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此章讲女子有才必须以有德为基础,对女子的教育不容忽视,列举历史上有德有才女子对社会的贡献。

男子有德便是才,斯言犹可。

〔笺注〕言人贵有德,不贵有才。有才无德,必非正人。有德无才,不害其为善人也。

【译文】男子品德高尚就是有才了。这话说得还不错。

〔笺注白话〕一个人重要的是有德行,是否有才干不重要。有才能没有德行一定不是正直的人。德行好而能力差些,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人。

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1]非。

〔笺注〕上二句,乃古人之言。首句之言,犹不背理。次句之言,意虽正而理则非也。盖男女虽殊,其德一也。女尚德而不尚才,理之正也。若云无才便是德,则非矣。

【注释】

[1]殊:甚,极。

【译文】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有德行,这话就太不对了。

〔笺注白话〕这两句是古人的话。第一句说的合理。第二句意思对但是道理有错。男女虽然有别,对德行的要求却是一样的。女子重视德行而不要重视才学,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如果说没有才学才能做到有德,就不对了。

盖不知才德之经[1],与邪正之辩[2]也。

〔笺注〕才者,德之用也。有德之才为正用,为治国、齐家、修身之道。无德之才为邪用,以博名致富、害人利己而已。

【注释】

[1]经:划分界限。

[2]辩:通辨,不同,差异。

【译文】这是不知道才能和德行的界限,以及邪恶与正直的差别。

〔笺注白话〕才能是德行的运用。有德行的才能是正确的运用,是治国、齐家、修身的方法。没有德行的才能是错误的运用,只能用来贪名图利,损人利己而已。

夫德以达才,才以成德。

〔笺注〕正心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德以达才也。格物致知,而后诚意正心,才以成德也。无德,不可以达才。无才,不可以成德。

【译文】德行让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可以成就德行。

〔笺注白话〕端正修养身心,之后齐家治国,这是德行使才能有用武之地。格除物欲开启智慧,之后可以真诚心意端正用心,这是才能可以成就德行。没有德行不能发挥才能,没有才能不能成就德行。

故女子之有德者,固不必有才。而有才者,必贵乎有德。

〔笺注〕女子以德为大,才之有无,不足较也。

【译文】所以女子有德行,不一定要有才能。但有才能的女子,一定要重视德行修养。

〔笺注白话〕女子品行很重要,有没有才能不必计较。

德本而才末,固理之宜然[1]。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笺注〕凡有才无德,是舍本而务末,必流入于邪而不正,岂才之罪也。

【注释】

[1]宜然:应该这样。

【译文】德行是根本,才能是枝末。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品行不端,不能归咎于有才能。

〔笺注白话〕凡是有才能没有德行的人都是舍本逐末,一定会堕入邪路迷途,这不是有才能的错。

故经济之才[1],妇言犹可用。而邪僻[2]之艺,男子亦非宜。

〔笺注〕人能以才匡君正家,布德免患,虽在妇人,亦为经济之才。若夫淫佚之词、倾邪之语,非惟妇人之大忌,即男子亦深绝而痛戒之。

【注释】

[1]经济之才:治国安民的才能。

[2]邪僻:乖谬不正。

【译文】所以治国安民的才能,即使是女子具备,也可以用。如果是邪恶背理的才能,即使是男子也不应该有。

〔笺注白话〕一个人如果能匡正君主善教家人,传播善行免除祸害,即使是女子,也是治国安民的人才。如果是恣纵逸乐的言词、邪僻背理的话语,不光是女子的大忌,即使是男子也应该杜绝防范。

《礼》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1];淫乐慝礼[2],不役心志。

〔笺注〕聪明,耳目也;耳不听恶声,目不视恶色,是也。淫乐,如今之词曲,淫邪之声。慝礼,如趋承媚谄、足恭之礼。皆乱人聪明,丧人心志,所当深戒者。

【注释】

[1]聪明:听觉与视觉。

[2]慝礼:不正之礼。

【译文】《礼记》说:邪恶的声不听,杂乱的色不看。淫荡之乐非礼之礼,不可以放在心里。

〔笺注白话〕聪明是指耳目。耳不听邪恶之声,眼不看杂乱之色。淫乐就像如今的流行歌曲,大都是淫邪的声音。慝礼是阿谀奉承、取媚于人的礼节。这些都会扰乱耳目,败坏心志,应当彻底戒除。

君子之教子也,独不可以训女乎?

〔笺注〕以上四句,乃君子所以教人也。在男子尚宜遵守,岂不可以教女乎。女而知此,必无“有才无德”之失。

【译文】以上是君子教育弟子的话,难道不可以教育女子吗?

〔笺注白话〕以上四句,是君子教育弟子的话。男子尚且应该遵守,难道不可以教育女子吗?女子要是明白这些,一定不会发生“有才无德”的过失。

古者后妃夫人,以逮[1]庶妾[2]匹妇,莫不知诗。岂皆无德者欤?

〔笺注〕俗谓女人有才,能败其德,不知《诗》三百篇,多妇人女子之词。其诗皆忠厚和平,怀君慕善,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岂皆有才无德者哉?

【注释】

[1]逮:到,及至。

[2]庶妾:众妾室。匹妇:平民妇女。

【译文】古代的后妃和贵夫人,以至于妻妾和平民妇女,没有不读诗的。难道都是没有德行的人吗?

〔笺注白话〕俗话说女子有才能会败坏她的德行,却不知道《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女子所做。这些诗都忠实厚道、和谐柔顺,思念夫君仰慕善行,喜悦而不过度,哀伤却没有愤怒,难道都是有才能无德行的人吗?

末世妒妇淫女,及乎悍妻泼媪[1],大悖于礼。岂尽有才者耶?

〔笺注〕俗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今时淫女悍妇,不识一字,而凌虐夫子,忤逆公姑,肆詈乡党者多矣。安在其无才便是德耶?

【注释】

[1]泼媪〔ǎo〕:泼妇。

【译文】各朝代末世的妒妇淫女,以及悍妻泼妇。这些悖逆礼义的女子,难道都是有才能的人吗?

〔笺注白话〕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的淫女悍妇没有文化,却也欺凌虐待丈夫孩子,冒犯公婆,肆意谩骂乡亲。哪有没才能就会有德行之说?

曷[1]观齐妃有鸡鸣之诗,郑女有雁弋之警。

〔笺注〕齐风诗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盖贤妃恐其君视朝之晏,闻苍蝇之声,而以为鸡鸣也。郑风诗云:“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盖女子警其夫之诗,言鸡鸣将旦之时,明星方烂,而促其夫蚤起,候凫雁之翱翔,而弋取之也。

【注释】

[1]曷:何不,难道。

【译文】何不看一下《诗经》中齐妃所作《齐风·鸡鸣》,和郑女所做《郑风·女曰鸡鸣》。

〔笺注白话〕《齐风·鸡鸣》中说:“‘公鸡已喔喔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这是说贤德的妃子怕夫君上朝迟到,听到苍蝇的声音以为是鸡鸣,就叫夫君早起上朝。《郑风·女曰鸡鸣》中说:“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明星灿烂在闪光。’女说:‘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这是女子告诫丈夫的诗,鸡鸣天快亮时,星星还在闪烁,催促丈夫早起,等待鸭雁飞翔时,把它们捕回家。

缇萦上章[1]以救父,肉刑用除。

〔笺注〕缇萦事见孝行篇。

【注释】

[1]上章:向皇帝上书。

【译文】淳于缇萦上书皇帝援救父亲,并因此而废除了肉刑。

〔笺注白话〕淳于缇萦的事参见孝行篇。

徐惠谏疏[1]以匡君,穷兵[2]遂止。

〔笺注〕唐太宗末年,欲再征高丽。淑妃徐惠上疏,谏帝不可穷兵伐远国,以劳万乘,而耗中国之民力。帝遂止。

【注释】

[1]谏疏:条陈得失的奏章。

[2]穷兵:滥用武力。

【译文】妃子徐惠上奏进谏唐太宗,一桩滥用武力的事情因此被制止了。

〔笺注白话〕唐太宗在末年时想再次征讨高丽。淑妃徐惠上书劝谏皇帝,不可以滥用武力远征他国,劳顿皇帝尊驾,还耗费百姓的民力。唐太宗因此而放弃此战。

宣文[1]之授周礼,六官[2]之巨典以明。

〔笺注〕前秦苻坚时,周礼残缺,遂失其学。太常韦逵母宋氏,年八十余,世习周礼。秦主封为宣文君,升堂讲解周官六则,儒生从讲者数百人。由是周礼之学,大明于世。

【注释】

[1]宣文:宣文君宋氏,前秦女经学家,太常韦逵之母。家传周官学。苻坚曾令学生一百二十人从她受业,使周官学得以保存流传,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

[2]六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为“六官”或“六卿”。

【译文】宣文君传授周礼,周礼中六官的重要制度被承传下来。

〔笺注白话〕晋朝前秦苻坚时,《周礼》遗失残缺了一部分,就快失传了。太常韦逵的母亲宋氏,当时八十多岁了,从祖上世袭学习过《周礼》。苻坚封她为“宣文君”,升堂讲解周朝的六官制度,来听讲的读书人有好几百。因此《周礼》的学问又得到了传承。

大家[1]之续汉书,一代之鸿章[2]以备。

〔笺注〕后汉班固,作《前汉书》未毕而卒。其妹班昭续成之,世号曰“曹大家”。

【注释】

[1]大家:曹大家班昭,东汉史学家,名姬,字惠班,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

[2]鸿章:巨著,大作。

【译文】曹大家续写《汉书》,一代巨著得以完成。

〔笺注白话〕东汉的班固写《汉书》,没有写完就过世了。他的妹妹班昭续写完成了这部书,世人尊称她为“曹大家”。

孝经》著于陈妻,《论语》成于宋氏。

〔笺注〕唐陈邈妻郑氏,著《女孝经》十八篇。女尚宫宋氏,著《女论语》十二篇。见前书。

【译文】陈氏撰写《女孝经》,宋氏著成《女论语》。

〔笺注白话〕唐朝陈邈的妻子郑氏撰写了十八篇的《女孝经》。女尚宫宋氏写成了十二篇的《女论语》。

女诫》作于曹昭,《内训》出于仁孝[1]。

〔笺注〕曹昭即班昭,曹世叔之妻,曹大家也,作《女诫》七篇。明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作《内训》二十篇。俱见前篇。

【注释】

[1]仁孝:仁孝徐皇后,明成祖朱棣嫡后,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

【译文】汉朝班昭写成《女诫》,明朝仁孝余皇后写下《内训》。

〔笺注白话〕曹昭就是班昭,曹世叔的妻子,人称曹大家,写成《女诫》七篇。明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作《内训》二十篇。都载入《女四书》中。

敬姜纺绩而教子,言标左史之章。

〔笺注〕敬姜事见前篇,其词见左丘明国语》。

【译文】敬姜纺麻线来教导儿子,故事见于左丘明所撰史书中。

〔笺注白话〕敬姜的事迹见于勤俭篇,故事出自左丘明所著《国语》。

苏蕙[1]织字以致[2]夫,诗制回文[3]之锦。

〔笺注〕苻秦窦滔,镇襄阳,久不归。妻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以遗之。其诗周旋反覆,三五七言,环转成文,凡五千余首。滔见诗,即解官归。

【注释】

[1]苏蕙: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

[2]致:送达,使达到。

[3]回文:修辞手法之一。诗词的字句,循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

【译文】苏蕙绣字送给夫君,是上面写着回文诗的刺绣锦缎。

〔笺注白话〕晋朝前秦人窦滔,镇守襄阳,很久没有回家。妻子苏蕙在锦缎上绣了回文诗送给他。这首诗循环往复,不管是三言五言还是七言,都能成文,共有五千多首。窦滔看到诗后,就辞官回家。

柳下惠[1]之妻,能谥其夫。

〔笺注〕柳下惠卒,门入请诔。妻曰:“诔夫子之德,二三子,不如妾之知夫子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鸣乎。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门人从之,不能易一字,遂谥为惠。

【注释】

[1]柳下惠,展氏,名获,字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山东新泰柳里)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惠”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

【译文】柳下惠的妻子,给丈夫写悼词起谥号。

〔笺注白话〕柳下惠过世了,门生们想写篇悼词。他的妻子说:“要讲述夫子的贤德,你们还不如我了解他呢。”就即兴做文道:“夫子不自夸,夫子自强不息。夫子诚实守信,对人毫无恶意。夫子柔顺随和,不显得精明强干。蒙受屈辱救民众,品德高尚人人称。虽然三次遭贬官,从来不气馁。和善的君子啊,一直都在激励自己。哎,可惜竟然过世了。多希望他能长寿,现在就走了。哎,魂神散去了啊!夫子的谥号,应该是‘惠’。”门生照此做诔文,一字也没有改,于是谥号定为“惠”。

汉伏氏[1]之女,传经于帝。

〔笺注〕汉文帝时,《尚书》残废,诸儒无知者。有老儒伏生,年九十余,知《尚书》言词佶倔,手不能书。有女孙年十三,知祖父之语而能书。帝命伏生于前殿说《尚书》,女在旁录之。书成授帝,大赐金帛。而《尚书》之经,遂传于世。

【注释】

[1]伏氏:伏生,西汉经学者。字子贱,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西汉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

【译文】汉朝伏氏女子,协助祖父将《尚书》完整流传下来。

〔笺注白话〕汉文帝时,《尚书》残缺不全,众多读书人都不知道。有一位叫伏生的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心中熟记《尚书》,但说话困难,手不能写字。他的孙女当时十三岁,能听懂祖父讲话而且能写字。皇帝命伏生在前殿说《尚书》,孙女在旁边记录。书写成后交给皇帝,收到金帛的重赏。《尚书》这部经典才得以完整传世。

信[1]宫闺之懿范,诚[2]女学之芳规也。由是观之,则女子之知书识字,达礼通经,名誉著乎当时,才美扬乎后世。亶[3]其然哉!

〔笺注〕言女子知书达礼,其贤如此。

【注释】

[1]信:果真,确实。懿范:美好道德风范。

[2]诚:真正,确实。女学:女子教育。芳规:前贤的遗规。

[3]亶:信,确实。

【译文】这些女子确实是后宫和闺中的美德典范。真正是女子教育的好榜样。这样看来,女子读书识字,明白礼节通晓经书,在当时名声显扬,才华美名还流传后世。确实是有道理啊!

〔笺注白话〕这是说女子知书达礼,能如此贤德。

若夫淫佚之书,不入于门。邪僻之言,不闻于耳。在父兄者,能思患而预防之,则养正[1]以毓[2]其才,师古以成其德。始为尽善而兼美矣。

〔笺注〕言父兄能知女子之不可闻邪僻之书、听淫佚之曲,思其患而防之以严,教之以礼,则知书识礼、才德兼全。不亦美乎?

【注释】

[1]养正:涵养正道。

[2]毓:孕育,产生。

【译文】如果淫乱的书不让女子看到,邪僻的话不让女子听到。作为父亲兄长,能防患于未然,就能使她们涵养正气培养才能,学习古人成就德行。这正是尽善尽美了。

〔笺注白话〕这是说父亲兄长如果能知道女子不可以看邪僻的书、不听淫乱的音乐,严格防患于未然,教导她们礼仪,就能培养出知书达礼,德才兼备的人。不也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