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品【旧谱不知年代】

右平当钱 径九分重三铢肉郭夷坦当字湮漫或云汉代所铸

右四出钱 径寸一分重三铢六絫面背文皆四出字尽漫昧大泉五十本王莽所铸初无四出之就又有背文为北斗七星者【此钱见竒品】

右大泉五铢钱 顾烜曰七种异钱今世见有 张台曰在顾氏所见七种异钱之内大小轻重未闻 文皆五铢外建龟兹疎勒亦仿此制诸谱载之甚备独此未之着滕子济枢密嗜古尝获此钱号曰左右五铢钱计以意因之也

右太元货泉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七分半重四铢其文上曰太下曰元右曰货左曰泉太元则真书货泉则小篆形制不至隹

右通行货泉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半重二铢七絫铜质简古字含八分体背文穿上有月形

右两铢钱 顾烜曰刘氏钱志所载竒异稀有原始未

右双五五铢钱 径八分重二铢四絫五字连缀肉郭

右大泉钱

右左右五铢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形制窳薄面文曰五铢肉漫好阔仅有轮郭背文亦曰五铢肉郭夷坦倒置其字径寸重二铢三絫又一品面文曰五铢幕文以五铢字上下之径七分重二铢四絫余按五铢沿汉迄隋因革不一品目尤伙文四出谓之角钱去肉郭谓之女钱狭小其制谓之稚钱三面无郭谓之白钱有反其文名传形者有轮郭去尽名对文者有上下其字名竒品者以至赤侧当两鹅眼鸡目四柱两柱之类

右续铢钱 旧谱曰形制颇类五铢而文无好郭其文右曰续左曰铢

右两柱钱 洪遵曰余按隋志但云梁末有是二钱初不谓铸于梁如鹅眼钱乃宋景和中所铸李孝美俱以为梁钱非也

右女钱 顾烜曰径一寸重五铢文曰五铢无轮郭今立师及诸郡县亦通用焉 洪遵曰余按此钱谓之五铢女钱梁武新铸亦曰女钱葢梁之前已有女钱矣

右稚钱 隋书食货志曰梁初古钱有五铢稚钱 顾烜曰径八分半重四铢文曰五铢源流出于五铢但稍狭小今东境谓为稚钱三呉皆用之小者至径六分重二铢半世有射雉戏用此钱也

右对文钱 隋书食货志曰梁初古钱有五铢对文等号 顾烜曰对文钱剪五铢之所成也民利古钱多铜剪凿取其轮郭所余甚轻小今世行之其源始未闻也

右五朱钱 顾烜曰径七分半重三铢一文曰五朱源出稚钱但稍迁异以铢为朱三呉属县行之亦差少 张台曰今所见朱字钱自有两般字狭者有内郭字阔者状如半两自径七分至五分无重三铢半者其轻有至五黍者近华山有人掘得数斗钱皆径四分好亦二分已上周回皆无错鑢处其文只有半王字仍未成就此则五朱之渐也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七分重二铢一絫制作简古铜质纯青背文坦平外轮有縁今世尚有之

右定平钱 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时百姓或私以古钱文易有定平一百 顾烜曰径六分重一铢半文曰定平一百三呉属县行之 洪遵曰余按此钱今世尚有之

右传形半两钱 字文坦明背面皆无轮郭径八分重二铢一絫

右太平钱 顾烜曰太平四文钱三种并径一寸重四铢源流本一但文字有今古之殊并曰太平百钱其小者至径七八分重一铢半文字不异 旧谱曰钱有三种大篆小篆隶书文皆曰太平百钱但字有古今形有大小又有水波文及龟背者【见竒品】 洪遵曰余按此钱又有一种其字含篆隶体钱字漫灭径九分重二铢七絫

右两啬钱 敦素曰此钱重四铢径一寸三分微有外轮背面无好郭其文篆书右曰两左曰啬形质大抵似半两制作古异源流莫知按丰记郑玄注云八两为铅据其轻重非如其文然左边之字不当为繬但未识耳 董逌曰考字书无啬字又不与篆合按释真观书曰割爱辞亲披繬剪髪乃知此自梵书中出其以繬为啬又省文也此钱疑在南梁北齐间 洪遵曰余按此钱今世所见者形质夷坦字文着明背面肉好皆无轮郭径寸二分重四铢三絫啬字与诸谱不同制度亦小今两存之

右一文钱 敦素曰径寸五分重七铢中穿正圆内外并无轮郭有如半两之状一面有字点画甚纎 李孝美曰此钱铜色纯赤今世甚多流俗号为鏁子钱岂非以钱文类鏁形耶 旧谱谓之一文审求其义了不可得然未知何所稽也 董逌曰考古文此字为巨泉葢圜钱也

右四曲文 钱旧谱曰形制类半两肉好无轮郭面有四曲文外向有二字右类文字左不可识

右永光钱 徐氏曰文曰永光

右五金钱 徐氏曰文曰五金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絫字文明澈制作甚精

右大朝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五分重十五铢其文真书曰大朝金合肉好背面皆有周郭【或云是外】国铸

右天镇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重四铢六黍文曰天镇福宝背文有一黎字在穿上字体形制与石晋天福钱殊不相侔今世所见至多 董逌曰天福石晋年号当时所铸自有天福镇宝钱文见晋氏旧史 洪遵曰余按此钱面文湮没存于今甚多董氏以为见之晋史今无其书可考矣

右万岁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二分重十三铢面文缪篆曰皇帝万岁背文缪篆曰忠孝传家肉好皆有

右大兴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重四铢面文曰大兴平宝复有一丁字在背文穿上 洪遵曰余按此钱今世至多背文丁字不常其处或在穿上或在穿下

右太千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絫文曰太千通宝倒置通宝字千字疑当作平岁久漫灭尔背文有一丁字在通字之背制作字体肖大兴平宝钱

右天感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文曰天感元宝大小二品字画遒劲顷岁获此寻逸之大小轻重莫详【疑外国所铸】

右古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一分重十铢面有两字不可识肉好皆有周郭皆夷漫如半两状

右古文钱 径一寸重四铢五絫背文夷漫面肉坦平微有轮郭颇类圜法

右三字钱 径寸一分重三铢三絫面背肉形皆平外无周郭制作简古字画夷漫叵辨亦圜法别种也

右千字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六分重十铢面文右边有一千字体如辽钱疑其同出而未得依据肉好皆有周郭背文亦如半两

右太兴钱 董逌曰文曰太兴平宝疑五代僭伪之所铸

右黄河钱 旧唐书曰元和元年灵武李栾奏黄河岸搨处得

天品

右天帝钱 晋书天文志曰北落师门西北有十星曰天钱

右天雨宝钱

右咸阳雨钱

右汉世颕川雨金五铢钱

右王莽时雨五铢钱

刀布品

右白金三品 其一曰重八两其文龙名曰撰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文马直五百【晋灼曰以半斤之重差为三品此重六两则下品重四两也】三曰复小撱之其文龟直三百【师古曰撱圜而长也音他果反】张汤传曰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空虚汤承上指请造白金五铢钱笼天下盐鐡 史记索隐曰白金三品其一龙文隐起肉好皆圜又作云霞之象其二肉好皆方隐起马形在好之下又有连珠文者其三肉圜好方皆为隐起龟甲文

右契刀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造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 张晏曰其文左曰契右曰刀无五百字也 顾烜曰契刀五百非勒刀为此四字刀上但有契刀二字而直五百 张台曰台有此钱但薄于错刀柄上文曰五百张顾二说并未见有柄者其文铺成若错刀之陷金也 李孝美曰尝得此钱其形制正如张台所说但其文铸成非陷金也且食货志自云错刀以黄金错其文则此非陷金明矣

右汉刀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张晏曰刻之作字以黄金填其文上曰一下曰刀张台曰台有此钱如此图様 李孝美曰此钱今世犹多或有无刀者

右十布 前汉书食货志曰王莽铸大布次布第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直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右货布 前汉食货志曰王莽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竒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与货泉【见伪品】并行 张台曰此布如今最多而易得以今尺量之得寸九分 顾烜曰莽所作钱布皆用铜淆以连锡

右大黄布刀 旧谱曰重七铢长二寸三分文曰大黄布刀 张台曰此亦王莽所铸文曰大黄布刀莽自言黄虞之后又改平帝定安大后为黄室主即大黄莽之自称也意者岂非莽之初谓刀布一物后分为二耶 李长美曰按此制作切类货布但足外差广铜色稍赤耳食货志与莽传皆所不载 洪遵曰余按此布今世所存尚多

右古刀布 李孝美曰按先王刀布文字制度书所不载然今世所有古刀异布甚多岂非当时所用者乎旧谱别作品俱列于后

右蒙城古刀 宣和五年郭僎为亳州蒙城令村人得之田中柄端有方寸一三字彷佛隶书背有方孔不透身形如刀文曰货布五百疑王莽所铸

右长平古刀 旧谱曰天宝元年西河郡别驾李幼竒于长平溪涧中所得状如小刀长二寸四分阔五分柄长二寸阔四分柄端有孔总长四寸七分背面俱有字不可识

右沂州银刀 嘉佑杂志曰王公和学士罢沂州得银刀一有齐太公杏九字九字中阙不相属刀上又有隐起圜形疑是九府圜法也

右长平异布 旧谱曰亦幼竒所得也长寸一分下广九分者长五寸广五分向上渐阔无好足枝长四分间广三分面文两字类科斗书背有三道文不可识

右异布 旧谱曰长四寸一分上广寸二分下广寸五分首长六分广寸好径五分足枝长寸二分间广四分重十二铢状如货布面文四字背文两字不可识 李孝美曰按所见古布多矣唯此一品极大而形制特与大黄布刀相似旧谱以谓状如货泉有所未尽

右异布 旧谱曰长二寸六分首广寸六分内好无轮郭其有亦讹足间正圜面文六字背文一字不可识

右异布 旧谱曰长二寸四分上广寸五分下广寸七分首广六分足间广八分重八铢四傍有郭讹然亦无好面文七字纵横不可识

右异布 旧谱曰长二寸四分上广寸五分下广寸三分首广六分足间广五分重八铢无好及肉郭面文六字不可识 李孝美曰按此与已上二布文字旧谱皆阙

右异布 旧谱曰长寸八分肩广寸下广寸一分足间广五分正圜无好及周郭重十二铢面文五字不可识

右异布 旧谱曰长寸七分肩广寸足间广六分有好形制与上布相类面文三字其左边一字与中心一字亦类上布右边及中心字而倒正不同亦有无好者

右异布二品 旧谱曰长短广狭与上二布相似文字

右异布 张台曰长寸七分半肩广八分足间二分有肉郭面文两字

右异布 张台曰长寸六分肩广八分首广五分足间广二分重六铢背面然一字面文如日下安乂字又两画长短不齐背文如丫傍加竖斜画与上布皆于寔鼎尉王铸处见之

右异布 张台曰长二寸一分肩广寸三分首广九分足枝长六分间广四分半重二十八铢面文四字有如二字者金边安瓜者山下安中者两口相重者背文一字与面文右边向上者同形质朴厚不曽磨鑢于简较膳部李涿处见之

右异布 李孝美曰按此布长短广狭轻重与上布相类面文六字亦同但倒正相异复无背文耳 洪遵曰余按此布自柄端例读其文曰安阳之吉货

右异布 李孝美曰按此布长二寸上广寸二分下广寸三分首长七分广七分足间广五分正圜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面文六字亦不可识

右异布 洪遵曰余按此布长二寸肩广四分首广六分半足枝长五分间广四分半重十三铢八絫正圜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面文四字

右异布 洪遵曰余按此布长二寸二分肩广四分半首广八分足枝长五分半间广如之正圜重十六铢七絫面文不可识

右藕心钱 旧谱曰世有此钱其形四方状如博綦长二寸面阔三分当四棱皆上下通阙若藕挺中破状其上有首形如秤槌鼻有孔号为藕心钱

右蚁鼻钱 旧谱曰此钱其形上狭下广背平面凸起长七分下阔三分上鋭处可阔一分重十二铢面有文如刻镂不类字世谓之蚁鼻钱

右古铜片 旧谱曰咸通八年兖海观察郑汉章奏百姓于野内掘得四千九百五十五片诏翰林验云上有齐归化三字按其形制及文篆外莫之覩亦古布流也

外品

右罽宾国钱 前汉西域传曰罽宾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 张晏曰钱文面作骑马形漫作人面目也 北史西域传曰罽宾国市用钱

右乌弋山离国钱 前汉西域传曰乌弋山离国钱货与罽宾同独文为人头幕为骑马

右安息国钱 史记大宛传曰安息国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铸效王面焉 前汉西域传曰安息国以银为钱文为王面幕为夫人面 洪遵曰余按外国钱文为王面若夫人面多矣而安息国司马史但云钱如王面班史以为面文为王幕文为夫人二史所载若此姑以司马氏之说图之

右大月氐国钱 前汉西域传曰安息国以银为钱文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大月氐国钱货与安息同

右泥婆罗国钱 旧唐书西戎传曰泥婆罗国以铜为钱面文为人背文为马牛不穿孔

右何国钱 徐氏曰以银为之径寸五厘不开孔面为人面背为草木状

右康国钱 徐氏曰以银为之径九分不开孔背面皆作人面面文侧背文正面文绕以连珠

右抜汗国钱 徐氏曰以金为之径七分五厘无文字又一种有三旋文并不开孔

右条支国钱 乐史太平寰宇记曰条支国市列钱货其钱独文为人幕为骑马

右拂■〈艹秝〉国钱 神宗国史曰拂■〈艹秝〉国厯代朝贡不至熙寜四年其王灭伊灵改撒始来贡交易为金银钱无孔面凿弥佛背国王名

右大食国钱 广州记曰生金出大食国彼方出金最多凡诸货易并使金钱

右因墀国钱 晋武帝时因墀国献玉钱形如环 洪遵曰余按此钱二书所载皆同李孝美以天寿为寿昌以环为刀环又云出拾遗记岂亥豕之讹耶

右和同钱

右神功钱

右万年钱

右隆平钱 旧谱曰日本国钱四品并径寸重五铢其文隶书一曰和同开珍二曰神功开珍三曰万年通宝四曰隆平永宝其国延厯中铸

右干文钱 国朝会要云太平兴国九年日本国僧奝然等浮海而至云其国用铜钱文曰干文宝

右屋駄国钱 徐氏曰径七分厚薄肉好不异中夏敦素曰字若梵书不可复识

右疎勒国钱

右龟兹国钱 徐氏曰龟兹疎勒国即五铢也大九分一面文 敦素曰按二国独用者昔西凉张轨用之此二国地接凉境岂非张氏之遗制乎 乐史太平寰宇记曰龟兹国赋税准地征租无田者则税银钱 洪遵曰余按二书所载则龟兹用钱审矣徐氏五铢之说未知何据耶

右吐蕃国钱 敦素曰此钱径寸重五铢肉好精巧不减中国以铜为之皆胡字不可识背文如开元钱有甲文询于众人谓之胡钱 徐氏曰按屋駄与此相类但挍三分之小耳 张台曰按言胡钱者非了絶大抵西北诸国通曰相近有吐蕃使来即将此钱去是吐蕃钱即非止屋駄与胡也

右倭国钱 赞寜传载曰倭国在东海中正朔一同中夏年号天庆天厯其国用钱文曰延喜通宝

右梵字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絫铜色纯赤文不可辨大抵类屋駄吐蕃钱

右契丹国天赞钱 五代史四夷附録曰契丹主按巴坚即位名年曰天赞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三铢六絫文曰天赞通宝

右应厯钱 董逌曰北朝钱文曰应厯重宝赵至忠契丹杂记曰伪穆宗徳光之子改元应厯

右重熙钱 赵至忠契丹杂记曰圣宗卒少子宗真立改元景福一年又改重熙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三铢文曰重熙通宝

右清寜钱 陈昉契丹须知曰契丹主洪基改元清寜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三铢文曰清寜通宝

右大康钱 徐兢髙丽图经曰契丹咸雍十年改大康至十年改元大安 洪遵曰余按此钱有二品并径九分重二铢四絫以大康通宝大康元宝为文

右大安钱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曰契丹主天佑年号大安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二铢八絫文曰大安元宝今世多有

右寿昌钱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曰契丹主天佑年号寿昌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二铢四絫文曰寿昌

右干统钱 北辽通书曰天祚即位寿昌七年改为干统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寸重三铢二絫文曰干统元宝

右天庆钱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云契丹主天祚年号天庆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二铢四絫文曰天庆元宝自天赞钱以下九品皆契丹年号计当时所铸考之契丹杂纪曰景宗朝置铸钱院年额五百贯则契丹铸钱旧矣

右千秋钱 李孝美曰此钱径三分文曰千秋万岁今甚易得葢常歳北使入贡人多博易得耳 董逌曰辽国钱葢近世所为

右海东三钱 洪遵曰余按鸡林类事云髙丽所铸有通宝重宝之文今世所见凡三种通宝钱有二篆字及真行体重宝篆文制作颇精并径九分重三铢六絫

右三韩钱 孙穆鸡林类事曰髙丽仿本朝铸钱以钱交易但其国人与海贾未以为便其钱规模与中国同皆以海东通宝或海东重宝三韩通宝为记

右东国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寸重二铢四絫文曰东国通宝轮郭浑重字画明坦计髙丽所铸

右阇婆国梵书钱 三朝国史曰阇婆国在南海中其国剪银叶为钱博易官以粟一斛二斗博金一钱诸蕃风俗云其国以铜银锡■〈釒或〉鍮杂铸为钱其钱六十四个为一两 洪遵曰余按此钱甚小而薄面背无梵书无穿孔背形微敛钱质不可辨当是杂铅锡或银为之其国一当五十或三十右

交趾国黎字钱 国朝会要云秘书丞朱正臣言前通判广州窃见蕃商多往交州贸市赍黎字及砂镴钱至州颇紊中国之法

右大秦国钱 后汉书西域传曰大秦国一名犁鞑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 隋书食货志曰后周武时梁益之境杂用古钱交易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官不禁

右三佛齐国钱 诸蕃风俗云在广州正南其国用金银铜锡合铸为钱

右佛泥国钱 诸蕃风俗云在广州东南其国用铜鍮银杂铸为钱

右东沃沮国钱 魏志东夷传曰在髙句丽葢马大山之东

右新罗国钱

右髙昌国钱 后周书异域传曰髙昌赋税计田输银钱

右波斯国钱

右女国钱

右大月氐钱 通典云大月氐国在大宛西钱货与安息同

右小月氐国钱 北史西域传曰小月氐国以金银钱为货

右中天竺国钱 西域记曰天竺之称旧云身毒其货用金钱银钱贝珠小珠 四分律曰西方钱有铜钱白铅锡树胶皮木金银铢等钱形亦不同有如王面方圆长短等钱不同字亦随时处 三朝国史曰天竺国旧名身毒市易用铜钱有文漫圆径如中国之制但空其中心不穿贯耳

右于阗国钱

右投和国钱 唐书南蛮传曰投和在真腊南银作钱类榆荚盗铸者截手 乐史太平寰宇记曰投和国其市中所贸易皆用银钱小如榆荚私铸者截腕

右阿耆国钱 西域记曰阿耆尼国货用金银钱银小铜钱

右屈【居勿反】支国钱 西域记曰屈支国货用金银钱小铜钱

右覩货逻国钱 西域记曰覩货逻国货用金银等钱模様异诸国

右梵衍那国钱 西域记曰梵衍那国货币之用同覩货逻国

右迦毕试国钱 西域记曰迦毕试国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様异于诸国

右那掲罗曷国钱

右健駄逻国钱

右室逻伐悉底国钱

右羯若鞠阇国钱

右钵逻那伽国钱

右婆罗痆【女点反】斯国钱

右尼波罗国钱 西域记曰尼波罗国出赤铜货用赤铜钱

右摩掲陁国钱

右伊烂拏钵代多国钱

右桥萨罗国钱

右摩突罗国钱

右干陁国钱

右杜薄国钱 乐史太平寰宇记曰杜薄国出金以金为钱

右康居国钱

右末禄国钱 杜还经行记曰末禄国在恶梅国西南市鄽正平其估银钱

右轩渠国钱 乐史太平寰宇记曰轩渠国币货畧同三童国 张骞出闗志曰凡诸国币货多用蕉越犀象作金币率象国王之面亦效王后之面若丈夫交易则用国王之面女人交易则用王后之面王死则更铸

右三童国钱 乐史太平寰宇记曰三童国作金币率效国王之面亦效王后之面若丈夫交易则用国王之面妇人用王后之面王死则更铸

右阿钧康国钱 后魏书西域传曰阿钧康国市用钱为货

右舎卫国钱

右层檀国钱 神宗国史曰层檀国交易用钱三分其齐金铜相半而银加一分禁私铸

右裸人国钱 义楚释氏六帖云寄归传曰裸人国以藤竹器易鐡或用宝贝或用金银钱

右碎叶鐡国钱 徐氏曰宾鐡作之形如两镮相连枚各围寸九分圣厯中御史封思业使西域监斩叛突厥阿悉结薄露大足中还雒阳得西域诸国钱此与何国以下六品并是也

右骠国钱 唐书南蛮传曰骠古朱波也以金银为钱形如半月号登伽佗亦曰足弹陀 樊绰云南志曰骠国用银钱

右巴氏钱

右倓钱

右賨钱 洪遵曰余按巴氏钱以下三品皆夷人部落臣属中国故输租受律以其本夷人而后汉总之南蛮故系外国品后

右沙州玉钱 大中年河西节度使张议谭进议谭本吐蕃别部以沙州归国遂以沙州为河西军拜议谭为节度使以统其部落以其本畨部故附外国品末

钱通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