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比

〔周礼〕小司徒。三年则大比。受邦国之比要。又郷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徳行、道艺、而兴贤能。遂大夫三年大比。帅其吏而兴氓。〔按〕今为士者所云大比。古郷大夫之大比也。考之为言。亦始于此。

三场

〔宋史选举志〕宝元中李淑言。唐太和以后。试进士以诗赋为第一场。论第二场。策第三场。帖经第四场。陛下欲得取士之宝。愿约旧制。先策。次论。次诗赋。次帖经。而勅有司并试四场。通较工拙。毋以第一场为去留。诏议施行焉。神宗罢诗赋帖经。仍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次论。次策。元佑四年。分经义、诗赋为两科。并四场通定高下。建炎二年。定以三场取士。第一场诗赋经义各试所习。二场并论。三场并策。绍兴十三年。从高[门<亢]请。参合三场。以经义为首。诗赋次之。论策又次之。〔明史选举志〕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竹/弄]律五事试之。后颁科举定式如今制。〔按〕唐进士初止试策。调露中。始试帖经。经通。试杂文。即诗赋也。又通。乃试策。惟三场。其有四场。则自文宗时起。宋干徳初。约周顕徳之制。定诸州贡举式。亦惟言初场、二场、三场。而未有四场。盖三场非南宋创也。

十六房

〔文献通考〕绍定二年。以士子多悖经旨。始饬考官各房。分经勘校。〔陆深科场条贯〕洪武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会试同考八人。景泰五年。増二人。天顺四年。又増二人。成化十七年。又増二人。正徳六年。増三人。共为十七人。〔日知録〕嘉靖末年。诗五房。易、书各四房。春秋、礼记各二房。犹止十七房。万暦庚辰、以易巻多。添一房。减书一房B至丙戌、仍复书为四房。乃为十八房。〔按〕国初因其制。乾隆十五年。始定为十六房。

〔宋史选举志〕宝佑二年。御史陈大方言。凡覆试令日轮台谏官一员。帘外监试。又咸淳九年。以臣僚言。罢帘外点检雷同官。〔按〕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唐王建宫词。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扣-口)+庶]言云。刘虚白于帘前献裴垣诗。考试用帘。不特见于宋矣。

弥封

〔老学庵笔记〕本朝进士。初如唐制。兼采时望。眞庙时。周安惠公请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日知録〕唐初。吏部试选人。皆糊名。令学士考判。武后以为非委任之方。罢之。则用之选人。而未尝用之贡举。宋史宋白传陈彭年举进士、轻俊喜谤主司。白知贡举。恶其为人。黜落之。彭年憾焉。后屈近侍。为贡举条制。多所关防。葢为白设也。后范仲淹、苏颂、并议罢弥封法。使有司先考其素行。以渐复两汉选举之旧。卒未能复。〔按〕糊名。即今云弥封也。宋选举志。谓淳化三年。先尝行之。景徳时定考校式。编排官、第以字号付封弥官。用御书院印封弥。景佑时。诏开别头试。封弥誊禄。如礼部。贾昌朝言。有封弥誊録法。则公巻可罢。皆云封弥。今以二字上下转易。不知何故。

誊録

〔能改斋漫録〕仁宗时。有糊名考校之律。虽号至公。然未絶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宾上言。请别加誊録。因着为令。而后识字画之弊絶。〔宋史选举志〕誊録院始置于祥符八年。令封印官巻付之。集书吏録本。

编号

〔事文类聚〕誊録编排。皆始于景徳、祥符间。〔宋史〕编排官去其巻首郷贯、状、以字号第之。芦浦笔记。赵淸献充御试官。详定[革+弓]、[多+农]、[角+免]、[角+(得-彳)]、[虫+刀]五号等巻。晁补之鶏肋集。[山/通]字号巻。余擢为开封第三。盖时编号之法。以巻多虑致复重。随配边旁。以广其文。故于字书多不经见。

南北巻

〔杨士奇三朝圣谕録〕上言科举之弊。士奇对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试巻例缄姓名。请今后于外书南北二字。如一科取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则人才皆入□矣。上曰。往年绿北士无进用者。故怠惰成风。汝言良是。命与礼部议奏行之。〔科场条贯〕杨士奇议会试分南北巻。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巻。成化二十二年。又各退二巻。以益中数。

 

遗才

〔宋史选举志〕端拱初。礼部试巳。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按〕今惟学使送赴学生员。犹试遗才。

覆试

〔新唐书选举志〕高祖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为郷里称者。县官考试。州长重复。歳随方物入贡。〔旧唐书王起传〕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禾+眞]、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通雅〕汉、左雄议。举士先试之公府。又覆之端门。张盛除此科。黄琼言覆试之作。将以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则汉已有此事。宋干徳六年。诏举人有父兄食禄者覆试。绍兴以后省之。〔按〕今惟童生初入学、及府县録送童生。犹有覆试。

殿试

〔汉书[旦/黾]错传〕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上亲策诏之。〔按〕诏有有司各帅其志。选有人数。及登大夫于朝。亲谕朕志等语。盖时所同举。皆获登于殿庭。与董仲舒传只策首选不同。后世殿试之制。盖[日+方]于此矣。晋书阮[禾+中]传。或言对策者。因绿假托。乃更延羣士。廷以问之。郄[言+先]传载其对策。亦有进之于廷之语。或谓殿试始唐武后。非也。

及第出身

〔宋史选举志〕景徳四年。定亲试进士条例。考第之制。凡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等五等曰同出身。〔事文类聚〕进士分甲。并赐同进士出身。自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

传胪

〔史记叔孙通传〕羣臣朝仪既定。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云谷杂记〕胪句传者。传胪也。句字乃衍文。故注史文。但云传从上下为胪而已。苏林注汉书。乃析胪句为二事。云上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不知何据而云。郑康成注仪礼。谓胪为众。盖众相递传。庄子有大儒胪传之语。最为可证。

立旗竿

〔王世贞觚不觚録〕诸生中郷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以红绫为旗。金书。立竿以扬之。若状元及第。则以黄纻丝金书状元以扬之。〔按〕此特明代故事。前此惟状元建旗。详文信国集。

公交车

〔周礼巾车〕掌公交车之政令。注。公犹官也。〔汉官仪〕公车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征召。皆总领之。〔汉书东方朔传〕待诏公交车。音义云。公交车。书名也。公交车所在。故以名焉。〔按〕今会试者称赴公交车。盖贡举亦征召之亚。远省举子。许乘绎。即与公交车类也。

科场条目

〔宋史王旦传〕翰林学士陈彭年呈政府科场条目。旦投之地曰。内翰得官几日。乃欲隔截天下进士。〔按〕今监试者与吏士约法。犹谓之科场条例。

试録

〔叶石林燕语〕试院官旧不为小録。崇宁初。霍端友榜。安枢密知举。始刻为之。自后遂为故事。〔黄佐翰林记〕洪武甲子郷试。乙丑会试。初为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试士之题。及中选者之名第、籍贯、经书而已。未録士子之文为程序也。次科戊辰。始録程文。自是以为定式。〔按〕唐会要。大中十年。礼部侍郎郑显进诸家科目十二巻。勅自今以后。发榜讫。写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编次。则宋已然。非不为此録。特其名目殊耳。李[言+羽]戒庵漫笔云。今试録。唐称进士登科记。宋称进士小録。

龙虎榜

〔唐书欧阳詹传〕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羣、王涯、冯宿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榜花

〔南部新书〕唐礼部发榜。歳取二三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又曰榜花。

关节

〔旧唐书穆宗诏〕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谓之关节。干扰主司。毎歳策名。无不先定。〔能改斋漫録〕段文昌言于唐文宗曰。今歳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以关节得之。〔宋史包拯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按〕汉书佞幸传。籍[门<(肱-月)]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师古曰。言由之纳说。如行者之由关津。关节者。关说之节目也。

怀挟

〔文献通考〕长兴四年。礼部贡院奏立条件曰。怀挟书策。旧例禁止。请自今后。入省门[(扣-口)+曳]得文书者。不论多少。准例扶出。殿将来两举。〔按〕燕翼贻谋録。谓怀挟之禁。始严于宋景徳二年。未知孰是。其怀挟二字。见战国策。鼎者。非效酰壶醤[(倍-イ)+瓦]。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传递

〔宋史选举志〕嘉定十五年。何澹言举人之弊。有曰传义。曰换巻。曰易号。宝庆二年。朱端常乞差有风力者为监门官。入试日。一切不许传递。门禁既严。再立赏格。许告捉传题传稿之人。则其弊自淸矣。

座主

见〔旧唐书令狐[山+亘]传〕张籍寄白使君诗。有登第早年同座主句。〔李肇国史补〕进士称有司曰座主。〔觚不觚録〕嘉靖以前门生称座主。不过曰先生而已。至分宜当国。始称老翁。其厚者。称夫子。此后倶相承曰老师。

门生

〔唐书杨嗣复传〕嗣复领贡举。父于陵自[各+隹]入朝。乃率门生出迎。〔又令狐[山+亘]传〕田敦。[山+亘]门生也。〔白居易诗〕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裴皞诗〕三主礼[门<韦]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王仁裕示诸门生诗〕三百一十四门生。春风初长羽毛成。〔按〕门生本犹门人。后汉书贾逵传、皆拜逵所造弟子及门生为千乘国王郎。欧阳修孔宙碑阴题名跋。汉世公卿。多自教授。其亲受业者为弟子。转相授者为门生。是也。而古亦有称同门生为门生者。晋书王献之年数歳。观门生[(扣-口)+(樗-木)]蒲讽之。是也。有依附声势。为门生者。宋书徐湛之门生千余人。皆三呉富人之子。毎出入行游。涂巷盈满。是也。其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盖惟起于唐之中叶。后唐长兴元年。中书门下奏。门生者。门弟子也。大朝所命春官。不曾教诲举子。是国家贡士。非宗伯门徒。今后及第人。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同年

〔国史补]进士倶捷。谓之同年。〔刘禹锡送人赴举诗序〕今人以偕升。名为同年友。其语熟见。[(扣-口)+晋]绅者皆道焉。〔唐书〕宪宗问李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九州岛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李远陪新及第赴会诗〕满座皆仙侣。同年别有情。〔杜荀鹤试后别人诗〕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按〕后汉书李固传。有同歳生得罪于冀。同歳、即同年也。三国魏武纪。与韩遂父同歳孝廉。亦然。

先辈

〔诗采薇笺〕今薇生矣。先辈可以行也。二字初见自此。〔三国志陶谦传注〕郡守张盘、同郡先辈。与谦父友。而谦不为之屈。〔[门<敢]泽传〕州里先辈唐固。亦终身积学。〔隋书经籍志〕班固为兰台令史。与诸先辈共成光武本纪。〔旧唐书孔颖达传〕颖达年少。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按〕以上皆谓行辈在先者也。国史补云。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则以其称。施之同辈。而当时新第者。且不特同第互推然也。北梦琐言。王凝知贡举。司空图第四人登第。王谓人曰。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シ+黾]水燕谈。苏徳谟第一人登第。还郷。太守作致语庆之曰。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韦庄有下第献新先辈诗。彭应求有贺新先辈及第诗。自主司郡尊及同试下第者。倶以先辈称之。盖时云先辈直如之泛称某先生矣。

后辈

〔通典〕魏立太学。弟子满二歳。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者。听从后辈试。递是、试通三经。四经。五经。不通。倶从后辈复试。〔程大昌演繁露〕唐世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由此也。〔旧唐书刘禹锡传〕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全唐诗话〕使前贤失歩。后辈却立。〔杜甫诗〕词华倾后辈。风雅蔼孤蹇。〔按〕此皆指言之耳。未尝有以为称谓者。

即先

〔王保定[(扣-口)+庶]言〕牛僧孺应举。韩愈、皇甫湜见于靑龙寺。称牛为即先辈。〔田锡咸平集〕兴胡旦书云。秀才即先辈。〔按〕此谓即日当为先辈。犹今笺札中所云即元。庄启中所云即翰撰也。又干[月+巽]子。阎际美与卢景庄同应举。阎称卢曰、必先声价振京洛。云溪友议。刘禹锡纳牛僧孺巻曰。必先期至矣。必先与即先、同一推颂意耳。韩仪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悩必先句。此必先。乃指下第同人。谓下第者曰来科作解。又此意矣。

文字不鲜明  

先达

〔晋书虞喜传〕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

早达

〔宋书王僧绰传〕年二十九为侍中。自嫌早达。

英雄入□中

〔[(扣-口)+庶]言〕文帝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矣。

   

谬种流传

〔宋史选举志〕理宗朝、有司命第苟简。或执偏见臆说。或发策用事讹舛。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谬种流传。

一榜尽赐及第

〔邵氏闻见録〕张齐贤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于丙科。帝降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

龙头属老成

〔遯斋闲览〕梁颢及第谢恩诗。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相传是宋〔汪洙诗〕。〔琵琶记〕假饶一举登科日。难道是、双亲未老时。只恐锦衣归故里。双亲的不见儿。又云。如今端的是男儿。行看锦衣归故里。皆用此诗。

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

〔侯鲭録〕欧阳公知贡举。当觉座后有一朱衣人点头者。然后其文人格。因语同列三叹。尝有句云云。〔柳子文同文唱和诗〕徒劳争墨榜。须信有朱衣。自注。朱衣吏事。见登科前定録。

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苏子瞻送张师厚赴殿试诗〕。今作状元归去马如飞。讹。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归濳志〕昔语云云。今进士不得入仕。则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张唐卿登科题寺壁志。见〔梦溪笔谈〕。或言刘昌言上吕蒙正。

相公

〔王粲羽猎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又粲从军行〕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日知録〕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复斋漫録〕韩子华兄弟皆为宰相。其家呼子华三相公。呼持国五相公。〔按〕今凡衣冠中人。皆僭称相公。或亦缀以行次。曰大相公。二相公。甚无谓也。道山淸话。岭南人见逐客。不问官高卑。皆呼为相公。想是见相公常来也。岂因是一方之俗。而逐渐行于各方欤。

阁老

〔国史补〕宰相相呼为堂老。两省相呼为阁老。〔因学纪闻〕杜少陵赠严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严武迁给事中。属门下省。开元曰黄门省。故云黄阁。通鉴。王涯谓给事中郑萧韩[イ+次]曰。二阁老不用封勅。亦唐称给事中为阁老也。近世用杜诗为宰辅事。误矣。又〔唐书杨绾传〕故事。舎人年久者为阁老。

尚书

〔[王+行][王+黄]新编〕尚书与尚食、[イ+尚]公主、同见张耳传注。而世俗相承以平声呼。误也。〔按〕尚字惟诗大雅、肆皇天弗尚。叶韵为辰羊切。其与概无平声。然唐诗、毘耶长者白尚书。已作平声呼矣。

八座

〔通典职官〕汉以六曹尚书并一令一仆为八座。魏以五曹一令二仆射为八座。隋唐以左右仆射六尚书为八座。杜甫有起居八座太夫人句。〔按〕今指乘八人舆者曰八座。不见典记。南史齐宗室传。江夏王宝元与崔慧景应乘八[(扣-口)+冈]舆至都。此则当时天子所乘。

三法司

〔商子定分篇〕天子置三法官。〔按〕后世三法司称由此起。

总督

〔晋书载记〕王猛辞位表。总督戎机。出纳帝命。总督二字见此。

巡抚

〔晋书刘颂传〕咸宁中诏巡抚荆杨。〔北史李贤传〕今巡抚居此。不殊代邑。〔王勃春思赋〕宁知汉代多巡抚。〔虞世南和长春应令诗〕如何事巡抚。民[(病-丙)<莫]谅斯求。〔按〕今官制有巡抚。自明洪武辛未。勅遣皇太子巡抚陕西为始。而其文之见前代者。有如右。

宪台

〔二老堂杂志〕宪部。刑部也。宪台。御史台也。今直以诸路刑狱为宪。虽圣旨处分。勅令所立法。凡及安抚提刑司处。皆以帅宪为称。而提刑告词。并曰宪台。其失多矣。〔按〕今更不问掌刑与否。凡大上官。概宪台。所失愈远。

宗师

〔庄子〕有大宗师篇。〔汉书朱浮传〕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絶。

员外

〔旧唐书李[山+乔]传〕为吏部时。志欲曲行私惠。奏置员外官数千人。〔通鉴〕中宗神龙二年。大置员外官。自京师及诸州凡二千余人。宦官超迁七品以上员外官者又将千人。〔按〕时所云员外者。谓在正员之外。大率依权纳贿所为。与今部曹不同。故有财势之徒。皆得假借其称。

外郎。郎中。待诏。司务

〔寓圃杂记〕吏人称外郎者。古有中郎、外郎。皆台省官。故僭拟以尊之。今医人称郎中。镊工称待诏。染工称博士。师巫称太保。茶酒称院使。皆然。此草率僭妄。名分不明之旧习也。国初有禁。〔日知録〕北人谓医曰大夫。南人谓之郎中。木工、金工、石工之属。皆为司务。盖起于宋时。老学庵笔记。北人谓医为衙推。卜相为巡官。即此类。〔按〕周密武林旧事。载艺流供奉说药者三人。一曰杨郎中。一曰徐郎中。当时即以医为郎中矣。

州尊

〔蜀志秦密传〕王商与密书曰。贫贱亦何可终身。宜一来与州尊相见。〔按〕今人称府尊、县尊等。皆昉于此。

郷先生

〔仪礼士冠礼〕冠者见于郷大夫、郷先生。注云。郷先生。郷中老人为大夫致仕者。〔按〕今称郷前辈。或曰郷老。或曰郷先生。据周礼舒官。郷老、二郷则公一人。此以三公分与六郷之教之称。前辈何敢当焉。郷先生为合。

封君

〔史记平准书〕封君皆低首仰给。〔又〕令封君以下。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马。〔易林〕多获得福。富于封君。〔按〕此谓身有封邑之君。若公侯是也。今以子孙贵显受封者。不当云封君。或称封翁可矣。

状元

〔[(扣-口)+庶]言〕发榜后。状元以下到主司宅门下马。又状元以下与主司对拜。拜讫。状元出行致词。〔按〕状元之称。自唐有之矣。而发榜后。未经廷试。即称状元。则是今所谓会元耳。又其时不独第一人曰状元。郑谷登第后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考谷登赵昌翰榜。系第八名。宋周密必大文稿。有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回第三人李状元寅仲启。似凡新进士、倶得称状元也。

榜眼

〔云麓漫钞〕世目状元第二人为榜眼。〔王禹[イ+(称-禾)]送朱严诗〕有榜眼科名释褐初句。盖榜眼之中。起于宋初也。〔二老堂杂志〕高宗中兴以来。十放进士。其榜眼官职。往往过于状元。

探花

〔天中记〕唐进士杏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人被罚。〔蔡寛夫诗话〕故事、进士朝集。择中最年少者为探花郎。煕宁中始罢之。〔按〕此则唐之探花。非今所谓探花。而其名未始不相因也。云麓漫钞云。世目第三人为探花郎。漫钞作在绍兴时。盖自罢择年少之后。遂以其名归诸第三人矣。〔明史选举志〕殿试第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郷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

三元

〔文海披沙〕宋三元。人知有王曾、冯京、宋痒。而不知有杨[宀/眞]、孙何。明三元。人知有商辂。而不知有黄观、杨用修云。蜀士在宋时。三元三人。陈尧叟、杨[宀/眞]、何涣也。观此。则宋又不止五人矣。然陈与何三元事。并未见称于世。〔按〕宋未尝有三元之号。谓王曾等三元者。明人追称之耳。唐崔元翰京兆解头。礼部状头。宏辞及制科三等勅头。咸首捷。武翊黄、亦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辞为勅头。时谓武氏三头。章孝标赠翊黄时。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占三头。又张又新时又号三头。三头者。犹明人云三元也。

庶吉士

见〔书立政篇〕。〔明史选举志〕洪武八年。延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呉文等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又使进士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承勅监等衙门者。曰庶吉士。进士之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

侍卫

〔史记弟子传注〕王肃曰。子路为孔子侍卫。故人不敢有恶言。侍卫二字。见此。

进士、举人、贡生

进士见〔礼记王制〕。举人。贡生。连见于〔后汉书章帝纪〕。毎寻前代举人、贡士。或起[田+川]亩。不繋阀阅。是也。进士出身入诗。则始于唐徐凝答施先辈曰。料得仙宫列仙籍。如君进士出身稀。举人入诗。则白居易有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歳贡入时。则孟浩然有孝廉因歳贡。怀橘向秦川。

武举

〔唐书选举志〕武举。起武后时长安二年。

监生。生员

〔唐书选举志〕元和二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自天宝后。生徒流散。永泰中。虽置西监生。而馆无定员。于是始定生员。〔按〕生谓监生。员其数也。以监生生员为两等人。盖别自宋以来州县皆说学也。

白身

〔元典章〕选格、有白身人员。中书省奏。近来各路行保白身之人申部。中间不无冒滥云云。〔按〕魏书食货志。庄帝颁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白民。直云白身也。唐书选举志。白身视有出身。一经三传皆通者。奬擢之。仕籍之有白身一途甚久。而魏由入粟。唐由校试。元由保任。制各不同耳。

登仕郎

见〔随书百官志〕。又文林郎见〔宋史选举志〕。〔按〕唐宋时有承事。将仕。迪功。宣义等郎。今倶不用。惟七品授文林郎。九品授登仕郎。名犹相因。

从品

〔北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从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别制也。〔按〕谓从一品至从九品。

内官外官

〔周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注。九品。九郷也。〔汉书终军传〕孤于外官。注。谓非侍卫也。皆与今在京曰内官、在各省曰外官别。

本色官

〔唐书柳仲郢传〕有以药术进者。诏署盐官。仲郢以为医有本色官。若委钱谷。名分不正。

堂后官

〔李心传朝野杂记〕堂后官。谓三省诸房都録事也。补职及一年。改宣教郎。

稗官

〔汉书艺文志〕小说出于稗官。师古注。稗、犹[禾+弟]稗之稗。小官也。〔按〕俚俗嗤流外小官曰芝麻官。盖即[禾+弟]稗之义。

宰官

〔郭象南华经注〕大鹏之与斥[晏+鸟]。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王应麟云。二字始见此。

官长

〔墨子尚贤中篇〕贤者举而上之。谓之官长。〔愼子威徳遍〕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国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

官衔

〔封氏闻见记〕官衔之名。当是选曹补授。须存资歴。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云。〔艮园识小録〕家语礼运篇。官有衔。职有序。注。衔治也。执辔篇云。善御马者正衔勒。善御民者正百官。官衔之名本此。封氏记殊无所据。

备员

〔史记秦始皇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平原君传〕毛遂曰。愿君即以遂备员行矣。〔申屠嘉传〕自嘉死后。诸为丞相者。皆以列侯继嗣。[女+足][女+足]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

问寮

〔诗大雅〕我虽异事。及尔同僚。音义曰。僚字又作寮。〔左传文七年〕先蔑奔秦。荀伯尽送其帑于秦曰。为同寮故也。〔孔丛子〕孟武伯问孔子曰。古者同寮有服乎。答曰。然。同寮有相友之义。〔三国呉志薛莹传〕同寮之中。莹为冠首。〔杨愼丹铅録〕文选注。寮、小窗也。同官为寮。指其斋署同窗为义。今士子同业曰同窗。官先事。士先志。官之同寮。亦士之同窗也。

[(扣-口)+晋]绅

〔周礼典瑞〕王晋大圭。注。晋读[(扣-口)+晋]绅之[(扣-口)+晋]。谓插于绅带之间。疏曰。汉有[(扣-口)+晋]绅之士。亦谓插笏于绅。〔荀子礼论〕缙绅而无钩带矣。杨倞注。缙与[(扣-口)+晋]同。〔史记封禅书〕语不经见。[(扣-口)+晋]绅者不道。索隐曰。姚氏云。[(扣-口)+晋]当作缙。又〔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徐广注。荐绅即缙绅。古文假借耳。〔索隐〕郑众注。周礼云、[(扣-口)+晋]读曰荐。据郑意。则荐亦进。进而置于绅带之间也。〔按〕羣碎録谓今[(扣-口)+晋]作缙非。不见荀子及姚氏说耶。

月俸

〔周礼太宰〕禄位以驭其士。注、禄若今月奉也。音义曰、奉本或作俸。〔又宫正〕均其稍食。疏、稍则稍稍与之月俸是也。

养廉

〔宋史职官志〕诸略职官。各有职田。所以养廉也。〔金史伯徳特[璃-王]补传〕特[璃-王]补为政简静。不积财。常曰。俸禄已足养廉。衣食之外。何用蓄积。

脚色

〔北史杜铨传〕杨素惊杜正元之才。奏属吏。部选期已过。注色令还。〔朝野类要〕初入仕。必具郷贯三代名衔。谓之脚色。〔朱子答任行甫书〕休致文字。不知要録白[纟+(檄-木)]申脚色之类否。〔元典章〕保选令史吏员。亦开具姓名脚色。直言所长。〔通雅〕脚色状。亦谓之。根脚。迩来下司初见上司。犹递手本。上开出身履歴。所谓脚色是也。

凭引

〔挥尘録〕本朝及五代以来。吏部给初出官付。不惟着歳数。兼说形貌。以防伪冒。元丰时。改官制。除之。〔按〕此即今凭引之制。

出缺

〔世说注〕山涛启事曰。吏部郎史曜出缺处当选。

掣签

〔北史王勇传〕胡仁、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皆有殊功。还拜上州刺史。然州颇有优劣。周文令探筹取之。胡仁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按〕探筹即掣签。古今语殊耳。

过堂

〔[(扣-口)+庶]言〕载新及第进士。随座主至部堂。初见宰相。通姓名。谓之过堂。韩[イ+屋]有及第过堂日诗。

〔能改斋漫録〕下之见上谓之参。始战国时也。国策曰。秦王欲见顿弱曰。臣之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可矣。秦王许之。

〔班固答宾戏〕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李周翰注。钻取必入之义。〔宋史〕王安石秉政。邓绾、李定之徒。倶以趋媚擢用。士谕有十钻之目。〔古杭杂记〕史弥远用事。士夫多以钻刺得官。伶人俳优者、一人执石钻之。久而不入。曰。钻之弥坚。一人撃其首曰。汝何不钻弥远。却钻弥坚耶。

[タ/寅]绿

〔左思呉都赋〕[タ/寅]绿山岳之[巴/山]。〔韩愈诗〕靑壁无路难[タ/寅]绿。〔韵会〕[タ/寅]绿。连络也。〔按〕易艮爻辞。列其[タ/寅]。厉熏心。[タ/寅]、当中脊之肉也。上下不能相通。而厉熏其心。是有干进之象。

参罚

〔汉书天文志〕太歳在巳。太初在参、罚。注云。参为白虎三星。其下又有三星曰罚。参、罚之义。盖取乎此。

调繁简

〔汉书薛宣传〕频阳县当数郡凑。其令薛恭职不[辛+力+辛]。而粟邑僻小。令尹赏。久郡用事吏。宣即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两县皆治。〔按〕今调繁简之制。起此。

告病

始见〔穆天子传〕。盛姫告病。〔史记汲黯传〕黯多病。上常赐告。注曰。赐告、得去官归家。与告、居官不视事。〔汉书高帝纪注〕亦曰汉书有予告、有赐告。赐告者。病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

告老

〔左传襄七年〕韩献子告老。〔蔡[巛/邑]陈太邱碑〕年已七十。遂隐邱山。县车告老。〔北史高允传〕允以老疾乞骸骨。不许。乃着告老诗。

起复

〔[金+留]绩霏雪録〕起复者。丧制未终。勉情任用。所谓夺情起复也。如欧公晏元献神道碑。丁父忧去官。已而眞宗思之。即其家起复。及史嵩之丧父。经营起复。是也。今人不考。例以服门<癸]为起复。误矣。

陛见

〔北史张普惠传〕表乞朝直之日。时听奉见。自此之后。月一陛见。

卓异

〔汉书宣帝纪〕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恩惠卓异。厥功茂焉。〔后汉书刘般传〕陈忠疏荐刘恺、处约思纯。进退有度。诚宜简练卓异。以厌众望。

加级

〔北史齐世祖纪〕河淸元年大赦。内外百官。普加泛级。〔按〕加级字见此。而其事汉初已有。高祖纪。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颜师古注曰。就加之也。

一阶半级

〔颜子家训勉学篇〕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及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黙低头。欠伸而已。〔北史序传〕仲举曰。吾少无宦情。岂以垂老之年。求一阶半级。

人多缺少

〔唐赵憬审官六议〕有人少阙多、人多阙少之语。阙与缺同。〔[(花-化)/召]溪渔隐丛话〕政和间。先君赴调京师。歩月景徳寺。指月为对云。圆少缺多天上月。同赴调者应声戏曰。员多阙少部中官。〔按〕论衡累害篇。位少人众。仕者争进。当时葢已患之。

持禄养交

〔管子明法篇〕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失其能。〔荀子臣道篇〕偷合苟安。以持禄养交。谓之国贼。

食禄有地

〔李义山杂纂〕凡说食禄有地。必是差遣不好。

仕路狭

〔后汉书和帝诏〕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功成名遂

〔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史记范雎传〕中山之国。赵独呑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北史周明帝纪〕功成名遂。建国剖符。

后来居上

〔史记汲黯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后来者居上。师古注。或曰。积薪之言。出曾子。

当官

〔左传〕当官而行。〔周礼疏〕士师所禁。惟在当官。〔晋书熊远传〕当官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三国志孙奂传〕奂。讷于造次。而敏于当官。

经官

〔晋书范粲传〕高[君+页]曰。范伯孙名讳。未尝经于官曹。

卖官

〔后汉书桓帝纪〕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五代史前蜀世家〕徐太妃以教令卖官。自刺史以下。毎一官阙。必数人并争。而入钱多者得之。

买官

〔后汉书崔寔传〕程夫人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頼我得是。

卖官鬻爵

〔宋书邓[王+宛]传〕[王+宛]父子并卖官鬻爵。〔李百药赞道赋〕直言正谏。以忠信而获罪。卖官鬻爵。以贷贿而见亲。

官久则富

〔史记货殖传〕廉吏久。久更富。俚语因之。

官官相为

见〔元乔孟符两世姻绿曲〕。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宋史岳飞传〕云云。〔李白诗〕有为官不爱钱句。

相门必有相将门必有将

〔史记〕孟尝君语。又〔魏志陈思王传〕引谚云云。〔北史李彪传〕亦引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斯不惟其性。盖言习之所得也。〔南史王训传〕上目送之曰。可谓相门有相。〔王鎭恶传〕武帝曰。鎭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又〔史记任安传〕言将门之下。必有将类。〔晋书王沈传〕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将相无种

〔史记陈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玉海〕许敬宗曰。护儿儿作相。世南男作匠。文武岂有种耶。

养相体

〔史记完颜奴申传〕金自南渡之后。为宰执者。临事相习低言缓语。互为推让。以为养相体。

忍辱至三公

〔晋书列女传〕杜有道妻严氏、戒预书。引谚云云。

宰相肚里好[(扣-口)+((掌-手)/牙)]船

〔水东日记〕南京大理少卿杨公复。能诗有名。其家童往往于元武湖[土+需]采萍藻为豚食。呉思庵以其密迩厅事。拒之。杨戏答诗云。数点浮萍容不得。何如肚里好[(扣-口)+((掌-手)/牙)]船。盖谚有之。宰相肚里好[(扣-口)+((掌-手)/牙)]船。故云。

伴食宰相

〔唐书卢怀愼传〕与姚崇对掌枢密。自以吏道不及崇。毎事推让之。人谓之伴食宰相。

铁面御史

〔宋史赵抃传〕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曾[纟+予]南游纪〕旧庆暦中。侍御史呉中复。时人谓之铁面御史。

五日京兆

详〔汉书赵敞传〕。

金祭酒。银典簿

〔陆深春风堂随笔〕国子监自祖宗以来。例不刷巻。故谚云云。

强团练

〔枫窗小牍〕临安有谚。凡见人不下礼曰强团练。长老言。钱氏有国时。攻常州。执其团练使赵仁泽以归。见王不拜。王怒。命以刀抉其口至耳。丞相元徳昭救解云。此强团练宥之。足以劝忠也。遂以药敷创送归于唐。故至今以为美谈。

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敖英东谷赘言〕人有恒言云云。予谓此言强宗豪右。当常诵之。庶几不敢作奸犯科。为[龙/共]黄卓鲁者。不可自诵此言。〔杨穆西墅杂记〕宣徳间。慈溪一县令谓羣下曰。汝不闻谚云灭门刺史、破家县令乎。一父老对曰。某等只闻得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县令为之默然。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

〔冯犹龙谭概〕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値上元放灯。吏掲榜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俗语云云本此。

官不威。牙爪威

〔元曲选〕李直夫虎头牌、孙仲章勘头巾、李行道灰阑记、李致远还牢末、皆用此语。

好官不过多得钱耳

〔宋史〕曹彬语。

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宋史邓绾传〕绾谀王安石。除集贤校理。郷人在都者。皆笑且骂绾云云。

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范文正公语。见〔独醒杂志〕。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集古録〕世俗相传此二句。以为俚谚。庆暦中许元为发运使。因修江岸得石刻于池阳江水中。始知为释灵彻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