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如来现相品第二(之二)

○第三所召云奔。文分为三。第一同会道场。第二现自在用。第三声光自述。今初文三。初总明。

尔时十方世界海一切众会。蒙佛光明所开觉已。各共来诣毗卢遮那如来所.亲近供养。

○二所谓下别显。三如是等下总结。别中.十方即为十段。今初东方。一一方中.皆有十事。一定方。

所谓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东。

○二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清净光莲华庄严。

○三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摩尼璎珞金刚藏。

○四佛名。

佛号法水觉虚空无边王。

○五主菩萨。

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察胜法莲华幢。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菩萨身相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雨一切宝莲华光明云。复现十种须弥宝峯云。复现十种日轮光云。复现十种宝华璎珞云。复现十种一切音乐云。复现十种末香树云。复现十种涂香烧香众色相云。复现十种一切香树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诸供养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

【疏】其东方供云.应有十种。而但九者。涂香烧香.二文合故。言各现者。主伴一一皆现也。重重无碍。各徧虚空。一一可观.名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於东方.各化作种种华光明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疏】十方化座.体相各异。而皆同名莲华藏师子之座者。师子之义.已见上文。莲华藏言.通有三意。一约菩萨。表含藏开敷故。二约所诠。将说依报故。三约诸会。通显华严故。上下还於本方坐者。佛圆回身.皆见面故。异於余宗.但八方故。

○第二南方。

此华藏世界海南。次有世界海。名一切宝月光明庄严藏。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无边光圆满庄严。佛号普智光明德须弥王。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普照法海慧。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一切庄严光明藏摩尼王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雨一切宝庄严具普照耀摩尼王云。复现十种宝焰炽然称扬佛名号摩尼王云。复现十种说一切佛法摩尼王云。复现十种众妙树庄严道场摩尼王云。复现十种宝光普照现众化佛摩尼王云。复现十种普现一切道场庄严像摩尼王云。复现十种密焰灯说诸佛境界摩尼王云。复现十种不思议佛刹宫殿像摩尼王云。复现十种普现三世佛身像摩尼王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摩尼王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南方.各化作帝青宝阎浮檀金莲华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三西方。

此华藏世界海西。次有世界海。名可爱乐宝光明。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出生上妙资身具。佛号香焰功德宝庄严。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月光香焰普庄严。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一切宝香众妙华楼阁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无边色相众宝王楼阁云。复现十种宝灯香焰楼阁云。复现十种一切真珠楼阁云。复现十种一切宝华楼阁云。复现十种宝璎珞庄严楼阁云复现十种普现十方一切庄严光明藏楼阁云。复现十种众宝末间错庄严楼阁云。复现十种众宝周徧十方一切庄严楼阁云。复现十种华门铎纲楼阁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楼阁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西方.各化作真金叶大宝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四北方。

此华藏世界海北。次有世界海。名毗琉璃莲华光圆满藏。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优鉢罗华庄严。佛号普智幢音王。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师子奋迅光明。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一切香摩尼众妙树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蜜叶妙香庄严树云。复现十种化现一切无边色相树庄严树云。复现十种一切华周布庄严树云。复现十种一切宝焰圆满光庄严树云。复现十种现一切栴檀香菩萨身庄严树云。复现十种现往昔道场处不思议庄严树云。复现十种众宝衣服藏如日光明树云。复现十种普发一切悦意音声树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树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北方.各化作摩尼灯莲华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五东北方。

此华藏世界海东北方。次有世界海。名阎浮檀金玻瓈色幢。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众宝庄严。佛号一切法无畏灯。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最胜光明灯无尽功德藏。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无边色相宝莲华藏师子座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摩尼王光明藏师子座云。复现十种一切庄严具种种校饰师子座云。复现十种众宝鬘灯焰藏师子座云。复现十种普雨宝璎珞师子座云。复现十种一切香华宝璎珞藏师子座云。复现十种示现一切佛座庄严摩尼王藏师子座云。复现十种户牖阶砌及诸璎珞一切庄严师子座云。复现十种一切摩尼树宝枝茎藏师子座云。复现十种宝香间饰日光明藏师子座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师子座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东北方.各化作宝莲华摩尼光幢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六东南方。

此华藏世界海东南方。次有世界海。名金庄严琉璃光普照。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清净香光明。佛号普喜深信王。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慧灯普明。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一切如意王摩尼帐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帝青宝一切华庄严帐云。复现十种一切香摩尼帐云。复现十种宝焰灯帐云。复现十种示现佛神通说法摩尼王帐云。复现十种现一切衣服庄严色像摩尼帐云。复现十种一切宝华丛光明帐云。复现十种宝纲铃铎音帐云。复现十种摩尼为台莲华为纲帐云。复现十种现一切不思议庄严具色像帐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众宝帐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东南方.各化作宝莲华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七西南方。

此华藏世界海西南方。次有世界海。名日光徧照。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师子日光明。佛号普智光明音。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普华光焰髻。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众妙庄严宝盖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光明庄严华盖云。复现十种无边色真珠藏盖云。复现十种出一切菩萨悲愍音摩尼王盖云。复现十种众妙宝焰鬘盖云。复现十种妙宝严饰垂网铎盖云。复现十种摩尼树枝庄严盖云。复现十种日光普照摩尼王盖云。复现十种一切涂香烧香盖云。复现十种栴檀藏盖云。复现十种广大佛境界普光明庄严盖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众宝盖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西南方.各化作帝青宝光焰庄严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八西北方。

此华藏世界海西北方。次有世界海。名宝光照耀。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众香庄严。佛号无量功德海光明。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无尽光摩尼王。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一切宝圆满光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一切宝焰圆满光云。复现十种一切妙华圆满光云。复现十种一切化佛圆满光云。复现十种十方佛土圆满光云。复现十种佛境界雷声宝树圆满光云。复现十种一切琉璃宝摩尼王圆满光云。复现十种一念中现无边众生相圆满光云。复现十种演一切如来大愿音圆满光云。复现十.种演化一切众生音摩尼王圆满光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圆满光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西北方.各化作无尽光明威德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九下方。

此华藏世界海下方。次有世界海。名莲华香妙德藏。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宝师子光明照耀。佛号法界光明。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法界光焰慧。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一切摩尼藏光明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一切香光明云。复现十种一切宝焰光明云。复现十种出一切佛说法音光明云。复现十种现一切佛土庄严光明云。复现十种一切妙华楼阁光明云。复现十种现一切劫中诸佛教化众生事光明云。复现十种一切无尽宝华蘂光明云。复现十种一切庄严座光明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光明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下方.各化作宝焰灯莲华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十上方。

此华藏世界海上方。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宝照耀庄严。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无相妙光明。佛号无碍功德光明王。於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无碍力精进慧。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各现十种无边色相宝光焰云。徧满虚空而不散灭。复现十种摩尼宝网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广大佛土庄严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妙香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庄严光焰云。复现十种诸佛变化光焰云。复现十种众妙树华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金刚光焰云。复现十种说无边菩萨行摩尼光焰云。复现十种一切真珠灯光焰云。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光焰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即於上方.各化作演佛音声光明莲华藏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第三总结。

如是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中.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前後围绕而来集会。是诸菩萨.一一各现世界海微尘数种种庄严诸供养云。悉徧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随所来方。各化作种种宝庄严师子之座。於其座上.结跏趺坐。

【疏】文有其八。一略示前文.云如是等。二总明海数。谓十亿刹尘。以上来所列.是华藏鳞次之海。口光各照一亿。十方故有十也。上二段前别中所无。三结主。四结伴。五结来至。六结兴供。七结礼献。八结安坐。既为总结。故缺定方。已至会中。故阙初海等三事。(【钞】已至会中者。一土海。二世界海。三佛名。非别从彼来。故此不说。)

○大科第二现自在用。

如是坐已。其诸菩萨身毛孔中.一一各现十世界海微尘数一切宝种种色光明。

一一光中.悉现十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皆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疏】现自在用.即为叹德。谓尘尘近佛。念念益生。文有其八。一明诸菩萨毛孔现光。二光现菩萨。三菩萨入尘。四尘含广刹。五刹有如来。六菩萨往供。七助佛扬化。八所化成益。初二可知。

此诸菩萨.悉能徧入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微尘。

【疏】三中言安立海所有微尘者。略有二义。一一切施设依正等尘.一一称真故。二约观心。众生意识所缘.即是法界。例依名相分别而转。是谓安立。妄故为尘。体皆可依。是名大刹。皆有觉性.是曰如来。此名菩萨证入众生性海。

彼一一尘中.皆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诸广大刹。

【疏】四中可知。

一一刹中.皆有三世诸佛世尊.

【疏】五随世俗故.说有三世。全称性故.并在尘中。

此诸菩萨.悉能徧往亲近供养。

【疏】六中供养者。通财及法。

於念念中.以梦自在示现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示现一切诸天殁生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说一切菩萨行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震动一切刹叹佛功德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严净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摄一切众生言词佛音声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能雨一切佛法云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周徧法界示现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现佛身充徧法界一切如来解脱力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如是普徧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疏】七於念念下。助佛扬化。

念念中.一一国土.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堕恶道者。永离其苦。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住邪定者入正定聚。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随其所乐.生於天上。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声闻辟支佛地。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事善知识.具众福行。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於无上菩提之心。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趣於菩萨不退转地。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得净智眼.见於如来所见一切诸平等法。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诸力诸愿海中.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疏】八念念中下。所化成益。於中贤首对前开悟。以三义释之。一别配释。二圆通释。三各别释。初者。谓以前十法门.对後所成十益。一门得其一益。二三前却。余并如次。一以梦自在门.梦中警觉造恶众生.令得断恶免苦益故。二以菩萨行门.令入正定。三以现诸天殁生门.令生天受乐。以放逸则殁.尅念便生故。上三人天乘。四以动刹现无常令厌。以叹佛神变令忻。成二乘益。下皆大乘。五以严刹大愿.令修福求向。六以摄生言词.令发大心。以佛音声.即同体大悲故。七以佛云雨法。令入菩萨不退之位。已上三位.在地前三贤。八以照徧满法界土及神变。令得初地已上智眼.见平等法。九以佛普现徧法界解脱力.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愿无尽智净国土益。十以普贤建道场.令住佛果大愿海。言生如来家者。入佛果位故生。非是初地以上生佛家也。二圆通者。此上十法.於此十益.一一徧通。谓或一法成十益。或十法成一益。如是互徧.无所障碍。三各别者。谓前十法门.各自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此以法为益。後十益.但言须弥尘数。不言刹尘之国。则是己身以人为益。既各别释。则梦自在门.亦显一切皆如梦故。延促等无碍。故云自在。余并可知。(【钞】三各别者。前之二释。一则一一别对。二则互相总对。今不对前。则七八两段.义不相关。七约法开悟。八约身成益。身法不同。故不相对。上言对前为三者。前二相由.故名为对。今与前别.亦是对前。)此上菩萨法化.始从放光。终於得益。顺数八段。逆推十二。重叠无尽。一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各令等也。二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余一切念时皆尔。故云念念中也。三如是念念之益.方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四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五彼多念法门.方论一广刹。如一广刹如是。十刹尘数广刹皆尔。六彼多广刹.方论一尘内。如一尘.一切安立中诸尘亦然。七如上诸尘.方是一安立海。如一安立海。徧法界诸安立海亦然。八徧法界安立海中业用.方是一化菩萨所化。如一化菩萨。十世界海化菩萨.一一皆然。九诸化菩萨.方是一光所现。如一光。一一光亦然。十彼十刹尘数光明.方是一毛孔现。如一毛孔。徧身一一毛孔皆然。十一彼徧身毛孔。方是一菩萨。如一菩萨.有如是十亿佛刹微尘数个世界海微尘数菩萨。徧身毛孔皆尔。十二上来所明十一重作用.方论来此一会。如此一会。於余佛会.亦复如是。此後一段.偈文具之。(此上菩萨下。上约顺释。今乃逆收。以彰深妙耳。)又上十二重.一一开之为二。便成二十四重。且如一念望一切念.即是二义。类例相似。合之为一。余十一重.准此思之。如是重叠无尽。各周法界。唯智顿观。非心识境。华严海会.大用皆然。

○第三声光自述。

尔时诸菩萨光明中.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诸光明中出妙音 普徧十方一切国

演说佛子诸功德 能入菩提之妙道

【疏】前既光声召命。今亦光声自述。菩萨位极.用穷深广。若非自述.时众难知。十颂分二。初一总明。兼陈说处。

劫海修行无厌倦 令苦众生得解脱 心无下劣及劳疲 佛子善入斯方便

尽诸劫海修方便 无量无边无有余 一切法门无不入 而恒说彼性寂灭

三世诸佛所有愿 一切修治悉令尽 即以利益诸众生 而为自行清净业

【疏】後九别显德用殊胜。文分为三。初三通显体用自在。初偈悲智相导。度众生而不疲。(【钞】悲智相导者。悲无大智。即成爱见。爱见悲者。则於生死有疲厌心。今劫海修行而不疲厌。明有智导。智若无悲。则多趣寂。名为下劣。今脱众苦。心无下劣。即有悲导矣。悲故能度。智故无疲。)次偈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次偈空有双观者。空有双观.即是前半。空无分量。有无边际。入法门而常寂.即是後半。由前观有.入一切法门。由前观空.而常寂灭。)後偈物我无滞。故化他而自清。(後偈三世二利.是愿皆修。斯则亦为物我无滞。便成後半.化他自净。)

一切诸佛众会中 普徧十方无不往 皆以甚深智慧海 入彼如来寂灭法 一一光明无有边

悉入难思诸国土 清净智眼普能见 是诸菩萨所行境 菩萨能住一毛端 徧动十方诸国土

不令众生有怖想 是其清净方便地 一一尘中无量身 复现种种庄严刹 一念殁生普令见

获无碍慧庄严者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一刹那中悉能现 知身如幻无体相 证明法性无碍者

【疏】次五颂.别叙前现自在。与前影略。(【钞】与前影略者。前有入尘。此中即无。此有住一毛端.徧动诸刹。尘尘多身.刹那顿现等。彼皆略无。)一身徧十方。智观寂灭。即显不唯来此会也。二身光普入。智眼徧观。三住一毛端.徧动诸刹。况乎於上.处宝莲华。四尘尘多身.门门化异。举一殁生门.可以例诸。五念劫无碍。结由证深。念劫既融。故於念念能作。法性无碍者。分与无分.皆无碍故。谓证理不唯无分故.在一切处而全在一法。一切法亦然。各有四句。身等不唯分故.常在此而无在。思之。(分与无分者。总相而言。分即是事。无分是理。理事既融。故无障碍。各有四句者。事理皆四故。理四句者。一无分限。以徧一切故。二非无分。以一法中无不具故。三具分无分。谓分无分一味。以全体在一法.而一切处恒满故。如观一尘中.见一切处法界。四俱非分无分。以自体绝待故。圆融故。二义一相。非二门故。事四句者。一有分。以随自事相有分齐故。二无分。以全体即理故。大品云。色前际不可得。後际不可得。此即无分也。三俱。以前二义无碍。是故具此二义.方是事故。四俱非。以二义融故。平等故。二相绝故。身等不唯分故者。谓由上诸义。理性不唯无分故.在一切处而全体在於一内。不唯分故.常在一中而全在一切处。事法不唯分故.常在此处.恒在他方。不唯无分故.徧一切处而不移本位。又由理性不唯无分故.不在一事外。不唯分故.不在一事内。事法不唯分故.常在此处而无在。不唯无分故.常在他处而无不在。是故无在无不在。而在此在彼。无有障碍也。然此中有两对事理。各有二四句。乃成八句。疏中但出二句。谓上云证理不唯无分故.即初对约理一句。其一切法皆尔者。举例耳。今云身等不唯分者。即是後对中约事一句。以身等即事也。余之六句.略而不出。故上总言.各二四句。意中含取。)

普贤胜行皆能入 一切众生悉乐见

佛子能住此法门 诸光明中大音吼

【疏】後一偈结广有归。普贤胜行皆入.非独向来所陈。故能光中.演斯自在。

【论】第三从尔时十方世界海已下一段。长行并偈颂。是十方世界海蒙光所照。皆来云集示法分。於此段中。大意有十。一明佛光普照。二明十方众来。三明来已兴供。四明兴供不同。五明众海影像相参。六明大众自他同异自在。七明大众毛孔出光。八明光出菩萨。九明菩萨同事利生。十明众生发心得果。此之十事.如文可知。

○大文第四现瑞表法。上所现相.但召有缘。众集将陈。故重现斯瑞。瑞文有三。初光示法主。二现华表义。三现众表教。法藉人弘。故先明主。义为教本。故在教前。今初示主。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於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

放眉间光。

此光名一切菩萨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

其状犹如宝色灯云。

徧照十方一切佛刹。其中国土.及以众生.悉令显现。又普震动诸世界网。一一尘中现无数佛。随诸众生性欲不同。普雨三世一切诸佛妙法轮云。显示如来波罗蜜海。又雨无量诸出离云。令诸众生永度生死。复雨诸佛大愿之云。显示十方诸世界中普贤菩萨道场众会。

作是事已。右绕於佛。从足下入。

【疏】文分为六。一意。二体。三名。四相。五展。六收。今初可知。二放眉间光.即光体也。眉间者。表离二边故。於体不计有无二边。於义不着常无常等诸法相边。於行不习苦乐二边。於道不住邪正二边。於人不执因果二边。於教不说世出世二边。於谛不见真俗二边。於化不定权实二边。是故为众放眉间光。(【钞】於体不计有无者。一切法体.不出有无。於义不着常等。就一有上.自有常无常之义。谓生灭是无常义。不生灭是常义。又不生灭是无常义等。只要一有法上.即有常无常.我无我.苦之与乐.净非净等。故示诸法相徧。於行不习苦乐者。断见计乐行。常见计苦行等。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因果交彻故。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随顺观察世谛.即入第一义故。於谛常自二。於解常自一。未堪实化。权为说三。大根既熟。便为说实。权是即实之权。实是即权之实故。)三此光下。辨光名。菩萨智光者。令得能知智也。普照十方藏者。令照所知境也。藏有三义。一智光。含德无尽故。二以十方刹海.各於尘内.重含诸刹故。三亦通於五藏。以言智光故。照初二藏.令菩萨证。照次二藏.令菩萨成。证则得於涅盘。成则得於菩提。照第五藏.令化令净。三中後二.如下业中。(照初二藏者。一如来藏。在缠含果法故。二自性清净藏。在缠不染故。此二本有。故令其证。照次二藏者。一法身藏。谓果位为功德所依故。二出世间上上藏。谓出缠超过二乘菩萨故。并已出缠。故致成言。照第五藏者。以第五法界藏.通因通果。外持一切染净有为.名为法界。内含一切恒沙功德.故复名藏。以有因故化之。以有染故净之。余如前说。三中後二者。即藏有三义中後二义。下动刹网.一一尘中现无数佛.即第二义。雨三法雨.即第三义。妙法轮云.即如来藏。便是所证。二出离云.即令化令净。三大愿云.令得令成义。)四其状下。显相。谓色如灯云。犹日月洞照。周徧润泽。雨法雨故。如相海品。(谓色如灯云者。相海品云。如来眉闲.有大人相。名徧法界光明云。摩尼宝华以为庄严。放大光明。具众宝色。犹如日月。洞彻清净。其光普照十方国土。於中显现一切佛身。复出妙音。宣扬诸法。)五徧照下。展。即光业用。於中分五。一所照分齐。谓尽十方一切佛刹。二其中下。光所现。谓土及众生。三又普下。动刹网。以诸世界重叠影现。交互相当。犹如网孔。四一一下。尘现如来。五随诸下。随机雨法。略举三法。皆下所显。初法轮云。示其所行。二出离云。示其所度。三大愿云。示说法主。谓将说普法。令知法主大愿。普周刹尘内故。第六作是下。收。则示有终归。证从佛流.眉间出光。修因顺果.故须右绕。自下升高.故从足入。履佛所行.方证入故.

○第二现华表义。

尔时佛前有大莲华。忽然出现。其华具有十种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所谓众宝间错以为其茎。摩尼宝王以为其藏。法界众宝普作其叶。诸香摩尼而作其须。阎浮檀金庄严其台。妙网覆上光色清净。於一念中示现无边诸佛神变。普能发起一切音声。摩尼宝王影现佛身。於音声中.普能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

【疏】文有二别。一总标华现。为坐所现中方众故。通表所诠佛华严故。别表华藏佛所净故。故於佛前出此莲华。既通表华严。亦具同时具足等十门.及教义等。而其本意.正表义耳。忽然现者。依理起事。难测量故。(【钞】亦具同时者。十门可思。但法是所依体事中一华事耳。言教义等者。即是十对所依体事。由此华事.为理所融。故具十对.令同时等。而贤首约义释成云。一教义。谓见此莲华。能生解故。二事理。华即是事。举体同真故。三境智。华是所观。同智性故。四行位。是万行华。随位别故。五因果。因事之华。览成果故。六依正。全是所修。亦能依故。七体用。体同真性。用应机故。八人法。恒览於人.摄为法故。九逆顺。逆同五热。顺十度故。十感应。徧应一切。亦能感故。而其本意者。以十玄十对。凡举一事.必具十玄。凡一玄门.必收十对。泛明一法。一一圆收故。若作义者.但是傍来。然其本意.唯表义耳。忽然现者。随难牒释。)二其华下。显具德严。文亦有二。先标十种。显德无尽。後所谓下。别列十句。前六体备众德。今初.莲子住处.有含藏之义。故名为藏。表示法门.一含一切。华藏之名.由此而立。後於一念下。四句妙用自在。一念况多。摩尼宝王.即前藏体。影现佛身.即依正无碍。既发多声。声皆演法。(【校】上钞览成果故.及恒览於人.两览字.探玄记及玄谈引皆作揽。又上钞若作义者.义.嘉兴藏钞本作教。)

○第三现众表教。

此华生已。一念之间。於如来白毫相中。有菩萨摩诃萨。名一切法胜音。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俱时而出。右绕如来.经无量帀。礼佛足已。时胜音菩萨坐莲华台。诸菩萨众坐莲华须。各於其上次第而坐。其一切法胜音菩萨。了深法界.生大欢喜。入佛所行.智无疑滞。入不可测佛法身海。往一切刹诸如来所。身诸毛孔悉现神通。念念普观一切法界。十方诸佛共与其力。令普安住一切三昧。尽未来劫.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乃至一切三昧解脱神通变化。

【疏】文略有三。一现众时。言一念者。华生无间。表教义相应。二现众处。谓白毫中。表教从所证净法界所流。为众教源。如白为色本。三有菩萨下。正明众现。亦分为三。一主属齐现。徧诠诸法。故云一切。所诠圆满。是曰胜音。圆教法门.必摄眷属。故下文云。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权实无碍.故曰俱时。二右绕下。申敬就座。主伴虽殊。并修因顺果。故右绕如来。文义相随。故依华坐。正助不等。台须有差。上义依理明.故忽然而现。今教由人立.故众从佛流。亦如涅盘。从牛出乳。(【钞】亦如涅盘等者。即第十四经。南本十三云。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人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盘。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以是义故。说言如来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释曰。彼约讲法胜能。从微至着。今但依从佛出教。以况眉闲出众。)三其一切下。彰其德业。主教是宗。故偏叹主。文有十句.略为二解。一竖配十地。明此普摄十地功德。一句一地。初地欢喜.得智证如。二地性戒.是佛所行。三地多闻。入法身海。四行道品.善友是依。五地双行.现通利物。六观法界.般若现前。七功用已终.故佛与力。八无生无动.住三昧心。九为法师.见无边法。十具於大尽.三昧等圆。初地尚摄诸地功德。况於後後.不具前前。二横就极位释者。一理智了真。二量智入行。三证穷法身。四常观受用。五毛现神变。六念观法门。七外感佛加。八内安深定。九竖见来际。十横无不圆。故此十句.摄为五对。若横若竖。能诠必具。故为二释。(故此十句者。重收前释。一如理如量对。二法身报身对。三身毛心念对。四外感内安对。五竖见横圆对。)

○大文第五称扬佛德分。既现既至.任力称扬。自申罔极之情。显佛无涯之德。文分为二。初一眉间菩萨赞。後十十方菩萨赞。新众才集。佛便现瑞。文不累书。故编成次。以赞德相类。结集并之一处。乘现胜音之次。先举胜音之偈。後十菩萨.即如次十方。昔人不晓斯文。便将後十为胜音眷属。非唯章疏之失。亦乃翻译有违。何者。且眉间出众.即主伴皆赞。十方来众.寂无一言。主伴礼仪.一何疏索。况准法界品例.来者皆有赞词。细寻菩萨之名.与前十方.如次相似。但由译人不审。致令名小乖差。至下文中.一一对辨。(【钞】二新众才集下。明赞。亦二。先正明。亦是通妨。谓有问言。若以後十为十方菩萨赞者。十方先来。何以後赞。故今通云。现瑞与赞。二皆同时。则胜音与十方赞亦同时。自是结集.集赞一处。又应问言。既是结集排次。居然合排十方在前。何以向後。故释云。乘前赞胜音德次。是故先举胜音赞耳。)

○今初眉间胜音菩萨赞。

即於众中.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文分二。先说偈仪。後正说偈。下十例然。偈中总相赞佛。亦含诸问。思之可知。(【钞】亦含诸问者。文含四十句。且收十海。初偈即佛海。次偈演说海。三一偈变化海。一毛示现故。四一偈众生海。五一偈世界海。六一偈法界安立海。七一偈波罗蜜海。八一偈佛寿量海。已证佛地.必有寿故。九一偈解脱海。普贤开觉.已离障故。已获神通作用解脱故。十一偈名号海。身云普徧.随物立名故。十海既尔。摄余句问例然。故令思之。)

佛身充满於法界 普现一切众生前

随缘赴感靡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

(【校】处此.纂要误作处北。)

【疏】十颂分三。初三直就佛叹。次六约众叹佛。三有一偈.双结主伴。初中三偈。皆叹如来体用无碍。於中初一不动本而周徧。则十身圆融.徧四法界。(【钞】十身圆融者。以但言佛身。故通十身。但云法界。故通四界。以体即理。用即是事。体用无碍.即事理无碍。即一即徧.即事事无碍。又初句体徧。次句明用。第三句明用徧。第四句不动本也。本有二种。一真身为本。本体自徧。以用如体。故不动本而普徧。二应用之中.自有本末。菩提座身即本。周十方即末。故下不起树王而升四天。正明不动本而周徧。今明虽徧法界而处此座。明不坏末而归本。此二不相离。故疏以不动本而周徧。释不坏徧而归本。)

如来一一毛孔中 一切刹尘诸佛坐 菩萨众会共围绕 演说普贤之胜行

如来安处菩提座 一毛示现多刹海 一一毛现悉亦然 如是普周於法界

【疏】後二不坏小相而广容。上则事如理故。此则事含理故。於中前一偈半.一毛摄三世间。後半类余。谓徧法界内.皆有佛身。无有一毛不含刹海。又一毛表解脱门。诸佛菩萨.智所住故。现多刹海者。门门皆是净土因故。(【钞】上则事如理故者。菩提座身是事。以如理故周徧。此则事含理者。一毛是事。无不包故。由理有二义。一无处不徧。二无法不包。犹如虚空.具包徧义。今事如理故.具上二义。即事事无碍中.事理融通门也。又一毛者。约观心释。一毛内空.能容受故。)

一一刹中悉安坐 一切刹土皆周徧 十方菩萨如云集 莫不咸来诣道场

一切刹土微尘数 功德光明菩萨海 普在如来众会中 乃至法界咸充徧

【疏】次六偈约众叹者。圣贤辅翼。显主胜故。六偈总明主伴皆徧。於中初二总身总相徧。

法界微尘诸刹土 一切众中皆出现 如是分身智境界 普贤行中能建立

一切诸佛众会中 胜智菩萨佥然坐 各各听法生欢喜 处处修行无量劫

已入普贤广大愿 各各出生众佛法 毗卢遮那法海中 修行克证如来地

普贤菩萨所开觉 一切如来同赞喜 已获诸佛大神通 法界周流无不徧

【疏】後四总身徧别中。既微细难思。故唯普智方知。普行方立。(【钞】初二总身者。然有四句。谓一总徧总中。二总徧别中。三别徧别中。四别徧总中。然所徧通依正。且约能徧为正.所徧为依。依正各有总别。正总即全身。别即眼耳。乃至一毛。依总即全一国土。别即若树若石。乃至一尘。初但云刹中安坐。故是总身总相徧。後明身徧尘中之土。总徧别中。)

一切刹土微尘数 常现身云悉充满

普为众生放大光 各雨法雨称其心

【疏】三双结可知。

○第二十方菩萨赞德。十方即为十段。今初东方莲华光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观察一切胜法莲华光慧王。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言众中者。大众海中。前列名处。名观察胜法莲华幢。幢相高出.王是超胜。此喻相似。光慧即是所喻幢体。(【钞】言众中者。为拣昔解。以为胜音眷属赞故。则是胜音众中菩萨故。今明是新旧大众海中。)

如来甚深智 普入於法界 能随三世转 与世为明导 诸佛同法身 无依无差别

随诸众生意 令见佛色形 具足一切智 徧知一切法 一切国土中 一切无不现

【疏】偈中。赞佛真应二身。密答佛地。如来智等摄佛地故。十颂分二。初三赞真。後七赞应。赞真必体用双美。赞应唯约用明。欲显门差。实非体外。今初也。於中初一赞智身。次一赞法身。後一双结。智含四智。法即法界。五法具矣。智中上半正体证真。下半後起随俗。又句各一智。初句大圆镜智。行相深细故。次句平等性智。自他平等。即法界故。次句妙观察智。於自共相.无碍转故。末句成所作智。成就利他导世事故。(【钞】又句各一智者。上约二智。此约四智。)二赞法身中。上半体相皆同。同有二义。一本性法身体同。言无依者。无住本故。无差别者。体无二故。二已证法身相同。力无畏等皆无异故。此则无碍慧身.不依一切。离诸分别。是无差别。(力无畏等者。即问明品文。经云。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身。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言相同者。即相似名同。非谓共也。此则无碍者。上以无住本.释无依。无依是理故。无住即实相之异名。今以智慧释无依。故出现品云。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离诸分别者。上释无差别。约理无二。今释无差。但心无分别耳。故无差别与无分别.有通有局。局则无差别是理。无分别约智。通则理亦得名无分别故。问明品云。佛刹无分别。无憎亦无爱。智亦得名无有差别。谓无差别智为能证故。今用通义。以无分别释无差别。)下半用同。能现能生身土智影。皆无二故。即法身无色。应物现形。(能现能生身土智影皆无二故者。即唯识大圆镜智之能。亦如上引。即法身者。引证此语。正是肇论。论云。法身无色。应物现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若取本据。即是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下经亦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所现众色形。令入此法中。)三双结者。上半结智。上句根本。下句後得。下半结法。但举其用。体通上下。以智契如故。金光明说。如如.及如如智.为法身故。

佛身及光明 色相不思议 众生信乐者 随应悉令见 於一佛身上 化为无量佛 雷音徧众刹

演法深如海 一一毛孔中 光网徧十方 演佛妙音声 调彼难调者 如来光明中 常出深妙音

赞佛功德海 及菩萨所行 佛转正法轮 无量无有边 所说法无等 浅智不能测 一切世界中

现身成正觉 各各起神变 法界悉充满 如来一一身 现佛等众生 一切微尘刹 普现神通力

【疏】後七赞应分三。初一随乐现应。不思议者。随缘无边故。光明觉云。亿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转无边等。次四身光演法。初一化身演法。望前应身。即重化也。(【钞】望前应身者。应身对法报。应是化身。今於应身上起化。故云重化。如释迦是应身。涅盘受供。於其毛端.现多化佛。即重化也。)次二毛光演法。後一结叹难量。法轮义如别说。後二偈成道起通。上皆圆融。亦有十身。且从一义耳。

○第二南方法喜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法喜慧光明。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前云集中.名普照法海慧。会义亦同。光明即照法故。十颂叹佛寂用应机德。答前境界。法身显现.即分齐境。无生无体.即所观境。众生国土.皆所化境。

佛身常显现 法界悉充满 恒演广大音 普震十方国 如来普现身

徧入於世间 随众生乐欲 显示神通力 佛随众生心 普现於其前

众生所见者 皆是佛神力 光明无有边 说法亦无量 佛子随其智 能入能观察

【疏】於中分三。初四依真起应。於中分二。先一显真。佛身常者。第一义常。出三世故。智符於理.湛然常照。显者。离二障故。现者。常在前故。不同众生自体常也。(【钞】初一偈显真者。此约法报无碍之身为真佛也。第一义常者。本有常也。智符於理湛然常照者。修成合本有也。若依法相。後常是相续常。今依法性宗。冥符於理。同理常也。)法界悉充满者。诸根相好.一一无边。无限福智所庄严故。(诸根相好一一无边者。即自受用身果。无限福智所庄严者。即自受用因。故唯识云。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徧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释曰。以论对疏。居然可知。)次二句。音恒用普。恒自受用广大法乐故。下三偈起用。初一普随物乐。次一感应道交。後一法光无际。(初一普随物乐下。三义皆通他受用身。及变化身。故唯识云。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佛身无有生 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虚空 诸佛於中住 无住亦无去 处处皆见佛

光明靡不周 名称悉远闻 无体无住处 亦无生可得 无相亦无形 所现皆如影

【疏】二有三偈。体用无碍。於中初二句约相。无生现生。次二句约性。无住而住。次一偈约用。无去住而普周後偈体用双拂。谓无体拂上无生。无生为佛法体故。今体即非体。(【钞】无生为佛法体者。诸经论中.皆诠无生之理。故净名不二.发始明之。楞伽经说.一切不生。中论.不生为论宗体。傅大士亦云。佛法以无生为体。无着为宗。忘相为因。涅盘为果。诸文非一。)无住处者。拂约性二句。亦无生可得.拂示生句。下半拂前第二偈约用。用如影故。(无住处者拂约性二句者。以约性云。法性如虚空.诸佛於中住。似有住处。今谓法性如空.则无所住。况体无生.安有能住。不住诸法.方住法性。故上文云。诸佛於中住。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大品云。若住一切法。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方住般若波罗蜜。故大般若.会会之初.皆先明无住。)

佛随众生心 为兴大法云 种种方便门 示悟而调伏 一切世界中 见佛坐道场

大众所围绕 照耀十方国 一切诸佛身 皆有无尽相 示现虽无量 色相终不尽

【疏】三有三偈。明真应无尽。一法云无尽。二众会无尽。三身相无尽。无尽相言。兼真身故。终不尽者。全同体故。(【钞】无尽相言。兼真身故者。一应用无尽。若镜对万形。二真体无尽。此复二种。一十莲华藏之色相故。二一一色相体无穷尽。湛然不变故。经云。如来玅色常安隐。不为时节劫数迁。大圣旷劫行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胜鬘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第三西方香焰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香焰光普明慧。承佛威神。觉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前名月光香焰普庄严。此中光。即月光。明慧.即是智慧庄严。十颂赞佛身含众海。即答加持问。由加能入故。

此会诸菩萨 入佛难思地 一一皆能见 一切佛神力 智身能徧入 一切刹微尘

见身在彼中 普见於诸佛 如影现众刹 一切如来所 於彼一切中 悉现神通事

普贤诸行愿 修治已明洁 能於一切刹 普见佛神变 身住一切处 一切皆平等 智能如是行

入佛之境界 已证如来智 等照於法界 普入佛毛孔 一切诸刹海 一切佛国土 皆现神通力

示现种种身 及种种名号 能於一念顷 普现诸神变 道场成正觉 及转妙法轮 一切广大刹

亿劫不思议 菩萨三昧中 一念皆能现 一切诸佛土 一一诸菩萨 普入於佛身 无边亦无尽

【疏】於中前九赞众海。则佛德可知。後一结德归佛。前中初一总。余八别。别中二。前四平徧一切。於中初一智身入刹尘。次一色身普现用。後二释成前义。一普贤行圆故。二身心平等故。後有四偈。明微细入於毛孔刹中而作用故。後一结中。非唯一会。一切菩萨皆入佛身。方为赞佛。

○第四北方师子奋迅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师子奋迅慧光明。承佛威神。徧观十方而说颂曰。

【疏】此同本名。但加慧字。然此十颂。叹佛依体起用。转大法轮。答前佛行。佛以转法化生为其行故。

毗卢遮那佛 能转正法轮 法界诸国土 如云悉周徧

十方中所有 诸大世界海 佛神通愿力 处处转法轮

一切诸刹土 广大众会中 名号各不同  随应演妙法

如来大威力 普贤愿所成 一切国土中 妙音无不至

佛身等刹尘 普雨於法雨 无生无差别 现一切世间

无数诸亿劫 一切尘刹中 往昔所行事 妙音咸具演

十方尘国土 光网悉周徧 光中悉有佛 普化诸羣生

佛身无差别 充满於法界 能令见色身 随机善调伏

三世一切刹 所有众导师 种种名号殊 为说皆令见

过未及现在 一切诸如来 所转妙法轮 此会皆得闻

【疏】文中分三。初二句总。次半偈。并後八偈。共八偈半别。後一偈结。

别中赞佛十化。前法界诸国土二句。现受生化。处处受生.身云徧故。

今十方中所有等一偈。赞神通化。末句虽云转法。意在通用。

三有三句.赞业果化.一切诸刹名号不同者。示同趣类业报名字故。上三依身。

四随应演妙法者。即辩扬化。随应。则能断彼疑故。

五一偈.劝赞励化。妙音赞励故。

六一偈庆慰化。普雨法雨。含彼进修无生法故。上三语业。

七有一偈。领受意化。领问受取.演昔行故。

八有一偈。决择意化。决择有情心行差别.及拣诸法性相不同.方能普化故。

九一偈.发起意化。发起宿善.及三乘大行.为善调故。

十有一偈.造作意化。建立佛法事义。种种皆令见故。依实起用。即是化身。故说化身。无别心色。此之十化。与佛地经次第无违。但令相融。不违经旨。(【钞】十化者。即佛地经说。佛身有十化。初依身轮起三种化。一受生化。谓受最後身。二神通化。谓诸变等。三业果化。谓受金锵等。次依语轮起三种化。一辩扬化。谓转法轮。断疑答难。二赞励化。谓赞胜劝学。三庆慰化。谓有进修。或能断证。随喜庆慰。意化有四。一领受意化。谓领问受取等。二决择意化。谓观有情心行差别。拣择诸法性相不同。三发起意化。谓能发起宿世善根。及令二乘发大行等。四造作意化。谓能建立诸法事义。是故当知。依实起用。即是化身。故说化身。无别心色。释曰。上即论文。疏文具用。欲会释经。少有添减。但观向引。自分疏中主客之言。)末後一偈。结归斯会。可知。

○第五东北方法海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法海慧功德藏。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前众集中。名最胜光明灯无尽功德藏。法海。可当最胜。光明义与慧同。功德藏名。前後无别。无尽二字。前有後无。十颂赞佛摄胜眷属。答佛力问。寄赞菩萨。实由佛力。故结云。住力地中。

此会诸佛子 善修众智慧 斯人已能入 如是方便门

一一国土中 普演广大音 说佛所行处 周闻十方刹

一一心念中 普观一切法 安住真如地 了达诸法海

一一佛身中 亿劫不思议 修习波罗蜜 及严净国土

一一微尘中 能证一切法 如是无所碍 周行十方国

一一佛刹中 往诣悉无余 见佛神通力 入佛所行处

诸佛广大音 法界靡不闻 菩萨能了知 善入音声海

劫海演妙音 其音等无别 智周三世者 入彼音声地

众生所有音 及佛自在声 获得音声智 一切皆能了

从地而得地 住於力地中 亿劫勤修行 所获法如是

【疏】文中初一。智满得法。即为总相。如是方便门者。此有二意。一指前。谓具前三轮之化。故能周徧一一国土。二即下九别。为如是方便也。

余九别相。共赞七事。一赞普演大音。有三种大。一者处大。一一国故。二者义大。说佛行故。三者体大周闻十方故。

二赞时无空过。念念观法。证真实故。

三能入胜处。诸佛身中修净国故。

四於染无碍。尘中证法而周行故。

五能入佛境。见佛神力。入行处故。行处有二。一智行处。谓十力境。二佛化处。谓器及众生。

六有三颂.善入音声。初入大音。次入妙音。後入一切音。

七一颂。善知诸地。言从地者。即出心也。而得地者。即住入也。力地中者。即佛地也。所获法者。结上方便也。

○第六东南方慧灯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慧灯普明。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名全同前。十颂赞诸菩萨悟入深广。由三昧力。见佛三昧。即答三昧问也。

一切诸如来 远离於众相 若能知是法 乃见世导师 菩萨三昧中 慧光普明了

能知一切佛 自在之体性 见佛真实体 则悟甚深法 普观於法界 随愿而受身

从於福海生 安住於智地 观察一切法 修行最胜道 一切佛刹中 一切如来所

如是徧法界 悉见真实体 十方广大刹 亿劫勤修行 能游正徧智 一切诸法海

唯一坚密身 一切尘中见 无生亦无相 普现於诸国 随诸众生心 普现於其前 种种示调伏 速令向佛道

以佛威神故 出现诸菩萨 佛力所加持 普见诸如来 一切众导师 无量威神力 开悟诸菩萨 法界悉周徧

【疏】於中分四。初二叹见佛真体。一见佛离相。二见佛自在。言离众相者。般若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慈氏论云。但离四相.即离一切。谓名义自性及差别也。言自在者。由菩萨定慧双运。故见佛自在也。

次四颂明悟法。一证深理法。愿力而现。二悟多行法。福智成形。三达果法。体无不徧。四了教法。深广难知。三有二颂。叹身业普应。一深。二广。云坚密者。齐佛体用。坚即金刚之身。密谓三密之一。即一而多。故徧一切。即大而小。故现尘中。无功之应。故无相而现。若约法门。此身即如来藏性也。不可破坏故坚。深而难见故密。众生尘心。无不皆具。本自有之。故曰无生。体绝百非。故曰无相。众生六根。是谓诸国。四後二颂。叹得佛加持。一此佛力。二余佛力。

○第七西南方华焰髻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华焰髻普明智。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前列名处。云普华严髻。少同多异。十颂叹佛摄生自在德。答前自在问。

一切国土中 普演微妙音 称扬佛功德 法界悉充满 佛以法为身 清净如虚空

所现众色形 令入此法中 若有深信喜 及为佛摄受 当知如是人 能生了佛智

诸有少智者 不能知此法 慧眼清净人 於此乃能见 以佛威神力 观察一切法

入住及出时 所见皆明了 一切诸法中 法门无有边 成就一切智 入於深法海

【疏】文分为三。初六摄生无遗。次二寂用无碍。後二大用无涯。今初文二。初二能摄。谓身语深广。前偈语。後偈身。身中上半体。客尘不染故。下半用。随物见异故。亦是释疑。为物现相.不乖如空。(【钞】亦是释疑者。疑云。既以法为佛身。清净如虚空。何缘现金色等。云何令人悟於虚空。答有三意。一体虽无相。为物现相。物宜见故。随他意耳。二若不见相。云何令人悟於无相。如不因言。岂显无言之理。上二意。即为物现相句中通之。三如虚空言。取其清净无相。非离相求。相即无相。故不乖空。故下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而於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行利益众生事。皆因法性而得有。相与无相无差别。入於究竟皆无相。故不乖无相。相即无相耳。)後四偈所摄。初偈何人能了。内信外摄者。次偈以何眼见。唯胜非劣。次偈了见何法。谓一切法。地地三心。(地地三心者。即入住出。下当广说。)後偈何位究竟。菩萨地尽。至入佛海。

安住佛国土 出兴一切处 无去亦无来 诸佛法如是

一切众生海 佛身如影现 随其解差别 如是见导师

【疏】次二寂用无碍中。初偈用徧出兴。体无来往。後偈即用恒寂。随解自差。

一切毛孔中 各各现神通 修行普贤愿 清净者能见

佛以一一身 处处转法轮 法界悉周徧 思议莫能及

【疏】後二大用无涯者。初一一毛.皆普现通。後一一身.各徧转法。

○第八西北方无尽光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威德慧无尽光。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前名无尽光摩尼王。此云威德慧。即摩尼王。法喻异耳。十颂叹佛出现说法皆周徧德。答无畏问。说法无畏故。

一一佛刹中 处处坐道场 众会共围绕 魔军悉摧伏

佛身放光明 徧满於十方 随应而示现 色相非一种

【疏】於中分三。初二总显身光徧应。次七辨其所作。後一结用归本。

一一微尘内 光明悉充满 普见十方土 种种各差别 十方诸刹海 种种无量刹 悉平坦清净

帝青宝所成 或覆或傍住 或似莲华合 或圆或四方 种种众形相 法界诸刹土 周行无所碍

一切众会中 常转妙法轮 佛身不思议 国土悉在中 於其一切处 导世演真法 所转妙法轮

法性无差别 依於一实理 演说诸法相 佛以圆满音 阐明真实理 随其解差别 现无尽法门

【疏】辨所作中分二。初三明光照无遗。後四演法周徧。一徧尘内外法界刹中。二徧佛身中一切刹内。三明所转性相。四即能转圆音。

一切刹土中 见佛坐道场 佛身如影现 生灭不可得

【疏】後一结用归本.不可得故。

○第九下方普明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法界普明慧。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前名法界光焰慧。此云普明。即前光焰。十颂赞佛境胜用。菩萨能入。答神通问。文云各各现故。

如来微妙身 色相不思议 见者生欢喜 恭敬信乐法 佛身一切相 悉现无量佛

普入十方界 一一微尘中 十方国土海 无量无边佛 咸於念念中 各各现神通

【疏】於中二。前三显佛境胜用。先半偈标其体。谓妙身色相。後二颂半辨其用。

大智诸菩萨 深入於法海 佛力所加持 能知此方便 若有已安住 普贤诸行愿 见彼众国土

一切佛神力 若人有信解 及以诸大愿 具足深智慧 通达一切法 能於诸佛身 一一而观察

色声无所碍 了达於诸境 能於诸佛身 安住智所行 速入如来地 普摄於法界 佛刹微尘数

如是诸国土 能令一念中 一一尘中现 一切诸国土 及以神通事 悉现一刹中 菩萨力如是

【疏】後七菩萨能入。谓入佛境界。於中三。初二具德故知见。次三知见成益。後二结用速疾。并可知。

○第十上方精进力菩萨。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精进力无碍慧。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疏】此与前名颠倒而已。十颂赞佛圆音现身。神变自在。答无能摄取问。谓此愿力普周。无能令不取故。

佛演一妙音 周闻十方刹 众音悉具足 法雨皆充徧 一切言词海 一切随类音

一切佛刹中 转於净法轮 一切诸国土 悉见佛神变 听佛说法音 闻已趣菩提

【疏】於中分三。初三颂叹佛圆音雨法德。然具十义。一唯一妙音。一梵音故。二徧闻一切。称法性故。三此一即多。事理融故。四彼一一音.雨多法雨。(【钞】四多法雨者。随前一音。即说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因果等法。)五彼法各具一切文词。六各同一切众生之音。七此音各各徧一切处。八所说各显性净之理。九三句各令一切普得见闻。十一句。各各皆得究竟之益。上之十义。从一妙音.展转开之。具十无尽.方曰圆音。文处可见。(文处可见者。上之八义.句各一义.唯第九义。具於三句。十亦一句。故十一二句而有十义。)

法界诸国土 一一微尘中 如来解脱力 於彼普现身 法身同虚空 无碍无差别 色形如影像 种种众相现

影像无方所 如空无体性 智慧广大人 了达其平等 佛身不可取 无生无起作 应物普现前 平等如虚空

【疏】次四叹佛现身无碍德。初偈解脱力。故现处周细。次偈法身力。故现相即虚。後二偈以般若德。发挥前偈。初偈释下半。言影像者。显无方所故。谓光东则影西。光西则影东。质对像生.来无所从。质谢像亡。去无所至。故此影像.即空无体。(【钞】言影像者。此句标。下别释之。离其影像以为二喻。影取光影喻。故云光东影西等。然光影喻.自有二意。一以若身若树等.以喻物机。日月之光.以喻佛智。所见之影.喻物色形。如瞿师罗之短质。佛智对之。为三尺之影。无边身之长质。佛智对之。为穷上界而有余之影。今不取此义。二质喻法身。无二相故。光喻机感。随其东西所感异故。影喻色形。随机感光而东西故。今取此义。云无方所。二以像一种为镜像喻。故云质对像生。无从无去.即无方所。故此影像下。双结二喻。无方所言。意明空耳。)後偈释上半。言如空者。不可取等故。故虽现形。犹如水月。平等如空。(言如空者。等取四义。谓此偈中五义如空。一不可取。无物可取。智览无性故。二无生。非从无之有故。三无起作。非新成故。四应物现前。无有一物不对空故。随器大小孔隙之异故。五平等。十方虚空皆不可量。三际虚空同一相故。如来五义者。一离相故。二真常故。三湛寂故。上三寂然不动。四即感而遂通。五体相用等。佛佛相望。平等无二故。虽现形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此义佛佛平等。是故经云。平等如空。)

十方所有佛 尽入一毛孔 各各现神通 智眼能观见 毗卢遮那佛 愿力周法界

一切国土中 恒转无上轮 一毛现神变 一切佛同说 经於无量劫 不得其边际

【疏】後三叹佛神变自在德。一则毛孔广容。二则愿能普徧。三举少况多。又上略配十句。其中具有四十句意。不能繁指。

○第六大科结通无穷。

如此四天下道场中.以佛神力.十方各有一亿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而来集会。应知一切世界海.一一四天下诸道场中.悉亦如是。

【疏】分二。初举此。二应知下。类彼。言四天下者。意在阎浮。言总意别。既以结通菩萨云集。尤显上叹.是彼十方。远方便竟。(【钞】既以结通者。谓若是胜音眷属。何以叹後结云。如此四天下道场中.以佛神力.十方各有一亿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而来集会耶。明知上是十方菩萨叹佛德耳。)

【论】第四从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如来无边境界已下一段。长行有二十八行半经。(四百八十四言。)於中分为两段。一从初十行经.明光之德。第二十八行半经.明莲华出现。第一从初明光之德。大意有十。一令众除疑获益。二显光出处。三显光之名。四显光之色。五明光所照远近。六明光所照威动世界。七光照尘中现无数佛。随根与益。八光雨十种法轮云。九光明绕佛。十光入佛足轮。以成大众信心。明足下是初信入故。说十种智佛。以为自己信心。以不动智为首。第二尔时佛前已下十八行半经。明莲华出现。於此一段文中。大意有十。一明华现所由。二明华具十种严饰。三明毫光出众来坐。四明胜音菩萨为主。余者为伴。五明上首菩萨胜音之德。六明诸佛与胜音之力。七明胜音常见诸佛。八明胜音神变自在。九明胜音观众说颂。十明正申颂意。此之一段经文.如来眉间毫出光明.名一切菩萨光明普照耀十方藏者。明是十地菩萨智满中道教行之光。又毫相中出众菩萨。有世界海微尘数。上首名曰一切法胜音。即是其十地满足中道果行。将此中道觉行悲智圆满法界行门.毫尘刹海.无障碍法。答前大众三十七问。使令现在.及以未来.信此十地法界因果法门.行满十方。使令得益。是故经云。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於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放眉间光。又光体是法界之理。胜音大众之海.是其法界之行用故。明从十住初心。以理智万行体用不相离也。故从十信.即与果行。令修理智体用。法合然故。从果行信进。又胜音菩萨坐莲华台。诸菩萨众坐莲华须。明主伴万行。明胜音一行徧一切行。一切万行是胜音一行。明法界理智中圆满无碍自在行故。还如前菩萨毛孔流光出菩萨行相似。体性一多。重重自在。无体可碍。诸波罗蜜.一中具十。乃至无尽故。缘起互为因果主伴自在故。以理智照之可见。大意明法界行门.一行徧一切行故。同别自在。十正申颂意。如文具明。无烦更释。大体得大纲纪即得。最下有三行经。(五十一言。)明都结十方世界同然。(如来现相品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十三