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把林肯总统的话引申到教育方面来说:民主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之教育。说得通俗些: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的幸福而办的教育。

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积极方面我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对人说,无论男、女、老、少、贫、富、阶级、信仰,以地方说,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消极方面我们反对党化教育①,反对党有党办党享的教育,因为党化教育是把国家的公器变做一党一派的工具。

教人民进行自觉的学习,遵守自觉的纪律,从事自觉的工作与奋斗。

☉ 民主教育之普及

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在反民主的时代或是民主不够的时代,民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争取民主;到了政治走上民主之路,民主教育的任务是配合整个国家之创造计划,教人依着民主的原则,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

无论是争取民主或是发展民主,都要靠广大人民的群策群力才会成功。这广大人民在数量上是愈广大愈有力量,在认识上是认识得愈深刻愈有力量。

只要知识分子念头一转,肯帮助人好学,不须花费一个钱,便可以帮助老百姓识字受到民主的教育。如果全国八千万识字的人都肯这样做,都肯即知即传,而且跟他们学的人也即知即传,那四万万五千万人的普及民主教育不是有了办法吗?因此动员这八千万识字的人来进行普及民主教育是一件顶大的事,也是一件可能做到的事。

教人,好学,都是传染的,等到大家都传染了教人、好学的习惯,便教人、好学成了瘾,整个中华民族便成了一个教人、好学的民族,万万年的进步是得到了保证。

☉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叫时代落伍的人一起赶上时代的前线来,是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

教育就像一碗八宝饭,分开来吃,每人只能尝一两宝,你必须把它搅拌起来才好吃。我们的建议是把儿童的教育与成人的教育搅拌一下使它们打成一片。你有时要用小孩教成人,有时要用成人教小孩,有时要用小孩教小孩,有时要用成人教成人,若呆板地分起来,是一样也不会普及。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的人。

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个钥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步的科学方法。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便是把这个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

运用各民族自有的大众语及文字符号去普及现代生活教育是最快的方法。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小孩。大众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大众。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帮助前进的孩子和前进的大众取得现代知识以同化他们的伙伴。

抱定一个人定胜天的人生观,向前创造,现代教育就自然而然的普及出去了。

☉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普及教育之要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整个寿命现代化。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没有工做,没有科学,没有集团的力量以制裁个人的行动,都不能算是一个现代的学校。采用工学团制便能使全国学校现代化。

☉ 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1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2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3,产生了苏联的国歌4,产生了尼赫鲁自传5。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6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7、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scal)8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9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10,传了黄梅11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1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明亡为僧,工书善画。

2飞帝亚斯:今译菲狄亚斯,古希腊雕塑家。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的画家、雕刻家。

3正气歌:宋文天祥所作。

4即国际歌,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1816-1887)作词,比尔·狄盖特谱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用作苏联国歌,一九四四年被《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

5尼赫鲁(1889—1964):印度政治家,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著有《印度的发现》、《尼赫鲁自传》等。

6雷塞布(1805—1894):通译雷赛,法国人,主持并参与了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的开凿。

7莫扎尔特(1756—1791):今译莫扎特,奥地利伟大作曲家。五岁开始作曲,六岁起在奥、德、英、法、荷等国学习、游历和演出,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8帕斯加尔(1623—1662):今译帕斯卡,法国人,14岁即入法国几何学者组织之每周会。16岁做圆锥曲线之论文,18岁做算术器械。

9曾参:孔子弟子,以其学传子思

10慧能:禅宗六世祖。

11黄梅:佛家禅宗五世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禅院,人因以黄梅称之。

☉ 教育的新生

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

教死书、读书死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

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

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

现成的知识在最初是传家宝,连对女儿都要守秘密。后来,普通的知识是当做商品卖。有钱、有闲、有脸的乃能得到这知识。那有特殊利害的知识仍为有权益者所独占。生活教育者就要打破这知识的私有,天下为公是要建筑在普及教育上。

☉ 教育改进

吾人不但须教育,而且须好教育。改进之意即在使坏者变好,好者变为更好。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的改,继续不断的进。

教育改进包含两方面:有关于教育方针之改进,亦有关于教育方法之改进。教育方针随思潮为转移:有因个人兴致而偶然变更者,亦有因社会大势所趋而不得不变更者。教育方法受方针之指挥约束,必须与方针联为一气。方针未定得准,方法不与方针一致,均与吾人以改进之机会。

论到中国教育方针,自办新学以来已经改变五六次。最初要吸收科学而又不忍置所谓国粹者于不顾,所以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主张,此种主张即是当时一种教育方针。

中国教育方针已经走过几层歧路,以吾观之,尚有两层最为重要之歧路:第一层,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第二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吸收物质文明而保存精神自由,并免去机械的人生观。

今日中国之教育方法亦有两个缺点:一是方法不与方针一致,造就一人不能得一人之用;二是从外国贩来整套之理想与制度不能适合国情,不能消化,不能在人民生活上发现健全之效力。

办教育者必须承认所办教育尚未尽善尽美,确有改进之可能。彼应持虚心的态度,彼应破一切成见、武断、知足。脑中积有痞块,决无改进希望。彼又应承认有问题必有解决,有困难必可胜过,只须自己努力,无一不可以改进。

改进教育者必须明白自己之问题,又必须明白他人解决同类问题之方法。

教育界共同之问题应同心协力共谋解决与改进。故教育会议乃必不可少之事,吾人要求精神之一致、经验之沟通,非有会议不可。

调查参观仅为取别人之所知以益己之所不知,会议仅为会合各人之所知以成公众之所共知,吾人决不能借此种方法以发现新理。不能发现新知,决不是在源头上谋改进。改进教育之原动力及发现新理之泉源,乃属试验学校之功能。

调查必须有工具,方能明白问题之所在;试验亦必须有工具,方能考核方法为实效。此种工具名曰测验。

十一

吾人应精益求精,使之渐达尽善尽美之境地。而教育事业之改进,亦可以由此而获得相当之助力。

十二

教育之学术,非可独立存在。彼立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术之基础之上。故谋此种种学术之进步即所以谋教育学术之改进。

十三

教育之事业亦非可独立存在者。彼与一国政制、风俗、职业以及天然环境均有息息相关之道。故谋政制、风俗,农、工、商,交通、水利等等之进步亦即所以谋教育之改进。吾人不能专在教育上谋改进,即以为可以完全达到吾人之目的。吾人当改进教育之时,务须注意教育以外尚有许多别种事情须同时改进也。

☉ 新 教 育

我们现在处于20世纪新世界之中,应该造成一个新国家,这新国家就是富而强的共和国。怎样能够造成这新国家呢?固然要有好的领袖去引导平民,使他们富,使他们强,使他们和衷共济;但是虽有好的领袖,而一般平民不晓得哪个领袖是好的,哪个领袖是不好的,也是枉然。所以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国民教育,拿来引导他们,造就他们,使他们晓得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共和的国民,适合于现在的世界。

我们中国的教育,倘若忽而学日本,忽而学德国,忽而学法国、美国,那是终究是无所适从。

新教育中“新”字的意义:新字的第一个意义要“自新”。今日新的事,到了明日未必新;明日新的事,到了后日又未必新。即如洗澡,一定要天天洗,才能天天干净。这就是日日新的道理。所以新字的第二个意义要“常新”。又我们所讲的新,不单是属于形式的方面,还要有精神上的新。这样才算是内外一致,不偏不倚。所以新字的第三个意义要“全新”。

我们个人受了周围的影响,常常有变化,或是变好,或是变坏。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自立的人,在天然界群界之中,能够自衣自食,不求靠别人。但是单讲自立,不讲自动,还是没有进步,还是不配做共和国民的资格。要晓得专制国讲服从,共和国也讲服从,不过一是被动的,一是自动的,这就是他们的分别了。

符合目的:杀鸡用鸡刀,杀牛有牛刀,这就是适合的道理;教育也要对着目的设法。现在学校里有兵操一门,是为了养成国民有保护国家的能力而设的。但是照这样“立正”、“开步”的练习,经过几年之后,能否达到应战之目的,却须要研究的。

依据经验: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去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课堂的教授,不去实习,即使学了好几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各种知识有可以从书上求的,不妨从书上去得来;有不可以从书上求的,那应该从别处去得它了。

共同生活: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

积极设施:教人勿赌博,勿饮酒,这都是消极的禁止。至于积极的办法,要使他们时常去做好的事情,没有机会去做那坏的事情。在学校之中,常常有正当的游戏运动,兴味很好,自然没有工夫去做别的坏事了。

注重启发:在学校里并非一面教人,一面受教,就算了事。要使学生的精神意志和能力,渐渐的发育成长。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更要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使他不得不悱。杜威先生也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査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方法之中,选出顶有成效的法子,去试试看对不对;如其不对,就换个法子,如其对了,再去研究一下。照这方法来解释同类的问题和一切的问题。

十一

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所以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共和国,须把社会上一切的事,拣选他主要的,一件一件的举行起来。不要使学生在校内是一个人,在校外又是一个人。要使他造成共和国民的根基,须在此练习。对于身体方面、道德方面、政治方面,凡国民所不可不晓得的,都要使他晓得,那学校便成为具体而微的社会了。

十二

我国学校的弊病,不但在与社会相隔绝,而且学校里面,全以教员做主,并不使学生参与。要晓得一社会里的事务,该使大家知道的,就该大家参与;该使少数领袖管理的,就该少数领袖参与。这样不靠一人,也不靠少数人,使每个学生、每个教员晓得这个学校是我的学校,肯与学校同甘苦,那才是共和国社会里的真学校。

十三

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部的;有永久的,有一时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进一步说,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

十四

凡改变我们的,都是先生;就是我们自己都是学生。以前只有在学校里的是学生,一到家里就不是学生;现在都做社会的学生,是从根本上讲,来得着实,不至空虚。虽出校门,仍为学生,就是不出于教育的范围。所以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髙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

十五

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

十六

对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第二,要有责任心。第三,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第四,要有开辟精神。第五,要有试验的精神。

十七

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十八

要晓得上头的命令,只不过举其大端,其中详细的情形,必定要我们去试验。用了种种方法,有了结果,再去批评他的好坏,照此屡试屡验,分析综合,方才可下断语。倘使专靠外国,或专靠心中所有,那么,或是以不了了之,或是但凭空想,或是依照古老的法子,或是照外国的法子,统是危险的。

十九

新课程:这要从社会和个性两方面讲。从社会这面讲来,要问这课程是否合乎世界潮流,是否合乎共和精神。学了这课程之后,能否在中国的浙江,或是浙江的杭州,做一个有力的国民。更从个性的一面讲来,谁的事教谁,小孩子的事教小孩子,农人的事去教农人,方才能够适合。

二十

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总要从社会全体着想,有否其他有用的东西未列在课程里?或是有用不着的东西还列在课程里呢?照这样去取舍才行。

二十一

新教材:就教科书一端而论,编书的人,有的做过教员,有的竟没有做过教员。就拿他自己的眼光来做标准,不知道各地方的情形怎么样。用了这种书去教授,哪里能适合呢?所以教科书只可作为参考,否则硬依了它,还是没有的好。

二十二

要拿教科书上的情形引导给学生看,或是已经变迁的情形,指点他明白。几年前的朝鲜和现在不同;俄国已经分做十几国,更不可以拿从前的来讲。总要明白实际的事情,因为账簿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拿账簿来为我所用,不要将活泼泼的人为死书所用。要晓得账簿之外,还有许多文化在那里,要靠教科书是有害的。

二十三

新教育的考成:我到店里去要一件东西,他拿了别的东西给我,我就不答应了,怎么我要这件,你偏与我那件呢?教育的事,也是这样。要按照目的去考成,方才不会枉费了精神和财力。

二十四

要教育普及,先要认定目的。做若干事,须得若干的代价,决不是天然能成功的。

二十五

我们做教员的,不但教学生,又要想法子使得社会上的人对于教育认为必要。譬如有钱的人,可以教自己的孩子,同时他邻舍的小孩子,因为没得钱受教育,和这小孩子一块儿玩,就把他带坏了。所以单教自己的儿子,还是不中用的。把这种情形使他们觉悟,人非木石,断没有一定不信的。虽然有些困难的地方,我们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他的。

☉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

故欲致知穷理,必先约束其境况,而号召其象征,然后效用乃见。此试验之精神,近世一切发明所由来也。彼善试验者立假设,择方法,举凡欲格之物,尽纳之于规范之中:远者近之,微者大之,繁者简之,杂者纯之,合者析之,分者通之,多方以试之,屡试以验之,更较其异同,审其消长,观其动静,察其变化,然后因果可明而理可穷也。

彼依赖天工者,待天垂象,俟物示征,成败利钝,皆委于气数。究其流弊,则以有限之时间,逐不可必得之因果,是役于物而制于天也,安得不为所困哉?

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有例可援,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然今昔时势不同,问题亦异。问题既异,方法当殊。故适于昔者未必适于今。徒执古人之成规,以解决今之问题,则圆枘方凿,不能相容,何能求其进步也?故欲求教育刷新进步,必先有试验,以养成其自得之能力。能自得,始能发明;能发明,则陈法自去,教育自新矣。

教育为一种专门事业,必学焉而后成。然从事教育之人,偏欲凭一己一时之意,以定进行之趋向。故思而不学,凭空构想者有之;一知半解,武断从事者有之;甚至昧于解决,以不了了之者亦有之。空想则无新可见;武断则绝自新之路;不了了之,则直无新之希望矣。

☉ 艺友制的教育

先行先知者在做上教,后行后知者在做上学。

教师生活是艺术生活,其职务是一种手艺,应当手到心到躬亲实行者。彼惟高谈阔论,亦妄自尊大,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者,岂能当二十世纪教师之名?

学做教师之途径有二:一是从师;二是访友。

现行师范教育将学理与实习分为二事,所出人才与普通中学不相上下,国内少数优良小学全凭天才护持,至于师范教育之人为的贡献,尚属甚微。

教者、学者既是朋友,便须以平等相待,以至诚相见,尤须共同在劳力上劳心,以谋事业之进步。

☉ 领导者再教育

民主的时候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我们必需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不但老百姓要学习民主,大大小小的领袖们都得学习民主。……他们虽然有些学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学过民主,所以还要学习,还要学习民主。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是没有受过民主教育,所以还要再受教育,再受民主教育,把受过不合民主的教育从生活中肃清掉。

自己既已感觉到有再受教育之必要,那就好办了。地位无论大小,只要对于民主的生活感觉到如饥似渴之需要,那不啻是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学习方法虽多,总靠自己虚心。随时随地愿听逆耳之言,和颜悦色地欢迎干部和别人的批评,有事先商量而后行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做”上学,在实行民主上,在发挥民主作风上,学习民主。

☉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欲职业教育之卓著成效,必自确定一正当之主义始。

夫职业教育之成效既有赖于正当之主义,则问何谓正当之主义,生活乎?衣食乎?抑生活衣食之外别有正当之主义乎?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

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有关于消闲之生活,即有关于消闲之教育;有关于社交之生活,即有关于社交之教育;有关于天然界之生活,即有关于天然界之教育。

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故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为部分。以教育全体之生活目的视为职业教育之特别目的,则职业教育之目的何以示别于教育全体之目的,又何以示别于他种教育之目的乎?故生活之不能为职业教育独专之主义者,以其泛也。

生活主义固不适于职业教育之采用矣。衣食主义则何如?大凡衣食之来源有四:职业、祖遗、乞丐、盗窃是也。职业教育若以衣食为主义,彼之习赖子、乞丐、盗窃者,不亦同具一主义乎?而彼养成赖子、乞丐、盗窃者,亦得自命为职业教育家乎?

职业教育苟以衣食为主义,则衣食充足者不必他求,可以不受职业教育矣。

以衣食主义为职业教育之正的,则一切计划将趋于温饱之一途。此犹施舍也。夫邑号朝歌,墨翟回车;里名胜母,曾子不入。学校以施舍为主旨,则束身自好者行将见而却步矣。

衣食主义之于职业教育方法,实无丝毫之指导性质。有之,则吾不知也。衣食既不能为职业教育方法施行之指导,则其不宜为职业教育之主义,又明矣。

吾人做事之目的,有内外之分。衣食者,事外之目的也;乐业者,事内之目的也。足衣足食而不乐于业,则事外虽无冻馁之虞,事内不免劳碌之患。彼持衣食以为职业教育主义者,是忽乐业之道也。

且职业教育苟以衣食主义相号召,则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美国人士视职业教育与学赚钱(Learning to earn)为一途,有识者如杜威(Dewey)先生辈,咸以其近于自私,尝为词以辟之。吾国当兹民生穷蹙之际,国人已以衣食为口头禅,兴学者又从而助长其焰,吾深惧国人自私之念,将一发难餍矣。

十一

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

十二

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生利主义既限于职业之作用,自是职业教育之特别目的,非复如生活主义之宽泛矣。

十三

生利主义之职业师资: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之目的,则其直接教授职业之师资,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盖己立而后能立人,己达而后能达人,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

十四

职业教师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经验。无生利之经验,则以书生教书生,虽冒职业教师之名,非吾之所谓职业教师也。

十五

职业教师不徒负养成生利人物之责,且负有改良所产事物之责。欲求事物之改良,则非于经验之外别具生利之学识不可。无学识以为经验之指导,则势必故步自封,不求进取。吾国农业数千年来所以少改良者,亦以徒有经验而无学识以操纵之耳。

十六

兼有生利之经验、学识,尚不足以尽职业教师之能事。盖教授生利之法,随业而异。有宜先理想而后实习者,有宜先实习而后理想者,有宜理想、实习同时并进者。为职业教师者自宜熟悉学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质,使所教所学皆能浃洽生利之方法,而奏事半功倍之效。

十七

健全之职业教师,自必以经验、学术、教法三者皆具为标准。三者不可得兼,则宁舍教法学术而取经验。盖无学术、教法而有经验,则教师尚不失为生利之人物,纵无进取良法,然学生自能仪型教师所为,以生产事物。既能生产事物,即不失职业教育之本旨。

十八

职业教师既以生利经验为根本之资格,则养成职业师资自当取材于职业界之杰出者。彼自职业中来,既富有经验,又安于其事,再加以学术教法,当可蔚为良材。概之收录普通学子,为事当较易,收效亦当较良且速也。

十九

大概养成职业师资之法有三:(一)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经验学术与教法;(二)收录职业界之杰出人物,教以学术与教法;(三)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之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蔚为职业教师。

二十

当今职业师资缺乏,为其备选者,或有学术而无经验,或有经验而无学术,速成之计,莫如合学问家与经验家于一炉而共冶之;既可使之共同试教,又可使之互相补益,则今日之偏才,经数年磨练之后,或能蔚成相当之师资,岂非一举两得哉?

二十一

故无农器不可以教农;无工器不可以教工。医家之教必赖刀圭。画家之教必赖丹青。易言之,有生利之设备,方可以教职业;无生利之设备,则不可以教职业。

二十二

职业学校之生利设备可分二种:一自有之设备;二利用职业界之设备。但无论设备之为己有,为利用,学生教师莫不可因以生利。故设备虽有己有利用之分,而同为学生教师生利之资则一。

二十三

学生择事不慎,则在校之时,学不能专;出校之后,行非所学。其弊也:学农者不归农;学商者不归商。吾国实业教育之所以鲜成效,固由于师资、设备、课程之不宜于生利,然其学生择业之法之不当,亦其一因也。

二十四

大凡选择职业科目之标准,不在适与不适,而在最适与非最适。所谓最适者有二:一曰才能;二曰兴味。吾人对于一业,才能、兴味皆最高,则此业为最适;因其最适而选之,则才能足以成事,兴味足以乐业,将见学当其性,用当其学,群与我皆食无穷之益矣。故能选最适之业而学者,生大利不难,岂仅生利已哉!择业不当,则虽居学习生利之名,而究其将来之生利与否,仍未可必。

二十五

教与学咸得其宜,则国家造就一生利人物,即得一生利人物之用,将见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然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故职业教育之主义在是,职业教育之责任在是,余之希望于教育家之采择试行者,亦莫不在是。

☉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

教育界所需要的人才可分四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吾国自办师范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初等师范,只顾到第四项,只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练都没有相当的注意。

大家都以为这种种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结果只好把他们交付给土绅士和小政客去办理。中国学务不发达的原因固多,但是教育行政办学指导人员之不得相当培养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凡教育界需要的人才都应当受相当的培养。我们教育界需要什么人才,即须造就什么人才。我们应当有广义的师范教育——虽所培养的人以教员为大多数,但目的方法并不以培养教员为限。

就培养师资而论,现在师范教育的功效也是迁就的,片面的。

初级师范大多数设在都市里面,毕业生所受的教育既不能应济乡村的特别需要,而他们饱尝都市幸福的滋味,熏染都市生活的习气,非到必不得已时,决不愿到乡下去服务,于是乡村学校的师资最感缺乏了。

就中国现在所办的师范教育而论,城里的人叨便宜,乡下的人吃大亏。我们要乡村教员就应培养乡村教员,以应济乡村的特别需要。

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教员之外,教育界还要什么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教员的种类有因学校等级分的,有因市乡情形分的,也有因学科性质分的。我们要什么教员,就须培养什么教员。

教育界各种人才要什么,就该教他什么,要多少时候教得了,就该教他多少时候。如果因为种种情形一时教不了,就该把那必不可少的先教他,以后再找机会继续的教他;到了困难渐渐地解除之后,就该渐渐地看那必不可少的学识技能之外还缺什么就教他什么,还缺多少就教他多少。时期的长短都依这种情形酌量伸缩。

若想把教育办有成效,必须依据实际情形。

师范教育段是不敷学制的需要的。师范教育段只有高等师范学校(与大学师范科同)和师范学校(毕业期限与高级中学等)两等;学制上所规定之学校有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等级,故师范教育段不敷学制上各学校对于人才之需要。

十一

高等师范规定四年,师范学校规定六年毕业,觉得太呆板,并没有逐渐提高的机会。如果把教育界各种人才所需要的学识技能分析之后再来规定年限,我觉得那时规定的年限,决不像这样一致。

十二

最低的师范教育要十二年毕业。依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十省有九省够不上这个标准。就是开通的省份,当也有好多区域是够不上这个标准的。

十三

师范讲习所的目的应该订得清楚。既是辅助义务教育的临时办法,他的宗旨就宜以训练未受学校教育人员充当教员为限。那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要做教员,就叫依据程度去进相当之师范学校。

十四

学问是进化不已的,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有继续研究的机会,故师范补习教育亦应占一位置。

十五

现在高等师范学校最宜改良的是内容和方法。增加年限而不改良内容和方法是无益的。如能改良内容和方法,就不增加年限也无妨,先去改良内容和方法,有余力时,再图增加年限。

十六

学制是要依据社会个人的需要能力和生活事业本体的需要定的。师范教育一面是为学制上各种教育准备人才,故要顾到学制上的需要;一面是一种事业,自然又要顾到他自己本体上的需要。

十七

希望研究师范教育的同志,早些把教育界各种职务所需之学识、技能,详细分析,再会合起来,看他们究竟要几多时候可以学得会,学得好。如果社会的财力人力和个人的境遇一时不能使我们透达圆满的目的,我们也可依据所分析的结果,拣那可缓的,留到后来陆续补充,以后再随社会个人能力的增进,逐渐的去谋提高和改良。

☉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共和国立国的要素,在国民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了解,谋共同的利益。但是人们幼时的动机,常偏于自私自利一方面,吾们当怎样利用他,养成互助、团结、同情等好习惯和共同了解的机会,那就全靠教育。

有人说:“吾国无国民。”这话未免太过。但细想,实际上有国民的资格的确是不多,所以教育在中华民国里更加重要。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

乡村教育不发达,可说已达极点。我国人民,乡村占百分之八十五,城市占百分之十五。就是有六千万人居城,三万万四千万人居乡。然而乡村的学校只有百分之十。这种城乡不平均的现象,各国都不能免,但是我国的乡村,未免太吃亏了。恐怕也非城市人的福哩。

现在的师范学校都设在城市,连教授方面,也是重城轻乡。此后亟当想法,怎样才可以使乡村的儿童受同等的知识,享同等的待遇,这就是师范教育的一个新趋势。

现在的师范学校大都是中学校的变形,不过稍加些教育学、教授法罢了。毕业以后,就拿这些教材去教学生,恐怕还是门外汉呢!所以师范生在观察要用怎样的小学教材,就怎样去学。一方面要学“学”,一方面要学“教”。这又是一个新趋势。

师范教育,当发展各人的特长,以适应社会上的需要。

社会上有新的需要,就当添加新的功课去适合他,指导他。现在社会问题很纷乱,社会学应当增加了。又因为科学的发达,各种学问,注重分析。所以虚泛的、理论的心理学不够用,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一定要增加了。仅讲些教育史、教育哲学也不够了,教授法、管理法……一类的实际学问,也须重新研究了。总之,社会的新需要没一定,增加的新功课也当随之而异。

教育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天去研究,就天天有进步,天天有变革。

内地有许多师范学校,对于毕业生毫不关心。这是最不好的现象。当知毕业是局部的、暂时的。学生固不可从此不学,教员也不当从此不教。所以学校对于毕业生有继续培养的责任。

十一

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地方的好坏,和学务委员最有关系。但是现在却不注意到这两层。

☉ 《新教育评论》之使命

现在国内各界对于教育的关系,教育界对于国家的需要,都缺少充分的了解。不但如此,即教育界本身,也是隔阂很深,并无充分联络的机会。往往大学不知中学,中学不知小学,小学不知蒙养园;倒转来,亦复如是。

试验学校是教育上新知识之来源;一般学校是应用此种新知识之场所。如何使这些新知来源和一般学校连串起来,是一种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教育在万难中奋斗:有的禁不起过分的压迫,归于破裂;有的禁不起世俗的诱惑,归于萎靡;有的愈败愈战,愈见其卓绝之精神。不知者以腐败两字抹杀中国一切教育,那以耳代目之教育行政者亦跟在后面附和,实在有点冤屈。

我们沟通思想,交换经验的时候,因为种种关系,不免发生不同之见解,不得已而出于辩论。

现在有些人论列世事,往往党同伐异,逞意气之争,以好恶、毁誉、利害与是非混作一谈。甚至是非可以制造,可以颠倒,可以买卖,把一般的阅者都弄得昏头昏脑,无所适从。至于顺带骂人几句亦为今日言论界的通病。骂人虽可取快一时,但是设身处地一想,叫对方见了气得脸上发青或胀得满脸通红又有什么趣味呢?我们只愿讲理。是的说是,非的说非;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彼此所见不同,必求其所以不同之故。

我与对方同是寻求真理的人,谁寻着真理,双方都应当乐意承受。所以讲理的人应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而“我”关尤宜打破。谩骂和强辩都是把“我”字看得太重的缘故。所以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

☉ 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

我以为建设教育,譬如造房屋;学制,譬如房屋之图案。想有适用的房屋,必先有适用的图样。这图样如何画得适用?我以为画这图的人,第一必须精于工程。第二假使所造的是图书馆,他必定要请教图书馆专家;科学馆,必定要请教科学专家;纱厂,必定要请教明白纱厂管理的人;舞台,必定要请教明白管理舞台的人。有这两种人参议,才能斟酌损益,画出最适用之图样。制定学制,也可以应用道理。

建筑最忌抄袭:拿别人的图案来造房屋,断难满意。或与经费不符;或与风景不合;或竟不适用;以后虽悔,损失必多。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像。

诸先进国,办学久的,几百年;短的,亦数十年。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参考的,却是不少,而不能采取得益的,亦复很多。今当改革之时,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

为造新房绘图易,为改旧房绘图难。因为改旧房时,须利用旧房以适合改造之需要。然旧房有可利用的;有断不可利用的;有将来要拆而改造时,不得不暂行存留的。这都是绘图的人,应加考虑的事。我们的旧学制,多半应当改革;但因国中特别情形,或亦有宜斟酌保存之处。

大凡改制之时,非旧制遭过分之厌恶,即新制得过分之欢迎。这两种趋势,都能使旧制中之优点,处于不利之地位。所以我们欢迎新学制出现的时候,也得回过头来看看掉了东西没有。

图案是重要的,但只是建筑房屋的初步。学制是重要的,亦只是建设教育的初步。徒有学制,不能使人乐学;徒有图案,不能使人安居。如何使纸面上的图案变成可以安居之房屋,与如何使纸面上之学制,变成最优良最有效率之教育,是一相仿的事业。不知要费几许金钱、脑力、时间去经营,才能成就。我们所想成就的,我们切不可存学制一定即了事的观念。

当这学制将改未改之时,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方法、态度,考察社会个人之需要能力,和各种生活事业必不可少之基础准备,修正出一个适用的学制。至于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和旧。能如此,才能制成独创的学制——适合国情,适合个性,适合事业学问需求的学制。

☉ 评学制草案标准

学制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的组织。他的功用是要按着各种生活事业之需要,划分各种学问的途径,规定各种学问的分量,使社会与个人都能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各种学问上适应他们的需要。

学制所应当包含的有三种要素:

(一)社会之需要与能力。各种社会对于学问上之需要,有同的,有不同的;他们设学的能力,有大有小。

(二)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各种学生对于学问上之需要有同的,有不同的;他们求学的能力,有大有小。

(三)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各种生活事业在学问上所需之基础有同的,有不同的;他们所需的准备的最低限度有大有小;这种基础与准备之伸缩可能,也有大小之不同。

生活与事业本体之需要是规定学制很重要之标准,我们分段落定分量时,应当受他的制裁和指导。

故先依各种生活事业之需要,规定各种学问之分量,再就社会个人的能力所及,酌量变通,以应社会与个人的需要,或是建设学制可以参考之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