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谓,首地而倒生[1],所以供人之求者,其类不一。谷粟之于饥[2],丝枲之于寒[3],虽庸人孺子皆知[4],常须而日用,不以岁时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5]。至若茶之为物[6],擅瓯闽之秀气[7],钟山川之灵禀[8],祛襟涤滞[9],致清导和[10],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11],韵高致静[12],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13]。

【注释】

大观茶论书影

[1]首地而倒生:草木由下向上长枝叶,故称草木为“倒生”。《淮南子·原道训》:“秋风下霜,倒生挫伤。”高诱注:“草木首地而生,故曰倒生。”则“首地而倒生”指草木植物。

[2]谷粟:粮食。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粟,谷物名,北方通称“谷子”。亦作为粮食的通称。

[3]丝枲(xǐ):蚕丝和麻。丝,蚕丝。枲,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子,纤维可织麻布。亦泛指麻。

[4]庸人:平常的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孺子:幼儿,儿童。

[5]岁时: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舒迫:安宁或窘迫。舒,安宁。迫,窘迫。兴废:兴复和废毁。本句意为不以岁时之舒而兴、之迫而废。

[6]至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7]擅:占有。瓯闽:浙江东南部和福建地区。瓯,原古代部落,百越的一支,在今浙江瓯江流域一带,指浙江东南部地区。闽,指福建。秀气:灵秀之气。

赵佶《文会图》

[8]钟:汇聚,集中。灵禀:神奇的天赋。

[9]祛襟涤滞:清除郁滞,开阔胸怀。祛,除去,开散。襟,胸怀,心怀。涤,清除,洗涤。滞,郁滞,不舒展。

[10]致清导和:引导人达到清静和平的心境。致,获得,达到。清,高洁,纯洁。导,引导,招致。和,平和,和谐。

[11]冲淡:冲和淡泊。简洁:清洁,处世清白无瑕。

[12]韵高致静:情趣高雅,导人宁静。

[13]遑遽(……):惊惧不安。好尚:爱好和崇尚。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

【译文】

曾经有这样的说法:由下向上生长枝叶的草木植物,能够满足人类不同的生活需求。粮食对于饥饿、丝麻对于寒冷的作用,即使是平常人和小儿都知道,它们都是经常需要,每天应用的,不会因为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安宁或窘迫而可以兴复或废毁。至于茶这样一种物品,拥有浙江东南部和福建地区的灵秀之气,汇聚着名山大川神奇的天赋,能够清除郁滞,开阔人的襟怀,引导人达到清静和平的心境,这些就不是平常人和小儿所能得知的了;茶饮冲和淡泊,清白无瑕,情趣高雅,导人宁静,则又不是惊惧不安的时候可能爱好和崇尚的。

本朝之兴[14],岁修建溪之贡[15],龙团、凤饼[16],名冠天下,壑源之品[17],亦自此盛。延及于今,百废俱举[18],海内晏然[19],垂拱密勿[20],俱致无为[21]。荐绅之士[22],韦布之流[23],沐浴膏泽[24],熏托德化[25],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26]。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27],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然,亦系乎时之污隆[28]。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29],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30],人恬物熙[31],则常须而日用者,因而厌饫狼藉[32]。而天下之士,厉志清白[33],竞为闲暇修索之玩[34],莫不碎玉锵金[35],啜英咀华[36],较箧笥之精[37],争鉴裁之妙,虽否士于此时[38],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注释】

[14]本朝:北宋。

[15]岁修建溪之贡:建溪,水名,福建闽江北源,由南浦溪、崇阳溪(一称崇溪)、松溪合流而成,南流到今南平市和富屯溪、沙溪江合为闽江。其主要流域为宋代建州辖境,故此处建溪指称建州。其地产茶,号建茶,因亦借“建溪”指建茶。宋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下诏令建安北苑造茶进贡,此后即成定制,由福建路转运使专门负责每年督造贡茶进贡。

[16]龙团、凤饼:茶名,为福建北苑所造上品贡茶。宋太宗下诏制贡茶时,即“特置龙凤模”,就是用刻有龙、凤特殊图案的棬模压制贡茶茶饼,所造之茶,即以所用棬模的图案称为“龙团、凤饼”,成为宋代最著名、最上品的茶品。

宋代的龙凤团茶图谱

[17]壑源:壑源岭,周抱北苑之群山,与之冈阜相连,所产之茶堪与北苑相媲美,亦为官焙之所在。据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四方以建茶为目,皆曰北苑。建人以近山所得,故谓之壑源。”则北苑、壑源同为最著名的官焙,唯北苑为唯一的龙焙。

[18]百废俱举: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举,复兴,振兴。

[19]海内晏然:全国安定。海内,国境之内,全国。古代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晏然,安定貌,平安貌。

[20]垂拱密勿:无为而治或勤勉从事。垂拱,垂衣拱手,谓不亲理事务。《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密勿,勤勉努力。

[21]俱致无为:都能达到无为而天下治理的境地。无为,无为之治,喻天下太平。

[22]荐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又称为“搢绅”、“缙绅”。荐,通“搢”,皆指插笏于绅带之间。绅,古代士大夫束于腰间,一头下垂的大带。

[23]韦布:韦带布衣,贫贱者所服,用以指称贫贱者,泛指平民百姓。

[24]沐浴膏泽:蒙受恩惠。沐浴,蒙受,受润泽。《史记·乐书》:“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膏泽,比喻恩惠。班固《西都赋》:“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

[25]熏托德化:受德教的影响教化。德化,犹德教。

[26]雅尚:风雅高尚。相推:互相推让。从事:参与做,致力于(某种事情)。

[27]品第之胜:品评茶叶之兴盛。品第,谓评定并分列次第。

[28]时之污隆:指世道之盛衰或政治的兴替。污隆,高下,指时世风俗的盛衰。《文选·广绝交论》:“龙骧蠖屈,从道污隆。”

[29]汲汲:心情急切貌,引申为急切追求。

[30]世既累洽:世代相承太平无事。累洽,和睦,协调。《文选·两都赋》:“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31]人恬物熙:与上文“人怀劳悴”相对,当是“人物恬熙”的互文,意为人人安于逸乐。恬,安定,安逸。熙,丰盛。

[32]厌饫(yù):饮食饱足。杜牧《杜秋娘诗》:“归来煮豹胎,厌饫不能饴。”饫,宴饮,饱食。狼藉:散乱不整貌。

[33]厉志:激励意志。清白:品行纯洁。

[34]闲暇:悠闲从容。修索:修炼探索。

[35]碎玉锵金:用金属制的茶碾碾圆玉状的饼茶。锵金,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36]啜英咀华:啜咀英华,饮茶。语出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郁,含英咀华。”英华,指花木之美,此处譬茶。啜,食,饮。

[37]箧笥(qiè sì):盛茶等物的盛器,此处指茶。箧,小箱子,藏物之具。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

[38]否士:质朴之人。否,通“鄙”,用在名词前,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此处意为质朴。

【译文】

苏轼《啜茶帖》

本朝兴起之初,就在建州开始制造上供贡茶,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茶的品名,亦自此兴盛。一直延续到当下,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全国安定,不论是无为而治或是勤勉从事,都能达到无为而治天下太平。不论是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还是平民百姓,蒙受恩惠,受德教的影响教化,都以风雅高尚互相推崇参与茗饮茶事。所以近年以来,采茶、择茶之精细,制茶之精巧,品评茶叶之兴盛,烹水点茶之精妙,无一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事物的兴废,虽然自有其所以然者,但也关乎世道风俗的盛衰或政治的兴替。如果时世惊遑不安,人们心存劳苦和忧愁,则之前所说日常需要、每天应用的东西,都要急切追求,就怕不能得到,哪有闲暇和可能来考虑饮茶之事呢。如果世代相承太平无事,人人安于逸乐,则日常需要、每天应用的东西,就会饮食饱足,丰富杂乱。此时,天下的士人,激励意志,纯洁品行,竞相修炼探索悠闲从容的爱好,无不用金属制的茶碾碾圆玉状的饼茶,品赏、体味茶饮的美妙,比较各人所收藏茶的精好,较量鉴别裁断的高明巧妙,即便是质朴之人处于这样的时世,也不以藏有茶叶为羞愧,可以说饮茶是盛世的清雅好尚。

呜呼,至治之世[39],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40],研究精微[41],所得之妙,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列于二十篇[42],号曰《茶论》。

【注释】

[39]至治之世: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时代。

[40]偶:正好。暇日:空闲的日子。

[41]精微:精深微妙。《礼记·经解》:“絜静精微,《易》教也。”

[42]本末:始末,原委。

【译文】

呜呼!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时代,何止只是人能够得以使出全部才干,神异的草木,也能够得以尽其用啊。正好利用空闲的日子,探究茶的精深微妙,所探得的精微奥妙,有不为世人所知的利益与损害,因而陈述其始末原委共计二十篇,称之为《茶论》。

【点评】

《序》论述了茶饮文化与时世的关系,清尚雅玩与日常用品的关系。饥餐、寒衣是人人都知道的温饱问题,每天皆有需要,不会因为时世的状况而可以兴废;时代再动荡不安,人们再辛苦劳碌,温饱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而饮茶作为一种“冲淡简洁,韵高致静”的清雅好尚,则不可能在动荡与劳碌的生活状态中开展。

对于个人来说,会饮茶,饮好茶,是一种清福。而对于一国之君的宋徽宗而言,在其治下全社会各阶层竞相崇尚茗饮,作者的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茶饮文化是“盛世之清尚”,只有在安定繁荣、物质丰富的社会才有可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宋代社会在诸如社会经济、人口、商业网络、市民生活、文化事业等多方面,均呈现出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度成就。在摆脱了温饱问题的限制之后,宋人的生活,日趋文雅,营构了多重富于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茶是其中之荦荦一大项。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赵佶,继承了北宋建国以来一百多年的发展成果,将他的艺术才情与最高权力相结合,在书画、音乐等方面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局面。而北宋建国以来就开始造贡,并创造了各种趋于极致的茶事文化现象,这引发了赵佶无限的兴趣,于是在皇宫内专门建贮茶,精微研究茶艺之余,欲罢不能地将他对茶叶的感受与研究心得,写成二十篇“茶论”,以让世人得知饮茶之微妙。其中的一些论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某些观念与习俗,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