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二十五

明 朱載堉 撰

樂學新說

臣謹按漢時竇公獻古樂經其文與大司樂同然則樂經未嘗亡也周禮註疏曰大司樂樂官之長掌教六樂六舞等事而在春官宗伯者以其宗伯主禮禮樂相將是故列職於此臣考諸舜典亦然近世好異者妄編周禮改屬地官司徒誤矣

大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大師下大夫二人小師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眂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磬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鍾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笙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鎛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韎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旄人下士四人舞者衆寡無數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籥師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從八十人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樂官之屬凡二十種分作三類其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此四種為一類盖大夫士之曉樂者而為國子之師若伶倫后夔輩是也大師小師瞽矇眂瞭此四種為一類盖皆無目之人及有目而不甚明者若師曠師冕輩是也典同己下則又皆有目者凡官皆受命於天子自下而上以受命次序多寡為尊卑周制一命謂之下士二命中士三命上士四命下大夫五命中大夫此大司樂為中大夫自下而上第五等也每官有正有副其長若干員其佐必倍之若大司樂中大夫二人則樂師下大夫四人乃其佐也樂師又有佐焉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是也府者庫役也史者書役也胥及徒者若今皂隸謂之牌頭胥一人管徒十人也胥二人管徒二十人也其人數或多或少無定者盖所掌有繁簡故也籥師籥章當在韎師之上疑錯簡云

大司樂

謹按禮記所謂大司成疑即此官也

掌成均之灋【均古韻字灋古法字】

成均學名均者調也協律成調有法掌之者故曰大司成

以治建國之學政【治讀平聲】

治理建立國學政務其略見於禮記王制文王世子二篇然與周禮互有異同故先載其全段而後擇附各條之下

禮記王制篇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正大樂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西方曰東方曰寄終身不齒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文王世子篇曰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小樂正學千大胥贊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胥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論說在東序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以問終則負牆列事未盡不問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三而一有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

而合國之子弟焉

合聚也國君及其臣之子弟謂之國子

凡有道者

若伶倫后夔其道為後世所宗

有德者

若萇弘師襄其德為先聖所重

使教焉

使為樂官以教國子

死則以為樂祖

敬之如神不忘其所教也文王世子所謂先師指此

祭於瞽宗

亦學名也瞽者善聽其為樂官宜矣樂官所宗故曰瞽宗

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虞書帝命夔典樂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等語與此大同直猶中也温猶和也寛猶和也栗猶中也中和二義備矣剛毅近仁過剛非常也故教之以庸簡易得理過簡非敬也故教之以祗曰祗曰庸猶所謂無傲無虐也祖考來格神人以和孝之至也羣后德讓庶尹允諧友之至也虞書周禮相去千載教人之道若合符節前聖後聖其揆一也臣嘗思之不獨虞書周禮而已今教民榜孝順父母等六者亦與此條暗合也勿作非為即是非禮勿視之類先儒以為由中應外制外養中中之謂也和睦鄉里和之謂也尊敬長上祗之謂也各安生理不改平常庸之謂也孝順父母教訓子孫此孝友之謂也

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按虞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亦與此條暗合詩言志言語之謂也歌永言諷誦之謂也聲依永律和聲興導之謂也興者興起也子曰興於詩又曰詩可以興是也道者導引也子曰道之以德又曰忠告而善道之是也諷者諷刺也楚狂接輿及荷蕢者諷刺孔子是也誦者誦法也南容三復白圭子路終身誦之是也言者出言也子曰始可與言詩已矣又曰不學詩無以言是也語者荅語也子語魯大師樂及樂記曰居吾語女是也舊讀興去聲道語皆上聲新讀興平聲道語皆去聲

以樂舞教國子

舞以樂為節故曰以樂舞

舞雲門大卷

此六舞第一也下文六舞不言大卷盖雲門大卷總是一舞耳說者以為黄帝所造也謂之雲門大卷何也詩詞内有此四字摘取為樂名因為舞名耳譬如大雅雲漢國風衡門之名是也其詩既亡其義不可考矣餘皆倣此

大咸

此六舞第二也大咸即咸池之别名樂記曰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盖是二種明矣說者以為大章堯樂咸池黄帝樂也莊子等書亦以咸池為黄帝樂周禮舊註謂咸池為堯樂下文六舞無大章有咸池以為堯樂近是

大㲈【古韶字與磬字不同下文放此】

此六舞第三也大磬即簫韶之别名舜所造也其略見於虞書古文㲈與韶通或從聲旁或從音旁其義一也

大夏

此六舞第四也夏禹所造故曰大夏韶與夏皆文舞書曰羽畎夏翟記曰夏籥序興是為籥翟之舞明矣

大濩

此六舞第五也湯所造樂名曰大蓋武舞也疑即旄舞書曰右秉白旄以麾自雲門至大其詩皆亡其義未詳

大武

此六舞第六也周樂名曰大武其詩六篇見存其義皆可考焉樂記詳矣武始而北出分夾而進久立於綴總干而山立備戒之已久咏嘆之淫液之遲之遲而又久故其詩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此大武之第一成也亦名曰酌酌即勺也内則十三舞勺以此詩為節而舞也樂記又言再成而滅啇發揚蹈厲之已蚤太公之志也聲淫及商有司失其傳也故其詩曰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此大武之第二成也亦名曰武記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又曰舞莫重於武宿夜是也樂記謂三成而南者則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黄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庶民弛政庶士倍禄故其詩曰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此大武之第三成也亦名曰賚序謂大封於廟是也樂記謂四成而南國是疆故其詩曰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此大武之第四成也亦名曰般序謂巡守而祀河嶽即南國是疆之義也樂記曰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又曰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車甲衅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故其詩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此大武之第五成也亦名時邁又名曰亂記曰武亂皆坐致右軒左周召之治也此之謂歟又曰六成復綴以崇所謂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劔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祖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若此則周道四逹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故其詩曰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間之此大武之第六成也亦名曰桓詩序以為桓者武志盖武王之志如此也

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

六律六同五聲八音解見下文大師條下六舞即上文六舞也大合樂謂徧作六代樂也凡大合樂者有六事不獨祭祀然也故下文詳言之

以致鬼神【音歧下文竝同】

致謂致祭也鬼神謂人及天地之靈也禮天之神謂之致祀禮地之謂之致祭禮人之鬼謂之致享此一節為下文綱領而下文則其條目也已下五條放此

以和邦國

下文王出入奏王夏之類是也

以諧萬民

下文帥國子而舞之類是也

以安賓客

下文詔諸侯以弓矢舞之類是也

以說遠人【說古悦字】

下文奏愷樂舞夷樂之類是也

以作動物

下文致羽物致象物之類是也

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序一本作祀誤】

分為各用一代之樂酌量尊卑而用之有序也其詳如左

乃奏黄鍾歌大呂【當作小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乃奏太蔟歌應鍾【當作函鍾】舞咸池以祭地

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磬以祀四望【風雲雷雨岳鎮海瀆】

乃奏蕤賓歌函鍾【當作應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乃奏夷則歌小呂【當作大呂】舞大濩以享先妣【后稷之母】

乃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以享先祖【后稷以下至於文武】

古人言樂其理最明顯者其義最深奥者莫如此條由其深奥是故先儒未逹由其未逹故有竄改由其竄改故有錯誤是以理之最舛義之最謬者亦莫如此條故不得已而為改正之復為論辨之曰夫黄鍾者六律之第一也雲門者六舞之第一也天神乃所祀六者之第一故曰奏黄鍾舞雲門以祀天神太蔟咸池六舞之第二也地乃六者之第二故曰奏太蔟舞咸池以祭地如是之類所謂理之最明顯者也若夫黄鍾乃仲呂之所生也小呂乃仲呂之别名也黄鍾是小呂之子小呂是黄鍾之母故曰奏黄鍾歌小呂此之謂也太蔟乃林鍾之所生也函鍾乃林鍾之别名也太蔟是函鍾之子函鍾是太蔟之母故曰奏太蔟歌函鍾此之謂也夫奏也者八音齊奏也歌也者人聲相合也奏其子乃陽聲之律也歌其母乃隂聲之同也母子同調隂陽同聲謂之六律六同合隂陽之聲也如是之類其義深奥難曉是故先儒未逹盖由仲呂黄鍾往而不返三分損益筭術不精之所致也嗚呼自漢已來其誤久矣是故疑小呂不復生黄鍾遂改小呂而為大呂因附會於子與丑合寅與亥合之說且日之所躔與斗之所建盖隨歲差年年不同若今冬至雖名子與丑合而日箕宿乃在寅宫矣術家淺者猶能知之豈周公大聖人而反不如祖沖之一行之輩哉李文察知子與丑不合寅與亥不合而必欲強合之則又在沖之一行之下矣此乃樂律家第一當辨者是故不可不辨

古人樂譜今雖失傳然其理則未嘗亡也學者不過窮理而已必欲窮䆒古樂未亡之理莫若先自今樂所易知者以發明之其理既明一通百逹舉而措之斯無難矣乃捷要之法也孟軻氏不云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孔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又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我朝制典即孔子所謂之周也借今樂明古樂不亦可乎今人所共知者不過釋奠大成樂耳摘出首章用旋宫法擬造新譜使後世為樂律之學者觀之深信古樂現存未嘗失傳也

釋奠大成樂章

迎神樂奏咸和之曲 羽調凡六變 【各以其羽起調畢曲】

【仲呂之羽林鍾之羽南呂之羽應鍾之羽大呂之羽夾鍾之羽歌 奏 歌 奏 歌 奏 歌 奏 歌 奏 歌 奏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呂 鍾 鍾 蔟 呂 洗 鍾 賓 呂 則 鍾 射】

大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哉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宣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聖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道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德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尊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崇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維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持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王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化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斯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民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是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典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祀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有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常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精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純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竝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夹 無 仲 黄 林隆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神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其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太來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格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於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昭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聖 黄 林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容 太 南 姑 應 蕤 大 夷 夾 無 仲 黄 林

舊有二說其一說云黄鍾乾之初九下生林鍾坤之初六林鍾上生太蔟乾之九二太蔟下生南呂坤之六二南呂上生姑洗乾之九三姑洗下生應鍾坤之六三應鍾上生蕤賓乾之九四蕤賓下生大呂坤之六四大呂上生夷則乾之九五夷則下生夾鍾坤之六五夾鍾上生無射乾之上九無射下生仲呂坤之上六同位者象夫妻異位者象子母所謂律取妻而呂生子也又一說云黄鍾在子大呂在丑子與丑合太蔟在寅應鍾在亥寅與亥合姑洗在辰南呂在酉辰與酉合蕤賓在午林鍾在未午與未合夷則在申仲呂在己申與已合無射在戌夾鍾在卯戌與卯合前說近是後說非也詳見大師條下

凡六樂者

即前雲門咸池大㲈大夏大大武六舞之樂

文之以五聲

文猶飾也五聲解見大師條下

播之以八音

播猶布也八音解見大師條下

凡六樂者

重言以起下文

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

當作介物及墳衍

再變而致臝物及山林之

當作羽物及丘陵

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

當作及川澤

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

當作及山林

五變而致介物及土

當作臝物已上皆據地官大司徒文考證此條之誤

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

奏樂一曲名為一成又名一終又名一變虞書曰成儀禮曰終周禮曰變其義一也毛羽鱗介臝五物者在地謂之四靈在天謂之六神毛物三百六十麟為之長其神則為白虎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是也羽物三百六十鳳為之長其神則為朱雀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是也鱗物三百六十龍為之長其神則為蒼龍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是也介物三百六十龜為之長其神則為玄武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是也臝物三百六十蛇為之長其神則為螣蛇象物三百六十星為之長其神則為勾陳按大司徒條下謂山林宜毛物川澤宜鱗物丘陵宜羽物墳衍宜介物原隰宜臝物此經則以羽物配川澤臝物配山林鱗物配丘陵毛物配墳衍介物配土示與大司徒經文不類者則知彼是而此誤矣洪範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奏樂一成既終是名一變可以禮介物之神及墳衍之何也一者水數也介及墳衍亦屬水也奏樂二成既終是名再變可以禮羽物之神及丘陵之何也二者火數也羽及丘陵亦屬火也奏樂三成既終是名三變可以禮鱗物之神及川澤之何也三者木數也東海青龍亦屬木也奏樂四成既終是名四變可以禮毛物之神及山林之何也四者金數也西山白虎亦屬金也奏樂五成既終是名五變可以禮臝物之神及土何也五者土數故也奏樂六成既終是名六變可以禮象物及天神何也六者六律六同之極數六樂六舞之極致故也下文所謂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亦此意也經凡言致者不過言致禮耳非謂致其物來至也舊說以為大蜡索鬼神而致禮百物樂六奏而禮畢此說是也雖然有其理未必有其事說見下文引詩綏我思成之註

凡樂

祀天神之樂也經言凡樂不言祀天省文也下二條放此

圜鍾為宫【圜音袁古圓字】

圜鍾乃夾鍾也夾鍾為宫則以仲呂為商林鍾為角無射為徵黄鍾為羽

黄鍾為角

黄鍾為角則以夾鍾為徵仲呂為羽夷則為宫無射為商

太蔟為徵

太蔟為徵則以姑洗為羽林鍾為宫南呂為商應鍾為角

姑洗為羽

姑洗為羽亦以林鍾為宫南呂為商應鍾為角太蔟為徵

靁鼔靁鼗【靁古雷字註同】

只是尋常鼓鼗繪以雲雷為飾故名靁鼓靁鼗舊說八面者非

孤竹之管

孤竹者隔竹也宜造大管爾雅云大管謂之簥即倍律是也

雲和之琴瑟

冬至之瑟用槐繪以雲雷為飾故名雲和記曰大琴大瑟是也

雲門之舞

六舞之首故用以祀天也

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圜古圓字註同】

圜者天之形也圜丘圜鍾不過取其義耳非謂其形圜也不然黄鍾豈亦飾以黄歟

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六亦圜形雲門之歌六成其舞亦以六變為節所

謂六變者只就雲門之舞言耳與圜鍾之在卯不相干涉

舊說冬生陽生之始圜丘象天之形故以祀天神而奏其樂也圜鍾即夾鍾也屬卯正東方之律也致天神以為之宫則以帝所出之方也自子至己為陽數自午至亥為隂數陽數至少隂之申而止隂數至少陽之寅而止圜鍾屬卯自卯至申其數六六變者圜鍾之數極於六也

凡樂

祭地之樂也

函鍾為宫

函鍾乃林鍾也林鍾為宫則以南呂為商應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

太蔟為角

太蔟為角則以仲呂為徵林鍾為羽無射為宫黄鍾為商

姑洗為徵

姑洗為徵則以蕤賓為羽南呂為宫應鍾為商大呂為角

南呂為羽

南呂為羽則以黄鍾為宫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

靈鼓靈鼗

只是尋常鼓鼗繪以四靈為飾故名靈鼓靈鼗舊說六面者非

孫竹之管

孫竹者笋竹也宜造小管爾雅云小管謂之即半律是也

空桑之琴瑟

夏至之瑟用桑繪以四靈為飾名曰空桑所謂小琴小瑟是也

咸池之舞

六舞之亞故用以祀地也

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

方者地之形也函者地之德也易曰含弘光大是也謂之函鍾不過取其義耳其實即林鍾也

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八亦方形咸池之歌八成其舞亦以八變為節所

謂八變者只就咸池之舞言耳與函鍾之在未不相干涉

舊說夏至隂生之始方澤象地之形故以祭地示而奏其樂也函鍾屬未西南方之律也致地示以為之宫則以致養之方也自未至寅其數八八變者函鍾之數極於八也

凡樂

享人鬼之樂也

黄鍾為宫

黄鍾為宫則以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南呂為羽

大呂為角

大呂為角則以姑洗為徵蕤賓為羽南呂為宫應鍾為商

太蔟為徵

太蔟為徵則以姑洗為羽林鍾為宫南呂為商應鍾為角

應鍾為羽

應鍾為羽則以太蔟為宫姑洗為商蕤賓為角南呂為徵

路鼔路鼗

路猶鷺也古文借路作鷺盖繪飛鷺於鼓於鼗以為飾耳詩云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是也或云路者大也路鼓路鼗謂大鼓大鼗也舊說以為四面者非

隂竹之管

山北曰隂其竹宜造中管爾雅曰中管謂之篞古之中管即今正律漢志所謂昆侖之隂取竹斷兩節間吹之是為律本

龍門之琴瑟

門讀為文古韻門與文聲相近故也龍取飛龍在天以象君德故以為宗廟樂器之飾焉

九德之歌九㲈之舞於宗廟之中奏之

上二條言舞不言歌此條言歌者其義互見也

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上二條言皆降皆出此條不言皆格亦互見也上文舞韶以祀四望舞武以享先祖此條享先祖以韶不以武與彼不同何也樂之用無方不滯一隅也舊說以為圜鍾在卯帝出乎震黄鍾在子一陽來復太蔟姑洗俠列卯門故用以祀天從卯至申其數六故云六變也函鍾在未致養乎坤太蔟南呂同位娶妻南呂姑洗隔八生子故用以祭地從未至寅其數八故云八變也黄鍾大呂子與丑合太蔟應鍾寅與亥合北方四律幽隂之義故用以享鬼從子至申其數九故云九變也或疑頗類穿鑿恐非聖人制禮作樂之旨按商頌綏我思成條下集傳引禮記曰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旋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此之謂思成蘇氏曰其所見聞本非有也生於思耳盖齊而思之祭而如有見聞則成此人矣以此觀之虞書所謂祖考來格周禮所謂天神皆降地示皆出人鬼可得而禮禮記所謂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者也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實也禮義之經也非從天降也非從地出也人情而已矣論語所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庸所謂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如此之類文雖或廣或略而意思皆同也世之不善讀周禮者乃疑以為背戾不經非周公之制作何哉

擬冷謙旋宫譜【舊譜一首新譜三首】

臣謹按朱熹語録曰或問周禮大司樂說宫角徵羽與七聲不合如何曰此是降神之樂如黄鍾為宫大呂為角太蔟為徵應鍾為羽自是四樂各舉其一者而言之大呂為角則南呂為宫太蔟為徵則林鍾為宫應鍾為羽則太蔟為宫以七聲推之合如此又曰所謂黄鍾宫大呂角這便是調如頭一聲是宫聲尾後一聲亦是宫聲這便是宫調若是其中按拍處那五音依舊都用不只是全用宫今依冷謙舊譜推衍三譜如左

慶源發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開基建功 京都之内黄太姑林 南黄南林 林姑黄太 林太南黄 黄南林姑親廟在東 惟我子孫 永懷祖宗 氣體則同  呼吸相通黄南姑林 林姑黄太 黄太南黄  太黄太姑 黄林南林來格來從 皇靈顯融

林姑黄林 姑太南黄

已上一曲宫調曲也黄鍾之宫黄鍾為宫故以黄鍾起調畢曲

慶源發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開基建功 京都之内大姑蕤南 應大應南 南蕤大姑  南姑應大 大應南蕤親廟在東 惟我子孫 永懷祖宗  氣體則同 呼吸相通大應蕤南 南蕤大姑 大姑應大  姑大姑蕤 大南應南來格來從 皇靈顯融

南蕤大南 姑應大

已上一曲角調曲也南呂之宫大呂為角故以大呂起調畢曲

慶源發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開基建功 京都之内太姑林南 應太應南 南林太姑  南姑應太 太應南林親廟在東 惟我子孫 永懷祖宗  氣體則同 呼吸相通太應林南 南林太姑 太姑應太  姑太姑林 太南應南來格來從 皇靈顯融

南林太南 林姑應太

已上一曲徵調曲也林鍾之宫太蔟為徵故以太蔟起調畢曲

慶源發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開基建功 京都之内應太姑蕤 南應南蕤 蕤姑應太  蕤太南應 應南蕤姑親廟在東 惟我子孫 永懷祖宗  氣體則同 呼吸相通應南姑蕤 蕤姑應太 應太南應  太應太姑 應蕤南蕤來格來從 皇靈顯融

蕤姑應蕤 姑太南應

已上一曲羽調曲也太蔟之宫應鍾為羽故以應鍾起調畢曲

凡樂事

凡大司樂所掌樂事此三字其綱也下文大祭大饗大射大食大獻等條則其目也

大祭祀宿縣【古懸字下文同】

大祭樂必盛設恐本日設不及故先一日臨晚縣挂鍾磬於架若夫小祭或當日可設故略而不言非謂小祭不用樂也

遂以聲展之

挂畢隨即遍敲聽聲察其完否恐防錯挂失其次序

王出入則令奏王夏

天子入壇則大司樂令衆工奏王夏之曲出亦奏之

尸出入則令奏肆夏

迎神入壇則大司樂令衆工奏肆夏之曲出亦奏之

牲出入則令奏昭夏

迎牲入壇則大司樂令衆工奏昭夏之曲出亦奏之

帥國子而舞

古註引漢大樂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廟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關内侯到五大夫子先取適子高七尺已上年十二到年三十顔色和順身體修治者以為舞人與古用卿大夫子同義

禮記王制篇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鄭氏註曰樂正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教虞書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崇高也高尚其術以作教也幼者教之於小學長者教之於大學皆以四術成之王子王之庶子也羣后公及諸侯皆以長幼受學不用尊卑文獻通考曰按周禮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咸大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諸侯子孫容服鮮麗故得神祇降福靈光燭壇今之舞人竝容貌鯫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難矣隋猶以品子為之號為二舞郎逮乎唐朝遂變斯制誠願革兹近誤考復古道其二舞人取品子年二十以下顔容修正者為之習六樂之節學五禮之儀十年量文武授官職宋史載徽宗大觀四年六月詔曰近選國子生教習二舞以備祠祀先聖本周官教國子之制然士子肄業上庠頗聞恥於樂舞蓋今古異時攷於古雖有其迹施於今未適其宜其罷習二舞大明會典載洪武四年更定孔子釋奠樂舞生擇監生及文職大臣子弟預教習之十五年詔天下通祀孔子頒釋奠儀二十六年頒大成樂于天下府學令州縣如式製造太祖高皇帝寶訓内載洪武十七年六月甲午太祖諭禮部臣曰近命製大成樂器將以頒天下學校俾諸生習之以祀孔子朕思古人之樂所以防民欲後世之樂所以縱民欲其故何也古樂之詩章和而正後世之歌詞淫以奢古之律呂協天地自然之氣後世之律呂出人為智巧之私天時與地氣不審人聲與樂聲不比故雖以古之詩章用古之器數亦乖戾而不合陵犯而不倫矣手擊之而不得於心口歌之而非出於志人與樂判然為二而欲以動天地感鬼神豈不難哉然其流已久救之甚難卿等宜究心於此俾樂成而頒之諸生得以肄習庶幾可以復古人之意

臣謹按周制教國子者除樂德樂語外所重在舞及弦歌耳其餘樂器則不過教瞽矇眡瞭而已是故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籥師此五條皆言教舞則有國子學士字様其餘各條言教吹教擊者則無國子學士字様是知舞貴於八音也明矣盖學舞者乃國子學士之職分而八音則係樂官之職矣非所以教國子者也王制文王世子二篇亦然以此觀之則宋徽宗詔罷習舞惟聽學士習樂與古制相反其謬可見矣我太祖聖意盖欲矯宋徽之弊也凡在臣民幸逢文化敢不勉力為之以復古人之意也哉

又按禮記月令篇曰孟春之月命樂正入學習舞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莱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仲丁又命樂正入學習樂季春之月擇吉日大合樂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文王世子篇曰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退脩之以孝養也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衆以事逹有神興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幼于東序終之以仁也是故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脩之以孝養紀之以義終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衆皆知其德之備也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衆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終始典于學以此觀之則知古人為學必先自學舞始而學樂次之學禮又次之而終之以仁焉孰謂學舞之功德非至矣乎哉經云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此之謂歟

大饗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

饗謂燕賓客也其禮則有賓無尸有俎無牲此與祭祀異也其樂則賓出入奏肆夏俎出入奏昭夏及帥國子而舞皆與祭祀同也大饗與大祭同可謂之重禮矣故經云大合樂以安賓客此之謂歟舊說不入牲故不奏昭夏亦通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騶虞詔諸侯以弓矢舞

詔猶教也古文教詔上下通用此云詔諸侯以弓矢舞猶别條所謂救日月則詔王鼓大喪則詔太僕鼓之類是也

王大食三侑皆令奏鍾鼓

若今大宴所奏中和韶樂亦謂之殿内侑食樂論語亞飯三飯至於四飯此惟言三侑者文有詳略義則同也

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

出征得勝則獻捷於祖廟所奏之樂若今金鼓旗下鼔吹之樂是也後漢樂凡四種其第四日鼓吹鐃歌今所存者朱鷺等曲見於宋書樂志即古愷樂遺意

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諸侯薨令去樂人君以樂侑食聞變則否今之輟朝古之哭則不歌其義一也

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國之大憂令弛縣

事故大者徹樂次者雖不徹去亦缷鍾磬置於架下示知不作

凡建國禁其淫聲過聲凶聲慢聲

世俗琴有吟猱綽注等聲笙有彈舌聲簫管有顫聲如是之類名為淫聲過高歌之則揭不起過低歌之則咽不出皆非中和名為過聲無故而歌不祥之曲名為凶聲五音皆亂迭相陵謂之慢慢猶怠也是故下文云撻其怠慢者

謹按縵慢二字邊旁不同而文相近其義一美一惡讀者不可不辨縵乃緊縵之縵故以縵為美言樂聲不可緊也下文所謂奏縵樂是也慢乃怠慢之慢故以慢為惡言奏樂者不可怠也此條所謂禁慢聲是也讀者當辨之謄寫勿誤也

大喪涖廞樂器及葬藏樂器亦如之【涖音利廞音歆】

涖謂監臨也廞謂遷徙也盖周制以樂器殉葬故令衆工遷從樂器而大司樂之官監臨至於葬處復觀埋藏樂器於壙中也樂器殉葬有損無益顔淵死門人欲厚葬孔子以為不可雖曰吾從周而折中在其中矣

樂師掌國學之政

諸書多云樂正此云樂師疑即樂正是也據王制及文王世子等篇有大樂正有樂正有小樂正而周禮樂師亦分為三等然則下大夫四人者所謂大樂正與上士八人者所謂樂正歟下士十有六人者所謂小樂正歟國學之政即大司樂之所掌者而此官佐之也

以教國子小舞

古者天子八佾至士二佾皆有佾數庶人無佾數獨一人以舞可也家語子路援戚而舞及老萊子斑衣而舞皆獨一人以舞也此條及地官舞師所謂小舞野舞者豈異於大舞哉以其無佾數獨一人舞耳或云年幼十三已上教之至二十然後教以大夏等大舞大舞支派别立名號以教年少者為小舞

凡舞有帗舞【帗音拂】

帗舞者雲門支派也軒轅氏時五色雲現以雲命官以雲名舞皆紀瑞也先儒舊說帗者析五彩繒為之象五色雲理或然也

有羽舞

羽舞者大夏支派也書曰羽畎夏翟記曰夏籥序興籥翟皆以夏為名者以舞大夏所執故也詩曰左手執籥右手秉翟是也

有皇舞

皇舞者簫韶支派也舜時鳳皇來儀乃作簫象鳳翼執簫以舞故曰皇舞左傳季札觀舞韶箾即此舞也皇古凰字箾古簫字

有旄舞

旄舞者大頀支派也持旌以舞盖象成湯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救護萬民故名曰頀樂記曰干戚羽旄謂之樂旄即此舞是也

有干舞

干舞者大武支派也古之天子朱干玉戚以舞大武諸侯已下非謂不敢舞干戚也但不敢以朱玉為飾耳用黑漆為飾可也

有人舞

人舞者咸池支派也咸者皆也池者施也帝軒帝堯功德無所不施蕩蕩民無能名故咸池舞無所取象但象垂衣拱手而已

臣謹按今太常雅舞立定不移惟有俯仰屈伸而無離合變態近乎長沙紓令舞矣漢武帝時諸王來朝稱觴上壽更迭起舞長沙定王但略舉手左右皆笑其拙陶謙為紓令太守張磐與謙父友而謙恥為之屈磐嘗舞屬謙謙不為起固強之乃舞舞又不轉言其非禮也盖漢去古未遠古舞尚未失傳猶以不舒不轉為異今太常舞不舒不轉不以為異去古益遠失其傳也古人舞法舉要言之不過一體轉旋而已是知轉之一字其衆妙之門歟今人學舞多不肯轉此所以失傳也

教樂儀

教以樂為禮儀之節此三字綱也下文則目也

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讀作平聲】

爾雅堂上謂之行門外謂之趨教升堂及出門皆以樂為節肆夏解見鍾師條下采薺未詳鄭司農云若今時行禮於太學罷出以鼓陔為節後漢去古未遠故親見之今則不可考矣

車亦如之

車行及趨亦以此二詩為節譬若今樂御鑾歌之類也

環拜以鍾鼓為節

環拜謂荅拜也禮無不荅喻如循環故曰環拜其樂亦用肆夏儀禮燕禮篇曰若以樂納賓則賓及庭而奏肆夏賓拜酒主人荅拜而樂闋公拜受爵而奏肆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樂闋所謂環拜樂節也禮記仲尼燕居篇曰兩君相見入門而縣興升堂而樂闋行中規還中矩和鸞中采薺所謂以鍾鼓為節也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凡射

此二字綱也下文則目也

王以騶虞為節

麟趾騶虞一類詩也射禮惟取騶虞不取麟趾何也夫麟則鹿之類也其趾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猶未為甚異耳至若騶虞則虎之類也其性亦然不食生物為殺之而傷仁也不食完物為決之而害義也凡物有血氣之性者皆不之食斯則仁義備矣其德如此可謂獸之聖者矣詩人之意盖言彼射獸者於茁然葭蓬間一發而得五豝五豵以藝言之固亦善矣其如騶虞之不殺何再言吁嗟所以歎美仁獸之德而深譏善射之弊必至於好殺也是故此詩為鵲巢應而天子奏之以為射節也若夫鄉射亦用騶虞為節何也仁義之心人皆有之無間於貴賤也人人皆以騶虞之心為心而官皆得人矣故曰樂官備也

諸侯以貍首為節

禮記射義曰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宫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臣相與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之具也曾孫侯氏等先儒以為貍首也

卿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

臣謹按射義曰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卿大夫以循法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書曰侯以明之此之謂歟

凡樂

謂凡用樂時也

掌其序事

次序設樂之事宜

治其樂政

治理奏樂之政務

凡國之小事用樂者令奏鍾鼓

大事鍾鼓則大司樂掌之是故此條止言小事

凡樂成則告備

鄉飲酒及燕禮皆有告備之文彼云工告于樂正曰正歌備樂正告于賓乃降與此條正相合是知樂師即樂正也

詔來瞽臯舞

舊說謂詔瞽者使來告舞者使舞也臯者告也說文曰臯告之也引周禮詔來鼓臯舞據此則瞽字當作鼓樂記所謂先鼓以警戒魯頌所謂鼓咽咽醉言舞是也

及徹帥學士而歌徹

將及徹饌則帥學樂之士而歌徹饌樂章惟天子以雍徹說見論語八佾篇諸侯以下則歌振鷺說見禮記仲尼燕居篇二詩皆見周頌臣工之什

令相【令平聲相去聲】

周制工則瞽矇也相則眡瞭也令相則樂師之所掌也按儀禮鄉飲酒禮曰設席于堂亷東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内弦右手相樂正先升立于西階東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坐相者東面坐遂授瑟乃降鄉射禮曰席工於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鼓執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燕禮曰席工於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小臣納工工四人二瑟小臣左何瑟面鼓執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坐小臣坐授瑟乃降大射儀曰乃席工于西階上少東小臣納工工六人四瑟僕人正徒相大師僕人師相少師僕人士相上工相者皆左何瑟後首内弦挎越右手相後者徒相入小樂正從之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坐授瑟乃降已上四條大同小異皆相者之公禮舊註引論語某在斯某在斯者乃士相見之私禮若在君前賓前不可也

饗食諸侯序其樂事令奏鍾鼓令相如祭之儀【凡言饗食食皆音嗣】

古禮祭祀與燕饗同自序事至令相皆見上文此條言奏鍾鼓不言告備臯舞歌徹首尾中間包括之矣

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

射夫謂衆耦也王大射詔諸侯以弓矢舞則大司樂掌之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則此樂師掌之事體有輕重故分别言也

樂出入令奏鍾鼓

不獨賓出入奏鍾鼓至於樂出入亦奏鍾鼓也

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

愷歌即愷樂也解見上文樂師倡之衆工和之

凡喪陳樂器則帥樂官

尚書顧命曰天球在東序鼖鼓在西房禮記檀弓曰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按笙師鎛師等條皆有廞樂器廞舞器之說所謂樂官指此

及序哭亦如之

哭臨之時排列班次亦是樂師統帥之也

凡樂官掌其政令聽其治訟

所屬樂官皆聽樂師管束有罪聽其處斷

大胥

胥者猶言長也古有里胥今曰里長又有學長齊長等稱即古所謂胥也大胥者大學長也小胥者小學長也皆於本類中擇有才能者為之

掌學士之版

學士者學樂之士也版者簿籍今稱戶口冊亦曰版籍也

以待致諸子

致猶召也諸子國君及其臣之子也大胥掌其簿籍以待其君召之使入學學舞也古註引漢大樂律釋此義已見上文帥國子而舞條下

春入學舍采合舞【舍采讀作釋菜】

月令孟春之月命樂正入學習舞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仲丁又命樂正入學習樂季春之月擇吉日大合樂今按舍采即釋菜也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合舞謂等其進退使應節奏也

秋頒學合聲

自春至秋學將成矣頒者猶言辨也辨其高下列其等第因而行賞罰焉合聲猶合舞也文互見耳别無義也舊說舞屬動故春合以應陽歌屬静故秋合以應隂此係穿鑿是故不取

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會乃節奏之名樂記所謂會守拊鼓是也此條言以六樂之會正舞位專為舞言之也小師條下云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專為樂言之也二者亦彼此互見也

以序出入舞者

學舞者當舞時入有次序出有次序皆不許錯亂也

比樂官展樂器

比者校也展者陳也於衆多之中擇取可用者而用之也

凡祭祀之用樂者以鼓徵學士

徵亦召也謂大胥擊鼓以召學徒也文王世子篇云大昕鼓徵所以警衆是也

序宫中之事

宫中之事即房中之樂也儀禮鄉飲酒禮曰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古註疏云合樂謂歌樂與衆聲俱作周南召南國風篇也王后國君夫人房中之樂歌也關雎言后妃之德葛覃言后妃之職卷耳言后妃之志鵲巢言國君夫人之德采蘩言國君夫人不失職采蘋言卿大夫之妻能循其法度夫婦之道生民之本王政之端此六篇者其教之原也故國君與其臣下及四方之賓燕用之合樂也

小胥掌樂士之徵令

解見上文

而比之觵其不敬者【觵與觥同】

比謂次序之也不敬謂怠慢也觵罰爵也不敬未甚者罰酒以辱之

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

甚則撻之書曰扑作教刑此之謂也

正樂縣之位王宫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辨其聲

臣謹按宫縣判縣惟有名存然儀禮無之軒縣特縣大槩則有之矣荀子曰縣一鍾而尚拊大戴禮曰縣一磬而拊搏自虞已來堂上有磬有磬必有鐘此荀子所以有一鐘之說也儀禮鄉射及燕禮大射皆席工于西階上北面東上則堂上之樂盖皆西陳而北面也儀禮工入則瑟先歌後獻工亦瑟先歌後而樂正常立於西階東周禮登歌先擊拊是樂正居歌西歌在瑟西而瑟又在拊西其他不可考也周禮鼓人以晉鼓鼓金奏鎛師掌金奏之鼓鍾師以鍾鼓奏九夏記曰入門而縣興春秋傳曰入門而金作國語曰金不過以動聲又曰金石以動之先儒謂凡樂先擊鐘次擊鼓是也小胥下管播樂器令奏鼓瞽矇眡瞭凡樂事先播鼗然則引鼓者也鼗兆鼓者也觀眡瞭播鼗擊頌磬笙磬詩言鼗磬柷圉儀禮大射鼗倚于頌磬西紘言鼗必及磬設鼗必倚磬之紘是鐘磬作則鼗已作及下管播樂器而樂具作焉乃鼓朄以先之是鼗常在前而常在後也先王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子男則以鼗將之以鼗不以則鼗先於可知矣鐘磬之應歌者曰頌鐘頌磬其應笙者曰笙鐘笙磬頌磬在西笙磬在東朔鼙在西應鼙在東是堂下之樂貴西也堂下之樂貴西堂上之樂上東者貴西所以禮賓上東於西階之上亦以其近賓故也觀鄉飲酒鄉射之用樂皆樂正告備于賓特燕禮告備于公以明君臣之分而已則樂為賓設可知矣陳暘樂書宫縣多至三十六虡穿鑿不經無足取也

凡縣鍾磬半為堵全為肆

舊說編鍾編磬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今據儀禮擬撰宫縣軒縣判縣特縣四圖開列于後【宫判圖缺】

宫縣鐘磬左右各四虡鼓則四面謂之肆有左無右謂之堵

軒縣鐘磬左右各三虡鼓則三面謂之肆有左無右謂之堵

判縣鍾磬左右各二虡鼓則二面謂之肆有左無右謂之堵

特縣鍾磬左右各一虡鼓則一面謂之肆有左無右謂之堵

據鄉射禮磬止一虡鼓止一面此乃特縣之半為堵者也據大射禮鍾磬左右各三虡鼓亦三面是謂軒縣之全為肆者也

軒縣用三十五人

樂正一人 舉麾一人 柷一人  敔一人

搏拊一人【兼歌】 舂牘一人【兼歌】 小琴一人【兼歌】 小瑟一人【兼歌】中琴一人【兼歌】 中瑟一人【兼歌】 左編磬一人 右編磬一人【兼鞉】左編鍾一人 右編鍾一人 左特鍾一人 右特鍾一人右建鼓一人【兼朔鞞應鞞】

左階建鼓一人【兼朔應】

右階建鼓一人【兼朔   儀禮但云簜在建鼓之間而無    應定數今擬或八人或倍之】大竽一人【二十四簧】小竽一人【十九簧】大笙一人【十九簧】小笙一人【十三簧】大排簫一人 小排簫一人 大編管一人 小編管一人大塤一人【圍七寸半】小塤一人【圍五寸半】大篪一人【長尺四寸】小篪一人【長尺二寸】大籥一人【六孔】 小籥一人【三孔】 大篴一人【六孔】 小篴一人【三孔】

特縣用十五人

樂正一人  舉麾一人

柷一人   敔一人

搏拊一人【兼歌】 舂牘一人【兼歌】

小琴一人【兼歌】  小瑟一人【兼歌】

左編磬一人【兼鞉】 右編鍾一人【柷敔鍾麾或不用亦可】

左階建鼓一人【兼朔應】

大竽一人【二十四簧】 小竽一人【十九簧】

大笙一人【十九簧】 小笙一人【十三簧】

按儀禮鄉飲酒及鄉飲射篇皆云工四人二人瑟二人歌笙四人三人吹一人和已上共八人擊磬一人擊鼓一人并樂正一人共用十一人其餘不載陳祥道曰文不備耳

大師【大如字或讀作泰非】

古之樂歌必使無目之人學焉一則取其瞽者善聽專心於樂二則聖人無棄人用人皆當也此處不用則無用矣自此已下不言教國子及學士盖所教者不過瞽矇及眡瞭耳

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

子寅辰午申戌此六律為陽丑卯巳未酉亥此六呂為隂黄鍾生林鍾故子與未合林鍾生太蔟故未與寅合太蔟生南呂故寅與酉合南呂生姑洗故酉與辰合姑洗生應鍾故辰與亥合應鍾生蕤賓故亥與午合蕤賓生大呂故午與丑合大呂生夷則故丑與申合夷則生夾鍾故申與卯合夾鍾生無射故卯與戌合無射生仲呂故戌與已合仲呂生黄鍾故已與子合凡陽律生隂者則陽為夫隂為妻陽尊而隂卑凡隂呂生陽者則隂為母陽為子隂尊而陽卑律娶妻而呂生子天地之情也舊說以為子與丑合寅與亥合辰與酉合午與未合申與巳合戌與卯合此乃附會於日躔與斗建之相合也其說非是詳見上文大司樂條下

陽聲

即所謂六律也

黄鍾

陽聲第一其位在子名曰黄鍾乃小呂之子函鍾之夫也故與小呂函鍾互相合也

太蔟

陽聲第二其位在寅名曰太蔟乃函鍾之子南呂之夫也故與函鍾南呂互相見也

姑洗

陽聲第三其位在辰名曰姑洗乃南呂之子應鍾之夫也故與南呂應鍾互相合也

蕤賓

陽聲第四其位在午名曰蕤賓乃應鍾之子大呂之夫也故與應鍾大呂互相合也

夷則

陽聲第五其位在申名曰夷則乃大呂之子夾鍾之夫也故與大呂夾鍾互相合也

無射

陽聲第六其位在戌故名無射乃夾鍾之子小呂之夫也故與夾鍾小呂互相合也

隂聲

即所謂六同也

大呂

隂聲第一其位在丑名曰大呂乃蕤賓之妻夷則之母也故與蕤賓夷則互相合也

應鍾【應當作夾】

隂聲第二其位在卯名曰夾鍾乃夷則之妻無射之母也故與夷則無射互相合也

南呂【南當作小】

隂聲第三其位在己名曰小呂乃無射之妻黄鍾之母也故與無射黄鍾互相合也

函鍾

隂聲第四其位在未名曰函鍾乃黄鍾之妻太蔟之母也故與黄鍾太蔟互相合也

小呂【小當作南】

隂聲第五其位在酉名曰南呂乃太蔟之妻姑洗之母也故與太蔟姑洗互相合也

夾鍾【夾當作應】

隂聲第六其位在亥名曰應鍾乃姑洗之妻蕤賓之母也故與姑洗蕤賓互相合也

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五聲旋宫琴譜詳見律呂精義内篇

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八音樂器圖様詳見律呂精義内篇

教六詩

謂大師之官教瞽矇以詩

曰風曰賦曰比曰興

風者綱也賦比興者目也

曰雅

此亦綱也不言目者見前

曰頌

綱三目三是所謂六詩也

以六德為之本

中和祗庸孝友是為學詩之本

以六律為之音

六律六同曲譜是為歌詩之音不言同者省文

大祭祀帥瞽登歌

率領瞽矇登堂歌詩歌在堂上者近之也

令奏擊拊

作而中止止而復作不用柷敔但以搏拊舂牘為作止之節也

下管

匏竹之屬總名曰管下者謂遠之也管之言下猶歌之言登也八音諸器清細者宜近之洪大者宜遠之則無相奪倫矣

播樂器

即上文所謂播之以八音或云播指鞉而言也

令奏鼓朄【引去聲】

作而中止止而復作則不擊鐘而先擊朔鞞以引鼓鼓應各三聲畢然後擊鐘而奏樂也或問作而中止止而復作此何謂也荅曰譬如釋奠初獻樂作讀祝時樂暫止是謂作而中止也讀祝畢樂復作是謂止而復作也作而中止者不必戞敔止而復作者不必擊柷

大饗亦如之

燕會賓客亦如祭祀奏樂詳見儀禮燕禮及大射儀

大射帥瞽而歌射節

解見上文樂師條下

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大喪帥瞽而廞作匶諡【匶古柩字】

先儒或引左傳國語史記兵書之文解釋甚詳然非樂家所急樂官帥瞽臨喪議諡亦非所宜故皆不論

凡國之瞽矇正焉

但係國中無目之人皆屬大師之官所統

小師

無目之人多才藝者頭等立為大師次等立為小師大師掌樂事之大者小師掌樂事之小者是以謂之大師小師

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弦絲音也簫管竹音也塤土音也鼓鞉革音也柷敔木音也於八音内惟舉其五而不言金石匏何也别屬鍾師磬師笙師不屬小師故也瞽矇條下亦有此條惟少一教字為異耳

大祭祀登歌擊拊

不言令奏者親自擊之也凡言令奏者使人代擊也

下管擊應鼓

即朔鞞亦名懸鼓應即應鞞亦名應鼓二器懸於建鼓兩旁朔鞞在西應鞞在東

徹歌

歌徹饌之樂章

大饗亦如之

大喪與廞【與音預】

凡小祭祀小樂事鼓

俱解見上文矣

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

譬如設兩面鼓令兩人齊擊之若聲不齊是名不中節若聲不同是名不相和渾如一聲是則名為節又名為和也和字節字樂家以為衆妙之門禮家亦然故論語曰禮之用和為貴又曰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記曰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讀如字舊讀和為去聲非是

瞽矇

無目之工謂之瞽矇皆屬大師小師教之教成選賢者以補大師小師之缺

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言掌不言教者謂親自作之也言掌教者教人作之不親作也

諷誦詩

樂記子貢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宜何歌也師乙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寛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逹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亷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已而陳德也動已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已上一節所謂諷誦詩也

世奠繫

師乙又曰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已上一節所謂世奠繫也

謹按世猶時也奠猶定也繋猶屬也毛傳鄭譜定某詩屬某時即所謂世奠繫朱傳非之恐未然也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此之謂歟

鼓琴瑟

鼓祭祀燕饗一應琴瑟也此句不屬上文舊以為屬上誤

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

所歌者不止此舉此例其餘耳役猶言差役也謂衆瞽矇隨大師差役也

眡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

有目之工謂之眡瞭或云似瞎而能視易曰眇能視是也頌磬笙磬解見磬師條下

掌大師之縣【即古懸字】

凡設縣時聽大師役使也縣謂宫軒判特四縣解見小胥條下

凡樂事相瞽

相謂扶持之也瞽矇無目賴眡瞭有目者扶持之也

大喪廞樂器大旅亦如之

廞謂遷移樂器旅乃非常之祭祭於非常之處故須遷移樂器以就之也語曰季氏旅於泰山則非常處可知

賓射皆奏其鍾鼓鼜愷獻亦如之

賓者謂賓禮也射者謂射禮也二禮皆然故云皆也鼜愷獻解見鎛師條下

典同

典猶掌也同即同律度量衡之同也專掌此事是故職名典同舊說同乃六律六同之同非是

掌六律六同之和

解見大師條下

以辨天地四方隂陽之聲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横黍尺黄鍾長十寸其法本此】

傳曰古之所謂

道術者無乎不

在其數則一二

三四是也又曰

一與一為二二

與一為三自此

以往巧歷不能

得而况其凡乎

羽數一其管長

六寸徵數二其

管長七寸角數

三其管長八寸

商數四其管長

九寸宫數五其

管長十寸除十

寸外餘舉成數

白點二十五黑點三十白黑共五十五點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自一至十隂陽未分象太極也白點一三五七九此五位陽數也陽數自一至九而無十見其始而不見其終故曰精氣為物黑點二四六八十此五位隂數也隂數自二至十而無一見其終而不見其始故曰遊魂為變成變化行鬼神此之謂也洪範五行其序則先水而後土樂記五聲其序則先宫而後羽數之少者於聲為清數之多者於聲為濁先後雖異其序同也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為成數少者為生多者為成此自然之理也生數之一成數之六合而為水其位在北方屬羽故黄鍾之羽其律長六寸生數之二成數之七合而為火其位在南方屬徵故黄鍾變徵其律長七寸生數之三成數之八合而為木其位在東方屬角故黄鍾之角其律長八寸生數之四成數之九合而為金其位在西方屬商故黄鍾之商其律長九寸生數之五成數之十合而為土其位在中央屬宫故黄鍾之宫其律長十寸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之謂也數之九與十天地之極致也黍之縱與横隂陽之至理也故黄鍾之長以縱黍較之則為八十一分九九相乘之數也以横黍較之則為百分十十相乘之數也先儒未逹乃謂黄鍾長九十分縱黍累尺則管太長横黍累尺則管太短豈能容黍千二百哉歷代造律不成盖由此也是乃律家開卷第一義不可不辨也淮南子曰規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隂陽隂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三參物三三如九故黄鍾之律九寸而宫音調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鍾之數立焉黄鍾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鍾位子其數八十一【縱黍尺黄鍾長九寸其法本此】

隋書律志載祖

沖之所撰約率

圓徑七圓周二

十二又撰密率

圓徑一百一十

三圓周三百五

十五今按二皆

約率非密率也

沖之密率周徑

相乘四歸得積

一萬而有餘零

則知非真數也

今據周髀圓出

於方方出於九

九八十一求得

真數故著論焉

九者形圓

圓者象天

圓為周也

方為徑焉

十者形方

方者象地

圓方求之

周徑得矣

外圓象天

内方象地

方圓四九

三十六位

圓周四尺

容方九寸

弦股相求

是為定論

論曰嘗觀諸家筭術最疎謬者莫如圓田之屬盖彼尊信圍三徑一之說而執守之不肯運一規於壁間以尺量之較其是否儒者之學以格物窮理為先務數居六藝之一規矩方圓之至此最易察者而尚莫能辨何况理之玄奥者乎無待運規不拘何等圓器但周徑分明者皆可較耳用紙一條圍器一周均作三折以較其徑顯然不相合矣是知圍三徑一之說姑舉大槩而言非密率也古有周髀筭經首載周公與商高相問荅此理甚明後人續以圍三徑一之術盖傳訛也商高所謂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又曰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方數為典以方出圓今詳其意謂畫方形若棋盤紋每行九寸九行共有八十一寸却於四隅之外運規為圓與四隅適相投較量四面方外餘圓各長一尺則其一周共有四尺是謂出於矩耳矩即今之曲尺是也規即今之料杖是也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此之謂也昔有劉歆張衡王蕃劉徽祖沖之輩皆覺圍三徑一之非亦嘗更定新率竟不能得其真惟元儒李冶善筭乃得其秘傳而歎服之著於測圓海鏡序中千載已來得此理者盖亦鮮矣嗚呼今之學者小九九尚不熟何足以語其圓率之疎密也哉即有通筭術者亦以為丈量田地不過得其大略摠差一二步何妨也殊不知聖人設此術豈專為圓田耶大而璇璣玉衡小而黄鍾玉琯凡為圓器必求周徑豈容一秒一忽而有錯誤寧於求圓之謬而竟不之察乎孟子曰規矩方圓之至也又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今編此書雖採古人成說而獨詳於求圓一事盖欲微顯闡幽補其闕略而已詳見律呂精義内篇

解曰按商高古法謂圓出於方方出於矩者何也盖圓周之内必有容方之理其方之形雖不可見而其數却易推惟圓周雖可見而其數却難測是故測圓之術先求方之斜弦即知圓之周徑當用弦求句股之法圓田徑一百步其内所容方之斜弦亦與圓之徑同皆一百步自乘得一萬步名為弦羃羃即四方手巾可以覆罇所謂舉羃酌酒是也筭家有相乘有自乘二種頗不同盖自乘之數其形必方故取名謂之羃以别之耳非真用手巾也凡弦羃中兼有句股二羃之數減去句羃餘為股羃今弦羃一萬步盖有句羃五千步股羃五千步在其中矣然正方者句股相同故云折半止存一羃作句作股皆可今開方所得七十餘步乃圓中所容方面故不謂之句股但謂之方面也假令東邊一面之方是九則其東邊一段之圓是十若方周三十六則圓必是四十故用此為求圓之率四因即圓周也今圓徑一百步不知其周但推得其内所容之方面七十步空七一空六七八以九為法歸之得其東面一段之圓七十八步五六七四二欲知南西北三段則用四因而一全周之數得矣是故四十分之九者天地自然之數圓方相求之率也若周求徑者亦同此率但應乘者除之應除者乘之耳句股弦三者亦須反求之徑求周者先自乘折半開方所得而後用求圓之率乃弦求句也周求徑者先用求圓之率所得而後自乘倍之開方乃句求弦也既求得周徑矣却用半周半徑相乘是其面羃此則不難知也舊法求圓積者盖有四術半周半徑相乘者簡而最善次則周徑相乘四而一者雖煩亦善惟所謂徑自乘三之四而一及周自乘十二而一者最為疎謬切不可信用焉

訣曰圓周四十容方九勾股求弦數可知遂以此為求徑率求周求積亦如之解曰凡圓周内求容方者其方居圓十分之九假令圓周四十尺容方則三十六尺圓周三十尺容方則二十七尺假如圓周三百步其容方該二百七十步四歸則得一面之勾及一面之股各六十七步半遂各自乘併之為實開方除之此乃勾股求弦之法弦即圓之徑也句股即所容方面也盖分圓為四段每段其形如弧之背分方為四段每段其形如弧之弦背若十尺者弦必九尺矣十為河圖之數所謂天苞也九為雒書之數所謂地符也天圓地方隂陽之理出乎自然非牽合也圓内之方九四之則三十六方外之圓十四之則四十故以四十分之九為圓方相求之率求周求徑求積皆用此為率也是名求圓真率後凡言圓率者放此

以為樂器

八音樂器皆有圖様詳見律呂精義内篇

凡聲

此二字者綱也下文十二聲者目也

高聲䃂正聲緩下聲肆陂聲散險聲斂逹聲贏微聲韽回聲衍侈聲筰弇聲鬱薄聲甄厚聲石

按考工記鳬氏為鍾條下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有說鍾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弇則鬱長甬則震是故大鍾十分其鼓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鍾十分其鉦間以其一為之厚鍾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鍾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聞以此推之上文十二聲者專指鍾而言也侈弇短長盖隨様制而有差别見宣和博古圖其聲無所考矣

凡為樂器

此四字者綱也下文目也

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數度皆去聲】

數謂乘除所得長短周徑之類總名數也度謂尺寸分釐毫絲忽微之類總名度也

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齊量皆去聲】

齊謂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量謂㮚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準之凖之然後量之量之以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鬴其聲中黄鍾之宫夫黄鍾之宫以横黍言之則其管長十寸經文所謂深尺内方尺者即黄鍾長十寸之明證也大呂已下不載何也盖舉其一餘可推也此所謂為之量者也㮚氏條下又言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此所謂為之齊者也齊量之說㮚氏詳而鳬氏略者盖此二字之藝相近是故經文互相發明也記曰量鼎得其象量鼎失其象不言鍾者亦然

凡和樂亦如之

定琴瑟展樂器必吹律管以正其音典同之職專掌和樂其為春官宗伯所屬明矣是以列在磬師鍾師之前為此故也近世妄者欲移典同補司空之闕文何哉

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鍾

教謂教眡瞭也磬即上文眡瞭條下掌擊頌磬笙磬是也嘗謂鍾磬二物磬則親而不尊鍾則尊而不親何以言之虞書鳴球為堂上樂其堂下有鏞而無磬周禮先言磬師後言鍾師儀禮大射磬在鍾上鄉飲鄉射有磬無鍾皆磬親於鍾也笙磬者與吹相和之磬也頌磬者與歌相和之磬也皆十六枚而為一架是名編磬而編鍾亦如之故以磬師教擊編鍾蓋鍾亦有笙鍾歌鍾之分别是與磬同也磬師為長何也后夔擊石拊石即古之磬師也然孔子學琴於師襄與論語擊磬襄似是一人既稱師襄其亦無目者歟以俟再考

教縵樂燕樂之鍾磬凡祭祀奏縵樂【凡或作及誤】

縵樂即操縵也燕樂燕饗之樂鹿鳴關雎之屬是也

鍾師掌金奏

謹按儀禮鄉飲鄉射有磬無鍾至於燕禮及大射儀兼有鍾磬盖有鍾則未必無磬而有磬則可以無鍾此磬師鍾師所由分别也然則禮之大者鍾師分掌之禮之小者磬師兼掌之是以磬師條兼言編鍾鍾師條不言編磬則其大小詳略又可知矣故曰鍾則尊而不親鍾師專以金音奏樂故曰掌金奏也

凡樂事以鍾鼓奏九夏

周制别有九夏非虞夏之九歌先儒或引虞書九功惟敘九敘惟歌名為九夏非也或引周頌時邁為肆夏執競為繁遏思文為渠亦非或曰有聲無辭或曰有辭亡逸皆非盖夏之為言大也樂之大者也即今大雅是也以詩言之謂之曰雅以樂言之謂之曰夏則九夏者大雅九篇是也解見下文

王夏

舊說王出入奏王夏新說文王之篇是也盖取王字為樂之名故謂之王夏耳

肆夏

舊說尸出入奏肆夏新說即緜之篇是也盖取肆不殄厥愠之肆字為樂名耳

昭夏

舊說牲出入奏昭夏新說大明之篇是也盖取昭事上帝之昭故曰昭夏

納夏

舊說四方賓來奏納夏新說旱麓之篇是也盖取君子納福如玉瓚之納黄流也

章夏

舊說臣有功奏章夏新說棫樸之篇是也盖取為章于天及追琢其章也

齊夏

舊說夫人祭奏齊夏新說思齊之篇是也稱美母道婦德故用於夫人之祭焉

族夏

舊說族人侍奏族夏新說行葦之篇是也盖取戚戚兄弟莫遠具爾之義

祴夏

舊說客醉而出奏祴夏新說既醉之篇是也

驁夏

舊說公出入奏驁夏新說驁樂也驁夏盖即假樂之篇一說古驁字與敖遊之敖義通卷阿之篇曰來游來歌是也

凡祭祀饗食奏燕樂

以鍾鼓奏之

凡射王奏騶虞諸侯奏貍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解見樂師條下

掌鼙鼓縵樂

謂縵樂之朔鼙應鼙及鼓之節

笙師掌教龡【古文龡與吹通】

教謂教瞽矇也凡係吹者皆屬笙師教習

竽笙塤籥簫篪篴管

竽笙匏音塤土音籥簫篪篴管皆竹音竽與笙合塤與篪合籥與篴合簫與管合

舂牘應雅以教祴樂

舂牘木音應雅革音祴樂謂祴夏之樂也

凡祭祀饗射共其鍾笙之樂

儀禮大射儀曰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盖鍾磬與笙互相應和故小雅曰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此之謂也

燕樂亦如之

大喪廞其樂器及葬奉而藏之

大旅則陳之

解見上文

鎛師

鎛是大鍾虞書商頌周雅皆謂之鏞是也陳暘以為小鍾非也

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樂饗食賓射亦如之擊鼓之節奏與金奏合者謂之金奏之鼓

軍大獻則鼓其愷樂

解見大司樂條下

凡軍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

出征曰軍不出曰守每夜發擂則皆然也三鼜謂晨昏及夜半

大喪廞其樂器奉而藏之

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大饗亦如之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屬焉凡祭祀賓客舞其燕樂

已上二條殆似古人所謂世俗之樂孟子曰今之樂由古之樂也自唐玄宗以前雅樂俗樂總統於太常而無所分别至開元天寶間始設教坊奏清商九部大率多夷音今觀周制亦然則其來也遠矣詳見鞮鞻氏條下

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龡籥

經文旄人在籥師籥章上疑錯簡也旄人下士也掌教散樂籥師中士也掌教國子禮記文王世子篇曰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胥鼓南胥者大胥小胥鼓南者鼓二南之詩也是知籥師當在韎師旄人之前韎師旄人當在鞮鞻氏之前也

祭祀則鼓羽籥之舞賓客饗食則亦如之

羽舞鍾鼓籥師自擊或令胥擊之所謂胥鼓南也

大喪廞其樂器奉而藏之

籥章

謂吹籥合歌章

掌土鼓

杜子春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

豳籥

毛傳曰籥六孔說文曰籥三孔記曰夏籥此云豳籥疑六孔者為夏籥三孔者為豳籥也或云豳國之籥以葦為之明堂位云土鼓蒯桴葦籥是也

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舊說迎暑以晝求諸陽迎寒以夜求諸隂皆以豳籥吹豳風之詩也新說土鼓土俗之鼓也盖豳土之俗鼓故曰土鼓

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國祭蜡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詩曰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此之謂以樂田畯也記曰蜡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此之謂息老物月令孟冬勞農以休息之是也

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祭祀則龡而歌之燕亦如之

後漢明帝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國朱輔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數歲宣示漢德威懷遠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稱為臣僕輔上疏曰臣聞詩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傳曰岐道雖僻而人不遠詩人誦詠以為符驗今白狼王唐菆等慕化歸義作詩三章路經卭來大山零高坂峭危峻險百倍岐道繦負老幼若歸慈母遠夷之語辭意難正草木異種鳥獸殊類有犍為郡掾田恭與之習狎頗曉其言臣輒令訊其風俗譯其辭語今遣從事史李陵與恭護送詣闕并上其樂詩昔在聖帝舞四夷之樂今之所上庶備其一帝嘉之事下史官録其歌焉遠夷樂德歌詩曰大漢是治與天意合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風向化所見奇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申悉備蠻夷貧薄無所報嗣願主長壽子孫昌熾遠夷慕德歌詩曰蠻夷所處日入之部慕義向化歸日出主聖德深恩與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時適部人多有涉危歷險不遠萬里去俗歸德心歸慈母遠夷懷德歌曰荒服之外土地墝埆食肉衣皮不見鹽穀吏譯傳風大漢安樂携負歸仁觸冒險狹高山岐峻緣崖磻石木薄發家百宿到雒父子同賜懷抱匹帛傳告種人長願臣僕【見後漢書】

唐德宗貞元中南詔異年尋遣使詣劔南西川節度使韋臯言欲獻夷中歌曲且令驃國進樂臯乃作南詔奉聖樂用黄鍾之均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贊引二人序曲二十八疊執羽而舞南詔奉聖樂字曲將終雷鼓作於四隅舞者皆拜金聲作而起執羽稽首以象朝覲每拜跪節以鉦鼓德宗閲於麟德殿以授太常工人自是殿庭宴則立奏宫中則坐奏十七年驃國王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難陁獻其國樂至成都韋臯復譜次其聲又圖其舞容樂器以獻凡工器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貝絲竹匏革牙角大扺皆夷狄之器其聲曲不隸於有司【見新唐書】

已上二段盖即周官韎師旄人及鞮鞻氏所掌夷樂之遺意歟故附載於篇末

典庸器

典猶掌也庸器者常用之器也庸者常也用也讀如祗庸登庸之庸舊說以為伐國銘功之器非也

掌藏樂器庸器

樂器鍾磬琴瑟之屬庸器一切常用之物不止於樂器也為歌敷席為舞立表表與席非樂器故總名庸器用畢則收藏之

及祭祀帥其屬而設筍虡陳庸器饗食賓射亦如之大喪廞筍虡

筍虡亦非樂器故為庸器之首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陳則授舞器既舞則受之賓饗亦如之大喪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不言戚省文也不言羽籥者别屬籥師不屬此官也已上二官樂官中微者也是故列於篇末

樂律全書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