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开元莲寺比丘 戒环 解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之余

△三正说妙法四。

初佛许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至)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圣慈之心感之则应。故虽欲无言。不可得也。

△二上慢退席。

说此语时(至)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佛止不说俯为此辈故。诸增慢俦果然退去。然灵山胜集岂有凡材。盖亦大权示迹。警进未学耳。故宣师云。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也。于法未得而谓已得。于道未证而谓已证。已实下而自增上。以慢法慢人曰增上慢。

△三众净诫听。

尔时佛告舍利弗(至)愿乐欲闻。

枝叶譬琐末之众。贞实譬成德之众。敬对曰唯。领善听之诫也。

△四正为开示二。

初全提。

佛告舍利弗(至)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直指妙法全体也。下明一大事佛知见。与所谓是法非思量分别所解者尽此矣。直可非思量分别而解之。优昙此云灵瑞华。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譬妙法为一大事时乃说之。

△二款启十四。

初令笃信。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既已全提。复将款启。故饰之使以信得入。

△二明权显实二。

一标。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二释。

所以者何(至)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云我以方便演说。即明权也。云是法非思量所解。显实也。所以非思量分别者。离识情也。唯佛能知。非二乘法也。

△三示出世本怀。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一大事者。一乘妙法也。即诸佛知见当人妙心。万法实相无二无三故曰一。此非小缘故曰大事。

舍利弗(至)出现于世。

徴释上义。明诸佛出兴本怀也。佛知见者。彻了实相真知真见也。在法名一佛乘。在因名一大事。在果名一切种智。故曰诸佛因一大事故出兴。为一佛乘故说法。欲令众生开佛知见而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也。此真知见生佛等有本来清净。唯人以妄尘所染无明所覆而自迷失。故佛与开示使得其本来清净者而自悟入不复迷失也。开者破无明之封。蔀示者指所迷之真体。悟者豁然洞视。入者深造自得。而证一切种智。是谓佛知见道也。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结释也。

△四示无他道。

佛告舍利弗(至)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诸佛为一大事出现故。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以此而教菩萨。以此而示众生。以此而说诸法。曾无他道也。

△五十方道同。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亦莫不由斯道也。

△六三世道同。

舍利弗(至)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一切种智即佛果智也。

舍利弗(至)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结指归同也。不言开者。云教化即开义。

△七自行道同。

舍利弗(至)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我今说法皆式诸佛也。种种欲著者。或依浊业欲五尘着爱染。或依净业欲小果着二乘。

△八结显一乘。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九原始要终。

舍利弗(至)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此原圣人始以乘时济导。不得已而说三。然要其终实为一乘耳。五浊皆依性说。性本渊澄五事交扰。起诸尘滓名浊。所谓劫浊者。劫言时也。时多恶事混浊起业。烦恼浊者。开即九十八使。总即贪嗔痴等五钝。混浊障事。众生浊者。长养无明支离六道。众恶相生混浊障性。见浊者。开即六十二见。总即身边等五利。混浊障理。命浊者。业识为种交遘发生。随劫短减汩没生死。劫浊无别体。但依四者增剧立名。释迦出当劫减寿百岁时。四者正剧。故云劫浊乱时众生垢重等。

△十斥名会实。

舍利弗(至)非辟支佛。

法王法中虽有二乘之名。曾无二乘之实。如来出兴但说教菩萨法而已。传此乃为弟子。得此乃堪应供。觉此乃真辟支。而不闻不知者乌足为弟子等。故曰非也。是以迦叶领悟之后。乃云我等今者真是声闻。真阿罗汉。

△十一拣邪劝信。

又舍利弗(至)无有是处。

以罗汉为后身。以小果为究竟。而不复回心求正道者。皆为增慢邪人名字罗汉而已。

△十二示作远因。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至)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除佛灭后去圣逾远。容有不信。然亦可作得度因缘故。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十三结劝。

舍利弗(至)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十四以偈重宣三。

初颂退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至)不堪受是法。

前独云罪深增慢。此又云我慢不信等者。前则通举此则别颂。以比丘出家进取圣果多增慢。优婆塞在家豪贵矜高多我慢。优婆夷女懦邪僻多不信故也。护惜瑕疵谓覆罪文过。众中糟糠谓乱淳混粹也。佛威德故去者。若穷子之怖父也。

△二颂诫听。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舍利弗善听。

△三颂正说二。

一颂全提。

诸佛所得法。

直指妙法也。

△二颂款启十四。

一颂明权。

无量方便力(至)以故说是经。

明应小机开权也。言众生心所念等者。谓知其所念小法所行小道。所欲小果所系浊业。故以方便说九部法。修多罗云契经。伽陀云孤起颂。本事说佛本行。本生说佛前因。未曾有即希有之瑞。因缘即种种缘法。譬喻引事显法。祇夜云应颂。优婆提舍云论议。此小乘九部也。大乘加方广自说授记。为十二部。是经指九部经也。盖为乐小之人。权设方便引入佛慧。为大乘之本而已。

△二颂显实。

有佛子心净(至)故为说大乘。

明应大机显实也。心净则异上欲性。利根异上钝根。行深妙道异上不行。是故为说大乘而记其成佛也。深心念佛即念自性佛。修持净戒即持无相戒。此所以为得佛之道也。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所谓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也。夫佛道悬旷经劫积行然后乃成。此则才闻一偈而成何耶。盖佛性之在缠若神珠之在衣。小乘向外求索。故甚大艰难。法华直指当体。故不求自得。是以彼必经劫积行。而此则不几乎一偈。可以成佛也。

十方佛土中(至)说佛智慧故。

结显一乘也。但以假名字等者。虽假三乘之名。实说正智之法。

△三颂出世本怀。

诸佛出于世(至)济度于众生。

△四叙实通妨。

佛自住大乘(至)为说实相印。

圣人平等行慈至诚待物。故自安住大乘而一如所得之法。加之定慧庄严以此度生。欲人同证。若自证大道而以小乘化物则为悭法。于道有妨。是不可也。故凡归我以信则我待之以诚。不欺小机不诳未学。不贪法利不嫉彼胜。盖法中诸恶佛皆已断。故能说法无畏也。安乐行云。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此断诸法中恶之义也。我以相严身等者。谓有能信归于我。我斯为现胜身说实相法。其所说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名实相印。又以一实相印一切法。如所谓山河大地一法所印。

舍利弗当知(至)皆令入佛道。

昔愿众生同证实相。今获显实是满本愿。此结叙实也。

△五叙权通妨。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以一实化虽我本愿。柰何机小怖大。若穷子之惊愕迷闷。则于物有妨。是以用权也。

我知此众生(至)是亦非真灭。

彼所以迷不受教者。为善本未植浊业强盛故也。坚着五欲痴爱生恼。即烦恼浊也。以欲因缘坠三恶轮六趣。即众生浊也。受胎微形增长众苦。命浊也。入邪见林着妄谄曲。见浊也。若有者常见。若无者断见。众生因此二见于五蕴计我。故具足六十二见。由是执妄益坚去道益远。是以于万亿劫。不闻佛名不闻正法。即劫浊也。五者交扰汩昏其性。难以正道度之。是故不得已。而说尽苦道示权果法。即小乘灭谛非真灭也。下示真灭。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修道证灭。是亦非真了法。本来常自寂灭不假修证乃为真灭。能行此道与觉相应。故得作佛也。

△六会权归实。

我有方便力(至)唯一无二乘。

虽说三乘皆归一实。

△七颂三世道同三。一颂过去道同二。

初诸佛等同。

过去无数劫(至)令入于佛道。

言皆依权演实也。

又诸大圣主(至)助显第一义。

此又广演诸佛随机方便异。之言多也。谓以多方便助显妙法第一义谛。即下文所陈。上至菩萨下至人天小善微因。皆成佛道是也。下文旁出四科。

△二菩萨等同三。

初颂菩萨行。

若有众生类(至)皆已成佛道。

施戒忍进禅智。六度也。前四为福后二为慧。故曰种种修福慧。自下诸行纤悉备举。即多方助显也。使即其所显明第一义。则一行一相无非妙法。举手低头无非妙行。所以皆成佛道。纵虽未成其道已具矣。

△二颂声闻行。

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以善软为声闻行者。大品叹罗汉心调柔软。净名云。住调伏心是贤圣行。

△三颂人天行四。

一造塔善行。

诸佛灭度已(至)皆已成佛道。

万亿种者。或七宝香木。或瓦石沙土。贵贱华质之不同等。妙刹也。精诚戏笑之所寓等。妙心也。所以皆成佛道。

△二造像善行。

若人为佛故(至)度脱无量众。

诸形像者。或木雕漆布。或泥塑宝钻。或金银乃至锡铁而铸。或众彩乃至指爪而画。若形若影之精朴等。妙相也。自作使人之专略等。妙心也。至若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如是种种无非实相。皆第一义。所以皆成佛道。然此非二乘所及。故曰但化诸菩萨也。

△三供佛善行。

若人于塔庙(至)如薪尽火灭。

或香华幡盖出于敬心。或众鼓伎乐出于喜心。或一色一香出于乱心。乃至歌呗之小音低头之小善。而皆成佛道者。第一义谛离敬怠绝喜恶。静乱小大皆通为一故也。若以敬喜为是。以怠乱为非。则终身处乎是非之境喜恶之场。虽历尘劫碎身粉命。未有得道之期。况一举手低头之顷耶。度众入灭乃详言成佛转化之事也。贝螺也。大者缭曲似角。故名角贝。

△四散乱善行。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诸行首举六度。福慧为最难。末举乱心称佛为最易。而皆成佛道者。信乎道无难易。颠沛造次无非妙法。无非第一义也。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结过去道同也。

△二颂未来道同。

未来诸世尊(至)亦同得此道。

此同释迦本立誓愿。次明随机助显。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

此同过佛以异方便助显等意。而简其文也。

诸佛两足尊(至)导师方便说。

重明佛说一乘之意也。法常无性则言词相寂不容有说。但为发起佛种故说一乘。此同后文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说也。是法住法位者。森罗万像皆即实相也。世间相常住者。山河大地当体真常也。三乘遣相明真故。法不住位。释动求静故。见有迁流。一乘触事而真。不生情解故。法法住位世相常住。道场所证如此而已。故为众生方便演说也。

△三颂现在道同。

天人所供养(至)其实为佛乘。

次明随机助显。

知众生诸行(至)随应方便说。

亦同前助显简文。

△八颂自行道同。

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次明随机助显。

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

此亦助显简文也。所以逐节举助显事者。明三世诸佛以至释迦。说法仪式并同。

△九颂原始开权。

舍利弗当知(至)而起大悲心。

颂佛出五浊等文。穷无福慧。众生浊也。生死不断。命浊也。着欲盲冥。即烦恼浊。不求佛法。即劫浊。深入邪见。即见浊也。以苦舍苦。言不知出要。圣人所以为此起悲开权也。五眼中肉眼碍而不通。天眼通而滞相。慧眼直以破相。法眼直以观俗。佛眼无不洞彻。而善观众生缘业。故云以佛眼观也。𤛆牛南夷之兽。蔽于爱尾因以害生。众生蔽五欲之爱害犹是也。大势佛者。众生穷无福慧堕险遭苦。唯佛有大势能救险道。法有大力能断诸苦。

我始坐道场(至)云何而可度。

始坐道场者。华严之后隐舍那身现大权相。示成正觉之始也。观树经行思以道荫物也。三七思惟思开三阐化也。众生耽湎五欲迷失正道。名乐痴所盲。

尔时诸梵王(至)请我转法轮。

方思阐化而诸梵适请。乃世道交兴机缘默感也。

我即自思惟(至)疾入于涅槃。

为机沉思进退未决。

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欲效三世佛说法之仪式也。

作是思惟时(至)但为教菩萨。

此皆十方佛语叹释迦之善思合诸佛之方便。

舍利弗当知(至)我亦随顺行。

释迦昔闻十方佛语慰喻。乃称名归依而随顺其语。以狥物机也。南无者归依之辞。

思惟是事已(至)法僧差别名。

思得其宜。即趣鹿野苑。依实开权也。波罗奈即鹿野苑之境号。最初说四谛处也。五比丘即憍陈如等。于迦叶佛学道未证。誓于释迦法中最先开悟。故先度之。因是而三宝之名出焉。始坐道场故有佛名。转法轮说涅槃故有法名。度憍陈为罗汉故有僧名。皆自一道而有差别也。若知佛即是法法即是众入不二法门。则何差别之有。

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法。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

结始权意也。赞示涅槃法而说生死苦永尽。所谓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盖曲狥机权耳。

△十颂要终显实。

舍利弗当知(至)今正是其时。

终见机熟乃思显实。

舍利弗当知(至)但说无上道。

钝根小智指退席众也。今喜退矣。故不假方便。

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

既遇如来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结终实意也。

△十一广赞一乘。

诸佛兴出世(至)过于优昙华。

赞一乘难值难闻也。如大通之前百八十劫空过无佛。佛难值也。释迦出五浊四十年待时。法难说也。由是二者。故旷劫难闻。又有退席故听受亦难。四难相际所以希有如优昙华。而闻法能赞者。又过前四。盖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故也。能赞是法则为供佛者。三世诸佛皆从此出故。

△十二慰喻劝信。

汝等勿有疑(至)无声闻弟子。

创说一乘。恐其惊怪。故慰使勿疑。而知法王法中本无二乘也。

△十三流通法说。

汝等舍利弗(至)广赞一乘道。

言当知秘要。使护持而流通也。言五浊恶世及当来恶人。使择机而流通也。言有惭愧清净等。使应机而流通也。

△十四总结法说。

舍利弗当知(至)自知当作佛。

知昔之权为随宜。信今之实而无惑。则诸佛实智汝已得之。宜自忻庆知当作佛也。身子领悟偈云。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盖领悟此语。

妙法莲华经解卷第一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