趙五娘的口,反映出了封建社會無數善良婦女的悲慘命運。例如《糟糠自厭》一出中趙五娘唱:

〔孝順歌〕嘔得我肝腸痛,珠泪垂,喉嚨尚兀自牢嗄住。糠那!你遭礱被舂杵,篩你,簸揚你,吃盡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狽,千辛萬苦皆經歷。苦人吃着苦味,兩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前腔〕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揚作兩處飛。一賤與一貴,好似奴家與夫婿,終無見期。丈夫,你便是米呵! 米在他方没尋處。奴家恰便似糠呵! 怎的把糠來救得人饑餒?好似兒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

〔前腔〕思量我生無益,死又值甚的?不如忍饑死了爲怨鬼。只一件,公婆老年紀,靠奴家相依倚。只得苟活片時。片時苟活雖容易,到底日久也難相聚。漫把糠來相比。這糠呵,尚兀自有人吃,奴家的骨頭,知他埋在何處!

還有《祝髮買葬》一出中趙五娘唱:

〔梅花塘〕賣頭髮,買的休論價。念我受饑荒,囊篋無些個。丈夫出去,那堪連喪了公婆!没奈何,只得剪頭髮資送他。呀,怎的都没人買?

〔香柳娘〕看青絲細髮,看青絲細髮,剪來堪愛,如何賣也没人買!這饑荒死喪,這饑荒死喪!怎叫我女裙釵,當得恁狼狽?況連朝受餒,況連朝受餒!我的脚兒怎抬?其實難捱。

〔前腔〕往前街後街,往前街後街,並無人採。我待再叫一聲,咽喉氣噎,無如之奈!苦!我如今便死,我如今便死。暴露兩屍骸,誰人與遮蓋?天那,我到底也只是個死!將頭髮去賣,將頭髮去賣。賣了把公婆葬埋,奴便死何苦!

這些話寫來都相當真實,只是用韻很雜,大概夾了不少方音吧?再者它在另一環境中的描寫,卻又風流旖旎,采藻繽紛。例如《中秋望月》一出中,蔡伯喈和牛小姐遞唱:

〔念奴嬌引〕(貼上)楚天過雨,正波澄木落,秋容光净。誰駕玉輪來海底?碾破琉璃千頃。環佩風清,笙簫露冷,人在清虚境。(净、丑:) 真珠簾卷,庾樓無限佳興。

〔念奴嬌序〕(貼:)萬里長空,見嬋娟可愛,全無一點纖凝。十二闌干光滿處,涼浸珠箔銀屏。偏稱,身在瑶臺,笑斟玉斝,人生幾見此佳景?(合:) 惟願取年年此夜,人月雙清。

〔前腔〕(生:)孤影,南枝乍冷。見烏鵲縹緲驚飛,栖止不定。萬點蒼山,何處是修竹吾廬三徑?追首,丹桂曾攀,嫦娥相愛,故人千里漫同情。(合:)惟願取年年此夜,人月雙清。

〔古輪臺〕(净:)閒評,月有圓缺陰晴。人世上有離合悲歡,從來不定。深院閒庭,處處有清光相映。也有得意人人,兩情暢詠。也有獨守長門伴孤男,君恩不幸。(丑:)有廣寒僊子娉婷,孤眠長夜,如何捱得更闌寂静!此事果無憑。但願人長久,小樓玩月共同登。

〔餘文〕(衆:)聲哀訴,促織鳴。(貼:)俺這裏歡娱未罄。(生:)他幾處寒衣織未成。

把這幾段清麗辭句與趙五娘唱的樸素語言相比,恰恰映出兩種不同環境、兩種異樣心情。三世貞説得好:“則誠所以冠絶諸劇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體貼人情處,委曲必盡,描寫物態,仿佛如生,問答之際,了不見扭造,所以佳耳。”(《藝苑卮言》) 在南曲傳奇中,《琵琶記》自有其存在價值。近人多據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斜陽占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説蔡中郎”,認爲這故事是南宋以來民間的説唱文學,高則誠不過在集體創作的基礎上,予以加工,改編爲傳奇而已。這説法,也是合乎情理的。

四大傳奇中的《荆釵記》爲明寧王朱權作,《劉知遠》即《白兔記》爲無名氏作,《拜月亭》即《幽閨記》爲元末施惠(君美) 作,《殺狗記》爲明初徐 (仲田) 作,並見汲古閣刊《六十種曲》中。《幽閨記》演的是金、元間蔣世隆和他的妹子瑞蓮以及王尚書的女兒瑞蘭,遭兵亂散失,最後終得團圓的故事。因全本内有《幽閨拜月》一出,所以又叫《拜月記》。它是沿襲關漢卿《拜月亭》雜劇寫成的。且看它的《相泣路歧》一折:

〔漁家傲〕(老旦:)天不念去國愁人助慘淒,淋淋的雨若盆傾,風如箭疾。(旦:)侍妾從人皆星散,各逃生計。(合:)身居處華屋高堂,但尋常珠繞翠圍,那曾經地復天翻受苦時!(老旦:)孩兒,天雨淋漓,人迹稀走。兩條路不知往那一條去?

〔剔銀燈〕迢迢路不知是那裏?前途去,安身何處?(旦:)一點點雨間着一行行淒惶泪,一陣陣風對着一聲聲愁和氣。(合:)雲低,天色傍晚,子母命存亡兀自尚未知。

〔攤破地錦花〕(旦:)綉鞋兒,分不得幫和底,一步步提,百忙裏褪了跟兒。(老旦:)冒雨蕩風,帶水拖泥。(合:)步難移,全没些氣和力。

試把這幾隻曲子與關作《拜月亭》雜劇中的一隻曲子作個比較:

〔油葫蘆〕分明是風雨催人辭故國,行一步,一嘆息。兩行愁泪臉邊垂。一點雨間一行淒惶泪,一陣風對一聲長吁氣。 !百忙裏一步一撒。晦!索與他一步一提。這一對綉鞋兒分不得幫和底。稠緊緊、粘煗煗,帶着淤泥。

我覺得關作更是簡煉有力。但在舞臺上的命運,施本卻長遠得多。南、北曲互爲消長,是和社會風氣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的。

明代最杰出的傳奇作家,當推湯顯祖。顯祖生當弋陽腔衰微之後,昆山腔漸盛之時。他創作了《紫簫記》、《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等五本傳奇;後四本又合稱《玉茗堂四夢》。他是不太拘守聲律的,嘗説:“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王驥德《曲律》卷四) 王驥德也説過:“臨川(湯爲江西臨川人) 尚趣,直是横行,組織之工,幾與天孫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同上)與湯顯祖同時的作家,有吴江沈璟,恰是特别考究聲律的。兩人立於相對地位,而在傳奇劇本上的成就和作品演出的盛況,沈是遠遠趕不上湯的。顯祖當時寫了這許多本傳奇,究竟用的什麽腔來演唱,現在已經不易查考。據他寫的《宜黄縣戲神清源師廟記》:“南則昆山之次爲海鹽,吴、浙音也。其體局静好,以拍爲之節。江以西弋陽,其節以鼓,其調喧。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絶,變爲樂平,爲徽青陽。我宜黄譚大司馬綸聞而惡之。自喜得治兵於浙,以浙人歸教其鄉子弟,能爲海鹽聲。大司馬死二十餘年矣,食其技者殆千餘人。”(《玉茗堂文集》卷七) 從這一段文章中,可以看出顯祖是愛好海鹽腔的;而那時宜黄一帶的演劇藝人,以唱海鹽腔爲專業的竟達千人以上。那末,湯作傳奇的演出,主要怕是用的海鹽腔吧?在徐渭的《南詞叙録》裏,説到當時各種腔調的流行區域:“今唱家稱弋陽腔,則出於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稱余姚腔者,出於會稽,常、潤、池、太、揚、徐州之;稱海鹽腔者,嘉、湖、温、臺用之。惟昆山腔只行於吴中,流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聽之最足蕩人。”照徐渭的説法,弋陽腔在當時流行的廣遠和影響的重大,簡直没有任何劇種比得上它;但湯顯祖卻説“至嘉靖而弋陽之調絶”,這不是怪事嗎?文化交流,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弋陽腔出於江西,移植於兩京、湖南、閩、廣,而江西的弋陽腔反而早告斷絶,同時卻輸入了海鹽腔。昆山腔大約出於明成化以後(即公元一四八七年之後),而它的創作者魏良輔,原籍豫章(今江西南昌) ,寄居太倉南關。説不定他所創的新腔,還是從弋陽腔的基礎上,結合昆山地方原有的腔調發展起來的。余懷《寄暢園聞歌記》説:“南曲蓋始於昆山魏良輔。良輔初習北音,絀於北人王友山,退而鏤心南曲,足迹不下樓者十年。當是時,南曲率平直無意致。良輔轉喉押調,度爲新聲,疾徐、高下、清濁之數,一依本宫。取字齒唇間,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淒戾。吴中老曲師如袁髯、尤駝輩,皆瞠乎自以爲不及也。”(《虞初新志》卷四) 梁辰魚的《浣紗記》,就是第一部用昆山腔演出的。至於《還魂記》的排入昆腔,曾被沈璟改换字句,引起作者的不滿。原來南曲對聲律方面,是比較自由的。據徐渭《南詞叙録》:“永嘉雜劇興,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爲之,本無宫調,亦罕節奏,徒取其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顯祖致力於元雜劇,打的基礎很深。但他是南方人,當然要受南戲的影響。他所以不太考究聲律,是不以聲害辭,不以辭害意,神明變化於規矩繩墨之中,而不被聲律所束縛。《匹夢》所以盛行,自有它的獨特所在。

湯顯祖的五本傳奇,以《牡丹亭還魂記》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梁廷柟《曲話》説:“《玉茗四夢》,《牡丹亭》最佳,《邯鄲》次之,《南柯》又次之,《紫釵》則强弩之末耳。”《牡丹亭還魂記》演的是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戀愛故事。作者在《牡丹亭記題詞》中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塑造了一個具有個性解放思想以與封建婚姻制度相對抗的杜麗娘的形象。由於杜麗娘賦有這種反抗精神,以致環繞在她身邊的封建人物,包括她的父親杜寶和那由她父親找來的迂腐先生陳最良,都不能阻遏她的“一往而深”的愛情。由生而死,由死返生,構成淒麗奇幻的格局,細緻而深刻地反映了劇中人那種强烈追求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思想。它的感染力的强大,是從關漢卿、王實甫以來,没有任何人的作品比得過的。以管它有不少“拗嗓”的字句,但在昆腔中仍不斷演出,直到現在,還爲聽衆所歡迎。且看它的《驚夢》一出:

〔繞地游〕(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貼:)炷盡沉烟,抛殘綉綫,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步步嬌〕(旦:)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摇漾春如綫。停半晌整花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行介)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烟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烟絲醉軟。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呵。 (合:)閒凝盼,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聲溜的圓。

〔隔尾〕(旦:)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這是杜麗娘帶着春香游花園時的幾段唱詞,把一個深閨少女的曲折心情和妍美姿態,都很細緻地描畫出來了。再看它的《尋夢》:

〔江兒水〕(旦:)偶然間心似繾,梅樹邊。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川撥棹〕(貼:)你游花院,怎靠着梅樹偃?(旦:)一時間望眼連天,一時間望眼連天,忽忽地傷心自憐。(泣介)(合:)知怎生情悵然?知怎生泪暗懸?

這是杜麗娘在夢見柳夢梅後,重到花園,追尋夢境時唱的。她的深情一往,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稱得自己的心願,那便受盡千般酸楚,也都無所謂了。

整本的《還魂記》,以《驚夢》、《尋夢》、《寫真》、《診祟》、《鬧殤》五出,描寫從生到死;以《魂游》、《幽媾》、《歡撓》、《冥誓》、《回生》五出,描寫從死到生。它那結構的精密,語言的生動,是早有定論的。這裏只畧舉一鱗片爪而已。

梁辰魚的《浣紗記》,演的是吴、越興亡故事,把范蠡、西施作爲中心人物,在昆曲中也很流行。據朱彝尊説:“伯龍(辰魚字) 雅擅詞曲,所撰《江東白苎》,妙絶時人。時邑人魏良輔,能喉轉音聲,始改弋陽、海鹽爲昆腔。伯龍鎮《浣紗記》付之。”(《静志居詩話》) 從這段話裏,可看出這本《浣紗記》是昆劇最初演出的一本傳奇,也就難怪它的影響之大。但比起湯顯祖的《還魂記》來,是大有遜色的。且看《放歸》一出中勾踐夫婦及范蠡的唱詞:

〔鵲橋僊〕(小生扮勾踐上:)春雷地奮,愁雲風卷,寒暑人間流轉。年年梁燕一回家,笑兒載不歸的勾踐。(貼扮大人:)江山不改,容顔全變。試問愁眉深淺?(生扮范蠡:)一朝羈鶴透籠飛,還又到蓬萊宫殿。

〔甘州歌〕(生:)錢塘雲水連。見片帆東渡,順流如箭。江山依舊,只有那世故推遷。酸辛須記嘗糞耻,勞苦休忘養馬年。你浮苦海,涉大川,千重浪裏得回船。身雖辱,志要堅,虎頭燕頷豈徒然?

象勾踐這樣一個“卧薪嘗膽”的英雄人物,在忍辱放歸之後,竟與范蠡只唱出這樣幾句歌詞來,便顯得十分軟弱無力。其它亦不過有些清麗的辭藻而已。

此外,明代傳奇,還有張鳳翼的《紅拂記》,徐復祚的《紅梨記》,梅鼎祚的《玉合記》,蘇復的《金印記》,邵璨的《香囊記》,陸采的《明珠記》和《南西厢記》,汪廷訥的《種玉記》,周朝俊的《紅梅記》,屠隆的《曇花記》,單本的《蕉帕記》,高濂的《玉簪記》,孫仁孺的《東郭記》,阮大鋮的《燕子箋》和《春燈謎》,吴炳的《緑牡丹》和《情郵記》,都是比較優秀的作品。《玉簪記》和《燕子箋》,在昆劇和其它劇種中,現在還常演出。《玉簪記》演的是宋代女貞觀尼陳妙常和書生潘法成(必正) 的戀愛故事,其中《寄弄》一出,是非常有名的。

〔懶畫眉〕(生:)月明雲淡露華濃,敧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閒步芳塵數落紅。

〔前腔〕(旦:)粉墻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抱琴彈向月明中。香裊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宫?

〔前腔〕(生:)步虚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别院風。淒淒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

〔前腔〕(旦:)朱弦聲杳恨溶溶,長嘆空隨幾陣風。僊郎何處入簾櫳?早是人驚恐,莫不是爲聽雲水聲寒一曲中?

接着,兩人各彈琴一曲,並吟琴曲:

(生:)雉朝雊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念寡陰兮少陽,怨鰥居兮徬徨。——《雉朝飛》

(旦:)烟淡淡兮輕雲,香靄靄兮桂陰。嘆長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廣寒游》

這同調對唱的形式,本來就安排得很好,加上清艷的詞藻,更是切合劇中人身份。再如《姑阻》一出:

〔月兒高〕(旦:)松梢月上,又早鐘兒響。人約黄昏後,春暖梅花帳。倚定欄干,悄悄的將他望。猛可的花影動,我便覺心兒癢。呸,原來又不是他!那聲音兒是風戛簾鈎聲韻長,那影子兒是鶴步空庭立那厢。

〔前腔〕(生:)夢回羅帳,睡起魂飄蕩。才見雲窗月,心到陽臺上。静掩書齋,月下門偷傍。三春花信曾有約,七夕渡河人又來。(下)(老旦上:)欲覓閒消息,須教悄地來。夜深人不見,書館把門開。……必正侄兒在那裏?(生上:)忽聽得花間語,把小鹿兒在心頭撞。姑娘拜揖。(老旦:)書到不讀,卻往那裏行走?(生:)在亭子上乘涼。爲愛閒庭風露涼。(老旦:)爲何這等慌張?(生:)失候尊前心意忙。

在潘必正正待悄悄赴約的緊要關頭,卻被他的姑媽老尼姑遇着了,弄得非常狼狽。這兩支曲子,對劇中人的心理刻畫也是相當成功的。

總之明代劇作家,最喜搬弄詞藻。尤其是江南人的作品,更斤斤於聲律的苛求,只講排場,脱離現實。昆曲的卒歸衰敝,與劇本的文句艱深,内容空泛,確是不無關係的。

清初傳奇,共推“南洪北孔”爲兩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借秦淮歌女李香君和復社文人侯方域的戀愛故事,反映南明統治階級的腐朽,招致了亡國的慘禍,是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一個好劇本。作者的朋友顧彩在序文中説:“可以當長歌,可以代痛哭。”這樣一本歷史劇,也可以説是前無古人的。它寫得最沉痛的,要算第三十八出的《沉江》。史可法在固守揚州、兵敗援絶之後,走到揚子江邊,聽了一個從南京逃出的老贊禮説起南京的混亂情形,他絶望了,準備投江自殺,一面唱着:

〔普天樂〕撇下俺斷篷船,丢下俺無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歸無路,進又難前,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盡湘累怨。勝黄土,一丈江魚腹寬展。摘脱下袍靴冠冕。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無可留戀!

接着就跳向滚滚怒濤中去了。恰巧侯朝宗和吴應箕、陳貞慧也來到了江邊,向老贊禮問明了這事,大家向着衣冠拜哭了一會,合唱:

〔古輪臺〕走江邊,滿腔憤恨向誰言!老泪風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盡殘兵血戰。跳出重圍,故國苦戀。誰知歌罷剩空筵!長江一綫,吴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别姓。雨翻雲變,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烟。精魂顯,《大招》聲逐海天遠。

〔餘文〕山雲變,江岸遷。一霎時忠魂不見,寒食何人知墓田!

就在這淋漓慷慨的痛哭聲中,結束了朱明三百年的天下!最後,兩位藝人蘇昆生、柳敬亭分作漁、樵,隱迹栖霞山中。先由柳敬亭編了一首叫作《秣陵秋》的彈詞,全用七言歌行體,唱出了對南明傾覆的沉痛心情。接着蘇昆生編成一套叫作《哀江南》的北曲,用弋陽腔唱: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村郭蕭條,城對着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山羊羣跑,守陵阿監兒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抛,枯枝敗葉當階罩。誰祭掃?牧兒打破龍碑帽。

〔沉醉東風〕横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墻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櫺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緑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没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無非是枯井頽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這黑灰是誰家厨竈?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栖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丢难掉。不信這輿圖换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這一套憑弔興亡的唱詞,着眼在“不信這與圖换稿”七個字,唤醒了多少愛國人士的民族竟識!這個劇本,所演的都是真人真事,穿插結構,煞費經營,它在戲曲史上的地位,是不會動摇的。

洪昇寫的劇本很多:雜剧有《天涯泪》、《青山濕》、《四嬋娟》;傳奇有《回文錦》、《回龍記》、《錦綉圖》、《闖高唐》、《節孝坊》等。最成功的作品,要數《長生殿》。《長生殿》演的是唐明皇(李隆基) 和楊貴妃(玉環) 的故事。作者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大改了三次才定稿,連名稱也由《沉香亭》改作《舞霓裳》,最後才定作《長生殿》。這個劇本,借歷史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生活,有的地方也隱藏着一些民族意識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在《進果》一出中,有一個老農夫唱道:

〔十棒鼓〕田家耕種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這幾莖苗,收來辛要償官賦,可憐能得幾粒到肚!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這爲二千年來呻吟在封建剥削制度下的農民,吐出了多少苦水!在《駡賊》一出中,借樂工雷海青的口,大駡了那一批附逆求榮的士大夫:

〔上馬嬌〕平日價張着口將忠孝談,到臨危翻着臉把富貴貪。早一齊兒摇尾受新銜,把一個君親讎敵當作恩人感。咱,只問你,蒙面可羞慚?

而且對安禄山有“恨子恨潑腥膻莽將龍座渰,癩蝦蟆妄想天鵝啖”的辱駡。這對入關不久的清王朝,確有一些冷嘲熱諷的弦外之音。作者的潦倒終身,是與他這種潜伏的民族意識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至於整個劇本的布局遣詞,安排得異常妥帖,所以在昆劇中一直到現在還在演出。其中的《彈詞》一出,由流落江南的梨園老伶工李龜年,用《九轉貨郎兒》把天寶遺事作了一個總結。他唱着:

〔三轉〕那娘娘生得來僊姿佚貌,説不盡幽閒窈窕。真個是花輸雙頰柳輸腰,比昭君增妍麗,較西子倍風標,似觀音飛來海嶠,恍嫦娥偷離碧霄。更春情韻饒,春酣態嬌,春眠夢悄。總有好丹青,那百樣娉婷難畫描。

〔四轉〕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没兩,鎮日裏高擎在掌。賽過那漢宫飛燕倚新妝。可正是玉樓中巢翡翠,金殿上鎖着鴛鴦。宵偎晝傍,直弄得個伶俐的官家顛不刺、懵不刺,撇不下心兒上。弛了朝綱,占了情場,百支支寫不了風流帳。行厮並,坐厮當。雙,赤緊的倚了御床,博得個月夜花朝同受享。

〔五轉〕當日呵,那娘娘在荷亭把宫商細按,譜新聲將《霓裳》調翻。晝長時親自教雙鬓。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朱唇皓齒間。恰便似一串驪珠聲和韻閒,恰便似鶯與燕弄關關,恰便似嗚泉花底流溪澗,怡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緱嶺上鶴唳高寒,恰便似步虚僊珮夜珊珊。傳集了梨園部、教坊班,向翠盤中高簇擁着個娘娘,引得那君王帶笑看。

〔六轉〕恰正好嘔嘔啞啞《霓裳》歌舞,不堤防撲撲突突漁陽戰鼓。剗地裏出出律律、紛紛攘攘奏邊書,急得個上上下下都無措。早則是喧喧嗾嗾、驚驚遽遽、倉倉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鑾輿後携着個嬌嬌滴滴貴妃同去。又只見密密匝匝的兵,惡惡狠狠的語,鬧鬧炒炒、轟轟剨剨,四下喳呼。生逼散恩恩愛愛、疼疼熱熱帝王夫婦。霎時間畫就了這一幅慘慘淒淒絶代佳人絶命圖。

〔七轉〕破不剌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紅顔爲君絶,千秋遺恨滴羅巾血。半棵樹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再無人過荒涼野,莽天涯誰吊梨花謝!可憐那抱幽怨的孤魂,只伴着嗚咽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

這把明皇和楊妃的悲歡離合,前後對照起來,隱約地譴責了明皇的荒淫昏聵,對楊妃卻寄以無限的同情和悼惜。這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除了這兩部作品外,還有李漁的《笠翁十種曲》和蔣士銓的《藏園九種曲》是比較有名的。隨着乾隆以後昆腔的逐漸衰落,傳奇劇本也就成爲尾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