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74]。蒸太生则芽滑[75],故色清而味烈[76];过熟则芽烂[77],故茶色赤而不胶[78]。压久则气竭味漓[79],不及则色暗味涩[80]。蒸芽欲及熟而香[81],压黄欲膏尽亟止[82],如此,则制造之功十已得七八矣。

【注释】

[74]蒸芽:蒸茶。压黄:指对已经经过蒸造的茶芽进行压榨,挤出其中的汁水。得失:得与失,犹成败。

[75]蒸太生则芽滑:茶叶蒸得不够熟,就会生滑。

[76]色清而味烈:茶色青绿而茶味浓烈。清,通“青”,绿色或蓝色。

[77]过熟则芽烂:茶叶蒸得太熟,就会软烂。

[78]茶色赤而不胶:茶叶颜色发红而不牢固。

[79]压久则气竭味漓:榨茶压黄太久,茶叶气味散尽滋味淡薄。漓,浇薄,浅薄。

[80]不及则色暗味涩:榨茶压黄不够,茶叶颜色暗淡滋味苦涩不甘滑。

[81]蒸芽欲及熟而香:蒸茶以刚蒸熟发出香气为好。

[82]压黄欲膏尽亟止:榨茶压黄以茶叶中的汁水刚好压尽时就立刻停止为好。膏,指茶的汁水。

宋刘松年《撵茶图》

【译文】

茶品质的好坏高下,特别取决于蒸芽、压黄两道工序的成败得失。茶叶蒸得不够熟,就会生滑,所以茶色青绿而茶味浓烈;茶叶蒸得太熟,就会软烂,因而茶叶颜色发红而不牢固。榨茶压黄太久茶叶气味散尽滋味淡薄,不够则茶叶颜色暗淡,滋味苦涩不甘滑。蒸茶以刚蒸熟发出香气为好,榨茶压黄以茶叶中的汁水刚好压尽时就立刻停止为好,如果能做到这些,则茶叶制造的成效已经达到十分之七八了。

【点评】

对于宋代的蒸青饼茶来说,赵佶认为最关键的工序是蒸芽、压黄,这两道工序如果得尽其宜,则茶叶制造的功效已经实现十分之七八。蒸茶过生或太熟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泽和滋味,杀青工序之于绿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压黄,虽然说在宋代只用于“味远而力厚”的建茶,从某种意义和实际功效上来说,相当于揉捻的工序,也都会直接影响茶的色泽和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