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刻《艺风老人年谱》一卷,为缪艺风所自订,至宣统三年止。艺风生平刻书甚夥,嘉惠士林,有清末叶,无与伦比。

书目答问》为光绪元年张之洞督学四川时所刊布,不数年即翻刻数本,几于人手一编。康有为讲学桂林,至谓《书目答问》常置怀中,学问自然增长,其推重可想。

顾《书目答问》人多谓为缪艺风撰,吾尝疑之。李慈铭好臧否人伦,苟稿非己出,冒为己作,难免讥议。同治二年张之洞以第三人及第,《越缦堂记》云:“探花张之洞,壬子解元,少有时名,近日刘其年劾吴台寿一疏,传出其手。”此谓张之洞为人捉刀也。

光绪五年二月《越缦堂记》云:“萼庭来,以张香涛《书目答问》相商。此书余未尝过目,乃已有翻刻者,今日阅之,所取既博,条例复明,实为切要之书。惟意在自炫,稍病贪多,非教中人之法;又经学诸门,所注太略;集部出入,尤多不确。”是李慈铭对《书目答问》,颇有微词,然未尝谓非出张之洞手也。

潘祖荫与张之洞、缪艺风往还甚密,同讲金石目录之学。光绪九年潘祖荫丁忧在籍,陆心源与潘札有云:“张中丞所刊《书目答问》,世颇风行。如《考古续图》,流传绝少,惟天禄琳琅及叶氏平安馆有其书,《答问》列之通行;朱石君《知足斋文集》乃散行,而列之骈体;毛岳生、吴仲伦、刘孟涂、管异之,称姚门四杰,而独遗毛氏,亦百密之一疏也。”陆氏所议,今范希曾本《书目答问补正》尚未为补正。然当时未闻此书出艺风手也。

光绪十九年叶德辉跋《书目答问》初印本云:“同年友杨叔翘锐为吾言,此目出缪太夫子小山先生手,实非南皮己书。”故叶氏题记,屡为是说。民国十年上海朝记书庄翻印《书目答问》,竟题曰艺风老人原著。窃尝论之,艺风虽籍隶江阴,然既以四川籍乡试中式为蜀绅,张之洞督蜀学,何至请蜀绅代撰一书,称为己作,以告蜀中生童?且书中所述,与张之洞生平所论,及其后《劝学篇》诸作,同出一辙,而与艺风学派不同,谓出艺风,似乎不类。

今《艺风年谱》光绪元年条云:“八月,执贽张孝达先生门下受业,命撰《书目答问》四卷。”是艺风自言此书出其手也,然光绪三十四年艺风为《半岩厂所见书目序》,仅云助理。序云:“同治甲戌,南皮师相督四川学,诸生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者为善?谋所以嘉惠蜀士,于是有《书目答问》之编。荃孙时馆吴勤惠公督署,随同助理。”助理与代撰,本有不同,此语在张之洞未卒之前,较可信据。

民国二年艺风题《边袖石诗词》手稿云:“光绪乙亥编《书目答问》,南皮师属以《空青词》人词家,今甫得读全词,相隔四十余年矣。”此语在宣统元年张之洞既卒之后。今《年谱》又复云云,二公皆已作古,无从质证。余近得光绪二年张之洞与王懿荣手札,述此书缘起甚悉,为《张文襄全集·书札门》所未载,大可为此事作证。札云:

弟在此刊《书目》一卷,以示生童,意在开扩见闻:(一)指示门径,(二)分别良楛,(三)其去取分类,及偶加注记,颇有深意,即是无数语言,非仅止开一书单也。更有深意,欲人知此所列各书精美,而重刻或访刻之。特自知谫陋,以职司所在,不敢谦避,其间舛漏必多,特寄上一本,请为补正,至感。补正后,请分条疏于别纸,速即寄川,以便改补。又一本并一函,寄缪小珊进士,望转交,属其订正,亦即详列见覆为要。此物可作公牍观,不可作著述观,盖不得已也。或与潘少宗伯一观,必无暇详览,但能指摘其体例大端亦好,所以不径寄者,嫌于自炫。如非同道,不必与看,免致徒招唇舌。然此举作法自弊,于买书大不便矣。又《 轩语》一本,说更浅陋,亦呈一览。此真是告示公牍一例物事,本不足登大雅之堂,不过欲使执事知弟在此劳精弊神,舌敝唇焦,大率皆为此等事。此物虽潘宗伯亦不可与看,见之徒令其骂耳。

末署“闰月十八日,重庆行署”,盖光绪二年闰五月也。据此,则《书目答问》由蜀刻成后寄京,由王懿荣转交艺风,属其订正,与寄王懿荣之请为补正,及请潘祖荫指摘,同一用意。然则此书王懿荣及潘祖荫诸人,皆曾为之订正,不过未若艺风之先为助理,复为订正,关系较深耳。然助理与订正,均与代撰不同,今以此札与《半岩厂书目序》互证,终觉《年谱》命撰之说,稍为过当也。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陈垣

* * *

[1] 载于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第三卷第一、二期合刊(1936年3月)。据原稿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